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时候,他已经不对欢喜抱期望了。想也知道,如果换做自己,也不愿意做这种危险的事情,自己被拖累还是小事,就怕连累父母亲人。

更何况,他和欢喜的关系,也不过是他是她哥哥的战友罢了。

自己凭什么让人家为他冒这么大的险?

欢喜却没有立刻拒绝,而是思忖片刻后道:“我愿意帮你,但你的方法我却不同意。”

奚万里一怔,不明白欢喜是什么意思。

却听欢喜道:“与其用邮寄的方式在明面上留下把柄,为什么不悄悄把东西送过去?”

奚万里瞪大了眼睛,“你的意思是…你打算亲自过去?!”

欢喜点了点头。

奚万里连忙摇头,“不成不成,你才多大,一个人出去多危险?而且没有介绍信你上哪去?”

欢喜却抿嘴笑道:“以往不是就有串联吗?”她心下已经打定了主意,宋家庄的生活实在过于乏味了一些,连知青也就那么两个走后门的,所谓的文学科学大拿更是没有,便是县城的回收站也就那么回事。

但是她感兴趣的却是那许许多多在这个年代被毁掉的古籍孤本,以及那些还保持着原汁原味,没有被扩建被人潮毁掉的名胜古迹。

这个年代固然有许多病症,但亦有许多隐没在人潮中的伟岸人物。

到后来,熬过去的也不过是十之一二。

自己的力量虽然微小,但哪怕能救上一个两个,也是不枉此生。

最重要的是,作为一个曾经坐在轮椅上的残废,欢喜打心眼里不喜欢一直待在一个地方,她想想要出去走走,出去看看,见识更多的山河风光。

第104章 商机

“不过现在还不行啊,至少要等我高中毕业才成。”顿了顿,欢喜看向奚万里道:“这样可以吗?你大哥等得及吗?”

奚万里毫不犹豫就点头道:“只是两年不到的时间,没关系。”要是连两年都挨不过去,他便是送再多东西过去,自家大哥都活不下去。

他本来是想要劝欢喜的,直到他发现了她眼中藏也藏不住的期待。

算了,以往参加串联的学生比比兼是,大不了自己到时候想办法多弄点钱,这样欢喜走到哪儿都不用吃苦。

奚万里来也匆匆去也匆匆,却是留下了一个小小的奚明辉。

对于收留奚明辉,宋二柱二话不说就同意了。并不是他不知道奚明辉的身份,而是…这几年,他那些老战友,尤其是还在部队的老战友有不少出了事,别说奚明辉只是个孩子,即便不是,他也很难生出恶感来。

好在奚明辉的年纪刚好可以上学,虽然错过了开学的时间,但这也不是什么大事,跟学校说一声就成了。更令欢喜松了一口气的是,奚明辉并不是什么都不懂,至少简单的拼音和算术他是学过的,因此虽然缺了一些课,却并不会跟不上同学。

之前她还有些担心这个在城里长大的孩子会无法适应乡下的生活,但真正相处之后却发现在孩子实在是懂事乖巧,很少哭闹。来的时候还有些内向,不过有同龄的凤贞带着,很快便活泼起来。

而这段时间,宋家庄出了一件大新闻,周华国给他弟弟弄到了推荐书,把他弟弟送进工农兵大学了。

说起这事,村里人没有一个不羡慕的,上了大学,以后的日子就差不了了。

便是宋春发也在家里对着儿子发牢骚,说他没能耐,要不然的话家里也能出个大学生了。

等到身上穿的衣服越来越厚的时候,欢喜才发现一件事,宋梦萍已经很久没来找她了。

趁着周六她去了她家一趟,结果却被她阿娘告知她去珍珠厂上班了。

听了这话,欢喜是由衷松了口气。她想着多接触一下社会,宋梦萍或许会慢慢长大,改掉自私懒惰的毛病。

欢喜不认为懒惰是什么大毛病,事实上她自己也是个懒人,但是,懒惰是要看情况的。像宋梦萍这样,把活都推给家人,就说不过去了。

现在家人愿意包容她,那么以后呢?

当然,她也猜到宋梦萍估计心里对她是有了隔阂,她那人一向爱面子不肯服软,怕是等着她去说软话呢。不过欢喜也没有意见,两人到底做了这么久的朋友,她倒也不在意说上两句软话。

周日放假在家,欢喜早早就背了竹筐带着宋爱国和宋敬业去山上了,至于宋凤贞宋美贞则和奚明辉一起待在家里玩。

快要入冬了,欢喜准备多砍些柴回去在家里屯着。

只是他们来的有些太晚了,早些日子各家就开始砍柴了,到了这会,山脚附近的树枝已经看不到啥了,无奈之下,欢喜只能带着两个弟弟继续往前走。

“姐,要是这次复读考不上高中,我就打算回来上工了。”路上,宋爱国开口道。

欢喜一怔,倒是没劝,这一家子都不是读书的料,宋爱国也没比宋为民好,只是…

她皱了皱眉道:“上工有多辛苦你知道吗?”

宋爱国点了点头,“我知道,但我跟为民哥哥不一样,我不能丢下我爹娘出去。”

和宋为民不同,宋爱国的性子要老实一些,也更顾家。其实宋敬业也是差不多的性子,在欢喜看来,这对兄弟也确实不适合去参军。不过让他们就这么在地里刨食,却也不是她想要看到的。

想了想,欢喜开口道:“今年寒假,姐姐带你去‘串联’怎么样?”她想着不管如何,出去见见世面总归没有坏处的。

宋爱国一怔,随即犹疑道:“姐你说真的?”串联这种事他当然听说过,往常也没少羡慕,但显然乡下的学校不兴这个,倒是城里曾经弄得风风火火,不过那也不过是一时。

“当然是真的。”欢喜笑道:“反正你现在便是上工,干得再卖力也不过每天两个半工分,够吃什么?跟着姐姐出去看看,也能长长见识,然后你再考虑,以后要做什么。”

不是她说,用后世的目光来看,宋家庄这边的商机是真不少。

旁的不说,这里漫山遍野都是果树,像是桃子、梨子、李子、杏子、枇杷、桔子、杨梅、乌梅、金桔、葡萄、松子、板栗。这些东西放到后世都不便宜,但在这会,却是只有几分钱一斤,且大多还都烂在枝头根本来不及吃。

这些水果坚果要是运到大城市,少说也得几毛钱一斤,但因为果子不好运,还放不久,因此根本没有人打这方面的主意。

但是要欢喜说这根本不是问题,即便这时候运输成本高,但也不一定要售卖鲜果,他们可以做成水果罐头或者蜜饯啊。

还有山上到处都是的竹子,每年出产的竹笋不知凡几,队里根本也不会去卖,因为没人会买,也不过是各家分分,这东西当地人还不稀罕。

可是要欢喜说,这东西也可以制成笋干或者酸笋运到外地去卖。

还有,因为是丘陵地带,宋家庄这边建房子要用沙的时候,根本就不用去买,直接从沟里挖就成了。

这可是无本的买卖,了不起到时候花钱承包个地方,挖了沙直接运往其他地方卖。

还有,接下来很多年,各家各户估计都会用煤,这里的煤矿资源虽然不如X省,但也并不是一点都没有,开个煤厂也是不错的选择。

除此之外,山上还有不少兰花、月季的花苗,卖那个也是不错的选择。不过这个时间要推后一些,短时间内大家应该还没那个闲情买这种东西。

类似的商机欢喜至少能说上十个八个,因此,她并不担心两个弟弟以后待在宋家庄没有前途。

她唯一要担心的,是两个弟弟扶不起来,要不然她便是有再多赚钱的主意也都白搭。

第105章 计划书

出远门这件事,欢喜原以为自家爹爹不会同意,不想自己才稍稍露了话头,对方虽然有些纠结,但却表示了同意。

“出去走走不是坏事,要是一直在小地方带着,想法便也被局限了。”说这话的时候,宋二柱的神色带着怀念。

他想起年轻时的自己,去参军的时候根本没有所谓的信念,只是为了吃饱饭。但是后来,在战场上看到太多,于是他有了保卫国家,保卫部队的信念。

如果一辈子在宋家庄待着,他宋二柱大概也就是个有把子力气的庄稼汉,每天惦记着地里那点粮食,惦记着啥时候给自家婆娘扯块布做衣裳,苦恼孩子不听话。

那样倒不是不好,只是知道了外面的世界有多广阔,他却是不甘心自己的孩子只能一辈子在地里刨食了。

更别说欢喜还是闺女,他更舍不得她吃苦,去了城里,哪怕要工作上班,但总不会比下地更累。

而且,不是他说,自家闺女那聪明劲儿,就不该在乡下地头待着。

相较而言,冯淑华反倒是不乐意让儿子出去的那个人。

“在家里待着不是挺好的吗?你不乐意上学也成,回来上工,挣得再少也比没有好。”

随着冯淑华的话,宋爱国的目光不由黯淡了下去。他从来就是这样,不知道从长辈那儿争取。

这一次,却是宋三柱道:“让他去,好好的男孩子,一直窝家里能有什么出息,多见见世面才是真的。”

冯淑华见儿子这样哪会不心疼,但是…

她对着丈夫小声道:“现在外面那么乱…”

话还没说完就被宋三柱打断了,“再乱也没有咱以前那样乱,人活一辈子,哪可能一直顺顺当当的?你现在能够护着他,以后难道能够护着他一辈子?”

家里的事虽然多是冯淑华说了算,但那是宋三柱不开口,一旦什么事他开了口,冯淑华便是再不情愿也会同意。

这边,欢喜正在对着奚明辉交代:“阿姨走之后,你平时跟着美贞和凤贞玩,有事就找二柱爷爷和太公。”

——对于突然被叫阿姨,欢喜其实挺不乐意的,但奚万里在这事上特别坚定,就是不让明辉叫她姐姐,而明辉对叔叔话的则是万分的听,他走后欢喜忽悠了不知多少遍,愣是没能让他改口。

奚明辉点了点头,一脸乖巧道:“我会在家等欢喜阿姨的。”

这孩子就是太乖了,欢喜叹了口气,从口袋里摸出一块钱给他道:“你有什么想吃的就自己去买,如果要票的话,阿姨枕头底下有,你自己去拿。”

奚明辉依旧点头。

离开之前,欢喜又去了趟宋梦萍家里,结果却被告知她现在吃住都在珍珠厂,很少回来。

她有些可惜,倒也没有多想,回来后就开始准备行李。被褥是少不了的,这时候的招待所虽然都很便宜,但铺盖往往需要自带,夏天倒算了,冬天这事省不了。

除此之外,欢喜还打算带一个军用水壶和两个陶瓷盆——她其实更想带塑料盆,可惜这年代根本看不到这东西。

这个年代出门是处处不方便,但是即便如此,也阻挡不了欢喜对外面世界的期待。

宋爱国只打算带一个搪瓷盆,一来是他家没那么多搪瓷盆给他带,二来他没欢喜那么讲究,对于洗脸和洗脚用一个盆接受良好。

——其实他原来还想跟欢喜合用搪瓷盆的,可惜欢喜没同意。

对于宋爱国的决定,欢喜没有发表意见,只是让他每次洗完脚把搪瓷盆用开水消消毒。

这个年代的人卫生习惯就是这样,欢喜没办法被说服,也没有办法说服别人,久而久之就学会了尊重。

反正,随着生活条件的提升,不用她多说,大家在这方面都会重视起来。

接下来的问题,就是怎么弄到介绍信了。

这事宋有才就能做,不过想要说服他,却要费些心思。

当欢喜上门的时候,宋有才还以为她是为宋小福来的,毕竟双方这会也只有这个联系了。等听了她的来意,宋有才彻底呆了。

许久,他才开口问道:“这事你跟你爹爹说过吗?”

欢喜点了点头,“我爹爹已经同意了。”

宋有才有些愕然,迟疑半天才开口道:“你年纪小,向往外面的世界我能够理解,但是…如今不是以往,上面已经宣布停止串联了,你这没个理由的,让我怎么给你开介绍信?”

对此,欢喜早就有了准备,将带来的作业本递了过去。

——其实她也不想把计划书书写在作业本上,无奈这时候除了作业本,她根本弄不到其他纸张。

看到作业本的时候,宋有才的表情有些纠结,等翻开之后,他脸上的表情越来越亮,抬头看向欢喜道:“你这里面说的水果罐头,真的能成?做成之后真的能放一个月?”

事实上,一个月的保质期放在后世根本不能看,在这会却绝对让人惊喜。

对于这点,欢喜是一点也不在意,毕竟即便到了后世,国家相关部门也规定了水果罐头中不得添加任何添加剂。

欢喜宁愿麻烦一点,也想要做好品牌,再说防腐剂那种东西,她也确实不喜欢。

她点了点头,随后抬了抬下巴,对着宋有才道:“有才伯伯你可要看清了,这个罐头厂如果能够办起来,以后国家政策允许的话,我必须拥有百分之五的份额。这个咱到时候可是要签协议的,而且手续要齐全,经过司法机关公证。”

顿了顿,“如果你无法保证能够说服大队长答应我的要求,那这份企划书我会收回去。”

计划书书中是没有水果罐头的具体做法的。

似乎没想到欢喜会说出这样的话,宋有才一愣,随后想了想道:“成,不过是百分之五的份额,这个并不是难事。”虽然公证的事儿有些麻烦,但欢喜手里捏着那么大的底牌,想来大队长和大队书记他们会妥协的。

欢喜这才露出满意的笑。

“这份计划书跟你之前说的旅游计划有什么关系吗?”完了,宋有才好奇地问道。

第106章 罐头厂

欢喜顿时笑了,带着点得意和狡黠道:“要做水果罐头,包装瓶可是少不了的。据我所知,Z省如今可没有玻璃工厂,必须找到玻璃工厂谈合作。”

宋有才一愣,随即有些哭笑不得道:“即便如此,也不会让你这样的孩子去。你便是去了,人家也没办法信你啊。”

欢喜一脸不以为意,“有才伯伯你只要开介绍信就成了。”

她早就打定了主意,又哪里是宋有才能够劝服的?再说了,便是人家不信她又怎样?她的目的本来也不是生意,只要能出去就成了。

留下那份企划书,欢喜就优哉游哉回去了。

虽然已经放了寒假,但她可不能这会就走,少说也得拿了成绩报告单之后。

另一边,宋有才却带着那份计划书去大队办公室了。

大队队长吴国兴和大队书记郑荣先连带着副业队队长宋广栋都在办公室,郑荣先正拿着一张报纸再看,吴国兴则和宋广栋正低声说笑着。

宋有才过来的时候,宋广栋最先反应过来,对着他招呼道:“有才你怎么过来了?是有什么事儿吗?赶紧坐,别拘束。”

别看他们大小也算是宋有才的上司,但平日里还真没这些个讲究,乡里乡亲的,跟谁摆臭架子呢。

更别说宋广栋和宋有才的关系可不远,也能算是隔房堂兄弟。

宋有才也不客气,和吴国兴以及郑荣先打了招呼,坐下就直接将手中的作业本翻到写着罐头厂计划书的那一页,然后递给了吴国兴。

“你看看这个。”

吴国兴眯眼看去,原本还漫不经心,但很快就入了迷,不过那计划书本就简短,他很快就看完了,抬头目光灼灼地看向宋有才道:“这个计划书是哪来的?”

见状,宋广栋和郑荣先也好奇了,纷纷凑过脑袋来看那份企划书。

宋有才也没有隐瞒,一五一十将欢喜的情况说了,当然,也没忘了她提出的条件。

旁人尚好,郑荣先却是皱了皱眉道:“宋二柱是怎么教孩子的?他不是军人吗?怎么养的闺女一点为集体为国家的牺牲精神都没有?”

吴国兴听了这话却有些不耐烦,“你跟谁说这空话呢?好听话谁不会说,上个月你亲戚不是给你捎了一只铁锅吗?你家里那个旧的怎么不给徐国红跟徐国英送去?”

郑荣先闻言顿时讪讪,别说那旧的家里还有用,便是用不上了,谁舍得送人啊,还是非亲非故的两个女知青。

只是很快,他又道:“这是两码事,女知青那是个人,水果罐头的配方却是关系到整个大队,宋欢喜却还想着谋私利,她这是…”

“够了够了。”吴国兴没好气道:“人家一个小姑娘,你好意思欺负她?要我说人家小姑娘心才好呢,人家只说政策允许的话要百分之五的份额,如今政策不是不允许吗?要换个人,说不准就直接开口问你要钱了,你能拿出来还是怎的?”

郑荣先还要开口,吴国兴却打断他道:“作为大队干部,你难道要占人民群众的便宜?”

这下,郑荣先没有话说了。他似乎反应过来了,有些不好意思道:“抱歉抱歉,是我狭隘了。”

接下来才说起正事,但事实上根本就没什么好说的,宋有才知道的就欢喜告诉他们的那些。

也是因此,第二天一大早,欢喜就被叫到了大队办公室。

吴国兴搓着手,脸上的笑意止都止不住,“欢喜啊,你跟伯伯说说,你具体的想法。”

一旁的宋广栋舔着舌头道:“是啊欢喜,跟伯伯说说,有关这个罐头厂的具体章程。”

倒是郑荣先,因为罐头厂的事儿跟他关系不大,并不开口,就在旁边笑眯眯地看戏。

欢喜笑眯眯道:“等签了协议,进行过公证,我就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小姑娘还不好哄。

吴国兴和宋广栋对视一眼有些意外,不过也没事,他们本来就没打算赖账。

等到协议签好,公证好,已经是两天之后了。不要觉得快,实在是这时候很少有人到司法机关进行公证,根本就不需要排队——事实上,人家办事员自己都新鲜呢。而宋保家所在的检察机关跟那边本来就息息相关,有他领路,就更不会耽误时间了。

将协议收好,欢喜便开始了她的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现阶段罐头厂不可能机械操作,只能使用人工,不过没事,可以招工,公社里有许多从学校毕业,又不乐意上工的年轻人。另外,除了玻璃瓶的问题要解决,还有白糖的货源也要搞定,毕竟做水果罐头白糖的用量不会少。这个的话,我并不建议你们直接和供销社合作。那边…价格不太好讲。倒是可以考虑像我们一样的集体制工厂,价钱更容易谈下来。倒是之后生产的罐头最好不要避开供销社,宁愿少赚一点,否则容易被人攻讦。”

吴国兴和宋广栋认真听着,一时也忘了眼前只是一个十四岁的小女孩。

“那工厂呢?”宋广栋有些尴尬道:“咱副业队虽然赚的钱不少,但花的也多,建工厂的钱倒不是拿不出来,只是一下子拿出这么多钱…”

欢喜摇了摇头,“不用一蹴而就,先弄个类似作坊的地方就成了,然后再一步步发展。路过怕赔本,可以采取订单制,先谈生意,等有了订单再做罐头。另外,果子的清洗也可以交给社员去做,大不了算工分。甚至是水果罐头,也能够让社员在家做。”

“可那样的话配方…”宋广栋有些犹豫道。

欢喜顿时笑了,“那谈得上什么配方啊,除非全都亲力亲为,只要请员工,配方就没办法保密。到时候我们只负责验收装瓶。”

顿了顿,“判断装瓶的水果罐头是否成功是有诀窍的,我们掌握住这一点就足够了。”

她没有说的是,这时候的人即便知道配方,也不过是自己做点解解馋罢了,根本不可能另起炉灶。

毕竟投机倒把这种名头,可没有人愿意担。

而等到政策变了,他们大队的罐头厂也已经壮大了,到时候,看的就是品牌的影响力和推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