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摄政王妃也驾临张府,张夫人、曹夫人等人都在中厅陪着王妃,俞筱晚三人回到暖亭后,便被人请到了中厅。

吴丽绢安然无恙,张氏和张夫人两个恼怒地瞧了自家女儿一眼,曹中雅委曲得要死,偏偏韩君二人赠的药膏十分管用,现在脸上已经瞧不出半分异样了,张氏自然看不出什么端倪来。

张夫人脸上堆着笑,将张君瑶和曹中雅两人拉到王妃跟前请安。

摄政王妃之前便见过曹中雅几次,笑道,“越来越漂亮了。”

张君瑶这还是第一次见到王妃,忍不住悄悄打量几眼,见她二十岁左右的年纪,生得丰仪秀美,端庄妩媚,心底里就有了一丝轻视,没有我漂亮,更没有我年青,日后我必定能取代她的位置。

她心底不屑,神态中却半分不显,优雅地福下身,“王妃金安。”

摄政王妃细细打量了几眼,心中闪过一丝烦恼,怎的又是一个绝色?面上却是笑赞,“张小姐的确美艳无双,难怪礼部黄大人一力举荐。”

张君瑶闻言却不得意,谦虚地道:“不敢当王妃赞,臣女与王妃比,仅是蒲柳之姿。”又送上一件亲手绣的小炕屏作礼物。

张君瑶这般低姿态,却没讨得了王妃的好,反而更觉得她虚伪,对这幅绣功精美、喻意吉祥的屏风,也只是随意赞了几句。

俞筱晚敏感地捕捉到了王妃的不悦,暗暗思忖,谁都知道王妃嫁给摄政王,五年来未有所出,朝廷这才会大举为王爷选侧妃,王妃心中肯定是不乐意的,因为只要有人生出了儿子,她的地位就岌岌可危,所以再如何低声下气,也讨不到好。

她心思一转,悄悄向一旁的吴丽绢说了两个字,这才端庄地上前请安。

摄政王妃客套了两句,张氏便主推吴丽绢,“这位吴姑娘是我家姨娘的亲戚,祖父是清河县的候补县令,这一回也参选了,若论相貌,便是我侄女君瑶也逊她几分的。吴姑娘,快来拜见王妃。”

在坐的都是达官贵妇,这回参选的也多是官家嫡女,只吴丽绢出身不高,还有一位当姨娘的姨母,这样的介绍,简直跟一巴掌搧在她脸上没两样,厅中的夫人们不免露出了几分轻蔑之色。纵使吴丽绢再沉着,仪态万方地纳了万福,却也不禁羞窘得涨红了脸。

可这些夫人却不知,摄政王妃虽然不喜欢吴丽绢如此貌美,却对她的身世十分有好感,这样的身份,纵使给王爷生下了孩子,也不可能动摇到她的地位,至于美貌么,纵使少了一个吴丽绢,还会有成百上千个李丽绢、王丽绢,根本不足惧。因而她格外和善地道:“平身。”

张夫人一点也不想放过帮女儿打击对手的机会,笑问吴丽绢,“不知吴小姐准备了什么礼品孝敬王妃?”

几人都是临时请来张府的,怎么会准备礼物?张夫人和张氏都等着吴丽绢出丑,吴丽绢胸有成竹般恭谨地笑道:“民女身无长物,实在没有什么可以孝敬王妃的,唯愿斋戒七七四十九天,为王妃祈福,愿王妃万事顺意、心想事成。”

自己有什么心愿,估计是个人都知道,摄政王妃心中一动,仔细看向吴丽绢,吴丽绢平静地半垂眸光,任其打量,笑容愈发真诚。摄政王妃终是展颜一笑,从手腕上褪下了一只玉镯,拉过她的手,亲自帮她戴上,“好姑娘,难为你有这片心。”

张夫人和张氏气得差点倒仰,原是想着王妃见吴丽绢貌美,必定会在甄选之时动动手脚,将其除去,哪知王妃竟似十分满意她,还将自己的玉镯相赠,君瑶那般讨好,都只得了几句客套的赞美。

说话间到了宴时,宾客并不多,男女各三桌,席面都摆在张府的后院大花厅内,用紫檀座绘牡丹琉璃屏风隔开男女席。

女席这边安静优雅,男席那边的官员们却一忽儿奉承摄政王、一忽儿推销自家儿郎,热闹非凡。

忽听有人作了一首诗,玉蕊生成经雨风,扶苏万物傲苍穹。花开遍野无香到,芳信传来却捻红,对仗工整、韵味优美,少女们便回头从屏风的缝隙间瞧去,却是曹中睿玉立与阶前,吟咏茶花。

只要是这种宴会场合,睿表哥就要展示一下诗才。以往俞筱晚如同席面上的少女们一般心生仰慕,如今却只觉得恶心厌烦。她不耐地转过眸光,无意间划过君逸之的脸,只见他正欠身与摄政王说些什么,神色恭敬里还带着轻佻,一看那模样,就知道他肯定没想什么好事。

俞筱晚这念头还没转完,就听得摄政王笑道:“好诗,却不知爱妃那边,有无人可以接得上?不如打个擂台,胜者有赏。”

贵族女子都会识文断字,以才貌双全为荣,王妃听到王爷下战帖,便知王爷今日兴致很高,不敢扫了他的兴,忙应和道:“自然有!”

答得斩钉截铁。

答完再将眸光从席面上慢慢扫视过去,定在一人身上。俞筱晚顺着瞧过去,竟是那位没脖子的何语芳。何语芳起身施礼道:“请容臣女半柱香的时间。”

摄政王妃不急,含笑饮酒。旁人都好奇地看着何语芳,真还没人知道她竟是才女的。

何语芳接过侍女捧上的文房四宝,拧眉思索片刻,便提笔写下了一首六言诗,“一捧黄土埋玉骨,万分寂寞半娇颜。似有浓妆出绛纱,行充一道映朝霞。飘香送艳春多少,犹见真红耐久花。”

王妃细品一番,赞道:“好诗!有气节!”

俞筱晚讶异地看向何语芳,原来竟是有内才的才女。

男宾那边已经得了诗,摄政王也赞道:“比之曹公子之作,更胜一筹。”又问,“不知是哪位闺秀所作,要何赏赐。”

何语芳忙起身道:“臣女何氏,不敢要赏赐。”

那厢已经有人轻笑了起来,“胜者便有赏,皇叔可不能赖,依小侄看,不如让曹公子向何小姐敬一杯吧。”

33.想倒把一靶

说话的人正是君逸之,他神情闲逸、语气轻佻,生生把曹中睿的脸都给憋红了,敬酒便是服输的意思,曹中睿不是不能服输,只是不能向女人服输,传出去日后还不被人笑话死。

可摄政王却不知之前听君逸之说了什么话,这会子只淡笑不语,曹中睿急得额头都渗出了冷汗,最大的人物不说话,旁的官员也不方便说什么,求情都不好意思开口。

一时冷了场。

俞筱晚眼波一转,那个家伙肯定是要挤兑睿表哥,或许还有什么后招,想赢得赌约,只是…她复看向何语芳,能作出如此锦绣诗篇的女子,必定有颗七巧玲珑心,可惜世人却只看到她略有残疾的外在,甚至包括自己以前也是这般,但现在,若让何语芳嫁与睿表哥,她真觉得是委曲了何姑娘。

正巧,此时几名婢女捧着大托盘上新菜,俞筱晚心中一动,从袖笼里取出一方帕子,叠成六合形,轻轻放在托盘上面,小声叮嘱侍女,这是请王妃鉴赏的。

婢女识得俞筱晚是夫人的拐弯抹角亲戚,便忠心地将话儿传给了摄政王妃。王妃拿起帕子看了看,明白了俞筱晚的暗示,微微一笑,扬声道:“王爷原是说胜者有赏赐的,怎的变成了敬酒,逸之你还真会替你皇叔节省。”

此言一出,各方的面子都给了,气氛又再度活跃了起来,摄政王大方地说赏黄金十两,何语芳忙谢了恩。

宴会之后再度游园,直至申时正,宾客们才散去。君逸之与父王才刚入府,摄政王妃便遣了大管家东方浩来传话,言道有人委婉求了情,女子若压男子一头,日后夫妻难得和睦,所以今日宴会上才没有提及指婚一事。

君逸之倜傥地笑道:“皇婶太客气了,这等小事,还劳烦大管家亲自跑来,来人,看赏。”

东方浩笑着谢了赏,才转身离去。

君逸之淡淡地挑了挑眉,委婉求情?肯定是俞姑娘,她不想输而已,可是,指婚一事,我早就已经同皇叔说好了,躲得了这回,躲不过下回。

再说俞筱晚等人,回到曹府后,都先去给老太太请安,老太太体贴大家都累了,只问了几句宴会中的情形,便让众人回屋休息。

俞筱晚卸了钗环,换了身家常衣裳,便让初云请蒋大娘进来。

不多时,蒋大娘进了屋,俞筱晚摒退左右后,端端正正向蒋大娘深深一福,言辞恳切道:“请大娘恕晚儿眼拙,竟未看出大娘身怀绝技,还请大娘恕罪。”

连内卫的脚步声都能听出来,自然是高人,蒋大娘露了底,也不装,只矜持地笑,“小姑娘是想求我么?我说过,若你能治好我的旧疾,我就应你三件事,任何事!”

闻言,俞筱晚将到嘴边的话咽下去,自信地笑道:“那么,我要好好想,要求哪三件事了。”

蒋大娘诧异地深深看了俞筱晚一眼,寻常女子面对旷世高人的时候,多少都会露怯,神情上也会恭敬许多,可俞筱晚的态度却与之前并没有多大差别,之前没因为她身份低微而鄙弃,现在也没因为她身怀绝技而谄媚,能以这种平常心看待身边人的人并不多见,何况她才不过十一二岁。

蒋大娘不由得对俞筱晚产生了惜才之心,她身份奇特复杂,行事乖张怪癖,却是一言九鼎,便思索着,若是自己这病小姑娘真能给治好,就将自己这一身的武功倾囊相授,即使不能根治,只要能缓解,又愿意将药方给她的话,她也愿意传授一二,对于一个名门千金来说,足以扫平任何深宅内院了。

雅年堂内——

张氏气得浑身直抖,她说怎么好端端地谋划好的计划会失败呢,原来是张君瑶不愿亲自出马,却使着雅儿团团转!她恨铁不成钢地拿指甲直戳曹中雅的额头,“没见过你这样笨的,在张府行事,用得着你引吴丽绢去么?”

若是雅儿不在场,便是俞筱晚同样被毁去了名声,她只会拍手称快!

转而又骂道:“来了人,你捂着脸做什么,怎么不让旁人知道她俞筱晚有多泼悍?这会子指印都没了,你要你父亲和老太太如何相信你受了委曲?”

正说着,外间水晶珠帘一响,一个人走了进来。

能不让人通禀就进屋的,除了曹爵爷不会有旁人,张氏吓了一跳,忙给曹中雅使了个眼色,曹中雅本来就给娘亲骂得红了眼眶,倒不用装,曲妈妈则飞速地取出一条手帕,在眼睛上抹了抹,眼泪水顿时就涌了出来。

张氏神情凄苦地坐在美人榻上,待爵爷走到近前,仿佛才发觉,忙起身相迎,欲言又止、欲哭无泪。

曹清儒不是个好脾气的,见状便知老妻在装可怜,只蹙了蹙眉道:“有什么事就说吧。”

------题外话------

不好意思,昨晚上有事,写得不多,今晚再更一章,双更啊双更~

34.舅母真是大方

这男人真是一点也不体贴!张氏暗暗骂了一句,风韵犹存的脸上布满哀伤和无奈,“其实本是小事…”描述了一番曹中雅想观赏茶花,却被俞筱晚误会,狠狠搧了一个耳光,说着拿帕子醮泪,“便是雅儿做错了什么,晚儿也当好好地说啊,怎么动辄就是掌嘴,雅儿一直拿她当亲生姐姐般看的,真真是伤了心,心里委曲,可是还得帮她遮掩,免得晚儿被人说泼悍,坏了名声。”

曹清儒眉头一蹙,回想了一下当时的情形,雅儿好象的确是低着头捂着脸,再看向女儿的时候,神情就和蔼了许多。

张氏乘机搏同情,“雅儿方才还在跟我说,不要告诉父亲,怕父亲责怪晚儿表姐。我便说,你父亲最是重视手足和睦的,自不会去责备晚儿,免得你们姐妹之间生分了。我也是这个意思,本不想告诉爵爷的,连老太太那里都没说,只是又怕晚儿是独女,妹妹妹夫宠得过了些,这般任性下去,日后嫁到婆家,哪个还会让她?所以我想,为晚儿单独请个教养嬷嬷,多管束着些,您看如何?”

曹清儒听得连连点头,“你顾虑得对,就为晚儿单独请个教养嬷嬷吧。你这样很好,真是长大了。”最后一句是冲着曹中雅说的,赞她懂事谦让。

曹中雅红着脸儿低下头,乖巧地道:“女儿只是按父亲平日的教导去做而已,晚儿表姐已经失去了父母,我们就是她的至亲之人,自然得让着她一点。”

曹清儒闻言更是欣慰,大手抚摸着女儿的秀发,他不擅言辞,只是道:“很好!很乖!”

曹中雅悄悄与母亲对视一眼,心中得意非凡,虽然是吃了俞筱晚的亏,可却得了父亲的赞赏,到底还是扳回了一点。

得了爵爷的赞同,张氏立即遣了曲妈妈去张府,向大嫂张夫人借用严嬷嬷。

这位嬷嬷可没姓错姓,为人极度严苛,她原是宫中女官,生得貌美如花,亦有机会得圣上垂幸一跃成妃,可惜在先帝召幸的当日,摔了一跤,破了相,事后知道是某位妃子所为,却又能如何?因此,她对美貌的女子分外憎恶,俞筱晚小小年纪就生得倾城之貌,严嬷嬷不往死里折腾她才怪!

这厢得了张夫人的准信,张氏便收拾打扮好,借着黄昏请安的时机,想向老太太禀明此事。进了延年堂的暖阁,还未转过屏风,正听得俞筱晚哀哀戚戚地对老太太道:“晚儿真是不该。”

张氏莫名地就一阵脊柱生寒,脸上淑雅的笑容僵硬了几分,忙将芍药拉到一旁,小声儿地问,“表小姐在同老太太说什么?”

芍药低声道:“表小姐说她今日打了三小姐一巴掌,现下十分后悔,怕三小姐日后不理她了。”

说到这儿,听老太太安慰道:“是雅儿鲁莽在前,你也是为了曹府的声誉,她若敢暗恨你,我去骂她。”

俞筱晚忙拉着老太太的衣袖道:“老太太万莫这般说,雅儿妹妹年纪小,只是想赏赏花而已,是我太心急了。”

张氏听得满眼冒金星,她才悄悄跟爵爷说这事儿,俞筱晚就背地里跟老太太说,摆明了是在跟自己唱对台啊!

她心中怒火燃烧,丢开芍药就大步踏了进去,端着笑脸给老太太请了安,一抬眸,就看到俞筱晚可怜兮兮地半垂着小脑袋,用那种怯怯的目光偷瞧着自己,好象怕被自己责怪一般…装这副柔弱无辜的样子给谁看!明明就是个背地里嚼舌根的无耻小人!

曹老夫人淡淡地道:“你来得正好,我正要问问你,雅儿今日在张府,非要去北园子里看茶花是为何?”

张氏暗恨地瞪了俞筱晚一眼,才回婆婆的话,“那瑶台仙子去年雅儿便没瞧着,这孩子一直惦记着,也是张府的下人疏忽,竟没人拦着,都不知道那边大哥请了摄政王爷和同僚们在逛园子,这才闹出了误会。”

之前俞筱晚也没明说是冲着摄政王去的,曹老太太似是相信了张氏的话,淡哼了一声,“知道有人,就应当赶紧离开,还一定要看一眼,大家闺秀,行事怎能这般没有分寸?”又替晚儿说项道:“你也别怪晚儿,她也是怕雅儿被外男撞见。”

俞筱晚的小脑袋更加羞愧地低下,就知道舅母会暗中给舅父上眼药,所以她也学一学,如此而已。

张氏急忙表态,自己刚刚还责备了雅儿,并没有半点责怪晚儿的意思。曹老太太这才点头微笑,俞筱晚忙起身向张氏福了福,“多谢舅母宽容体谅。”

张氏含笑将她拉起来,“说的什么生分话!雅儿做事不妥,你管着她也是应当的。”又拉着俞筱晚在自己身边坐下,含笑嘘寒问暖了几句。

似乎忽然想起一事,她忙向曹老太太道:“想禀明老太太一件事,瑶儿要参选了,宫里派来了嬷嬷,我嫂子那边的严嬷嬷,便没了差事,她名声极响,我想着,雅儿有了一位教养嬷嬷,晚儿总是跟着学也不妥当,不如由我请来教教晚儿。”

严嬷嬷因为带出过一位妃子,所以在教养嬷嬷里,还是很有名气的,曹老夫人听着有些心动,看向俞筱晚。

俞筱晚心中冷哼,眼瞧着师嬷嬷被我的金钱打动了,舅母便要再弄个厉害的来,非要把我教成个傻子才开心。表面上,她却欢喜又羞怯地道:“严嬷嬷可是出名的教养嬷嬷,若能得她栽培,实是有幸,只是听说严嬷嬷的月俸很高,舅母您还愿为晚儿自掏腰包,真是让舅母您破费了,晚儿先谢过舅母的厚爱。”末了郑重地福了福,星星眼地看向张氏,一脸感激不尽的神色。

张氏当时就愣住了,自己什么时候说过要自掏腰包?…想了一歇,似乎是那句“不如由我请来”,可那只是想表明,一般的人请不动严嬷嬷,自己才有这个脸面而已哇,老太太您可千万别误会了…

曹老夫人却微微一笑,顺着俞筱晚的话道:“你舅母拿你当自个儿的女儿一般的疼,总说恨不能将心掏出来待你,这点银子算什么,你只管好好地跟着严嬷嬷学便是。”又看向张氏,神情慈爱,“那就辛苦你去跟张夫人说说,务必请严嬷嬷过府来教授晚儿。”

连“请不动”这个借口都给堵上了,张氏只得咬着后槽牙应承:“媳妇一定会将严嬷嬷请来的。”

严嬷嬷十五两银子的月俸,她的月例还能余下五两银子,省省就成了,没什么!没什么!

------题外话------

荐文《望门闺秀》,精彩宅斗,很好看哦~

35.拜师学艺

回到雅年堂,张氏就将桌几上能摔的东西摔了个稀巴烂。

曲妈妈屏息静气守在一旁,瞅着主子的脾气发作得差不多了,这才小心翼翼地道:“夫人当时真应该拒绝…”

张氏瞪了她一眼,“你懂什么!明明可以是公中出银子的事儿,老太太却也跟着晚儿挤兑我,必定是晚儿上了眼药,老太太猜测我是故意引吴姑娘去那边的,我若是不依,只怕就会说给爵爷听了。”

曲妈妈恍然大悟一般,上前来边替她顺背边小意儿安抚,“夫人何必生气,老太太没有真凭实据,也不能拿夫人如何。那严嬷嬷是出了名的严苛,只怕不到两日,表小姐自个儿就受不住了,求着您送回张府去,您不就不必破费了。”

张氏想了一歇,也只得如此了,她若不愿掏腰包,好象平日说疼爱晚儿就是假话一样,不过,虽然银子花得她肉疼,但今日去张府,也不是白去的,怎么从俞筱晚的店铺里掳银子,已经全盘计划好了,日后俞筱晚只会出得更多。

摔东西摔累了,张氏喘了几口,才恨恨地道:“这我知道,我只是恨,明明有个正经的亲戚可以靠,君瑶当上了侧妃,一样也能帮衬曹家,这么巴着这个吴丽绢做什么?”

曲妈妈立即奉承道:“就是,侄小姐一瞧就比吴姑娘贵气得多了。”

张氏冷哼一声,“那是自然,可是,若让吴丽绢选上了,哪怕只是个妾,也是件麻烦事。过几天便是我的生辰,来的客人多,你帮我想个法子,除了吴氏母女。”

曲妈妈的笑容一滞,心道:夫人这也太心急了,哪有在自己的寿宴上动手的。

这时候,俞筱晚和赵妈妈、初云初雪几个也正在说这事儿。

赵妈妈只叹气,“看来舅夫人是打定主意不让吴姑娘进王府,这也难怪,若吴姑娘真成了摄政王的侧妃,有了诰命,姨母怎么也不能是个四品官员的侧室,自然会威胁到舅夫人的地位…对了,过几日的寿宴,小姐打算送舅夫人什么寿礼。”

俞筱晚淡笑道:“妈妈帮我挑一件寓意吉祥、拿得出手的物件便是。”她要送的重礼,一份已经送了出去,另一份,则要请严嬷嬷来帮忙了。

次日严嬷嬷就入住张府的墨玉居,正式成为俞筱晚的教养嬷嬷,因为之前张夫人曾向严嬷嬷说起俞筱晚“骄横”暴打曹中雅,因此严嬷嬷对俞筱晚的第一印象非常差。

俞筱晚早知这位嬷嬷是个油盐不进的,便懒得与她攀交情,只按规矩行了晚辈礼,送上的贺仪也是按正常的标准,亲手绣的荷包里,装着一颗二两重的小金锞,既没贵重到谄媚,也没平凡到轻视,让严嬷嬷有心就此挑个错都挑不出来。

再说俞筱晚前世早已学习过各种正规礼仪,纵使严嬷嬷故意刁难,她也能应付下来,态度亦是不温不火,不卑不亢,三天下来,严嬷嬷没抓着她任何把柄。

况且接触了几天,发觉俞筱晚待人温和有礼,并非那种刁蛮任性的千金,然,柔软之中暗藏刚强,亦不是那种可以任人拿捏的糯米团,她心里反倒起了惜才之意,觉得此女可造也。

这天培训完了走路姿势,严嬷嬷便道:“姑娘去将绣品拿一件与我看看。”

俞筱晚轻轻应了一声,让初云去取了一块自己绣的手帕。

严嬷嬷仔细看了几眼,唇角微微往上弯了弯,“以你的年纪来说,还不错,若是能得金大娘指点的话,日后必定有大成就。”

虽然富贵人家的夫人奶奶们鲜少亲手绣些什么,但作为待嫁女子,绣功却是非常重要的一项技能,甚至影响到旁人对其品性的判定。严嬷嬷说的这位金大娘,是绣娘中的佼佼者,宫中尚衣局的女官,太皇太后、太后和先帝的朝服,都是由她亲手所绣。

金大娘在宫中任职,但休假时可出宫,贵夫人们常常要托关系走人情,才能将自家女儿的绣品送去给金大娘评判,若能得句赞美,此女的行情立即便水涨船高,更别说由她来亲自指点的未婚少女了。

俞筱晚露出渴望又无奈的神色,“听说金大娘鲜少出宫,便是出了宫,也被各家王公侯爵府上请了去,我如何能有幸得到她的指点?”

严嬷嬷淡淡一笑,“只看你愿意不愿意。”

“自然愿意。”俞筱晚立即惊喜地屈膝一福,“还请嬷嬷引荐。”

严嬷嬷笑道:“这没问题,只是让她入府比较麻烦,还是出府相见比较好。”

俞筱晚立即应承下来,又令初云准备四匹蜀锦送给严嬷嬷,严嬷嬷也没推辞,欣然收下,先回屋休息去了。

待严嬷嬷离去,蒋大娘不知何时晃了进来,挑眉哂笑,“小姑娘心眼真多,你怎么知道金大娘与严嬷嬷交好。”

俞筱晚淡淡一笑,“猜的。”

蒋大娘可不信,她每天冷眼旁观,发现俞筱晚总是故意在严嬷嬷面前表现,只是表现得十分不明显,比如说,严嬷嬷要求她行礼达到某种标准,她总是第一次差那么一点点,第二次勉强达到,第三次就能远远超过严嬷嬷的预期,让严嬷嬷除了惊讶就是惊艳,只用了三天的时间,没费一点力气,就将严嬷嬷给收服了,主动要将她介绍给金大娘。

俞筱晚自然不会告诉蒋大娘,自己多活一世,当然知道严嬷嬷和金大娘的关系,张君瑶能当上侧妃,多凭了这层关系,所以她才要在张君瑶之前将金大娘的心拢住,让金大娘帮忙推荐吴丽绢。

她示意蒋大娘坐在对面,沉下心来给她诊脉,然后惊讶地发现,蒋大娘的旧疾已经治愈了,“真没想到这么快,才不过服药十天而已。”

蒋大娘嘿嘿一笑,“我是习武之人,好得快些很正常,说吧,你想求我什么事。”

俞筱晚轻柔地笑道:“首先自然是学您这一身本事,另外两件嘛,我暂时还没想好,待想好了再说。”

蒋大娘微微一哂,“小姑娘倒是会打算盘,我这一身本事,不知多少人想学,你若要学,就得先拜师。”

俞筱晚却摇了摇头,“一日为师终身为母,日后你若让我将另外两件事废了,我也只得依从,太不划算,我敬你是长辈,就向您行个晚辈礼吧。”说着敛衽站好,行了一个标准的晚辈礼。

蒋大娘噗嗤一笑,“你这丫头是个臭脾气,不过倒是合大娘我的胃口。”说着肃容,“要真想习武,就得能吃苦,从现在起,你每日晚上跟我到西山去。”

俞筱晚极郑重地福了一福,“晚辈从命。”

36.送上生辰厚礼

当天夜里,俞筱晚就被蒋大娘提着奔去了西山。

西山在京郊,山高林密坡陡,蒋大娘手提着一人,却完全不费力气,很快来到了山顶。

“山顶呼吸困难,又聚天地之精华,最适宜修炼内功,我先教你吐呐之法,你且记住口诀…”

蒋大娘将口诀诵念一遍,俞筱晚用心聆听,仅一遍就记住了,又按蒋大娘的解说,慢慢体会气息在体内流动的感觉…寅初时分,她竟将气息在体内运转了一周,虽然气息很弱,但那种感觉真的很奇妙。

蒋大娘正色道:“你很聪明,领悟力也强,是个学武的苗子,但你的年纪终是大了些,应当在五六岁时开始习武才好。我还有事要办,只能再在京城留三个月,这三个月,我会倾囊相授,你能掌握多少,就看你自己了。习武这事,就是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的。你盘腿坐下,我先渡些真气给你,没有真气,接下来学习招术会很难。”

俞筱晚依言坐下,蒋大娘双掌压在她的背心,缓缓渡了些真气给她,也不多,怕她承受不住,但足够她用来习剑术了。俞筱晚又依口诀运转了一下气息,这回感觉气息就强得多了,不由得微微笑了起来。

此时天光未亮,太阳还在云层后面,天边只有一线金黄的光晕,映在俞筱晚脸上的淡淡金色光辉,将她清澈的双眸点亮,闪耀如同满天的星光,腮边细小的处子绒毛也被染成了金黄色,整张清丽的小脸都浸润在一层金光之中,山风将她的衣袖吹拂得轻轻飘起,使得她飘渺得仿佛随时会乘风而去。

蒋大娘惊艳地看着眼前几乎透明的绝丽小脸,由衷地赞叹,“不出三年,你必定会成为京城第一美人…嗯,我看你不如嫁给我儿子吧,他虽年纪略大了你一些,但也生得十分出众,最重要的是,他有担当,而且我不喜欢我那个儿媳妇,呆板得很。”

呃,怎么会说到这个问题的?俞筱晚虽是多活一世,但也是未出阁的姑娘,谈到婚嫁问题,多少忸怩,当即低了头,支吾道:“我…还得守孝三年…”

蒋大娘一时被她的美貌惊住,才会脱口而出,这会子也反应过来了,嘿嘿一笑,“我知道,你们这种名门千金,都是要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方才不过是开个玩笑而已。嗯,看你家老太太的意思,似乎是想亲上作亲吧,你自己呢,难道没一点打算?”

俞筱晚只是笑了笑,没回答,前一世,外祖母一开始也是希望她与睿表哥能白头偕老的,可是却在临终前忽然为她定下了韩家的亲事,或许当时外祖母已经发现了舅母的险恶用心,只是行将就木,只能用这种方法来帮她解脱,可惜她却傻得埋怨外祖母…这一世,只怕外祖母仍会选韩家的亲事,虽然还没有征兆,但她知道,对婚事,自己没有多少选择的余地,所以只要不是睿表哥就好,别的人和事,她懒得想。

她不说话,蒋大娘以为是小女孩脸皮薄,便没再追问,见天色不早,便提了她飞奔下山。

山坡上已经有人晨起练习,远远地看见两人的身影穿过树丛,不由得轻轻“咦”了一声,暗忖着,那个小女孩,怎么看起来象是俞家的小姐?

天微微亮,初雪披衣起来,来到床边小声问道:“姑娘要起身了么?”

俞筱晚作刚醒状,“嗯,好。”

去了延年堂请过安,与老太太、曹夫人告了罪,俞筱晚便与严嬷嬷一同出府,到百花巷去见金大娘。

金大娘是个团圆脸细长眼,长得十分喜气的老太太,未语带着三分笑,衣着打扮却简单整洁,手指也收拾得干净清爽,可见是个重规矩有原则的人,俞筱晚一见之下,便心生敬意,十分恭敬地呈上自己的绣品。

金大娘在深宫中服侍各路主子这么多年,早就练就出一双利眼,见俞筱晚谈吐合宜,神韵清雅,气质脱俗,打心眼里就十分喜欢她,再看她的绣品,蝶戏兰花的枕套,针脚细密、均匀,兰花与蝶都栩栩如生,配色和布局都别具一格,心思巧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