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生之军嫂奋斗史/重生之农家奋斗史上一章:第 49 章
  • 重生之军嫂奋斗史/重生之农家奋斗史下一章:第 51 章

赵兰舟没想到她这么“狂”,也有心给她一点教训,“行,你既然这么有自信,我就成全你,马上就到双抢了,你和我一块儿下到农村去调研。”

“行!”她二话没说就答应了,别人觉得下基层是个苦差事,她却很喜欢,很多事情光靠坐在办公室拍脑袋是怎么也想不出来的,只有看到了实地情况,拿到了第一手资料,才能做出中肯的分析判断,现在到了省里,平台大了,接触到的事情更多了,分析问题的时候也能够想得更深。

对于现在的她来说,下去多看多听多经历,比坐在办公室里玩文字游戏要重要得多。

赵兰舟知道这个小姑娘工作拼命能吃苦,但没有想到会这么能吃苦,虽然他们省里下去调研是有车可以坐的,但是车子的减震功能差,南省山路又多,交通不便而且十分颠簸,出差是一件不折不扣的苦差事,就连跟在他身边的男同志都忍不住吐了一路,小姑娘却和没事人一样,成天神采奕奕的,还有精力去照顾别的同志。

“呕,哇——”戴着眼镜的男同志扒着车窗吐个不停。

前面的同志吐完,后面的同志吐,吐到腹内空空,连胆汁都吐出来了。

一路上都留下了他们呕吐的印记,车厢里也弥漫着着一股酸臭味儿。

“来,先擦擦吧,喝点儿热水会好很多。”刘好好来来回回地给他们递东西,“这是我自家腌的咸橄榄,放在嘴里含着能止吐。”

“还是你有经验,今天这是第一次跟车下去吧?准备得可真周到啊。”吐出了胆汁的男同志虚弱地将橄榄放进嘴里,“我们也跟着领导跑了好几次,回回都吐,一点办法都没有。”

“你看看你,跑了这么多次还不习惯,连个小姑娘都不如。”

“呵,你这是五十步笑百步,待会儿山路十八弯的时候,我看你吐不吐。”

“还好咱们的老赵师傅是老司机,一般人要让他开那个山路十八弯,我还真是犯怵。”

“谁让咱们南省的山多呢,还是北方好,一马平川,开车的轻松,坐车的也舒服。”

“我长这么大,都没离开过南省,真不敢想象世上还有什么路是能够一路笔直地开下去,不用拐弯的。”

“那种路也不好,太好开了,司机师傅开着开着都要睡着的,也是容易出事。”

“那总比咱们这儿的山——路——啊——,好吧!”

又是一个大拐弯,差点把他们给甩出去了。

“咱们省的路是该好好修修了。”

“修路也没用,修出来都是山路,还是这样绕来绕去,既浪费时间又难受,我最怕的就是下乡调研,这路真是没法走。”

“那总比连路都没有好吧,没有路连拖拉机都开不进去,你看人家平原地区多好啊,双抢的时候,开着拖拉机就进去了,咱们省连拖拉机都没有几架,买了也不实用啊。全都得靠人力,农民辛苦,效率又低得不得了…”

第二百七十五章 讨论

大家坐在车上闲着无聊,有一搭没一搭地闲聊着,赵兰舟听在耳里,突然出其不意地问刘好好,“刘好好,你过去说过要让农民的日子好过起来,就得修路,现在咱们南省的情况你也看到了,还是觉得要修路吗?”

刘好好没想到赵兰舟会在这么多人面前问她这个小姑娘,但也只愣了一秒就很快地回答道,“是,还是应该修路,一时难总比一世难好。”

“这路是该修,就是怎么个修法,我建议先把H市和其他几个城市之间的路修大修好,至于农村的路没有必要投入太多,毕竟农民走的都是土路,花钱修大公路,又没有车在上头跑,不现实,总不能因为咱们下乡方便也把山路给修了吧。”

“修山路,联通农村和城市当然不能全为了咱们下乡方便,但是多多少少也有一些关系,路不通消息不畅,咱们的很多政策都宣讲不到位,一些山里的农民对外界一无所知,我前几天听检察院的同志说,还有人在山里称帝了,据说四邻八舍响应的还不少。”

“这桩奇闻我也听说了,称帝的是个三四十岁的中年汉子,据说还分封了不少文武官员,甚至还有人把自家的姑娘送给他做妃子…”

“是啊,你们看看这都什么年代了,他们竟然还停留在几十年前的老黄历,连几十年前的老黄历都不如,简直是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有的时候不能怪他们愚昧无知,也不能怪我们的同志工作没有做到位,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交通不便导致的信息不畅,世上的桃花源太多,对我们的工作很不利。”

“你的意思是每个农村都要修公路?这会不会太浪费了?”

虽然修路这种事现在不需要太多钱,但是也是需要工分的,这对农村来说也是一笔大负担,赵兰舟随意的几句话又引发了集体大讨论。

“我们南省不比其他地方,山多地形复杂,对路网的建设需求要更高一些,如果不尽早开始修路,要想做到村村通路,不知道要等多少年呢。”她是希望越早修路越好,不仅能够越早受益,付出的成本还能更小一些。

“我赞同好好的想法,省城的山不高,情况还好一些,咱们北部的山都是深山老林,有的山路甚至是悬崖峭壁,能进出村子的人太少了,情况十分复杂,不通路的话那里的老乡无法了解我们,我们也无法了解他们,还怎么开展工作?所以这次称帝也是发生在北部,这么荒谬的事情,想想我都觉得脸红。”

“对,咱们不能只把目光放在几座城市上,真正的基础还是农村…”

车内的人讨论得十分热烈,跟在赵兰舟身边的也都算是他的心腹亲信了,平时也有一些利益的小争执,但是大家都是想要干事创业的人,在修路这件事上虽然有意见分歧,却并没有什么私心。

赵兰舟静静听着,微微眯着眼,他的智囊团只能给他提供意见,真正的决策者还是他自己,而且他还得去说服省委那帮人。

“不过咱们这里山多,修的是盘山公路还真是够呛,不仅绕来绕去晕得很,时间也浪费了很多,要是能大量修建隧道贯通该多好,那能够省不少气力呢。”

“别做梦了,修一条隧道的成本太大了,不是我们能够决定得了的,你想想国家现在一共才几条隧道?还是老老实实地修我们的盘山公路靠谱一些。”

“饭要一口一口吃,路要一步一步走,咱们踏踏实实做好分内事,将来都能实现的,所以说长远的规划很重要,有的时候眼光要放得长远一些,不能太急功近利,但也不能什么都不做。”赵兰舟睁开眼笑道,虽然现在的刘好好收敛了很多,完全适应了机关生活,看上去就是个聪明但是本分的好同志,但是她在大目生产队时关于南省未来的那一番构想还是深深刻在他的脑中,那样美好的未来有的时候光是想想,就觉得自己充满了干劲。

“咦?”刘好好趴在车窗边,看着窗外,脸色不是很好。

“怎么了?小姑娘也撑不住了?要吐了?”

“不是,”刘好好连连摆手,“你们看这座山虽然不高,但是山上没剩几棵树了,全都秃了!”

“这没什么好稀奇的,这山不高,又靠路边,伐木工人肯定会优先选择这里伐木,运下山省力气嘛,乡亲们也喜欢到这样的小山坡上拾柴火烧饭,山秃了是很正常的,而且附近修房子也需要石头,就近炸山采石都是很寻常的事情。”

这种情况很常见,没有人会觉得这有什么不妥。

“马上就到雨季了,如果雨量大的话,大量雨水冲刷之下,这里的山体很有可能会滑坡,出现泥石流。”

“这我们也见过,路被堵了呗,等雨停了,组织大家挖一挖泥,把路清了就没事了,不是什么大事儿。”所有人都觉得不以为然。

“可要是山体滑坡了,山下的人怎么办?”

“有的时候也会出人命,下雨滑坡的时候正好有人从山下过,正好被埋的情况也听过,不过这种事儿不常见,没必要这么大惊小怪。”

“我是担心很多小村子依山而建,平时要是贪图方便把附近山上的树都给伐光了,一旦滑坡,那可不是一两条人命的事了,一夜之间,整个村子可能都没了。”

那样的场景太过可怕,车子里静了一瞬,随即有人笑道,“要把大山上的树全伐光,也不是件容易的事儿,哪需要那么多树呢?”

“咱们林场每年的伐木量也不小,真要是集中在一座山上猛砍,还真可能有这种情况。”

“林场伐木都是有计划的,不会这么盲目。”

“怕就怕有的人贪图方便,不按规定来,毕竟就近砍伐方便。”

“那住在山下的人就遭殃了。”

“能不能引导乡亲们不要在山脚下定居?”

第二百七十六章 书

“咱们南省到处都是山,不在山脚下住,难不成还住到山上去?要是山体滑坡了,住山上一样会有问题。”

“我觉得所有的山都滑坡那也是危言耸听,树木的生长速度也挺快的,咱们大干特干,干了这么多年,山上不是依旧到处是树,除了刚才那种小山坡之外,大山上的树哪就那么容易被砍完?这山上的树啊,我看砍一万年都砍不完。”

“一万年?”一直沉默地听着他们议论的赵兰舟,突然笑了,“古人都不这么认为,荀子就说过‘草木荣华硕滋之时,则斧斤不入山林,不夭其生,不绝其长也。’咱们现在拥有的这些大山大树,也是古人努力保护下来的,如果他们那时候就滥砍滥伐,现在的南省恐怕已经不是这个样子了。这么看来,咱们现在的观念还比不上古时候啊,如果我们多建一些工厂,把城市建设搞上去,需要的木材量就会越来越多,树的生长速度又怎么比得过砍的速度,说不定咱们南省的山有一天就全成了秃子。”

大家一下子也都安静下来了,赵兰舟并不觉得是危言耸听,在他原先的设想中,大力推进经济发展,大建工厂,那么除了会污染水源和空气之外,还有可能会破坏原有的生态平衡,没有了树,也就没有了山,没有山又哪里来的南省人?

他不信邪地推演了几遍,得到的都是这个可怕的结果。

“难道咱们南省真的不适合搞工业建设?”赵兰舟有些不甘心,他年少时求学就受过“工业救国”思想的影响,这么多年下来,他对大搞工业化建设也十分赞同,可一想到搞工业建设会导致这么多问题,原先的雄心勃勃又变得冷静下来,有些事情还是很不能太自以为是。

刘好好自觉位微言轻,说话毫无分量,只能起了个开头,让他们去讨论,只要能在他们的心里留下生态环境保护的痕迹,让他们在决策时不要那么急躁,她的目的就达到了。

“刘好好啊,外头都在传要恢复高考了,我看你怎么不着急啊,还跟着咱们一块儿下乡调研,就不怕会耽误你复习?”众人聊了一阵,想起了挑头的刘好好,便关心地问道。

“复习重要,下乡也重要,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有这么好的机会能跟着大家太难得了,我想要多走走多看看,晚上闲下来的时候看看书,还是来得及的。”

“你的心态倒是挺好的啊,我外甥知道要高考了,成天什么事都不做,天天窝在房间里复习,连饭都不出来吃了。”

“真要恢复高考,那可是难得的机会,就是要像古人那样头悬梁,锥刺股也不夸张啊。”

“不过好好倒是无所谓,你已经在咱们这儿工作了,也没那么多后顾之忧,就算考不上也没关系。”

所有人都以为刘好好对高考的满不在乎,来源于她现有的这份工作,虽然大学生毕业之后就是国家干部,可是刘好好现在也已经入了编制,就算她去考大学,毕业后也不过是工资高一些而已。

对于他们的误解,她只是一笑了之,没有解释,也没什么好解释的。

十月份的时候,报纸上终于登了恢复高考的消息,举国上下一片欢腾,印刷厂连夜加印复习教材,书店里的教材早就被一抢而空,无数年轻人在书店里通宵排队,就为了这一套教材。

别人费尽心思都搞不到的复习教材,却在刘好好的桌面上出现了崭新的四套。

一套是庄见明亲自从京城寄过来的,一套是赵兰舟送的,还有一套则是她的直接领导林明送的,以他们的身份要弄到教材自然是轻而易举的。

还有一套则是陈守玉寄来的,她自己还有四个女儿要参加高考,就算她在出版社印刷厂也有特殊的渠道,但是要一下子搞到五套书,绝对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肯定是谁把书让了出来。

刘好好感动得不行,立刻写了回信,把书又寄了回去,同时感谢了陈守玉,告诉她自己已经有了这套复习教材,如果她需要的话,她还能帮她买到书。

写完信之后,她看着多出来的两套书有些发愁,别的考生四处借不到的书,却闲置在她手上太浪费了,而且她报的是文科,这套教材除了数学书还能用上之外,物理和化学是根本不需要的。

她有心想要偷偷寄一套给自己的父亲刘驰,她记得过去无意中听说他也被部队推荐参加了高考,但是因为一直没有借到复习教材,才在最后放弃了这个机会。

她现在有心想要帮他一把,可是自己和他素不相识,按照常理,她应该连他的姓名都不知道,又怎么会知道他也要参加高考,贸然寄这么一套书过去未免也太奇怪了,就算是匿名也有可能被查出来,不仅是刘驰会怀疑,说不定还会传到庄立军那里,上次的事情已经让他起了疑心,虽然后头他没有提起,但是怀疑的种子肯定已经在他心里播下了,她不能催生这颗种子发芽。

庄立军虽然已经调离了南省,可是他的家世地位摆在那儿,现在的刘驰就只是一个普通的小兵,和他比起来什么都不是。

她不怕庄立军怀疑自己,就怕他去怀疑刘驰,他可是什么都不知道,可是庄立军会相信他的无辜吗?

思来想去,她实在也想不出一个好办法,好在她知道父亲没有参加今年的高考,还是会被推荐去上军校的指挥系,按照他原有的生命轨迹,他发展得也并不赖。

她看着桌面上的书,最终还是决定放弃去帮助刘驰,这个时候冒然和刘驰接触,不是雪中送炭,不是锦上添花,可能是画蛇添足了。

她将两套崭新的书放进了行李中,最终决定全捐给了永乐县文化站,城里都一书难求了,农村孩子看到这些书的机会就更少了。

第二百七十七章 让书

“好好姐,你真把书给捐啦?”李蓉惊讶地看着她,“那套书很难得呢,我听说在书店门口彻夜排队都买不到,还有人在门口偷偷倒卖呢。”

“手头正好有多的,全都攥在手里做什么,难不成去当黄牛高价倒卖啊?正是因为难得,才要捐出去,让那些人需要的人多一点借到的机会。”刘好好并不觉得自己的做法有什么特别的,至于倒卖她更是没想过了,长辈、领导待自己的一番心意被她拿去倒卖,这钱得赚得有多亏心?她今后还有什么脸面做人?

“我猜你家里肯定帮你弄到了书,所以就没把书送给你了。”

李蓉连忙摆摆手,“我不是这个意思,我妈正好在出版社有熟人,这些书她们帮我们家留了四套,我也准备报文科,除了数学之外,物理和化学也用不上,索性我也把那两本捐了。”

“只有四套?那你们四姐妹正好也需要啊,怎么好端端地送了我一套?”

“送了你一套?”李蓉一脸茫然,“没听说啊…”

刘好好瞬间明白了,这个时候她和李蓉的大姐、三姐还不认识,自然不会是她们把书让给她,唯一的可能就是母亲李新了,她怕自己拒绝她的好意,才特地用了陈守玉的名义把书给她。

她的鼻子一酸,一股暖流从心底直往上冲,除了她还能有谁呢?她们相处的时间明明不长,她却愿意牺牲自己,把好机会让给自己。

她很了解李新,她严肃稳重而理智,不是一个盲目圣母的人,能让她做出这样的决定,唯一的解释就是冥冥之中她们内心的牵绊,哪怕隔了一世,她还是把她当成她最重要的人,时时处处为她着想。

除了妈妈,还有谁会为了她这样掏心掏肺,付出一切?

这一世,她的亲人都是索取型的,就连弟弟妹妹对她的爱,也是因为她认真付出后的回报,没有人会像前世的妈妈那样,不计回报,只凭着一腔真诚的爱为她付出了。

越是历经人事凉薄,越能体会这样深沉的母爱,在这个孤独的世界,正是这份爱支撑着她一个人勇敢地走下去,只是这一世,这样的母爱已经是求而不得了。

没关系,妈妈,这一世换作我来守护你一世安康。

李蓉看着刘好好这副难掩激动的样子,有些奇怪,“好好姐,你怎么了?”

“是新姐,借阿姨的名义把她的书送给我了。”刘好好的眼中闪着薄薄的水光。

李蓉怔了一下,因为惭愧而羞红了脸,刘好好给她的帮助是最大的,不仅救了她的命,还将她调到了公社上头,时时处处地提点她,帮助她,可是她竟然没有想到要把书让给刘好好。

可是李新却想到了,她默默地帮自己还了这份情,李蓉无地自容,觉得自己就是忘恩负义的无耻小人。

“哎,你别想岔了,我只是想确认一下而已,你看我自己那儿还有那么多套书呢,都捐了两套,真不缺书。”刘好好连忙劝慰道,她当然不会要求李蓉也和李新那样对自己。

毕竟李新才是她的亲妈嘛,何况她一开始也是为了不想让李新今后难过流泪,才救下的李蓉,虽然目前和李蓉的交往更密切一些,但李蓉在她心中的地位是远远比不上李新的。

“我之前已经把书退回去了,但怕她不相信,你要是方便的话,就写信和新姐说一声,就说我也有书,还捐了两套的事儿,免得她放心不下,高考是十一月的,给我们的准备时间不多,可不能让她在这种事儿上浪费时间,这书要是推来推去的,倒是耽误了考试,她报的好像是理科吧,那套复习材料对她来说更要紧。”

“好好姐,你放心,我这就写信!”李蓉低着头,还是难掩愧疚,她怎么就这么不上心呢,二姐平时那么严肃孤傲的人都能想到的事情,她怎么就想不到?

“你这段时间怎么样?公社的事情还能适应吗?会不会太累了影响你复习迎考?”

“不会,大家都对我挺好的,”话虽如此,李蓉心里还是有些小遗憾,她和刘好好的差距太大了,公社里的那些大哥大姐总会有意无意地拿她们俩出来比较,让一向倔强好强的她有点儿受到打击了。

但是好好姐可真是优秀啊,她有空的时候也常常会翻出刘好好之前写的大小材料来看,每一份都写得那么简明扼要却又全面周到,简直是比范本还要范本,还有那些她当初亲自整理过的档案室,就连新到的书记都不住地称赞…

如果不是亲眼所见,她真不敢相信世界上会有她这样优秀的人,每一件事她都能做到极致,仿佛这个世上没有什么能够难得倒她一样。

“好好姐,你在省里更辛苦,现在只有一个多月的时间了,会不会有影响?”

“之前不是早就得到消息了嘛,提前了几个月就开始复习了,所以现在已经差不多了,而且领导、同事都很照顾我,没什么大的影响。”刘好好轻松地说,她一得到消息就立刻通知了陈守玉和李蓉、李新,她们的准备时间也较一般人要充分,“你呢?复习的过程中有没有遇到什么问题?”

“我没有好好姐那么聪明,”李蓉有些不好意思,“数学有点儿难,之前都没学过,政治也老背不下来。”

“你把不会做的数学题目整理出来,交给学习,让她周末回家的时候给你四叔,让他帮你把解题步骤和思路写出来,周一的时候再让学习带上来,我看了一下数学题基本都是过去的高中数学的内容,你四叔这个大教授对付这些肯定没有问题的。现在时间紧迫,可别在不会的题目上花太多时间,”刘好好从包里找出一个笔记本,“这是我归纳总结的政治的知识点,把我认为是重点的内容都写在里头了,我特地带了一份回来给你,你可以参考借鉴一下。还有语文,我相信会以作文为主,而作文又要求我们紧跟形势,所以你把今年下半年的报纸好好读一读,尤其是社论这样的大文章,背不下来就熟读。”

第二百七十八章 高考

李蓉惊讶地看着这本小册子,听着她无私地传授自己的复习心得,在短短的时间里归纳出这些精华,也太不可思议了。

两人正说着,刘学习放学回来了,见到刘好好高兴得脸都红了,迫不及待地说,“大姐,真的恢复高考了!我相信你一定能考上的!”

“嘘!”刘好好连忙做了一个手势,“别说大话,小心到时候我考不上让人笑话!”

她平时在赵兰舟面前总是一副信心满满的样子,但在这些对她充满信心的孩子们面前却又显得格外低调,考试这种事情除了实力之外,还有命运这种玄之又玄的因素,所以她还真不敢把话说得太满。

“不会的,肯定能考上的!”恢复高考的事情给了刘学习很大的信心,想到过几年她也要面对这个决定自己一生命运的考试,她是又紧张又兴奋。

“这次高考的复习时间只有一个多月,虽然竞争的人多,可是我估计卷子不会太难,但是学习,到了你考试的时候,恐怕真是千军万马挤独木桥了,你现在一定要把基础打牢,否则到时候会很被动。”

“嗯,我会的。”中考的成功给了刘学习很大的自信,她已经慢慢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这段时间和李蓉相处,也让她变得开朗起来。

“学习真的很不错,她每天回来都复习功课,有空的时候也会看这套复习教材做做练习,这么保持下去,肯定能考上大学的。”李蓉笑道,“她每天早起晚睡,论勤奋努力谁都比不上她。”

刘学习的底子弱,但是她特别肯吃苦,始终牢记着刘好好说过的笨鸟先飞,那几本教材几乎都被她翻烂了。

刘好好微微一笑,没有说什么,不是她有意打击刘学习的自信,大学哪里是这么好考的,现在每个高中生都卯足了劲拼命读书,刘学习就算再勤奋努力,也没有十足的把握能考上大学。

“学习的弱点也是数学,对咱们这种普通人来说,学数学没什么捷径,就只有学做多练,趁着李老师还在咱们生产队,你有什么问题尽管回去请教他,让他也帮你出些题目多练习练习。”

“大姐,你不回家去吗?”刘学习一脸期待地看着她。

“不回了,从省城回家一趟不容易,来来回回要浪费不少时间,在省城还有不少事情等着我做,我在这儿住一晚,明天一早就回省城。”

“天天和向上可想你了,每次回家都念叨着你。”刘学习有些失望地说。

刘好好的脸上浮上了温柔的笑意,“等我高考结束后,再回去看他们,算算也要不了多久了。”

“这些书是我在城里买的,你回去的时候带给他们。”刘好好从包里掏出了十几本簇新的儿童读物。

“哇!”李蓉和刘学习都不约而同地低叫一声,这些书还散发着油墨的香味,一看就知道是刚出版的新书,她们俩不过是十七岁的少女,这种带着插画的儿童读物对她们来说还是很有吸引力的。

“你们读完之后再带回去给他们,不过别耽误自己复习读书的时间。”刘好好有些同情地看着她们,无论还是李蓉还是刘学习,其实都是属于缺失了童年的人,在她们该读这些儿童读物的时候,家里根本就没有条件给她们买这些书,相比之下,她可就幸福多了。

“还有这些小零嘴儿你们俩留一份,给天天和向上一份。”刘好好继续从包里掏东西出来,鼓鼓囊囊的挎包瞬间变得干瘪了。

“我们不用了,都留给两个孩子吧,”李蓉和刘好好相视一眼,不约而同地笑道,“我们都这么大的人了,总不能还和孩子争东西吃。”

“这些也不是什么好东西,就是一些地瓜干、豆腐干和白晒花生什么的,是我去咱们省北部调研的时候在老乡家里买的,他们那儿地好,种出来的地瓜比我们这儿甜多了,地瓜干特别好吃,还有这包茶叶,也比咱们大目的香,你们留一些晚上读书的时候喝点儿热茶,再吃些点心,也能更精神一些。”

跟着赵兰舟东奔西跑虽然辛苦,可也有不少好处,她可以很方便地买到全省各地的土特产,这年头交通不便,就算都在南省,两个相邻的城市之间,老百姓也很难吃上彼此的特产,所以刘好好带回来的这些东西虽然不值多少钱,却很稀罕。

“这些东西带回去阿爹阿妈又得说你浪费钱了。”刘学习笑道,刘长生和程招娣一直惦记着刘好好的工资,可是她却将工资抓得紧紧的,东西是常捎回去的,但是钱却是一分钱也不漏给他们,他们甚至不知道她的工资是多少,气得他们在家里没少骂她。

刘好好的工资还处在国家干部中最低的那一档,不过二十出头,可是在省里的福利好,住的是免费的宿舍,一日三餐在食堂吃饭也是免费,还有很多什么内部购买、优先购买的机会,可以买到不少物廉价美的好东西,虽然和几十年后不能比,和现在各项福利最好的工人、售货员什么的也不能比,但是和农村相比,绝对算是超出刘长生和程招娣想象的美差了。

她每个月的工资除了供刘学习读书,给三个弟弟妹妹买东西之外,还能剩下一大半,这时候单身汉的好处就显现出来了,一人吃饱,全家不愁,就算她花钱已经算是挺大手大脚的了,每个月还是能够攒十块钱,她对现在的生活十分满意。

如果不是为了给自己赚个好学历,让今后的起点能够高一些,她真不想放弃省里这么好的工作机会。

一个多月的时间一晃而过,刘好好站在考场门口,有些感慨,没想到自己会参加第二次高考,这一次的考试和她前世经历的完全不同,还记得前世的考试,是父母和外公外婆亲自送她去考试,她在考场里考了多久,他们就在门外站了多久,回去之后一桌子满满的全是她爱吃的菜,他们那温柔的叮嘱呵护犹在耳畔,却已经是人事两非了。

她深吸一口气,这一世的高考,是属于她一个人的战斗了。

第二百七十九章 考后

因为是多年之后好不容易恢复了高考,来参加考试的人很多,有三十多岁的中年人,也有十来岁稚气未脱的孩子,各色打扮的人都有,精神抖擞的工人,戴着眼镜的知识分子,还有卷着裤管的农民…

每个人的脸上都带着紧张与期待,这一场考试将成为他们人生的分水岭。

考试的时间不长,只有短短的两天,刘好好报的是文科,考的是语文、数学、政治和史地。

她前世就是个文科生,这几门课都是她苦学过多年的,而且现在这些题目的难度和她前世高考时那几乎是故意折磨人的难度完全不可同日而语,尤其是数学,基本上就是课本里例题的难度。

反而需要她格外留神注意的是语文、政治和史地,在回答这些主观题的时候,她必须时刻保持谨慎,紧扣时代脉搏,不能写出超越这个年代的“惊世骇俗”之语。

试题的数量很多,但对基本功扎实,又经过这么长一段时间复习的她来说,完全不在话下。

相比她的胸有成竹,考场上众人的表情就没那么好看了,有的一脸绝望,有的抓耳挠腮,还有的甚至发抖晕倒被送出了考场。

她不由得一阵心酸,一个人就算再爱读书,放下了书本这么多年之后,在一个多月的时间里突然拿起书本,有的甚至连复习的书本都没有,还有的人白天还要工作,只有晚上才能读书复习,这其实是很难进入状态的。

和她当年读高中时,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那心无旁骛的状态完全不同,如果她没有重生过,一直在现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中学习生活,也是一定是考不上的,甚至可能早已经放弃了学习考试。

条件的困苦都无法阻挡这些考生对知识的渴望,无论他们能否考上,她都敬重佩服他们的毅力。

而能够在这样的考试中被选上的,绝对是天之骄子。

两天的考试很快就结束了,相比其他人的疲惫不堪和忐忑不安,刘好好淡定得让人觉得疑惑,她真的去参加考试了吗?怎么和个没事人一样?

“好好,考得怎么样?”

从收发室的大爷到高官赵兰舟,几乎每个人见到她都要问上这么一句,就好像见了面要问一句“吃了吗”那么自然。

“还行吧。”刘好好答得很简单,他们听得很扫兴。

“听说题目又多又难…”

“还好吧。”

“你就这么有自信?”赵兰舟看着从考前到考后,一直都淡定得让人以为她缺考了的刘好好,不由得再次发自内心地问了一遍。

高考这么大的事儿,她怎么就能这么不当一回事?她要是考不上,他都觉得无法面对京城的庄老爷子了,他这么为她操心,这姑娘怎么就不能配合一下?

“高官,咱们这次不是自己出题吗?题目多不多,难不难,你把教育厅的同志找过来问问不就知道了。”刘好好半开玩笑道。

她实在是被他三番四次问得有些抓狂了,咱们就不能好好谈工作吗?难道还要我把整张卷子默出来,您老人家才放心?

赵兰舟神色一正,“他们出他们的题目,在结果没出来之前,我不会多过问的。”

他好奇归好奇,却不会滥用手中的权力,干涉不该干涉的事情,恢复高考为国家选人才,也是他一直以来的愿望,绝不允许任何人破坏这件事的正常进行。

刘好好点点头,“如果每一个工作人员都能大公无私,严格按照程序,不仅真的能够改变很多人的命运,还能真正为国家选送人才。”

“你想说什么?”赵兰舟直觉她话里有话。

“这两天我在考场发现了不少漏洞,如果人人自觉为公,自然不会出事,但如果有人有私心,想要钻空子,并不是没有漏洞可钻的。”

赵兰舟的脸沉了下来,他在官场这么多年,自然知道不是人人都一心为公的,总有一些人想要钻制度的空子,如果这次考试的过程漏洞多得像一个筛子的话,钻空子的人太多,那选送人才的初衷岂不是成了泡影?

他一脸严肃地示意她详细讲下去,她便将在考场中监考的漏洞,改卷、评分有可能出现的情况,甚至身份、通知书有可能被冒用冒领的可能,一一向他说来。

高考作弊的手段层出不穷,一直到几十年后都还时有发生,在刚刚恢复高考的时候,难免会有一些有心人钻空子,而据她所知,若干年后南省还真就揭发出一起冒领通知书的弊案。

那个时候因为已经过了二十年,当事人的命运都已经改变,最后只有十几万元的经济补偿,等于用十几万元买断了一个人一生的命运,这样的成本未免也太低了,如果能够从源头上就断绝这种情况的发生该多好。

她向来有思考的习惯,从考场回来后,她就一直不由自主地思考着这件事,这次正好赵兰舟问起,她也就将这段时间的观察和假想一点一点捋给他听,虽然她的思考浅薄,还有一些不切实际的地方,但她相信以赵兰舟的智慧一定能够想得比她更深更切实际。

赵兰舟出了一身冷汗,他是读书人,历朝历代的科场弊案层出不穷,难以禁绝,可是刚刚恢复高考,如果在他手里出了事,对上对下都不好交代。

“你有什么好建议?”刘好好向来心细,既然她能观察到这些问题,就一定会有好的解决方法。

“条件所限,想要堵上每一个漏洞是不可能的。”她摇摇头,“因为大家的程度都差不多,所以在考试的时候作弊的人不会很多,毕竟大家互相不认识,谁也不知道对方的程度如何,就算带了书本进去也不知道考题是什么,该抄什么内容。但是在阅卷评分上却可能有操作的空间,如果能够由省里派人下去巡查,应该能够起到一些威慑作用。还有就是再次核对考生的户籍身份,以防有人冒用身份,尤其是一些农村的考生,他们信息闭塞,是孤掷一注用尽全身的勇气才参加这次考试的,如果这次没考上,他们只会认命,不会细查闹事,所以他们是最容易被人钻空子,冒用身份的。”

第二百八十章 访客

赵兰舟这些年也走遍了南省的每一个农村,对基层的情况十分了解,刘好好只是稍微一提,他就立刻明白过来了,“就算是复查,他们也有能力瞒天过海,只能抽调人员,由省里派人领队,进行异地互查,比如让F市的小组来查H市的人,这样才能查出问题。”

“光这么做还不够,如果要查H市,就必须得到H市的人在工作上的支持,尤其是到了基层,方言都不通,如果没有取得当地公社的支持,他们有意阻挠,这项工作根本做不下去,咱们是人情社会,谁还不讲究个情面,就算是异地互查,也很容易被做人工作。”

“那你觉得应该怎么做?”

“回避,先把所有有直系亲属参加这次考试的工作人员和地方领导挑出来,请他们回避这次考试的每一个流程。”

“已经都考完了,现在也在阅卷了,再回避恐怕效果也有限。”

“那就复查的时候,重点复查核对他们子女的户籍。”

“你就这么肯定会查出问题?”她说的虽然有道理,但是赵兰舟想想还是觉得心里头发怵。

“有漏洞,就会有问题,有些漏洞不尽早补上,等到人人都看到漏洞,都想着钻空子的时候,问题就更严重了,亡羊补牢,犹未晚矣。”既然已经把问题说出来了,她就继续坚持到底。

赵兰舟的心中是有一些纠结的,他刚上任没多久,底下如果真出了这样的事,说对他毫无影响,那是不可能的,可是他也很清楚的知道,刘好好所说的那些问题是真实存在着的,也许那些问题会等到十几年二十几年后被揭露出来,也许会永远成为一个秘密,对他无法造成任何影响,但是作为一个有良心的领导,他没有办法坐视不理,绝不能让这么重要的考试沦为某些人谋取利益的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