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生之军嫂奋斗史/重生之农家奋斗史上一章:第 30 章
  • 重生之军嫂奋斗史/重生之农家奋斗史下一章:第 32 章

第一百六十六章 婚姻自由

“怎么这么迟才回来,我们都等急了。”刘天天看着她咕嘟咕嘟地将凉茶全都喝光,嘴上虽然抱怨着,脸上的笑意却怎么也止不住。

“可不是嘛,这仨孩子急得很,从下午开始就在不停念叨了,你再不回来,他们都准备上村口去接你了。”程招娣也一脸慈爱地笑道。

“今天回来的是比往常迟。”刘学习看了看天色,往常都是天刚一擦黑她就回来了,今晚的天却黑了有一阵了。

“在村口遇到刘阿连了,和他们这帮孩子扯了几句,耽搁了。”喝了凉茶,又洗了手脸,身上的暑气去了一大半,她轻轻舒了一口气,回到家里能看到这么多真心关怀着她的人,是一件很舒心的事情,家就是这么一个温暖的存在。

“大姐,阿连下学期不读书了,你知道不?”刘阿连是刘向上的同班同学,两人常在一块儿玩耍。

“我刚才听他说了,他要去做学徒。”

“他就是要去李二狗家做学徒呢,他还答应以后给我编蝈蝈笼子。”刘向上非但不同情他,还一脸羡慕。

刘好好这才想起她刚来这里的时候,刘向上就对做篾匠这件事充满了热情,她还拿编蝈蝈笼子的事情来诈过他。

篾匠手巧,三两下就能编出不少小玩具,对这些从小就缺少玩具的男孩子来说极具诱惑力,所以刘阿连对去做篾匠学徒这件事一点都不抵触。

“你这孩子懂什么,小小年纪去做学徒,不知道该受多少苦,学徒没有工钱拿,天天给师父一家干活,虽说管饭,可现在家家都难,哪里就能给他吃饱饭,穿暖衣?今后可有的他罪受了。”程招娣是个心软的人,最见不得别人受苦,不住地长吁短叹,“阿连这孩子也是命苦啊,前几天刚刚没了阿妈…”

“他阿妈没了?没听说啊。”刘好好吃了一惊,她知道刘阿连的母亲身体不好,可没想到说走就走了。

“就前几天的事儿,”刘天天抢着说,“他阿妈病了那么久,家里早就准备好了,也没大办,没声张,第二天就下葬了。”

连肚子都吃不饱的时候,没有人会去大操大办葬礼,他们家能够给刘阿连的阿妈备下薄木棺材,已经是尽了全家之力了,第二天就抬到山上埋了,她的死也没在生产队里掀起什么波浪,就连她的小儿子都是一脸平静,一副浑不在意的样子。

“他阿妈死了,他大哥又刚娶了老婆,这家就是他阿嫂在当,他阿嫂嫌他读书费钱,他年纪又小帮不上家里什么忙,养着他白吃饭,就撺掇着要把他送走,他阿爹禁不住儿子媳妇一通闹,就决定把他送去当学徒。”程招娣一边纳着鞋底,一边说道。

虽然她不经常出门和人闲扯八卦,但刘长生却每晚都出去听人闲扯八卦,他在外头是个三棍子打不出个屁来的闷葫芦,只有听的份,没有说的份,但在家里却有程招娣这个忠实的听众,他每晚都会把听来的闲话八卦一股脑地说给程招娣听,所以她在家里足不出户,就能掌握整个生产队的大小八卦。

“这孩子不能没了阿妈,没了阿妈,这日子可就苦了。”程招娣叹了口气。

“阿妈说的对,要不是阿妈,我们姐弟四个也没这么好的日子过,衣服破了有人补,还有厚实的布鞋穿…”刘好好笑嘻嘻地恭维了一句。

虽说程招娣有的时候软弱了点儿,圣母了点儿,但她还是很疼爱几个孩子的,加上她心灵手巧又勤劳能干,又有一手好针线,一家子人才能穿得这么齐齐整整,还有这布鞋,全生产队没有几户人家能穿上的,因为生产队里的女人针线功夫都不行,连鞋底都不会纳,大多数人平时都是赤着脚,能有一双拖鞋都是很奢侈的事情了。

程招娣也是嫁到刘家后,跟着北方来的下放干部家属学会了纳鞋底,又经过自己的摸索,才让全家人都穿上了鞋,如果没有程招娣,就凭刘长生,这家过得肯定很不像样。

程招娣被刘好好捧得有些脸红,但心底还是很受用,拈着针嗔怪了一句,“就你嘴甜,你啊已经定了婆家,我倒不为你担心,现在就是你二妹啊,年纪也不小了,上门提亲的人不少,我这心里没底啊,…”

刘好好抬起头看了刘学习一眼,见她的脸色一下子变了,又见刘天天递给她一个意外的眼神,就知道这件事父母之前从来没在他们面前漏过口风,不知道今天怎么回事会突然在她面前说起。

不管怎么说,程招娣愿意把这件事拿出来和她商量是一件好事,至少比他们夫妻俩私下决定的好。

“学习不是要去上高中吗?我准备在公社上头帮她相看一个,咱们家的姑娘读了这么多年的书,要是还嫁个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也白浪费了这么多年读书的钱。”刘好好不慌不忙地说。

“我也是这个意思,”程招娣赞同地点点头,之前刘好好给她洗的脑还是很有效果的,“但是有几家来提亲的,条件着实不差,我和你阿爹都有些动心,就琢磨着要不我们先去见见?”

“哦?哪几家条件不差的,说来听听。”刘好好一副很感兴趣的样子,极大地鼓励了程招娣。

虽说大女儿太有主意,常常会惹他们不快,但论商量事情拿主意还是得找她,两个小的太小,什么都不知道,老二刘学习又是个闷不吭声的锯嘴葫芦,这些事情他们就算有心想说,都无处可说,幸好刘好好回来了。

“有一家是大都公社下头的月平生产队队长的儿子,你说说看,这条件是不是不赖?”程招娣一脸兴奋,刘学习又怒又羞,白着一张脸转身欲走,却被刘好好一把拉住了。

“学习,你坐下一块儿听,这是你的终身大事,你自己要做主的。现在可不是旧社会,讲究什么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婚姻自由,你看中了就答应,没看中就不答应,没有人可以逼你。”刘好好深深地看了刘学习一眼。

第一百六十七章 哄

程招娣却对她的话不以为然,“什么婚姻自由?你们小姑娘家的,年纪轻轻不晓事,当时你阿公给你定下庄家这门亲事的时候,你不也是哭着喊着不愿意么?现在你和立军不也挺好的。”

“阿妈说的是,不过那时候我闹还不是因为没见过庄立军吗?你们要是早让我见一面不就完了?所以说啊,盲婚哑嫁要不得,就算是你们看中了,最后还是得让学习自己见见,自己决定。”刘好好大大咧咧地说。

“不害臊,还什么早让你们见一面,不就是贪他长得俊。”程招娣被她给逗乐了,伸手戳着她的额头,“姑娘家的可不兴你这样不害臊的啊。”

“婚姻大事关系到一辈子,还有什么可害臊的?我可是新时代的女性,公社上头也说了,今后要重点做婚姻自由方面的工作,大力反对包办婚姻。”自从到了公社工作之后,她动辄就扯起这面虎皮大旗唬自己的父母。

“还有这事?公社连人家结婚都管?”程招娣被唬住了,可还是有些怀疑。

“这不是出了好几桩事了嘛,有个姑娘和他们生产队的小伙情投意合,姑娘家里不同意,收了另一家人的彩礼,要把姑娘嫁过去,那姑娘一哭二闹三上吊的,结果活生生给她阿爹打死了,那小伙恼了就告到了公社上头,后来那姑娘的阿爹被抓去坐牢了呢。”

程招娣听了直拍着胸口,一脸心有余悸,“我的天老爷,这可是一条人命啊,怎么下得去手啊。”

“可不是嘛,还有一家人收了彩礼,把姑娘嫁给一个老汉,那老汉天天打小媳妇,那小媳妇受不了了,带着一身伤闹到了派出所那儿,她婆家来人逮她,她也是个烈性的,拉拉扯扯间,竟然一头碰死在派出所门口的柱子上,这回事情闹大了,她婆家的人都被逮了起来,听说娘家的人也被抓到派出所去了呢,说是买卖妇女。”

“哎哟!”程招娣又是一惊,她天天听到的只是生产队里那些无关痛痒的家长里短,哪里见识过和《故事会》情节相似,充满了戏剧张力的八卦新闻,听得她一惊一乍的。

刘好好在她面前编起故事来,毫无心理负担,反正她也无处求证,向来都是怎么刺激怎么编,最好要刺激到她的神经,触及她的灵魂才好。

“所以啊,现在不兴包办婚姻这一套了,公社上头说了,”刘好好压低嗓门,神神秘秘地说,“要严厉打击包办婚姻,要是姑娘上去告了,不仅婚约作废,还要抓人呢。”

“这,这…”程招娣第一次听说还有这种事,心里觉得不可思议,可是刘好好就在公社工作,她说的话总不可能有假吧。

“这话就咱们自家人关起门来说,心里有数就行了,阿妈你可别往外乱说啊,这摊事可不归我管,外头要闹起来,别来给我添事找麻烦。”刘好好越是神秘地叮嘱,程招娣就越相信。

“那你和立军的婚约…你要是不愿意,岂不是也能去告了?”程招娣慌慌张张地想到了这一节。

“这哪用告啊?订婚又不受保护,我要是不愿意和他扯证,谁也强迫不了我,婚姻自由嘛。”刘好好笑眯眯地说。

程招娣傻眼了,如果刘好好真的没有回心转意,他们还真拿她一点办法也没有,唯一能制住她的阿公不在了,她和刘长生两个压根就管不住这个女儿…

“好好啊,庄家是户好人家啊,你可千万别想不开啊,立军人长得俊,脾气又好,和他过日子错不了…”程招娣目露哀求。

“阿妈,现在不是在说学习的事儿吗?扯到我身上做什么?我现在和立军不是挺好的吗?”刘好好失笑。

程招娣回头想了想,刘好好和庄立军通信那么频繁,你来我往的,显然也是有意思的,何况庄立军长得那么俊,比那个丁志成不知道好看多少倍,小姑娘爱俏,哪有看不上的道理,终于放下心来,“你能好好和立军过日子,阿妈就放心了。”

“会的会的,”刘好好样子十分诚恳,“学习的事情,我记在心里了,你把你们看中的那几户人家告诉我,我回头打听打听,要真没什么问题,咱们就带着学习去相看相看,你看怎么样?”

“这话说的还算像样。”程招娣还没答话,刘长生就拎着茶缸进门了,听到刘好好的话,满意地点了点头。

“看阿爹说的,我是大姐,为他们几个操心,为阿爹阿妈分担,不是我应该做的吗?”刘好好笑着将桌上盛着山葡萄的碗递了过去,说好话不要钱,在不与她的原则冲突的情况下,她可不介意说些甜言蜜语哄他们开心。

刘长生顺手拈了几个塞进嘴里,沁凉酸甜的口感让他满足地眯起了眼,这山葡萄是刘向上上山采的,亏他平时那么偏疼这个儿子,他却满心都是他大姐,平时藏着掖着舍不得拿出来给父母吃,非要留着刘好好回来的时候吃,他能吃上这山葡萄还托了刘好好的福。

刘长生酸溜溜地想着,但是对刘好好的示好还是很受用的,这个女儿虽然厉害,有的时候也让他下不了台,可是她嘴巴甜,会做人,大多数时候还是能把他哄得服服帖帖的。

人都是爱听好话的,刘长生和程招娣更是如此了,三两下就被刘好好哄得眉开眼笑的,屋子里的气氛十分温馨祥和,刘学习那张写满了苦楚的脸在此刻就显得十分突兀了。

刘好好微微握了握她的手,给了她一个安心的眼神。

夜深了,里间刘长生和程招娣一轻一重的齁声清晰地传了出来,躺在刘好好身边的刘学习却僵直的身体,一脸绝望地看着黑乎乎的房顶。

“学习,睡不着?”刘好好撑起身子看着她,十六岁的少女脸上写满了委屈和倔强。

一向老实内敛的刘学习没有答话,还是一动不动地睁着眼看着房顶。

“你不相信我?”刘好好微不可察地叹了口气,轻轻抚着刘学习的头发。

第一百六十八章 说谎

刘学习总算有了反应,身体微微一颤,大颗大颗的泪水从眼眶落了下来,轻轻地摇了摇头。

“你是在埋怨我和阿爹阿妈聊你的婚事?”刘好好在她耳边轻声问道。

“大姐,我不想嫁人,你答应过会帮我的。”刘学习呜咽着小声说道,像她这样老实巴交的人,能够说出这样的话,已经拼尽了她一身的勇气。

“我当然会帮你,所以才要把挑选你丈夫的主动权拿到我们俩的手上,只要我们俩找出不嫁的理由,再去哄着他们说服他们,你就可以顺顺利利拖延婚事,等到你高中毕业了,找到了工作,离开这个家,他们还有什么办法拿捏你?所以我们只要拖过这三年,目的就达到了。”刘好好小声解释道。

刘学习这才恍然大悟,一脸羞愧地擦去脸上的泪水,她还以为大姐没把她之前的话放在心上呢。

见她平静下来,刘好好才叹了口气,“刚才我如果一听阿爹阿妈说你的婚事,立刻生硬地顶回去,不让他们给你定亲,你的心里是不是就会好过一点?”

听她这么说,刘学习更羞愧了,“大姐,我知道错了…”

“不,你还是不知道你错在哪里了。”刘好好苦笑,其实像刘学习这样老实巴交的人,永远都学不会什么叫作迂回,她的脑子里没有那么多弯弯绕绕,自然没有办法用弯弯绕绕的方法去解决问题。

“你要记住,阿爹阿妈是生我们养我们的人,就算心里对他们再不满,我们也没有办法选择自己的父母,所以无论什么时候都不要和他们硬碰硬,对我们绝对没有任何好处,还白白担了不孝的名声。他们俩耳根子软,容易被外面的人哄,与其让他们被那些人哄,还不如哄得他们相信我们,这样一家子和和睦睦的,不是挺好的吗?”

“我嘴笨,我也不知道该怎么哄他们…”刘学习自惭形秽,姐弟四个里,就数她最笨。

“会哭的孩子有奶吃,嘴甜的孩子有人疼,遇到事情的时候,嘴甜一点,吃不了亏…”

刘好好自己是个嘴甜的人,自然知道嘴甜能让她得不少好处,工作上暂且不说,就说在家族里吧,前世外公外婆那么多孙辈,最疼的就是她,因为她每回去探望二老,都和他们有说不完的话,相比其他见到长辈就觉得有代沟,无话可说的表姐妹们,她自然是最讨人喜欢的一个,因为沟通顺畅,她说出的话也格外让长辈信服。

但是这种本领多多少少也和天生的性格有关,听前世的父母说,她三岁时去乡下的爷爷奶奶家,和她素未谋面,甚至还因为她是女孩隐隐不喜的爷爷奶奶,和她在一起住了三天,就把两位老人哄得恨不得把所有的好东西都送到孙女面前,临走的时候,爷爷奶奶搂着她痛哭流涕,就像是心肝宝贝被人抢走了一样,看得她的父母目瞪口呆。

她的父母都是沉着稳重的人,也不知道她这嘴甜的毛病是遗传谁的,想来想去只能是天生的,大部分人都做不到她这样一脸真诚的嘴甜如蜜,她要求沉默的刘学习向她学这个,多少也有些强人所难了。

“嘴笨也没关系,你就别用嘴哄着他们,但也别和他们争,别摆什么坏脸色,他们说什么,你就像平时一样闷不吭声,要是有什么不愿意的,就和这次一样和我们说,我们来帮你想办法,无论怎么样都比明着和他们对着干来的好。”刘好好微微侧身,果然看见刘天天眼睛睁得大大地望着她们。

见她看过来,刘天天立刻嬉皮笑脸地爬过来,“大姐,我都听到了,你这是在教二姐哄阿爹阿妈呢。”

“我知道你听到了,有没有听进心里去?知道要怎么哄他们了吗?”刘好好忍俊不禁地看着这个最鬼灵精的妹妹。

“听进去了,一是不能和阿爹阿妈硬顶,惹他们生气,二是可以哄骗他们。”刘天天狡黠地看着她,“大姐,你不是教我们要做一个诚实的孩子,不能说谎吗?”

刘好好嗤笑一声,她自己都是满嘴胡话了,有什么资格要求他们不说谎?

“我什么时候教你们不能说谎了?那是书上教的,不是我教的。说谎不是不可以,但首先是要出于善意的目的,是为了保护自己,而且不能伤害到别人,要是像狼来了那个故事里一样因为无聊的恶作剧撒谎,那就蠢到家了,迟早要自食其果;其次是自己说的谎,就得有能耐圆,做到这一点可不容易。”

她小时候,父母也教育她要诚实,可她向来都不以为然,社会这么复杂,人心隔肚皮,你不撒谎,未必别人就不撒谎,有的时候谎言是保护自己的手段,否则第一个被伤害的就是善良诚实的人。

何况她以刘好好的身份活在这个年代,本身就是一个最大的谎言,这段时间从她口里说出的话,哪句真哪句假,连她自己都分不出来了。

刘天天嘻嘻笑着,她就喜欢这样蔫坏蔫坏的大姐,“大姐,你放心吧,我肯定能做到的。”

“我是不担心你被人欺负,就怕你去欺负别人。”刘好好伸手轻点刘天天的额头,“咱们做人做事得有一条基本的底线,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对你来说,尤其是头一句,得给我记牢了。”

“大姐,在你心里我就是这么个大坏蛋吗?”刘天天委屈了,郁闷了,她还只是个小学生,怎么去害人?

“谁让你这么聪明?聪明的人要是不走正道,那才叫一个可怕。”

“哎呀,”刘天天被她这么猛的一夸,脸都红了,过了一会儿才回过神来,“大姐,你这么说到底是夸我呢?还是批评我?”

“都没有!快睡吧!明天要想和我去看日出,就得起得早一些!”刘好好一脸笑意地伸手捂住她的眼睛,不让她再胡思乱想。

第一百六十九章 日出

第二天一早,天还没亮,刘学习就起身做饭了,解开了心结,她的脸上终于有了几分笑模样,精神也好多了,只是晚上哭过的双眼还有些红肿,刘好好用冷水拧了一条手帕敷在她的眼睛上。

“这样会不会好一点?”

刘学习一脸不好意思地应了一声,又羞又愧。

“二姐,想哭就哭,不就是肿了眼嘛,没什么不好意思的。”刘天天这个促狭鬼又来打趣。

“我…”刘学习红了一张脸。

“好了,好了,别磨蹭了,再磨蹭天都要大亮了。”刘好好从锅里拿了几个刚蒸熟的地瓜,朝每人怀里塞了一块,“走吧。”

清晨的村落很安静,虽然有一些主妇已经早起烧柴做饭,但大多数人还在梦乡之中,路边野草上的露珠颤颤巍巍的,格外惹人怜爱,连空气中都透着一股沁凉甘甜。

这群小孩早就在山下等着了,叽叽喳喳的,如一群云雀,十分兴奋。

昨天刘好好和他们约定之后,这帮小孩就四处串联,一个通知一个,把几乎把全校的孩子都拉来了,反正现在是农闲时节,大人几乎都不怎么管他们,也就由着他们瞎玩。

一见到刘好好,孩子们就激动地挥手大叫,“老师!老师!”

刘好好点了点人数,将他们分成五个小组,就领着孩子们上山了,她虽然是老师,可是对山里的路还不如刘向上熟悉,胆大的刘向上就充当了开路急先锋,拄着一根棍子打草前进,而踏实细心的刘学习则留在队伍的后方。

大目的山不高,平日里他们也常来这儿玩,但是天还没亮就上山,这还是第一次,外头的天空虽然已经泛起了鱼肚白,但在茂密的山林里还是漆黑一片,几乎看不清路,全赖着刘好好手里的那把手电筒,他们才能勉强看清脚下的路。

“老师,你说这里这么黑,会不会有鬼啊?”一个小男孩儿突然问道,稚嫩的嗓音在黑暗中显得格外阴森。

几个胆小的女孩子立刻尖叫起来,连刘天天都起了一身鸡皮疙瘩。

“山上埋了不少死人,阿连,你阿妈前几天不就刚刚抬上来埋了?”

“世界上根本就没有鬼。”刘好好淡淡地说,心里却涌起一股怪异的感觉,严格说起来,她自己就是一只鬼呀。

“不过就算有鬼,也没什么可怕的,不做亏心事,不怕鬼敲门。做人坦坦荡荡的,上对得起天地,下对得起良心,就算有鬼又怎么样?难道它还敢主动招惹我们?所以说人越正直,胆气越足,就越不会招惹鬼,如果做了坏事,自己亏心了,胆子小了,鬼就容易找上门来。”刘好好声音中带着一股凛然的正气,让所有人都精神一振,莫名觉得林子里的气氛都变了。

“老师,你都不害怕吗?”有个小女孩的声音还有些抖。

“怕什么?人可比鬼可怕得多。”刘好好朗声笑道,哪怕经历了重生到别人身体这么匪夷所思的事情,她还是不相信什么鬼神,“你们这么害怕,我就给你们讲个宋定伯捉鬼的故事吧。”

《宋定伯捉鬼》的故事本来就有些诙谐幽默,她讲起故事来又特别风趣,听得这群孩子笑个不停,哪里还会觉得怕。

“原来鬼这么笨啊,哈哈哈…”

“还会变成羊,不知道羊肉好吃不好吃。”

“一点都不可怕。”

“你们要是觉得害怕的时候,就唱歌吧。”

“唱什么?歌唱二小放牛郎吗?”

“给自己壮胆的话,还是唱咱们的队歌吧,”她促狭地笑着,小时候她觉得害怕的时候,就扯着嗓子吼,“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

几十号人吼着少先队队歌,雄赳赳气昂昂地穿过密林,惊起了无数林鸟,惊走了无数野兔野鸡,直直到达了山顶。

“看,那里就是东方,太阳会从那里升起来。”刘好好指着不远处的海平面喊道,虽然太阳还没升起来,但是天光已经渐渐亮起来了,孩子们踮着脚昂着头,都一脸期待地望着海平面。

“有金色的光!”

“好美啊!”

“太阳要爬出来了!”

日出日落是司空见惯的事情,可这却是他们第一次在山顶看到一轮金色的太阳挣扎着从海平面上一点一点地跃出来,一个个屏住呼吸,几乎是着迷而紧张地望着眼前的景色。

原来新生的太阳,如此稚嫩,如此艰难,就如一个小婴孩挣扎着出生一样,努力地从海里升起来。

“加油!加油!”

“再努一把力啊!”

“出来了!太阳出来了!”

看着太阳完整地跃出海面,将远处的海水染成一片金黄,孩子们都雀跃地欢呼起来。

“太阳,并不厉害,不像在令人窒息的干旱的日子里那么炽热,也不是在暴风雨之前的那种暗紫色,却带着一种明亮而柔和的先芒,从一片狭长的云层后面隐隐地浮起来,露了露面,然后就又躲进它周围淡淡的紫雾里去了…太阳的初升,正如生活中的新事物一样,在它最初萌芽的瞬息,却不易被人看到。看到它,要登得高,望得远,要有一种敏锐的视觉…”

清亮而富有感染力的声音响了起来,孩子们欢呼的声音渐渐小了下去,一脸认真地看着日出,听着刘好好的朗诵,心里有一种庄严肃穆的感动。

他们年纪小,对刘好好朗诵的内容一知半解,可是并不影响他们此刻对美的体悟,对自然的敬畏,有好几个孩子甚至被感动得泪流满面,尽管他们自己也不明白此刻为什么会流泪,但是这一刻的感触却永远留在他们心中。

刘好好望着初升还带着一丝稚嫩的太阳,目光沉稳而坚定,自童年时起她就喜欢看日出,常常起个大早,一个人爬到天台呆呆地看着日出的方向,每当她彷徨灰心的时候,她就会去静静地看一场日出,看着强大的太阳在日出那一刻的挣扎和无助,她的心志也渐渐坚定起来,所有的强大,必定要经过一番艰难的淬炼。

第一百七十章 劝

“老师,你刚才念的是什么呀?真美!”

“这是一篇散文,名字就叫《日出》,是一位很有名的作家刘白羽写的,你们今后会在语文课上学到他写的文章。”

“老师,刚才你念的就是你上课学到的吗?”

“老师,你学过的课文都会背吗?真厉害!”

“是啊,遇到打动自己的好文章,就把它背下来,我让你们好好学习,也是为了你们今后看到这样的景色的时候,也能够在心里想到这些美丽的字句,而不是只会用一句简简单单的‘好美啊’来形容。”她半开玩笑道。

孩子们不好意思地笑开,刚才他们用的最多的就是这三个字,因为实在不知道该用什么来形容这样的景色。

“来,你说说如果不用‘美’字,可以用什么样的词语来形容刚才看到的日出,或者说说你的感受也行。”她随手指了一个孩子。

那孩子没想到自己会被点名,一下子就懵了,歪着头想了好久才憋出一句,“太阳像油饼一样。”

孩子们“轰”地一下大笑起来,刘好好也笑,但还是点头,“的确是有点像刚炸出炉的油饼,挺有想象力的,你们一个个说说。”

有了这个答案,孩子也放下包袱,嬉皮笑脸的说什么的都有。

“像咸蛋黄!”

“像蒸熟了的地瓜!”

“哎,你们能别老说吃的吗?听的我都饿了。”刘好好揉了揉肚子,指着站在角落的陈俊华,“俊华,你来说说。”

“像一个初生的小婴儿,小小的,嫩嫩的,力气不大,却用了所有的力气努力地升到天空。”陈俊华腼腆地说,声音不大却很坚定。

刘好好朝他竖起了一个大拇指,怨不得老师们都偏爱会读书的好学生,读书苗子就是读书苗子,就算在教育资源缺乏的农村,还是无法掩盖他与众不同的优秀。

孩子们都有些佩服地看着陈俊华,因为刘好好对陈俊华格外“偏心”,这些敏感的孩子们也渐渐收敛了对他的欺辱霸凌,但是他的身份太敏感,还是没有人愿意和他做朋友,一个个对他是敬而远之,如果不是刘好好特地交代刘天天去把他喊上,全校没有人会愿意叫他来参加活动。

“你们觉得现在热不热?”刘好好掏出手绢擦了擦汗。

“太阳一出来就热了。”盛夏的清晨,空气微凉,可是暑气还是一点一点上来了。

“平时我们总说日头毒,其实中午那么毒的太阳,和现在这个和新生儿一样的太阳都是同一个,只不过阶段不同而已,就像是我们人的一生一样,从日出走到日落。现在的太阳就像是你们,稚嫩,但是充满了蓬勃的朝气和无限的希望。”

“也许你们现在和将来会遇到很多困难,会让你们伤心、沮丧、失望,但是我希望你们难过的时候,能够出来看一看日出,看看太阳是怎么艰难地挣扎着从海平面上升起来的,升起的那一瞬间有多么光芒万丈,你们就会知道现在所有的苦难,都是为了今后耀眼的人生所做的准备。”

刘好好说话的时候特地多看了陈俊华几眼,大部分孩子懵懵懂懂的,他们年纪还小,苦难这个词离他们还算遥远,并不能很好地理解她的意思,但是陈俊华一定明白,他果然若有所思地低下头去。

有几个马上要辍学的孩子抹着眼泪,很快他们就要离开学校,甚至离开家,告别无忧无虑的童年生活,今后也许再也没有机会跟着小刘老师一块玩,听她的故事和鼓励了,但是今天这令人激动的美景将会永远留在他们的心里。

“老师,”下山的时候,内向寡言的陈俊华一反常态地主动喊住了刘好好。

“怎么了?”刘好好奇怪地看着他,直觉他有话要说。

“我,我也不想读书了。”陈俊华踌躇了很久,嗫嚅着开口。

“为什么?”刘好好的声音有些变了,“你马上就读六年级了,很快就要考初中了,为什么说不读就不读了?”

“我想回去照顾我阿公阿嬷,他们年纪大了,前几天我阿公还摔了一跤…”陈俊华不仅聪明,还为人纯孝,当初冒着被毒蛇咬的风险,为自己的阿嬷上山采药,现在又为了照顾老人,心甘情愿放弃学业,刘好好感动之余,更多的是痛惜。

“你阿公阿嬷对你期望很高,你觉得他们会同意你不读书,回去照顾他们吗?”刘好好抓着他的肩膀,十分恳切,“别的孩子要辍学,我不劝,是因为他们家的确有难以克服的困难,而且他们和你不一样,你是棵真正的读书苗子,我从来没有见过像你这么聪明优秀的人,你不读书真是可惜,太可惜了…”

陈俊华的眼中有着感动,“老师,我知道,您对我一直都很好,我这辈子都不会忘…”

“我对你好,不是要你记住不忘日后回报我的,我要你好好读书,今后成为一个有用的人,不为今天仓促的决定而后悔。”刘好好有些急了,连语气都变得没那么好了。

陈俊华苦笑,“老师,您真觉得我好好读书,今后能成为一个有用的人吗?”

他的眼中有着无奈和自嘲,“我的出身成分摆在那儿,就算我继续读书有什么用,读到高中毕业,也不可能被推荐上大学,更不可能有哪个单位要我,还不是要回来种田,倒不如不要浪费这个钱,现在就回家帮忙。”

“今天这日出是白看了吗?”刘好好气急,“突破黎明之前的黑暗,接下来就是无限的光明,我之前和你说过的,你从来没有放在心上,对不对?”

“不是的,老师,我就是…就是真的看不到希望…”陈俊华流着不甘的眼泪。

“再等一等,再等两年,不,一年!你一定能够看到希望的,我们做个约定好不好?”刘好好一脸坚决,“等你小学毕业,我们再讨论你读不读书的问题,现在无论如何都要把书读完,否则我叫上李老师,一块儿去你家找你阿公阿嬷,他们一定会支持我的。”

“老师,你别去!我会守约定的!”陈俊华有些惊慌,刘好好和李际远是他最敬爱的两位老师,阿公阿嬷是他最爱的家人,他根本没有办法拒绝他们的要求。

第一百七十一章 指望

“大姐,你和陈俊华说了什么?瞧他都慌成那样了。”刘天天贼兮兮地凑过来。

“别瞎打听,快洗手吃饭去。”刘好好白了她一眼,刘天天这八卦的毛病看来是改不掉了。

“刚才那日出真美!看着太阳整个跃出来的那一刻,我差点都哭了!这太阳每天升上来落下去,我怎么以前都没有这样的感觉…”吃饭的时候,刘向上还是难掩兴奋地比划着。

“什么差点哭了?明明就是已经哭了,我亲眼看到你在抹眼泪的,这么大的人了,还哭鼻子,羞羞脸!”刘天天朝他比划道。

“那叫感动!大姐,我说的对不对?”刘向上虽然年纪小,但成天跟着刘好好,说话也越来越像个小大人。

“说的对,这没什么好羞的,我都这么一大把年纪了,刚才看到日出也觉得鼻子酸酸的。”刘好好笑了起来,“你们看,连太阳都这么努力,我们怎么能够不努力地过好自己的人生?”

刘长生和程招娣听得一脸莫名其妙,太阳有什么可努力的?不是每天都这么挂在天上吗?

“大姐,咱们后院的花生熟了,我想着把花生给煮了,明天咱们到公社上头卖煮花生去。”农村没有星期天的概念,每天都要下地干活,刘长生和程招娣一出门,刘天天就贼兮兮地凑了过来。

“行啊,这主意不错,要卖就到公社门口去卖,虽然不是赶圩的日子,但是公社门口来办事的人多,特别是知青和下放干部,他们手里宽裕,愿意买这些小零嘴,你们和阿爹阿妈说了吗?”

“没呢,这不是等着你和他们说嘛,”刘天天干笑道,“我说的话不顶用,他们就听你的。”

“就这么点儿小事也要我来说?”她伸手轻戳了一记刘天天的额头,“今后这家我还怎么指望你?”

“这家怎么可能指望我啊,你才是家里的主心骨啊,”看着刘好好那恨铁不成钢的样子,刘天天有点受宠若惊,不可置信地又问了一句,“大姐,你真指望我啊?”

“眼看学习就要开学了,到时候她和我到公社上住,家里就留你们两个小的,向上的年纪还小,我不指望你指望谁?”刘好好没好气地说,“阿爹阿妈那耳根子软成那样,你要是不看着点儿,他们指不定会做出什么糊涂事,如果他们犯了糊涂,你敢不敢开口说?”

“如果是阿妈的话,我就敢,阿爹的话,”刘天天缩了缩脖子,“他会揍人,我不敢。”

“你个鬼灵精,还真是懂得趋利避害。”她一边忙活着,一边笑了起来,“如果是阿爹犯糊涂了,你就让向上去说,向上是他的心头肉,保管舍不得打。”

“别啊,阿爹发起火来的时候我也怕的。”刘向上嬉皮笑脸地说,“也就大姐不怕,好几回我都快被吓哭了,大姐连眉毛都不动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