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微微一叹,若是不能及时的换上礼服,今日这祭祖之礼也与她擦身而过了。

明帝也轻轻的吁出一口气,无可奈何,略有惋惜道:“时辰已经差不多了,朕要去皇庙之中了,今日珍妃你先在宫中休息,明年,朕再带你一起。”最后一句话,显然是说出来安慰章滢的。

章滢眼中盈着泪光,她想起云卿之前所说的话,她已经有了数,对这一次的祭祖之礼也是充满了必然参加之心,然而未曾想到就会失在这一步上,忍住心中的失望和难过,点头对着明帝道:“臣妾明白,吉时不可耽误,还请陛下与皇后先行一步。”

语毕,却在此刻听到宫门之外有柔且细虚的女子声音飘渺而来,“若是珍妃妹妹不嫌弃的话,本宫倒是有往年的礼服可以供你一用。”

章滢闻言一惊,含着泪光的眼眸随着声音望去,便看见宫门之前有一女子,她身上所着也是祭礼所用的正装,其上有青鸾,翟鸟,花纹连绵不断,富丽华彩,也是一派大气之感,而这位女子的脸色则与身上的衣物行为鲜明的对比,有一种微青的苍白,唇色浅淡。

此刻由两名宫女扶着缓缓前行,虽步履缓慢,然而依旧让人觉得她步步负累,那平日里戴在妃嫔头上褶褶生辉的金凤步摇,在她的发间,只觉得如同千斤坠下,摇摇欲坠,可即使是这般,那张依旧美丽的面孔却让人觉得她是一个病美人。

“德妃见过陛下,皇后。”那女子幽幽的行礼,一双眼睛温柔而和睦,落到章滢的身上,目光之中露出几丝惊艳之色,不禁开口赞美道:“这便是陛下新纳的珍妃吧,果然是曼妙佳人。”

明帝对着德妃做了一个虚扶的手势,关怀的问道:“德妃,你怎么还没动身前去皇庙,若是随意走动,吹了风身子就更不好了。”

章滢望着着进来的女子,她进宫之后因为颇受圣宠,宫中大部分的妃嫔都会自己到未央宫来与她结交,然而也有人不曾来过,眼前的这个德妃就是,所以今日还是第一次见到德妃。

德妃是陛下还是三皇子的时候,便进了皇子府做侧妃的,但常年身体不好,尤其不能见风,极少出殿。虽然如此,明帝对她却一直都很尊重。

当年德妃与元后关系颇为亲厚,因此,在元后去世之后,明帝未将五皇子给皇后教养,而是交于德妃抚养,可见德妃在明帝心中的地位是如何的不一般了。

此时,只见德妃轻轻一笑,虽然有些有气无力,却让人心中感到亲和之感,她抬首望天道:“方才臣妾正出了紫云宫,复看见天上众鸟衔彩云而过,便追随而来,才知道原来是珍妃的礼服被相思鸟衔走。臣妾想,珍妃才进宫两月,礼服备下不多,便使了人取了臣妾以前的一件礼服过来,如有需要,也不用令陛下,皇后失望了。”

明帝闻言不由笑道:“朕记得,若不是你病中日渐消瘦,当年与珍妃身姿差不多的。不如让珍妃试试?”他侧头望向章滢,章滢虽然不知道德妃为什么要突然对自己示好,然而也相信这个时候德妃是不会当着明帝的面动手脚的,何况这位德妃的笑容确实给了她亲切之感,她旋即点头道:“妃嫔的衣裳都是一样的制式,德妃肯借于臣妾,臣妾自然是大喜。”

皇后却双眸微眯,那点着飞凤妆的眼角上挑,雍容华贵的面容带着一抹凌厉,仿佛含着不甘心的怒气,可这一切都被她隐隐的藏在了心底,她淡笑道:“珍妃真是好福气,先有鸟衔衣飞,如今又有德妃送衣,真是令本宫羡慕。”

章滢此刻却挺直了腰杆,神色如此的不卑不亢,她转过头来甚至用目光直视着皇后,纤细的身体里仿佛隐隐的有什么看不见的东西缓缓的在成长,在发芽,她面如桃花,微微一笑道:“皇后乃六宫之首,天下之母,臣妾的运气来于皇后娘娘的一片金心。”这句话,只有皇后,章滢,云卿知道其中的意思,而不知情的旁人都只会以为章滢对皇后恭顺之极。有一种暗涌缓缓的在三人之间流动着。

皇后唇启启合合像是还想说什么,可这时云卿已从后面绕了过来,淡淡一笑,对着明帝道:“陛下,时辰不早了,还是让珍妃先换上礼服吧。”

明帝点头,德妃身后跟随的宫女便捧着红漆雕海棠缠枝纹的盒子,跟随在章滢身后一起进到了殿中。

皇后此时将注意放在了德妃的身上,她微微斜睨了一眼德妃道:“德妃久病,怎么不早些动身,轿子颠簸,恐对你身子不好。”

德妃此时已经坐到了明帝命人搬来的的椅子上,闻言苍白的面容上只是浅浅一笑,血色浅淡的唇如同一多淡桃花扬起,“有劳皇后费心了。臣妾素来身体不好,去的早也只是在皇庙周围坐着等待,不如在殿中替陛下抄写祈福经书,更有意义。”

她说完,转开目光转眸环视了一眼立于一旁的云卿,双眸微微一愣,随即余光却是瞥了一眼明帝,然而才微笑着缓缓问道:“这位,就是瑾王世子妃了吧?”

皇后看向一旁盈盈而立的云卿,脸上的笑意中多了一抹森冷,她语气微妙的回话:“这位正是抚安伯府的长女,陛下亲封的韵宁郡主。”

这语气中有着一抹积郁的忿意,不过皇后初次见云卿便是如此不好的态度,云卿也不将她的神态放在心中,依旧面不改色,也不开口说什么,只是盈盈而立,此刻瞧着方才为章滢的解了围的德妃,虽然云卿对她有着戒心,但是心中对德妃也有好感,但见她双眸淡淡,却没有一丝算计的光芒,面色虽是病弱,但是神色却是平和如水,与世无争,云卿的语气也十分柔和,道:“臣妇正是。”

按照品阶,云卿既是韵宁郡主,又是世子妃,并不比宫中妃嫔低,行礼不过是尊重,以示君臣有别而已。

“果然是倾城佳人,难怪瑾王世子欣然欢喜。”德妃的这番话,让云卿明白虽然这位皇妃虽然是久居殿中,不出殿门,但绝不是不闻世事之辈。

这时候,章滢从殿中走了出来,穿着大衫霞帔,富贵亮丽的金丝绣着别样的花纹,裙摆熠熠拖至在地。腰带红色又是金边,尾处的红色穗子垂在两边,使得身姿越发婀娜多姿。双耳佩戴着流苏耳环,发髻上的珠冠金步摇摇曳着,一身华服艳丽衬得她脸衬桃花瓣,月样容仪俏。众人看的不由得呆了。

十公主拍着手掌,跑到章滢的身边绕着她转了一圈,喊道:“德妃娘娘,珍妃娘娘穿你的这身衣裳真的很漂亮呢!”

明帝面上也是露出了惊艳的神情,不禁开口赞美道:“不错。”

德妃含笑点头,目光望着恍若画中艳丽仙子的章滢,像是在回忆自己年轻的时候,微笑着道:“看珍妃穿着此件衣裳,倒是和臣妾当年的身形相似,只是颜色稍许暗淡了少许,不够衬珍妃明艳的面容。”

章滢对着德妃微微笑笑,语气感激的道:“时间紧迫,能得德妃的衣裳已经是大幸。我在这里谢过德妃。”

“陛下,时辰快到了。”魏宁在一旁也顾不得那么多,焦急的催促道。

明帝点头,含笑负手而出,皇后虽心有不忿,目光阴冷的朝着德妃望了一眼,这才拖着长长的凤尾服转身而出。

皇庙中早在一个月前就开始打扫,由八字生辰好的十八宫女穿着素色的宫服,将所有里里外外的一切都打扫的一尘不染。庙上挂着银白的丝幔,上面用线绣着密密麻麻的经文,迎风轻摆。

编钟的清正之声夹杂在风中悠悠传来,辰时正点,官员命妇按照各自的品级有序的进入皇庙之中,左右列队,云卿站在命妇队伍的前列,看着一点钟密密麻麻,富丽堂皇,五彩华耀的隆重服饰,面容淡淡含笑与周遭相熟之人颔首行礼。

瑾王妃作为皇帝弟弟的正妻,唯一的皇族王妃,理所当然的站在了命妇的第一位,正红金绣翟纹大衫,发上左右飞凤衔珠垂落,望之端庄华贵。

对于这位“母妃”,云卿还是避而远之吧。她缓缓一笑,站在队列之中,并不多言,待礼部尚书敲响大钟,所有的宫中妃嫔一一入场后,在庄严的一声又一声的钟声下,所有的人神色都庄中严肃了起来,这皇庙中所有声音随之消声灭迹,安静得掉针可闻。

而在人群的尽头,明帝身着明黄色九龙锻袍,绣着江牙海水纹,象征江山万里,连绵不绝,他浑身散发出来的气魄是九五之尊,睥睨山河的至尊之气,让人敬畏,此时他一手携着皇后,一步步的朝着皇庙中祭坛走去。

长长的汉白玉道上,皇后一手放于明帝的手中,她衣裳的大袖紫金百鸟朝凰礼服线条平缓恭顺,铺展的裙尾如凤凰之翅,孔雀绿,烟霞紫,粉浅蓝的各色宝石镶嵌在上,金阳找在其上,华光耀然,恰似凰羽莹然。腰间佩戴的环佩纹丝不动,姿态端庄宁和,一步步皆显母仪天下之风范。

这是皇后在后宫最辉煌的一日,因为能与皇帝一起进入皇庙祭坛拜祭祖先的人,只有正宫方才可以,其他的妃嫔,无论位分多高,圣宠多隆,这一日,都只能跪于祭坛之下,俯首称臣。只有她,也只有她才有能和皇帝并肩携手接受天下所有的人,朝堂,后宫所有的人的跪拜,他们全部在她的脚下,深深的埋着头,跪伏在地上,臣服于她脚下,告诉她,她才是后宫的主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皇后娘娘。

皇后转身站于祭坛之上,耳闻礼部祭祀官员唱读祭文,那些平日里姹紫嫣红,楚楚可爱的妃嫔肃然跪下,她的眼中浮上了一层暗暗的笑意。

直到亢长的祭文全部读完,三叩之后,礼毕,众人方可站起。

明帝接下慧空大师递来的皇香,面容严肃而端穆,与皇后齐齐跪在明黄色的蒲团之上。

皇庙之中,烟火缭绕,龙纹火盆之中烧着方才读的祭文,烟火缭绕,皇庙之中温度渐渐上升,皇后身上的礼服繁琐而沉重,站了许久又庙内闷热,额头背上微微有汗意,面上却半丝不见不悦,仪容依旧是端庄肃穆,静等礼仪完结。

半个时辰之后,慧空接香,插入炉中,明帝和皇后方才算是祭礼初成,站起身来,徐徐走到众人之前。

就在此时,只见身后祭祀官面露惊惶之色,他仓惶的道:“皇后娘娘,您的礼服…”

此时庙中极静,他的惊呼引得众人纷纷侧目,在看清的那一瞬间,所有的人面孔之上都是惊慌之色,他们骇然得瞪大了眼睛,一句话也说不出口,也不敢说出口。

181

慧空大师亦是目露骇色,目光紧紧的盯着皇后,他的手指指向皇后的背后,“凤凰啼血啊…”

众人随着慧空的视线落到了皇后的裙尾之上,只见那礼服上凤凰双眼之中流出鲜红色的印迹,正顺着翠羽往下蔓延,红绿相间,美则美矣,却是让人毛骨悚然。

皇后本来面露疑色,但当她回头一看时,却是吓了一跳,看着这啼血不止的凤凰,她仓惶的叫喊着旁边的宫女,“还不快帮本宫将污迹擦去!愣在那里干什么?!”

旁边吓得目瞪口呆的宫女这才回过神来,立即动手,可是无论他们怎么使出力气的擦拭,却越擦那红迹就越明显。

皇后不知道为什么自己的裙子好好的会出现一条血线,而且怎么擦都擦不掉,不由又急又怒,她不停的对着擦拭的宫女命令道:“快弄干净,快给本宫擦干净!”

明帝看见这种情形,眉头一凝,而脸色大变,转头朝着慧空问道:“大师,朕听到你说凤凰啼血?皇后的裙子上无缘出现血线,是不是有什么原因?”

慧空看着明帝询问的面庞,双手合十,双目缓缓阖上,微微的叹了一口气道:“今日是拜祭先祖之日,陛下和皇后代表了大雍天下子民,皇后身着凤服之上出现血泪,只怕是…”

“大师直说无妨。”明帝看着慧空的神情,隐隐感到了不妥,他眉头皱起,对着慧空道。

慧空睁开眼睛,他的语气虽然平和,却让人感到了一丝不寒而栗,他对着明帝和众人缓缓道:“贫僧行走民间多年,亦听不少奇闻。曾有一日入一富户屋中,见其门前虎像流出血泪,后来便听闻该富户家中两子皆不幸过世。今日皇后身上所发生的一事,虽与富户有不同之处,然,亦是异曲同工,只怕是先祖觉得皇后有不妥之处,方才显灵于凤眸之中,以示警兆。”

祭祀官面色惨白,他猛地直直的跪在地上,膝盖与地面接触的时候,发出“咚”的一声,在死寂一般的殿内仿佛一击重锤狠狠的落在了所有人的心上,他面色惊恐万分,骇然的浑身抖成了筛子,他惊声的大喊道:“陛下,礼服无故流血,一定是先祖皇帝震怒了!请陛下立即处理此事,否则只怕有更多不详之事发生!不祥啊!不祥之兆啊!”

祭祀官的话,一字一句,一字一句,犹如洪水猛兽一般轰然袭击了所有人的心,包括一直面容肃然端庄的皇后的心。

所有的人都知道,祭祖之礼在皇族是相当隆重的,皇族对祖先比起寻常人更为尊重,他们的心中,觉得祖先可以庇佑后代,使帝王之位,永远的流传下去,传给子子孙孙,保江山万世,永垂不朽。此时皇后裙裾见血,此事非同小可,轻则可以说是不祥之兆,重则是说江山岌岌可危,明帝的眼神霎时间变得冰冷无比,他目光望向皇后,冷酷,审问,凝视,其中还藏着不易察觉的一丝隐隐的杀意。

皇后此刻觉得全身发冷,她的四肢颤颤发抖,她岂会不知道在祭祀上所处一点点的纰漏都是大罪,更别说自己的衣服出现了凤凰啼血这样大不敬,大不祥的异变,她快速的回过头来,满头的珠翟簌簌作响,如同她此时颤抖的声音,“陛下,这一定是有人在臣妾的礼服上动了手脚,否则绝不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明帝目光在不断擦拭着衣裳的宫女手中掠过,深邃的眼眸幽深如井,泛着一股冷意,黑色的眼珠如同冰染,没有一丝温度,他缓缓的道:“是谁有这样大的胆子,在皇后你的礼服上动手脚,难道你身边的宫女女官都是瞎的吗?这么长的血迹,从皇后出宫到皇庙之中,她们竟然全都未曾发现?还是你故意将这不详预兆寓意为人为!”

皇后害怕了,她从明帝的态度和话语中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冷漠,她彻底的感到了空前恐惧,没有了母族的支撑,出了这样的状况谁能够帮她说话?可是她不死心,她是皇后,凌驾在后宫之上的皇后,她接受跪拜,接受所有人的献媚,却不能,决不能在这里倒下!

她的目光从涣散变回了坚定,她的眸子抬了起来,定定的看着睥睨着她的明帝,语气坚定的道:“这衣服有古怪,不管今日穿着礼服之人,是臣妾,还是其他人,都会有这样的现象发生。”

此时,一旁的慧空见到这样的情景,上前一步对着神色莫测的明帝,双手合十,声音里饱含了清正悠扬,道:“皇后娘娘如此说,是人之常情。祖先的预兆来的无声无息,任谁都觉得惶恐不安。贫僧倒是有一个大胆的提议,可以看看这件礼服是不是有人动了手脚,皇后娘娘毕竟是六宫之主,母仪天下,若是被人陷害,岂不是冤枉。”

“什么提议?大师请说。”皇后知道明帝不信她所说,然她坐主中宫已经将近二十年,从未见过什么先兆。此次祭祖无端端出现血迹,恐惧之余,更愿意相信是有人动了手脚。她看着唯一站出来替她说话的慧空,眼底露出一抹微微的感激,将微软的双腿站的笔直,稳定着自己的情绪。

慧空沉吟了片刻,对着明帝和众人道:“若是如皇后娘娘所说,是有人动了手脚,那么皇后除下礼服之后,血迹仍然会存在。也可一举证明皇后的清白,但是若是…”

慧空没有将话说完,但是所有的人都明了,若是没有,就说明是真正的凤凰啼血,祖先降罪,这皇后也一定会受到牵连,无论是皇帝,还是朝堂的文武百官,下至天下百姓,也是不会允许这样一个天降不详的人身为一国之母,那么今日的皇后也将不会再是高高在上的后宫之主了。

明帝对慧空大师本心中十分的信任,此时听他这样说,虽然在祭祖礼上让皇后脱下礼服有不妥当,然而他也很想知道,这究竟是有人动了手脚,还是真正是先祖显灵。

皇后自然更是同意,因为在她的心中已经笃定是有人在暗中搞鬼,目的就是为了将她赶下皇后的位置,所以她坚定的看着明帝,赞同道:“陛下,臣妾一定是被人构陷的,如今祭礼已成,臣妾请陛下恩准换套衣着,以证明臣妾的清白!”

德妃病弱的面容上秀眉微微蹙起,也开口道:“陛下,今日之事兹事体大,还是查清楚比较好。”

明帝对德妃笑了笑,他开口对着众人,也是对着皇后说道:“祭祀上出现这等事情,又是在先祖面前,若是先祖预兆,朕身为后代子孙自当要谨遵先祖的预示,若是有人陷害,也要查出来,严惩不贷,今日朕一定要在先祖的面前给出一个交代,皇后,你去吧。”

皇后欣喜的点点头,正要离身,却听明帝又道:“李元,你带着两个宫女去伺候皇后换装,速去速回。”

皇后脸色一白,明帝此举说是让人伺候她,说到底只不过是怕她在换礼服的时候动手脚罢了。当然,她也不否认自己刚才也是这么想的,若是脱下礼服之后,那衣服上的血迹没有了,她便让人毁了礼服,到时候推了人去顶罪,自己最多只是一个管制不当的罪名,比起这“不详”二字来,可是要轻得多了!

然而明帝睿智,精明的双眸已经洞悉了她的想法,派了李元和两名得力宫女前去,这哪里还有动手脚的机会。皇后暗暗的咬紧牙根,点头谢恩,心中期盼这件礼服,只是被人动了手脚。

下面的百官和命妇们只当听不到上面的对话,皆不敢出言,这等的情景不单是百年难得一见,就算是千年也是难得一见的事,不管是以上哪一种情况,都是让人心惊胆战的事。

众人站在原处,静静的等待着,大家都知道,不管是查出是人动的手脚,还是真正的凤凰啼血,今日这祭礼必然是一场风波要起!敢在开国乾帝的祭礼上惹出这样的事情,真是活得不耐烦了!

不知道过了多久,殿中一片静到可以听得到白绸被风吹起发出的轻轻摩擦声时,李元手捧着皇后之前穿的礼服,一脸惊惶的走在前面,他的面容上挂着惧怕,连头都不敢抬起,只低头匆匆的朝前走来。

而皇后换了一身正红色百凤大袖衫,头上的九龙五凤冠仍旧不变,依然端庄华肃的走了进来,面上的妆容似乎重新补了补,但是仍然掩饰不了她眼中的仓惶和诧异。

李元走到了祭台之前,向前一步,举起手中的礼服,躬身垂头道:“陛下,皇后的礼服在此,请陛下查看。”

明帝一脸肃色,微微颔首,一旁的魏宁便上前将礼服接过来,与李元各执一边,将礼服展现在了人前。

华丽的百鸟朝凰图案依旧是那般的闪耀,展开的广袖上,凤凰一身羽毛艳丽夺目,栩栩如生,黑色珍珠做成的眼眸发出柔亮的光,如同活的一般,然而此时,没有人欣赏那衣裳究竟是多美,所有人都只惊骇的见到,那凤凰眸下彩羽翩翩,毫无之前的血痕,就如同那之前的一切都是幻觉一般。

章滢吃惊的望了一眼云卿,虽然她知道云卿说今日一定要让皇后好好的感受一下祭礼的‘庄重’。然而她怎么也想不通,那个凤凰啼血的图案,为什么皇后穿上去有,脱下来之后就没有了?难道皇后真的是不详?

云卿不着痕迹的朝着她一笑,凤眸示意她稳重安定,静静的等待后面的事情发生。

眼看血痕消失,明帝眼睛怒睁,顿时面色猛变,眸中如有火焰燃烧,朝着皇后射去,冷声道:“皇后,此时你还有何话要说!”

他的声音如同数把利箭,带着冰天雪气,刺入了皇后的心房,吓得她立即跪下来,面上的血色顿时褪去,点翠凤冠愈发照得她面白如纸,“陛下,臣妾怎么会是不详之人,怎么会是不详之人,臣妾是您的皇后啊!”

明帝冷道:“朕不想说你是不详之人,可你如何解释凤凰啼血的图案,为何只出现在你的身上,而一旦你除下礼服,便消失的无踪无影?”

皇后面色凄凄,愁眉紧锁,显然也是在思索这个问题,若是人动的手脚,怎么会消失呢,她哀戚道:“陛下,这其中必然是大有隐情,不然的话,大可让别的人穿上这身凤服试一试!”

下面的妃嫔们个个都是垂首静立,然而心内却不如面上表现出来的恭谨,皇后并不是个心胸宽厚,贤惠仁慈的人。随着她年岁渐长,丽容不复,自持家世雄厚,对于后宫里风华正嫩,年轻貌美的妃嫔自然是多有打压。所以,今日看到皇后倒霉,心里都是抱着幸灾乐祸的态度,更有甚之,忍不住出言冷讽。

魏贵妃此时风韵犹存的面容上便是连连冷笑,出声道:“皇后!这凤服可是皇后所着,若是让其他人穿了,你是要让那人以冒皇后大不敬之罪被斩首呢,还是要让那人登上你的凤位呢?”

魏贵妃与皇后一直都是水火交融,对抗对立的位置上,此时看到皇后倒霉,不管这凤凰啼血是不是真的,她此时当然是愿意落井下石,让皇后落得更惨!

“魏贵妃,此乃皇庙之中,本宫和陛下正在定论,你休要多言!”面对魏贵妃,皇后的面色也没有那份哀戚,面色端肃,声音冷如硬石,傲然道。

魏贵妃用螺子黛画成的远山眉轻轻一扬,语气轻飘飘地道:“臣妾只是怕皇后一急之下说错话,提醒一下罢了,皇后莫要多心。”

“是提醒,还是胸中别有打算,你自己自然清楚!本宫是皇后,帝后说话,怎容你一妃嫔插嘴!”皇后本来心情就不好,此魏贵妃挑衅,两眼之中顿射傲然不屑之意,句句锋利,毫不避让。

明帝的深邃的目光里藏着一丝丝冷意,怒视两人。皇庙之中,群臣面前,皇后和魏贵妃两人的情景落到了众人的目中,岂不是让人看了皇家的笑话!

此时旭日东升,四月末的阳光已经渐渐显出了夏日的亮意,赤闪闪的将光辉照射下来,皇庙上的朱红琉璃瓦阳光下晶光灼灼。

站在宫中妃嫔之首的东太后,她披着深金色的霞帔,余光从明帝的面上不着痕迹的掠过,削瘦的面庞透出精明的光彩,视线落到正两相对峙,互不退让的皇后与魏贵妃身上,声音轻轻的,却宛若钟鼓之声,沉沉郁郁,直入人心,“皇庙之中,先祖面前,容得下你们如此喧哗,若再要争吵,就请出去,再不要进入皇庙之中了!”

东太后在宫中甚少开口,然而随着明帝请她出了慈安宫后,沉寂多年的东太后也在后宫有了自己的威严,她虽然话不多,也不事事参与,然而每一次开口,所说的每一句话,每一次参与的事件,所处理的方法,都令人感到一种威慑。

此时,她一开口,皇后和魏贵妃便立即住了口,紧张的望着东太后,谁都不愿意在祭礼之上赶出皇庙,成为整个后宫,整个京城的笑柄,从此在后宫再无任何威信而言。

要知道,她们两人,可是后宫目前地位最高之人,是天下女子里位分最高的人,无数人的眼睛都停在她们的身上,只要她们倒下,随时会有人上来替代!

魏贵妃不甘的咬紧牙根,轻哼了一声,薛惟芳,就算我不说话,今日你也不会有什么好结果。凤凰啼血,你以为是你可以避开的吗,还是发生在祭礼之上,区区几句狡辩,根本就无法洗脱你的不详之名!她想着,嘴角露出了一丝若有若无的冷笑,十分期待接下来将会发生的事情。

见魏贵妃终于不再插嘴,皇后深深的一呼吸,拜倒在地,失去血色的面庞充满了傲然,眉眼之间隐隐含着一股冤屈,“陛下,臣妾在你身边多年,主持后宫,对妃嫔皆是和平相处,从臣妾为皇贵妃起,到如今已有二十一年,请问陛下,臣妾失德失仪,以至天降神怒,究竟是为何事?!”

她口口声声都是责问,明帝见她不立即认罪,反而字字直指自己,帝王的威严被触怒,语气如凝霜一般,呼吸可结冰花,“刚才慧空大师所言,你可有听清楚,凤凰啼血是先兆,是预言,并非是指你以前的事。而为何这凤凰啼血会出现在你的身上,因为你是皇后,才能进皇庙,先祖才能显灵于凤凰之上!”

明帝震怒,整个殿中铿锵声音如雷鸣入耳,吓得人人屏息凝气,垂首而立。

一旦被确认了是先祖显灵,预示皇后不德,将会发生祸事,这皇后之位可以说是摇摇欲坠,岌岌可危啊!想到这点,皇后的心紧紧的揪在了一起,胸前后背冷汗层层冒出,沁湿了柔软的中衣。她想起刚才并没有人敢说凤凰啼血,这句话也是由慧空首先指认,不由抬起头目光紧盯慧空,道:“陛下,臣服的礼服出现血迹,其余人都没有说话,可偏偏只有慧空他说是什么凤凰啼血,臣妾怀疑他被人收买了!请陛下明察!”

证据确凿,还要指认是慧空大师,明帝盛怒之下将皇后的手一推,生生打开半尺之远,“慧空大师一直在皇庙之中,他从未去过你的宫殿,也没有接触过你的礼服,他如何害你!何况他说凤凰啼血,是因为在民间曾见虎目流泪,特意向朕说明而已!”

皇后眸含惊讶望着明帝,泪流满面道:“陛下,他是什么大师,他不过是云游的一个僧人而已,他说什么凤凰啼血,只不过是想要将臣妾拉下皇后的位置而已!”

“皇后!举头三尺有神明,此地是皇庙,慧空大师为朕祈福,为万民祈福,昼夜不休,你可知道什么是祸从口出!”明帝眉头紧紧的皱起,深深的刻痕出现在眉间,眼神暗沉隐隐透出血丝,显然已经到了极怒的状态。

慧空面上露出不忍之意,口呼佛号,声音祥和道:“阿弥陀佛,陛下莫要动怒,皇后娘娘所言并无错处,贫僧本就是天下芸芸佛家弟子中的一个小僧。”

他淡定悠然,宽大的袈裟在庙内烟火寥缭绕之中,红光瑶瑶,整个人平淡超然,有一种佛家人的宽宏慈悲,与眼下神情激动,眸含怒意的皇后对比起来,任谁都觉得慧空是一个真正的大师,一个将佛家修心养性达到了高境界的大师。

东太后面色上凝重满满,左手扶着英妈妈,右手上绕着平日里不离手的碧玉佛珠,无波的眼眸望向皇后,淡淡的道:“皇后,你可能又惊又慌之中不记得了,刚才你的礼服上出现凤凰啼血预兆的时候,是慧空大师开口帮你说话,让陛下莫要错怪于人,请求陛下让你更换了衣裳,以证明你的清白。”

德妃也同样是由宫女搀扶着,轻轻的咳了两声后,缓缓的开口道:“是啊,臣妾也听到了慧空大师所言,若他真是有心要害皇后你,就不需要再给你机会证明自己的清白了,皇后还是莫要将大师硬拉进来吧。”

明帝额头上青筋隐隐突现,显示他一直暴增的怒意,责骂根本就无法控制的,从甚少如此神态的他口中喝出,“你贵为一国之后,竟然在先祖显灵之后,不知反思自己过错,还口口声声的攀咬他人,你是想说,先祖皇帝显灵于凤凰眸中,是蓄意陷害你了?还是说你心中早就对朕充满了不满,借此机会来指责朕!”

此时的皇后已经到了无比惊恐的地步,她并不是不知道慧空大师在明帝心中的地位,去指责慧空本来就是一件令明帝不悦的事情,只是礼服上的血迹在她脱下之后就消失了,她很是费解,这红色的痕迹究竟是怎么来的,一急之下,便抓住有可能的人攀咬,只求能洗脱自己的罪名!

只可惜,越是急躁就越将自己往绝望的边缘推去!

皇后何曾见过明帝此等暴怒的模样,面色无比的惊恐,她连连叩首,满面泪水,已经顾不得平日里的雍容之态,哀声哭诉道:“陛下,臣妾没有这样的胆子,不敢指责陛下您,更不会指责先祖皇帝,臣妾只是觉得冤枉啊!”

明帝的怒意渐渐隐在双眉之间,面无表情的望着皇后,然而目光几乎冰冷的没有丝毫的感情,道:“朕瞧你不是冤枉,是心存狠毒,自己不详还要怪责与其他人身上!”

虽然明帝此时的面色已经平静下来,然而朝臣们没有一个人敢松气,此时的帝王全身散发着极致的冰寒之气,在这层平静下是随时可能喷薄的容颜,比起暴怒时简直更是可怕。

四皇子一直站在前列之中,自皇后的礼服上出现了凤凰啼血的图案之后,他心内就在隐隐思考着这件事是怎么回事。

四皇子是不相信神灵之人,他认为想要得到的东西,只有通过自己的努力,去争去夺,才能得到,并不会有什么神灵会因为人的诚心,将东西送到手中。更何况这件事情是发生在皇后的身上,他就更不会相信了。

但他那时不能妄自开口,先由皇后自行辩解,而他需要找一个很好的突破口才出声,接着,他就看到皇后请求换下那件礼服,说实话,这是最好的方法了,若是脱下来之后,还是有那血痕出现,皇后的清白也可一洗而净。可事情就发展的让人无法控制,皇后换下了礼服之后,血痕也随之而消失。

比起开始的口口声声喊冤屈,此时的皇后更是坐实了不详之人的罪名。

一定是有人从中下手陷害!

四皇子深深的呼吸了一口气,黑色的眸中带着一丝冷酷,陷害的人的确是下了狠手,今日祭礼进入皇庙之后,便关上了皇庙的大门,礼成之前,皇庙之门绝不会打开,而人人都必须站在自己的位置,不得走动,不可以交头接耳。若是平日里,他可以让人想办法动手脚,做补救,偏偏今日,他不能动,一动,虎视眈眈的三皇子,站在他身后的五皇子,马上就会抓住他的动作来告他一状!

但是如今,皇后显然已经被认定了罪名,他作为她的儿子,无论是从争夺皇位的角度,还是亲情的角度,都必须要站出来求情!若是他置之不理,不闻不问,只会让在场的明帝,所有的朝臣都觉得心寒,能亲生母亲都不关心的人,更何况其他人呢!

所以明知道劝阻无用,亦或者是惹火上身,四皇子依然向前一步,屈膝便跪下,拱手道:“父皇,母后一向贤…”

他的话刚刚出口,明帝双眸逼视着他,手臂重重的一划,语气森冷如冰,“今日之事毋须再多言,朕心中已有定论!”

皇后之事十分蹊跷,本来就没有人敢在这时出言求情,眼看四皇子出声都被打断,哪里还会有人愿意去冒惹怒龙颜的危险再多嘴呢。

三皇子眼瞧着四皇子站出来,就等着他被明帝怒斥,眼看他现在这样,此时亦是出口道:“父皇,皇后身上出现这凤凰啼血之兆,也许不单单是说皇后,还有其他人…”

“住口!”明帝一声怒喝,眼中爆射出极为犀利的目光,似剑锋摄人,“谁要是再开口,我就将他拖出去打死!”

三皇子意在趁此机会,让四皇子也连带着被明帝厌弃,谁知道忍得明帝迁怒于他,立即吓的噤声不敢再多一句嘴。

这种情况下想要害人,确实是心急了一些,反而起了反效果,魏贵妃的眉头皱紧,朝着自己儿子所在的地方瞟了一眼,略微有些担心,不过当她看到一旁跪着不敢起来的四皇子,心头那一点担心也被接下来的喜悦所代替了,满怀期待的等着皇后被废。

明帝嘴角紧抿,鼻翼张阖,显然怒意都积郁在胸中,他低头望着跪在面前的皇后,而一直低头恸哭的皇后感受到他的视线之后,亦是抬起眼眸与他对望。

此时皇后泪水涟涟,仍旧还在分辨道:“陛下,臣妾绝不是不详之人!”

她面上的妆容已经全被哭花了,刷着的脂粉和胭脂混着泪水,糊成了一团,那日渐衰退的容颜,横生皱纹的眼角,是那样的清晰可辨。

皇庙中的一排排的白色蜡烛晃动着点星的光芒,明帝的面容在烛光和金辉交错之中,透出如琉璃瓦一般森冷坚硬,他深邃的眸子微微一眯,透出平日里难以看到的无情无义,他挥手砍下,利落果断,“来人啊,除去皇后凤冠…”

云卿悠悠的叹了口气,天降不祥于皇后之身,对明帝同样也是一种指责,指责他娶妻不贤,指责他为君不明,指责识人不清。且不说明帝本就信佛信教,单单就今日百官全部在场,看到了这一场不祥的预兆,就算是明帝不处置,百官之口也不能尽封,未免传出有损皇家尊严,帝王尊誉,明帝今日一定是会处理了皇后,以封天下众生之口!

明帝身边的女官闻言立即走到皇后的身边,抬手便要除去皇后的九龙五凤冠。

“你们敢!”皇后一把打开女官的手,沾染着泪水的容颜顿时换上了倨傲,眼底透出一股凌然的傲气,腰背挺的笔直,百年大族之女的风范在这一刻发挥了出来,她久居凤位,自然在宫人心中还是有着威严的,被她厉声训斥,女官便显得有些犹疑。

明帝紧皱了眉头,双目朝着皇后望去,似要开口,皇后已抢在他之前,面容镇定,眸子里再也寻不出方才的那种哀哀戚戚,含着一种极为坚定的神色,徐徐地开口道:“陛下,你不能废了臣妾!”

182

明帝紧皱了眉头,双目朝着皇后望去,似要再开口,皇后已抢在他之前,面容镇定,眸子里再也寻不出方才的那种哀哀戚戚,肯定的开口道:“陛下,你不能废了臣妾!”

她的语气十分的笃定,似乎非常有自信的说出这句话,双眸直视明帝,透着灼灼的光彩,下巴微抬,等待着明帝的回答。

明帝双眉几乎拧成奇峰,扭结成了一团,面色一沉,声音如同石坠千斤,“皇后,你在祭祖礼上被先祖降下先兆,意喻不详,此事不但影响了朕的后宫之安,更对天下百姓有不详,岂能由你说不能就不能吗?”

皇后枉若未闻明帝之言,容色平静如一腔空水,嘴角甚至有了一点似笑非笑的弧度,这气度和平静,让她本来妆容凌乱的面容也显出一股与平日不同的大气,“陛下,臣妾自知祭祖大礼上出现凤凰啼血图案,乃不详之兆,陛下为天下,为万民考虑,不得容臣妾,然而,臣妾只是想问陛下,请问陛下还记得二十年前的封后之日,曾在永乐宫中对臣妾的许诺吗?”

她声落之时,德妃微微的皱了一下眉头,头上的珠冠映着她眼眸里透出一抹难以察觉到的恨色,然而很快又消失在她那苍白的面孔之上,只余那惯常孱弱的仪态,目光追随着明帝的面色。

明帝身子一震,沧桑又精明的目光之中充满了惊愕和痛苦,视线停在皇后的面容之上,眸子里有着一丝一丝的情绪在跳动,随即他的面色很快的平静了下来,紧抿着唇像是在克制着什么,一字一字的从口中蹦出,“朕记得。”

随着明帝的声音,殿内被刮进了一阵幽幽的清风,卷着一股百花的清香还有泥土的湿润从檐角上划过,皇庙中的黄色经幡扬起翻动,飞到了皇后的面前,遮盖了住她的容颜,只听她的声音从经幡之中悠悠的传来,带着一股怅然,“当年元后去逝后的一个月,陛下封了臣妾为新后,因感激臣妾父亲帮助陛下荣登宝座,陛下曾答应父亲,今生绝不废弃臣妾,以来奖励薛家上下对陛下的辅助扶持之情。”

云卿目光里微微露出一抹惊讶,皇后所说的这一点,她却是不知道的,当年薛家在明帝坐稳帝位之时,的确是出了极大的力量,才有后来的权倾朝野之势,原来其中还有这么一个插曲。她抬眸朝着御凤檀所站的位置望去。

御凤檀狭眸里带着一抹思虑,察觉到云卿投来的目光之后,微微摇了摇头,显然皇后所说的诺言,就是连他都不清楚。

连御凤檀都不知道的…云卿目光向着周围的老臣们看去,不管是老谋深算的首辅张阁老微微皱起的眉头,或者是官威摄人的古次辅明显从开始愉悦而变得冷下来的脸色,还是魏贵妃眼底的惊异和失望,都在说明着,他们也与御凤檀一般,也同样不知道,当年明帝曾对薛家,和皇后许下这样的诺言。

一个帝王对皇后许下永不废后的诺言,一来是因为情深相许,伉俪情深,但是看明帝和皇后之间的相处,不过是皇帝和皇后之间的相敬如宾,很明显没有这种感觉,二来,便是在当时的情况之下,不得不说下许下承诺,以保住自己的利益。怎么看,当时的薛家和明帝之间,都是因为第二种的关系。

明帝今日借着凤凰啼血之事,要将皇后废弃,其一的确是因为他相信这个预兆是真的,其二,也许是明帝多年来对薛家积郁的不满已经随着薛家的倒台而蜂涌出来,毕竟薛家这么多年所作所为明帝亦不是毫无所知,如今找到这么一个机会,自然要将是薛家爱女的皇后拉下来。

然而皇后却在这个时候将以前的事情提出来,自然这不单单是一个口头承诺,肯定还会有私下的诏书,不过皇后不会在这么多人面前拿出来,让明帝彻底难堪。她此时说出来,让明帝记起这件事,还有,便是让所有人都以为她是拿着薛家人的感情在说事。

果见明帝在听到皇后的话后,长久的没有开口,目光亦是空洞而辽远的,像是在回忆着什么,随即他缓缓地道:“薛家当年确实对朕帮助良多,朕没有忘记。”

他的语气叹气,如同那一节节焚尽的香柱,清晰又飘渺,沉重又虚弱。

魏贵妃抬眼望着明帝的神情,一直带着期待的目光陡然变得不甘心,华袖下的手指紧紧的握成一团,此时她不敢开口,但是又很想开口。怎么不废掉皇后呢,怎么还有这什么诺言呢,心中的话冲到了喉间,又咽了下去,复又升起,直到她的目光落到了皇后那尊贵无比的九翼金凤步摇上,视线里出现了一丝贪婪,那钗子,离她是这样的近了,只要皇后倒了,下一个戴上那金钗的人就是她了!

一瞬间,魏贵妃的勇气达到了最大点,她根本就不再顾忌东太后所说的那一句警告,旋即屈膝跪下道:“陛下,薛家乃陛下的臣子,臣子辅助君王,乃天底下再理所应当的事情不过了,皇后以薛家的功劳来打动陛下,陛下不可轻易心软。”

然而,明帝将她的话置若罔闻,只是以一种淡漠而复杂的眼神看着一脸平静的皇后,望着皇后的眸子里平复到没有一丝涟漪,道:“传朕旨意,皇后薛氏,天命不佑,其身不详,不宜再母仪天下,主掌六宫,念其乃功臣之女,顾其旧恩,将其安置于储秀宫内,非诏不能出。”

若是开始明帝对皇后身着凤凰啼血之礼服还有怒,那是因为意外才怒,而在皇后说出薛家旧情之后,明帝的脸色就平淡了下来,是一种无期无盼的冷淡。

魏贵妃出言未曾得到想要的效果,虽然皇后未曾被废,然而六宫之权彻底剥夺,以后只有皇后之名,而无中宫之实,她在失望之余又觉得得意,接下来,陛下就会将掌管六宫之权,全部交给她了!那时候,她又和皇后有什么区别呢!

她跪在地上,不动不移,甚至展露出一丝微微的笑意望向明帝,但是,明帝的目光在她的身上没有停留,望着站在前列的两排妃嫔,视线一个个滑落,显然是在考虑,从此以后,六宫之权该落到谁的手上。

只听帝王至尊在众多妃嫔期待的面容之上划过,最后停到了一个众人无论如何都想不到的人身上,他声音幽远,一身帝王气势与明黄色的龙服相得益彰,宣布道:“从今日起,德妃摄六宫之事,珍妃协理六宫!”

说罢,朝臣和宫中的嫔妃们眼中都露出了诧异的光芒,将执掌六宫的权利给德妃,自然是没有多少异议的,毕竟德妃和皇后一样,她们都是皇子府中便陪伴明帝的人了。但是珍妃,这个进宫便直接飞升到了妃位的女子,她们已经是存了嫉妒之心,巴不得她有什么好日子过,哪知道还没嫉妒完人家的位置,如今又见她又有了协理六宫的权利,这实在令人惊讶明帝对她的宠爱到了一种如何偏心的地步!

皇后听后,不过是淡淡的一笑,缓缓的叩头道:“臣妾谢陛下之恩。”她不等明帝开口,亦知道明帝也不会再对她说什么,便徐徐的起身,一身凤袍披在她的身上,那雍容华贵的凤凰展翅飞翔,却始终只能做这衣裳上的点缀,落寞,孤寂。

看着皇后的身影一步步的消失在皇庙祭坛之下,德妃面上不过是浅浅一笑,没有大喜之色,也没有和其他妃嫔一样,嫉妒或者惊讶,眸子里也不过如往日里一般带着温和虚弱的光芒,姗姗走出列队来,向明帝跪谢,声音细而稳地道:“臣妾蒙陛下圣恩,定会与珍妃一同好好管理六宫,为陛下分忧。”

章滢美眸中流露出一丝惊讶,然而更多的还是惊讶,她进宫日子不长,不如德妃沉稳淡定,袖下的双手带着喜色交错的握在一起,直到听到德妃特意扬起声音说到的“珍妃”两字,才记得此时是要去谢恩,抬手整了一下鬓角,也莲步轻移的到了德妃的左侧,一起谢恩。

明帝点头道:“珍妃入宫时间尚短,然她聪慧,而德妃你身子不好,但端庄有仪,又入宫多年,对宫中事务了解清楚,你们二人相互一起扶助,定然不会让朕失望的。”

他的目光在章滢身上掠过,瞳孔里带着兰花一般的清润之气,使得刚才阴沉的气氛稍稍得了缓解。

而章滢与德妃一起站了起来,抬头望着明帝,她的衣带轻轻的在风中飘荡,整个人在肃穆的背景之中,像是添上的一笔明朗之色,众臣虽然隔得很远,然而却也能窥见一点真容,暗道这位珍妃倒真正是位美人,难怪陛下心下喜欢。

魏贵妃此时放如梦初醒,她简直不敢置信的看了一眼明帝,然后迅速的转头,目光停在德妃那张雪白孱弱的面容上,头上的佩饰发出叮当的撞击声,如同她此时碰撞难受的心一般。

德妃,竟然是德妃这个病秧子,这个天天不出殿的女人,站在这里一出现,就受了渔翁之利,得了这个位置去了,可这个病秧子好歹也入宫二十年了,那个珍妃呢,她算什么?!

魏贵妃面上露出一丝讽笑,道:“珍妃进宫才两个月,只怕宫中的妃嫔们还没记个完整,德妃只怕也是第一次见到珍妃吧,怎么就有信心可以一起管理好六宫了呢?”

德妃扶着宫女的手,淡淡的一笑,却不是朝着魏贵妃,而是对着明帝道:“陛下,臣妾刚才冒然见到皇后之事,倒是想起今日珍妃宫中先帝化身相思鸟衔彩衣而飞之事,一吉一凶,倒是也可化解了其中的不详之气。”

云卿缓缓的垂眼,看了看自己袖上的海云纹,德妃的话虽然像是与明帝说话,实际上是说给魏贵妃听,说给在场的所有人听的,给那些质疑章滢协理六宫权利的一个威慑。章滢能任协理六宫这个位置,是因为人家有了先祖的吉兆,不单单是陛下的偏心。一句话,便能将章滢目前的处境缓和许多,这位德妃倒真是一个聪颖通窍之人,看她举动也不与争权夺利的魏贵妃相似,只是她为什么要帮助章滢呢?

明帝点头道:“是啊,今日有珍妃的一吉,朕才觉得先祖并未全权责怒于朕啊。”

在场的人有进皇庙前便听到这桩奇闻的,自然明白他们所说的是什么,也有不知晓的人,心中充满了疑惑,此刻虽然不知晓,待祭祖之礼结束后,再立即打听,以免耽误了揣摩圣心,辨认朝堂风向。

闻言,章滢轻轻的一笑,却是缓步向前,温柔之中不失一种爽朗之色,微微启唇道:“陛下,臣妾的吉兆便是陛下的吉兆,蒙圣恩顾眷,方得有显灵于未央宫中。方才臣妾在祭祖之时,看到这祭祖之物,皆是先祖乾帝所喜爱的物品,臣妾有一个想法,想与陛下一说。”

见她言辞恳恳,明帝点头道:“若是与祭礼有关的,你且说无妨。”

章滢接着道:“陛下,臣妾在想,未央宫中相思鸟儿衔走礼服,它们在众多衣物之中,选中了这一件,首先定然因为那件衣裳乃祭祖礼服,郑重,端凝,但臣妾曾听陛下说过,此锦缎乃新进贡入宫,相思鸟儿是否是因为喜欢这样的精致缎料呢。虽然不敢妄自断言,然臣妾斗胆猜测,这种锦缎也深得先祖钟爱。陛下尊爱孝悌,上尊先祖,下爱百姓,臣妾想,不如将这种锦缎也一同供奉于先祖,更显陛下孝心。”

明帝眉头轻轻的蹙起,脸上带着思虑之色,须臾之后,眼中露出赞许之色,连连点头道:“当时朕亲见此奇景,甚觉惊讶。珍妃心思细腻,思虑周全,朕听你所言,确实有一二道理。魏宁,让人将珍妃做礼服的锦缎送到皇庙中,与其他贡品放在一起。”

“陛下,这一批锦缎与皇后的礼服,都是今日先祖显灵于上的,不如请慧空大师在庙中吟诵经文后,化解其上的气息后,再处理,如何?”章滢微微一笑,眉眼随着她的一笑,活泼又生动,隐约有她往日里那种飞扬的神采。

明帝目光里带着赞赏,点头道:“不错。”虽然已经幽禁皇后,然还是未曾废弃。凤凰啼血确实不祥,读诵经文化解上面的戾气却是是个好办法。他徐徐的负手转身,深邃的目光里带着威严和肃穆,望着一脸高泊的慧空大师,语气柔和中带着尊敬道:“那就烦清大师诵经祈福了。”

慧空清远的一笑,颔首道:“贫僧每日都是诵经念佛,参悟佛经,这不过是区区小事,陛下莫要在意。”

解决好了这突发的事件,祭礼也完成了,百官以及命妇在明帝走后,有序的出了皇庙之后,便各自散开。

御凤檀面容上带着微微的笑容,朝着云卿走过来,身姿清逸如松,“我们一同回去吧。”

云卿含笑正要点头,却见魏宁走了过来,停到了御凤檀和她的面前,拱手行礼道:“奴才世子,世子妃。”

他是明帝的贴身内侍,此时过来,必定是因为明帝的吩咐,御凤檀微微颔首,玉面上挂着一抹淡笑,用他惯有的慵懒声线,道:“魏总管无需多礼,请问此时相找,是有何事?”

对于这个总是挂着一抹清浅又极为好看的笑容的世子,魏宁是绝不会像其他人一样将他当成一般的高门子弟相看,这些年御凤檀与明帝之间的关系,明里暗里的周旋和试探,他作为贴身内侍,都一一收于眼底,知道这位笑面世子绝对不是一个表面上看起来这么简单的人,否则的话,明帝也绝对不会将守卫京畿的京卫营权利交给了他。

更何况他还是未来的瑾王,如此,魏宁也不会有任何托大的心理,精瘦的面容上带着一抹圆滑的笑容,依旧态度恭谨道:“陛下让奴才请世子与瑾王到养心殿一聚。”

183

既然明帝有请,御凤檀自然是要去的,可御凤檀眼内带着不舍望着云卿,在这祭祖礼上呆了太久了,他都感觉好久没和卿卿说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