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生之军嫂奋斗史/重生之农家奋斗史上一章:第 51 章
  • 重生之军嫂奋斗史/重生之农家奋斗史下一章:第 53 章

庄立红看着苏素云这副没心没肺的样子,就知道她还不知道刘好好作文满分的事情,心里不由得更堵了,板着脸进屋“砰”地一声把门甩上了。

苏素云到底还是放心不下,朝陶爱红笑了笑,客客气气地送走了她,就跟着庄立红进了屋。

“哎,你这孩子怎么回事?说话啊!”

“妈,你说刘好好会考上大学吗?”庄立红发了好一会儿呆,呆到苏素云都不耐烦了,才能缓缓开口。

刘好好是苏素云的禁忌,一提起她,她就全身不自在,“好端端地提她做什么?扫兴!”

尽管苏素云不想承认,但她还是不得不承认,以刘好好之前表露出来的才华,这个妖孽考大学完全没有悬念,除非老天开眼,让她得了失心疯在考场发挥失常,才有可能考不上。

“妈,你说刘好好考上了大学,会不会悔婚?现在全国上下,谁不把他们这届大学生当宝贝?”搞得他们这些靠着推荐上大学的,上的就是个假大学一样。

“她敢!”苏素云眉毛一挑,怒了。

“可你不是不想让大哥娶她吗?如果她悔婚了,也是件好事,不是吗?”庄立红完全能理解苏素云的心理,因为她的心理就和她一样复杂。

“只有我们不要她的份,哪有她嫌弃我们的份?考上大学有什么了不起的?大学生一抓一大把,她真以为考上大学就是鲤鱼跃龙门成了真龙,就可以不把我们庄家放在眼里了?”苏素云很生气,大学生是很稀罕,可是她的父母就是大学教授,她自己和女儿也都是大学生,在她眼里,一个大学生还真算不上什么。

“可是如果最后我们嫌弃她,不让她嫁进来,别人也不会觉得是我们不要她的,只会觉得是她嫌弃大哥是高中生学历低。”她那几个同学们的话到底还是印在她心里了。

“你在哪里听来的浑话!”苏素云气得脸色不行,庄立军是她的长子,是她的骄傲,在她看来世上还没有哪个女人能配得上优秀的他,哪里容得刘好好这个乡下人来嫌弃,“成绩还没出来,谁知道那个刘好好考不考得上!她凭什么来嫌弃立军?”

第二百八十六章 电话

“连你都觉得她要是考上了就有资本嫌弃大哥了。”庄立红郁闷地从书包里掏出一张皱巴巴的报纸,“她的作文都被当成满分作文登在报纸上了,现在全国人民都知道南省的刘好好了,她怎么可能考不上大学?”

苏素云张口结舌,最要面子的她因为这场高考陷入了两难的境地,庄立军不娶刘好好吧,会被人议论是因为他学历低,刘好好看不上他,娶了刘好好吧,她就得捏着鼻子接受这个农村来的媳妇儿。

“这个刘好好怎么这么爱出风头!”苏素云眼睛一黑,又觉得喘不过气来了,“她就是我的克星,天生是来克我的!”

而身在军营中的庄立军正眼神温柔地看着摊在桌面上散发着墨香的报纸,食指轻轻地拂过“南省刘好好”五个。

这个小姑娘啊,真是优秀得让人惊叹。

让他有股冲动,想要立刻见到她,就算见不到她的面,能听到她的声音也好。

“刘好好,有你的电话!”传达室的大爷的眼神怪异,还不忘对着周围的人八卦地加了一句,“是个男的。”

传达室离刘好好的办公室不算近,传到她的办公室不知道要经过多少个人。

于是,原本很正常的一句话变成了——

“刘好好,有个男人打电话找你!”

“刘好好,有个年轻男人打电话找你!”

“刘好好,你对象给你打电话了!”

原本凑在她那儿给她道喜的人们,眼神都转为暧昧八卦。

“哟,还真有喜糖吃了!”

林明和政研室的一干同事都有些疑惑,刘好好来政研室也有一段时间了,平时除了工作就是学习,从来没见她和哪个男人有过联系,怎么突然冒出了个给她打电话的年轻男人?

优秀出众的单身姑娘总是很轻易地成为话题的中心人物,何况刘好好刚刚大出了一把风头。

有些人便多多少少带了一丝酸葡萄心理,暗搓搓地开始怀疑这姑娘这么优秀,说不定在生活作风上就没那么严谨了,要不怎么会有男人给她打电话?这个男人是谁?

换个姑娘被人一路这么行注目礼早就羞红了脸,好在她是个心大皮厚的,压根就不在乎他们那探究的眼神,大大方方地到了传达室,还不忘朝眼神诡谲的大爷道了谢。

“我看到你的高考作文了,登在报纸上,我认认真真地看了十几遍,写得真好!”庄立军听到她在电话那头轻轻的呼吸声,那声音就算隔着电波也挠得他心里痒痒的,让他的心不受控制地加速跳动着。

“嗯。”一直都能镇定克制的刘好好,不知道为什么竟然被他这句寻常的话哄得有些脸红了。

这不是她的错,都是电话惹的祸,谁让他的声音本来就好听,经过电波之后,变得更有磁性了。

她眼睫低垂,难得的娇羞模样,让传达室大爷和一旁的无聊好事者又多看了她几眼,看来她和那个男的有问题啊。

“放心吧,你考上大学肯定没问题的,到时候我在京城等你。”她难得的沉默让他立刻反应过来,她是在传达室接的电话,人多嘴杂。

刘好好捏紧了话筒,脸更红了,她是为了自己报考京城大学,被他这么一说,好像是因为他,她才卯足了劲要考到京城去一样,偏偏那个大爷目光灼灼地盯着她,害得她想要分辩,却又不好意思当着旁人的面和他辩上一辩。

庄立军完全可以想象她此刻的窘态,在电话那头无声地笑了起来,虽然电话远远比不上面谈自在,甚至连书信都比电话更有隐私,但是却能欣赏到她难得的窘态,也算是难得的收获。

刘好好胡乱地和他说了几声,就在传达室大爷和围观群众的几双X光眼下挂掉了电话,下次一定要和他说,再也不准打电话过来了!真不是一般的尴尬啊!

“对象啊?”

“啊?呵呵…”她干笑两声,大爷,您能别这么八卦吗?知道您八卦,可也别这么当面八卦啊。

“看你这样肯定就是对象,这脸红得和什么似的。”旁边一个大妈,一副很有经验的样子下了结论,完全不在意她这个当事人的感受。

脸红就一定是和对象打电话闹得吗?分明是被你们盯得脸红的!

“好好,你对象是做什么的?”

身为一个能力与才华兼具,让人挑不出什么错处的年轻小姑娘,刘好好早就在不知不觉中成为了省政府大院里的话题人物。

照理说,她这样的小姑娘很引人注意,会吸引不少年轻男子的追求,但事实上,并没有什么年轻人愿意追求她。

一个各方面都太过优秀的人,尤其是女人,很容易给人以压力,尤其是在她面前,同龄的男人都显得太过稚嫩,没有一定的阅历和能力根本就跟不上她的节奏。

大家都是心高气傲的年轻人,谁愿意娶一个事事压过自己的老婆。

当然,如果她是个男人,一切就不同了,女人总是崇拜优秀的男人,希望男人成为自己的主心骨、引领者,像她这样的男人绝对是婚姻市场上的香饽饽抢手货。

刘好好前世也是基于同样的原因单身了一辈子,那时候的她家世好,又年少得志,没受过什么挫折,比现在要更加心高气傲,就算她表现得再温和可亲,还是给人很强烈的距离感,骨子里说一不二的强势让那些同样优秀的男人望而却步,那些温和宽容随性的人又跟不上她的节奏,无法了解她的内心。

加之她的父母就这么一个掌上明珠,虽然也为她的终身大事着急,但对她未来的伴侣候选人也是百般挑剔。

而从小就生活在父母家人给予的满满疼爱中的她,对伴侣也没有什么渴望,这种心理一直影响她直到现在。

所以她还没有意识到一个优秀却宽容,愿意默默在她身后支持着她的男人,是多么的难得。

而这些八卦的大爷大妈们,也很想知道哪个男人这么有勇气,愿意和刘好好谈对象,娶个像她这样的老婆回家,肯定得做一辈子的妻管严。

第二百八十七章 闲言

刘好好似乎被众人的围观羞得不行,朝他们笑了笑,也不正面回答问题,径自快步跑回办公室里去了。

“瞧她那羞的样子,八成是对象打过来的…”

“她那对象是哪里的?老陈你接电话的时候怎么也不问清楚?”

“这不是没想到吗?”

没过几天,林明的脸色有些不好看地踱进办公室,把她叫到一边低声道,“你有对象的事情组织知道吗?”

她瞪大眼睛,有没有对象也要向组织报告吗?

林明看出了她的疑惑,“一般人处对象自然是不用向组织报告的,但你是我们下气力培养的干部,你这次读了大学,按照政策,四年后也还是要回来工作的,像你这样优秀的年轻人,可千万别在生活作风上出岔子,那可是会影响你前途的。”

她心中一凛,立刻明白了林明的意思,“林主任,是不是有什么关于我的传闻?”

她久在官场打滚,深知人言可畏,一直以来都自觉持身正直,尤其是在男女关系上,从来没有和哪个男同志过从甚密,甚至都没有和谁私下单独相处过,照理说不会有什么把柄。

“不会是那个电话的事吧?”她皱着眉头,自己还真是低估了这个年代八卦的传播速度和变异程度,人们的娱乐生活实在是贫瘠的可怜,只能在这种小事上做文章。

“电话?”林明并不十分了解,此刻反应过来,神色颇为不虞,“我也是听到有人在议论你处对象的事儿,说什么的都有,应该和你前几天接的电话有关系。”

刘好好来这里这么久,他从没见过她的对象,也从没听说过她有对象,虽说突然有个年轻男人打电话找她是有些奇怪,可一个电话也并不能说明什么,但问题是人言可畏,他算是领教到了。

“如果还没有正式处对象,就尽量谨慎一些,凡事不要太高调让人议论,如果处了,就更要谨慎对待,这可是你一辈子的事儿。”林明慎重地说,“木秀于林,风必摧之!”

刘好好的优秀是有目共睹的,但是对于这种太过优秀的人,大众总是存在一种微妙的心理,渴望有一天她犯错,将她拖下神坛。

所以她和普通人不一样,她的一言一行都在放大镜之下,必须格外谨慎小心才行。

刘好好感激地看着林明,林明会推心置腹地和她说这些话,这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也说明了他对她的关心和维护,这种事不是什么人都愿意提醒她的,不知道有多少优秀的年轻人就是因为无人提醒,而倒在一些看似无关紧要的小事上。

她自认自己的谨慎,但她对这个年代的认识还是不够深刻,低估了人们对一个年轻而优秀女孩子的容忍度。

她在生产队和公社的时候,人人都知道她的未婚夫是庄立军,加上她为人谨慎,所以没有这么多闲言碎语,来到省里后,庄立军已经调离了南省,她也没有特地宣扬和他的关系,所以她的工作环境中大部分人不知道他的存在,没想到却引来了好事者无聊的议论。

“林主任,作为一个女人是不是一定要和男人处对象结婚才是正常的?”她有些不忿,前世的社会风气已经很宽松了,可是她大龄未婚的事情还会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现在她才刚刚二十岁,又有人来议论她的男女关系问题,如果她是个男人绝对不会有这样的困扰。

无论一个女性在事业上有多么成功,判断她价值的却是她的感情生活,这是何等的不公平!

林明呆了呆,刚刚想要下意识地点头,看到她那一脸不甘的样子,又把话咽了下去,尽量含蓄地说,“这个嘛,在传统观念里,女人的确是要以家庭为重的,但现在时代不同了,妇女能顶半边天,女人和男人享有一样的权利,读书、工作,还是很平等的…”

“这种平等只是表面上的吧,思想观念根本就没有改变,如果我是个男人,根本不会传出什么闲言碎语。”刘好好的愤怒十分尖锐。

“你说的对,在感情和婚姻上,社会对男人要比对女人宽容一些,这就是社会现实,我们都无力改变,只能接受,你是个聪明人,应该会理解,”面对她的愤怒,林明也只能坦然道,“你很优秀,组织有意培养你,你要珍惜这个机会,珍惜自己的羽毛,年纪轻轻的,一旦踏错一步,毁的就是一辈子的前程,你明白我的意思吗?”

“我明白。”她收拾了所有的情绪,又变回了那个温和内敛的刘好好。

林明说的对,社会现实如此,无法改变的东西只能接受,愤怒和不平只会让自己失了分寸,落人把柄,她站得直行得正,那些闲言碎语也就只能如无根之木浮萍,过不了多久就会自行消散的。

林明并没有把握刘好好真把他的话听进去了,毕竟她刚才还那么愤怒,现在看来就能这么好地接受他的建议,收敛自己的脾气,实在是不容易,换作是他,恐怕也做不到她这样的镇定内敛。

他看着转身回去忙碌的刘好好,有些感慨,如果她是个男人就好了,前途一定会更加宽阔明亮。

都说妇女能顶半边天,但现实环境依旧不可能对女同志太公平,她们的性别决定了她们属于家庭。

面对闲言碎语,刘好好罕见地沉默了,无论他们怎么旁敲侧击,她就是半点口风不漏,仿佛从来就没有发生过有年轻男子打电话给她这件事一样。

整个大院除了赵兰舟之外,没有人知道刘好好和庄家的渊源,而这些闲言碎语在没有实据之前,无论如何都不可能传到他耳里的。

刘好好和办公室几个同事的沉默,让那些闲言碎语彻底没有了生命力,毕竟就一个电话,翻来覆去地传,传到最后也实在变不出一朵花来,很快就被大院里新的八卦所取代了。

第二百八十八章 状元

刘好好的沉默没持续几天,新的好消息传来了,高考的成绩出炉了,而南省的高考状元正是刘好好。

这个结果在她的意料之中,并没有让她多么欣喜若狂,甚至还多少有一种胜之不武的感觉,一个曾经受过专业训练的考试机器胜过几年没有拿起过书本的考生,本来就毫无悬念,甚至还有些不公平。

因为这位新科状元的通讯地址填的是省政府,教育厅的同志一查便知这位刘好好正是省政府政研室的笔杆子,立刻把消息报了上去。

于是教育厅的厅长亲自带人过来宣布,彼时刘好好正和同事们同赵兰舟一块儿在会议室开会,会议室顿时沸腾起来了,在赵兰舟的带头下,大家都情不自禁地鼓起掌来。

“好好,恭喜你!”

“太棒了!”

“好样的!”

“真给我们大家伙长脸!”

“作文考了满分,不拿这个状元都说不过去了!”

“不愧是咱们的笔杆子!”

赵兰舟一脸喜色,亲切地和刘好好重重地握手,“丫头,干得很漂亮!没有辜负我们的期望,我果然没有看错你!”

他考前见刘好好那副优哉游哉的模样还没少担心,人家都说临阵磨枪不快也光,谁知道这丫头临阵了连枪也不磨,就这么光棍地上了考场,竟然还能考个状元回来,这份牛逼的才华和心态,连他都不得不服气。

“怎么样?我的眼光不错吧,这可是我一手从金花公社挖出来的宝啊。”赵兰舟不无得意地向周围的人炫耀着。

“赵高官真是伯乐,要不是您慧眼识英才,咱们还真是错失了这么个优秀的人才啊。”一群人围在赵兰舟身边不住地恭维着,好像当上状元的不是刘好好,而是赵兰舟。

谁不知道刘好好也是赵兰舟的心腹,恭维刘好好就等于是恭维了赵兰舟。

“来来来,让好好来给大家说两句!”一向看重刘好好的林明,看不过这些阿谀奉承的人冷落了正主儿,难得地吆喝起来。

“对对对,说两句说两句。”

刘好好本来并不爱出风头,但真被拱出来了,也不会怯场,大大方方地说,“我能取得这样的成绩,要感谢国家的好政策,组织的悉心栽培,领导的高度重视,尤其是考前赵高官和林主任屡次找我谈话,询问我的学习情况,鼓励我认真复习。还要感谢在座的各位同事们的关心和支持,今天我取得的成绩不属于自己,属于咱们的集体,属于组织。我将不骄不躁,继续踏实学习,以优异的成绩报效国家。”

机关单位出来的,只要不是特别木讷,谁都能说上几句漂亮的场面话,但像她这样的年纪,落落大方,滴水不漏地每个人都感激上一遍,还能够克制住自己的得意和喜色,一脸谦恭地团团鞠躬感谢,却不是人人都能做到的。

和她相熟的人是已经习惯了她面面俱到的做派,不熟的人却暗暗心惊,状元就是状元,果然和常人不同,这孩子的性格和脾性太适合在机关单位打滚了,今后一定是前途不可限量。

“好了,这么大的好消息也该让你家里一起高兴高兴,从现在开始,你也别忙了,给你放个大假,和你家里人好好团聚团聚。”等众人散去,高兴的赵兰舟特地将刘好好叫到办公室细细叮嘱。

“高官不用了,我回家也没什么大事,还是留在这儿多工作一段时间,也能更充实一些,趁着没去读书给自己多积攒一些工作经验,免得今后脱离实际。”省城的条件比农村好多了,工作本来就是她的乐趣,平时还能够经常骑着自行车去图书馆借书读书,日子过得十分惬意充实,现在让她回到农村,过着没书看没事干的日子可就不习惯了。

“年轻人不懂事啊,等到春暖花开,寒假结束了,你就得去京城喽,京城离咱们这儿远,你一年最多恐怕也只能回两次家,到时候你就算再想家也回不了,还是得趁着现在多在父母面前尽尽孝,免得你今后后悔,工作这种事儿什么时候做都不算晚。”赵兰舟自己离开父母家乡多年,对此深有感触,现在周围又没有什么外人在,他把刘好好当成自家晚辈,对她也不说什么场面话,这一番话可谓说的是掏心掏肺。

这么大的领导把话都说到这个份上了,刘好好也不便驳他的好意,只得含笑应了下来,虽然她对刘长生和程招娣没什么感情,但是对家里的弟妹,和学校里的孩子们还是十分挂心的,回去看看他们也好。

刘好好在省城多留了几天,这一回去就是几个月,她忙着再给学校里的孩子们采购一批书籍,除了书籍之外,还有一些文具和糖果糕点。

因为在省政府工作,她的社会关系网与过去窝在小山村时不可同日而语,托了几重关系,去了几趟省图书馆和出版社,找到了他们需要当作废品处理的陈年旧书,以极低的价格大手笔地采购近百斤的旧书,一下子花去了她几十块钱。

“你对你们学校的孩子还真是上心,说起来你教他们的时间也不长,竟然还把他们挂在心上,像你这么爱孩子的年轻老师可不多,你要是不当干部,一定是个好老师。”刘好好是拜托林明找关系买到这些旧书的,林明是又惊讶又感慨,“别的同志回老家都是托关系买什么自行车、手表之类的稀罕东西,你倒是和别人不一样,你买的这些东西大部分都是为孩子准备的吧?就没想给自己添置些什么?”

自行车和手表在这个年代稀罕,在她眼里却不是什么稀罕东西,过几年就满大街地普及了,她对物质本来就没有什么欲望,对于这种“奢侈品”更没有什么渴望,不觉得回家向人家显摆这些东西算什么了不得的事情,钱来之不易,就应该花在更有意义的事情上。

第二百八十九章 书

“我们生产队离省城远,通过书本看世界是最简单最有效的途径,可是在我们那儿除了课本,孩子们连一本书都看不到,他们根本无法想象外头是什么样的,每次我和他们讲起外头的故事,他们那一双双闪着渴望的眼睛都让我心里难受。我们总说孩子是祖国的未来,是社会的希望,可是真正能为他们做的太少了,您说我总记挂着他们,其实我连安心待在学校里教书都做不到,我对他们有愧,买那些书不过是补偿而已。”

“我也是农村出来的,农村真是苦啊,特别是孩子,别说是读书了,就连吃饱穿暖都是件难事,如果不是当年我做学徒的时候大着胆子跑了出来,恰好被组织救了,后来又在机缘巧合下让我接触了书本,学习了文化,我可能早就在农村饿死了,我家几个兄弟姐妹,饿死了两个,被卖了三个,我的父母也被土匪打死了,等我再回到家乡的时候,那么大一个家只剩下我一个人了…”她的话勾起了林明的伤心事。

刘好好常常觉得自己生在这个年代的农村已经很悲催了,没想过自己要是早生个几十年,那日子才真是生不如死。

“农村现在的日子虽然和城里不能比,但是和过去比不知道好多少倍了,你们可要惜福啊。”林明摘下眼镜,偷偷抹了抹泪。

“会越来越好的,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我们的国家都会越来越好的。”刘好好听得很认真,一直以来,她总是喜欢向前看,觉得过去的一切都是落后的,破败的,不值一提的,但是现在却有了全新的体悟。

没有过去,就没有现在,也没有未来,抛开过去,就无从谈将来,她虽然急于改变在几十年后看来落后不堪的一切,但是还是必须立足实际,放缓脚步,让自己变得更踏实一些。

“你说的对,会好的!”林明点点头,“看到你们这样的年轻人,我就觉得很有希望,你们学校能出你这样的老师,是福气啊,回头我也向你学习,买一些书带回老家小学,到时候还要你传授传授经验,你买这么多书都能在你们生产队建一个小图书馆了。”

当年自己曾经在农村推行的“农家书屋”的概念又跃入她的脑海,那时候的“农家书屋”最后沦为了政绩工程,可她对它还是充满了感情,如果把这件事做得更踏实一些,也许会有不一样的效果。

“我想在我们大目生产队搞一个试点,就叫‘农家书屋’,几年之后看看有没有什么成效。”她半开玩笑地说。

“这是个好点子,下次开会的时候,我会和高官提一提,如果成效好的话,我们逐步推开。”林明赞赏地说,“修路的成本太高,如果孩子们能够通过书看到外头的世界也算是一条捷径。”

“呃,路还是要修的…”刘好好连忙说道。

“我明白我明白,你最关心的就是修路种树。”林明大笑,“你说的有道理,省里也在部署了,但这种事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做成的,相比之下,这个‘农家书屋’成本更低一些。”

“但是每个地方的情况不同,我们大目生产队虽然是农村,但条件是公社里数一数二的,所以有个小学,还有负责任的校长和老师,有许多生产队没有小学,就算有小学,条件也很糟糕,教师流动性也大,甚至整个生产队里连个识字的都没有,怎么可能有精力管理‘农家书屋’?带着孩子们读书?如果不考虑具体情况,强行推开,只是徒劳浪费人力物力和财力而已,所以还是先稍微等一等,等过几年看看我们生产队的效果再说。”

“你说的对,我们南省山多,许多山村都十分封闭,甚至与世隔绝,想在这些山区全面推行某项工作都不是件容易的事情,看来修路才是基础啊。上回说到修路,他们说要修城市之间的主路,我看修每个小山村通往外头的路才是当务之急啊。”林明身为政研室的主任,不仅是玩文字游戏的人,还是赵兰舟智囊团的核心成员。

“是啊,修路才是根本。”

“我参加工作这么多年,你是我见过最优秀的年轻人,今后去了京大好好读书,别忘了还要回来,你对南省的情况很熟,我们很需要你啊。”

“我明白的,这里是我的根,无论我走到哪儿都不会忘了这一点。”

林明是真的很欣赏这个孩子,对她十分照顾,刘好好回家的那天,特地找了几个年轻人把那上百斤的行李扛到了车上。

刘好好一上车就昏昏欲睡,一路睡到了金花公社,正睡眼惺忪地准备下车,结果她人还在车上呢,就听到了一连串的鞭炮声,把她整个人都给震清醒了。

这是做什么?

在现在的农村可不经常听到这么热烈的声响,现在大家都穷,就连婚丧嫁娶都没有几家人愿意大手笔地放鞭炮,难得遇上这么热烈的场面。

“好好呢?刘好好还在车上吗?”有几个人嘴里不住地嚷嚷着,急吼吼地闯上车。

“胡哥,赵哥?怎么是你们?”刘好好一脸懵,眼前几个可都是熟人。。

“好好,你怎么还在这儿啊!还不下车!”

“状元还在车上呢!”

他们都是刘好好当初在金花公社的同事,不由分说地就要拉着她下车。

“哎,行李,我的行李还没拿呢!”刘好好被他们拉得莫名其妙,但还是指着自己的行李叫道。

“你什么行李这么重啊?是不是把整个省城都搬回来了?”他们满脸带笑地打趣着。

“你们这是做什么啊?”刘好好被他们整得一头雾水。

“还能做什么?当然是来接你的!”

“接我?”刘好好更懵了,她经常回家,可还没有享受过这种待遇呢,“你们怎么知道我今天回来?”

“你可是状元啊!给咱们整个金花公社长脸喽!陈书记打听到你今天回来,一早就让我们准备了。”

第二百九十章 热闹

刘好好踉踉跄跄地被他们簇拥下车,又被吓了一大跳,终于知道人们常说的“红旗招展,锣鼓喧天”是什么样的场面了了!

她一下车,鼓声锣声齐鸣,甚至还放起了鞭炮,那场面是她重生以来前所未见的浩大,新任的公社陈书记快步走来,笑眯眯地将一朵大红花系在了她的胸前,身后那幅“欢迎南省高考状元刘好好返乡”特别醒目。

连见惯了大场面的她都有些不自在了,就算是表示欢迎,这做得也未免太浮夸了吧?

她在心里默默地翻了个白眼,这是搞什么鬼?好像她就像是一只待宰母猪,被人敲锣打鼓地送到屠宰场。

她很想摘下大红花,对热情的乡亲们说,真的不用这么浮夸的,可看他们那兴高采烈比过年还高兴的样子,只得把话又给憋回去了,说实话,平时过年还真没有这么热闹过。

“咱们金花公社从古到今都没有没出过状元,就连这儿还叫金花镇的时候都没有出过状元!”

“别说状元了,就连正经的读书人都没出过一个。”

“这回一下子出了个南省状元,咱们金花公社要转运了!”

“也不知道大目刘家祖坟埋在哪儿,祖坟冒青烟啊。”

“什么祖坟冒青烟,迷信!是刘老英雄教导得好!”

“谁说女子不如男啊,那时候刘老英雄非要培养这个孙女读书,还有人笑话他,谁能想到多年以后,女孩子也能当状元啊!”

“这可是状元啊!今后是要去京城的!”

“你忘了刘好好的夫家是庄家,就算她没当上这个状元,今后也是要去京城的。”

“那可不一样啊,原先以为她嫁到庄家是高攀,现在看来庄家娶了个状元,那才是难得呢。”

“能娶到咱们金花公社一枝花这才是福气呢!”

“好好,好好,是我啊,还记得我吗?”

刘好好在金花公社工作过,不仅和公社里的干部相熟,这条街上的男女老少也都算是熟人,他们没想到平时常见面的刘好好能当上状元,也兴奋得不行,纷纷和她挥手打招呼以示亲近。

“状元状元,摸摸我家儿子的脑袋吧,也沾沾喜气!”

“是啊是啊,沾了喜气今后也能中状元…”

不知道是谁脑洞大开,冒出这么一个奇怪的想法,一大堆大人拼命领着自己的小孩往她身边凑,还一把扯住她的手往孩子头上摸。

刘好好身不由己地被人推着,她身边那群公社干部也被人挤来挤去,就连陈书记都被人给挤到不知道哪儿去了。

于是这位公社的最高长官怒了,“干什么干什么?全都给我停下来!再给我闹下去,我把这些孩子全部从学校开除出去!”

这句话比什么都有效果,汹涌激动的人潮瞬间沉寂了下来,锣也停了,鼓也停了,人们面带畏惧地看着陈书记。

没有人会去考究他是不是真的有权力开除孩子,但是他们对权力对干部有着天然的敬畏,当陈书记沉下脸来的时候,他们立刻怕了。

陈书记这才站稳身子,理了理那一身干部装,正了正自己的帽子,满脸带笑地走到刘好好面前,“小刘啊,刚才受惊了吧?这些群众实在没有觉悟,太不像话了。”

“没事没事,”刘好好朝他笑了笑,又朝那些杵在一旁想要上前,却又不敢上前的人们挥了挥手,“乡亲们,我还赶着回家呢,等过几天有空了,再上来看大家。”

她的亲切随和让人松了一口气,却也没有让陈书记觉得面子上挂不住,因为她一直站在陈书记身边对他的热烈欢迎表示感谢。

陈书记乐呵呵地笑着,对她的识趣很是满意,不枉他一接到市里传来的消息就开始紧锣密鼓地准备,他决定要一路送刘好好回大目生产队。

刘好好百般推辞无果,只得昏昏沉沉地被人群簇拥着,就这么一路敲锣打鼓地被护送到了大目生产队。

“不得了了,不得了了,好好回来了!”大阵仗离生产队还有一段距离,生产队员们就奔走相告。

那惊慌的样子,不像是刘好好回来了,反倒像是怪物进村了。

“好好怎么了?出什么大事了?”刘长生和程招娣吓得丢下了手里的锄头,还以为刘好好犯了什么事儿。

“你们难道还不知道?好好考中状元了!全省状元!”

“你们知道状元是什么吗?那可是天上的文曲星下凡啊!”

“长生啊,你们家出了个神仙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