别说跑到县城或者别的地方去上学了,就算是同村里每天上学就不是一件太容易的事情,也有很多人因此放弃了学习。

很多人只看到那些很励志的,很艰苦也不放弃的例子,以为山区里的孩子都是这样子的,其实并不是这样子的,更多人因为上学环境的恶劣,家里的经济条件,还有距离太远,草草的放弃了学习。

因此,张毅成觉得,自己做的事情,绝对是非常的有意义的,比花费几百万捐赠一所小学要有意义的多了。

这个消息一出,顿时哗然,很多人重新翻出了张毅成之前说的话,都不敢相信,张毅成居然真的要开始捐款了,而且数额还是空前的一亿五千万,这个数字,基本上可以算得上是民营企业在这场浩劫之中捐赠的最多的一位吧,以前最多的那个也就捐了几千万,但是张毅成这可是捐赠了一亿五千万啊。

之前秦方说的时候,就很多人都不怎么相信,一般来说,捐款的话,一般人用起来,无非就是一个人注册就捐献一分钱什么的,因为一分钱什么的还是比较可信,就算全国人民都注册了,加起来也才一千多万,根本就不算什么,但是张毅成当初说的可是一个人注册就捐赠一块钱,只要有十分之一的人注册,那么到时候张毅成就得付出上亿的资金,看起来没什么,其实则不然,这很可能会让一家公司资金都周转不灵,尤其是张毅成这样的小公司,才刚开没多久,这种承诺很可能会让他的公司给破产的。

事实上,确实没有错,如果按照这样子下去,换了一般的公司,确实就直接破产了,但是张毅成则不一样,张毅成还有天蓝娱乐,可以用天蓝娱乐的资金去贴补天蓝微博暂时的亏损,这点是其他的小公司所不能做到的,所有人也没想到,张毅成宁肯赔钱也要将天蓝微博给发展起来,他们都没想到,都猜错了,所以,他们都不肯相信,张毅成这次能够真的实现这个诺言,很多人都只当张毅成只是说的一时间的大话而已,根本没什么可能实现罢了,最多就是在媒体的监督下,捐赠个几百万,然后不了了之罢了,很多人都是这么想的,而这个也是最符合事实的猜测。

事实上,如果张毅成开设的公司,是从网络这方面开始的话,那么最后很可能真的变成众人猜测的那样,咬着牙拿出几百万,甚至有可能只有几十万最后不了了之,成为公司发展以后的污点了。

当然,如果真的是那样,张毅成也不会随便开口就开出这种大话的,张毅成肯定会谨慎的多了,不会乱开口了,当然,如果有地方借钱的话,张毅成也不介意来一个空手套白狼,反正这些钱,张毅成是觉得很有必要花的,当然后面的收获才是最大的,前期的投入越大,后期的收获也就越大。

所以往往有最难赚的是第一桶金的说法,只要能赚到第一桶金,后面的就是钱滚钱,利滚利,就如同滚雪球一般,不断的滚的越来越大,一开始的那笔钱是最难赚的,赚到了后面的事情就好办了。

现在的情况是,张毅成已经度过了一开始的难关,通过娱乐圈赚到了他的第一笔金,所以就算是咬着牙贷款,他也要把这个诺言完成,就算为此拖慢公司各个影视剧的工作也是在所不惜,拖慢了公司影视剧或者唱片的发行,最多不过是损失几千万,但是如果微博的霸主地位被人抢走了,那损失的估计得是几十亿,甚至是上百亿美金的市场,只要是个人都知道该怎么选择了。

所有人都觉得张毅成不靠谱,不可能实现,但是张毅成偏偏就去实现了,一亿五千万,每一分钱所有人都可以通过网站查询到去往哪里。

对于天蓝基金的信誉,众人还是很有信心的,毕竟这三个多月来,虽然说,张毅成当初的承诺的捐款一直到了现在才实现,但是事实上,因为512汶川大地震的关系,天蓝基金得到了批准,成立之后,短短三个月,就有高达一百多亿人民币的善款打到天蓝基金中来,而这些钱,每一分钱,怎么来的,怎么花的,都在网站上记录的清清楚楚,都可以查得到,没有一丝一毫的不清楚。

但是和天蓝基金相比,那个红十字会公开化和透明化的进度依然不能让人满意。

第三百六十一章 风险基金

关于基金会的钱财什么时候公开之类的信息,红十字会依然支支吾吾不肯公开,这样子就和天蓝基金相比,高下立见,天蓝基金是国内目前为止,各项开支最为透明的一个基金。

因为张毅成事实上,根本就没打算要通过天蓝基金赚钱,很多人会扣除一部分的管理费,张毅成并不打算通过基金会赚钱,这只不过是张毅成用来做慈善的一个渠道罢了。

对于做慈善,张毅成并不排斥,只是信不过那些基金会罢了,现在自己做一个基金会,当然可以避免很多问题,张毅成也是不排斥做慈善的。

因此虽然是在灾年,但是红十字会的捐款却实际上比来年要更少一些,实际上大约只有往年的百分之八十左右,其他的都被其他的挤进给吸收了,其中吸收最多的当然就是天蓝基金了。

甚至于,如果不是灾年的话,甚至会提前实现0捐款也很难说呢!

经过了这三个月,上百亿资金的流动,大众对于天蓝基金的信任已经初步建立起来了,因此既然张毅成已经说了投入一个多亿了,那最后肯定会投入挤进去的,上百亿的资金都纹丝不动,这一个多亿算什么!

但是他们都没想到,张毅成居然真的拿出来了,一个多亿啊,一百多亿不动心,还可以解释为是别人的钱,张毅成还是比较有良心的,但是这一个多亿,可是张毅成要亲自拿出来的,张毅成哪里来的这么多签,即便是有这些钱,那也不是一笔小数目啊,这可是目前为止最大的一笔捐款啊!

因为张毅成兑现了自己诺言的关系,所有人都知道了,确实注册一个实名制的账号,就能捐赠一块钱,而且现在随着用微薄的人越来越多,微博的诸多妙用也都慢慢为人所知,很多人都开始变成了前世那样的微博控了,一天不上微博就浑身不舒服,越来越多的人习惯了上微博,而微博之中又是以天蓝微博是最为有名的同时也是其中的霸主地位。

没有人能动摇天蓝微博的地位,就好像QQ在即时通讯领域的地位一样,很多人并不是因为喜欢QQ,只是一方面,习惯了,这么多年下来了,另外一方面,如果你改用其他的通信工具,你连好友都找不到。

这就是用户的黏性了,一旦被黏上,就很难真正放手的,这也是张毅成为什么要花这么多钱来增加用户的原因了,如果不是一个用户一块钱的话,怎么会引起这么多人的注意呢,其他人都是一个用户一分钱,如果张毅成也是一个用户一分钱的话,根本就不会有人真正注意到张毅成说的什么了,因为这样实在是太多了,根本就没有什么,只有一鸣惊人,才有可能被人所关注。

其实这就是一个另类的广告,这年头,早已经不是什么酒香不怕巷子深的年代了,相反,这是一个酒香就怕巷子深的年代,酒不香,巷子不深也没用。

这才是张毅成咬牙要坚持下去的原因了,撑过了这一步,后面的路子就宽广了。

而一切也果然如同张毅成所想象的那样,在张毅成宣布了捐赠一亿五千万之后,天蓝微博在短短一周的时间又增加了五千万的用户,正式突破了两个亿。

面对天蓝微博如此的增加速度,那些巨头们也都没有了什么办法了,他们也没想到,张毅成居然这么狠,一亿五千万说捐赠就捐赠了,这是其他的网络巨头所没有办法学习的,他们和张毅成的天蓝娱乐不一样。

天蓝娱乐是张毅成的控股公司,也就是说,张毅成无论是有什么决定,都是可以自己一个人做决定的,只要张毅成做出了决定,那么就等同于是天蓝娱乐公司作出了决定,因此这一亿五千万说捐赠也就捐赠了,但是那些网络巨头的公司,是股份有限制的公司,他们背后的公司可是很多的,尤其是其中最为野心勃勃想要进军微博这一个行业的腾讯,在这方面的制肘是最为厉害的,因为腾讯背后的大股东是非洲人,除了那些非洲人之外,还有不少国外的风险投资的基金。

他们很多事情都不能自己做主,所以即便想学张毅成的招数,也不太可能,那些老外,入股腾讯,为的就是捞钱,从中国人的身上吸血捞钱,好端端的让他们捐赠出去一亿多,那怎么可能。

所以只能干看着,却没什么办法!

这些基金,早在几个月之前,其实也都找到过张毅成的,只不过都被张毅成给拒绝了,风投在张毅成的记忆中并不是太友好,一般风投就算只给几百万的风险投资,也要求很高的股份作为抵押,甚至常常要求转让股权。

事实上这也是常有的事情,风投基金除了一开始能和相关企业保持相对良好的关系之外,大多在被投资的那个公司成长起来之后,双方就会演变成敌对关系。

比如腾讯,比如网易,就是这样的,和当初的风投公司闹出极大的矛盾,归根究底还是那些风投公司忘记了最初的风投公司的本意,他们只是风险投资而已,并不是真正具备管理一家网络公司的才能,所谓的吃相太难看就是这样。

人的眼睛是黑的,心是红的,但是人眼睛一旦红了,心就黑了!

大多数IT人只想着卖掉换一笔钱就可以了,比如大名鼎鼎的马化腾,就在一两年前还在为卖不掉QQ而烦恼不已。

而早期中国创业的IT人的这种侥幸的心理直接造成了现在诸多的网络巨头,看着是中国人的企业,其实早就被各种国内外的风投公司给瓜分了,可笑的是,很多时候,这些企业还打着民族品牌的大旗到处招摇撞骗,其实俺看他们股份的成分就知道,这些事情是有多可笑了。

基于这样的原因,加上张毅成在天蓝娱乐这边的分红也会很快到位,因此张毅成拒绝了那些基金。

第三百六十二章 上市不?

张毅成看过了,那些合约非常的苛刻,如果张毅成非常的缺钱,说不定还会答应,但是现在张毅成说不上一点都不缺钱,但是也没有太缺钱,当然不会答应了,尤其是其中有一条,那就是他们在上市之后,居然要保持超过百分之三十的股份,尤其是这一条,张毅成是绝对不能接受的。

本来风险投资,投资一家公司是有风险的,因此他们在上市之后,得到丰厚的报酬确实应该说是应得的,他们冒了这么大的风险,可能会失败,当然是需要丰厚的报酬的,哪怕就是十倍二十倍的回报都不算过分,但是他们如果强行要保留股份,尤其是大量的股份,那就纯粹是吃相难看了,那就已经不是风险投资的部分了。

这种吃相难看的事情让张毅成非常的讨厌,因此直接就拒绝了,当然这其中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那就是他们要求,天蓝网络必须在五年之内做到上市的规模。

这点是张毅成最不能接受的事情,张毅成对于公司的掌握要求非常的严苛,但是一旦上市之后,很多事情就不是张毅成所能够控制的了,到时候股东就会非常多了。

以天蓝微博的情况,绝对是绩优股,到时候恐怕一群各种关系户都会找上门来,要求天蓝微博的股份了神马红二代,红三代之类的,都会扑上来要吃肉。

张毅成秉持着掌控一切的原则,并不打算要将天蓝网络上市,如果要上市的话,张毅成敢肯定,公司的资产瞬间就翻几十倍,甚至上百倍上去,这不是他狂妄,而是事实,而他的资产也会瞬间暴增数百亿,甚至上千亿上去。

什么世界首富都是浮云,他只要愿意就能成为世界首富,因为他掌控着天蓝网络百分百的股份,就凭借这个,他就有底气,他绝对有这个能力!

真正有些本事的人都不会去膜拜什么世界首富什么大的,世界首富只不过是表面上的资产罢了,世界上比世界首富有钱的人多了去了,他们都没冒头而已。

但是他没有,张毅成有自己的一个想法!!

与一般公司相比,上市公司最大的特点在于可利用证券市场进行筹资,广泛地吸收社会上的闲散资金,从而迅速扩大企业规模,增强产品的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因此,股份有限公司发展到一定规模后,往往将公司股票在交易所公开上市作为企业发展的重要战略步骤。从国际经验来看,世界知名的大企业几乎全是上市公司。例如,美国500家大公司中有95%是上市公司。

大部分的公司都是股份制度的,当然,如果公司不上市的话,这些股份只是掌握在一小部分人手里。当公司发展到一定程度,由于发展需要资金。上市就是一个吸纳资金的好方法,公司把自己的一部分股份推上市场,设置一定的价格,让这些股份在市场上交易。股份被卖掉的钱就可以用来继续发展。

但是一来,他现在不缺钱,现在他集团的钱,完全够他的发展了,根本就不需要上市来圈钱。

一般来说,上市就是为了圈钱有更多的资金去发展的,而天蓝网络本身并不缺钱,甚至可以说是还是比较有钱的,因为他没有特别花钱的项目,现在的钱完全可以够用了,根本就不需要用这样的方式去套钱。

二来,如果将公司上市的话,那就等于是将掌控权让出一个缺口,现在整个天蓝公司的股份,百分百都是在张毅成的手上,而如果要上市的话,按照天蓝娱乐的情况,至少也要发行百分之十以上,即便如此,张毅成依然掌控着九成的股份,可以说很难动摇他的强势地位,但是总归是会被打开一个缺口,上市是要花钱的。

提高透明度的同时也暴露了许多机密。而且上市以后每一段时间都要把公司的资料通知股份持有者,张毅成不介意将天蓝基金的账目透明化,但是他不希望自己的公司各方面也被透明化,容易被对手察觉。

最让张毅成担心的就是有可能被恶意控股,一旦发行出去,现在的天蓝微博的那些对手们,肯定会一个一个的咬上来,什么网易,什么腾讯,什么新浪,都会冲上来,咬下一块肉的。

而且在上市的时候,如果股份的价格定的过低,对公司就是一种损失,而且最重要的是,九成的股份,在张毅成看来,已经是一个极为危险的信号了,看看张毅成公司的情况就知道,张毅成的性格如此,不是一个太冒险的人,宁愿发展慢一点,也不愿意冒着公司被人恶意吞并的危险去套钱,慢一点,但是很稳重。

而如果完全掌控在张毅成的手上的话,那就完全不必担心公司资产方面不断的波动了,尤其是在他现在分心娱乐和商业两边的时候,就不用担心股价随便波动,而且也避免了被恶意收购的可能性了。

不过随着现在瑞天蓝网络发展的越来越快,越来越大,就算不上市,也已经是一个拥有庞大影响力的公司了,要是上市,那还不一夜之间破百亿么,破百亿都是小意思,这里面蕴含的庞大商机,只要是个人都能够看得到了。

所以现在天蓝网络方面受到的压力越来越大,再过两年,证监所方面基本上就是天天派人堵门要你上市了,对于大多数的公司来说,要上市,那要求可就多了,各种要求各种多,而且还得起码是自愿的,但是对于天蓝网络这样业绩良好,而且明显拥有良好未来的公司来说,你不上市,他也要逼着你上市。

不知道多少势力在等着天蓝网络上市,然后大捞一笔,这绝对不是玩笑,因为如果天蓝网络一旦决定上市,立刻就会跳出N多牛鬼蛇神要原始股,然后空手套白狼,狠狠大捞一笔,这绝对不是一句空话,因为他们买股票和老百姓买股票是两回事儿。

第三百六十三章 《变成回忆》破百万

美国爆发战后最大的金融危机,股市下跌不过百分之十几,越南股市下跌百分之六十就被认为是震动世界的金融动荡,中国股市同样下跌超过百分之五十,中国投资者赔钱何止一半,却没有人承认更无人关注中国股灾。为什么?因为美国股市和越南股市下跌是大家都赔钱,唯独中国股市下跌只有老百姓赔钱。之所以这样是因为中国同一张股票具有不同的价格,期间相差十几倍,中国石油,外资啊,权二代以及一系列有钱有势的人买价是1块多人民币,中国百分之九十九的老百姓买价是三、四十元,那些通过国企私有化改革的法人股,干脆就没花钱。兴业银行股票的他们购买价格是2元多人民币,国内百分之九十九中国老百姓的购买价格是四、五十元。只要股票不跌到一元,兴业银行股票不跌到2元钱,外国人以及权势人物就不会赔钱。本国老百姓购买本国股票的价格是外资购买价格的十几倍几十倍,这是包括非洲在内的任何国家都没有过的现象。

当初国家承诺只有老百姓手里的高价股能上市流通买卖,其它所有低价股不能上市流通买卖,中国老百姓高价购买的实际上是上市流通权,至少没有形成富人和外资对广大股民的公开掠夺。股权分置改革,就是国家违背承诺,允许所有股票统统上市流通,富人和外资的低价股与老百姓的高价股都按照一个价格买卖,就是把老百姓账户上的钱直接划拨给富人,权势人物和外资。由于中国股市是老百姓单方面赔钱,所以仍然不算股灾不算动荡,仍然是大牛市。

基本上中国股市就是一句话,哪个进去哪个就是头被门板夹了,而且还是钢制的大门板,夹完之后还被驴踢了!除非你自认智商高过180,被门板夹过之后还能保持一定的智商,除了那些有钱有势以及老外之外,能赚钱的老百姓,不到千分一。

就算以后要上市圈钱,那也不会是现在,现在张毅成的实力还太弱,要是上市的话,最后只会被吞吃的骨头都不剩下,等到实力强大之后,再上市,那样才能即达到圈钱的效果,也能让公司还牢牢的掌握在张毅成的手中。

这就是张毅成的根本目的了,所以张毅成很快就拒绝了风险基金的投资,况且他们也小气的很,五千万就要求有百分之五十的股份,这是张毅成绝对不能接受的,因此很爽快的就给拒绝了。

起码张毅成现在还是能够完全的控制公司的,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可以自己拍板决定,并不用看别人的脸色,这就是腾讯等一票的巨头所比不上的地方。

时间还在一分一分的往前走,天蓝娱乐在创造的奇迹还在进行中。

在八月初的时候,本兮的歌曲就已经达到了四十五万张了,这还仅仅是两周的时间,等到第三周的时候,本兮的《变成回忆》的销售量,轻松突破了五十万张,达到了五十三万张,第四周销售量有了一个不小的反弹,是原本的购买的顾客的口碑在起作用了,许多原本不打算买的客户现在也开始打算购买了,因此在第四周的时候,她的专辑销量有了一个不小的反弹,总销量达到了七十万张,这个销量已经是远远超过了国内一线的当红女星所要求的五十万张的销量了,虽然还达不到小天后的级别,但是考虑到本兮的年纪,她将来的机会还多的很呢,现在才不过是刚刚开始而已,根本就没有什么。

而这个良好的成绩,也为本兮的专辑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在众人的口口相传之下,最终《变成回忆》在许久之后下架,不再刻录的时候,这个数字也最终变成了一百零八万张,虽然比起许嵩当初第一张专辑一百五十万张的超好销量相比,还有这不小的差距,但是作为一个第一次出专辑的女生,还是一个标准的90后,能取得这样的成绩,毫无疑问,让许多的公司都为之惊呼的,没想到90后的市场居然这么大,现在全部都被张毅成给吞吃了,诸多公司那里能愿意,不过他们就算想同样造出一个90后的歌手来,也是不可能的,因为就算是本兮这样的,张毅成也是整整培训了一年的,他们下手慢了,要想找出一个能和本兮相提并论的,并不太容易。

本身本兮在后世的网络歌手中就是出类拔萃的,而且还要在这个时候找出来,那就根本是不可能的,在这个时候出现的本兮,根本就是一个异类,因为还没有到90后开始横行的年代。

就好像几年前,刘亦菲横空出世的时候,很多人都觉得她年纪实在是太小了,那个时候,刘亦菲的年纪是她的卖点,也是她的争议点,那个时候刘亦菲的条件真是得天独厚,因为她是当初85后的女明星当中唯一一个比较走红的。

随着《仙剑》创下收视神话之后,又有《神雕侠侣》的小龙女做铺垫,当时的人气自然不必说,后来人气爆红的杨幂不过是给她当绿叶,衬托她的魅力罢了。

同年龄段的女艺人,根本没有一个上台面,上层次的对手,可谓是天赐良机,不过很可惜,野心太大了,在国内都没好好发展的时候,就已经想要在国外发展了,而且选的剧本也就一般般而已,《功夫之外》虽然是有成龙大哥和李连杰主演的,但是除了两大功夫巨星碰撞之外,剧情根本就是坑爹,一塌糊涂,完全是为了迎合国外观众的口味,最后是老外看不懂,国内的观众也不买账,最后就是扑街了,白瞎了两个功夫巨星了,而刘亦菲也是因此沉沦,之后也没有什么太拿得出手的作品了。

最后白白浪费了这样的好机会了。

第三百六十四章 《失恋》奇迹继续

本来以刘亦菲出道的时间,走红的时间,良好的外貌,高人一等的家世,只要抓到机会的话,完全可以轻松脱颖而出,先成为天后级别的女艺人,到那个时候就可以云淡风轻的坐在天后宝座上,看着同龄女艺人,为了前途,在娱乐圈沉沉浮浮。

到了天王天后的这个级别之后,一切都不一样了,不会因为作品的多少而被人有不同的评价了,就想王菲,虽然说近年来作品少的很,但是每次一开口就是百万,这架势,这身价,谁能比的了。

刘亦菲就是可惜了,没能够抓住这样的机会!

现在本兮也是面临着和刘亦菲差不多的情况,现在90后根本就没有一个能和本兮相提并论的,现在连周杰伦这样的75后都还在活跃呢,现在乐坛的主流还是75后和80后,连85后都还要一段时间呢,更别说是90后了,基本上没有什么对手,只要能抓住时间,轻松就能奠定将来的天后的位置,比如说韩国的宝儿,宝儿出道就是非常早,那时候也没什么对手,她的同辈人出道的时候,宝儿早就已经是功成名就了,她的同龄人,基本上就是她的后辈了。

都是可以借鉴的对象!

张毅成是有信心的,只要他下功夫培育,将来本兮的发展一定是不可限量的。

张毅成非常的有自信,一定能成功的!

除了本兮的专辑之外,还有就是《失恋三十三天》也终于要进入最后的阶段了,在第二周就取得了六亿三千三百多万之后,第三周,在内地和港台地区票房继续走高,达到了一亿五千三百万,在东南亚也进入了播放的第二周,票房达到了一亿九千五百万,以接近两亿人民币的数额最后收场。

而在第三周的时候,也就是八月初的这一周,放映的地区,除了东南亚和大中华地区之外,还有一个地区也加入了播放的行列,那就是日韩地区。

首先是韩国地区,虽然说,是经过了激烈的争夺之后,才终于在韩国地区抢滩登陆,赶上了第三周的时间,不过票房还是比较不错的,第一天就突破了千万人民币,随后票房非但没有下挫,相反的还在持续的走高,第三天就达到了五千万,第七天达到了一亿一千五百万。

因为《失恋三十三天》在韩国的突然走红,引起了韩国很多电影人的抗议,不少电影人直接坐到三大电视台的门口,抗议三大电视台为外国的电影做宣传直接导致了本国的电影遭遇了票房滑铁卢。

正是因为《失恋三十三天》突然插入,除了一些国产大片和好莱坞大片,韩国中小成本的电影损失惨重,原本本来就不是很多荧幕,就用来播放了《失恋三十三天》了,加上张毅成砸下重金在三大电视台做广告,所以直接导致很多的年轻人都走进了电影院看《失恋三十三天》。

这直接导致了不少电影人都找上了三大电视台,静坐示威。

张毅成对于这些棒子小题大做也有些无语,自己没本事,还把责任都怪到他的头上来了,甚至后面还惊动了韩国的几位议员,也不知道是不是收了什么好处,甚至都开始出面给三大电视台压力,不过好在,因为张毅成之前是砸下重金给三大电视台的,因此违约金方面也定的非常高,当初三大电视台都没觉得有什么,但是现在真是有苦也说不出啊,如果他们要赔付违约金的话,估摸着要赔吐血的,按照当初张毅成设定的赔偿金,甚至于,三大电视台每家起码要佩服两亿人民币,如果三大电视台愿意赔付的话,张毅成立刻撤退从韩国走人呢,都没啥怨言。

不过很显然,三大电视台并不愿意为了这些电影人的损失买单,反正损失的也不是他们,再者说,现在的《失恋三十三天》还不算太厉害,那些大投资的影片都没受到多大的影响,只是因为经济不景气的关系,所以韩国电影市场陷入了疲软了,因为韩国电影不像韩国电视剧那么牛逼,在全亚洲都很有市场,事实上韩国电影出了韩国,都没人认识,而这点和中国电影是相反的,仅在亚洲这个范围来看,中国的电影的影响力还是非常大的,或许印度的电影还可以稍微有点看头,其他的很难真正竞争的过中国的电影,别忘了之前统治东亚这边影坛的不是别家,而正是香港电影,而现在随着大量香港电影的人才进入了内地,实际上,内地的电影应该算的上是继承了香港电影的衣钵,从一定程度上,内地的电影也算是继承了一部分香港电影的地位。

加上内地广泛的市场还完全没有完全开发出来,加上韩国的经济,说是繁荣世界排名第十一,好像挺牛逼的,那是因为在他们的后面都是一群不给力的国家,实际上有点类似法国,发达的只有首都,汉城。

所以中国的电影并没有受到世界经济危机的影响太大,不断的刷新票房记录,但是韩国则不一样,本来就一般般的经济,又受到了世界经济危机的影响,整个就疲软下来了,或许对于那些大片来说,影响不算很大,因为即便有些危机了,但是该看大片的还是得看,反正也不差那么点钱,但是那些中小投资的电影可就糟糕了,纷纷血本无归!

而在这个时候,惯于推卸责任的韩国人,当然得找替罪羊,而这个时候找上了《失恋三十三天》就是因为想找一个替罪羊,而这一周表现不错的《失恋三十三天》就成了他们的眼中钉肉中刺了,毕竟《失恋三十三天》是外国电影,在排外的韩国,你是外国电影这一条就足够致命了,就更别说其他的了。

这就是韩国人的扭曲奇怪的心里,一边超级自卑,一边超级自大,就好像他们顽固的认为韩国的牛肉,韩牛是全世界最好的。

第三百六十五章 站着中枪

至于理由,需要么?

反正韩国人不需要理由的就已经是宇宙第一伟大的民族了!

从自大这点来说,和他们以前的主子日本人有些相似,都自认为非常的牛逼,只不过和日本人的差别是,日本人看到对方强的一点,都会想方设法的将对方的优点给学习过来,然后变成自己的,青出于蓝,而韩国人则直接多了,直接修改教科书,宣称,那个是韩国人的。

这点他们的同胞兄弟有着异曲同工之妙,韩国人的教科书里写着孔子,李时珍屈原都是韩国,起码也是有着韩国人的血统的,而朝鲜人的教科书里写着,金日成一枪干掉美国最新型的喷气式飞机,在伟大的金日成同志的帮助下,中国得到了解放。

果然是一家的!

所以在这个自卑又自大的民族当中排外就成了家常便饭的事情,在这种情况下,《失恋三十三天》就真正成了站着也中枪了,之所以不是躺着也中枪,那是因为,那些电影票房不给力,除了本身因为经济因素,整体不给力之外,《失恋三十三天》却是也是给他们造成了一些影响。

不过问题是,《失恋三十三天》就算是影响他们的票房,难道还能比那些好莱坞大片影响的大么?

好莱坞大片,横扫全世界,不仅仅是登陆中国,韩国也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市场,因此每到寒暑假的时候,好莱坞大片都要登陆韩国的,和这些好莱坞大片相比起来,《失恋三十三天》的影响才多少,《失恋三十三天》可能一周的票房都比不过那些好莱坞大片中的一部中的一天的票房罢了。

所以说,张毅成才觉得冤枉啊,如果他真的横扫了韩国市场,席卷了几十亿的票房,那他也就没什么可说的了,但是他偏偏不过是咬了一口市场,结果就被揪出来批斗。

凭什么啊,他凭什么要为那些不给力的韩国电影人负责,又凭什么要为韩国经济不给力导致的电影市场不给力的负责!

因此对于这个事情,韩国三大电视台都派人过来和张毅成商谈,商谈能不能停止播放广告,不过张毅成都给严词拒绝了,要么继续播放,要么赔钱,拿了张毅成的重金,就想这么算,哪里有那么容易!

那些韩国电影人的生死关他屁事,死光了最好,正好空出电影市场!

总之这次被拉出来当出头鸟批斗的事情,让张毅成非常的不爽,对于这些韩国电影人当然也不会有什么好感了。

相比起韩国人的不好伺候,日本市场就简单的多了,由于保持着开放的市场的关系,日本市场对于全世界的电影都是秉持着准入的态度的,哪怕是内地的电影,也是一样的。

虽然此举也导致了日本电影人心中长期的痛,但是不可否认的是,此举让日本的观众们都有福了,往往都可以在第一时间欣赏到,来自世界各地的好片,这点你要是在美国,在欧洲,在中国,都是绝对不可能的,因为这些地方的地方保护主义,非常的浓郁!

在日本上映一周之后,张毅成也彻底明白了为什么很多人要把日本列为世界第二大电影市场的原因了,难怪那些好莱坞的影星频频降临日本,根本就是一个大钱袋子,根本就是一个捞钱的好地方啊,难怪一个一个的都来到日本了。

在日本上映的头一天,《失恋三十三天》的票房就突破了一个亿,达到了一亿两千万人民币了,而随后《失恋三十三天》就更是引发了日本不小的观影热潮,三天票房破了三亿,一周内达到了四亿人民币。

除了日本消费水平比较高,因此电影票本身就定的比国内要高好几倍的原因之外,还有一个很大的因素,就是这种小清新的电影在日本非常的有市场,日本人的矛盾的性格,在这个时候体现的淋漓尽致,重口味的电影在日本人的市场上非常的有市场,但是小清新的电影在日本也是非常的有市场的,甚至小清新这个概念本身就是从日本传出的,在日本那边也是非常的有这样的市场的,因此在短短一周之内就破了四亿人民币。

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张毅成决定了一件事情,以后有啥电影一定要想尽办法在日本那边上映啊,简直就是一个超级提款机啊,难怪那些好莱坞电影死死抓着日本电影市场不放了,就连以前的香港电影也是这样了,在看看国内的那些同行,还在想方设法的讨那些老外的欢心,各种的什么戛纳电影节之类的,更是常常看得到他们的声音,尽管可能那些老外根本就不认识他们,不过他们与其说是真的在乎那个奖项,倒不如说是去镀金罢了。

张毅成才对那种虚伪的事情没什么兴趣,闷声发大财才是王道!

相对于国内的电影人来说,张毅成从一开始就是完全的不一样的,张毅成因为并不是科班出身的关系,因此没有什么人对他尊尊教导,使得他的思维非常的开阔,或许对于国内的人来说,影片要先在国外上映,那都得是那些大导演才有的能力,他们的思维都完全都定格在了这点上了。

但是张毅成却完全没有这样的思想负担,当初《失恋三十三天》从一开始,张毅成就想让他们在国外上映。

相对于国内的市场虽然庞大,但是毕竟竞争对手太多了,只有将目光放到全世界,才有可能赚的盆满钵满。

好莱坞为什么能蓬勃发展,除了大片之外,每年都有不少优秀的中小成本投资的电影不断涌出,在世界电影票房中上演着奇迹。

除了他们本身的优秀之外,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市场能够养活他们这些中小成本的电影,或许他们在每一个市场里都不如那些大片,但是因为市场多了,所以他们实际上能吸取到的票房为数不少。

第三百六十六章 无语的审核制度

加上投资也不是很大,因此都能够轻松收回成本,然后赚取大票的利润,或许不如那些好莱坞大片,但是维持生存发展是完全的足够了。

但是国内的公司则是完全的不一样的,国内虽然也有一些比较优秀的中小成本的电影的,但是他呈现的规律,是完全没有规律,完全就是昙花一现的事情,在国内能生存下去,并且发展的比较好的,那都是大公司,巨头,但是小公司则不一样了,基本上难得才会有一两部好作品出现,然后就继续沉沦了,完全是大浪淘沙,在一票的公司的电影里,也总归有一些比较出众的罢了,所以观众每年似乎都能看到一些比较优秀的中小成本电影,但是那不过是偶然罢了。

和好莱坞电影不一样,好莱坞中小成本的电影,往往都是有一些固定的,能够生存的中小成本电影公司出品的,这些公司能够生存下来,而且生存的很好,他们生存的模式就是随着好莱坞的电影在全世界的横行,在全世界伸出触手,或许每一个市场都只能捡一些好莱坞大片剩下的饭渣,但是这些剩下的饭渣累计起来也是一个非常惊人的数字,可以让他们过的很滋润了。

如果在出一两部红极一时的黑马的话,就能让他们赚到爆,这就是好莱坞的中小成本的电影的生存之道。

而现在张毅成就是模仿着这些公司的路子,然后铺展开属于自己的路子。

他也是打算要全球布武,将触手伸向全球,只不过相比起好莱坞电影,中国电影确实比较不给力,连自己的老家都守不太住,更别说,反攻美国了,所以他当然也不可能像好莱坞那些中小成本电影搭着好莱坞大片的顺风车进驻全世界各地那样轻松便捷。

他的每一步都需要自己踏出去,披荆斩棘,斩杀出一条跳跃式的发展之路,现在之所以在日韩和东南亚都要比内地要晚上不少,就是因为张毅成在打通路子,同时他们也在观望,看看《失恋三十三天》在内地的票房如何,一开始的时候,工作非常的不好展开,几乎没什么进展,人家根本就没什么兴趣。

一直等到《失恋三十三天》在内地获得了极大的成功之后,那些东南亚的院线才终于松口,然后在东南亚上映也大获成功了之后,日韩的院线,这才迫不及待的要引进《失恋三十三天》了,这就是一种处于弱势的悲哀了,如果换了是好莱坞大片,他们当然就不会这个样子了。

突然张毅成就有了一种弱国无外交的感觉!

经过了这件事情之后,张毅成总算是将关系网延伸到了整个东亚地区,借助着这张关系网,以后张毅成要是再出什么电影之类的,那就要简单的多了。

基本上可以达到同步上映的效果了。

不过同样的,张毅成也是注意到了一件事情,树立一个品牌非常重要,就好像,人们一提到好莱坞的片子,都会想到是好片子,是大片一样,他也要树立一个这样的品牌。

按照张毅成的估计,中国估计十年之内都不会有什么太大的出息,换句话说,在张毅成看来,中国电影,在十年内估计都会维持着这样一幅看着很繁荣,实则是不死不活的场景。

并不是张毅成有意要唱衰中国电影,而是事实上,中国电影发展的龙头上,套着一个缰绳,被人死死的抓住,而这个缰绳就是中国电影的审核制度。

电影的审查制度就是最让所有电影人头疼的问题。现在中国电影的审查制度对电影的要求就是“老少咸宜”,这样就给电影创作者增加了很大的困难,整部电影必须同时照顾所有年龄段人的欣赏能力和水平,可是任何一部电影其实都是有其针对对象的,有它想要倾诉的人群。

而每一个人群对电影的要求也是不尽相同的,所有的人同时喜欢一部电影的可能性几乎为零,所谓“萝卜青菜各有所爱”。但现在呢?为了能够审查通过,可能就只因为一句话或一句台词的不妥而作出更大的改动,甚至会影响到整部影片的表达。现在许多的影片,就因为许多地方“不能适合所有人观看”而被迫剪辑,演员的激情和胶片生生地被浪费了。其实这不光是金钱的浪费,同时也是艺术的巨大浪费。

这种“一刀切”的审查制度的弊端就很明显了,而一旦设立了辅导级、限制级等级别,就可以在将一部分观众保护起来的同时,另一方面创作人员也因此能够放开手脚进行创作,创作的对象也就更清晰了,这样的划分毫无疑问是适应电影进一步发展的。

很多人都说,内地只有两种片型:大片和小片,基本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类型片。造成这一现状的原因,就是跟审查制度有关。

比如在香港很火的类型片——鬼怪片,内地审查制度下是不允许拍的。所以热映的电影《画皮》原著中的“女鬼”只能变成“女妖”了。

电影局说不能有鬼,妖可以。理由是农村人口很多、很单纯,如果说有鬼他们就会相信。

这个解释让张毅成觉得超级无语,只想翻白眼:“难道农民不相信有妖,只相信有鬼?”

这什么狗屁理论!

因为这样子的关系,所以指望华语电影雄起,然后搭顺风车的想法估计是没什么希望了,所以说,在这种情况下,就只能是自强了。

张毅成想将自己的天蓝娱乐打造成一个品牌,虽然华语电影还没有到成为一个品牌的程度,但是他完全可以将天蓝娱乐打造成为一个品牌,到时候只要是天蓝娱乐出品的就能在亚洲各国,将来甚至是世界各地都鞥够获得认可。

到那时候,即便是出了一些不怎么样的片子,在国内的票房不怎么样,也可以在国外弥补一点,最起码保本是完全没有问题的。

第三百六十七章 逼近两亿美金票房

而如果能够保本的话,那么张毅成自然也会更加的愿意给新人许许多多的机会,因为反正能够保本,所以自然不存在亏本的问题了,而只要不亏本,那么投资给新人又有什么是不行的呢。

现在中国的电影市场,放眼望去,说来说去就是什么第五代,第六代之类的,如果是知名导演,就算把民间二人转搬到电影市场,也会闹腾大把的投资方去挤破头。而像刚开始起步的导演们就算你拿出再好的剧本儿,跑断腿,磨破嘴,还是无人问津。比如当初的宁浩,后来的肖央以及之后更多的80后新生导演,他们都曾面临着找投资商难的问题。现在宁浩因为《疯狂的石头》火了,肖央因为短剧视频《老男孩》备受关注。

一般来说,年轻导演都是很难混的一分钱难倒新导演。很多初出茅庐的新导演都是败在“钱”字上,有人连续七年拉投资都没拉到,有人中途遭遇资方撤资,有人借钱买了辆宝马,就为了出去见老板的时候更有底气…

因为拍电影要找投资,投资商第一要看的就是剧本,很多年轻导演没钱请人写剧本,只好自己写,写完以后,再拿着本子找投资商碰运气,这么找来找去,往往两三年就浪费掉了。年轻人名气不够大是一个原因,另一个原因是那些剧本写得不够好,因为投资商觉得拍了会赔本。

中国电影现在出现一种矛盾的现象。一方面进入电影行业的业外资金特别多,他们原来不是做电影的,或者说是境外的,因为看到中国电影连续多年25%-30%的比例增长,看到电影很热闹而进入这个行业。不过与此同时,业外资本还有两个特点,一是不专业,二是投机。

这些资本进来是觉得这个地方可以快速赚钱。电影正常的投资回报周期是18个月,一年半至两年,从开始写剧本、拍摄到发行,基本上两年之内,首轮的收入约80%~90%就可以拿回。业外资本再不专业,他们基本要求是不赔钱,所以他们会把电影风险在投资之初“钱袋子捂得很严”。好的制片公司和导演,永远不差钱,永远会有人投。初出茅庐或者他本人以往的创作经历是赔钱的,这两类人在融资上会有些问题。

在这个方面,张毅成也会有这样的顾虑,新人导演,多半都不会获得太大的投资,也就是说,投资就算亏本了也亏不到哪里去,但是这样一直亏本总归不是一个好事,张毅成说到底也是一个商人,虽然是一个不怎么纯粹的商人,但是既然是商人,那就免不了肯定要从盈利方面考虑。

而很多新人往往在第一部作品上都不会太成功,但是他们很需要这样的机会,而如果能够将电影在全亚洲范围内上市,那么凭借着中国电影低廉的成本,和新人导演本身就不会很高的投资,就可以轻松收回成本,就算不是那么如意,也是可以轻松收回成本,并且说不定还能小赚一笔。

那样新人要出头就大大的容易了,而一旦张毅成加大对于新人的扶住,那要出人才也就容易多了,甚至还可以吸引许多其他的人才加入他的公司当中。

这是张毅成公司的远程的规划中的很重要的一部分,只有这个计划能够完成,将风险平摊到全亚洲各国,而不仅仅只是中国内地一家在担风险的话,那么可以极大的有效的缓解新人不足的情况。

好莱坞为什么能蓬勃发展,就是因为将这种风险转嫁给全世界,所以他们的投资商肯投钱,因为通过种种手段,虽然票房可能会失利,但是其实他们能多半都不会赔的太厉害。

当然愿意给新人机会了!

《失恋三十三天》上映第三周,全亚洲的地区的票房已经达到了十三亿九千三百万,票房数据刷新了全部华语电影的记录,逼近了两个亿美元的票房记录,而且这还没有下档呢,等到真正下档,说不定能够达到三亿美元呢。

这是华语电影中,第一部以美元来计算的片子,以前的片子,连一部接近一个亿美元都没有,当然不会选择用美元来计算了,那样子只会显得自取其辱。

而黄益霖凭借着这部电影也成了继张艺谋冯小刚和陈凯歌等人之后全中国亿元票房导演,跨进这个只属于少数几个人领域里之后,黄益霖的身家暴涨,说是身价百倍也不为过,票房有没有过亿的差别真的非常大,绝对不是一般的大。

现在的黄益霖在低位上绝对不会逊色于那些第五代的导演了,原本这个圈子里都是第五代导演撑场面,现在不一样了,黄益霖的崛起预示着直接跳开第六代导演第七代导演意外的崛起了。

从出名时间上来看,黄益霖应该是和宁浩等人算是一代的,算是第六代导演,不过从年纪上看,黄益霖比宁郝要小上一圈,硬挤进第六代,有些说不过去,因此很多人都说干脆就是第七代,或者六代半,都比六代靠谱。

甚至于黄益霖的风头还要隐隐盖过了张艺谋和冯小刚等人,毕竟他们无论成名了多久,但是确实是没有拿出过硬的作品吧,没有一部作品能和黄益霖相提并论的,甚至于他们的票房说不定加起来才能和黄益霖相提并论,现在还不是一两年后,导演们的票房纷纷轻松破亿美元,从《让子弹飞》开始,破亿美元就成了很简单的事情了,但是在现在破亿美元还是一个遥遥无期的事情,更别说现在黄益霖的电影已经接近两亿美元,等到下档的时候,说不定能有三亿美元呢,这个记录,在众人可见的未来里,起码五六年估计都没什么人能动的了了。

而这个只是黄益霖的处女作而已,将来会有什么样的发展,谁也不知道,没有人能预测将来黄益霖的未来会是如何的。

第三百六十八章 总票房,二十六亿!

除了黄益霖一下子爆红之外,杨光和言元元更是人气飙升,一时间各种代言,各种剧本都递上来,都想要找这两个人出演。

不过张毅成代言留下了一部分,但是剧本则是都被张毅成退了回去。

对于一个演员来说,除了要有好的演技之外,如何选戏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一个成功的演员知道该怎么为自己选择一个合适自己的戏份,而一个失败的演员就是不知道该怎么为自己选择自己的戏和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