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连庆扒了桔子,先递了一半给历天明,又递了一半给张秀花,“你也尝尝。”

张秀花摆了摆手,“我不要,我不吃这个,酸!”其实,张秀花是舍不得,一共没多少,不算老二,她可有四个孩子呢,这眼瞅着就要过年了,孩子一人也分不了几个,她得给孩子们留着。

郑连庆扒了一个橘子瓣塞嘴里,酸甜的味道顿时充斥着他的味蕾,“嗯,好吃,真好吃。这玩意,有几年没吃过了,还是那年,老张大哥来家,拿了几个,我就尝了个味。”

他明显陷入了回忆中。

历天明把另一半扒了,全都塞给郑慧雅,“你吃,我在家吃过了。”

郑慧雅看着手里的几个桔子瓣,吸了口气,分成两份,硬塞回他手里,“咱俩一人一半。”

历天明笑着放到嘴里,“好,一人一半。”

张秀花看着二人这腻歪,撇撇嘴,使劲的咳了一声,把正沉浸在回忆中的郑连庆给咳醒了。“孩子他娘,快晌午了,还不赶紧给姑爷做饭去?”

历天明赶紧道:“郑叔,我和慧雅这趟回来,想去把介绍信开了,年前这就把婚事给办了。你老看行不?”

郑连庆眯了眯眼,过了一会儿才叹了口气,“行,咋不行呢!她娘死的时候就说了,她们姐俩的婚事,她们大姨说了算。趁现在还不到晌午,你们现在就去开,回来正好咱爷俩喝一杯。”

“孩子他娘,把咱家户口找出来给老二。”说着又吩咐,“不是说带了鸡和鱼来,今儿就做了,招待新姑爷。”

张秀花没去找户口,她拧着半边身子,坐在了炕沿上,对历天明道:“小历啊”

郑慧雅听着这声音,莫名的响起电视广告上那句“小丽啊”,忍不住扑哧一声笑出声。

张秀花瞪了她一眼,历天明疑惑的看向她,眼里好像在询问“笑什么?”

她忙低下头,竖起耳朵认真倾听。她回来的时候,大姨和表姐都说过,她后娘恐怕不会那么轻易就让她嫁出去。最大的可能,就是要一笔彩礼钱。

果然,重头戏来了。

第四十二章、重头戏

张秀花接着道:“咱不理她,不懂事的玩意。”听着这明显贬低的话,她心里想,也不知道历天明跟着她走这趟,会不会后悔这桩亲事呢?

“没有,慧雅很懂事,很好。”历天明笑着道,又朝郑连庆道:“郑叔,你说是不是?”

郑连庆点头,“懂事,懂事。”又推张秀花,“不是让你找户口去吗?怎么坐下了,这腚沉的。”

张秀花阴着脸道:“着啥急?有你这样当爹的吗?这姑娘出门子,不得访问清楚了再说?”

她盯着历天明看了会儿,见对方并不出声,这才问道:“小历,你是当兵的?你今年多大了?”

“27岁。”历天明摸了摸鼻子,他比慧雅足足大了十岁。

“27啊,有点大啊!”郑连庆小声的嘟囔着。

张秀花皱了皱眉,“27?你不是二婚头吧?慧雅虽不是我生的,我们也不给人当后娘。”

屋内的几个人都看向她,她哼了声:“看什么看?我要是个大姑娘,我也不嫁二婚的。”接着又低声道:“后娘难当,我这辈子受的苦,不想让孩子们也受。她虽不是我生的,却是我养大的,当我不心疼啊?”

郑连庆翻了个白眼。

郑慧雅无语。她知道后娘在嫁给她爹之前曾经有过一次短暂的婚史,只是那男人命薄,结婚不到一年就一病没了,而她后娘没有孩子,过了两年就嫁给了她爹。

历天明怔了怔,听了这话脸上多少有些尴尬,忙道:“没有,没有,我没结过婚,二老放心吧。我是军人,不能糊弄你们。”

“那就好。”张秀花接着道:“你比我们老二大十岁,这大的确实有点多。不过,既然慧雅和她大姨都同意了,我这当后娘的也不好说啥。”

众人都不接茬,看她还想说些什么。

“我把这几个孩子拉拔大不容易,你叔他,家里的活丁点不管,我平常对老二虽然厉害了点,但也是为她好。姑娘大了出门子,啥也不会,婆家也不喜欢不是?”她说完盯着历天明,直到他硬着头皮点了头,她才接着往下说:“我知道你们城里不兴要啥彩礼,可我们农村不一样,我把她养这么大,你怎么也不能就这么把人领走了。”

她说完,就不吱声了。

历天明明白了,这是要钱。“婶,你说吧,这彩礼多少合适?我刚给慧雅做了件城里兴的棉侯,还买了点毛线,手里还剩些钱,虽然不多,可是凑凑,还是能凑出几十的。”

郑慧雅没想到他还能有这心眼,瞅了他一眼,却见他露出一口大白牙,晃的她头直晕。

张秀花脸沉了沉,“几十?几十块钱能干啥?你说笑呢吧!我们这村子前几天有个嫁出去的,人家光彩礼就给了三百。”

三百,能盖个相当不错的大房子了。

张秀花也太敢要了。

历天明苦笑,“婶,你老把我卖了也不值三百啊!我这一个月才三十多块钱的工资,还要生活,还有人情往来,月月都得我妈添补我。”他撒了个谎,朝郑慧雅眨了眨眼睛,“别说三百,就是一百,我也没有啊!”

眼见张秀花要说话,他好似下了很下决心似的,“要不,我就去借借,咋也能借个百八十的。婶,你看,行不?”

郑慧雅听他不眨眼的当着自己面撒谎,心里也不知道是什么滋味。

可看到爹在后面闭了眼睛一声不吭,后娘像是卖女儿似的讲价,心里就酸楚的厉害。

“不行,一百我家老二出去还要不要做人了。二百,不能再低了,这村子里最低也就二百。你出去打听打听,谁家的闺女养这么大能白给你?”张秀花咬死了二百不肯松口。

历天明愁眉苦脸的道:“婶,不是我不肯出这个钱,要是早知道有这说话,那棉侯和毛线我就不买了,还能省下些钱。可现在,我是真没有,也借不来那些。我们家我是老大,下面没结婚的弟弟妹妹也好几个,我妈的工资,光吃饭都紧巴巴的,哪来的钱啊!”他叹了口气道:“婶,县里头,吃口菜都得买,不像这农村有地,能省下不少钱。要不是这样,我能这么大岁还没结婚吗?”

郑慧雅听的目瞪口呆。

他这么大年纪没结婚,是因为出不起彩礼钱?

这个不要脸的骗子!

不喜欢后娘狮子大张口,可他这样随口胡说,就为了少拿点钱,也让她心里不快。

在她心里,拿的多,也代表着对女方的重视。之前的衣服和毛线不就代表了这点吗?可现在,他这样,和后娘在那,好像在菜市场买菜一样,斤斤计较的讲价,让她觉得,自己好像一毛不值的烂菜叶子,让她心里呕得慌!

她一声不吭的去了外屋地,拿了个小木头板凳,坐在灶炕前发呆。

郑国庆烧开了水,沏好了茶,端进屋里,给历天明和自己爹倒了一茶缸,又出来拿了个大碗倒了一碗给郑慧雅,“姐,你喝茶。”看她没精打采的,忍不住道:“姐,等我长大了赚钱了,给你好多好多的钱。”他有钱了,他娘就不能管两个姐夫要钱了。

历天明看郑慧雅一声不吭的出去了,心里有些紧张不安,她没说话,可他能感觉得到,她明显是不高兴了。

他有些后悔,不该这样讲价的,恐怕是伤了她的心了。可让他拿出二百块钱,是根本不可能的。他现在,手里满打满算,也就二百块钱。

这些钱,基本上都排满了用场。

也怪他,以为按当地的习俗买了那些东西就可以了,没想到还有她家里的彩礼这说。

只能先把给老二结婚的钱先挪用了。反正他答应的是等二弟结婚的时候给他一百块。

想到这儿,他语气很诚恳的道:“叔,婶,我是真心要娶慧雅的,至于彩礼,无论是三百,不是二百,我都拿不出来。要是二老同意,我手里的钱,再加上借一部分,也就能凑够一百五十块钱。二老要是觉得合适,就收下,要是嫌少,那我就没办法了!”

第四十三章、好话

张秀花听这口气,知道这是他能拿出的最多的金额了。

虽然不甘心,可也知道,见好就收的道理。其实,心里还是很满意的,村子里人结婚,有个一百块钱当彩礼,那都是很有脸面了。她这可是一百五十呢,比老大多了一百块。

她脸上挂了笑,“行,那就一百五吧!你啥时候拿来咱啥时候去开介绍信?”

历天明叹口气,“我今天,本想着去趟市里,还一个朋友的钱。这样吧,我先把这钱给二老当彩礼,还朋友的钱我再另想办法。”

张秀花心里直撇嘴:说的跟个真事似的,这么点钱还在这计较,一看,老二找的这也不是什么大方的主。白瞎这么高的个子,这么好看的脸了!

一百五十块钱,换了户口本,历天明下了炕,道:“叔,婶,那趁着现在还没到中午,我和慧雅先去把介绍信开了。”

“应该的应该的,快点去吧,我让你叔给你杀鸡吃。”张秀花这回可热情了。

走在大队部的路上,历天明向一直不吱声的郑慧雅解释道:“慧雅,你别生气,我手里真没有那么多钱,要是借钱,以后咱们背着饥荒,过日子也难。”要是借了钱,还不得结婚后共同还钱,这种事直到她生活的前世都比比皆是。

她明白,何况这钱又不是她要的,她心里只是不舒服而已。

历天明看她神色缓和了些,又道:“我不是不重视你,我觉得这些钱给你爹娘正好,再多,我拿不出,还得借钱。少了,他们在村子里没面子。”

郑慧雅并不记得这时候村子里结婚要多少钱,只是感觉用不了这么多。“应该用不了这么多。”她实事求是的说了句。

“我知道。”历天明的话让她有些诧异,知道还给这么多?“不过,这些钱我能拿得出,就买个老人高兴吧!你心里也会舒坦些。”

她惊讶的看向他,他怎么知道她的心事?

“你和你爹娘的感情并不太好,这一点我看的出来。”历天明怕伤了她的自尊心,小心的措着词,“不过,我也看得出,你其实对你爹娘,是有着孺慕之情的。这些钱,咱们掏了可能一段日子过的紧巴点,但你爹娘和弟妹的日子能松快些,我想,你可能愿意这样。”

郑慧雅的眼眶有点湿了,她没想到,这个男人竟然看的这么透彻。

“谢谢你,历天明!”郑慧雅觉得自己应该说点什么,他拿出这么多钱,是为了自己,要是自己什么都不说,心里好像有些过意不去。

“慧雅,”历天明停下,看着她正色道:“我们之间不需要说这个。你是我要娶的妻子,是以后与我共度一生的爱人,我希望,以后的日子里,我们能过的快乐,我希望自己能带给你快乐。”

这煸情的话他说的刚开始有些嗑巴,说到后来顺溜了,说完还朝她绽放出一个大大的笑容。

郑慧雅也被他的话感染,不禁有些期待起以后的日子来:如果与他能过一生,也许,是件幸福的事也说不定。最起码,她的女儿宁宁可以重新回到她身边。她的儿子,有了那丸药,相信也会平平安安的。那样,她也就别无所求了。

二人去了大队部,村子不大,家家都认识,支书是个五十多岁的男人,坐在桌子后面,抽着烟袋锅,看着还挺像那么回事。

郑慧雅先叫了叔“叔,”又给他们介绍,“我对象,我们是来开介绍信的。”

历天明热情的拿出一只烟递给支书,支书晃了晃手里烟袋,“我这有,我就喜欢这个,劲儿大!”

历天明笑道:“叔也尝尝这个,是特供的,我也就首长给了两根,没舍得抽,一直留着呢,叔尝尝,没你的那个劲大,不在挺好的。”

他的这话里信息量还是挺丰富的,支书也是年轻时参加过革命的,见多识广,自然明白。不过,他这话说的自己不反感,而这烟,特供的,那可是好东西,他忙放下手里的烟袋,双手在棉袄上抹了抹,这才接过烟。

历天明点了根火柴,凑过去给他点上,支书吸了口烟,享受的眯了眼睛,“小伙子是军人,好好,老郑家二丫头,这回找了个好男人啊!”

“叔,这糖是我爹娘让我拿给叔的,是喜糖,叔尝尝。”郑慧雅临出来时,抓了一大把糖,把张秀花看的眼睛直抽抽,“这败家孩子,给支书拿两块是个意思就行了,谁家都不富裕,他也不能挑这个。”

支书看了这一大把,足有八九块糖块,满意的点了点头,拿出介绍信,摊开郑慧雅拿来的户口本,无视上面写的出生日期1960年,大笔一挥,变成了1961年出生,年纪也从17岁变成了18岁,“给,拿着去办结婚证吧!”又叮嘱郑慧雅,“结婚了就是大人了,你这是军婚,可得好好过日子才行,不能给咱军属丢脸。”

郑慧雅接过来,郑重的点头,“叔放心,我指定不给咱们村子丢人。”

历天明也跟着表态,“叔放心,慧雅是个好姑娘,我肯定会好好对慧雅的。叔,我来这就感觉得到,这村子是人杰地灵,再看叔,就明白了,有叔这样的领导,这村子能不好吗?那是肯定的呀!”

郑慧雅觉得,她每每和历天明在一起,都刷新了对他的认识,这个男人,简直是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这要是放在后世,肯定是混的最好的那批人。

好话人人都爱听,老革命支书也不例外,笑的见牙不见眼,直夸“…老郑家烧了高香了,找了这么好的一个姑爷”“老郑家这二丫头是苦尽甘来了,好日子在后头呢”

历天明很是臭屁的朝着她挤了挤眼睛,拿着介绍信和户口,在老支书不住的让他来喝酒的热情中离开了大队部。

“老支书太热情了。”他装着抹了抹泪道。

“你太能忽悠了。”郑慧雅很中肯的说道。

第四十四章、家务

历天明笑而不语。

他发现,郑慧雅说话有时候很不讲究,可有时候,说话又很文绉绉,与她说的只受过小学教育很不符。而且,她性格很硬,说话直梆梆,但又不是完全不懂变通。

这可能与她之前生活的环境有关。

至于说他自己,他当兵十几年,早早的离家,没有背景,没有后台,如果不会来事儿,怎么会有机会表现出自己的能力,一批去的,比他有能力的不是没有,可出人头地的,只有他。

郑慧雅也没再多说,在前世,历天明这样的人,在什么行业都很吃的开。有能力,会办事,会说话,就是俗话说的场面上的人。高智商,情商也高。她曾经很羡慕这样的人,可是,让她去学,她是无论如何都变不成这样人的。

她一直都知道,她的情商很低,智商,好吧,也不高。

回到家,张秀花已经做好饭,并没有杀鸡炖鱼,而是炖了一锅五花肉炖白菜冻豆腐、粉条,还炒了个土豆丝,馒头是玉米多面,白面少的两掺的。

他们这里,到了冬天,都会多蒸些放到外面冻上,吃的时候拿回来缓一缓然后放锅里溜一溜。就是热一热的意思。

张秀花神色自若的指着桌上的大盆道:“吃吧,今天咱们吃猪肉炖粉条子,可劲造。那鸡,现在做来不及了,晚上给你们做了吃。”

郑连庆倒了一盅白酒给他,“来,咱爷俩喝一盅,下午我找人捎信给你大姐,让你姐夫晚上过来认识认识、”

历天明接过来道谢,“叔,婶,我和慧雅下午想去市里,一来见见大姐,认个门;二来,我在市里有战友,我这还有事找他们呢!”说着瞅了一眼张秀花,不好意思的道:“我这还欠着他们的钱呢,快过年了,还不上是还不上的,咋的也得过去看看。”

张秀花板着脸,语气硬梆梆的,“随你便!”

郑连庆瞪了她一眼,“你懂个啥你个老娘们!”冲着历天明道:“听叔的,市里明天再去,今天晚上说啥也得在叔家呆一晚。”

这新姑爷来了不在家住,反而跑去市里住,这吐沫星子能把他们淹死。

历天明也并不是真的想跟老丈人家闹的不好,他只是这么一说,听到郑连庆的话,立刻顺杆下,“行,听叔的,明天再去,今晚,我和大姐夫,陪叔好好喝一杯。”

郑连庆笑道:“这才对,来来来,吃肉,这肉你婶做的可好吃了。”

历天明听话的夹了一筷子,“嗯,是好吃,这肉吃的可真香,还不腻。婶,你这手艺可真绝了。”他竖着大拇指夸张秀花,把她高兴的,嘴角翘的高高的。

郑慧雅听的心里好笑,要说她后娘,做炖菜是不错,可他夸的话配上那动作,确实有些过了。不知道的还以为,那味道多么多么的好呢,实际上呢,也就一般。她这做的不错,也是跟她炒菜相比较。

要说这种话,她就说不出来,觉得违心。

历天明一边吃一边和老爷子说话,还不忘注意着郑慧雅,见她不怎么夹菜,只是说些咸菜条配着馒头,就明白,她是舍不得。

这菜看着是多,可肉真的并不太多,里面配菜好几种,加起来就显得多了呗!

农村人因为干活,饭量自然也大,她们家里还有两个能吃的男孩,她舍不得也是正常的。

历天明怜惜她,给她夹了两筷子肉,眼见张秀花的脸阴了下来,他不慌不忙的给两个小的碗里也放了两块肉,张秀花那脸上才又见了笑模样。

“不是我不舍得给老二吃,老三他们正长身体的时候,而且,老三这么大了,正是能吃能干的时候。老二马上就要跟着你去享福了,到时候不用下地,不用上山,我知道,这城里人的饭量都小,到时候,老二不干活,这也一样。”张秀花见历天明看着她的目光似笑非笑,有些不自在的解释道。

郑慧雅和两个弟弟都忘了嚼嘴里的菜,呆呆的看着张秀花,不明白这人今天怎么转了性,竟然破天荒的解释起来。直把张秀花看毛了,眼睛一瞪,骂道:“看什么看,有吃的还不赶紧吃,一个个跟个傻子似的。”

几人忙低下头吃饭,却又不好好吃,偷偷抬头对视一眼,好像就突然有了默契一样,齐齐笑了。这一笑,好像姐弟之间有了小秘密似的,感觉好像更亲近了。

吃完饭,郑慧雅收拾了碗筷,历天明见一家人,吃完饭都不动弹,就站起来要帮忙。

郑慧雅拦住他,“不用你,就这几个碗,我一会儿就收拾完了。”

郑连庆也道:“不用你,让她洗,这么大的丫头,收拾个碗筷累不着她。”

历天明心里很不舒服,可是又知道,不仅是农村,就是城里也普遍这样,他不能争辩,只是在心里暗下决定,以后家里的活,一定要替她分担,不能让她再这么辛苦才行。

郑连庆饭后闭着眼睛躺在炕头,准备小睡一觉。

历天明看张秀花不停的给郑慧雅使眼色,又把两个小的打发出去玩,想了想,决定出去走走消消食,把地方让出来,让他们一家人说说话。他觉得,作为父母,不管合不合格,肯定是要问一问女儿这门亲事的。

“婶,我出去溜达溜达,慧雅马上就要离家了,你们多唠一会,我转一会儿再回来。”历天明打了个招呼。

郑慧雅看了看外面,站起来指着西屋,“你喝了酒,去那屋躺会儿吧,我和我爹我娘在这屋说会儿话说行。”

虽然心里对后娘远没有之前那么抵触,但让她唠嗑,还真没什么可唠的。

“不用,我喝的不多,正好吃了饭出去消消食。”这屋子不大,东屋有点动静西屋听的清楚的。

“那,外边冷,你早点回来。”

历天明很高兴,他瞄了一眼,见张秀花根本没出东屋,偷偷的握住她的手,低声逗她,“慧雅,我真高兴。”

真高兴你担心我,惦记我,关心我。

郑慧雅心里五味陈杂,只不过简单的几句话就让他这么高兴,也许,他比自己想像的要在意这件亲事吧!

第四十五章、惦记

历天明前脚出去,后脚张秀花把她叫回东屋,又把闭眼睡觉的丈夫叫起来,“快起来,就知道睡!”

郑连庆不耐烦的挥了挥手,睁开眼看到屋里只有他们仨,这才骨碌坐起来,指了炕沿,满脸高兴的道:“二子,坐,你这回不错,找的这男人一看就比你大姐找的强。不愧是我姑娘!”

郑慧雅听的一头黑线,又对父亲这么说大姐夫有些不悦。

大姐夫那个人相当不错,有能力,又会为人处事,前世大姐帮助她,大姐夫从来都是支持。大姐工作繁忙,他也从来没有拖过后腿,二人一辈子恩恩爱爱的,让很多对年轻夫妻羡慕。

“爹,我大姐夫那个人挺好的,对我大姐又好。”她忍不住为大姐夫辩解了一句。

张秀花在旁边哼道,“好什么好,抠抠索索的。”

她一听闭了嘴不吱声了。

大姐因为和她以前一样,对后娘有意见,结婚以后,只是在年节例行性的拿些东西,算不上丰厚,倒是私下里把钱攒了下来,大姐偷着跟她说,等她结婚了,能当家作主的时候把钱给她留着过日子用。

大姐和大姐夫的出手,对于别人家也算不错了,可对于要求较多的后娘来说,那些东西就显的“抠索”了。

“老二,你跟你爹说说,他们家条件怎么样,真的只能拿出这些钱来?没再给你买啥?”张秀花坐到她对面,殷切的问道。

“问这干啥,介绍信都开了,有钱没钱能咋地?那些钱不老少了,这村子里怕是头一份了吧!你别不知足了啊!别忘了,当初孩子她大姨可是怎么说的?”郑连庆不爱听了,警告她道。

张秀花翻了个白眼,不高兴了,那脸拉的老长,拿起炕梢做的鞋底子,一边纳一边叨叨,“我问问咋了?那不是我姑娘啊?我白把她养那么大了,问问都不行了?我就知道,你们爷们把我当外人,防着呢!我为了啥,还不是为了这个家,那钱我拿了能干啥,还不是给你,给你儿子攒着,你儿子也快到娶媳妇的年纪了,你啥啥没有,搁啥娶媳妇?让媳妇进来跟你喝西北风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