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云卿笑了笑,随手翻了本书,坐在一侧的小榻上看着,也不扰他二人下棋。

段旻轩便不时瞥目看她,她也没察觉。

许卿和权当不知。

等用过晌午饭,许卿和起身要回去,孟云卿就送他到苑门口。

“不去二姐姐那里看看?”她问。

许卿和撅了噘嘴,这人,还真是哪壶不开提哪壶,遂而摇头。

“你是二月二十离京吧。”他再确认了一遍。

孟云卿颔首。

“我那日不去学堂,我去送你。”说得一脸认真,孟云卿都不好意思拒绝,便应了声好。

临到苑门口,两人都驻足。

“孟云卿。”又郑重其事同她说话,孟云卿洗耳恭听。

“你说了要回燕韩的。”

孟云卿哭笑不得,只得点头。

许卿和又悄声道,“宣平侯对你很好,只是巧言令色,鲜矣仁,你要小心些。”说完,瞥了段旻轩一眼,也不漏痕迹同他挥了挥手,算作辞别,有人还浑然不觉。

“走了,银子日后还你。”小小身影转过身去,就跟着娉婷出了侯府。

巧言令色,鲜矣仁,孟云卿啼笑皆非。

再见段旻轩,便觉得连他脑门上贴了“鲜矣仁”几个大字。

等到还有几日出正月,韩翕也来了府中。

“他们说你要离京?”她一脸震惊。

第112章喜欢

自从上次在静慈庵,她被发现孟云卿是女子,韩翕便没有再露过面。许是心中不安稳,许是也不知道孟云卿是否会真的说出去,总之,坐立不安,便整个正月都很少出府。

连带着韩相都觉得这个小儿子忽然收敛了心性,倒像换了个人一般,老老实实守在家中,规矩得不得了。

韩翕是韩相的老来子,韩翕对这个小儿子尤其喜欢。加上韩相夫人在一旁吹枕边风,韩相觉这个小儿子简直就是菩萨赐给韩家光宗耀祖的,他就盼着小儿子能光耀门楣,结果宠成了如今这幅模样——到处油嘴滑舌,就爱往京中的贵女圈内扎堆,左一个妹妹前,有一个妹妹后的。

哪里像他!

倒是大儿子更像他些。

大儿子韩泽还是先夫人生的,长韩翕许多岁。

先夫人过世得早,韩相中途续过玄,娶了也算是名门望族的魏氏,大儿子便和他离了心,早早去了外地做官,一年到头也难得回来一次。父子二人关系一直不好。

只过了三年不到的时间,年关时,韩泽和魏氏起了争执,一家人撕破了脸。

后来韩相便同魏氏和离了。

许是父亲和离之事,韩泽心存愧疚,此后的几年父子两人关系倒是缓和了不少,虽是依旧不愠不火,年关里却也能见到韩泽回家身影,只是算不上太亲密。

韩翕的母亲蒋氏其实不算名门出身,但哥哥在军中谋了个还算体面的职务,她随哥哥迁到了京中。有次随同哥哥去赴宴,遇到了喝得醉晕晕的韩相,就稀里糊涂成了好事,还怀上了韩翕。

由魏氏的前车之鉴,韩相不想再娶,怕和儿子闹得不愉快,也省得家中操心。

结果听说蒋氏十月怀胎,生了个大胖小子,韩相心里又牵挂得不行。

韩相家几代单传,到了他这里竟然有了两个儿子,小儿子还是个老来得子,韩相便心心念念想见着这个儿子。他之前不肯娶蒋氏,蒋氏为了遮丑就回了老家静养,韩翕也是在老家省下来的,韩相想见也见不着,便买通了蒋家的下人打听。下人就说小公子长得太可爱,从小便聪明伶俐,别提多招人爱,韩相心中好似揣了个兔子一般,终日不得宁静。

韩翕两岁时,韩相忍不住去偷瞄了一眼。

那眉眼,那鼻子,简直是和自己一个模子刻出来的,却又秀气好看得多,看个粉雕玉琢的娃娃。

从此后,韩相心思便收不住了。

他要把他们母子接回来,就需迎娶蒋氏。

可他才同韩泽的父子关系缓和些,这头又是小儿子,韩相骑虎难下。

又熬了一年,韩翕三岁生日时,韩相硬是把蒋氏娶进了门,将这个新夫人和小儿子迎了回来。

蒋氏便成了日后的韩相夫人。

都晓得韩相夫人是母凭子贵,若是没有韩翕这个宝贝儿子,譬如生个女儿,都怕是嫁不进韩家的。说来韩相夫人心中对韩家的形式也摸得清清楚楚,就不像从前的魏氏那般有世家贵女的傲气,哪怕韩翕在家中受宠的不行,她还是三天两头往韩泽任职的地方送东西,也不管是不是逢年过节。韩相给她和韩翕的,她也不多留,统统给了韩泽。

韩相对她很是满意。

这个夫人虽然不是名门出身,但至少识大体,知礼数,更重要的,懂得家和万事兴。

韩相对蒋氏便越加体贴,成了京中出了名了宠妻模范。

韩相夫人能成京中贵妇里的逆袭典范,不得不说,多是依赖韩翕这个宝贝儿子的缘故。

韩相更是将韩翕宠到了天上去。

所以说到底,韩翕是怕被揭穿她的女子身份的!

娘亲这么多年在相府,得来不易,舅舅好些年前也伤了腿,在老家退养,家中全仗着她和娘亲。

要是被爹爹知道了,娘亲和她要如何自处?

眼看着她越来越大,总归要到了说亲的年纪,纸都要包不住火了,她和娘亲也没想好法子,只能挨过一日算一日,寻一个合适的时机。

可越到这种时候,越是怕被人发现,提起。

这些话,韩翕自然不会同孟云卿说起。不仅如此,自从被孟云卿知晓她的女子身份后,韩翕还是有意躲避孟云卿的。

后来听说陈家的传闻只是流言蜚语,朝中都澄清了,她心中既替孟云卿高兴,又暗暗沉了沉,陈家的风声一过,卫家和定安侯府的婚事是不是又要提上日程了?

卫叔叔不会再反对了吧。

她终日无精打采,连卫家都不去了。

后来还是卫叔叔让人来寻她,约她骑马,她才在西郊马场见到了卫叔叔。卫叔叔问起她是不是哪里不舒服,怎么好些日子都没见她来西郊马场和将军府。

韩翕恹恹道,爹爹约了说亲的,她还在想要如何应对。

“丫头,直接同你爹爹说吧。”卫叔叔还是如此讲。

临末了,又道,“若是相爷说不通,你就来我将军府!”

韩翕哭笑不得。

西郊马场回来,韩翕心中又矛盾着过了几日,后来便听说了宣平侯府同定安侯府的事。听闻宫中都传出消息来坐实了,孟云卿是宣平侯府老爷子的亲孙女,也就是宣平侯段旻轩的表妹。

韩翕就惊坐而起。

难怪宣平侯一直是借住在定安侯府的,原来孟妹妹是宣平侯的姑娘!

二月里,孟妹妹还要跟段旻轩一道回宣平侯府!

燕韩京中往来苍月少则需要四个月,既然回了苍月,还需要待在老侯爷身边尽孝,少则一年半载都回不来…兴许,还不一定回来。老侯爷才是孟妹妹的亲爷爷,要说亲近,倒比定安侯府更亲近些。孟妹妹又到了说亲的年纪,老侯爷要把她留在苍月怎么办?毕竟老侯爷就这么一个孙女,若是亲事定在了苍月,孟妹妹不就可以留在苍月陪他了吗?

老侯爷肯定是乐意的!

毕竟老侯爷又没见过卫同瑞。

说不定,卫家和定安侯府的婚事作罢,也是因为要听听宣平侯府老侯爷的意思的缘故?

那卫同瑞呢?

她觉得她尽是瞎操的心!

可她原本也不讨厌孟妹妹啊,韩翕翻来覆去睡不着,翌日早早便去了定安侯府。

陈家的传闻澄清了,他再去定安侯府顶多被老爹说成终日往女子堆里扎,又不会打断她的腿。孟妹妹都要离京了,她若是不问清楚,她实在难以安心。

“你二月里真要离京?”她是认认真真问起,既然来了,终归是想问清楚的。手捧着茶盏,一双眼睛目不转睛看着她,好似清水潋滟。

孟云卿点头,“是,二月二十就走。”

韩翕咬唇,启齿道:“那卫同瑞怎么办?”

孟云卿若是真去了苍月,卫家和定安侯府的婚事怕是聊聊无期了,卫同瑞会如何?

她心中担心。

孟云卿手中微滞,凝眸打量她,只见她捧着茶盏出神,连茶水溢出到了指尖都浑然不觉。

“韩翕。”她轻唤一声。静慈庵回来,她就不唤她韩公子了,唤的是她的名字,韩翕。

韩翕愣愣回头,有些仓惶得看着她,“卫同瑞很喜欢孟妹妹,要不也不会和卫叔叔起争执,被卫叔叔禁足。现在陈家的事情也澄清了,你和卫同瑞的事情也没有阻碍了,你去苍月前…”

她话音未落,自己都觉得有些逾越,孟云卿一直淡然看她,脸上带着浅浅地笑意,韩翕便全然语塞。

“那你呢?”趁她滞住,孟云卿悠悠问起。

韩翕一头扎进杯里,拼命吞了几口。

“你也说卫同瑞平日里少有同旁的女子亲近,我们几人事一同从郴州回京的,他觉得我好相处,不过是因为一路上熟悉罢了。韩翕,你从小和卫同瑞一起长大,感情才是最要好的,他知晓你是女子吗?”孟云卿轻声问。

韩翕木讷摇头。

孟云卿便莞尔不言了。

她不是十四五岁的小姑娘,心里只会怀揣着满心的憧憬和幻想。卫同瑞兴许真的有些喜欢她,情窦初开,感情懵懂。但顶多因为他和卫将军争执,禁足在家,却不会因为她去忤逆卫将军,做出出格的举动。心中会担心她的近况,让韩翕来给她送信,却不会冒险翻出将军府,一定要来见她,当面让她宽心。

喜欢是喜欢,喜欢同喜欢却不同。

譬如许镜尘会为了沈琳破釜沉舟,逼得走投无路…

又譬如,若是陈家之事是落在韩翕头上,卫同瑞许是会铤而走险的…

这些,她自然不会同韩翕说起。

韩翕也许会想不透。

没有陈家一事,卫家和定安侯府可能真会结亲。

但有了陈家一事,兴许对她和卫同瑞都是好事。

她送韩翕到侯府门口,韩翕还有些错愕,“你真要二月二十走?”

“你要来送我?”

韩翕点头。

孟云卿嘴角微微勾起,她虽然不知道韩翕为何要男扮女装,却是希望她能好的。当初他们一路进京,韩翕还担心她在京中呆不习惯,安慰她定安侯府的人都好相处,还说等她休息几日,再带她去逛逛京中。

前一世在清平,周边除了大伯娘的三个孩子,她连多的玩伴都没有。

这一世,临到要离开京中,她是真心有些舍不得韩翕,卫同瑞,还有侯府中亲近的几个兄弟姊妹…

弥足珍贵。

等到二月初六,便到了沈琳出嫁的日子。

第113章送嫁

沈琳出嫁,是定安侯府的大事。

提前三日,侯府内外就忙得团团转,加上礼部的官员进进出出,府里都凭添了几分紧张的气氛。

原本该是侯夫一人操心,但二夫人那头想着四月里有沈陶的婚事,沈陶嫁的还是齐王,大小的流程许是比沈琳的还要繁琐些。二夫人向来又是个急性子,便想着趁沈琳婚事时全程跟下来看看,也省得到时候女儿出嫁,京中那么多双眼睛看着,二房那头若是手忙脚乱出了差错,平白遭人笑话和口舌。钱家是商贾人家,她的眼界自然比不上侯夫人楼氏,但能为沈陶多做些,便是累些也无妨的。

二夫人也就沈陶一个嫡亲的女儿。

于是沈琳的大婚,上上下下有侯夫人看着,还有二夫人在一旁帮衬,礼部的繁文缛节虽多,流程又繁琐了些,定安侯府还是处理得紧紧有条。

二夫人本也是个能干了,沈琳的婚事也多亏了二夫人从旁帮衬。

侯夫人也对二夫人不小改观。

二月初五,当准备的都准备妥当了,侯夫人也想松了口气般,就等着明日风风光光将女儿嫁出去,二夫人就在房中陪她。

侯夫人温和笑道:“这些日子真是多亏你,我一个人哪里看得过来?”

二夫人便道,“妯娌之间说什么客套话,都是一家人,琳姐儿可是咱们侯府的姑娘,能帮得上忙,我这个做婶婶的心里自然也高兴。四月里又是陶姐儿的婚期,到时候嫂嫂也得多帮我看着些。”

侯夫人点头道好。

明日就是女儿大婚,女儿要出嫁了,定安侯和侯夫人全然没有困意。

内屋点着灯火,侯夫人看着明日给沈琳备好的嫁妆,定安侯拿着书,其实两人都半分没有看进去。

还是侯夫人率先忍不住:“琳姐儿也出嫁了,今后府中更冷清了。”

定安侯也放下书:“女儿大了,自然要嫁人了,嫁得又是她喜欢的,许镜尘人品和才华尚佳,算得上好归宿,该为女儿高兴。”

“说是这般说…”侯夫人眼中隐隐泛起氤氲,“我总想起琳姐儿小时候,好似还是昨日的事情,围着你的膝盖转悠,要你抱,如今一晃就要嫁人了。”

侯夫人平日主持中馈,家中的人料理得妥妥帖帖,外人看来都是精明能干的模样。

也只有定安侯在一侧的时候,才会如此伤感。

定安侯心中一软,伸手握了握侯夫人的手,轻声暖语道:“家中不是还有修颐,宝之,怀锦和婉婉吗?女儿要出嫁,做父母的自然操心,以后日子还长,你还得养好身子,替她张罗。”

侯夫人颔首。

“睡吧,明日还要早起。”定安侯替她放下手中的聘礼单,牵了她的手往床榻那边去。

听雨阁那头,还是灯火透亮。

明日出嫁要赶吉时,许多东西早早就要在苑中准备好,虽然提前了三天就在张罗,但明日就是大婚之日,今晚万万马虎不得。

“姑娘,能睡就睡一会儿吧,天不亮就得起呢!”思凡扶她起身。

听雨阁里,人来人往,吵得沈琳睡不着,但喜娘说如果不睡些时候,明日的妆便不好上了,新娘子可是要好好装扮的。

原本她还想让孟云卿来陪陪她说说话,明日就要出嫁,她心里其实有些仓惶。但喜娘的话都如此说了,孟云卿就道,“你先睡,我保证明日一早就来。”

沈琳只得照做。

屋外忙忙碌碌,沈琳也不知迷迷糊糊何时入睡的,只知道一宿无梦,睡了不久就被思凡唤了起来,说姑娘该起了。

当真只眯了不长时间,眼圈都有些泛红。

思凡便打了水来给她简单洗漱,醒一醒。厨房那端水是彻夜烧着的,稍后还要给她重新沐浴更衣。

喜娘早早就到了,沈琳觉得自己像木偶一般,旁人让做什么就做什么,一点不敢马虎。

再晚些时候,她沐浴出来,侯夫人和孟云卿都到了。

原本还好好的,见到侯夫人,她眼中便盈盈泛起了些许泪光:“母亲。”

就似触及心中柔软之处,侯夫人也叹了一声,将她揽入怀中:“我的儿!”

孟云卿在一侧都看得动容。

无论是前世,还是这一世,母亲都没有等到她出嫁时候,她终究遗憾。看侯夫人和沈琳母女情深,她也忍不住心中感慨,但凡做母亲的,女儿出嫁该是有多不舍。

喜娘上前:“侯夫人,二小姐,要早些上妆了。”

喜娘是礼部安排来的,伺候了不少皇子和公主的婚事,心中也是有数的。

侯夫人就松手,擦了擦眼睛:“也是,不耽误时间了。”

喜娘就朝思凡道:“侯夫人去前院看看有什么没准备妥当的吧。”

言外之意,请侯夫人先行离开,若是侯夫人再待在此处,母女二人生了感慨,不知会不会耽误到时辰。

侯夫人自然明白,让韵来在屋内帮衬着,自己先行离开。

孟云卿就在屋内陪着沈琳。

喜娘多是福厚之人,上妆之前先说了不少夫妻和睦,大吉大利之类的吉祥之语,才扶了沈琳在梳妆镜前坐下,正了正身。

沈琳看了看铜镜里的自己,三千青丝散下,脸上既有羞涩的笑意,鼻尖却又是微微带着红润。

“云卿…”她唤了声。

孟云卿便上前:“我在呢,二姐姐。”

她心中仿佛才踏实些。

“新娘子是最漂亮的,姑爷看了定是要惊艳的。”喜娘会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