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章

朝臣顿时一阵喧哗, 太子气得脸色通红。满朝皆知白氏乃自己妾室, 说白氏通敌,不就是说自己通匪吗?自己堂堂一国之储君,这天下或迟或早都是自己的,还要去和水匪私通吗。太子看来这就是琅王为泄愤故意往白氏脸上扣屎盆子,恶心自己。

可是琅王却是不慌不忙一番泰然的表情。

既然他是先被恶心着的, 那么独恶心不如众恶心, 且看谁的屎盆子大了。

那胡大人气愤道:“琅王,此乃朝堂, 不是你的江北大营, 文武百官在此作证,你可要对说过的话负责!”

琅王挑眉,慢条斯理道:“胡大人此意, 便是本王在江北大营甚是跋扈?若是跋扈, 岂会容大人你读本王王妃的私信, 将我们夫妻二人私下里的话尽露人前, 闹得王妃没脸儿, 差点以死明志?”

这话越说到最后,琅王的眼睛都冒煞气,直直盯向胡大人。

那胡大人没想到琅王竟然提起自己无意中犯下的无状之举,一向标榜正人君子的他登时语塞,只急得脸涨得通红。

皇帝沉着脸道:“胡大人, 可真有此事?”

胡大人赤红着脸道:“回皇上, 这……不过是误会一场……”

太子看琅王搅和得这话头偏离得十万八千里, 便是急急转回道:“琅王,你可什么证据证明白家通匪?又有什么证据证明你那船上的通匪碟牌乃是遭人陷害?”

琅王不慌不忙道:“耳听为虚眼见为实,万岁与诸位大人若是想看通匪的见证,还要等到天黑时,去白家的码头一观!”

琅王说到了这等境地,不查个水落石出怎么能行?于是当天夜里,满朝的文武百官,浩浩荡荡齐聚在了白家的船坞码头上。

白氏的弟弟白宇瞻陪着笑脸诸位大人们入船坞的茶楼选位置坐下。

待得招呼完了诸位大臣,他得空儿便来到了太子面前,借着奉茶添水的机会凑近了一些。

太子一边用茶盖撩动茶叶沫子,一边眉眼不动地低声问道:“那船的上下都检查过了?可有疏漏的地方?”

白宇瞻同样小声道:“就差将甲板也拆卸了,请太子放心,查得甚是仔细,船上压根就没有什么黑碟牌一类的东西,那琅王就算想要污蔑,也是口空无凭。”

太子听了不再言语,可是这心里却还是放不下,他觉得琅王这等阴险之辈,若是肯这么说,那么必定是有什么法子,备下了什么后手。

可是现在他不出招,自己便是看不清路数,这等被动等待的感觉真是不好!

反观琅王,却是一副怡然自得的光景,也不知那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

因为此时干系到太子的清誉,皇帝也颇为重视。到太阳下山后,一向难得出宫的皇帝竟然也来到了船坞之上。

他坐在六架骏马的龙辇上,隔着棉帘子问道:“可派人要去验看,当真有什么证据不成?”

文泰安挥手叫了几个内监府的差官,问清之后回道:“白家的大小船只,全都清查了一遍,没有任何不妥之处,不过依着琅王的意思,若是要真相大白,却要等到一会月光明朗高升时,也不知是何意思。”

皇帝点了点头,便起身下了龙辇。

诸位大臣皆是跪下迎驾。

那白家老爷更是诚惶诚恐,只是他乃一介商贾,不可靠近万金之躯,只带着儿子仆役在人群之外,远远地迎接着圣驾。

此处乃是江岸边,入了夜甚是寒冷,皇帝手里拢着鎏金的手炉子,对着琅王道:“有何证据且别卖关子,尽在人前展示一下吧。不然朕这满朝的文武,都要冻成冰溜子了……你看那胡大人,都冻得打颤了。”

皇上所言并不假,那诸位大臣们平日里出入有轿子,身上只一件薄薄的大氅,手里捧着个暖路子就够了。

当初他们来到井边码头,也不过点铆一下便可,哪里想到会在此处耗时这么久?

结果因为来得人甚多,那白家码头上的柴草都不够了,热水供应得都不及时,热炭也供应得差不多了,手炉全都冰凉凉的,就连穿着厚皮貂绒大氅的大人,也觉得从脚底跟往上泛着冷气。

反观那琅王,似乎做了万全的准备,不但穿了加厚的大氅,还带着暖靴子和貂绒的薄被搭腿。手炉也甚是齐备,旁边的小厮还有自备的炭炉自烹茶,四层的大食盒子,糕饼果子俱全,竟是来这里郊游赏雪的光景。

看着他吃得津津有味,余下的大臣们竟是觉得自己的肚子也生生发饿了。要知道他们从太阳没下山便赶来。因为琅王要求他们佐证,便是不能离开。

然后这才郊外,加之天黑再无商贩,便是听着彼此的肚肠犹如蝈蝈一般,此起彼伏叫个不停,却没什么打牙祭的东西。

那白家的两父子也忒可恨!船坞上原本供应船工的吃喝能精致到哪里去?可就是那些有限的吃喝,也全都紧着供应了太子和那几个一品大员,官衔低些的,便只能看着他们就着面疙瘩汤吃热茶蛋。

这冻得脑袋发胀了,便恍惚想到:琅王是不是嫉恨着他出征时,文武百官在他背后捅刀子,便拉了满朝文武来挨冻?

就在这时,琅王已经走到了皇帝的近前道:“万岁,时辰差不多了,还请登上船坞的高台,以观得更清楚些。”

当百官伴着皇帝一路登上高台时,月亮而琅王的侍卫们指挥着白家的船工,将几只大船调转方向,将平时在码头一侧不易看见的船尾调转一下,朝着高台上的人。已经高高升起,照得江面若泛起白霜。

刚开始,琅王下的命令还叫人摸不着头脑,可是船身整个沐浴在月光之下时,所有的人都哗然惊呆了。

只见,平日在江岸边看不到的船尾正面,竟然不知用什么涂料,画着硕大的鱼身翻腾的黑碟牌的图样,在清冷的月光下闪着妖冶的光。

就在这时,天上的月光被云层遮挡,那图案的光竟然黯淡下来,几乎要消失的光景。

琅王冷笑道:“既然是黑碟牌,难道要那些个匪徒像水衙官员般,上船验看完了,再决定是否杀人越货?这用东海水母的汁液挤榨,搀兑了特殊染料绘制在船帮子上的图案,才是真正的黑碟牌。那些个水匪,在夜间踩盘子时,远远的看了这些个船尾的图案便会自动让行。可笑有人竟然在崔记的船上放上几个牌子就以为诬陷得了王妃?塞牌子容易,画图却难,诸位可以去崔记看看,他们崔记的船上,可有这等同通匪的图样?”

此时高台上已经是一片的静默,众人皆是瞠目结舌,不知说什么才好。

琅王说得句句在理,若是崔记的船上被塞个巴掌大的铁牌子便算通匪的话,那么白家这般硕大的图样,更是铁证如山了。

一时间,众人皆是静默,等候着皇帝的圣裁。

嘉康帝铁青着脸,看着那图腾上那鱼狰狞的图样——与江北民间的河神图腾不同的是,那成了水匪标志的大鱼嘴里满是尖利的獠牙,在那图案被放大之后是尤为明显。

太子此时活撕了白家两父子的心都有,白家船坞上的都是死人吗?怎么大船被人画上了这么大的图案都不自知?让他毫无防备之心,竟是一时被动得很,甚至不知该如何跟父皇应对辩白!

慌乱之中,他抬眼想要找寻尚云天,看他能给自己出个什么主意。

可是自己的身前身后,都找寻不到尚大人的身影。

而此时嘉康帝的心里,却是火山爆腾。

这个长子手脚不干净,他是知道的。那个白氏在商市横行,肆意敛财的消息也不时传入他的耳中。

太子以为自己手眼通天,可惜他这个父皇却并不是眼瞎耳聋,可以任意欺瞒的混沌老头。

只不过身为储君,铺排甚大,养个会敛财的妾侍也无可厚非。他自认不知严苛的父亲,只要不太过分,也便任着太子蓄养个钱罐子罢了。

但是凡事都是怕比较。观那琅王也是娶了个商户的妻子。

但是那韶容公主的行事,可是与白家截然不同。同样是经商,崔记的名声清清白白,从没有依靠琅王敛财的行为,反而时常开设善堂,给城郊穷苦的百姓施粥散药。

这样一来,更显得太子失德,纵容了妾侍的父族欺行霸市。

按理说,运河的开通,琅王居功甚伟,那琅王妃完全可以凭借这一点要求减免船税,争取些优势。

可事实上,在水运上,崔记完全竞争不过白家,那些大船有一多半都是闲养在船坞,日日亏本,偶尔走船,也不过是个运输些自家店铺的胭脂水粉而已。

通匪交买路钱?就那几船的货物,全卖了钱,不知够不够缴纳通匪的路费呢!

皇帝当初接了弹劾琅王的奏折,一早便派人暗自查访了崔记的运营情况,圣心早就做了判断。不过奈何朝中附庸乱喊之人甚多,便是派人下去做做样子,一昭示琅王的清白。

他选派的三人里,二皇子与琅王私交甚好,胡大人虽然看不惯琅王,却是正直不阿之人,不会被人收买构陷琅王。

至于这太子,嘉康帝派着他去,便是存了试探之心。毕竟将来太子继承大统,若是一朝大权在握。他要好好看看,自己的大儿子会不会容得下琅王这个臣子。

可是太子在江北大营的所作所为,实在是叫嘉康帝失望。他甚至可以确定,一旦自己驾崩之日,恐怕太子不会容得他与晴柔的孩子活得半日!

第119章

就在圣上不语时, 那琅王又扬声道:“太子殿下, 您主理此事,可否给本王看看在本王船上发现的黑碟牌为何等模样?”

太子心知自己又是中了琅王计谋,却不能不走情面上的过场,于是便强装镇定,挥手叫人拿来在崔记船行上的搜查证物, 那琅王拿起托盘上的碟牌一看, 便冷笑出声。

“什么瞎眼的来诬陷本王?二皇子,请您来看看, 这碟牌上的黑鳞齿鱼, 为何没有那满嘴的獠牙?随便去江东找个百姓来,都能说出这江东的鱼身河神与水匪的黑鳞齿鱼图腾的区别……这哪里是什么黑碟牌,分明就是要替王妃船行的船只祈福啊!”

听了琅王之言, 众人皆是一愣, 纷纷传看那碟牌, 太子更是一愣, 连忙也拿起托盘上剩余的几个碟牌……可不是, 分明是只有鱼身却没有那鱼齿。

有了白家船只船尾上那只狰狞的黑鳞齿鱼做样板,更轻易辨别出了二者的不同。

琅王就此面色一沉,狠狠甩了那碟牌道:“参奏本王的都是哪些位?还请上眼看看,究竟是琅王妃的船行通匪,还是这白家通匪?”

一时众人愕然, 太子更是将主理此事的白氏和尚云天恨得咬牙切齿。

可是明面上, 他又不得不强装镇定, 不露半点痕迹。

嘉康帝也看到了诬陷琅王的黑碟牌有何不妥之处,龙颜暗沉了片刻,他心内虽然将太子恨透了,可是废储一事不可儿戏,可不能一朝废储,只要他是太子一日,混账不肖子的脸面也是大沅朝的脸面,他少不得维护周全,于是便慢慢开口道:“这通匪不通匪,仅凭一副鱼画便定了生死?难道说我朝堂堂如太子也会暗中与匪徒勾结不成?”

此话一出,百官们愕然的五官至此归位,一个个随声附和,痛骂贼人的构陷。

琅王立在一旁,双手抱着暖炉沉默不语。

就在这时嘉康帝又是话锋一转道:“那贼人之心当真可诛,先是构陷琅王,接下来又朝着太子下手,这是要闹得朕满朝文武皆通匪,让朕在史书上落得养匪昏君的骂名。”

此言一出,众人有噤若寒蝉,依着皇上的话锋,这琅王与太子通匪的事情皆是贼人陷害。

谁若还是拿着这事情不依不饶,那便是跟大沅的储君过不去,更是跟圣上的千古声誉过不去。

先前随声附和的众人,更是不敢多言,不然岂不是背负逼迫陛下废储的千古罪责?

这一夜,众位官员大多冻得脸色发青,跺着脚儿,淌着老长的鼻涕各自回了马车归府。至此狼王通匪一事便是不了了之。

琅王归府时,已经是深夜了。

一进内院,便看见一个娇小的身影在院门口前徘徊,琅王皱眉看着她有些单薄的身体,上前道:“怎么不在屋里躺着,在这里冻着作甚?”

琼娘看他平安归来,心里终于是一块石头落地,搂着他的腰身说道:“心里发燥,睡不着,便出来走走……那事可是成了?”

琅王一把抱起琼娘娇软的身子,将她抱回到屋子里,出了鞋子,摸着她冰凉的脚掌道:“自然是成了,不过……你先前说过不是船尾的一点子图腾吗?怎么竟有整个船尾那么大?”

琼娘一听,也唬了一跳。

她先前派人秘密监视刻意自己哥哥的吴添寿,却发现他总是想方设法地接近自家的船行。

后来便发现他还买通了船行的伙计,竟然将贼人的黑碟牌放置在了货船上。

琼娘当时心知,若是当时戳破贼人计谋,就怕那藏匿在背后的黑手,一计不成,又升新的毒计。

索性便只当自己落入了全套,只是暗中命人查清了这碟牌图腾的意思,又命人假制了几个,只是去了那鱼儿的利齿留下了些微破绽,以待他人构陷自己时,辩驳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