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生之军嫂奋斗史/重生之农家奋斗史上一章:第 28 章
  • 重生之军嫂奋斗史/重生之农家奋斗史下一章:第 30 章

“我也想去公社玩…”

孩子们你一言我一语,顿时冲散了她浅浅的怒意。

“来来来,赶了这么远的路,渴了吧,”程招娣端出一碗凉茶,招呼她坐下,“快喝点凉茶,去去暑气。”

刘好好的确是渴了,捧着大茶缸“咕嘟咕嘟”灌了一大缸凉茶下肚,这才舒服起来,“还是阿妈煮的凉茶好喝。”

程招娣被她夸得一脸不好意思,抿着嘴直笑。

刘长生闷闷地坐在一边,刘好好一回来,就和众星捧月一样,所有人都围着她转,仿佛她才是真正的一家之主,这让他很不舒坦。

“行了行了,快些摆饭吃!”刘长生不耐烦地嚷道。

第一百五十五章 面子

家里晚饭也没多少饭菜,刘长生一吆喝,程招娣和刘学习就很麻利地将饭菜端上桌来,一家人围在桌前,话题还是离不开刘好好。

“今天还顺利吗?”

“挺顺利的,张书记还专门找了我谈话,对了,他还提到学习呢,要不是他说,我还不知道学习考上金花中学了,”刘好好高兴地说,“他说,咱们家出了两个高中生,在农村可不常见,特别是我们大目生产队就我们家一连出了两个高中生呢,多亏了我阿公有见识,他还说让学习今后好好学,毕业之后也为咱们金花公社做贡献呢。”

“哇!二姐!张书记都点名表扬你了呢!”刘天天和刘向上都是一脸羡慕,公社书记在他们眼里那可是上头了不起的大官呢。

刘学习一脸不好意思,但更多的是喜色,张书记的表扬还在其次,最重要的是她考上了高中,这段时间的辛苦没有白费,她可以继续读书了。

程招娣也一脸喜意,“咱们家的妹仔就是有本事,整个生产队只有你们俩被张书记表扬了呢,阿爹阿妈在大家面前都脸上有光,是得感谢你们阿公,到底…”

“吃你的饭,哪来那么多话!”刘长生却绷着一张脸,紧紧握着筷子,眼中都要喷出火来了。

如果不是这个刘好好爱作妖,张书记怎么会去关注什么刘学习考高中的事情?现在刘学习的通知书已经被他给撕了,还怎么去读高中?到时候张书记会不会怪他?

刘长生暗暗下定决心,要把撕通知书这件事瞒得死死的,绝对不能让人知道他干了这件事,他们要是问起来,他就说没见着。

他心不在焉地扒着饭,刘好好却把他的一举一动都看在眼里,她知道刘长生重男轻女,却没有想到一向很怂的他竟然真的敢毁了刘学习的录取通知书。

“金花中学说他们的通知书早都寄出来,我们家好像还没收到吧?”刘好好又装作不经意地问了一句。

刘学习立刻变得紧张起来,要没有录取通知书怎么去上学?

程招娣也坐不住了,“还真是没看见,要不我去找你祥伯问问?”

“问什么问?不就一份通知书?没了就没了,三天两头麻烦人家做什么?”刘长生用不耐烦的大嗓门来掩饰自己的心虚。

程招娣惊讶地看着他,“这可是学习的录取通知书啊,要是真丢了,怎么上学啊?”

“丢了是她的命,怪谁?”刘长生粗声粗气地说。

刘学习脸色一白,像被人泼了一盆冰水一样,从头凉到脚,就连程招娣也怔怔地看着刘长生,有些不明白他的意思,之前不是说好了让几个孩子都读书的吗?他这是反悔了?

桌面上死一般的寂静,刘好好却爽朗地笑了起来。

“瞧你们紧张成这个样子,多大的事儿啊?我今天在张书记跟前嘴快,提了一句学习还没收到通知书的事儿,张书记立刻就让教委的王主任帮忙查了,说是寄出来,当时我就多了句嘴,说不会丢了吧。结果张书记说县里已经有档案登记了,丢了也不怕,他帮我们打个招呼,到时候学习直接过去上课就行了,要补办的手续公社和县教委都会帮忙办,咱们什么也不用操心。”

“那敢情好,还是我们好好有本事,丢了录取通知书还能读书,张书记真是看重你!”程招娣高兴得直搓手。

“张书记不是看重我,是看重我们家,阿公可是出名的老英雄,他生前的遗愿就是让我们几个读书,张书记也希望我们一家多出几个读书人呢。”刘好好笑眯眯地看着刘长生。

刘大力虽然用心培养刘好好读书,但也只是觉得她有潜力,是个读书苗子而已,没有什么要把一家人培养成读书人的执念,否则当年刘长生就不会只读半拉子书就下地务农了,所以她的话不过是胡诌而已。

刘长生被噎住了,刘好好的这几句话是真是假,他也是清楚的,越是清楚,他就越觉得没有面子。

一张脸青一阵白一阵的,老爷子虽然去世了,但是刘好好很受公社张书记的看重,这是全生产队都知道的事,之前刘好好还在张书记面前帮刘祥圆了场子,不仅生产队长刘祥感激他,张书记对她更是刮目相看。

只是他没想到张书记对她会看重到这个地步,连她的家人都关照到,是她真有这么大的能耐,还是看在老爷子当年的面子上?要真看在老爷子当年的面子上,怎么没见别人对他这么看重?

刘长生脑子乱轰轰的,心里五味杂陈,刘好好好了,他们一家也跟着好,这个道理他明白,也知道是好事,可是真要按刘好好说的拿出钱来让刘学习读书,他又真的觉得心痛不舍,刘学习只是个无足轻重的女仔,这钱他还想留给独子呢。

谁的钱都不是大风刮来的,之前供刘好好读书那是老爷子拿钱的,他没话说,可是让刘学习读书,这钱可是要从他的兜里拿出去的,拿钱就无异于割她的肉。

可是现在公社张书记都过问刘学习读书的事儿了,不让她读书显然不现实,否则刘祥就要第一个上门找他的麻烦。

一想到要把这些人招来,刘长生就心烦意乱,板着一张脸,“读高中费钱,家里哪有那么多钱?”

“阿爹说的也有道理,我就想着学习到时候和我一块儿住到公社的宿舍里,这样吃住的费用都省了,高中的学杂费也不贵,我在公社的工资应该够我们两人花用,再紧一紧也能把她的学费省下来。”刘好好和善地笑着。

刘长生和程招娣脸色一变,难道今后刘好好的工资不再拿回来了?那可是十几块钱啊!

“你,你别以为你到了公社,这个家就和你没关系了!”刘长生霍然起身,指着刘好好怒道,“是我和你阿妈养活了你们,你翅膀硬了,就不想认这个家了?!你有了工资不想交回来,竟然还想留着自己花用?”

第一百五十六章 工资

“阿爹,你在说什么呀?”刘好好一脸莫名地看着他,眼神却别有一番深意,“我知道你和阿妈都是为了这个家,我也是为了这个家啊,我在公社上头一个人住,开销比在生产队里还大,那点儿工资也只够养活我和学习,再说了,庄立军每个月不是还寄五块钱回来给你们吗?那可不就是我们孝敬你们,留给你们养家用的?”

你既然不想出钱,让刘学习读书,那就由我来出好了,不过你们也别指望我会再把工资拿回来给你们花用。

刘好好的态度很明确,也很坚定,她早就盘算着找个机会经济独立了,明明已经赚了工资,却被人捏在手里,就像被人扼住了喉咙一样难受。

“就那五块钱!你不如饿死我们算了!”刘长生气得不行。

“阿爹,你可别这么说,咱们生产队分的口粮可饿不死人,这话要是传出去,祥伯第一个生气。”刘好好的笑容在刘长生看起来格外可恶。

刘长生被她堵得说不出话来,程招娣心里也不舒服,可是她嘴笨,不知道该说什么好,今后家里少了刘好好这笔收入和刘学习这个劳动力,日子肯定不如过去好过了。

孩子都是敏感的,父母的不高兴立刻影响了他们,原本屋子里的喜悦散得一干二净。

“我是管不了你们了!”刘长生越来越了解刘好好这个人,她看上去笑眯眯的,但满肚子都是算计,连刘金凤都砸在她手里了,他又怎么会是她的对手?

尤其是刘好好那双眼,仿佛看透了一切一样,还带着轻蔑的嘲笑,看得刘长生又心慌又愤怒,完全不敢再和她对视。

刘长生知道事情已经成了定局,刘好好这个人看上去好说话,但她想做的事情谁都拦不住,既然她已经开口了,自己肯定无法改变她的决定,索性将饭碗一推,怒气冲冲地出门去了。

程招娣怔了一下,默默地收拾起碗筷,无声地落泪,觉得自己生的都是讨债鬼,一点都不体谅他们做父母的,家里的生活又不好过,她们还成天想把钱搂走,今后她是指望不上这些讨债鬼的了…

刘好好看着自己这对仿佛受了天大委屈的父母,不由得觉得有些好笑,他们就像是自己小时候读的文学作品中因为家贫无法负担子女学费,而让几个子女选择退学,再集全家之力只供出一个读书人的父母,读书的时候,觉得这样的选择悲凉而无奈,心中充满了无限同情,可是当她真生长在这样的家庭时,她却不这么想。

不患寡而患不均,这样偏心,难道还指望他们兄弟姐妹的感情能有多好?

读书出去的孩子一辈子都要背着父母兄弟的人情债,被剥夺了机会的孩子一辈子都有被放弃的伤口存在。

刘家的情况和那些文学作品中还有些不同,真没到那样山穷水尽的地步,就算她刘好好不争气,不能给弟弟妹妹帮上忙,也没有庄家的帮衬。

只要刘长生和程招娣勤劳一些,带着几个孩子多上山挖挖山货,合理地使用每一分钱,家里紧一紧,还是能把几个孩子供出来的,归根结底,最根本的原因,是他们目光短浅,只顾着心疼眼前花出去的钱,而对未来可能产生的回报充满了不确定,既然不确定,那就宁可不要。

刘好好一直在试图改变他们,从之前来看也似乎取得了一些效果,可是真到了拿钱做决定的时候,他们的思维习惯还是限制了他们。

刘学习紧紧抿着唇,如果不是刘好好唤醒了她对学习的渴望,她一定在刘长生脸色微变的时候就提出来说她不读了,能够顶着父母的压力撑到现在,还坚持想要读书,这对她而言已经是一个很难得的进步了。

刘好好却神色坦然,她决定的事情就一定要做下去,哪怕再苦再难,她也要攒下钱来让大家读书。

第二天,刘好好就决定要搬到公社上头住去了,现在父母对她满肚子意见,见她收拾东西要搬走也是冷眼相待,就当她不存在。

还好有三个弟妹帮着她收拾打点行李,说是行李也没有多少东西,不过是日常洗漱用品和几件衣服而已,现在是夏天,还不需要带被褥什么的,再说被褥的价值不菲,刘长生和程招娣可舍不得让她带走,好在她手里握了那么一笔小钱,虽说是给弟妹读书用的,但可以暂时挪来救急,等到发了工资补上就是。

刘好好本来想让刘学习陪着她一块儿去公社的,可是刘天天和刘向上逮着了机会,也闹着想去公社见识见识,想到他们一年到头去公社的机会也不多,这几天父母的心情不好,他们待在家里也郁闷,刘好好还是决定带上他们。

四个孩子就在程招娣哀怨的眼神中上路了,大概是家里的气氛太过压抑,孩子们一出门就长长地松了口气,连眼神都变得活泛起来。

“大姐大姐,你说是不是阿爹把二姐的录取通知书给毁了?”刘天天瞅着四下没有外人,立刻迫不及待地问,她都憋了一个晚上了,逮着这个机会,自然不会轻易放过。

“十有八九吧。”刘好好冷笑一声,刘长生当初以为毁了录取通知书,就能毁掉刘学习上学的机会?

真是太傻太天真了,也把她刘好好看得太简单了点儿,她之前早就承诺过要让刘学习上学,如果连这点儿事情都办不成,她今后在三个弟妹面前还有什么威信可言?

“阿爹怎么这样啊?”刘天天义愤填膺,“明明都考上了,还悄悄撕了,今后我要是考上了高中,通知书也被阿爹撕了怎么办?”

“我交代了祥伯,今后这种通知书什么的,直接交到我们手上,别交给阿爹阿妈,靠山山倒,靠人人跑,还是靠自己最妥当。”

“大姐最厉害了!”刘天天朝她竖了个大拇指,一脸崇拜羡慕。

第一百五十七章 小事

刘祥是生产队长,在生产队里有说一不二的权威,人人都怕他,刘长生在他面前都唯唯诺诺的,不敢多说一个字,他们这些孩子更是看到他就怕,整个生产队里没几个人敢像刘好好一样,把“交代祥伯”几个字说得如吃饭喝水这么理所当然。

刘好好自己都没有感觉到,她和普通农民最大的不同是在她的身上少了对权力的敬畏。

刘天天和刘向上在去公社的路上叽叽喳喳,活跃得如刚刚被放出笼子的云雀,影响了一直忧郁沉默的刘学习,她的脸上也难得露出了几分笑模样。

刘好好今天主要是来收拾屋子的,带着他们去收购站把东西换成钱之后,就领着他们到了自己的新家。

刘天天好奇地打量着这间黑洞洞的房间,刘向上则一动不动地盯着头顶的电灯看,电灯在农村可是个很稀罕的东西,他伸手不停地拉着绳子,一开一关一开一关,玩得十分入神。

“你快别拉了,再拉把灯给拉坏了,今后怎么住?”刘好好只能无奈地将灯绳拯救出来。

而那一头刘学习已经打了一盆水,不停地擦拭着屋子里的新“家具”。

小王的效率很高,昨天就已经帮她把床搭好了,说是床,其实就是几块木板架在几把破椅子上,睡觉的时候如果动作幅度太大,这床分分钟会散架。

床边还有一块大木板,承担了书桌、床头柜、餐桌各种功能。

“大姐,这里也太黑了点儿,大白天的不点灯都看不清楚。”刘天天看着墙上那小小的高窗,这种小窗户最多只能起到通气的作用,根本透不进多少光来。

“这窗户小,而且还关不上,平时的时候屋子里闷得不透气,要是到了台风下雨的时候,雨都得往里头灌。”刘学习摇摇头,这小木窗用几根木材钉死,密封不了,能够勉强防贼,但是防不住风雨。

“这里本来就不是住人的地方,是用小仓库整出来的,勉强住着吧。”刘好好倒是挺无所谓的,“走,去供销社买点过日子的东西。”

刘好好本来想买个煤油炉子的,放在屋子里既可以做饭,又能烧水,可是无论是煤油还是炉子实在不便宜,最终还是没有狠下心来。

反正公社有食堂,也有开水房,虽然条件简陋了点儿,但这成本摊下来还是在公社食堂里吃划算一些,公社的职工基本也都是在公社食堂解决肚子的问题。

所以她最后也就是买了席子、暖瓶、枕头、脸盆、水杯这些常用的东西,一下子花去了十几块钱,惹得她肉痛不已,“过日子可真花钱啊。”

“如果能买个煤油炉子就好了,在这里生火做饭也方便一些,还能烧水热饭。”刘学习做了这么多年的饭,已经不习惯依靠食堂了。

“算了,今后就咱们俩在这里过日子,也别那么讲究了,克服克服。”刘好好劝道,自从在这个年代的农村重生后,她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已经大大增强了。

“大姐,我也好想和你们一起住…”刘天天扁着嘴。

“那得等过几年了。”刘好好笑道,“我和你二姐今后住到公社来了,不能天天回家,你和向上可不能放松自己。”

刘天天还没来得及答应,好奇宝宝刘向上从外头溜达了一圈回来,一脸兴奋地嚷道,“大姐,我看到外头有人烧那种铁皮炉子,里头就是些柴火树叶的,这些咱们家不是多了去吗,只要搞个铁皮炉子回来,都不用煤油就能烧火了。”

“铁皮炉子?”刘好好没什么概念。

“我看那铁皮炉子挺简单的,像是自己钉的,只要找块铁皮圈一圈,拿几根钉子钉上就行,一点都不费事。”

因为物资贫乏,这年代的人们动手能力都很强,能自己做的绝不出去买,能修的绝不会扔,相比之下,刘好好的动手能力就差得多了,听刘向上连比带画了半天,虽然心里有了大概的影响,但却绝对做不出来。

唯一能指望的刘向上年纪实在太小,能够把大致结构说清楚就已经很不错了,指望他动手做一个显然是不现实的。

“算了一时半会儿也找不到铁皮,等找到合适的材料了,我就托人帮忙做一个。”这一时半会儿的也只能先勉强安顿下来,其他的事情只能等着日后慢慢完善了。

“大姐,你一个人住在这儿怕不怕啊?”刘天天觉得这间屋子阴得很,这么热的天气,他们呆在屋子里都不觉得热,让她想起了阿公刘大力常年住的那间空房间,自带一股阴森的气场。

“有什么好怕的,楼上就是公社办公室,对面就是宿舍楼,大家住得这么近,有什么事儿吼一嗓子都能听得见。”刘好好心大地说,“再过段时间学习来和我作伴,就更不怕了。”

把屋子收拾了一遍,算是勉强能够住人了,反正大家都穷,就算搬个家也没多少东西,十几平方的屋子显得空空荡荡的。

“走吧,咱们先去吃个午饭,然后下午到公社那儿把学习丢录取通知书的手续办一下。”刘好好伸了个懒腰,坐在自己的床上,挺有归属感的。

“还要办手续?不是直接就能去读吗?”三个孩子都一脸懵。

“哦,那是我胡诌的,也就是骗骗阿爹阿妈,该办的手续还是要办,而且还挺复杂的,不过别担心,我会办好的。”刘好好一脸无所谓地笑道,“吃什么?”

刘学习懵了,刘天天也傻住了,还能这样骗的?这么大的事情足以压垮她们,可是在刘好好眼里压根就不算事。

“我想吃面条!”只有刘向上没心没肺地不住吞着口水。

南方人不以面食为主食,面食在他们这儿是很奢侈的东西,平时刘好好带个馒头回去都算是改善伙食了,面条类的食物他们一年到头都吃不上一次,光是想象,刘向上就馋得不行。

“行,那就去吃面条。”刘好好豪气地挥挥手。

第一百五十八章 工作

公社自己有办食堂,但是因为人少,每天炒的也就那固定的几样菜,打完就没了,刘好好他们想吃的面条公社也没有,所以他们只能到一旁的饮食服务部,用和人换来的粮票要了四碗清汤面。

清澈的面汤中飘着碧绿的葱花,白面的香味让饥饿的四姐弟食指大动,刘好好还没顾得上招呼他们,他们就已经埋头窸窸窣窣地吃了起来。

正值夏天,天气本来就热,这一碗热热的清汤面吃下去,四人都满脸通红,出了一身热汗。

刘向上第一个吃完,摸着自己平平的肚皮,还是一脸意犹未尽,但是懂事的他完全没有再叫一碗吃的念头。

刘好好停了下来,将自己碗里的面拨了一些给他。

他看着碗里的面条馋得不行,但还是以绝对的自制力推拒道,“我吃饱了,这是大姐的面,我不要。”

“我吃不完,你正在长身体,多吃点儿。”刘好好坚决地说,这年头食物里没有什么油水,就算一顿吃半斤粮,人人都也只能吃个半饱,她就权当保持身材了,刘向上这样的半大小子就不一样了,成天上蹿下跳的,能量消耗得也厉害,肚子就像个无底洞一样怎么也填不饱。

刘学习也停下来,往刘天天的碗里挟了两筷子面。

“大姐二姐,你们就别推来推去了,我知道你们也没吃饱。”刘天天无奈地说,将刘学习的面又挟了一些给刘好好和刘学习,“这些面咱们一起吃。”

“行。”刘好好笑了,她就知道这俩孩子不是那种不知感恩,将别人对他们的好当做理所当然的人。

“要是以后日子好了,咱们再来这里吃面,我请客,我们一人叫上两碗面,保证能让你们都吃饱!”刘向上发下了宏愿。

“要是有钱了,咱们也不吃清汤面了,吃五毛钱一碗的牛肉面。”刘天天的愿望也十分美好,“让他们多加牛肉。”

刘好好忍俊不禁,“会的会的,要不了几年,咱们都能吃得起牛肉面了,到时候就怕你们连一碗面都吃不完。”

她前面几句话让几人频频点头,但是后面说他们连一碗面都吃不完,那也太不可思议了,一碗面才半斤面条呢,就这么点儿,还不够他们塞牙缝的,怎么可能吃不完?

三个孩子吃过午饭都回家去了,刘好好一个人住在自己的新宿舍里,觉得世界一下子就静了下来,但也很享受这份孤独和安静。

公社里没有什么书,但是档案室里存的资料、报纸比生产队要丰富得多,她将这些旧报纸借回宿舍,一下子就扎了进去,通过这些陈年旧报纸的新闻线索,她将这几年从上到下的发展脉络事无巨细地整理了一遍,当然这么大的工程量不是一个晚上就能整理完的。

这年头治安环境好,尤其她住在公社办公室楼下,根本不用担心有坏人的问题,索性敞着门通风透气,门口还烧着干艾草驱蚊虫,房间里用的是电灯,虽然光线略昏暗,但比起光线昏暗不定,还熏眼睛的油灯和蜡烛来,不知道好了多少倍,最重要的是用的是公社的电,不用自己掏钱,她很满足地觉得自己的生活质量提高了。

夏天的晚上,街面上到处都是纳凉的人,人们的夜生活也就是搬张竹椅、竹床坐在街面上侃大山,有的孩子玩困了,索性就睡在外头,外头喧闹的人声和青蛙夏虫的鸣叫声汇成一曲很有生活气息的乐章。

她揉了揉自己的肩颈,抬起头来微勾唇角,无论是什么年代,都有其独特的魅力,现在这样热闹的画面在几十年后就算想再见都见不着了。

她这次是借调到公社,并不算是正式的国家干部,充其量只能算是个临时工,公社一共十来个人,有正式编制的也就那么五六个领导,可以说所有的工作人员都是临时工,没有正式编制不仅意味着没有城镇户口,不能享受到市民的各种票待遇,工资还比正式职工要少。

刘好好这次是以工作组的名义被借调上来的,每天一元补贴,一个月就是三十块钱,比她做小学老师赚的钱要多,还有一些公社的福利她也能分到,不过在公社上头的开销也不小。

就以食堂为例吧,她吃的饭是自家分到的口粮,放在饭盒里请食堂统一代蒸的,这钱就省下来了,但菜就要自己掏钱买了,一份青菜五分钱,一份带鱼一毛五分钱,一碗肉片汤两毛钱…

她掰着手指算了算,每餐基本上只能买一份青菜,一周偶尔吃上一份带鱼,吃一次肉片汤改善一下伙食,才能勉强省下钱来,好在她每天干的都是文书工作,不是体力劳动者,消耗的能量有限,只要吃饱了米饭,也不至于饿晕。

刘好好是个勤快的人,又深谙官场套路,无论是每天一早就起来打扫办公室,打开水这种生活细节,还是文书报告这种让人头疼的材料,她都办得妥妥帖帖。

无论在哪里,无论她之前和他们混得有多熟,但是老人“欺负”初来乍到的新人,是约定俗成的规矩,这种“欺负”并不表现在言语、动作侮辱上,而是体现在给她增加大量工作量上,无论什么人,无论大事小事,都把自己的工作往她身上推。

刘好好倒是好脾气,笑呵呵傻乎乎的全都照单全收,只是在不了解来龙去脉的时候,会找他们详细问清楚。

这些推到她头上的工作,在他们眼里是“欺负”“刁难”,对她来说,却觉得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只有通过大量的工作学习,她才能够在最快的时间上手,这也是她前世琢磨出来的心得,对一个在事业上有追求的人来说,忙得脚不沾地,绝对比天天坐在桌前无所事事要有前途。

刚开始还有人想要看她笑话,可是几天下来,一个个全都惊呆了,交给她的每一件工作全都按时完成,而且做得十分漂亮,她一个人就顶了四五个人,整个公社所有人的工作量都骤减了一半以上。

第一百五十九章 能力

公社张书记看着手里字体笔迹一模一样的几份报告,简直是目瞪口呆,自从刘好好上来之后,公社所有的文字材料,无论大大小小全都出自她的手。

这个刘好好上手未免也太快了吧?他们想到的,没想到的,她都想到了做到了,看着她交上来的材料,他就算是有心想改一个字都难。

他读着刘好好写的工作方案,越读就越心惊,不仅考虑周全,文笔还十分漂亮,每一段都能紧扣伟大领袖的语录,句句都能抓住县委和市委的精神,却又半点不突兀,就如行云流水一般自然。

他过去就知道刘好好文笔好,没想到好到这个地步,他都可以想象这个方案交到县委之后,能够得到什么样的赞赏,他们金花公社该有多么的有脸面。

当初自己的老乡兼老领导赵兰舟意味深长地和自己提过刘好好,说她天生就是吃这碗饭的,那时候他还颇有些不以为然,刘好好聪明伶俐是不假,文笔好口才好也不假,可是公社干部每天要做的不仅是上传下达,还需要落实到每一件繁琐细碎的事情上,在将这些小事归纳汇总,再拔高成一篇漂亮的报告交上去,任何一步都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他工作的起步很高,一开始就在省委做过文书,也常常接触各类材料文稿,可就算如此,他刚调到金花公社做书记的时候,也为手忙脚乱过一段时间,毕竟大机关和基层的工作是完全不同的,现在一年之后才渐渐上手。

而现在的刘好好…

他摁了摁太阳穴,如果不是亲眼所见,他怎么都不相信这个世界上有这种人,一个之前没有任何体制内工作经验的人,竟然可以无师自通?

刘好好当然不可能是无师自通,在这种琐碎而具体的工作面前,没有人可以无师自通,几天内上手,她所仰仗的不过是前世十几年的工作经验而已。

前世她虽然因为自己的高学历,被称为学者型干部,但是她却是实打实从基层做起的。

她入职的第一年就是在街道做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那时候的确也是两眼一抹黑,花了好几个月的时间下了一番苦功,才全面了解了这些工作,期间她走遍了辖区的每一个角落,走破了好几双鞋,查了不知道多少资料,和社会上形形色色的人员都打过交道,到刑满释放人员家里家访,为家暴妇女申诉取证,到征地现场维稳,安抚几十个情绪激动的老人,在台风前夜劝阻转移住在危房里的人员…

后来她到了乡镇里,面临的情况更加复杂了,后来一步步往上走开始接触综合材料,历练为人处世,正是这些复杂的工作经历才造就了现在的她。

虽然公社是乡镇的前身,但是现在社情民意和几十年后相比,不知道要简单多少倍,单看公社所在地萧条的样子就很明显了,整个公社十来个人就能运转自如,而后来乡镇的工作人员都快有这个数的十倍了。

刘好好在那样复杂的地方历练过,时间虽然不长,可也算是老吏能吏了,再来看现在的公社工作,以她的能力实在有些过于简单了,在别人看来毫无头绪的事情,她一下子就能抓到重点,给出领导想要的答案,而那些工作方案,已经是她前世做的那些大大小小工作方案的简单粗糙版了,但是在现在的张书记看来已经是不得了的详尽周全了。

张书记坐不住了,觉得自己有必要去看看这个无师自通的天才平时是怎么工作的。

他没在她的办公室里找到她,倒是在第二天动员会的会场找到她了,她正专心致志地写着会标横幅,其他几个工作人员则在一边嘻嘻哈哈地闲聊着,没有一个人有要上去帮忙的意思。

张书记气不打一处来,既然刘好好一个人就能把活全干了,还白养着这些人做什么?还不如把他们都赶回家去,给她多加点工资。

当然这也只能是想想,念头刚一闪过,他就知道不现实,背着手沉着脸干咳了两声,这些人才注意到他的突然出现,一个个惶恐地站了起来。

张书记虽然年纪不算太大,可是他为人特别严厉,三不五时地当面批评人,搞得人下不来台,所以谁都怕被他逮着,今天可不就是抓了个正着。

“上班时间在这里嘻嘻哈哈的,还有没有点儿组织纪律性?”张书记冷哼一声,疾言厉色地开始骂人,“手里的工作都做完了?明天的会议都安排好了?…你们这种工作态度对得起人民群众吗?…”

张书记一恼火,也忘了之前想来看刘好好的工作状态,自顾自骂起人来,骂人也是一绝,能这么絮絮叨叨地骂上半个小时,难怪大家都怕他。

刘好好也低眉顺眼地陪骂,直到张书记骂够了自己走了,凝固的气氛才渐渐活泛起来,被骂了之后,一个个倒是干起活来了,利落地帮着刘好好挂条幅,摆桌椅,三两下就将会场整理好了。

“咱们这位张书记啊,年纪不大,脾气却大得很。”老资格的郭二友一边干活,一边忿忿地说,他在公社这么多年,虽然不是正式工,但也是个老油子了,自从张书记来了后,没少挨过骂,这让他很没面子,对张书记一直怀恨在心。

他一开口,其他人纷纷附和,张书记是上头下来的年轻干部,政治素质过硬,又有文化,但是人缘实在不怎么样。

埋怨领导的时候,刘好好向来都安静地埋头做事,从来不多掺和,但是等到他们埋怨完了,该八卦的时候也照样和他们谈笑风生。

第二天是全公社的动员大会,不仅全公社的人都参加,各个生产队的队长都得上来开会,张书记坐在台上,看着台下乌泱泱但却整整齐齐的一群人,心里有一种莫名的舒坦,他不由得有些疑惑,这样的大会以前常开,可是这种感觉却是第一次有。

第一百六十章 探望

张书记不着痕迹地仔细打量着会场,这才发现每一张长条凳上都规规矩矩地坐着两个人,而且他们是按着各个生产队的顺序排下来的。

照理说他们是不可能坐得这么齐整的,这些生产队的队长,个个都是粗人,每回到公社开会,总是几个相熟的挤在一张凳子上,上面开大会,他们就在下头开小会,有的凳子上挤了三四个人,有的凳子上只坐了一个人,看起来乱得不行,他也喝止了几次,却没有人愿意动,不仅没有效果,还有损他们的微信,后来只好不了了之了。

今天这样的会场秩序是他第一次见到,不用怀疑,肯定是刘好好的手笔,他真有些好奇她是怎么做到的。

张书记端起杯子喝了一口水,茶杯里的水只剩下一小半了,他正准备起身添水,便看到刘好好拎着暖水瓶走了过来,适时给他添了水,又挨个儿给会场上的所有人一一添水。

公社的级别并不高,没有专门的服务员为领导端茶送水,以往这种时候谁要是渴了,自己到一边的茶桶里添水就是了,哪里有人专门上前给大家倒水?

但不得不说,她的举动极大方便了大家,开会的人没有走来走去,会场的秩序也好了不少。

这一场会开得张书记异常舒心,却不知道怎么就走神了,开始琢磨起刘好好在会场上的小细节了,他自忖自己刚才并没有流露出太明显要添水的意思,可是刘好好却那么正好地拎着暖瓶过来添水,难道她一直在计算着自己喝了几口水?

可是她刚才明明一直坐在角落里奋笔疾书地坐着会议记录啊,这眼观八方耳听六路的能力,也未免太让人惊叹了,如果不是他知道刘好好是刚从小学借调上来的,还真以为她是省里哪个领导的大秘下来的。

其实张书记也算是一个很敏感的人,从刘好好这察言观色的做派就能推断出她曾经的职业经历,只不过她的过去太过匪夷所思,就算他们脑洞开得再大,都猜不出来她的过去,想来想去只能用天赋异禀来解释她的能力了。

刘好好在公社的生活过得十分得心应手,对于工作能力卓越,效率奇高的人来说,就算他们都把工作推到她的身上,她也不会有太大的困难,何况熟悉了解了情况之后,她的效率更高了,反倒还有大把的时间花在档案馆里整理往日的档案。

这段时间她对金花公社各个生产队历年的情况算是摸了个透,但是这些都是纸面上的功夫,真正的情况还得等到有机会,下到一个个生产队实际调研查看才知道。

“什么时候要有机会下去走一走就好了。”她嘟囔了一句,自从到了公社后,她就一直在琢磨着写一篇田间调研报告,真实反应这里的情况,这些汇总上来的总结报告真实性还有待商榷,要想写一篇实实在在的文章,必须要走到田间地头去。

“去哪里走一走?”有些熟悉的声音自她身后响起,吓得她手中的笔差点脱手而出。

“你,你怎么会在这里?”她站了起来,不可思议地看着一身绿军装的庄立军。

“你在信上说你调到公社来了,正好部队离这里不远,就想着抽空来看看你。”庄立军难得见到她这副惊慌的模样,嘴角不自觉地扬起一丝弧度。

刘好好眨巴着双眼,一时还反应不过来,“你就这么找上来了了?”

竟然没人拦着他,这公社管理得也太松了吧。

“以前来过这里几次,大家觉得我脸熟。”庄立军笔直地站在她面前,看着她这手足无措的尴尬模样,觉得十分有趣。

她这才回过神来,他这么一身绿军装,自然不会有人把他当成坏人,更不会来拦他,赶忙招呼他坐下,“喝茶吗?公社的茶比我家那野茶要好一些。”

她沏了一杯茶给他,“尝尝,不过也不是什么好茶,公社从生产队下面收上来的,咱们金花公社就不适合种茶,但咱们这儿的人又好这一口,就只能自个儿种着解解馋。”

“你对茶很有研究?”他接过她递来的热茶,轻啜了一口,很敏感地注意到她对茶的挑剔,上回她在家里的时候对大目生产队的野茶也是一脸嫌弃。

可是她应该没有到过金花公社之外的地方,照理来说也不大可能喝过除了这里之外的茶,没有比较,怎么知道优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