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琅见他们二人说的热闹,便也摇头一笑,道:“熬过这段日子就好了,只希望乱党余孽不要在这时候生出其他事端。”

天不从人愿,裴琅的这话,在两日后便不小心一语成谶。

越是在关键时候,越是不能出一点纰漏,只要熬过这段日子,谢景行回来,解了陇邺之危,无论是乱党还是贼子,都会永远的在大凉的土地上销声匿迹,而从此后,明齐秦国不在,天下只有一个大凉,这盛世江山,都会落在谢景行的手中。

便是逃到天涯海角,这些人都如蝼蚁,如丧家之犬,永远不得安宁。

他们一开始就没打算活着离开,否则也就不会对陇邺进攻,但是前提是杀了沈妙以及沈妙腹中的骨肉,这场死战才来的值当。如今眼看着时日一日日过去,百姓没能煽动成功,皇室安稳,乱贼也会急的。他们急于将整个陇邺弄得混乱一团,好让谢景行回来面对的就是一个烂摊子,还有妻儿惨死的打击。

于是他们在两日后对陇邺发动了疯狂地攻击。

就像是裴琅所猜测的那样,事即反常必为妖,他们制定了详密的计划方案,而这方案原本是卢茂才当初为了逼宫而做出的布置,如今没想到却用来对付这个无人的皇城。

但也正如沈妙说的那样,无论怎么样,他们的处境并不会因此而有一丝改变。

卢茂才的计划里,原本是卢家将士对付皇家禁卫。如今这些余孽没有卢家将士那般勇猛,如今这些皇家禁卫也没有永乐帝在的时候多,恰好可以打成平手。

要拨出禁卫军去保护百姓,皇宫的人自然就少了。沈妙的处境亦是十分危险。

“亲王妃,要不再召些人回宫。”邓公公道:“如今宫里的人手怕是多些才稳妥。”

“多一两人也是无用,多多了外头又无人。罢了。”沈妙道:“就这样吧,守过今夜就好了。贼子也要休养生息,今夜攻城不过,自然就士气少了大半。今夜便是最紧张的时候,过了今夜,后面的事情反倒容易得多。”

陶姑姑有些忐忑:“可是听着怪担心的。而且亲王妃,肚子里的孩子真的没事么?”

沈妙下意识的摸向自己的小腹,大约是母子连心,这些日子,她能很明显的感到孩子在肚子里踢腿,动作,不过今夜里倒是十分平静。便笑了,道:“大约是睡着了,也晓得这个时候不能添乱,乖得很。”

裴琅道:“既然下定决心,就守在这里。不过还是要做好万全准备,一旦出事,就让墨羽军的人全部过来,护着你先逃到安全的地方。虽然这皇宫要守,可是人命也才最关键。便是最后百姓知道你逃了,也是在最后关头才逃的,必然不会怪罪你,毕竟你还要保护皇家血脉。”

沈妙点头:“我也是如此想的。”

“那么大家就打起精神来。”罗潭道:“如今正是至关重要的一夜,咱们就都在皇宫之中,越是在这个时候越是要团结,要知道没有什么过不起的坎儿。这一年都快要熬过了,眼下无非就是些无名鼠辈,还怕他不成?”

罗潭是跟着罗家人长大的,骨子里就是有一股豪气和勇气,越是在危险的时候,反倒越是不怕。她这么一番话,倒是将宫里的一众人都激的热血沸腾。连同未央宫的宫女太监们都纷纷跪下身去,纷纷说要与皇宫共存亡。

倒也没有到那般绝境。

沈妙端坐在殿中央,大殿很宽敞,宽敞的过头,就显得有些寥廓。裴琅坐在一边翻折子,沈妙在殿中瞧着晌午时候朝臣送来的一些文书,至于罗潭,便是不知道从哪里寻了个九连环摆弄。陶姑姑和邓公公立在一边,不时地将茶水温热,看上去各自都有各自的事情,反倒是忙碌的很。

便是将这紧张的气氛也冲淡了一些。

但是也只是一些,因为不时有禁卫来报,如今城里的状况又是如何?那些个乱贼果真凶残,四处屠戮百姓,似乎是要和皇家对着干一般,处处引起恐慌。好在沈妙拨了大半禁卫军,还有城守备,倒和那些卢家人缠斗不休,一时分不出谁占上风。

这些乱贼十分狡猾,一部分在百姓中扰乱民心,一部分却是暗中包抄,试图攻击皇宫。听着外头远远传来一些兵戎相见的声音,还有不时的将士的呼喊。间或随着火光,谁都不可能真正的平心静气以来。

仿佛就是一张弓,一会儿拉的极满,松一松,又拉个圆满。一举一动都牵扯着人的心,叫人心中难以安定下来。

这一夜过的分外漫长,漫长到香炉里飘出的青烟也要格外缓慢些,散落在空中,发出些静谧的香味,却让人的心也提到嗓子眼儿。

晨光熹微的时候,外头的动静渐渐小了。

邓公公和陶姑姑也露出了如释重负的神情。

禁卫军的头领自外头进来,对着沈妙道:“回亲王妃,卢家乱党已经退出城外,城里的贼子已被肃清。城守备正安抚百姓。”

这便是危机已经过了。

罗潭伸了个懒腰,她摆弄了一晚上九连环也没解开,倒也不是笨不笨,一夜的心思都没在九连环上,能解开便也是奇事了。她打了个呵欠,虽然兴奋,却也难掩疲惫,道:“小表妹,这危机解了,我陪你一夜,也算得上有一点点功劳吧。”

沈妙抬起头来,她比罗潭好些,除了看上去有些疲惫,倒是没那么困乏。只笑道:“大家都辛苦了。等殿下回来,都论功行赏。”

那侍卫头领便也笑道:“亲王妃也辛苦了。”

能在这样紧要的关头镇定自若,甚至陪着在宫里坐上一夜,从某种方面来说,也就几乎是与他们共同战斗了。一个女人能做到这些,总是格外令人佩服些,况且沈妙这些日子究竟是什么样的人,大家都看的清楚,若非有她在领着陇邺,镇着陇邺,只怕陇邺现在都是一团乱麻了。

裴琅也从折子中抬起头,望着沈妙微微一笑,似有轻松之意。

陶姑姑最紧张沈妙的身子,就道:“既然都没事了,亲王妃还是先歇息着才是。坐了一夜没合眼,寻常人都受不了,何况还是双身子。”她过来扶沈妙。

沈妙被陶姑姑搀扶着,方才踏出一步,便觉得自己腹中一坠,她一下子顿住。

罗潭见状,就道:“是坐久了身子僵了吧,我来帮你揉一揉。人要是腿脚麻了都是这样的,迈一步都难。”

“不是的。”沈妙逼着自己镇定下来,她道:“先帮我请个稳婆过来。”

陶姑姑和罗潭先是一怔,还是陶姑姑立刻反应了过来,她也说不上是激动多些还是惊惶多些,道:“快!快将宫里那两位稳婆请来!”

…。

稳婆是最好的稳婆,陇邺里远近闻名的接生婆,再难接的生在她们的手里也不过是小事。为了稳妥来,陶姑姑是寻了两位来的。

为首的李婆子就道:“亲王妃不要紧张,女人么,生孩子都是头一遭,一回生二回熟,第一回生过了,日后就不那么怕了,顺溜的很。”

刘婆子比李婆子年纪大些,骂道:“你这当着贵人的面说的是什么混话。”又看向沈妙,奇道:“不过亲王妃倒是很镇定,婆子接生过多少姑娘,倒是头一个见着这般冷静的。”

沈妙被搀扶着躺在床上,她神情平淡,好似并不将这件事放在心上,自始至终也没有露出过惶惑的神情,让人险些以为她都不是第一次生孩子了。可便是第二次生孩子,那些个妇人也没有这般轻松啊。

沈妙心里却清楚,她并没有自己看上去的这般冷静。对于孩子的记忆都要追溯到很久之前了,那时候傅修宜都不怎么管她,生孩子似乎生的也很是辛苦,她怀揣着不安生下了孩子。

如今这孩子却是带着众人的期盼来到世界上的。不管是谢景行和她自己,还是显德皇后与永乐帝,沈家众人晓得她怀了孩子,定然也对这孩子是十分宝贝的。越是珍惜的东西,就越是怕被打碎。

关心则乱,她逼迫着自己深深吸气深深呼气,抛弃脑子里杂乱无章的东西。

“亲王妃先起来吃点东西。”李婆子从一边拿起红糖水鸡蛋端到沈妙面前:“吃点东西才有力气,这生孩子还要些时候,得等一阵子哩。”

沈妙便接过来,其实是没什么胃口的,不过还是勉强将一整晚吃完。

“亲王妃一点儿娇气也没有。”刘婆子赞叹:“以往那些小媳妇,总有几分小性子。如是富贵人家的夫人,那就更挑剔了。让吃点儿东西也不肯吃,说是不舒服,到后来生孩子没力气,苦的还是自己。亲王妃却是很懂事,这样子,等会子生的时候定会很顺利的。”

她见沈妙神情温和,也并不挑剔她们乡间的身份,说起话来的时候,便也亲昵着,不过分端着许多。

沈妙晓得她们二人是在说话帮着自己分心,好让时间过得快些。毕竟这还没开始生呢。

外头,陶姑姑一众人都等在外面。罗潭道:“我这心跳的好厉害,也不知道小表妹生下的是男孩儿还是女孩儿,好奇了这么久,总算是有答案了。”

“不管是小世子还是小郡主,总归亲王殿下回来,都会高兴得很,疼得很。”陶姑姑笑道:“就是不晓得要等多久。”

邓公公也显得有些紧张:“这总归是皇家第一个小辈了,皇后娘娘和皇上,太后娘娘在天有灵,也会觉得欣慰的。”

这头如此,睿亲王府的众人就更不必说了。

连莫擎这样一向喜怒不形于色的人,都看起来憋得脸通红。从阳上蹿下跳个不停,只道:“临走之前和铁衣打了个赌,我赌生的是个小郡主,可是押上了我的全部身家,要是亏了,这回媳妇本儿都不保。”

惊蛰恰好听见,便是嗤之以鼻:“我看生的就是个小世子。”

“嘿,凭什么就是小世子?”从阳问:“我看是小郡主。”

“小世子就是小世子!”惊蛰不甘示弱。

“都别吵了。”谷雨打圆场:“闹不闹啊,唐叔呢?”

唐叔正在角落里,一边念着阿弥陀佛,一边小声道:“求萧家列祖列宗保佑亲王妃母子平安,母女平安,大家都平安…”

从上午一直折腾到下午,到了傍晚的时候,沈妙终于要开始生了。

稳婆让宫女们去准备清水,毛巾,干净的剪子还有一众备用的东西。罗潭想进去瞧,被陶姑姑劝住了。陶姑姑和几个宫女进去,还有惊蛰和谷雨也进去,好看着没人动手脚。

沈妙在床上低低呻吟。

她尽量忍着,疼痛一阵大过一阵,到了后来,几乎是剧烈的疼痛。这种疼痛比她重生以来任何一次身体上的疼痛还要痛楚,几乎是有人在拿着剪子在她的腹部搅弄。

“亲王妃加把劲儿,用些力气!”李婆子道:“能瞧见孩子的影子了!”

外头的裴琅一行人,亦是度日如年。

不时地有宫女端着银盆进进出出,盆里的血色倒是触目惊心。罗潭着急的抓住身边的嬷嬷,问道:“怎么回事,怎么会流这么多血呢?”

那嬷嬷安慰她:“没关系,女人生孩子都要流血的,不怕。”

裴琅的心中却是晃得很远了。

上一世的时候,傅修宜对傅明和婉瑜的出生压根儿就没放在心上。那时候他恰好走过,傅修宜就让他代自己去看一眼。

沈妙前生生孩子的时候,从某种方面来说,是裴琅陪着她一同度过的。没想到今生,谢景行不在身边,亦是他陪着度过。

这也很好,至少在她这般的时刻,身边不是一个人。至少他也曾在这种时候陪伴过她。

每一刻都分外漫长,也不知过了多久,听到屋里有婆子的惊呼:“出来了,是小世子!咦,还有一个!”

“是双生子!双生子!亲王妃好福气!”

紧接着没一刻,就听见里面传来“哇”的一声,婴儿的啼哭声十分嘹亮。

众人皆是喜出望外,罗潭几乎都要高兴晕了过去!可是还未等他们一口气缓下来,便又听得李婆子的惊呼:“亲王妃,您挺住,别睡!别睡!”

裴琅的心一紧,还未反应过来,就有听到有陶姑姑的悲怆声音响起:“亲王妃,坚持啊!”

罗潭性子急,再也顾不得害怕,便进了屋里,裴琅犹豫了一下,听得陶姑姑道:“裴先生!裴先生进来!”

裴琅冲进屋里去,沈妙盖着被子,她的脸色苍白无比,她对身边的刘婆子和李婆子道:“没关系,孩子保下了,便好了。”

“亲王妃…。”刘婆子和李婆子还想说什么,却又说不出话来。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啊?”罗潭急的快要哭出来:“小表妹怎么了,好端端的说这种话?”

“亲王妃身子早前就羸弱,这一胎又是双生子。生产之前分心劳累,胎坐的不稳。这会儿身子已经疲累至极,流了太多的血…”刘婆子说不下去了。

“我这生产,甚是艰难。我、我觉得我怕是不行了。表姐,见着我爹娘大哥,替我说一声不孝,不能侍奉他们晚年。”

罗潭拼命摇头,道:“小表妹,这种话不能由我来说的。你别说胡话了,你会好好地,活蹦乱跳的去见姑父姑母,你说这样的话才是不孝,别说了,别说了!”话到最后,已然带了哭腔,几乎不能自持。

沈妙无奈一笑,又看向一边的裴琅。

裴琅神情恍惚,嘴唇微微颤抖,哪还有平日平静泰然的模样。

“不,你可以坚持的。”他说:“我欠你的还没有还清,你要长命百岁,健康无忧。”他仿佛在逼着自己相信什么一般。

“裴先生早就不欠我什么了,若真的想偿还,便、便答应我,护着我的孩子。希望他能康健长大。”她费力的喘了口气,仿佛已经用光了全部力气,道:“看见谢景行,对他说,对不起,我等不了了。谢谢他一直以来愿意护着我,包容我,能与他夫妻一场,我、我很高兴…”

“亲王妃!”陶姑姑叫道。

“让我看看我的孩子…”她说。

两个婆子将孩子草草的擦拭干净,用襁褓裹了,送到沈妙身边。陶姑姑含泪道:“是两个小世子,康健的很。”

沈妙的目光落在两个孩子身上,她艰难的伸出手指,描摹两个孩子的眉眼,轻声道:“这两个孩子长大了,眉眼一定好看的很。无论是像爹,还是像娘…我和谢景行吃了很多的苦,老天若是个好人,一定舍不得让他们再吃苦。”

陶姑姑已经开始拭泪了。

罗潭别过头去,用手背拭泪。

“我好想看着你们长大…”她目光停留在两个孩子身上,带着深深的、深深的眷恋,仿佛在隔着两个小婴儿的容颜,看到了远在千里之外的人。

“好想你…”

她的声音渐渐微弱下去。

远在千里之外的大帐,年轻的主将忽然心口一痛,那种痛苦从胸腔蔓延至身体的每一个角落,痛的让人不禁弯下腰去。他扶着桌子一脚,大口大口的喘气。

高阳掀开帐子走了进来,见此情景吓了一跳,连忙伸手去为他把脉,把玩脉后却又是奇道:“没什么问题,你怎么了?”

谢景行眉头一皱,突然道:“明日攻打旬阳。”

“怎么突然决定?”高阳吓了一跳。

“速战速决。”谢景行转身往外走。

大凉攻占秦国旬阳,至此,三国分立的局面在绵延百余年之后,终于被年轻的睿亲王打破。群雄逐鹿就此告一段落,宏图霸业,最后花落大凉。

成王败寇,秦皇败走,最后半途被敌歼灭。世上只有大凉皇帝,不会再有明齐皇帝和秦国皇帝了。

历史只会记得胜利者,亡国奴固然悲哀,可如果旧的君主暴政苛待,新的君王却对百姓仁德宽厚,那么民心终于还是会倒下宽厚的一方。

百姓不是傻子,自古以来就有投桃报李之说。明君在哪里都会得人拥护。

大凉的将士要归乡了。

打了胜仗回国,总归是一件荣耀的事情。那些家户里有人参军且还活着的人家,自然面上有光。便是马革裹尸,虽然痛惜,却也自豪。

陇邺城里的百姓几乎是奔走雀跃,等待着胜利的大军归来。

与民间热闹相比,宫中却是冷清清的。

罗潭坐在院子里,秋日里难得出的这般热烈的太阳,晒在人身上暖融融的。院子里铺了一地的书,惊蛰和谷雨正在晒书。

罗潭瞧着,便笑了一声,道:“从前在小春城的时候,她总是把这些书拿出来晒。我倒是觉得,书又不会坏掉,有什么可晒的,偏还那般讲究。没想到如今,倒是我主动替她做起这些事情来。”

她的身边站着的青衫男子并不说话。

裴琅在一夜之间,似乎苍老了许多。他沉默的做事,没了沈妙的吩咐,他不能看折子。每日就是看看书,什么都不能做。这样徒劳的日子似乎令他很痛苦。

宫中见不到一点儿欢喜的氛围。

陶姑姑抱着两个孩子走了出来,罗潭连忙站起身,接过一个。

“小少爷们都很康健,”陶姑姑笑道:“奶娘说夜里也很乖,都不曾吵闹。”

罗潭的脸上也有了些笑容,道:“这般乖巧,倒是随了娘亲的性子。”说话声戛然而止。

裴琅的目光落在两个孩子的身上,眸光微微一黯。

“哪个是哥哥,哪个是弟弟,我真是一点儿也分不清楚。”罗潭岔开话头:“生的一模一样,现在就如此,以后可怎么办呀?”

陶姑姑笑道:“不碍事的,日后可以换着衣服打扮来分,况且孩子长大了,脾性都是不一样的,自然能分得清楚。”

“不过要怎么称呼呢?”罗潭苦恼:“哪个是哥哥,哪个是弟弟,小表妹连名字都没来的及给他们取…”她蹲了一顿,随即懊恼的笑了笑:“我总说不提起,可总是提起,罢了。”

陶姑姑见状,想要劝慰几句,却见谷雨和惊蛰从外面匆匆进来,谷雨道:“亲王回来了!”

“什么?”裴琅和罗潭都是一怔。按照大凉军队的脚程,应当还有月余才回京的。

“亲王单独先带了人马赶回来了。”谷雨低声道:“可是夫人…。”

顿了顿,裴琅才轻声道:“过去看看吧。”

谢景行大踏步的往宫里走。短短一年时间,足以改变太多事情,永乐帝和显德皇后双双离世,诺大的宫殿似乎也变冷清了许多。

邓公公笑道:“殿下先去看两位小少爷吧,陶姑姑和罗姑娘正与他们玩儿呢。”

谢景行眉头一皱:“沈妙呢?”

话音未落,就看见自大厅后面绕过屏风,罗潭和陶姑姑手里抱着孩子走过来,裴琅跟在身后。

襁褓中的婴儿大约方才睡醒,很是活泼的挥舞着小手,胖乎乎的小手在日头下,分外可爱。

谢景行的脚步一顿。

“沈妙呢?”他缓缓开口。

裴琅上前一步,轻声道:“你去看看她吧。”

高湛捋一捋全白的胡子,摇头道:“老夫已经竭力保了她的性命,这具身子本身已经油尽灯枯,不过她有强烈的求生意志,或许有不甘的事情,不肯松下最后一口气。凭着那最后一口气,老夫用金针封住她的穴道,救了她一条命,但是也仅仅只是救了他一条命而已。”

“祖父,这是什么意思?”高阳问。他离家多年,当初自走上仕途开始,同高家的理念背道而驰,被逐出家门,已经多年未与高家有往来。这一声“祖父”,唤的竟让高湛身子微微一颤。

“意思就是,她或许会永远的沉睡下去,虽然有呼吸,有脉搏,但永远不会醒来,永远无法睁开眼。或许醒来了,但是,”他看向高阳:“就如同你医治的叶家少爷一样,醒来之后,会是什么样子,无人可知。”

也就是说,沈妙醒来之后,也许会变得和叶鸿光一样痴傻。不过更多的可能,她只会像这样一年又一年,沉睡下去,最后老死也不会睁开眼看谢景行一眼。

“那不就是…。”季羽书把“活死人”三个字咽了下去。可是便是他不说出来,周围的人也懂高湛话中之意。

“这样的话,”高湛问谢景行:“殿下,你还愿等吗?”

“多久都无妨。”谢景行道:“她履行了她的承诺,等到我归来,我等她一辈子又如何?她的命是我的,没过我的允许,阎王也不能拿走。”说话的时候,他眉眼冷厉,竟有永乐帝的冰寒,却仍旧带了属于他自己的狂肆,偏教什么都不放在眼中。

众人默然。

沈妙闭着眼睛,听不到这些声音,她仿佛睡得十分安稳,罗潭道:“出去吧,让她歇息一些日子也好,这么一年来,她都未曾好好休息过。”

谢景行待那一双婴儿极好。

周围跟了他多年的手下和好友,见了他耐心的模样险些惊掉了下巴。都说年轻的父亲虽然当父亲的时候很欢喜,但因为天生的粗枝大叶和不心细,总会抗拒带孩子。

而谢景行这种性子,又怎么都和“温柔耐心”沾不上边。

但他的确是出乎众人的意料,每日都花时间和两个孩子呆在一处。亲自把屎把尿也不嫌弃,还挑剔奶娘,一个大男人事无巨细都要过问。两个孩子如今只有乳名,都是谢景行取的,一个叫“初一”,一个叫“十五”。

众人都嫌这乳名取得太过随意,偏谢景行振振有词:“初一十五的月亮最圆,再说,我自己的儿子,叫什么名字管你们屁事,滚。”

众人只好滚了。

可什么都能不管,取名字不管,他照顾婴儿不管,该做的事情还是要做的。

永乐帝的传位诏书举朝皆知,如今天下太平,谢景行也要登基。登基顺其自然,那立后呢?

立谁?

沈妙如今还躺着,或许一辈子都不能醒来,或许醒来后是痴儿。历代王朝可没有这样的皇后做先例。

似乎也不太可能。未来的日子太过漫长,而人心易边,谢景行可以说如今对沈妙忠贞不二,可日后谁能说得清?

罗潭得知这个消息的时候很是不甘,沈家军是跟着大凉的军队一起回来的,如今还未到陇邺。因此也不晓得沈妙的事情。罗潭作为沈妙唯一的亲人,不愿意见着沈妙受委屈。更不甘心沈妙付出了一切,却什么都没得到。

她不好责骂谢景行,因为谢景行本身也没犯什么错,便将这一年来沈妙的辛苦都和盘托出。说沈妙挺着大肚子替他守着陇邺,守着皇宫,守着大凉皇室的尊严。多少次千钧一发的时候,明明很危险,但沈妙也都扛下来了。她本来不必如此的。

谢景行沉默的听完罗潭的话,似笑非笑的看了她一会儿,道:“所以?”

罗潭有些不知道该说什么,便道:“所以,你心里知道就罢了。”她心里说不出来是什么滋味,堵得慌,涩得慌,却又不知道怎么纾解。跑着跑着,却是撞到了一个人身上,抬眼一看,正是高阳。

高阳奇怪,问她怎么了。罗潭狠狠瞪他一眼,自己走了。

谢景行走到池塘边,本是要喝茶的,最后却是唤邓公公撤了茶,上了一壶酒来。

这池塘边上,凉亭月下,曾是显德皇后与永乐帝喝过最后一场雪酿。世人皆唏嘘帝后伉俪情深却苍天不公,表面上瞧着,他也的确是比永乐帝更加幸运,至少他还活着,而活着,一切都有可能。

但如果沈妙一辈子不醒来呢?这样的活着,是否一辈子也会失去许多趣味?谢景行对江山帝位并没有太高的热忱,如果连身边的人也失去了,一辈子过无趣的生活,其实这是一件很悲哀的事。

有人的脚步声传来,顺着声音望去,却是裴琅。

裴琅光风霁月,谦谦君子,似乎一辈子都滴酒不沾,见着他这样的人,总觉得应该是青竹飒飒,饮茶抚琴的孤傲文人一般。然而他却在谢景行的对面坐下来,自顾自的寻了个酒盏,给自己斟了杯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