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里面具体是什么情况海兰也不清楚。

林攸宁打算现在先按兵不动,点了点头,让两个人先下去梳洗一番,用饭以后在回来服侍。

两个人这才福了福身子退了下去。

晚上的时候,却听来了从西府传来的消息,董氏求兄长和父亲那边帮忙,这是被拒绝了,董氏直接把董府派来送信的人给骂走了。

林攸宁听到这消息的时候,只点了点头,没有多说。

不管怎么说,董氏这样一做,在外人眼里,董氏却是为了她这个外人跟自己的娘家人翻脸了。

这样的情分,可不是轻易能还回去的。

难不成董氏再报答,她没有与她挣大哥哥?

若真是这样,看得出来董氏对大哥哥的感情一定很深,甚至也是做了破釜沉舟与娘家翻脸,要站在大哥哥这边的决心。

毕竟以前董氏可是向来在意娘家那边的态度。

第二百四十七章 夜谈

林攸宁此时却已经没有心思去想这些了,不管当时是出于什么,但是这件事情已经发生了,不管她愿不愿意,在董氏那边,她已经欠下了一大份人情。

眼前她最担心的,却是咸王府和周府那边会有什么样的动作。

山梅走了进来,“天虽然不冷,可是姑娘奔波了一天,都这个时候了,也早早歇下吧。”

“大哥在牢房里,我又不能过去,你让我睡觉我怎么能睡得着,只怕赵府那边我转身一走,嫂子就在那里抹泪呢。”林攸宁苦笑着叹了口气。

“事情已经发生了,眼下只能等大老爷要回来,姑娘还要放宽心才是。”山梅犹豫了半响,“刚刚和海兰从外面回来的时候,遇到了二爷,二爷好像一直在等着什么人,看到奴婢们就拦了下来,问姑娘怎么样了?看样子很担心姑娘。姑娘也知道我一向是个没有主意的,便也没有开口,是海兰客套的回了几句话,便拉着奴婢急急的回了。”

上次看到李四称呼变了之后,山梅跟海兰一商量,两个人把对侯爷的称呼也改了。

“海兰这样做的对,以后离着远着点,毕竟那边有圆华公主,饿死的骆驼比马大,圆华公主纵然是被贬为庶民,可那也是皇上的女儿,指不定哪天皇上一心软,又变回公主,到时候再来个秋后算账,咱们可惹不起,倒不如远远的躲着。”林攸宁说着圆华公主,心里想着的却是顾二儿。

她不明白顾儿为什么要这样做,是因为得不到,所以才会这样吗?

那上一辈子呢?她的名声明明破了,顾二还娶了她甚至肩挑这边的大房,而且顾二身上发生的事情,宁姐现在可以很肯定,那个孩子不是顾二儿的。

但是顾二偏偏就忍下了,还就真的肩挑了。

林攸宁实在想不明白,顾二儿到底是恨她还是爱她。

“我这边没事,你们也早早的下去休息吧,明天怕是还要有很多事情要忙呢。”林攸宁赶着山梅和海兰下去休息。

海兰这才刚进来,就见姑娘赶着她们去休息,看了山梅一眼,见山梅对她点点头,这才跟着山梅一起退了出来。

“姑娘现在心里烦着,既然想一个人呆着,咱们就退下来吧。”山梅跟海兰解释着。

海兰点了点头。

林攸宁却是一点睡意也没有,也知道觉得夜深了,想着明天还要打起精神来面对这一切,这才起身要去休息。

结果就听到窗外有动静,似乎是有人在敲着后窗,她停下步子,往后窗那看去。

也就是在她停下来的时候,敲窗子的声音没有了,似乎刚刚她听到的那些只是错觉。

结果当她刚要又迈起步子的时候,敲窗子的声音却又响了起来,这次她可以很肯定,刚刚的事情不是错觉了。

林攸宁警惕的盯着后窗,她不知道为什么,当听到窗子被敲响的时候,脑子里就突然之间蹦出一抹身影!

窗子被轻轻地推开,青色的袍子的身影就跳了进来。

看到站起身来面对自己的人,林攸宁眉头紧了紧,她就知道她没有猜错,果然是这人,除了这个无赖,还有谁能干出半夜夜闯别人闺房的事情。

“徐将军是不是走错地方了?”林攸宁可是记得他去边关那边了,怎么人又突然之间出现在京城了。

“我正好回京复命,听说了你大哥的事情,想着你现在一定是很着急,所以过来看看。”徐宽倒是不觉得什么,自顾地走到软塌那边坐了下来,给自己倒了杯茶水,“你放心,如今你嫁了人,我自然会收礼数。”

已经半夜闯到别人房里来了,还叫做守礼数吗?

不过林攸宁知道跟他争辩这些也没有用,他就是这么一个性子随性的人。

林攸宁走到他的另一边坐了下来,看着他,“徐将军也看到了,我现在没事,挺好的,喝完茶便离开吧,毕竟让人看到了也不好。”

“放心,这府里有几个暗卫,我都已经避开了,不会有人发现我来。”徐宽说起这个来一脸的得意。

林攸宁的眼睛一瞪,“徐将军有关心我的时间,还不如回去关心一下府上的事情,听说你儿媳妇回娘家已经有些事日子了,难道府上不急着抱孙子吗?”

“不过是个妇人,吴府若真是能不在乎规矩,养她一辈子,我们徐府自然是乐意,不过是个夫人的位置被占着,又碍不着纳妾。”

“徐将军说得也是。”李攸宁嘲讽他,“徐将军能把自己儿子的事情办的这么稳妥,为什么自己的事情却处理不好呢?”

“我一直在奇怪,太常知不知道你是个牙尖嘴利的丫头?”徐宽却是对这个很好奇。

林攸宁笑了笑,“天色不早,习将军还是速速的离开吧,以后这样的事情我也不希望再发生。徐将来既然与大哥哥是好友,想来也应该尊重大姐哥哥才是。”

知道他是关心自己,林攸宁也没有再跟他争论这些。

起码在这个时候,还有人知道惦记着她,林攸宁的心里也很感动,说起来这事,她与徐宽之间确实没有什么来往,可是只要一与徐宽扯上了,每一次都会闹出来些事情。

徐宽勾了勾唇角,“看来你还有精神,那我就放心了。”

也没有再多说,习惯从哪里来的就从那里走了。

闺房里静悄悄的,林攸宁坐在床上,半响才呼出口气了。

徐宽能来看她她没有想到,不过徐宽说的话她却记住了,原来府里也是有暗卫的,这么一说,那就是大哥哥走时候留下来的人呢。

想着大哥哥走时千叮咛万嘱咐说的话,再想想徐宽说还有暗卫,林攸宁才松了口气,好在没有去做傻事,不然这一切可不都落入大哥哥的眼里了。

而在咸王府那边,此时周武正和咸王议事,“大皇子那边一向知道咸王爷疼他,前些日子刚得到了一匹汗血宝马,还想送到府上来呢,结果谁能想到呢世子也就出了这样的事情,要说起来这事也怪我,当时我就应该拦着一下才是,也就不会出这样的事情。”

第二百四十八章 出手

咸王听了之后,一脸的怒色,却不是怪周武,而是怪赵厚生。

“这件事情怎么能怪周公子呢,是那赵厚生好大的胆子,既然敢对我儿下如此重手,纵然身后有定远侯,又能如何?如今定远侯已经去了江西那边,我倒要看看还有谁能站出来帮他。”咸王说话的时候脸上满是狠毒之色。

要说咸王平日里也是一个很和蔼的人,对谁都没有什么脾气,可偏偏这儿子就是他的逆鳞,他与王妃之间生的几个儿子都没有养住,只有这么一个活了下来。

结果现在倒好,儿子的子孙根被踢断,日后都不能人道了,那他们家可不就要断子绝孙了?

这比挖祖坟还要让人恨,现在要不是看在定远侯的面上,当时就把赵厚生给打杀了,哪里还会留条人命在大牢里。

“王爷仁慈,这满京城里谁看谁不知道,毕竟是世子爷出了这样的事情,但是王爷还能这样把人扔进大牢里,而不是直接打杀了。就凭王爷做的这一点,满京城里的人都会竖大拇指。”周武赞誉道,“世子爷平日里也就是爱说,可是心却是不坏,谁知道赵参将怎么就下了这么狠的手,世子爷也就不过说了那么一句话,我看赵参将敢这么下手,一定是因为觉得世子也的话的扯到了定远候,觉得他不论怎么做都有定远候会帮他出头。我听说定远侯回来之后,已经让人去大牢里,给赵参将医过了腿,现在又让人不时的往里递药过去,定远侯这样做岂不是没有把侯爷放在眼里?”

周武说完话之后,眼睛还不时的往咸王爷的身上扫。

若不是皇兄那里重视定远候,不过是一个小小的侯爷,他咸王府还没有放在眼里,但是此时却是不同。

上面有皇兄顶着,这件事情他也相信早就传得沸沸扬扬,所以咸王才没有出手,他的儿子是纨绔子弟,整日里只知道惹麻烦,但是这一次却是扯到了定远侯的身上。

咸王爷心里也生气,只觉得养的这个儿子不争气,满京城里的事情你做什么不行?偏偏去惹那定远候。

周武见咸王不做声,便也没有再多说,他知道多说了,反而适得其反,让咸王会把注意力放在他的身上。

从咸王府出来之后,周武一路漫步的往家里走,脸上甚至透着得意之色,他一定要让林攸宁那个女人知道,得罪了他周武会落得什么样的下场?纵然身后有定远候撑着,那也没有用。

周武正在这里得意呢,后面跟着的小厮,还不等上来劝少爷早点回府,路就被几个人拦住了,那小厮刚喊了一句是谁,还没等多问了,几个人就冲了上来。

周武那是个文弱公子,哪里是这几个黑衣人的对手,等周武被周府里的人抬回去的时候,周武人倒没什么事情,腿倒是断了一条,周夫人当时就晕了过去。

周大人看了之后紧锁着眉头,没有说什么,连忙叫人去请太医,等把周武的伤处理好以后,已经是下半夜了。

周夫人哭红了眼睛,“你说好好的,怎么就遭了这个罪?是谁胆子这么大,敢对咱们府的人下手,老爷一定要把这人给查出来。”

周大人冷哼一声,“查出来?你儿子这阵子惹了什么祸你心里也不是不知道,这是人家对咱们周府不满,给一个警告呢,如果你再不好好看着他,指不定下次连命都没有了。”

周夫人脸色变了,说话的时候也结巴起来,“难不成…难不成是定远侯府那边?可是定远侯怎么敢这样呢?”

“定远侯为什么不敢这样?你儿子敢对人家的妻子的兄长下手,定远候又有什么不敢的?现在你知道害怕了吧,如果现在知道害怕那还不晚,你们要是再敢去那边动手,只怕到时候没的就是命。”周大人也不是吓唬妻子,“贵妃那边都收拢不了定远候,就更不要说咱们府上了。这件事情我一直叮嘱过你们不要乱来,可是你呢?只知道宠他,现在你看看,你宠他的下场就是这样,如果你不想要这个儿子,那你就接着宠下去吧。”

周大人一生气,甩着衣袖走了,周夫人傻愣在原地。

第二天,京城里就传开了,周府的二公子也被人打断了腿,如今正在府上养伤了,查了几天也没有查出来到底是谁下的手。

宫里面也送了些东西来,周贵妃只是问了问弟弟的腿怎么样,并没有说要为弟弟出头的意思。

周夫人一看这还有什么不明白的,京城里也就赵参将的腿被打断了,如今自己的儿子也断了,可想而知,谁正谁都能看出来,这是定远侯出的手,但是连做贵妃的女儿都不作声,可见这件事情根本女儿就是不敢去招惹对方。

周夫人又抹了几次泪,等见到儿子的时候才苦口劝着,“你就听母亲的一句劝,之后不要再惦记那边了,那可是定远侯的人,眼前咱们争不起这个气,等有一日…”

有一日指的是什么,周夫人没有直白的说出来,可是周武的心里也明白。

见儿子不作声,周夫人也没有旁的办法,只能摇摇头走了。

不过咸王府那边得到消息之后,咸王当时就摔了手里的茶杯,痛骂一顿,可是却也没有做旁的事情,至于关在大牢里的赵厚生,咸王爷倒是想动手了,可是牢房里面盯着紧,只说这里面不能动私刑,咸王爷自然知道那是定远侯交代过了。

咸王也来了脾气,他就不信了,连一个小小的三品参将他都治不了,以后在京城里哪里还有立足之地。

咸王旁的事情也没有做,直接就先断了赵厚生送到大牢里的汤药。

大牢里的汤药一断,消息马上就递到了东府里,李四把消息告诉了林攸宁,林攸宁紧紧的拧着手里的帕子,她就知道咸王府那边一定不会这样什么也不做,果然这马上就开始出手了。

第二百四十九章 身世

林攸宁这边还没等想出办法,那边顾老夫人却已经递了信让林攸宁到府上去。

林友宁知道婶娘那边找她一定是也是听说了牢里那边已经不能往里面递药了,简单的收拾了一下,便坐着软轿去了侯府。

董氏也在顾老夫人的身边服侍着,看到林攸宁进来,忙上前去见礼,一边拉着她的手,“老夫人这边一定会有办法,你也别急,你们先说着,我去厨房那边准备午饭,中午你就在这边吃吧。”

不用顾老夫人说,董氏就先找借口避开了,这样知趣又亲近人的董事,顾老夫人前一阵子有些不习惯,不过此时慢慢的已经觉得习惯了,倒觉得这样的董氏也不错。

董氏出去之后,顾老夫人对林攸宁招了招手,林攸宁走过去坐到她的身旁,“婶娘也听说了吧,又让您跟着一起费心了。”

“我这边没事,倒是你这边可要挺住了,想到了什么办法没有?”顾老夫人问着。

林攸宁摇了摇头,“大哥哥已经交代牢房那边照顾着人了,咸王府那边无处下手,也只能拦着汤药这边了。”

那可是皇上的亲弟弟,不是普通的人,现在只是把药拦断,已经算是小手段。

林攸宁真不知道,如果再出现旁的事情,她要怎么办。

或者就像她想的那样,最后实在没有办法也只能那样了。

就不说旁的,眼前大哥那边不能断药,不然伤口又恶化,整条腿也就没有了。

顾老夫人拍拍她的手,神情也严肃起来,“这件事情,徐府那边我也打过招呼,可是显然是行不通,咱们这边的人,向来是不与周贵妃那边的人来往。眼下我倒是有个办法。原本这件事情,我是从来都没有打算对你说,但是现在出了这件事情,除了去刘丞相府,也没有旁的办法了。”

林攸宁微微一惊,没有想到婶娘想到竟然跟她一样,她想的也是刘丞相府。

“我下面说的话,你要认真的听,这也是关你和你兄长的身世。”顾老夫人脸上的神色凝重,林攸宁一听,心却是一沉。

“我和我兄长的身世?婶娘知道?”

顾老夫人点了点头,随后长长的叹了口气,“眼下也有只有刘丞相开口,才能救你兄长一面,原本这事我是打算埋在心里一辈子的,但是现在大郎那边没回来,就是护住你兄长的命,怕是也护不住你兄长的腿。”

林攸宁已经被这个消息给震惊住了,听婶娘的话,显然婶娘是知道她与兄长的身世,而且话里的意思,应该是跟刘府还有关系。

“我与你们母亲很好,那个时候我已经嫁人了,你母亲比我小几岁,到府里来玩,后来慢慢的也就成了闺中密友,你母亲是刘丞相最小的女儿,是老来得女,从小就很宠爱,也很有才华。你记不记得当初以兄长给你一只簪子,说是你父亲亲手雕刻的,如果那支簪子真是你父亲亲手雕的,我就没有认错,你母亲正是刘丞相的小女儿,当年与京城第一工匠私奔,这件事情已经过去这么些年了,这也是丞相府为何现在府里的女眷不与京城各世家来往的原因。刘丞相一直觉得,如果没有当年小女儿与各世家走动,也就不会出现私奔的事情。”

“你母亲走之后,让人给我送了封信,只说她走了,那个时候我就是想拦着也拦不住,也不知道他们去了哪里,只有一只你父亲亲手雕过的簪子,说来也有缘,那只簪子我记得在你小的时候我就给了你。如今你又从你兄长那里得了一只簪子,都留在手里做念想吧。”

“刘丞相那里,虽然一直怪着你母亲,这也是爱的深伤的也深。这么些年都没有你母亲的消息,我猜不是刘丞相,不知道你母亲他们去了哪里,而是刘丞相那边就是想成全你母亲吧,不然以刘丞相府的势力,怎么可能找不出来他们两个呢?”顾老夫人说起这些来,也感触颇深,“眼下只能你去刘丞相府了,拿着你手里的簪子去认亲。刘丞相只要他开了口,大皇子那边还有咸王府那边,都会给太子面子,毕竟刘丞相是太子那边的人,何况你哥哥也不在只是一个正三品的参将,而是刘丞相府的外孙子。就是有这样的身份,咸王府那边也会给几分情面,放你哥哥出来。”

“你和你兄长也算是你母亲在这世上留下唯一的东西,刘丞相那边一定不会不管你们。”顾老夫人说完之后拍拍她的手,“我知道,突然之间把这些告诉你,你一时也承受不了,原本先前我一直没有打算说这些,是因为我发现你兄长一直瞒着你父亲的身份,想来也是心中有顾忌,眼下却是以保命要紧,不管你父母当初留下什么遗言,眼下都比不过你兄长的命重要。”

林攸宁确实被震惊到了,她原本还想去刘丞相府威胁一番,结果谁能想到刘丞相竟然是自己的外祖父。

明明已经走到了死角,却突然之间出来一条路,对林攸宁来说,怎么能不让她高兴呢?这是激动的同时,又有一股说不出来的哀伤在心里流过。

父亲和母亲不让他们去认丞相府那边,定也是想争口气,结果现在却不得又不上丞相府那边去认亲。

丞相府那边也一定会看不起他们吧?

林攸宁深吸一口气,或许外祖父根本看不起她和兄长,但是起码她不会,白白的让外祖父出头帮忙,或许她可以用自己知道的一些事情交换。

顾老夫人说完之后,便没有再说旁的,林攸宁也没有急着要走,一直在侯府这边吃完中午饭才离开。

回到东府之后,林攸宁想了很多,最后写了一封信,让人直接送到刘丞相府那边去。

婶娘说的没有错,父母那边想争口气,有他们的骄傲,可是此时没有什么事情比保住大哥的腿和性命重要的。

再说林攸宁也不会白求他们,既然自己是重生回来了,一定会保住刘丞相府所有人的性命。

第二百五十章 亲人

丞相府里,刘丞相看着从门房递过来的信,只见上面写着顾府。

刘丞相没有打开信封,“顾府?可是定远侯那个顾府?”

管家应了一声,“是。”

刘丞相的眉头拧的就更紧了,“定远侯肩挑了顾氏大房,按理说顾府是没有男人的,只有一个妇人,这信是不是送错了,应该送内宅去?”

管家对这事也觉得说不清楚,“门房收到信的时候问过了,只听顾府送信的人说,是送给老爷的。”

右丞相点了点头,“如今大皇子那边,把定远侯的人打伤,定远候就让人把周府的公子打伤,定远候这是一点也不给大皇子那边面子,不过定远候远去江西那边,顾府的夫人却把信送到我这里,有趣有趣。”

刘丞相说了两遍有趣,这才把手里的信打开,可是当他把信里的内容看过之后,整个人都僵住了。

管家也是跟在丞相身边多少年了,看到丞相这幅样子,心里暗暗奇怪,信里面到底写了什么?能让老爷神色大变。

“你可知道顾府肩挑大房娶的是哪家的女子?”良久,刘丞相才开了口询问。

“是姑父一直养大的养女,先前说是林府的女儿,不过后来听说人家亲生父母找来了,是个小参将的妹妹,出身农夫之家。兜兜转转最后仍旧是嫁进了顾氏大房。”这些事情京城里已传得厉害,总管自然也就听到了。

刘丞相听了之后没有说话,抬起手来挥了挥,总管这才退了出去。

书房里只剩一个人了,刘丞相又把手里的信看了又看,最后放到书桌上。

回想起当年小女儿在自己怀里撒娇的样子,刘丞相闭上了眼睛,深吸一口气,小女儿早早的去了,他开始恨自己,如果当年就把女儿找回来,或者是原谅女儿,是不是女儿也不用早早的去了?

如今是外孙子出事了,外孙女才找到丞相府这里来,是不是外孙子不出事,外孙女永远都不可能认他呢?

何况外孙女为什么变成了林府的人?又为什么被顾府收养?

只要一想到这些,刘丞相只觉得头脑发晕,他深吸一口气,“来人。”

外面的总管听到之后,直接就推门进来,刘丞相道,“去把顾府夫人的事情都给我查一查,明天早上我就要知道。”

总管应了一声,忙退下去吩咐人做事。

这一晚上,刘丞相没有回后院,刘老夫人那边还在疑惑是出了什么事情,让人打听只说收到了名门房送来的一封信。

刘老夫人也没有多想,次日的时候就见老爷回来了,刘老夫人还挺惊讶的,白日的时候老爷是向来不进后院儿的。

刘丞相把屋子里的人都清退,坐到软榻上之后,把手里的信放到了茶几上,还有昨天晚上让总管调查来的信息。

刘老夫人不明白是怎么回事,但还是伸手拿过信看了起来,刚看到信里的内容之后,刘老夫人整个人就站了起来,也不往下看了,只几个大步到了刘丞相身前。

“老也,这是真的吗?”刘老夫人眼圈红红的,拿着信的手都微微颤抖着。

“那边是我让人调查的,都写在上面,你看看吧。”刘丞相并没有多说!

刘老夫人听了之后,过去看那些东西,看到之后忍不住捂嘴哭了起来,一只手捶着胸口,嘴里念叨着,“我可怜的女儿,我可怜的贤姐,怎么就遭了这样的罪?给人去做粗使婆子,最后把女儿丢了,还得自己早早去了,扔下两个孩子在这世上受苦。”

看到上面写的内容,刘老夫人一边怨气自家的夫君,“都是你这个老头子,要不是你这么狠心不让我去找贤姐,怎么能让贤姐受这样的罪,早早的就丢了性命?”

刘丞相被妻子哭得头疼,“眼前这些先不说,你也看到信里写的内容了,现在厚生还被关在大牢里,腿也伤着。”

刘老夫人听了之后,急着忙站起来,“那还等什么?咱们快去啊,得把人接出来,万一这腿这辈子做下了残疾,那可怎么办?”

“这两个孩子也是的,怎么就不知道找咱们来呢,吃了这么多的苦,要不是现在被逼到这份上,怕是现在还不会认咱们了。”刘老夫人听了之后,心满心的心疼。

刘丞相皱着眉头,“我这不是正在想办法吗?怎么也不能直接到呢就把人叫出来。”

“怎么能不接出来,那可是我的外孙子,他咸王世子是怎么说话的,就从他说出的那些话也该打,再说拳脚无眼,伤到他那也是他自己命不好,怨不得旁人。咸王府已经把腿打折一只了,难不成还要人的命不成?如果要命就把我这条老命拿去算了,反正我的女儿已经没了。”说到这些,刘老夫人就又哭了起来。

刘丞相摇了摇头,抬眼见到儿子进来了,指了指儿子,又指了指刘老夫人,“你来了正好也劝劝你母亲,这么大年岁了,脾气上来了,还像个孩子。”

丢下话,刘丞相大步的走了。

刘老夫人还满腔的不满,“你说我着急怎么了,厚生可是在大牢里关着呢,那可是你的亲外甥,现在被人欺负的腿被打断了,又不能送汤药,你说说我能不着急吗。”

刘丞相长子刘温在户部任职,这些年来,官位不高也不低,并不引人注意。

性质就像他的名字一样很温和,此时听到母亲的话,一愣一愣的,不过他马上就反应过来了,神情也是有些激动,“可是找到贤姐儿了?”

刘老夫人就又哭了,“找到了,找到了,可是贤姐早就去了,你苦命的妹妹只留下两个孩子,在这世上受苦,如今被咸王府打断了腿扔进大牢里的正是你的亲外甥。我常年不关注府外的事情,这些你总该比我清楚。”

刘温瞪大了眼睛,京城里的这些事情,他可是都清清楚楚的,母亲的一句话他马上就知道是谁了,甚至那家里是什么样个情况都知道的清清楚楚。

第二百五十一章 心态

刘温站在那里默不作声,可脸上的神情看得出来,他很激动。

贤姐说是她的妹妹,可实际上与他的长女年岁一样大,所以说刘温对这个妹妹的感情自然又是特别的。

这么些年,他想过去打听妹妹的消息,可是父亲那边,就像没有过妹妹这个人一样,她一直以为父亲是知道妹妹过的怎么样的,暗下里也注意着妹妹,所以便没有去打听。

可是现在才明白,原来父亲一直没有去关注妹妹那边的消息,现在妹妹早逝,妹夫也走了,只留下两个孩子,若不是两个孩子争气,或者说是命好,怕是现在还不知道会怎么样呢!

就不说旁的,他是知道定远侯府那个养女姿色是好的,在京城里也在传着有多么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