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生之军嫂奋斗史/重生之农家奋斗史上一章:第 31 章
  • 重生之军嫂奋斗史/重生之农家奋斗史下一章:第 33 章

“你越怕他就越来劲,我们有理说理,有什么可怕的。”刘好好坐下来帮刘学习添了一把柴禾,“不过让向上去说理,的确不容易,今后阿爹要是犯糊涂了,你们劝不来,就让向上在地上撒泼打滚吧。”

“大姐!你不是不让我在地上打滚吗?”刘向上立刻羞红了脸,他已经不是过去那个不懂事的泼猴了,一想到撒泼打滚这种事,他自己也觉得脸红,现在要让他在地上滚几圈,他还真做不出来。

“皮猴长大了,也知道羞了。”刘天天第一个吐槽他,“哎,大姐,你总说阿爹阿妈会犯糊涂,到底会犯什么糊涂啊?现在刘金凤也没法上门闹了,你又去了公社,生产队里哪家不高看我们几眼,家里平时就没什么事啊。”

“我就怕太高看我们了,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咱们家现在在生产队里是头一份,就连祥伯家都没有我们风光,太惹眼了,现在没有阿公在后头撑着,阿爹阿妈又糊涂,说不定会有人打我们家的主意。最担心的就是两件事,一是学习的亲事,他们虽然答应让我把关,但万一外头哪个嘴皮子利索的把他们说动心了,不管不顾地做了决定,那我们找谁哭去?还有一桩就是你读书的事儿,你也看到了,这段时间辍学的孩子特别多,学习到了公社上头读高中,家里许多杂活没人做,说不定阿爹听人一撺掇就要你回来帮忙干活,这些事你都得留点儿心,别等他们都决定了才发现。”

“阿爹阿妈怎么可以说话不算话。”刘天天不满地嘟囔。

“他们说话不算话也不是一天两天了,抱怨没用,得学着适应,想办法自己救自己,平时你们在家多留点心,向上年纪太小,你机灵聪明,一旦发现不对劲就马上来告诉我。”

“我记下了,大姐放心吧,一有不对劲,我就上去给你报信,平时的小事也就算了,这种大事靠我和向上肯定拦不住。唉,真想快点长大,像你们一样早点离开家。”刘天天撇撇嘴,“对了,大姐,你那宿舍都收拾好了,什么时候我们到你上面去住几天行不行?”

“到我那里住?那里又黑又潮湿,哪有家里舒服。”

“可是那是公社啊,”刘天天一脸向往,“我们现在放假在家里又没什么事情做,不如就让我们上去玩玩嘛。”

“公社也就是几幢小房子而已,也没什么可玩的啊。”她一脸不解,公社一没公园,二没商场,对她来说不过是个办公场所集中地而已。

“那儿有供销社啊,三姐就是想去逛供销社。”刘向上很了解刘天天,“而且过几天就是赶圩日了,她肯定是想上去凑热闹嘛。”

供销社里就那么点儿东西,有什么可逛的,还有赶圩,压根就没几个摊位,一点都不热闹,她想了想,还是把到了嘴边的话吞了进去。

对刘天天他们这样的孩子来说,公社已经是顶顶繁华的地方了。

“行,我没意见,但是需要你们自己去取得阿爹阿妈的同意,而且先得说好,你们上来住的这段时间伙食自理。”

第一百七十二章 消息

“伙食自理?”三个孩子都一脸懵。

“公社食堂里一份青菜得五分钱,半荤半素的一毛五分钱,肉菜要两毛钱,你们算算看,上去吃顿饭要多少钱?你们还要住上几天,这可是一笔不小的开销。所以你们这几天卖花生也可以,上山挖山货也可以,到时候换来的钱来交伙食费。”

“这算多大的事儿啊,没问题!”刘向上第一个拍着胸脯应了下来。

虽然没卖过花生,不知道有没有人买,但他对山里最熟悉,又聪明机灵,早就摸清了收购站要的那些山货在哪里最多,所以每回上山的效率都极高,一次都能换好几块钱呢。

“这几天你们赚来的钱,除了交伙食费之外,剩下的你们自己商量着买什么都可以。”

“买什么都可以?”三个孩子都懵了,还有这样的好事?尤其是刘天天一双眼亮得发光。

之前卖山货的钱,他们都老老实实地交给刘好好统一支配,他们信任大姐,反正她不会亏待他们,也就懒得去动脑子想怎么花钱。

从来没有想过自己手里也能有钱,能够想买什么就买什么,巨大的兴奋感席卷了三个孩子。

“你们也大了,也该学着怎么花钱了,学会了怎么合理分配,今后才不会乱花钱。”她看着三个孩子,刘学习生性朴实,肯定是舍不得花钱的,相比之下刘天天对物质的追求显然要强烈得多,而刘向上这个大吃货十有八九是想把钱花在吃上,她想要借这个机会试试他们。

“我还是不去了。”刘学习犹豫了一下,“家里事情多,离不开人,阿爹阿妈也不会让我去的。”

“那就要看天天和向上的了,我们是一家人,没有把你丢下,我们在外头痛快的道理,天天和向上去说服阿爹和阿妈。”

“二姐,你放心吧,这事包在我身上了。”刘向上拍着胸脯应了下来。

第二天,刘好好回到公社上班,三个孩子也跟了上来,他们是来卖花生的,刘学习害羞地站在一旁,低着头不敢开口,刘向上四处东张西望,压根就没把心思放在买卖上,只有刘天天丝毫不惧,扯着嗓子用甜甜的童嗓喊道,“卖花生,卖花生,刚煮的五香花生,又甜又糯的花生…”

公社门口的人并不多,被她这么一喊,吸引了不少人的注意力。

“好好,这不是你弟弟妹妹吗?怎么上来卖花生了?”

“他们自己煮了花生,想上来换几块糖吃,小孩子闹着玩的,我也懒得管他们。”刘好好大大方方地笑。

大人卖东西,可能还有资本主义尾巴的嫌疑,小孩卖东西那就是过家家玩了,刘好好三言两语把这件事情定了性,再加上他们的花生卖的不贵,也就偶尔卖这么一次,倒没什么人来找他们麻烦。

刘好好朝刘天天竖了竖大拇指以资鼓励,比起刘学习和刘向上来,她真的是大方很多,全靠她一个人吆喝张罗,也丝毫不怯场。

知道他们在公社门口老老实实的卖花生,也不会出什么事,她就放心地回去工作了。

刚在椅子上坐下,就在桌面上看到了庄立军的信,不由得有些意外,才刚见过的面,这么快又来了信,上面还写着加急,莫不是有什么急事?

她捏了捏信封,庄立军现在给她写的信是越来越厚了,过去是一页薄薄的信纸还剩下大半页纸,现在信封里却至少塞了满满的四五页纸。

她拆信一看,发现急事倒是没有什么急事,但对她来说却是一个很有用的消息,知道她爱看书,庄立军一直在留意相关消息,刚刚得到消息说,在H市市区有三个可以淘到书的好去处,一个是市图书馆,一个是新华书店,另一个则是废品收购站。

针对这三个地方,他详细地进行了一番分析,去图书馆看书要介绍信,太麻烦,新华书店书籍的种类太少,价格也很难让人承受,这么看来最好的去处倒是废品收购站了。

每个地方都有废品收购站,县城就有一个废品收购站,但是H市是省城,H市的废品收购站规模最大,东西也相比县城的要好。

现在大家生活都不富裕,能利用的东西都想方设法地变废为宝,收购站的生意并不好,不过有几种东西废品收购站倒是不少。

一种是体积庞大的家具古董,这些价值连城的东西,在现在是最不值钱的,那些大屋豪宅都被收归国有了,每个人都住得十分逼仄,哪里还有空间存放这些大家伙,何况这种东西放在家里就和定时炸弹似的,说不准什么时候就要落人把柄,所以很多人都会将这些大家具扔到废品收购站去。

第二种就是大量书籍,过去不少人家有藏书的习惯,现在最不值钱的就是知识和书籍了,也有不少人大量地丢弃家里的藏书。

庄立军分析问题的能力很强,对这个时代的了解又在她之上,洋洋洒洒地分析了几页纸,告诉她H市的废品收购站绝对有宝可淘。

而凑巧的是,他无意中得知在废品收购站看门的老人是他爷爷当年的老部下,他让她有空可以去废品收购站逛逛,到时候也不用介绍信,报他的名字就好。

刘好好咧嘴一笑,刚开始她觉得庄立军是个一板一眼,严肃正经得甚至不知变通的人,现在看来并不是这样的,他严肃的外表下,同样也有着小机灵,这倒是投了她的胃口。

聪明人总是喜欢和聪明人打交道的。

她心情愉悦地弹了一记信纸,庄立军分析得不错,废品收购站一定是个好地方,她决定周末就上H市一趟。

三天之后,刘学习真的带着刘天天和刘向上来了,三个孩子不仅背上背着满满一背篓,刘学习的肩膀上还挑着担子,刘天天和刘向上各挎了一个篮子。

“你们这是…”刘好好啼笑皆非地看着他们,“不把山掏空不罢休是吧?”

第一百七十三章 分钱

“大姐,有一些是我们的行李。”刘学习不好意思地说,“我琢磨着也快开学了,就顺便带了一些自己的东西上来,还有一些咸菜是阿妈让我带上来给你的。”

“行,快放下吧,瞧你们满头大汗的。”刘好好连忙给他们倒水洗脸,又给他们倒好了茶,这才坐下来帮忙归整东西。

“大姐,你现在不是还在上班吗?我们自己整就好了。”刘学习一边喝着茶水,一边忐忑地说。

“没事儿,手里正好没什么活,和他们打过招呼了,有事情他们喊一声,我就能听见。”公社就那么点儿活,她的工作效率又奇高,领导交办的任务早就提前完成了,平时忙来忙去,不过是自我加码,就算是成天找人茬的张主任也不会为了这种小事说她。

“大姐,这茶真香啊。”刘向上是个吃货,小小年纪就能喝出茶叶的好坏,“比咱们家的茶好喝多了。”

“也就是些残茶,从金平生产队收上来的,味道的确比咱们家的好。”刘好好来时正好赶上了公社分秋茶的时候,虽然是借调上来,但是这种隐形福利却也没有少了她的,也分到了一斤半的茶叶。

把行李收拾好,刘好好就带着仨孩子去了收购站,老袁看到他们有些意外,“今天怎么突然想着上公社来看你们阿姐?”

“过几天赶圩他们想在这里玩上几天。”刘好好一边熟练地帮着老袁称重,一边笑道。

“来见识见识也不错,今天收购的钱,正好给你们买糖买饼吃。”老袁乐呵呵地说。

“我也是这么想的。”刘好好笑道。

结账的时候,刘好好点了点钱,疑惑地看着老袁,“袁伯,您算错了,多了一块钱。”

老袁赞赏地看着她,这姑娘果然是个厚道人,“这一块钱是我给三个小朋友买糖买饼吃的钱。”

“这怎么行?”刘好好毫不犹豫地拒绝了,“今天换的钱,够他们吃的了。”

“别和我客气了,上回你们送过来的那条蛇我泡了药酒,喝得我舒服着呢,这把老骨头也不疼了,多亏了你们的蛇和方子了,我不和你见外,那时候没给你钱,现在你们也别和我见外。”老袁一脸坚决地说,“我拿你们当自家子侄看待,你们叫我一声袁伯,也是拿我当伯父看待,伯父给侄儿侄女买饼吃,也是应当的,这钱你们就收着,要不然就是看不起我了。”

“行,那就谢谢袁伯了,那酒您喝得好,明年我们再泡上一坛子。”既然袁伯执意要给,刘好好也不矫情,大大方方地就收下了。

得了钱三个孩子都很高兴,他们的辛苦没有白费,这次换的钱加上先前卖花生的钱,加起来有十六块,对他们来说算是一笔巨款了。

刘天天看到供销社就走不动路了,“大姐,我们进去逛逛吧。”

“快到赶圩的日子了,这钱不留着赶圩的时候花?”刘好好提醒道。

“圩上哪有什么好东西,好东西都在供销社里呢。”刘天天坚决地说。

“留着明天圩上花!”刘向上也不肯让步,赶圩的时候,会有不少人摆摊卖小吃,他早就馋了。

“别忘了这钱二姐也有一份,二姐,你说怎么花?”刘天天立刻给自己找盟友。

刘好好也不干涉他们,由着他们商量怎么分这笔钱。

刘学习对物质的要求不高,但也还是发表了自己的意见,“这钱咱们得先给大姐,把这几天的伙食费交上,剩下的钱我们平分,天天可以把自己的那一份钱都花在供销社,向上可以把自己的钱拿去圩上花,我呢,就准备把钱攒着不花。”

“这主意好!”刘学习说的很公平,两个孩子毫不犹豫地答应了,钱平分之后,他们可以自己决定怎么花,谁也不碍着谁。

“我收你们仨七块钱的生活费,剩下的九块钱,你们平分,一人三块钱。”刘好好笑眯眯地看着他们三个,七块钱三个孩子生活一周的已经完全是绰绰有余了,她这收费着实是有些高,可是他们谁都没有提出异议,对她的任何决定都心悦诚服地接受。

刘天天拿着钱,迫不及待地拉着他们往供销社里跑,眼睛直勾勾地盯着那条沾了灰的红纱巾。

“大夏天的,还想着在脖子上围一圈纱巾,你不热啊?”刘向上第一个出言嘲讽。

“你想买这个?”刘好好没想到她对红纱巾的执念这么深,记得她刚到这个年代的时候,就成天听刘天天念叨红纱巾,“之前不是和你说了,等你考上高中的时候,我给你买一条的吗?”

“那还得等多少年啊,”刘天天盯着红纱巾的眼睛都发直了,“等我考上高中的时候,大姐给我买别的吧,我现在就想买这条纱巾。”

“行,都随你。”反正钱已经给刘天天自行支配了,她也不多加干涉,“学习,之前我说过要奖励你,你想要什么?纱巾?还是口琴?”

“我什么都不要。”刘学习摇摇头,“我不会吹口琴,今后恐怕也学不会,围着纱巾也不如天天好看,还是不要了。”

“行,你愿意攒起来,就好好攒着,今后有需要再花。”

“大姐,我真不用着钱,还是交给你攒着吧…”刘学习还想说什么,却被刘好好强势地制止了。

“自己的钱要学着自己管理支配了,我可不能帮你们管一辈子钱。来帮我挑一口锅,庄立军上次帮我钉了个铁皮炉子,你看看哪口锅合适。”

“大姐,刚才屋子那铁皮炉子是姐夫帮你钉的?我还想着回头我来帮你呢。”刘向上凑了过来,语带埋怨,铁皮炉子放在屋子里很显眼的地方,他一来就看见了。

“就你这小胳膊小腿的,要是手被锤头砸了怎么办?”刘好好看了他一眼,刘向上虽然年纪小,动手能力却很强,绝对是个技术流,可他力气跟不上,她怎么放心让他干这种体力活。

第一百七十四章 打听

“姐夫对你可真好啊。”刘天天围着红纱巾,看着她暧昧地笑。

“大热天的围纱巾,也不怕捂出一身痱子。”刘好好白了她一眼,不自在地转移话题。

“大姐,我看就这个锅不错。”还是刘学习实在,他们在那儿胡扯,她则仔仔细细地挑了一口小锅。

刘好好直点头,“这锅虽然小,但是煮粥炒菜都能凑合,就这个吧,你再看看还有什么咱们上上头过日子得添的。”

刘学习专注地比较挑选了一些日用品,刘好好全都一一应下。

刘学习看了看正在结账的刘好好,又看了看爱美的刘天天,不由得叹了口气,大姐买的这些都是过日子必备的东西,刘天天买的却是又贵又没多大用处的红纱巾,这孩子要这么败下去,今后都不知道该怎么过日子了,可偏偏大姐也随着她,真不知道她是怎么想的,照她说,就不该由着刘天天的性子乱花。

她欲言又止地看了看刘好好,最终还是把想说的话憋了回去。

其实刘天天也不算是没有节制,买了红纱巾之后,她也知道自己的钱没剩多少了,将口袋捂得很紧,绝不肯再轻易多花一分钱。

“你这红纱巾可得收好了,要是回家让阿爹阿妈看到,又得骂你了。”刘学习看着她不住地显摆着这条红纱巾,实在忍不住劝道。

“我都想好了,我就说这条红纱巾是大姐奖励你考上高中的,你不喜欢,索性就送给我了。”刘天天也是个机灵鬼,三两下就把自己撇清,“反正大姐说要奖励你的事情,阿爹阿妈都听到了嘛,再说大姐要做的事,他们向来都不敢驳的。”

“就你会耍小聪明。”刘好好笑了起来,伸手解开刘天天的红纱巾。

“大姐,你要做什么?”刘天天捂着纱巾,一脸惊慌地看着她。

“怎么?还怕我把它没收了?”刘好好好笑地看着她,“大热天的,你脖子上围着红纱巾到处走,你不怕丢人,我们还怕被人笑话呢,爱美也不是这种爱美法。”

她一边说着,一面解开刘天天的头发,扎了一个马尾,又将红纱巾系在马尾上,打了个漂亮的蝴蝶结。

刘天天小心翼翼地摸着头顶的蝴蝶结,一脸又惊又喜,恨不得找一面镜子来看看,“二姐二姐,你看我现在这样好看吗?”

“好看好看,比刚才正常多了。”刘学习抿嘴直笑,还是他们家大姐有办法,竟然能想出在把纱巾绑在头发上的主意,刘天天如红苹果一样稚嫩的脸颊搭配上红纱巾,非但没有半点违和,还添了不少稚气。

“你们就在公社这里逛逛,我先回去上班了,没什么事的话就先回我宿舍,学习,你可得看好他们俩。”刘天天嘱咐了他们几句,就先回去了。

公社里也就十来号人,有丁点儿大的事情都能被当作新闻讲上大半天,刘好好的弟弟妹妹上来立刻就成了最新的新闻。

“好好啊,你家二妹有十六了吧?”

“刚考上高中。”刘好好心中的警铃响了起来,打听年龄莫不是想要做媒?

“哟,你们家培养了一个高中生,现在还准备培养第二个啊?这心可不小啊。”

“好好他们家姐弟四个,今后都是要念高中的。”

“女孩子念那么多书做什么?还不是要嫁人。”

“多念些书,也能嫁得好一些。”

“这话倒是真的,好好不就嫁给了庄连长嘛。”

“不过十六已经不小了,定亲了吧?”

“还没呢,我家里倒是不急,我也是十八九岁才定的亲。”刘好好将众人的注意力转到自己身上,“那时候也有人上门说媒,可我阿公就是不答应,后来他去世前才和庄家定的亲。”

未婚的大姑娘很少有人像她这么坦然把定亲的事当故事说,众人的注意力立刻被她吸引了。

“我阿公说女孩子迟些定亲好,高中毕业,金贵,婆家也能高看女孩子几眼,所以我们是打算等二妹毕业之后再定亲的。”她笑眯眯地说。

她都把话说到这个地步了,再要提做媒的话,也太不识趣了,在他们开口前,及时把话给堵死,也不至于让大家没有台阶下。

“看样子你们家的门槛还挺高的啊。”立刻有人酸溜溜地说。

“谁让我阿公和阿爹阿妈宠孩子呢。”刘好好笑得十分无辜。

“不过你那二妹看上去就是个会过日子的实诚人,要是再读三年书出来,你们家的门槛恐怕都要被媒人踩平了。”

和刘好好相比,其实大部分人都更属意刘学习当媳妇,刘好好机灵、工作能力强有什么用,在做家务上她和刘学习比差远了,何况她太机灵了,娶这么个媳妇回去,做男人的,做婆婆的,还不得被她压得死死的?

刘老爷子临死前给她定的这门亲真是太有远见了,否则恐怕这丫头一辈子都找不到婆家。

“我这几个弟弟妹妹都挺不错的,二妹实诚,三妹和小弟机灵,倒显得我这个大姐处处不如他们了。”

“哪儿的话啊…”

刘好好和他们有一搭没一搭地闲聊着,发现在农村,大部分姑娘都是十六七岁就开始忙着定亲的,这么看来接下来这三年刘学习面临的压力着实不小。

过去刘大力在家一言九鼎,能够帮她顶住压力,如果她明年离开这里,不知道刘学习能不能顶住压力。

“走吧走吧,食堂要开饭了,去晚了饭菜就凉了。”时针还没指向十二点,办公室里的人就三三两两地往食堂走去了,反正平时也没什么大事,提早吃饭,中午还能多休息一会儿。

“同志,我想开个证明。”一道怯生生的声音在门口响起。

“怎么这个点儿来啊?你不知道我们快要下班了?”负责开证明的大姐,一脸不耐烦地发着脾气。

“对不起,对不起,我们生产队比较远,路上耽搁了…”女孩子瘦弱清秀,低眉顺眼地赔着不是。

第一百七十五章 惊人

“王姐,你先吃饭去吧,证明我来开。”刘好好朝正在发脾气的大姐喊了一嗓子,王大姐的脸上立刻多云转晴。

“行,那就麻烦你了。”也怪不得他们喜欢刘好好,这小姑娘人勤快,脾气好,能力强,有她在,他们尽可以偷懒。

刘好好看着那斯文清秀的小姑娘,觉得她特别面善眼熟,仿佛在哪里见过一样,但又很确定自己没见过她,这大概就是眼缘吧,她笑眯眯地朝她挥了挥手,“同志,到这里来开证明。”

那小姑娘朝她感激地笑了笑,低声道了谢,将手里的介绍信递给她。

刘好好定睛一看,瞬间把名字和和长相对上了,脑子顿时“轰”地一下炸了,大热天的竟出了一身冷汗。

那介绍信上赫然写着“李蓉”两个字。

难怪她看着她觉得面熟,任谁看到遗像中的人活生生地走到面前时,都会被唬得吓掉半条命吧。

她努力吞了口唾沫,让自己镇定下来,可是一想到外婆家斗柜上那张黑白遗像中的年轻少女,再看看面前这个一脸无辜温柔的少女,她真的很难控制自己的惊骇,落笔的第一个字抖了一下,弄脏了证明材料。

“不好意思,不好意思…”她忙不迭地道歉。

“没关系的,没关系的,是我影响你们下班了…”李蓉的声音十分温柔,很容易激起人的好感。

她的声音让她瞬间镇定了下来,她自己才是这个世界最荒谬的存在,之前见到李际远的时候,她对和前世的亲人重逢已经有了思想准备,后来李际远又拜托她有机会照顾李蓉,照理说她实在不应该这么惊慌才对。

“没有的事儿,你看时间还没到呢。”她抬头朝李蓉笑了笑,“你坐吧,别客气。”

李蓉有些受宠若惊,她来公社好几次了,可从没见过哪个工作人员这么和善的。

“你叫李蓉?是不是有个叔叔叫李际远?”她一边给她写证明,一边问道。

“你怎么知道?”李蓉吃惊地看着她,一双眼就如小鹿斑比一样清澈无辜。

“李际远老师下放到我们生产队,我和他挺熟的,来公社之前他还特地拜托我,如果有机会见到你的话,一定要想办法照顾一下。”

李蓉一脸雀跃,声音还是柔柔软软的,“那你一定是大目生产队的了,我四叔一家还好吗?”

“还不错。”其实刘好好对素未谋面的李蓉一直都挺好奇的,没想到她会是这样一个娇娇软软的小萝莉。

刘好好答得很简单,但这简单的三个字就让李蓉高兴得不得了了,虽然在同一个公社,相距不远,但平时大家都各忙各的,根本没机会串门,李蓉也很久没有见过李际远一家了。

“李老师说你身体不好,平时你在生产队里干活有没有什么困难?”她关切地问道。

李蓉和刘学习一样大,前世却因为感冒发烧久治不愈,生命永远定格在十七岁,给家人留下了无穷的伤痛,这样算一算,这件事大概也就是在明年了。

“没有没有,生产队的活不重,我可以的,大家都很照顾我。”李蓉摆手笑道。

刘好好前世听说过李蓉外表柔弱,骨子里却很不服输,别人能做到的事情,她也一定会逼自己做到,哪怕已经超过了自己的身体极限,她也从不示弱,所以那时候感冒发烧了她还是坚持干活,一刻都没休息过,更没找医生看病,全靠一口气硬撑着,最后导致病情加重,一病不起。

“凡事别撑着,李老师在我们生产队一直都很照顾我,他嘱咐我有机会要多多照顾你,你就别和我客气,有什么难处尽管和我说,哪天有机会了,我到你们生产队去看你。”刘好好把证明递给她,热情地说。

“谢谢!谢谢!”李蓉连连道谢,觉得公社新来的这个姐姐真是又热情又善良。

“你还没吃饭吧,中午一起吃饭。”刘好好拉着她的手道。

“不用不用,我带干粮了。”李蓉连连推辞,她所在的生产队最偏远,每回上来都要走很远的路,所以她一早就预备好了干粮。

“光吃干粮怎么行啊,对身体不好,瞧你这么瘦,干起活来肯定很吃力吧,千万别硬撑,中午我正好打了不少菜,你到我那里吃点菜就干粮,再喝点儿热汤回去。”实在不能怪刘好好热情得不像话,尽管一直压抑自己的感情,可是在看到小姨李蓉的那一刻,对前世家人的思念无法控制地爆发出来。

她太渴望从小姨嘴里听到母亲和外公外婆的消息了,哪怕是只言片语也行。

“这怎么行?”李蓉连连摆手,这年头大家都吃不饱,她怎么可以去蹭饭吃。

“有什么不行的,我要是就这么让你走了,李老师非要怪我不可。”刘好好不由分说地拉着她往外走。

李蓉没想到她会热情到这个地步,一时反应不过来,呆呆地跟着她走了出去,觉得这个姐姐风风火火的性子,和自己的二姐还真有几分相似。

刘学习他们几个已经回来了,从食堂取了饭菜回来,坐在一边等着刘好好一起吃饭,却见她拉了一个陌生的女孩子进来,不由得怔住了。

“这是咱们生产队李老师的侄女,来公社办事的,正好留她一起吃饭。”刘好好简单地解释了一句。

李老师在学校里办了好几次科学讲座,孩子们对他都十分佩服,见是李老师的侄女,哪里还有什么异议,客客气气地请她坐下来一起吃。

李蓉觉得自家四叔在生产队里的人缘一定很不错,他们才会对自己这么热情,盛情难却,当下也没有多怀疑,只是腼腆地坐下来,掏出干粮。

她带的是两块光饼,算是南省的特色干粮,古时候南省沿海抗击倭寇,行军打战的时候都会带上这种饼,不仅好携带还特别扛饿,因为白面馒头对南省人来说有点奢侈,所以他们出门的时候更乐意带上这种光饼。

不过也仅限于像李蓉这样家境较好的知青,刘好好他们可吃不起这种饼,出门只能带上几块地瓜饼当饭,刘向上盯着李蓉手里的饼直咽口水。

第一百七十六章 热情

刘好好熟练地拿刀将光饼剖开一半,往里头夹了些热菜,饼被汤汁浸软了,加上热汤也更容易下咽。

李蓉接过她夹好菜的饼,轻声道了谢,却将饼递给刘向上,“小弟弟也一起吃吧。”

刘向上虽然馋,却很有自尊心,红着脸连连摆手,指着自己碗里的饭,“我有饭吃。”

“一起吃吧,也不是什么好东西。”李蓉也不好意思地红着脸,她手里的饼是最普通的干粮,的确不是什么好东西,可是刘向上刚才那眼神那么馋,她实在忽视不了。

“那就一起吃吧,”刘好好也当真不见外,让刘学习也给她盛了一碗饭,“你也尝尝我们的饭,也就是普通的地瓜饭,你别嫌弃。”

“不嫌弃,不嫌弃,我在生产队里也都是吃地瓜饭的。”李蓉朝他们感激地笑笑,将手里的饼分给大家一块儿吃,这样也会让她安心一些。

不得不说刘学习是个很会过日子的孩子,她只要了一碗肉片汤,倒到今天新买的锅里,加了几碗水和咸菜,做了一锅咸菜肉片汤,虽然汤多肉少,没多少油水,但搭上咸菜的味道尚算鲜美,每人还能分到一两片肉,吃得大家都很满足。

刚开始李蓉还有些拘谨,但是刘好好太热情了,不住地和她闲聊,没多少功夫就把家里的情况如竹筒倒豆一般倒了出来。

“我和我二姐最要好,她只比我大三岁,”李蓉的眼中蕴着笑意,“她和好好姐一样大呢,性格也和你特别像,你们要是认识了,一定能成为好朋友。”

“真的吗?我真想认识她,下回你一定要介绍我们认识啊。”刘好好的声音有些发颤,她的母亲行二,正是和李蓉关系最要好的二姐。

“一定一定,”李蓉用力地点头,“不过二姐在屏南县插队,我们平时见面的机会也不多,我已经快一年没见到她了…”

“有机会的,一定有机会的。”刘好好不住地点头。

李蓉只觉得刘好好是在说客套话,刘学习却听出了刘好好的着急,奇怪地看了自己大姐一眼,不知道大姐为什么会为一个素未谋面的女孩子急切到这个地步。

李蓉吃完了饭,刘好好一直将她送到了公社门口,千叮咛万嘱咐,“一定要注意身体,不要太勉强自己,我看你这么瘦,身体素质肯定也不是很好,如果有什么不舒服,千万别撑着,该休息休息,该看医生看医生,有什么难处尽管来找我…”

李蓉心头一暖,和她一起插队的知青们干活都很卖力,她为人老实,总是不好意思拖人家后腿,家里人也常常鼓励她要好好表现,争取早日回城,所以很多时候她身体再不舒服,也死撑着在地里干活,从来没有人像刘好好这样告诉她,撑不下去的时候也可以偷偷懒,她知道她是真心为了她好,不由得又添了几分感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