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生之被弃农妇不寻常上一章:第 70 章
  • 重生之被弃农妇不寻常下一章:第 72 章

自己被人非议,已经够窝火了,现在连累老爷子也被踩低,是可忍孰不可忍,任焕晨终于爆发了。刚听到传言,还跑去找凤娇论理,到了半路才猛然清醒——这关王凤娇什么事儿?即便是王凤娇搞鬼,她也不会承认,自己跑去,不是白白被人羞辱么?

想起当年跟着王凤娇干,虽然是副手,可人人尊重,如今,官儿倒是升了一级,可这一直被人骂,还是太让人难以忍受了。任焕晨和钱建军不一样,钱建军只要能当官儿,被人吐到脸上也能忍,任焕晨却不行,这就是知识分子和官迷的区别——任焕晨若是还能算是知识分子的话。

凤娇这几天很高兴,根本没在意什么任焕晨。父亲上了报纸没几天,陈怀希打电话过来,他主持修建的高速路,终于通车了。

“那你能不能休息几天?”凤娇最关心这个。

“能吧。”说话的语气犹犹豫豫的。

“怎么?”

“山阴县的石材厂和外商合资的开幕式,还想叫我去,而且,云州地区要改成云州市,我的职务有变更,可能是市长,上级已经和我谈话了,就是正式任命的文件没下来,凤娇,我以后还是很忙的,云州市在西山,也是最穷的地方。”

“那也好过指挥修路吧?天天野地里跑,都难找到你人影儿。”

“…”陈怀希就是天天野地里跑,才知道云州市到底有多差,他若是当了市长,估计还得天天野地里跑呢。

不管怎样,陈怀希来源城来开会,交接工作等,一直待了十来天,把宝仪乐坏了,每天早上一起来,就睁着大眼睛问:“爸爸呢?”

凤娇点了一下她的小额头:“小没良心的,是妈妈把你生下来,姥姥天天看着你,你只和你爸亲。”

陈宝仪竟然能听懂这些,她低着头,有些不好意思地道:“爸爸高高!”

原来是陈怀希每天都把她扛坐在肩头,小家伙喜欢高高在上,俯视众生的感觉。

“不愧是你奶奶的孙女,说不定长大也是个官迷。”

凤娇和女儿开玩笑,说得很小声,却被张亚梅狠狠训了一句:“怎么说孩子的?我宝仪还用当官迷?她长大肯定比你有出息。”

好吧,有了外孙女,连闺女也不认了,凤娇赶紧闭嘴,不然,还不知怎么被妈妈唠叨呢。

奋起 第二百零三章 天籁

就在陈怀希的市长任命发布前夕,晋书记调到了中央工作,这几年他的身体耗损太厉害,已经不能胜任一方封疆大吏的繁重工作,接替他的是方省长,很多人都认为,方省长肯定会撤销了陈怀希的任命,或者把他放到一个不重要的工作岗位,让人大跌眼镜的是,方省长像对梁怀一样对陈怀希好,还在会议上公开表态:“省委就是支持陈怀希这样,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敢想敢干,锐意改革、勇于任事的好干部,我们不吝于把重担,加在这样能干事、敢干事的干部身上…”

就连梁怀,都多少有些吃味,觉得自己被抛弃了。

事后,很多人找陈怀希,希望能通过他,进入方书记的视线,连凤娇这里都有人送礼。

都知道凤娇是富婆,没人给她送钱,送礼的人,都是心眼儿多如筛子眼儿的家伙,他们的礼物稀奇古怪,有野生动物,如穿山甲、老鳖、娃娃鱼等滋味鲜美、好吃又滋补的,还有野生灵芝、冬虫夏草、野生人参等名贵中药,甚至还有人送来一个藏羚羊绒做的披肩,反正,都是有钱也难买到的东西。

凤娇一个也没收,她不敢要。这些人把自己都舍不得吃、舍不得用珍贵物品拿出来送人,为的什么?还不是想要达成不可告人的目的?陈怀希的成就,是他用汗水和智慧换来的,和任何人都没有关系。

他不能用自己的权力给别人谋私利,也没有人情去还别人的珍贵礼物。

凤娇很清楚,方书记是个有大抱负的,他虽然比晋书记年纪还要大一岁,但他身体好,如今成绩卓著,怎么能甘心止步于此?他公开支持陈怀希,不过是给外界释放一个信号——他提拔干部,只看重成绩、看重才干,而不是拉帮结派、任人唯亲,这样,晋书记在西山这几年,培养提拔的干部就会安下心来,努力工作。

晋书记是外来干部,他提拔的干部,都是从能力、对党对人民的忠诚度这方面考虑的,这种人,是任何想要出成绩的上级极其需要的“肱股之臣”。

陈怀希的政治智慧,比凤娇强太多,凤娇都能体味出方书记提拔他的用意,他何尝不明白?他只有出成绩,方书记才会继续看重他,提拔他,若是他骄傲自满,止步不前,那就会成为全省干部的反面典型,新任书记,才不管有多少脚会踩上来,他只要让人知道,不努力、不谨慎、不出成绩,就是这样的下场。

陈怀希在新的办公室,悬挂一幅名家手书:“老牛自知夕阳短,不用扬鞭自奋蹄”,很多人都奇怪,陈怀希这么年轻,怎么自称老牛,还出现了夕阳二字,只有方书记闻听一笑,陈怀希这是向他表态呢,这里的老牛,不是年纪大,而是他已经不是官场上的新手,不用督促,也会奋发上进。

方书记以前,对陈怀希是晋书记的得力干将,是有看法的,但此一时彼一时,如今,这陈怀希成了他的手下,陈怀希所出成绩,都是他的成绩,他自然不会无缘无故地下绊子阻拦。

至于梁怀,很快就感受到作为亲信的不同来,他若是和陈怀希做出同样的贡献,肯定是他出头,陈怀希被踩下去,而且,方书记不方便说的的话,不方便做的事儿,那就他来说,他来做,有时会得罪人,会挨骂,但收获却比付出多得多。

不过,梁怀也是聪明人,他不会犯原则性错误,被千夫所指,那样,即便方书记对他再好,也会舍车保帅,抛弃了他。

晋书记去了政协,虽然级别升了,事务却少了,上任之前,还到南方某地疗养了几个月,身体比以前好了些。

陈怀希和凤娇在过年时去探望他,见他比以前精神多了,特别高兴。

晋书记跟凤娇开玩笑:“现在我不是怀希的领导,是你的,你可要好好努力,不要让我失望哦。”

凤娇忍不住一笑,她刚刚被推选为全国政协代表,晋书记还真是消息灵通。

晋书记意味深长地看了凤娇一眼,凤娇一下子就懂了,若是还有人像以前那样,伸手抢夺她的胜利果实,她不会那么孤立无援,无望地任人宰割,有晋书记做她的保护神呢。

就在这时,源城市市长出事了,他这两年,陆续从东源电子调出一万台冰箱,给儿子倒买倒卖、牟取暴利的事情暴露了,省委报告给了中央,他已经被停职,等候纪委的查处。

拔出萝卜带出泥,任焕晨竟然也因此吃了挂落,被停职待查。

世上的事儿,就是这样,有人欢喜有人愁,梁怀一跃成了源城市代理市长。有人背后嘀咕,说梁怀若不是方书记的亲信,不可能升的这么快,他除了年龄够大,资历、能力都不是很出众。有梁怀在前面做盾牌,陈怀希的压力一下子减轻许多,没有那么多人关注他了。

凤娇的日子,也安静了下来。她在香港的布局,也终于妥当,除了电器研发公司,还有了一家无线电研究所,这是凤娇给以后往无线通讯上发展打基础。

虽然公司在香港,研发地点却设在深圳,人员也是国内重点院校的毕业生。

九十年代初,一轮下海狂潮席卷全国,做生意和去深圳打工的高额收入,让那些在国家机关和国营公司苦熬的知识分子再也没法淡定,他们纷纷辞职或停薪留职,有人自己建公司,有人给别人打高级工,反正,能怎么挣钱就怎么来。

凤娇趁机招揽了一批员工,都是国家一流大学毕业的精英,再加上充裕的研发资金和高付出高收入的激励机制,源城很快又出现一个占地面积不大、但设备先进的香港全资电子厂,取名叫天籁,主要生产传呼机。这种只有巴掌大小,结构简单的电子设备,很快就风靡全国,几百块的成本,翻几倍卖到一千多,依然供不应求。

凤娇为了安稳,把后世也曾风靡一时的VCD生产线,建在源城冰箱厂的名下,取名“东骄”。

VCD的销售,一点也不比传呼机差,再加上任焕晨的事情还被两家工厂的职工热议,没人怀疑天籁电子厂是凤娇建的。

奋起 第二百零四章 斗米仇

九四年的春天,国内的企业大面积涨薪,一般职工的工资,都可以拿到二百多,若是企业的效益好,四五百块也寻常,一千多块的VCD,可以听歌,还能看电影、电视,这让很多家庭都下定决心购买,尤其是卡拉OK的风靡,更让VCD销售火爆。源城冰箱厂五千多人,不及分厂一千多人的年利税高。

到了年底,有人算了一笔账,王凤娇在分厂的分红,就多达一千多万,一千多万哪,一个员工一年的收入才七千多,一千二百人一年也不过九百万,她一个人比所有人收入都多。

其实,港资这一块,分红还是凤娇的,她当时若不多个心眼,分了一部分出去,还不更惹人眼红?

虽然这时候,社会对私企老板的宽容度,比前几年增加不少,但红眼病却比以前更甚,厂里员工都忍不住议论纷纷,但摄于严格的生产管理制度,他们不敢闹,也知道闹不出什么花样,说不定还会丢了这个人人羡慕的工作。

是的,一个月五百块工资,已经在源城独领风骚,几乎是一般工人的两倍,还不算节假日的实物福利。

不患寡而患不均,平息怨气的最好办法,就是做公益,她很大方地把一年收入拿出来,在家属区划了一块地方建家属楼,她出百分之四十,职工百分之六十,分房顺序按工龄排序,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劳动模范等有不同程度加分。

这时期的人工、钢材、水泥等价格都极便宜,土地又是集体所有,房子造价一平方也不过二百多,凤娇出的不到一百块,两百万可以建成两万多平方米三百多套房子,既得了名声,还收买了人心,而且,这些钱,以后还能收回来。

凤娇知道,再过十多年,员工都想要房子的产权,会追着把这部分钱补给她的。

凤娇选择的第二件公益事业,是打算给靠山屯修一条公路,从国道到靠山屯,一共十二公里。

九四年秋天的雨水特别多,靠山屯通往国道的那条石子路,早已让汽车压的不成样子,因为道路不畅,父亲的苹果都没法顺利出售,好在凤娇早就提醒父亲,做好了准备,在山腰挖了好几个果窖,把苹果、梨子都存储起来,进入冬天,雨水稀少,王国强出钱雇人在路面重新铺了砂石,道路通顺,这才有果商把窖藏的水果全拉走了。

冬季水果的价格,当然比秋季高,哪怕用了十几万于修路,王国强的年收入依然有上百万。

按说,挣了钱,王国强该高兴才是,但凤娇去找他商量修路的事情时,父亲一脸阴郁,心事重重。

到底怎么回事?凤娇偷偷问妈妈。

张亚梅刚开始不说,后来忍不住了,哭起来:“你爸是自作孽,我不让他多管闲事,他就是不听,现在,出力不讨好!”

“到底怎么了?妈妈,你要急死我吗?”

原来,靠山屯的村民这几年,跟着种果树的人很多,尤其是有些目光短浅之辈,冲着秦冠苹果挂果早产量大的优点,大量种植,刚开始果商也分不清秦冠苹果和富士苹果有何区别,更喜欢这种个大、价格便宜的品种,结果消费者不买账,造成富士苹果价格越来越高,秦冠却没人购买的窘境。

靠山屯的路不好,还多是秦冠苹果,果商不愿来,而大家又没有提前做好存贮的准备,好些人家的果子眼睁睁地看着烂掉,村里每天都听到有人哭。

王国强种苹果挣了钱,悄悄在山脚开了一个小苗圃,免费给村民供树苗,村民只要秦冠不要富士,他费尽口舌也不听,王国强就顺应了大家的心意,提供了很多秦冠苗子。

如今,秦冠滞销,好些人家不在自身找原因,反而说王国强怕自家果子卖不出去,故意给他们秦冠苗。

靠山屯人家少,平时比较讲信誉、为人也不错的,都让凤娇带着进了城,女人在服装厂上班,男人有跟着表弟去建筑队的,还有进电子厂的,村里剩下的人,多数都是眼光短浅、唯利是图之辈。凤娇劝父亲少和他们牵连,偏偏王国强放心不下,还抱着一丝侥幸,希望他们被晾了一段时间,懂事儿了,结果,事实证明多数人依然喂不熟,如今,还反咬他一口。

对懂得报恩的人讲仁义,收获感激,对只懂利益的人,只能讲利益,而不能给予仁义。

凤娇改变了想法,和父亲商量时,就不是捐钱修路,而是修一段收费线路。

“爸爸,这事儿还得你和政府去谈,毕竟土地不是咱家的,得上级批准。”

“娇娇,这路修好,出入都交钱,村民会骂的。”

“我不收费,他们就不骂了?何况,路要维护,钱从何来?我帮着修路,还得帮着维修,这就是个无底洞,哪天我没钱了,他们找上门怎么办?”

王国强叹口气,为之奋斗、奉献一生的靠山屯,这回深深伤害了他。

东湖县政府听闻王国强要修路,十分振奋,竟然划了一条长达二百公里,直接连通东湖到长河的线路,把王国强气得要命:“一公里三十万,二百公里就要六千万呢,你看我老头子有这么多油水不?”

“嗨,老书记别恼嘛,你一个人没有,可你认识的有钱人多啊,大家合起来不就有了?反正是收费路,修了你也能收回来。”

“只有秋天拉果子的汽车去我们靠山屯,一年就那么一个月,能收回来?平时都是骑自行车的,我该收多少?你说!”

那干部嘿嘿地一个劲笑,东绕西绕的,还是想让王国强修这条道。

王国强气得一甩袖子走了:“我准备把果园子卖了,谁爱侍弄侍弄去。”

有人听说了,立刻就跑来问价:“老王,你的果园子,想卖多少钱?”

王国强气得:“我的果园子,栽树五年才开始收益,这才挣了五年钱,我为何要卖?”

“是你说卖的。哎,老爷子,你年纪也老大不小了,还能干得动?何况,你儿子现在都师长了,闺女也是大款,你要那么多钱干嘛?我说,你一亩果园五千块,把它卖了最好。”

“五百万?是谁给的价钱?五百万两年就收回来了,剩下就等着躺下数钱哪?”

高处不胜寒 第二百零五章 果园变迁

王国强一句气话,引来一大群人抢夺果园,甚至有人跑到北京去找王凤翔,因为部队纪律严格,才没能骚扰到他。

这些严重的红眼病患者,自然不会忘了找凤娇。有一个人最典型,自称姓许,想用三百万把果园买下来。

凤娇皱眉,冷冷地问他:“你觉得这可能吗?果园一年的产出就有两百万。”、

“我都算过了,这个果园子,总投资也不过一百多万,那些树苗,多半都是国家免费供应的,人工也特别便宜,一个树坑才一两块钱,你们家这两年都赚翻了,还不知足,竟然五百万都嫌不足!”

“足不足跟你一毛钱关系都没有,你走开。”凤娇下逐客令。

“知道我是谁吗?一个破果园子,我说让它开不下去,就开不下去,不信咱们骑毛驴看唱本,走着瞧。”

“哟,真是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嗑瓜子嗑出个臭虫来,有本事放招儿过来,我们等着,滚!”

姓许的犹自不甘心,哼了一声道:“你就不打听一下,我家有什么背景么?”

凤娇没见过这么自大的人,她盯着他看了好一会儿,问:“那你能说说,你家有什么背景?”

“长河市的几个领导姓什么,你难道不知道?”

“长河市啊,我还真不知道,我只知道省委书记姓方,要不,我打电话问问方书记,长河市哪个领导姓许,好不?”

凤娇说着,就拨通了一个电话,接电话的是方书记的秘书杨路。

“杨处长,方书记在不在?我这里有个…”

凤娇的话都没说完,对方就扑过来压了断线:“知道方书记秘书的电话,就以为可以吓唬人了?我告诉你,你敢走杨路的门子,我连他一起灭,你信不信?”

凤娇还没见过这么骄狂的人,她认真地盯了他一下,假装倒水,走到秘书办公的地方,让叫保安过来。

传呼机很小,很贵,为了防止有人手脚不干净,厂里的保安都是部队里表现优秀的复员军人,他们过来得非常快。

坐在办公室威胁凤娇的家伙,没想到自己会被保安押出去,气得咬牙切齿的。

凤娇给陈怀希打了个电话,问他认识不认识长河市一个姓许的干部。

“许国辉?问他做什么?这人很不好。”

凤娇把事情简单说了一下。

“这是一头披着老虎皮的豺狼,挺恶的,但我们还不至于怕了他,娇娇,你别担心了,我来收拾他。”

凤娇很吃惊:“我没想到还真有这么个人儿。”

“嗯,国家改革开放,风大浪急,泥沙俱下,有那么一两个坏蛋也正常,但这个打着许国辉旗号的家伙,肯定不是许家近亲,说不定远得不能再远的亲戚,许家做事骄横,却还不愚蠢。”

陈怀希还没怎么动作,许国辉忽然调走了,这事也不了了之。

即便王国强收回要卖果园的话,还是不断有人来骚扰,威胁利诱什么招儿都有,他被气着了。

张亚梅最后也坚持不下去,劝老头子撒手:“娇娇和怀希忙得很,宝仪都没人照看,我一个人住源城也没意思,你那破园子,虽然挣了些钱,还没娇娇挣的零头多,反正,咱俩手头的钱,这辈子也花不完,要不,你就把果园卖了吧,卖的钱给娇娇,她在银行贷款,一年利息都好几百万的。”

王国强一心一意为了家乡人,结果被那样对待,早就心灰意冷,最后答应了老婆。他算了一笔账,又听凤娇想上个什么生产线,还差两千万,就想把果园卖两千万。

所有人都想着,果园子的产量越来越大,现在一年二百多万的,明年后年说不定就三百万了,两千万真的不算贵,可是,这时候大家都没钱,两千万谁能轻易拿出来?

想买的人没有钱,就拼命搞价,最后把王国强烦得要死,先降到一千八百万,后又降了二百万。

最后,有八个人凑一起,弄了一千六百万,把果园买了下来。

这八户人家都是有背景的,他们请帮王国强看园子的王十娃(王副乡长)帮忙打理,还把王十娃的工资提了三分之一。

九五年,果园子效益依然不错,据说全部水果卖了二百七十多万,扣去投资,净赚一百九十多万,虽然不如九四年,但也差不多。

没人能想到,果园的行情,会一年不如一年,九六年比九五年略差,九七年比九六年更差。到了两千年,偌大的园子,才收了不到八十万。

一方面,长河、云州等山区大面积种果树,苹果、梨子的收购价,由一斤两块,迅速降低到不足八毛,另一方面,化肥农药等价格大幅上涨,再加上汽油价格涨幅很大,水果运到大城市的成本也居高不下,市民的收入虽然涨了,但消费水平还是有限,水果价格不可能涨很多,导致收购价一路滑坡。

那八户人家凑的钱,都是从银行贷的,一年利息也要一百万,他们没想到,不挣钱反而要往里面贴,都慌了神。

能从银行贷大笔款项,都不是普通人家,这些人在一起嘀咕嘀咕,竟然想把果园子还给王国强,将钱款要回去。

六年过去,王国强已经年近古稀,早就不管世事,住在凤娇给他购买的别墅里,每天只负责接送陈宝仪上下学,虽然有司机,但他还是不放心,非要坐车走一来回。

当年转让果园,他真伤了心,从那以后,再也没有回靠山屯,以前,从他手里要树苗、后来又对他颇多怨言的人,他也不肯见。

陈怀希一头扎进云州市,就没再挪窝,虽然那里自然条件很差,但在他和云州市委市政府的不懈努力下,那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GDP从全省倒数第一,升到第四位。西山一共十个市区,这个成绩,可以说是令人惊叹了。

陈怀希任满一届,人们都以为他会再往上走一步,但省里却没有这个迹象,后来有人说,他和新来主管党群的许副书记不睦。

高处不胜寒 第二百零六章 逼迫

经过这么多年的锤炼,凤娇早就不听风就是雨了,该做什么做什么,该怎么做就怎么做,陈怀希官儿大小,她并不介意,只要他活得充实、快乐就好。

陈怀希在云州越停的时间长,越发懂得如何发展云州,工作得心应手,和这里的人感情越深,也没有想走的意思。

但有人听到闲话,心思可就不一样了,比如,那几个买了果园的人,他们早就不想要果园了,也曾对外出售过,买家出价还不到他们买入的一半,这几个人都非常后悔,想退给王国强,又怕陈怀希报复,就只能忍着。

就当谣言四起时,这些人禁不住活跃起来,想逼着王国强收回果园。

他们也是有一定能量的人家,不仅打听到宝仪在哪里上学,还知道每天王国强都要去。

他们派了两个女人做代表,在学校门口拦住了王国强。

“呜呜,王大哥,这些年我们赔得可惨了,现在孙子上学的学费都拿不出来,你行行好,把钱还给我们,我们把果园给你。”

王国强很奇怪:“果园这几年的确不如前几年挣钱,但也不至于赔钱呀,我听说今年还有四五十万的进账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