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生之被弃农妇不寻常上一章:第 69 章
  • 重生之被弃农妇不寻常下一章:第 71 章

凤娇很生气,天娇两个字,还是自己名字演化来的,惠娴竟然这么黑,她懒得和惠娴多话,只拿出注册商标的手续,惠娴立刻就傻眼了。

惠娴以为凤娇上当之后,被迫放弃这个品牌,她再想办法找人做托,从凤娇手里把商标买下来,来个暗渡陈仓,没料到凤娇早就什么都知道,原来她才是最傻的一个。

凤娇原本还想就品牌的问题给惠娴一定补偿,没想到惠娴竟然会阴她。这几年,她对惠娴太放心了,不管对方有什么要求,她都答应,的确把惠娴惯坏了。

难怪陈怀希会那样提醒自己,看来,在对人心的把握上,她比丈夫还是差得远。

凤娇感慨之余,一个小小的反击,就让惠娴悔不当初。

既然惠娴会这么黑,凤娇也不客气,她私下拜访了天娇香港公司的业务部副经理江天雄,请他辞职来帮自己。

江天雄很能干,但却不是惠娴的亲信,可以说,给公司出力很大,却没有得到响应的待遇,他早就心气不顺,凤娇来挖墙脚,他欣喜若狂,何况,今后还是做天娇服装的熟门生意,不用开辟新市场,江天雄本来只是动心,又听凤娇说,若他表现好可以升为香港区的副总经理,更是喜出望外。因为他本身就是公司的人,两个老板闹翻的事情,也多少知道一些,知道大陆来的这个老板在香港没多少人脉,立刻下定决心跳过来。

惠娴防着凤娇来挖人,给几个副总和部门正职都涨了薪水,却没想到凤娇和她的思路不一样,竟然把一个小毛虫当老鹰来用。江天雄已经辞职了,她也无可奈何,只能尽快找代加工厂,阻击凤娇。但惠娴的理想很丰满,现实却很悲惨,毕竟公司以前是走自主研发道路的,忽然转行做高仿,老客户怎么能维持得住呢?她也不是没准备,在香港也养了几个服装设计人员,可惜,水平和凤娇还是有差距,只能高仿。

没了惠娴,凤娇也不是很好过,至少手忙脚乱了一阵子。直到江天雄招聘的人手,适应了工作要求,才一切走上正轨,

凤娇让江天雄帮自己购买一个两百平方米的商铺,准备做空调专卖店,香港房价刚刚开始小幅增长,正是购入黄金时期,凤娇记得,一直到九八年金融危机前,香港的房价都是只涨不降,她现在不买,以后说不定就买不起了。

然后,江天雄又在香港帮凤娇注册了一个电子产品贸易有限公司,凤娇把剩下的港币,都转到这个账上,然后,又让江天雄以香港代表的身份,到源城去找自己。

内地这样干的公司也不止凤娇一家,江天雄在商业圈里打滚十多年,自然心领神会,他没有直接去源城,而是参加了一个投资考察旅游团,在深圳转了一大圈,假装在凤娇设在深圳的空调专卖店,看上了这款产品,然后,表示想批发一千台。

消息传到源城,凤娇这边却只有样机,根本就没开始生产,把源城招商引资办公室的工作人员急坏了,赶紧把情况报告给上级。梁怀这才发现,自己眼光太短浅了,内地的居民消费不起空调,不等于海外的人消费不起,他怎么就没想到出口这条路呢?

其实这也不能怪梁怀,这个年代,大陆出口的产品,除了资源,就是老祖宗留下的工艺品,电器只有大量进口,哪有出口的?难道,眼睁睁把这块大肥肉,送给王凤娇?

梁怀觉得自己根本承担不起这个责任,甚至省里的领导都未必敢担责,他连夜召开会议,拿出了一套方案,第二天交给了方省长。

方省长觉得不错,又经过常委会讨论,修改通过后,交给梁怀具体执行。

凤娇看到新方案,一脸鄙夷,梁怀又羞又气,敲了敲桌子道:“你就没有一点儿爱国情怀?怎么总想着往自己口袋里划拉呢?”

“你怎么知道我往自己口袋划拉了?我一年为国家挣多少外汇?我自己又能吃多少穿多少花多少?我睡觉也就一张床,吃饭也不过一小碗,我要那么多钱做什么?还不是为了国家?”

梁怀没想到自己两句话,凤娇说了一大串,而且,听起来似乎很有道理,他拧眉思索了一下:“反正,你私人开个空调厂,这不合适。”

“我又没说非要把厂子开成自己的呀?”

“这么说,你同意厂子的性质是集体所有制的了?”

“嗯呀。”

“那就这么办吧。”梁怀把文件推给凤娇,拿出合同书,“签字!”

凤娇拿着合同看了看,摇摇头:“集体所有制,就不能让我一家掏钱吧?我出五百万,所有的员工,都得出五百万才对,你说呢?”

梁怀气得要死,一般人,别说五百万,就是连一万块都拿不出来。

“你这么说,是故意的吧?到底有什么条件,别这样拐弯抹角的,都说出来,我还要回去汇报呢。”

“我没别的意思,只要公平二字而已。”

“世上哪有绝对的公平?”

“那也不能这么欺负人!”说到这里,凤娇的眼圈都红了,“我没有偷、抢、骗人,对吧?我的钱,都是自己辛辛苦苦赚来的,谁家的女人,挺着大肚子,还晚上熬夜加班的?我!谁前脚被任命为工厂的领导,刚刚干出点成绩,就让人赶出来了?还是我!…”

一般的男人都怕女人哭,梁怀虽然是个政治家,心肠算是硬的了,但他并不是没良心的,凤娇受了怎样的不公平待遇,他清清楚楚,看到眼前的人,吧嗒吧嗒掉眼泪,他还真的说不下去了。

省里的文件,对利益分配这一块,说得太含混,梁怀当时就觉得不妥,但他觉得,是工业厅提出的方案就没有解决好这一块,省委大概疏忽了。

梁怀默默地收起合同和文件,回省里汇报去了,过来两天,又来找凤娇,这回,给出的方案,让凤娇更光火:“每年给我五万奖金?我要用一百年,才能拿出自己投资的五百万!”

“那你说怎么办?国家主席一年也没有五万块!”

“那就算了,我也不办什么厂子,一年五万,我的钱够我自己花一百年!”

梁怀知道肯定是这个结果,省里几个老干部,思想僵化迂腐,非要把奖金的限额定在五万块,这不是坑人的吗?他回去之后,把凤娇的话转告给主管的副省长,就撒开手不管了,他没法管了,事情走到这一步,所有人都在埋怨他,当时不该把凤娇从东源电子总经理的位置上踢下来,虽然照那个合同,王凤娇会拿到很高的报酬,但合同是谁签的,谁负责,至少自己不担责啊!

就在上面的人互相埋怨,不知所措时,凤娇却在焦琴的帮助下,在深圳注册了个空调厂,然后,摆出架势要把源城这里的东西都搬走。

梁怀再一次坐不住了。虽然所有人都认为,哪怕空调厂不建起来,也不能让自己犯了错误,可眼睁睁看着厂子搬到深圳去,源城白白损失GDP,这些人心理又不平衡了,各种方式给梁怀施加压力。

“梁厅长,我知道你也难,可这是我愿意的吗?深圳那边,跟本就不在乎我是合资还是私营,很痛快就给我办了手续。我这一去千里迢迢的,想见怀希一面都不容易。”

“那你就不要离开源城呀,想想办法,要不,你就在这边建个分厂。”

凤娇凝眉思索:“这也不是不行…”

奋起 第二百章 又上当了

梁怀还没高兴起来呢,凤娇的后半句话,又让他光火不已:“可是,我目前的资金和人力,还建不起两条生产线,若是留在源城,厂子地方不够啊,我真不想走,也是被迫的!”

“你的意见我会给领导汇报的。”梁怀觉得凤娇在要挟他,很愤怒,却很无奈,至此,他才发现,这个王凤娇心眼又小又阴险,明明知道空调将来市场很大,偏偏不吭声,还一副受了很大委屈的模样,让所有人都觉得愧对于他,谁知她反手就把空调样机弄到深圳,引来香港大客户,搞得算计她的人,一个个的狼狈不堪。

怎么办?就这样放王凤娇去深圳吗?那么,她肯定也会把服装厂也迁走的。

而且,以王凤娇的能力,将来的成就不可限量,就这样放手,谁知道损失会有多大?梁怀才四十出头,仕途上还想更进一步,若是这里留下缺憾,让人诟病,那真得不偿失。

梁怀想了又想,还是决定努力一把,挽留王凤娇。

方省长听了梁怀的报告,有些不高兴:“这个王凤娇,她竟然敢谋算我们?”

“王凤娇说她也没想到香港人会看上内地生产的空调,那边人都用的是日苯货和南朝鲜生产的,哦,她说,台湾生产的质量也不错。”

“她有没分析过,为何香港人看上内地生产的空调呢?”

“她说了,便宜,质量尚可。”

“便宜、质量尚可?看来,她抓住了消费者的心理。你是工业局的领导,想过如何让其他企业领导,也学会像王凤娇这样认识市场吗?”

“想过,我竭力挽留王凤娇,就是想在全省的工矿企业中,放入一条鲶鱼,逼着那些自大懒散的企业领导动起来。”

“鲶鱼?什么意思?”

“哦,这是陈怀希讲的故事。说的是挪威人喜欢吃沙丁鱼,尤其是活鱼。市场上活沙丁鱼的价格要比死鱼高许多。所以渔民总是千方百计地想法让沙丁鱼活着回到渔港。可是虽然经过种种努力,绝大部分沙丁鱼还是在中途因窒息而死亡。后来,有人在装满沙丁鱼的鱼槽里放进了一条以鱼为主要食物的鲶鱼。鲶鱼进入鱼槽后,由于环境陌生,便四处游动。沙丁鱼见了鲶鱼十分紧张,左冲右突,四处躲避,加速游动。这样一来,一条条沙丁鱼欢蹦乱跳地回到了渔港。原来鲶鱼进入鱼槽,使沙丁鱼感到威胁而紧张起来,加速游动,于是沙丁鱼便活着到了港口。他把这叫‘鲶鱼效应‘。”

“噢?这个提法挺新鲜的,你觉得王凤娇能做好这个鲶鱼不?”

“眼下看着可以,至少,工业厅、东源电子等有关干部,都吃了王凤娇的大亏,他们这段时间,几乎都拿着市场、企业管理等书本充电呢。”

“呵呵,不错,那你拿出一个切实可行的方案,争取把王凤娇留在源城。”

“王凤娇就是嫌地盘小,咱们的钢厂不是一直起不来吗?我想拿那块地方和王凤娇、港商合资。”

“我们能控股不?”

“大概能。”其实梁怀心里根本没底儿。

“必须!”

“是!”梁怀答应后,才意识到自己差点犯了错误,让私人控制了国家资产,幸好方省长及时提醒了他。

回到工业厅,梁怀请来搭档,还有几个副手,研究怎么做才能达成方省长指示的绝对控股,最后,又找到一个电子厂和一个线路板厂,两家都经营不善半死不活,他们把三个厂子合并成一家,以此为基础,和凤娇、江天雄谈判。

“东源电子这边,补偿我的那块地怎么办?”谈判一开始,凤娇就提出问题,“国家收回,然后把欠我的钱补给我吗?”

这怎么可能?但国家的土地,也不允许私人拥有,谈判的人十分作难。

江天雄对内地政策很不了解,他私下问陪同他的统战部干部:“源城的住房这么紧张,有空地怎么不开发房地产?”

虽然年初,国家就把房地产商品化政策推了出来,但源城这样落后的地方,根本就没人有这样的概念,干部们也觉得房子那么贵,谁能买得起?

江天雄的问话,没人能回答,但有人把问题反映了上去。

梁怀给方省长汇报时,把凤娇的问题问了出来,并且,还把江天雄的疑问,也讲了。

“既然国家有政策,那就划给王凤娇。”方省长一语定下了基调。

梁怀想,王凤娇若是没有能力做房地产开发,这地就空着,反正,她不能因此怨恨政府,至于她能找到下家,那她愿意卖给谁都行,进行房地产开发,还能提高西山的GDP呢。”

凤娇拿到厂房地皮转为房地产土地的批文,心里暗乐,脸上却愁容满面:“源城谁能买得起商品房?这不是把我往死里坑吗?”

送文件的人心里暗乐,只有梁怀听说凤娇的反应,直觉就是:“又上当了。”但他心里也有疑惑,难道,源城这样偏僻落后的城市,房地产也能发展起来?

凤娇为了这次谈判,专门请了个大律师,唯恐触犯了国家法律,最后,她占百分之三十,江天雄占百分之十九,国家控股百分之五十一,董事长由工业局副局长刘宇轩担任,她和江天雄是副董事长。公司的生产和销售工作,由总经理,也就是她王凤娇全面负责,刘宇轩只起监察、督促的工作,但财务总监,由政府这边派人担任,凤娇和江天雄有权监察。

源城钢厂是八十年代初建成的,却因质量低劣,根本没炼出几炉钢,凤娇上任后,很快清理出厂房,还进行了必要的改造,为了有钱买进口设备,凤娇这些钱全都是从银行贷款的。

刘宇轩给梁怀汇报工作时,怀疑:“王凤娇根本没有那么多钱,现在全都花银行的钱,她这不是空手套白狼,坑了国家吗?”

“不会,你不了解王凤娇,她不会犯这样授人以柄的错误,她坑人的地方,你根本想不到,也防不住,而且,还明知道吃亏了,却不敢吭声。”

刘宇轩五十多岁了,以前是重工业厅的高级工程师,八三年才进入政府部门,他专业知识扎实,为人也积极肯干,又很坚持原则,才被派过来。

他在凤娇面前,根本就是菜鸟,只能怀疑、观望,却常常看不懂凤娇到底意欲何为。

很快,进口设备一车一车进了厂,这可都是外币换的,刘宇轩这才收起了那份心思,对凤娇刮目相看。

设备安装、调试,工人培训,这些都有乙方负责,凤娇趁此机会,把东源电子带出的人手,安排到重要岗位,这些人原来还愁眉苦脸,一心想回东源电子,现在,一个个身价百倍,都乐得合不拢嘴,都痛快地从东源电子办了手续,有本事的调过来,没能耐的,就直接辞职,到这边重新办一套档案。

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空调厂开始生产时,凤娇的宝宝陈宝怡都两岁了,能迈着小短腿,四处乱跑了呢。

张亚梅住在源城,帮着女儿看孩子,心里却牵挂着在靠山屯的老头子。

凤娇都雇好了保姆,让妈妈回去,张亚梅却不放心外孙女,非要在源城待着,只有汪素清来了,她才肯回靠山屯住几天。

汪素清在香港的公司一直不温不火,她有些焦躁,抽空来源城,一是为了看孙女,二是催凤娇,早点把空调造出来,让她代理销售。

奋起 第二百零一章 老当益壮

今年秋天的靠山屯,吸引了全东湖县干部群众的眼光。虽然前两年,王国强的杏子、枣儿也卖了不少钱,让他还清了银行贷款还小有盈余,无债一身轻,手头也宽裕,日子就过得令人羡煞,但谁也没想到,苹果成熟会引起这么大轰动。

当进货的大卡车络绎不绝地穿梭在靠山屯前面的公路上,那些操着东南西北各地口音,背着鼓鼓囊囊的钱包的客商,找王国强要购买苹果时,人们这才惊讶地发现,几年前王国强种下的果树,丰收了。

尽管亩产量还很低,最多一亩秦冠,还不到一千斤,可一斤秦冠苹果一块四,八百斤就是一千一百多块,而一斤富士苹果更离谱,竟然能卖两块钱,就算五百斤一亩,那也有一千块,漫山遍野疯长着的,那不是果树,而是一摞摞硬扎扎的钞票。

有人掰着手指算账:五百多亩苹果树,一亩一千块,五百多亩就是五十多万,还有梨子也不少,二三百亩,这又是二三十万,再加上杏子、桃子、枣子、核桃,王国强一年起码挣了一百万,一百万哪,一年花一万,一百年都花不完!

转眼,王国强就有了一个响当当的外号:“王百万”。

靠山屯这几年,不少村民跟着王国强种果树,但都是小打小闹,无非是房前屋后、庭院里、井台边,最多的人家,也就一亩半亩的,现在看到王国强发了财,大家一下子都急红了眼,所有的庄稼汉,都在地里刨坑栽果树,大家恨不得自家的果树,一夜之间就能结出果子,这样,也能跟王国强一般,数钱数到手抽筋。

王国强又是高兴,又是烦恼,高兴的是,他给村民带了个好头,给大家找到一条致富路,烦恼的是,他不缺钱了,却没时间去看看孙子,看看闺女,整天被一群果商围着,他的果子都卖完了,可这些果商却不相信,他们不信漫山遍野的果树,才能产出那么点儿果子。

其实他们是不相信,几十万斤的果子,怎么不到一个月,就能销售一空。这些人也不算一算,五十万斤苹果,三十万斤梨子,听起来数字挺大,用五吨的东风大卡车来拉,才能拉多少趟?要不是有些果商资金不足,一次才进货三四千斤,也不会显得这么热闹。

在收获名誉和金钱的同时,王国强也迎来了一大堆麻烦,各种取经团、报告会,让他分身乏术,毕竟六十多岁的人了,怎么能和小伙子比精力?每天大鱼大肉外加茅台、汾酒、四特等名酒轰炸,他很快就坚持不住,趁人不备,给领导打了一声招呼,就偷偷跑了,背了一大篓子苹果和梨子,先在儿子那里躲了一星期,豪气干云地给孙子留下一万块学费,然后,又来了闺女这里。

凤娇接到哥哥电话,开车到机场接父亲,父女俩见面,都特别高兴。

“哈哈,爸爸,恭喜你晋级百万富翁行列。”

从前年的杏子大卖,赚了六万开始,去年的梨子成熟,也有十几万收入,这让他王国强对苹果挂果后的前景,也有了一定预期,但幸福真的来临时,还是让他惊喜万分。尤其是儿子和儿媳妇,听说他年入上百万,都呆住了,儿子甚至不相信地用手指抠抠耳朵,怀疑自己是否听错了。

“都怪爸爸没给你们说过,你们工作太忙,爸爸怕这些小事耽误你们功夫。这几年,枣子每年都有点小收入,而且一年比一年多,够我和你妈吃喝的,前年杏子成熟,爸爸就收入六万,这些也就够爸爸雇人干活的工钱和买肥料、农药的花费。去年,梨子也开始挂果,再加上杏子、枣儿,果园就收入二十来万呢,那钱,你姥姥病了,在西安军医大附院做了个大手术,花了小一半,爸爸又留了一年的花费,只余五六万,都让爸爸还给凤娇了,当年的贷款,都是娇娇替我还的,所以,我就…”

“爸爸,你贷款一直还不上,怎么不告诉我?我和海燕还是有些积蓄的,每次给你钱,你都不要,说是够花了,这就是…”王凤翔很心疼,也很恼火。

“翔儿,你和海燕在京城也不容易,还有孩子呢,手头不留点钱怎么行?再说,爸爸贷款是为了挣钱,果园的前景可期,也没必要把你的口袋掏空,这不,爸爸挣钱了,爸爸这次来,除了送苹果、梨子这些,还想给你送点钱,你和海燕结婚时,爸爸才给了两百块,这些年,爸爸和你妈一想起这事,心里就揪得慌…”

王凤翔说什么也不要老爷子的钱,他们两人的工资都不低,关键是每天穿军装,吃食堂,儿子上的幼儿园和小学校,也有补助,他真的有钱也花不出去。

王国强坚持了半天,才留下一万块,还是塞进孙子挂在衣架上的小背包里。

儿子不要他的钱,让王国强又是欣慰,又是失落。

欣慰的是,儿子自强自立,有志气有能力,失落的是,曾经跟着他屁股后面跑,满面天真的小屁孩长大了,不要他庇护了,甚至知道关心他、爱护他、心疼他了,他王国强已经成了老人,成了要儿女牵挂的老人了。

在京城住了一星期,儿子就被派出去执行任务,他便动身到源城,这些年,和闺女互动得多了,似乎比儿子更亲近。

“娇娇,说实话,爸爸当年种果树,根本没想到能有今天,爸爸也就是想啊,能让村里人吃饱饭、有点闲钱就好了。”

凤娇闻言,也感慨万千,她当时才来到这个时空,虽然知道最早种苹果的农民都赚大发了,但也没想到,爸爸的致富路如此通顺,似乎只是熬时间,时间一到,百万富翁的头衔,就从天而降,落入怀中。

“爸爸,这下,你放心了吧?该和妈妈好好享受享受生活了。”

王国强把身上拍了拍,挺起胸膛:“爸爸这身板儿还好,还能干几年,娇娇,你觉得爸爸除了经营果园,还应该做点啥?”

奋起 第二百零二章 官迷

王国强被选为西山省农村致富先进个人,长河市接到文件,四处寻找本人去源城开会,电话打到凤娇这里,得知他就在源城,办公室的人松了口气:“这最好,你让老爷子别走开,我们明天去源城,派车去接他开会。”

“我爸爸要参加会议?”

“是的,先进表彰大会,咱们长河市才三个人,这荣誉可不小呢,千万不要错过了。”

凤娇也与有荣焉,自然连声答应。

没想到王国强的事迹上了报纸,整版的,上面还有领导给他颁奖的照片。报纸的内容挖掘很深,竟然从王国强儿童时代讲起,有他当年在村口放羊,为县大队放哨的故事,简直就是活生生的“海娃”(电影鸡毛信主角)。还有他在解放后,他当了村长,困难时期,他自己啃生萝卜,把节省下来的面食送给村里的老烈属五保户。

六十年代末七十年代初,王国强每年夏天都背着干馍馍,三、四个月的吃住在工地,硬是带领村民修出一条泄洪渠,靠山屯才摆脱了十年左右一次山洪威胁。

王国强当了三十年的村长,儿子结婚手头却只有二百块钱,还不如普通村民富裕。

改革开放后,王国强年纪大了,主动让贤,成了普通村民,但作为三十年党龄的老共产党员,他依然日夜思谋,怎么才能让村里人的日子好过。

于是,王国强贷款承包了一面小山坡,带领村民种果树,他不是为了自己发财,而是想给农民找一条致富路,靠山屯的村民,帮他栽树都脱了贫…

这文章也不知道是谁写的,文笔优美,情真意切,让人读了不由顿生崇敬之心,连凤娇都心疼爸爸这些年吃苦太甚,红了眼圈。

凤娇结婚时,东源电子厂很多人见过王国强,再加上这两年,王国强每年冬天农闲时,都来源城住一段时间,和张亚梅一起带外孙,见过他的人就更多了。看到报纸,东源电子的职工们私下里没少议论,甚至有人大骂任焕晨,说他为了上位,坑了王凤娇。

虽然东源电子生产的冰箱在市场上表现也不错,任焕晨却并没有在提高职工待遇上有大的体现,每个月给大家发的奖金,也不过二三十快,再加上一些加班费和国家规定给的物价补贴和肉食补贴,东源电子的普通员工,一个月也就一百五十左右。

源城空调厂在凤娇的打理下,势头迅猛,合资企业,工资本来就比一般企业高,再加上经过两年艰苦奋斗,产品销路越来越宽,不仅开拓出南方一些富裕城市和香港、澳门这样的市场,甚至出口东南亚几个国家。

因为价格合理,质量过硬,到了今年夏天,工人三班倒满负荷工作,产品依然供不应求。

凤娇为了报答努力工作的一线工人,发钱时从不吝啬,夏天时一个月四百块钱工资都有过,这些工人,有以前老钢厂的,还有一些东源电子家属工厂的,他们回去少不得得瑟一下,整个东源电子的人都知道了。

工人最现实,谁发的钱多,就说谁好,因此,任焕晨越发让工人不喜。

任焕晨这几年也没少下工夫,他觉得自己成绩也很不错,在源城,没有几个企业领导比得过,却没想到,自己如此不得人心,闻讯气得鼻子都歪了。

自从背后黑了一次王凤娇,他就最讨厌听见这个名字。偏偏,谁都拿他和凤娇比,而且怎么比也没赢过,任焕晨郁闷得要死。

这次,王国强上了报纸,东源电子的人,都把仁家老爷子拉出来谈论了一番。一个普通人,当然比不过报纸上宣传的先进人物了,于是,大家说,任焕晨不行,是根子上就不如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