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生之军嫂奋斗史/重生之农家奋斗史上一章:第 29 章
  • 重生之军嫂奋斗史/重生之农家奋斗史下一章:第 31 章

“你读过《茶经》吗?”刘好好捧着杯子,不慌不忙地说。

“唐朝陆羽的书?现在要找到这本书可不容易啊。”

“不容易也是有机会能看得到的,”她觉得这个庄立军真是聪明得太过了,和他聊天虽然舒服,但真费脑子,“天下的好茶可没有从咱们金花公社这地界产出来的。”

“你对生活挺挑剔的。”他失笑,像她这样的人可不多见,人们的温饱问题都还没得到完全解决,谁还有心想这些呢。

“我可不是挑剔,挑剔那是小资产阶级情调,”她连忙撇清自己,“我这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他觉得她这副着急撇清的样子也挺可爱的,从善如流地点头,“对美好的生活有追求是好事,听说你现在住在公社了,不请我过去坐坐?”

要不是他的表情实在太过严肃正经,她真要把他当成老司机了,一上来就要求去女孩子独居的地方坐坐,难道不是心怀不轨?

“现在?我上着班呢。”她在心里胡思乱想,脸上不由得地就带出几分慌乱了。

“这个点儿?”他指了指手里的表,指针指向十二点半,“食堂应该已经开饭了,你这么忘我地工作有几天没吃上饭了?”

“饭点是经常误了的,”她不好意思地笑了笑,“不过我都拜托食堂给我留着呢,饿不着,不过之前不知道你会来,没给你蒸饭,我出去给你买两个馒头吧。”

“行!咱们一起去。”他也不推辞,和她一起出了门。

第一百六十一章 关心

公社里的人刚刚吃完饭,正纷纷走出食堂,看到两人肩并肩的模样,一个个都睁大了眼睛。

在七八十年代对男女关系是十分谨慎敏感的,他们俩年纪相仿,走在一块儿有一种无比登对的感觉,围观群众很快就脑补起来。

“好好,你和庄连长这是?”

“处对象呢?”

刘好好和庄立军订了亲的事,在大目生产队是人尽皆知的,可是公社上知道她定了亲的人却不多,一个个都一脸暧昧地看着他们。

饶是刘好好自诩脸皮厚,被他们这么用这样的眼神强势围观,也觉得很不好意思,嗫嚅了几秒才清了清喉咙,红着脸说,“我们定亲了。”

庄立军有些意外地看着她,他一直以为她不愿意履行这桩婚约,也耻于和人介绍他们之间的关系,所以他刚才没敢在未征得她同意的情况下出声解释,却没想到她会主动愿意在这么多人面前承认这桩婚约。

“你看着我做什么?”她抿抿嘴,还是觉得有些不好意思。

“没什么。”他淡淡一笑,似乎心情十分愉悦。

“走吧,我肚子都饿了。”她不自在地偏过头去。

她领着他走进自己简陋的小房间,指了指靠在桌角那张跛脚椅,“我也不说什么随便坐之类的客套话了,这屋子也找不到其他地方可以坐,你将就坐一下吧,椅子不稳,当心别摔着。”

“这里阴暗潮湿,不大好住吧。”他打量着这间小黑屋,微微皱眉,“现在是夏天还好,到了冬天,这里的湿气太重,很容易得关节炎的。”

南省气候潮湿,尤其是永乐县靠海,湿度更是高到不行,夏天是湿热,冬天是湿冷,北方人很难适应这里的环境,庄立军的爷爷庄见明当时在南省工作就落下了一身风湿性关节炎,一直到现在还在折磨着老人家。

“现在是夏天也好不到哪儿去,蛇虫蚊蚁多得要命,天天都得用艾草熏,等到了冬天,我打算钉个炉子,既能煮饭又能取暖,正好也去去湿气。”她指了指屋角的铁皮,这是她从屋外那个废物堆中翻出来的,琢磨着过段时间请人帮忙钉个炉子,反正现在是夏天天气热,她一个人也不耐烦生火做饭,暂时也用不上。

“难怪一股艾草味儿,还挺好闻的,那个铁皮炉子别等冬天了,待会儿我就把炉子给钉了。”庄立军一边啃着馒头,一边说着。

“你会钉炉子?”她吃惊地看着他,“你以前钉过?”

“没有,看看别人家的炉子是什么样子的,自然就会钉了。”庄立军笃定地说,“对了,我给带了点儿小东西。”

他从军用挎包里叮叮当当地掏出十几个午餐肉罐头摆在桌上,“拿这个夹馒头特别好吃。”

他一边说着一边开了一个罐头,拿刀利落地削了一块肉下来塞在馒头里递给她,“来,尝尝。”

“我尝尝肉就好了,馒头你吃吧。”她很坚决地将馒头推了回去,“我天天都坐在办公室里,不怎么动弹,平时吃二两饭就饱了,你们部队的训练量很大吧,这三块馒头吃得饱吗?”

“还好,”他看了看她的碗,觉得这姑娘真是小鸟胃,每餐二两饭,难怪这么瘦。

刘好好津津有味地吃着午餐肉,当年她最讨厌的就是这种罐头食品,连碰都不愿意碰一下,现在却觉得这是难得的人间珍馐。

什么由奢入俭难,狠狠饿一段时间,再不爱吃的东西都能狼吞虎咽入肚。

她的吃相并不难看,毕竟那么多年的教养在那儿,但是速度却不慢。

庄立军看着她认真吃饭的样子,终于还是忍不住问道,“平时的钱够不够花?”

每回见面就问钱够不够花,还真有霸道总裁范儿,她眨了眨眼,现在大家都不宽裕,他就算家境再好,也是节衣缩食过日子,还一下子送来这么多罐头,如此关照着她的生活,要说不感动是不可能的。

“现在赚的比在小学当老师的时候要多一些,平时也没什么要花钱的地方,足够我花的了。”她将罐头朝他推了推,“你在军队里比我辛苦多了,这些午餐肉还是带回去自己吃吧。”

这些午餐肉都是特供给部队的,外头就算想买都买不到,无论在哪一个年代部队的伙食都是需要保障的,他给她带来的这些,肯定也是很不容易才弄到的。

“我们再辛苦,也能够吃得饱,如果营养不良还打什么仗?放心吧,这些罐头是多出来的,我们都有可以购买的份额,我还没成家,买了之后也没处送,不如就给你。”幸好屋子里的光线不强,看不出他已经微微脸红了。

“我…”她还想说些什么,他却很快打断了她。

“你平时就只打这么一样青菜,成天这样青菜白饭,对身体不好。”他指着她的饭盒,如果不是他临时过来,她肯定是舍不得打什么番茄炒蛋和肉片汤这样的菜,食堂之前给她留的菜也就只有一份青菜而已。

“庄立军同志,我发现你的观察力很敏锐啊,不愧是侦察连连长。”

“刘好好同志,我发现你顾左右而言他的能力也很强啊。”庄立军好笑地看着她,“你成天这样吃真的不行,是不是想要攒钱给你弟弟妹妹读书,所以克扣自己的生活费?”

刘好好无奈地笑,“你这么说,我该怎么接?这天都没法聊了。”

他忍不住笑出声来,他在京城军区大院里长大,见过的女孩子其实挺多的,泼辣的,害羞的,高傲的,男孩子气的…他以为世上的女孩子就是那样的了,却没有想到还会有像她这样直接而有趣的女孩子。

和她闲聊特别舒服,哪怕是有一搭没一搭地聊着无关痛痒的闲话,也觉得有种温馨的气氛萦绕在周围,甚至是不说话的时候,也觉得很自在,丝毫没有冷场尴尬的感觉。

如沐春风。

他突然想起这个词,当刘好好愿意收起她那一身刺的时候,和她相处就是会有这样的感觉。

第一百六十二章 温水煮青蛙

“今天你在他们面前说咱们定亲了,是不是想通了?”他觉得无须在她面前隐藏自己的想法,直截了当地问道,话刚出口,他就觉得自己脸上的温度又高了几度,好在屋子里的光线昏暗,她也不容易看出他肤色的变化。

“咳咳,我们俩确实是定亲了啊,”她有些尴尬地干咳两声,“不管我们俩今后想不想履行婚约,目前婚约是客观存在的,我们谁都无法否认,我在这里工作,消息迟早会传上来,这种事自己不说,从别人口里说出来无法把握。再说了,要是不说咱们定亲的事,他们也得传我们处对象,说不定还会传出更难听的流言蜚语,对我们俩都不好,所以还是坦荡一些好。”

男女关系问题向来很敏感,尤其在这个年代,一不小心就会成为攻讦人的借口,她向来爱惜自己的名声,因此也格外谨慎。

“哦。”他闷闷地应了一声,似乎有些失望。

她抿抿嘴,一时也不知道该说什么好,两人陷入难得的尴尬沉默中。

“上次见过你后,我回去想了很多,我有一个亲妹妹,还有几个堂妹表妹,从小在大院里长大,觉得女孩子都挺聒噪烦人还爱哭的,所以没什么和女孩子打交道的经验。但是你和她们不一样,你,你很好!”他的脸越来越红,原来想好的话,一时间竟然紧张地说不出来,只能用“你很好”三个字来形容她。

他本来该说,你通情达理,你落落大方,你坦荡诚恳,你幽默风趣…可是他拿不准用这些词来赞美一个女孩子,会不会让她高兴,千言万语只化作了“你很好”三个字。

刘好好愣了一下,没想到看起来严肃正经的庄立军会突然对她剖明心迹,脸上也有些发烫,说出口的话却干巴巴的,“嗯,我知道我很好,那个,你也挺好的。”

庄立军没想到她会这么说,一时也不知道该说什么,两人就这么大眼瞪小眼地看着对方。

最后还是刘好好“噗嗤”一笑,“咱们这样尴尬不尴尬啊?”

“是挺尴尬的。”他也跟着笑,刚才那微妙的气氛随着笑声烟消云散。

刘好好觉得自己和前世一样挺厉害的,有一种特别的能力,能把追求她的人好不容易营造出来的旖旎气氛给破坏得一干二净。

没想到庄立军是个锲而不舍的,紧紧盯着她的脸继续追问,“既然我们俩都挺好的,你能不能考虑一下,考虑一下我们这桩婚约。”

看得出他其实很紧张,说话结结巴巴的,但是逻辑却十分清楚,甚至步步紧逼。

她眨眨眼,他这么固执,这回还真不知道怎么搪塞过去了,只得冷静下来,认认真真想了一会儿,正准备说些什么,他却再次开口了。

“我不是要逼你什么,只是希望你能够在适当的时候考虑一下。至于现阶段,我觉得我们做朋友挺好的,和你聊天不仅很开心,我也学到了很多,无论最后我们有没有结婚,我都不想失去你这个好朋友。”

她眨眨眼,庄立军一下子就把他们的关系定位在好朋友上,倒是让她原本要婉拒的话说不出口了。

“我记得你上回和我说过,对自己没有信心,对婚姻生活,更对做一名甘于奉献的军嫂没信心。其实我也是第一次和女孩子相处,第一次谈婚论嫁,对未来的婚姻和你一样没有明确的规划和幻想。看到你刚才为了整理资料,连饭都顾不上吃的时候,我就觉得你不应该成为一个成天围着灶台转的家庭妇女,那对你的才能来说是一种浪费,如果我自私地要求你放弃自己的梦想,在我身后默默奉献成全我,那我自己都看不起自己。现在是新时代了,妇女能顶半边天,男人能做的事情,女人一样也能做,甚至能做得比男人更好。”他认认真真地说,“所以我觉得我们做能够互相扶持,共同进步的朋友更适合。”

他把她想说的话全说了,说得这么认真恳切,发自肺腑,她怔怔地看着他,有一种被人尊重、理解、肯定的豪情,这种感觉和得到领导肯定的感觉完全不同,他的话说到她心里去了,说出了她的顾虑,和他的欣赏。

她突然有些鼻酸,来到这个时代,她为自己的将来努力谋划着,不敢在人前流露出一丝一毫不婚的想法,毕竟这种事在现在还是很离经叛道的,可是他全都包容理解了她。

她知道庄立军是个很好的人,他看上去刻板正经还有些冷漠,但骨子里却有君子之风,无论对谁都能做到真正的尊重,今天他的话,让她产生了一种士为知己的感觉。

如果她没有从小看着母亲的一路辛苦,也许她真会因为他的话一时冲动嫁给他,毕竟像他这样真正尊重女性的人并不多见,但是婚姻很现实,现实很残酷,哪怕两个人感情再深,也有一个人注定要付出得更多一些。

她的母亲不是一个家庭妇女,身为名校校长,她的桃李遍天下,在她的领域也算是个女强人,可在婚姻和家庭中,她的付出要远多于父亲,就算父亲再闲暇的时候,对她再关心再体贴,平时也无法代替她受累。

婚姻是由细细碎碎的琐事组成,成家之后,免不了生儿育女,他在部队里注定不能常常回家,她就必须承担包括养育儿女在内的绝大部分的责任,这一点她真的做不到,他应该值得更好的。

不管怎么说,这个朋友她交定了。

庄立军微笑地看着她眼中闪过惊喜、感动、惋惜、欣赏种种情绪,他知道刘好好是个通情达理的好女孩,可她同时也是个很有主见而固执的人,要想逼着她结婚是不可能的,她有一万种办法摆脱这桩婚约。

可是他也同样固执,这段时间他反反复复想了很久,随着了解的逐渐深入,他越来越欣赏她,像她这样的女孩子实在太难得了,好不容易动这么一次心,如果错过了她,他一定会后悔的。

既然她不配合,那么就温水煮青蛙,慢慢熬吧,总有一天他能把她煮熟。

第一百六十三章 辩护

刘好好对自己的识人辨人能力很有自信,从庄立军坚定的眼神中她就知道他绝对是一个正直的人,他现在温和微笑的样子,更是光风霁月,坦荡君子,哪里想到他心里正打着要把她慢慢“煮熟”的主意。

他的话彻底搬走了她心头的大石头,庆幸那位素未谋面的“祖父”虽然不顾自己的意愿定下了一门亲事,但幸好眼光不错,定了庄立军这么个通情达理又正直的军人。

她觉得他是个可交的朋友,又把话给说开了,便没有了最后一丝顾忌,一脸轻松地和他接着聊了起来。

她本身就擅长和人交流聊天,而庄立军又能够顺利地接住她抛出的每一个话题,这段时间两人虽然没有见面,但书信却没有断过,对彼此的情况也渐渐熟悉起来了,一来二去竟聊得十分投机,如果不是上班的铃声响起,她还真的忘了时间。

她连忙有些慌张地站起来,桌面上杯盘狼藉,还没来得及收拾…

他却笑道,“你快去上班吧,迟到就不好了,这里我来收拾。”

“不用不用,你放着吧,我晚上回来收拾。”她一脸不好意思地说。

“不急,我今天休假,闲着也是闲着,你就别管我了,快上班去吧。”庄立军态度坚决,“我收拾好就自己回去了,既然是朋友,你和我见外什么?”

刘好好想了想,也就收拾个碗筷而已,要是推来推去,还真是见外了,“行,你部队离咱们公社也不近,待会儿早点回去吧,路上小心点儿。”

自从来到这个年代,已经好久没有和人聊得这么投契了,两人之间的距离无形中拉近了不少,她现在已经把庄立军当成自己的至交兄弟来看待了,觉得朋友之间的确没必要计较这种小事,便一路小跑着到楼上上班去了。

她一心扑在工作上,而那些把工作推给她的人彻底闲下来了,闲着也是闲着,便开始八卦刘好好和庄立军的事儿。

“小刘啊,你和庄连长什么时候定的亲啊?之前怎么都没听说过?”

“是我阿公在世的时候给定下的。”刘好好大大方方地说,这年头虽然提倡自由恋爱,但是在农村还是讲究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自己随便处对象是要被人议论的。

“哎,这个我有听说过,听说你们家和庄家的关系铁着呢,庄家的大儿子当初还是你阿公帮忙抚养的,这样算起来你未来公公就是你大伯啊,今后嫁过去肯定能待你好。”

“那你今后是不是要嫁到京城去啊?”

“那还用说吗?肯定的啊,好好今后可就是城里人了,还是京城里的人呢,咱们就算想见她一面都难。”

“我们才刚定亲呢,我哪有那么快嫁人。”她低着头,似乎很羞涩。

“怎么快啦?你都十九啦,我媳妇像你这年纪的时候,老二都出生了。”

“就是,你们年纪都不小了,怎么还不急着结婚啊?”

“我家负担重,下头还有三个弟妹,我想给家里攒几年钱再嫁人也安心些,最好等我大妹出来工作之后再说,家里负担也能轻一些。”她冠冕堂皇地扯了这么一面大旗,堵得众人无话可说。

“你阿爹阿妈好福气,生了你这么个孝顺女儿,难为你处处都为着家里着想。”

“可不是嘛,庄连长生得多俊啊,又是部队里的军官,嫁过去可享福了,要换作别人早就巴巴嫁过去了。”

“我就说好好仁义又厚道嘛,现在像这样的姑娘可不多喽,我要是生个你这样的”

“你可比你那大姑强多了,听说她是个发动分子,把你阿公给气死了?”

“我大姑脑子是犯浑,但要说她是反动分子,那肯定不是的,是她男人和个反动分子勾搭上了,成天在家欺负她,她被逼急了,就往娘家闹事,我们那时候就起了疑心,他们家每年能分到不少口粮呢,我们平日也对他们多有接济,怎么会穷到那个地步,就向派出所报告了可疑情况,谁想到这一查,果真查出问题来了。”刘好好也不藏着掖着,既然他们对这件事好奇,就直接告诉他们好了,总比他们自己发挥八卦精神胡思乱想,道听途说的好,起码主动权掌握在她手里。

虽然她厌恶刘金凤,但是刘金凤毕竟是她大姑,两人之间有无法撇清的血缘关系,刘金凤要真有问题,也是她刘好好人生履历上的污点,所以在外她还得想法设法为刘金凤辩护。

“这事我听说过,就是水澳那里查出了一个女特务,这个女特务藏得可深了,一藏就是二十多年呢,如果不是好好机灵,还揪不出这个坏分子呢。”

“好好啊,这事我还没听说过呢,你就详细和大家讲讲呗。”

这年头公社的工作量不大,工作人员们业余时间很多,一杯清茶一张报纸,再聚在一块儿聊聊八卦闲话,是他们平时的生活常态。

“这件事说实话我也知道得不清楚,只是觉得可疑向派出所举报后,后面的调查工作都是派出所在做,听说现在还没结案,我上回找他们问我大姑的情况,他们说得保密,也打听不出个子丑寅卯来。”刘好好一面熟练地整理档案,一面和他们闲聊。

“啧啧,咱们公社里揪出一个藏得这么深的女特务,这可是件大事啊,背后说不定有一窝特务呢,恐怕派出所那里已经把这事儿交给县公安局了,也难怪你打听不出来。好好,你那大姑现在还在牢里蹲着呢?”

“应该是吧,这件事没调查清楚,她哪有这么快出来,虽说她其实和这个案子干系不大,可毕竟她的丈夫和女特务纠缠了这么多年,有些事情总是要问个明白的。”

“哎,她还没和她丈夫离婚啊?”

“可不是嘛,我正为这事儿发愁呢,之前去看过我大姑几次,也劝她和那个反动分子高依淼划清界限办离婚,可她就是死活不肯。”

第一百六十四章 疼人

刘金凤被关起来之后,刘好好并没有放任不管,去看了她几次,刘金凤那一身泼辣的暴脾气在牢里被磨得半点不剩,眼神畏畏缩缩的,甚至都不敢直视她。

刘金凤过去理直气壮,是觉得父亲偏心,弟弟一家亏欠了她,这个家她明明也有一份,凭什么要被刘长生独得,而且程招娣还成天拿着他们刘家的东西去接济程家,这更让她看不惯了,被高依淼一撺掇,心里的底气更足了,觉得她上娘家闹那是应该的。

现在赵小月是个特务的证据确凿,高依淼和她搅和在一块儿,也绝对是个反动分子,按照派出所同志的话来说,她这些年做的事就算不是主谋,也是帮凶,当时她就身子一软,脑袋里成了一锅浆糊,满脑子只顾着担心自己要被枪毙了。

天天提心吊胆地担心着自己要被拖出去枪毙,时间一久,她竟被吓得有些精神恍惚了,看刘好好就和看到鬼一样,刘好好那笑里藏刀的样子,可不就是恶鬼?

刘金凤虽然现在变得胆小了,可是一听到刘好好建议她和高依淼离婚的事,又立刻激动起来,无论刘好好怎么劝,都死活不愿意离开高依淼。

哪怕高依淼把她害到这个地步,她还是不愿意放手,刘好好都不知道她究竟是真的爱他爱得无法自拔,还是把这段婚姻当成生命中唯一的执念。

“你大姑怎么这么固执,看来中毒很深啊,平时那些反动分子肯定没少给她洗脑。”

“也是个痴情种啊。”

“什么痴情种,根本就是不知悔改,冥顽不灵。”

“其实她就是个以夫为天的传统女性,男人就是她的精神支柱,要离了婚她不仅觉得失了面子,更不知道该怎么过日子了。”刘好好只得再次出来为刘金凤辩解。

“也不知道你们家倒什么霉,摊上这么个拎不清的大姑。”

“哎,谁家没几个拎不清的亲戚?”

“可不是嘛,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大姑什么的还算远的,我家婆婆那才是个拎不清的…”

刘好好已经习惯了这种一边聊八卦,一边做事的工作氛围,手上唰唰唰地写着总结,嘴上竟然还能抽出空来插上几句话。

等她理完手里的事,一看墙上的钟发现已经下班到了吃晚饭的时间,大家互相招呼着去食堂吃饭。

都这个点儿,庄立军应该已经走了吧,心里虽然这么想,但她还是不放心地回了趟宿舍,门虚掩着,推开一看里面已经没人了,桌面收拾得干干净净,缺了角的桌椅被修好了规规矩矩地放在墙角,最显眼的是屋子正中摆着一个刚钉好的铁皮炉子。

她瞪大了双眼,走近一看,真的是新的铁皮炉子,用的正是原来屋角的那片旧铁皮,不用问,这一定是庄立军的杰作。

她蹲下来,看着铁皮炉子傻乎乎地笑着。

“好好,你真是好福气啊,庄连长对你真好。”食堂打饭的大婶一见到她就打趣道,“你晚上的饭是他拿过来蒸的,还特地给你交了粮票和钱,嘱咐我给你留菜。”

整个公社也就十来个人,大家围成一桌吃饭,大婶的嗓门大,每个人都听得清清楚楚,发出一阵善意的哄笑声。

“好好,看来没嫁错人啊。”

“嫁人就得嫁这么个知冷知热的,好日子还在后头呢。”

“刚才庄连长还来找我借炉子和工具,听说给你钉了个一模一样的铁皮炉子,你看到了没?”

“看到了,看到了…”这么多人善意的关心和起哄,还真让她有些消受不了,红着脸连连讨饶。

“我看他在你宿舍那儿忙里忙外,忙了一下午呢,一直忙到刚才快下班,他连饭都没吃一口,就回去了。”

“平时看庄连长挺严肃的一个人,没想到这么会疼人,连你中午的饭碗都是他给洗的。”

“可不是嘛,对你那叫一个上心哦…”

“好好是他未来的媳妇嘛,他不疼谁疼?”

刘好好刚开始还有些不好意思,见他们你一言我一语地说的起劲,反倒笑了起来,“你们可别光顾着笑话我,小王上回去他未来丈人家,不也是忙里忙外?还一下子帮人洗了五床被子…”

“你一说我们就想起来了,”众人又是一阵哄笑,“那时候还以为这未来女婿第一次登门,这岳父岳母要好好款待一番呢,没想到就款待了五床被子…”

“欸,那可不是他们款待的,是我主动要表现表现的。”小王连忙出来辟谣。

这年头,大家的经济状况都不好,未来女婿上门也没拿什么东西,只能拼命干活表现自己来显示自己的诚意。

庄立军下午的表现虽然贴心,但也和这个年代大部分的普通年轻男人一样,拼命干活对自己的对象大献殷勤,所以话题很快就被刘好好转移到了小王身上。

因为第二天是星期天,晚饭时大家的气氛格外轻松愉悦,毕竟一连工作了六天,好不容易有机会休息一天,每个人都很珍惜这来之不易的闲暇。

“好好,你今晚回大目吗?”

“回啊,”刘好好探头看了看窗外,现在是夏天,天要等到七点半之后才会全黑,她现在走回家去,一路上亮堂堂的,就当饭后散步了。

“那正好,我今晚也回娘家一趟,咱们能一块儿走一路。”郑大姐拎着竹篮,快步赶上她,“太久没走山路了,一个人走还真有些怕。”

“郑大姐,你怎么突然回娘家?家里不管啦?”她记得郑大姐已经把自己的母亲接到公社上头住了,她的父亲又已经去世了,照理说没什么事值得她这么着急忙慌地赶回去。

“还不是我那个不争气的弟弟,也不知怎的,两口子吵架打架,把我那弟媳妇气得回娘家去了,扔下家里两个小的,这日子都过不下去了。我就这么个弟弟,我阿妈年纪大了,腿脚不利落了,知道这事后在家里是白天也哭,晚上也哭,我看实在没办法了,才答应他们赶回去给他们说合说合…”郑大姐一肚子苦水正愁没处倒,一边赶路,一边和刘好好说个没完。

第一百六十五章 灰心

大概是有了一起赶路的同伴的关系,原本觉得漫长的回家之路,变得快了许多,郑大姐觉得自己还没和她聊尽兴,就已经到了家,只得遗憾地朝她挥挥手,准备后天上班了继续和她倾吐。

看着渐渐沉了下来的天色,她加快了脚步,荒山野岭的,她一个人在黑夜里赶路还真有些怕,现在的社会风气虽然好,但是路上的小兽毒蛇却不少,要是等到秋天,白日变短了,她说什么也不敢连夜赶回家了。

她赶到家的时候,天算是正式黑了下来,沉沉的黑夜如黑丝绒一般洒满了星星点点的光,天上的星星和地上的萤火虫绘成一幅仲夏夜特有的美丽画卷。

这样的美景无论看多少次都不会腻,她停下脚步,有些感慨地看着眼前的美景,再过几年,这里就再也看不到这样美丽的画面了,至少她前世一辈子都没有见过这么多萤火虫,就连星星都没有见过这么多。

夏天夜里的生产队是很热闹的,经过了双抢,人们进入了一个相对放松的农闲阶段,四处可见出来乘凉聊天的男女老少,一看到刘好好出现了,一群小屁孩儿们立刻围了上来。

“刘老师回来了,刘老师回来了…”

刘好好每次回来,看到这些孩子就觉得特别亲切,孩子们的单纯之处就在于,只要对他们稍微好一点儿,他们就能一直记着你的好。

感情是相对的,她被孩子们这么全身心依赖着,自然而然也会对他们产生责任感。

“快开学了,暑假作业都做完了吗?”刘好好一手揽住一个,这些孩子是她的第一批学生,她对他们每一个人的脾气性格都十分了解。

“没做,”小男孩儿虎头虎脑地笑着,“老师,你下学期不教我们了,我也不去学校读书了。”

“别瞎说,老师不教你们了,还有校长和赵老师,他们会把你们教好的。”刘好好板起脸,“别说什么不读书的丧气话。”

“老师,他是说真的,他下学期不来上课了,他阿爹让他回家去帮忙家里。”另一个小男孩嬉皮笑脸地解释道。

刘好好心里一紧,“他才多大啊,能帮到家里什么?不添乱就不错了。”

这些孩子和刘向上一样大,下学期才升上二年级,不过是八九岁的孩子,能够帮忙干的活并不多。

“我阿爹说读书没用,还费钱,让我去做学徒呢。”男孩满不在乎地笑着,也不觉得辍学是一件多么可惜的事情,他在课堂上坐不住,除了刘好好,其他老师他都不喜欢,下学期刘好好不教他们了,他也不耐烦继续读书,觉得今后去做篾匠也没有什么不好的,还能编蝈蝈笼子呢,比读书有趣多了。

“这么小就去做学徒…”刘好好心里说不出是什么滋味,每个学期都有孩子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辍学,这在农村是很正常的事情,可是看到自己的学生才这么丁点儿大,字还没识上几个,就去做了学徒,心里不禁有些灰心,大部分的孩子没有刘菊花那种惊人的才华,没有机会被人看中最后改变自己的命运,他们只能这样悄无声息地辍学,连一朵浪花都激不起来。

就算她写好了小学六年的教案又怎么样,就算她办科学讲座、合唱团又怎么样,他们连六年的教育都没有办法坚持下去,没有办法把他们留在学校里,这段时间她的努力都成了无用功。。

小孩子都是很敏感的,刘好好的沉默立刻让他们察觉到她的难过,那个马上要去当学徒的小男孩拉了拉她的衣襟,“老师,我会把课本带上的,有了时间我一定会努力识字,还有乘法口诀表我也一定会学着背的。”

刘好好的每一个学生都知道她最在乎的是什么,身为一名老师最担心害怕的是他们失去学习的机会,害怕他们成了两眼一抹黑的文盲。

刘好好回过神来,这些孩子虽然皮,实际上却懂事得让人心疼,她能苛责他们什么呢?最无辜的就是他们了,辍学这种事怪谁都没有用,谁都是被生活所迫。

她忍住鼻酸,“好,你什么时候走?”

“阿爹说过几天。”

“你待会儿把你的课本送到我家里来,我在你的课本上添一点题注内容,你有空的时候多把书拿出来读读,说不定今后你阿爹回心转意了,又会领你回来继续读书,就算没办法继续读书,多认几个字,对你将来也有好处。”她能为这些孩子做的不多,更没有立场在明知人家家境困难的情况下,去人家家里闹着逼着要他们送孩子去读书,只能在能力范围内保护他们这颗向学之心。

等过几年大环境变化了,人们又开始重视教育了,这里的日子也渐渐宽裕起来了,说不定他们还有机会能够重返校园,或者以其他形式接受教育。

她摸了摸小男孩的头,对着这群刚才还没心没肺,现在却在她的影响下流露出一丝不安与难过的孩子们笑道,“咱们明天一早到山上去看日出怎么样?”

“好啊,好啊…”孩子们的小情绪来得快去得也快,很快就被调动起来了,一个个雀跃地嚷道,小刘老师很会玩,跟着她总有数不清的新鲜花样。

“那你们都早点回家睡,明天一早天蒙蒙亮的时候在山脚下等。”和他们约好明天的活动后,她才朝孩子们挥挥手,这才往家里走去。

刘学习和程招娣正在煤油灯下做针线,刘天天和刘向上像模像样地坐在桌前读书,一见她回来了,四人的脸上都露出了欢喜的笑容。

刘向上从凳子上蹦起来,上前帮着她卸下了背篓,刘天天从厨房里端出一茶缸的凉茶和一碗被水浸得沁凉的野葡萄,刘学习则打了一盆水,拧了毛巾给她洗手擦脸。

家人的关心就像是冬日里的炭火,夏天里的凉冰,让她觉得周身舒坦,一周的疲惫和劳累瞬间一扫而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