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最令人啧啧称奇的便是这三人的姿势。

最中央的显然是一个女人,衣衫轻解,露出大半个雪白的身子,而她身侧的男子正伸手要去解她的肚兜,身后的男子则是双手自后头扶住这女人的腰。女人仰着头半倚在男子的身后,虽然表情有些僵硬,可是这*的动作,却仿佛是活生生的春图,让人不禁浮想联翩。而将这冰雕围了一层又一层的人大多都是男人,有平头老百姓,也有富贵公子哥儿,有的也许是为了猎奇,有的却是抱着不看白不看的念头,便是尸体,总归也是个漂亮女人,况且这冰雕栩栩如生的,非但没有让人感到恐怖,反而让人觉得从里到外都透出一股子香艳的气息。

而真相却被人忽略了。

人们总是将所有目光放在自己感兴趣的事情上,男子们津津乐道的是这活生生的春图是从哪里来,或者是从哪里找来这般放荡的女子,却无人想到,这是一桩怎样的案子,三个人被活活冻死了,本该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

蔡霖盯着那三具冰雕,他本来也是有些惧怕尸体的。可是这冰雕做的并不让人觉得可怕,反而有种市井之中低俗取乐的意味,便也看着。身边的朋友道:“这女人生的倒是挺好看的,你看,寻常人家哪里养的出这样的美人儿,偏还如此诱人姿态。”

话里话外,就如同在点评某个青楼里新来的姑娘一般。

蔡霖一边附和朋友的话,一边仔细的盯着那具女子冰雕。即便是隔了面上的一层薄薄的冰,却也隐约能看得清楚女子的五官。五官生的十分娇美,甚至有些眼熟。

眼熟?

蔡霖问:“这姑娘我觉得有些眼熟,你想一想是不是哪家楼里的姑娘,咱们见过的?”

那朋友仔仔细细打量一番,摇头道:“不可能,定京上至青楼下至教坊,我都是去过的,姑娘也都是见过的,这一位却是没见过。”他随口道:“看人家穿的肚兜都是镶金的,说不定是哪家达官贵人,宫里出身呢。”

他本是无心之言,蔡霖却是猛地一怔。

宫里出身?

他抬眼看向那女子,面前出现的却是某个宫宴上,穿着薄纱金裙的年轻骄纵女子,那张有些跋扈的脸和眼前僵硬的脸逐渐重合,最后变成了一个人。

“明安公主!”蔡霖失声叫道。

“什么?”朋友一怔,这朋友不过是富商出身,平日里是没有机会接触到宫里达官贵人的,因此并不明白蔡霖说的是什么。

而蔡霖脸色瞬间变了,他终于明白为何会觉得这女尸有些熟悉,之前在明齐的朝贡宴上,因着关注沈妙,和沈妙一起比试步射,几乎成了他第二人的明安公主当时也被他留意过。那时候蔡霖心中还觉得和明安公主很有几分同病相怜。

而眼下这冰雕里和两个男子摆出香艳姿势的女人,不是明安公主又是谁?

蔡霖的话虽然没有得到朋友的附和,周围却有耳朵尖的人听见,纷纷问他:“你说的明安公主,可是那位秦国来的明安公主?”

“真的吗?这里面的女人是明安公主?”

“一国公主如何会这样…假的吧。”

“这么说起来,这女人的穿着倒真的有几分像公主。”

定京城万礼湖上的这一轩然风波,明安公主和两个男子以极其香艳的姿势,被明齐的百姓津津乐道了个遍的事情,很快就传到了宫里。自然而然的,也传到了沈宅中。

沈妙因着昨夜里半夜和谢景行说话,后来更加睡不着,直到天色微亮的时候才模模糊糊睡去,便起了懒。惊蛰和谷雨见沈妙睡的香也不敢吵她,等沈妙起眼用早饭的时候,都已经是很晚的时候了。

她一边喝着厨房里做的粥一边想着昨夜里谢景行的话,却见罗潭风风火火的从外头跑进来。

罗潭这些日子的伤势在高阳的诊治下好了不少,虽然高阳一直强调要罗潭好好静养,可罗潭哪里是个能静得下来的性子,照样该干啥干啥,有时候几乎让人怀疑前些日子差点连命都没了的那个人是不是她。

“小表妹!小表妹!”罗潭冲进来,一屁股在沈妙对面坐下。

沈妙眼都未抬,自顾自的吃着嘴里的粥。这些日子沈信不许罗潭和沈妙再出门,免得如上次遇到歹人,因此罗潭不得不呆在府中,成日里大约也是闷得出奇了。沈妙每每觉得遇上罗潭,仿佛罗潭才是那个当妹妹的人,也就宽容多了。

“小表妹,先别吃,听我说个大事件。”罗潭正襟危坐。

沈妙无奈,放下手里的勺子,道:“又怎么了?”

“明安公主死啦!”罗潭道:“今儿一早就在万礼湖上被人发现了尸体,和两个男子在一起…就是做那种事。不过不知道为什么冻成了冰块儿,眼下全京城都在说这事儿呢!”

------题外话------

谢哥哥第一次索吻,扑街_(:зゝ∠)_

第一百四十九章

明安公主死了!

沈妙一怔,罗潭说的颠来倒去,不甚清楚,却也被沈妙听懂了个七七八八。毫无疑问,明安公主的死定是谢景行的手笔,至于所说的那两个男子,沈妙几乎是立刻就想到了谢家兄弟。想着想着,不仅倒抽一口凉气。不得不说,谢景行的确是个心狠手辣的主。倘若明安公主只是普通的被害,那大抵是出不了什么问题。可是将明安公主和谢家兄弟以这样香艳的方式摆在一起,民众们注意的重点并非是被害这一事实,而是明安公主与谢家兄弟的私情。

诚然,或许这一切都是凶手的手笔,可是比起冷冰冰的查案,这样有些噱头的香艳案子更容易让民众们津津乐道。无论如何,便是皇甫灏或是文惠帝以武力镇压,亦或出面澄清,旁人都不会相信。明安公主以一国公主之躯,却像是青楼女子一般人人观瞻,只怕此事传回秦国去,也是秦国的笑话一桩。

谢景行,的确是毫不心软的主。

至于谢家兄弟,沈妙心思微沉,或许皇甫灏会暴怒,可是谁也无法证明谢家兄弟真的强迫过明安公主什么,因为谢家兄弟也死了。皇甫灏不可能拿临安侯出气,因为临安侯接连丧了两子,也是十分悲惨。

罗潭见沈妙弱若有所思的模样,忍不住问道:“小表妹,你是不是猜到了什么?你说那幕后之人究竟是谁啊,竟然这般胆大?”

沈妙微微一笑:“查案子的事情我可不擅长,若是想知道结果,看大理寺那头如何审案就是。”

“不管怎么说,”罗潭却是个心直口快的性子,道:“我却一点儿也不同情她。那公主飞扬跋扈,听闻又最是记仇,若是还活着,指不定哪一日就要寻小表妹的错处,如今这样倒也是挺好的。也不知是哪家大侠,这般为民除害。”罗潭摩拳擦掌,似乎很想与那人结交一番。

沈妙瞧了她一眼,道:“你对杀人放火之人倒是十分喜爱,心挺宽的。”

罗潭道:“我们罗家人自来就是这么恩怨爱憎分明!”她忽然顿了话头,道:“说到恩怨分明,之前你被人掳走,我去求大凉睿王帮忙,总归他还是立刻将你救了出来,待日后得了空闲,小表妹别忘了去谢一谢他。”

沈妙:“…谢谢你的关心。”

罗潭拍了拍她的肩,却听到惊蛰从外头走了进来,笑道:“罗小姐,高太医来给您瞧脉来了。”

罗潭瞬间变了脸色,立刻站起身来对沈妙道:“那个小表妹,我先走一步,今日明安公主的事情你再想想,若是有什么结果,嘿嘿,也与我说一说,我可想找到那位仁兄了!”说罢便又如见了猫的耗子,一溜烟儿提着裙子跑走了。

沈妙看着罗潭的背影叹了口气,目光渐渐地沉了下来。

谢景行弄出这么大的动静,自然是狠狠地给人出了一口恶气。然而毕竟是一国公主,这其中又牵涉到不少人,真的就会风平浪静的过去吗?沈妙不这么以为。

定京城明安公主和谢家兄弟被做成冰雕的事情,很快就传遍了整个定京城。衙门的人很快将万礼湖周围的百姓们驱赶走,将三人放了下来。而皇甫灏一看到明安公主的尸体,果不其然的大发雷霆,怒气连文惠帝也有些招架不住。

皇甫灏一张脸阴沉的能滴出水来,他冷笑道:“在陛下的国土之中,我秦国公主竟然被如此侮辱至死,本宫不得不怀疑明齐是何居心?或许本宫应该将此事速速报与父皇,请父皇定夺。”

文惠帝按了按额心,皇甫灏这有几分威胁的话说的令他也十分不悦,似乎没将他这个明齐的皇帝看在眼里。不过此事本就事出突然,便是文惠帝自己也不知道为何会出现这么一出。临安侯谢鼎跟着跪了下来,老泪纵横道:“求陛下彻查此事!还老臣犬子一个公道清明!”

金銮殿上的文武百官皆是有些唏嘘。临安侯府当初是如何花团锦簇,年轻时候的临安侯又是何等的意气风发,便是在外头连皇命都可以找个借口不听,最后还是娶了明齐尊贵的玉清公主。可是自从玉清公主时候,临安侯府就像是失去了精气神儿一般,渐渐地衰落下去。玉清公主的骨血谢景行本是难得一见的少点英才人物,却也被黄沙掩埋在战场之上。文惠帝从前本也是打算对付临安侯府的,后来见谢景行死后,临安侯自己也快把自己折腾没了,便渐渐地对临安侯府也不再上心注意。如今临安侯剩下的两个庶子也这般惨死,偌大的临安侯府后继无人,日后只会消失在明齐历史的洪流中。忆起昔日荣华,再看今日惨淡,众人都未免生出悲戚之感。

皇甫灏不着痕迹的看了一眼谢鼎,眼中有一丝阴鹜。无论谢家兄弟是不是被害的一方,亦或是死后才被人摆出那样的姿势,可是有一点毋庸置疑,明安公主的清白和尊严,是因为谢家兄弟才被人毁掉的,幕后之人固然可恶,可是谢家人亦不可放过,秦国的皇室何时受过这样的侮辱?皇甫灏看着谢鼎,心中已然打定主意。

文惠帝头疼不已,挥了挥手示意众人安静,沉声道:“此事十分恶劣,有人在天子脚下犯下如此滔天大罪,便是罔顾明齐律令戒条,罪大恶极。朕已经派大理寺的人彻查此案,必然会抓到幕后之人,给诸位一个交代!”

话虽如此,皇甫灏却也不甚开怀,拱手道:“既然是秦国的公主受难,还请陛下同意让我秦国的人手也跟着查探此事。否则日后回国,父皇问起来,本宫也无法交代。”

话里竟然是不相信明齐会真正的彻查此事的意思。

文惠帝强忍住心中的怒气,道:“既然如此,朕准了。”

待文惠帝离开后,朝上的百官大多同皇甫灏不熟,便不会主动凑上去。可临安侯好歹是明齐的世家大族,遭此厄运,众人都纷纷上前安慰。

在一众安慰中,却有一人从皇甫灏面前走过,温声道:“还请太子节哀。”

这人正是定王傅修宜。

皇甫灏正是愤怒的时候,见到傅修宜,面色也并未好转,拱了拱手就要离开。却听傅修宜在身后轻声道:“关于公主遇害一事,在下也有一些想法,不知太子可愿一听。”

皇甫灏一愣,此刻百官忙着安慰临安侯,他们恰好又走至转角,无人瞧见这二人之间的动作。皇甫灏冷笑一声,问:“莫非定王还有什么高见不成?”

“只是发觉有些蹊跷的地方。”傅修宜不甚在意的一笑:“若是太子有意,得了空闲,在下愿意与太子细细探解一番。”

皇甫灏回过头,傅修宜笑了一笑,转身离开了。皇甫灏在原地站了一会儿,回头看了一眼被众人围着的谢鼎,冷笑一声,大踏步拂袖而去。

调查明安公主这桩案子的人迅速行动起来,因为牵涉到了秦国的公主,大理寺的一众人也不敢掉以轻心。可是这一次也不知道为何,竟是一点儿蛛丝马迹也没有留下。翻来覆去的查看各种现场,竟然得出的就是明安公主和谢家兄弟有染的事实。只是这结果自然不能拿给文惠帝看,否则先不说文惠帝如何,只怕那秦国太子也会勃然大怒。

案情似乎就这么陷入了僵局。

沈宅中,沈丘进了沈妙的书房,见沈妙正随手翻着外头买来的传记,就在她的对面坐了下来。

沈妙瞧了沈丘一眼,见他欲言又止的模样,就问:“大哥看着我,可是有什么话要说?”

“妹妹。”沈丘犹豫了一下,似乎极难开口,看上去颇为纠结。沈妙觉得有些奇怪,问他:“大哥有什么话不妨直说,不必顾虑。”

沈丘考虑良久,才问:“妹妹,明安公主一事,是你做的吗?”

沈妙微微一怔,倒是没想到沈丘竟然会想到她这里来。不过她很快就笑道:“大哥为何会这样说?明安公主和谢家两兄弟,凭我一人的本事可干不来。”

沈丘看着沈妙,目光有些复杂,片刻后,他叹了口气,道:“妹妹,之前爹娘和我没能护住你,这些年都让你在沈府里和那些人面兽心的人住在一起,你经历了什么,原先我不明白,后来就懂了。我知道你懂得保护自己,也知道你有一些手段,可是…我们是你的家人。”他认真的,严肃着的道:“有些事情你不用自己去解决,告诉我和爹娘,虽然我们并不是只手遮天,却也能尽力的保护你。”

沈妙垂眸,收起心中的万千情绪,笑道:“大哥,你说的没错,我们固然是一家人,只是明安公主一事,的确不是我所为。我没有那么大的能耐,也没有那么大的胆子。况且,”她反问:“便是明安公主就罢了,谢家兄弟和我又有什么瓜葛?”

沈丘叹了口气,道:“你还是不愿意与我说实话。”

沈妙不言。对于沈丘,其实沈妙也在一点点的透露自己的讯息给他,将来有一天,若真是走到了不可回头的一步,至少沈丘能够早一点明白她为什么会做这些事情。可是这世上之事并非都能一蹴而就,她不可能现在就全盘托出。

“罢了,我只是想告诉你,既然我能猜到你与此事尚且有关联,爹娘未必就不会一无所知。”沈丘盯着沈妙,面色一派严肃:“要知道明安公主在明齐并未和人有什么过节,真是有的话,也就与你一人。我们这样想,秦国太子自然也会想到,其实不管你与此事有没有关系,总会有人将目光投向你身上的。妹妹,你现在非常危险。”

沈妙道:“可是我与此事毫无关系,便是查也查不到我身上,不是吗?”其实沈丘说的,沈妙又怎么可能没想到?谢景行固然可以封住整个定京的嘴,让定京城的人查不出蛛丝马迹,可是皇甫灏心中会怎么想?这一点谢景行也无法阻止。

“你果真如此有信心?”沈丘问。

沈妙道:“放心吧大哥,此事真的与我全无关联。”

沈丘这才稍稍松了口气,道:“这些日子,你便不要出府门吧,定京城里不太平,更何况还有些心怀鬼胎之人,府里已经增加了守卫,想来是安全的。”

沈妙颔首,沈丘站起身来,他还有军务在身,还得赶回去,正要出门的时候,忽然又想到了什么,转头看向沈妙,问道:“妹妹,你可曾结识有权有势之人?”

沈妙心里微微一动,面上却是一派平静,摇头道:“不曾。”

沈丘没再说什么,转身离开了。

事实上,沈丘的担忧果真没错,这一晚,定王府上来了一位特殊的客人。这位尊贵的客人不是别人,正是最近因为舍妹的惨死而暴怒无比,来自秦国的太子皇甫灏。

在金銮殿上,傅修宜同皇甫灏轻飘飘的一句话,终于还是让生性多疑的皇甫灏决定走这一趟。傅修宜在皇甫灏临来之前,让裴琅藏在隔壁房里,通过开着的暗窗听闻二人的谈话。

皇甫灏将手里的茶盏重重一放,倒也没有和傅修宜磨蹭,开门见山道:“定王殿下之前所说觉得舍妹一事事有蹊跷,可否说明一二?”

“太子何必心急。”傅修宜淡淡一笑:“明安公主遇害,我也深感遗憾。不过如今之计,却不在于立刻抓住凶手。”

皇甫灏眉头一皱,看向傅修宜冷笑道:“莫非定王也认为本宫应该息事宁人?不知道你们明齐是什么规矩,不过在秦国,一国公主遇害是头等大事,今日就算息事宁人,来日父皇知晓此事,也必然会同你们明齐的陛下讨个公道。不过是一场朝贡宴,我秦国的公主却命丧于此,定王觉得这像话么?”

言语中竟然有隐隐威胁的意思。

傅修宜摇头道:“既然太子如此着急,那我也不与太子打哑谜,一般说来,凶案发生,总会有原因。此事看着是谢家兄弟和明安公主一同遇害,可对方将尸体摆出姿态,意在侮辱,分明是故意要明安公主名声扫地。也就是说,对方分明是冲着明安公主来的。”

皇甫灏冷笑:“我自然知道,敢做出这等事情来,胆子倒是不小。”

“太子不妨想想,在明齐以内,谁会与明安公主结下如此仇怨?”

皇甫灏一愣,随即皱眉深思起来。明安公主性子骄狂,平日里对待下人非打即骂,若说是对她有所怨言的人自然不少。可是自从进了明齐以来,因为自家父皇耳提面命,来明齐不可与文惠帝闹僵,便让明安公主收敛着些。因此明安公主虽然行事放肆,可对明齐的官僚而言,却也并未得罪什么人。

除非…皇甫灏忽然想到了什么,眼前一亮,随即沉声问道:“你说沈妙?”

傅修宜但笑不语。

“不可能!”皇甫灏道:“就算她与明安有过节,后来明安也捉弄过她,可是沈妙只是一介女流,明安身边尚且有侍卫,沈妙如何对付的了?”

傅修宜笑着摇了摇头:“沈妙是不能,可你别忘了,她是沈信的女儿,沈信对这个女儿如何?朝贡宴上,太子是亲眼见过的。”

皇甫灏便想起朝贡宴那一日,明安公主与沈妙僵持的时候,身为父亲的沈信从头至尾都是站在沈妙一边,甚至不惜罔顾文惠帝的脸色显出强硬的姿态。如果说沈信为自己的女儿出头,由沈信手下的人出手,倒也不是不可能。

“那谢家庶子又是怎么回事?”皇甫灏沉声道:“沈信就算为沈妙出头,却也不会无缘无故的搭上谢家人。谢鼎尚且还在明齐为官,沈信不会自惹麻烦。”

傅修宜叹息道:“太子还不明白么?那些日子,本来我让谢家兄弟招待明安公主,明安公主与谢家兄弟在一处。太子与公主同为兄妹,想来也知道公主的脾性。沈妙和明安公主龃龉已生,如果明安公主想要对付沈妙,也是情有可原的。只是公主毕竟是秦国人,沈妙又是官家小姐,动手多有不便,谢家兄弟倒是用的不错。”

皇甫灏怔住,怒道:“你该不会说…。”

“太子不必生气。谢家兄弟我原本想着培养起来,日后也可打个下手,不过这二人大概并无飞黄腾达之命。后面的事情你也就明白了,大概是谢家兄弟在出手的时候出了什么差错,所以最后丧命的反而是他们二人,还连累了公主。”

皇甫灏面上虽然还是不信的神情,心中却已经开始思索起来。先是沈妙被人无缘无故掳走,当时皇甫灏还曾怀疑过是明安公主所为,后来见明安公主并未出府,在明齐又没什么认识的人,便也没有多想。再后来沈妙就莫名其妙被那个劳什子荣信公主送回了沈宅,接着明安公主和谢家兄弟就出事了。

傅修宜说的没错,明安公主是个十分记仇的性子,若是之前被沈妙害的丢了脸面,确实不会这么轻易就了结此事。那些日子的确谢家兄弟时常出现在府里,如果是为了这个原因,倒也说的过去。可是沈妙真的有这么大的能耐?皇甫灏内心里总觉得有什么地方不对劲,便是沈信疼爱沈妙,也有这样的本事,可是公然和一国公主对上,并非明智之举。尤其是沈信如今刚回京,很多事情尚且不稳…就算不为了自己着想,也要为了沈家别的人着想,沈信有这么蠢么?为了女儿连理智都不要了?

后来傅修宜说了什么,皇甫灏什么也没听进去。他觉得傅修宜说的话有几分道理,倒是心中却也犹豫不定。见皇甫灏心神不宁,傅修宜后面便也没再多说。等傅修宜走后,裴琅从屏风后走了出来。

“殿下这是何意?”裴琅问道:“为何要将话头引到沈家?”

傅修宜看了裴琅一眼,摇头道:“先生有所不知,我以为,沈妙也许和大凉的睿王有些牵连。”

裴琅心中一跳,面上却是一派云淡风轻,道:“殿下可还是在为太子府上之事犹豫。睿王乃凉朝人,沈妙也是两年前就离京,二人断无认识的可能。若是在这短短几月时日里相识有所交情,未免也太过牵强。”

“我知道先生觉得此事不可思议,”傅修宜道:“不过我有直觉。沈妙和睿王之间有些蹊跷。这些日子一连发生许多巧合的事。正因为若是沈妙和睿王是在这短短几月时间才熟识的话,那就更值得推敲了。睿王心高气傲,连父皇都不好接近,我也想知道沈妙有什么本事。”

裴琅皱眉问:“那和今日与秦太子一事有何关联?”

傅修宜一笑,看向裴琅:“先生以为,沈妙一人不可做出此事,沈信亦不是头脑发热的冲动人,单凭沈家,是不会做出这等贸然的杀人越货之事吧。”

裴琅恍然:“莫非殿下以为…”

“不错。”傅修宜道:“我怀疑此事是睿王所为。”

裴琅不说话了,见裴琅沉默,傅修宜反倒是主动提起来,他道:“睿王行事张狂,大凉又能人异士众多。想来如果凭睿王的本事,杀个公主也不过是手到擒来之事。只是如你我二人皆知,睿王和明安公主无冤无仇,和谢家更无瓜葛,平白无故的,不可能自找麻烦。可若是因为沈妙,一切就说得通了。”他淡淡一笑:“虽说这世上有冲冠一怒为红颜之说,可我不这么认为,睿王和沈妙之间,必然有什么特别的关系。”

“所以殿下让秦太子出手,为的就是引蛇出洞?”裴琅问。

“不错。”傅修宜笑道:“皇甫灏生性多疑,就算不相信我的话,也会心中多加怀疑,总有一日会出手试探。将矛头全部对准沈家,睿王若是和沈妙真有牵连,必然会出手,介时便也知晓他们二人关系,再做其他筹谋。”

裴琅问:“那若是睿王并未出手,又当如何?”

“无妨,”傅修宜道:“若是睿王不曾出手,沈家这些日子已经过分太多,让皇甫灏对付沈家,打压沈家的实力,对我们而言也是一桩好事。”

“殿下已经决心打压沈家了么?”裴琅看向他。

“不能为我所用,自然不留后患。”傅修宜笑容温和,语气却十分寒冷。他转头看向裴琅,道:“日后还要多情先生出谋划策才是。”

裴琅连连称道不敢。

待傅修宜离开,裴琅回到自己的屋里时,看着面前的灯火,不禁叹了口气。

两年前沈妙让他潜伏到傅修宜身边做为眼线存在,裴琅无可奈何便只得去了。他本身也有一些本事傍身,侥幸得了傅修宜的青眼,如今傅修宜更将裴琅视作

心腹第一人。便如今日与皇甫灏这般隐秘的探花,傅修宜也没有一点欺瞒裴琅,反而极为信任他。

或许这真的是傅修宜对裴琅毫无防备,当然也许是傅修宜的驭下之术也说不定,寻常人见主子如此厚待自己,必然会生出更多的效忠之心,如果裴琅不是沈妙的人的话。

越是和傅修宜相处,裴琅就越是惊叹,傅修宜这人的确是胸有经纬,又有大丈夫之毒辣,笑里藏刀或是甘做平庸,的确是有帝王应有的手段。裴琅甚至觉得,再等上几年或是十几年,天下江山终会落在傅修宜手中,傅修宜终会成为天下的主人。原因无他,明齐的皇子中,没有人比傅修宜更适合这个位置。

可是沈妙偏偏要和傅修宜作对,裴琅不看好沈妙,也就是不看好自己。他不是没自私的想过干脆倒戈,可是沈妙却牢牢把握着他的死穴流萤。于是这一点点不甘心和不情愿,便也只得随风飘散了。他看了一眼窗外,傅修宜待他极好,单独的房屋,更无眼线安插防备。裴琅自桌头取过一张纸,研磨提笔,快速的书写起来。

夜色如墨,睿王府中,谢景行正逗着脚下的白虎,白虎近来吃的多,被季羽书一天五顿的喂,身形开始迅速膨胀起来,像是个不折不扣的毛球。便是撒起欢儿来也不如往日灵动,总是有几分蠢透了的模样。谢景行这般挑剔的人,便是抱也懒得抱了,逗的时候也颇为敷衍。

外头走来一名侍卫模样的男子,比起铁衣来年轻许多,他自怀中摸出一封书信,交到谢景行手中,道:“这是从定王府中流出的信,出自定王手下的幕僚裴琅,要送往沈宅沈五小姐手中。”

谢景行挑眉,自信封里抽出信纸,迅速扫了一眼,待扫到最后一行字时,忽而挑唇,夜色里,他眉目英俊如画,紫金袍流光溢彩,好似锦衣夜行的画中人。分明是漫不经心的笑,南旗却微微打了个寒战,敏感的察觉到主子又不快了。

那最后一行字是:务必远离睿王。

------题外话------

谢哥哥:有完没完!(╰_╯)

第一百五十章 逼嫁

定京城明安公主一事固然在百姓间掀起了轩然大波,大理寺的人迟迟调查不出结果,文惠帝隔三差五便发怒,牵连的官员都连累了好几人,却隐隐有要成为一桩悬案的结果。秦国太子皇甫灏自然不满,可是他自己派出去的人亦是没有查出任何不对。一来二去,时间渐渐流逝,百姓们对这件事情的热情便也淡了。毕竟人都要吃饭过日子的,守着一桩风流悬案却也不能抵挡冬日的严寒。

在定京城寒冷的冬日里,沈府里也出了一桩大事。

沈玥定亲了,并且很快就要出嫁。

给沈玥说的人家便是之前沈万和陈若秋十分青睐的员外郎王家,王家统共只有两个儿子,小儿子如今年纪尚且不足十岁,长子便是王弼,与沈玥定亲之人。王弼今年二十有四,已经入仕,在学士府中任职,学识渊博,倒也是个前途无量之人。加之员外郎一职虽说不是朝中数一数二的重臣,可同僚们平日里免不了都与员外郎多打交道,若是与王家沾亲带故,日后在仕途上倒是有了不少的帮衬。

仕途上的帮衬自然是以沈万的目光来看的,在陈若秋看来,王弼是王家的长子,眼下府里又无通房姬妾,恰好沈玥平日里也是教养的书卷味极浓,如果能够嫁过去就把握住王弼的心,日后能在王家站稳脚跟,再生个一男半女,这辈子便也可以高枕无忧了。

亲事是陈若秋直接与王家人定的,庚帖都换好了,沈玥知道此事后自然又是大闹了一场。只是平日里温婉的陈若秋这一次却像是铁了心的要将她嫁人,而自来疼爱她的沈万也没有听从沈玥的恳求。沈老夫人更是乐见其成——沈玥在沈府里不嫁人便多了一张吃白饭的嘴,眼下沈府里本就日子艰难。

沈玥闹腾的太厉害了,饶是沈万平日里从来不罚自家女儿,这一次也觉得沈玥太过分,一怒之下就将沈玥关进祠堂,要沈玥自己好好反省反省。

这一日夜里,沈玥便独自一人坐在祠堂中默默流泪。

祠堂里有被大火烧过的痕迹,说来也是讽刺,上一次还是沈妙被关在这个祠堂里,任婉云企图让沈妙嫁人趁机和沈清换亲。谁知道中途不知为何起了大火,偏偏沈信又在那时候离京,沈妙便躲过一劫。沈玥瞧着紧闭的祠堂大门,似乎沈妙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一切都顺风顺水了起来。因为有沈信夫妇和沈丘在沈妙身后为她撑腰,所以沈妙做什么都肆无忌惮。沈玥相信,若是有一日沈妙想要嫁给傅修宜,沈信夫妇绝不会像陈若秋和沈万那样阻拦的。

而沈妙从前的确也是爱慕傅修宜的,若是哪一日沈妙又旧爱重燃,现在的沈信卷土重来,手握重权,那么傅修宜会拒绝吗?况且沈妙已经不是两年前那个全京城都嘲笑的草包了。

一想到沈妙也许会和傅修宜在一块,沈玥的心里便格外难受,她不甘的想,当初这个祠堂中的大火,怎么就没把沈妙烧死呢?

正想着,却听见外头的门把有响动的声音。沈玥以为是陈若秋派人来与她送吃的,赌气道:“我什么也不要,出去吧。”

那声音还在继续,沈玥怒道:“叫你滚啊!”

门“吱呀”一声开了,从门口冒出了一颗脑袋,却是沈冬菱。

瞧见沈冬菱的刹那,沈玥也是一愣。沈冬菱瞧了瞧外头,猛地又将门掩上,走到沈玥面前,想了想,也席地坐下,将手上的篮子递给沈玥,轻声道:“外面守门的婆子吃酒去了,我偷偷溜进来的,知晓你一日没吃东西了,怕你饿着,给你送点吃的。二姐姐,你千万要小声些。”

沈玥怔了一怔,便见沈冬菱已经撩开竹篮,从里面拿出一叠又一叠的点心来。

饶是沈玥平日里对沈冬菱也不过是面上的敷衍,眼下却也有一丝感动。想着自己一日没吃东西,陈若秋和沈万不管不问,却还是这个平日里交情不深的庶妹惦记,当即对沈冬菱的脸色也缓和了些。只是那些点心,无论如何都吃不下。

她道:“别费功夫了,我实在吃不下。”

沈冬菱看着她:“二姐姐为什么不愿意嫁给王公子呢?王公子是个好人,听闻家境亦是优渥,若是二姐姐过去,便是当家主母的命,是因为不想离开沈家么?”

沈玥瞧了一眼沈冬菱,沈冬菱大约是整日在府门中不怎么出门,明明是和沈玥差不多的年纪,面上却带着孩童才有的单纯天真。沈玥心中一边鄙夷一边羡慕,鄙夷沈冬菱坐井观天,不知道人外有人天外有天,一个王弼就能打动她,一边羡慕沈冬菱心思单纯,反倒活的更轻松快乐。瞧见沈冬菱这幅模样,沈玥心中突然有了不吐不快的冲动,她苦笑一声,道:“他是不是好人与我有什么关系,总归不是我心里的那个人。”

沈冬菱想了一阵子,恍然道:“莫非…二姐姐心中已经有了心上人?”

“是又如何?不是又如何?”沈玥惨笑:“谁让我偏偏出生在沈家,连选择自己未来夫君的权力都没有。爹娘只顾着自己的仕途,却根本不顾虑我心中如何想,有时候觉得,还不如死了算了。”

沈冬菱吓了一跳,连忙摆手道:“二姐姐切莫这样想,要知道这世上之事,死了最便宜,可死了就什么都没了。二姐姐不妨换个想法,要知道王家也是不错的人家,三叔三婶总归不会害你的。也许那王公子也是不少姑娘心中的良人呢,也许许多姑娘还羡慕二姐姐你的运气也说不定。就拿我来说吧,若是能让我嫁到王家,我姨娘只怕日日都要去寺庙拜谢菩萨赐给我这样一桩好姻缘。”

沈玥摇头一笑,越发觉得沈冬菱有些愚蠢,自己与沈冬菱是说不通的。尤其是看到沈冬菱一脸艳羡的模样,就更觉得沈冬菱上不了台面,想来也是了,一个庶女出身的,能当个正妻就已经不错,何况是员外郎家的正妻。

沈冬菱见沈玥还是闷闷不乐,眉目一转,道:“车到山前必有路,二姐姐何必现在就为此伤心犯难,累坏了身子不值当。便如当初的五妹妹吧,当初给五妹妹说亲,听闻五妹妹也是闹了一场,眼看着都无转圜的余地了,谁知道大伯大婶回来,五妹妹后来便也自然什么事都没有了。”

沈冬菱说的有些糊涂,沈玥却是听的心中一动。

当初沈妙眼看着就要嫁人了,却因为沈信夫妇回京而躲过一劫。那时候沈玥自己也扒在门口偷听过陈若秋与下人说话,知晓任婉云打的是沈清和沈妙换亲的主意。

既然沈清和沈妙可以换亲,那为什么她不可以?

沈玥的心里激动起来,老早以前的一个念头渐渐浮现在脑海中。她的目光转而落向身边的沈冬菱身上。

至于人选…。面前不就有一个现成的么?

沈冬菱是庶女,沈冬菱觉得王家公子很好,沈冬菱性格懦弱好骗…没有人比眼前的沈冬菱更适合的了。

沈玥看着沈冬菱,突然抓住沈冬菱的手,轻声道:“三妹妹,你以为我待你如何?”

沈冬菱一愣,随即低下头有些赧然道:“二姐姐不嫌弃我的出生,待我极好,整个沈府的姊妹里,只有二姐姐愿意与我说话。”沈玥自来就要做的一副高贵大方的模样,便是心中瞧不上沈冬菱,面上却一点儿也不会显露出来,反而看起来待沈冬菱还不错。尤其是上一次之后,沈玥更是隔三差五去找沈冬菱说话,外人看起来,这二人间感情还是不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