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生之军嫂奋斗史/重生之农家奋斗史上一章:第 54 章
  • 重生之军嫂奋斗史/重生之农家奋斗史下一章:第 56 章

对啊,他怎么没想到,刘好好不仅曾经是大目小学的老师,还是大目小学的学生,是他一手教出来的。

这么一句话,给了唐明亮巨大的信心,腰杆子也不由自主地直了起来。

“你教了那么多学生,说不定今后还会教出状元呢,就算不是状元,说不定也会有科学家、医生、教师…各种各样为社会做出贡献的优秀人才,无论大家到了哪里,都不会忘记他们的老师。”刘好好笑道,她从前对教师这个职业很不耐烦,现在才体会到这个职业有多么伟大,多么有成就感。

唐明亮也跟着笑了起来,刚才的拘束瞬间消失得无影无踪,“你这个刘好好啊,还是像过去一样会说话,说吧,今天一大早来找我有什么事儿?”

“我这回从省城买了不少书回来,想依托学校办一个农家书屋。”刘好好将自己的打算详详细细地说了一遍,还不忘递给唐明亮一张纸,“书还在我家堆着,这是书单,你看看这些书给孩子们看合适不合适,我这次买的书不全是儿童读物,有一些更适合成人读,你看看需不需要做个简单的分类。”

唐明亮老脸微红,“你买的书哪有不合适的,是我过去太小心眼了,你觉得合适一定合适,你说怎么办,我们都听你的。”

她一度和那个声名狼藉的知青丁志成走得很近,所以他也就误会了她,还以为她会把那些“大毒草”手抄本给孩子们看,后来才发现她买的书全都是正规出版社出版的正经书,是他自己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

“我毕竟还年轻,你是老前辈,有你把关,我才安心。”刘好好坚持道,“不过除了书之外,在管理上还有一些问题。向上,你来和校长说一说。”

刘向上鼓足了勇气,正准备开口,唐明亮却做了个手势,“等一等,这么大的事儿,别在这里说,咱们到学校里头说,把一德也叫过来,大家一起商量,既然叫做农家书屋,那和过去肯定不一样,好好你这么支持我们,我们不仅要把这件事办成,还要把这件事办好,才不辜负你们几个的一片心意。”

唐明亮没有因为刘向上和刘天天年纪小,就不把他们的话当一回事,而是认认真真地拿出纸笔,把他们的建议和想法逐条记下来,不明白的地方还主动多问了几句。

农村没有图书馆,无论是唐明亮、赵一德,还是刘学习他们几个,对图书馆的借书流程全都一概不知,刘好好故意没有多说,由着他们脑力激荡,只是偶尔抛出几个可能遇到的问题,让他们自己设想解决的办法。

三个臭皮匠也能抵个诸葛亮,何况他们有五个人,边想边记,竟然也像模像样地被他们鼓捣出一个还算不错的管理规程。

“我看咱们就先按这上面管理,如果今后遇到什么问题,可以再补充。”唐明亮顶了顶鼻梁上的老花镜,显得十分满意,“一德,你把管理规程抄一份大的,就贴在教室的墙上,还有这回好好带来这么多书,得做一个大书柜才好。”

“这个好办,木工活就交给我了。”赵一德一口答应下来,他虽然沉默寡言,但是勤劳肯干,就连木工活也靠自己摸索学会了一点,虽然做不出太过精美的木雕,但打个大书柜还是没有问题的。

“得尽快做好,孩子们马上放寒假了,正愁没地方去,正好让他们到学校来看书。”唐明亮笑道。

“我在家也没什么事,寒假正好可以到学校帮忙管理。”刘好好自告奋勇。

“有你在我们就放心了,咱们这个管理规程全是自己凭空想出来的,还真不知道管不管用。”唐明亮既高兴又不安。

“咱们这也算是摸着石头过河,”刘好好笑道,“接下来咱们就用实践来印证一下这套规程算不算行之有效。”

三个孩子一脸兴奋,他们从来没有想过自己也可以参与进来,还是用这么平等的身份和大人讨论决定,而且这份管理规程绝大部分的想法都是他们自己想出来的,这给了他们很大的信心,如果在实践中能取得好效果,那就更好了。

刘学习还没有放寒假,因为是刘好好考中状元才请假回来的,周一一早就要赶回学校去。

她起了个大早,照例帮着程招娣把一家人的早饭做好,却没想到刘好好也跟在她身后起床了。

“大姐,你怎么不多睡一会儿?”刘学习压低嗓门,现在是冬天,天亮得晚,外头又冷,两个弟妹还在床上睡得正香呢。

刘好好打了个呵欠,“我送你去学校。”

“平时都走惯了的,哪里还用你送我去,天气冷,你快回去睡吧。”刘学习连忙推着她回屋里。

“好啦好啦,我也就是顺路和你一块儿走而已,我是去公社有事,打算去看看李蓉。”刘好好无奈地笑着,“好久没放寒假了,我都有些不习惯了,在家里哪里还待得住,就想着到处玩儿。”

“那你回去多睡一会儿,天气冷,外头黑,等天亮了再走也不迟。”刘学习包上头巾低声劝道。

第三百零三章 自信

“现在连和大姐搭伴走路都不愿意了?”刘好好似笑非笑地看着她。

“大姐,你别胡说,和你在一块儿我高兴都来不及呢。”刘学习顿时红了一张脸,低声说道。

“那还啰嗦什么?走吧。”刘好好拍拍她的肩膀,大踏步走了出去。

刘学习这才反应过来,快步追上了她,南方的冬天来得迟,十二月的时候还不算太冷,但是早晚的温差很大,清晨出门一阵寒风袭来,姐妹俩都不约而同打了个寒颤。

“拿着。”刘好好将灌满了热水的水壶塞给刘学习。

“大姐,我不用,你拿着吧。”刘学习连连推拒,她是吃惯了苦的,对手上烂掉流脓的冻疮都浑不在意,哪里还会怕冷。

“让你拿,你就拿着,我穿着军大衣不怕冷。”军大衣虽然不好看,但在这个年代却是极为难得的东西,全家也就只有刘长生和刘好好有。

刘好好本来有心给家人每人添置一件,可是这东西实在太稀罕了,只有在部队才能买到,她到底还是没好意思向庄立军开口,他为她付出的已经够多的了,可能都把自己为数不多的津贴全都花在给他们家买东西上了,而她却不能回报他什么,所以她不愿意事事麻烦他。

“大姐,我真不怕冷,走几步就热起来了。”刘学习还是不肯接受。

“等你走热了,水也冷了,拿着吧。路上滑,再推来推去的,当心我们俩都要跌跤。”刘好好不容置疑地把水壶塞到她手里,“你现在也是大姑娘了,更要知道爱惜自己,过去的日子是苦,节俭一点儿没错,但今后的日子一定会越来越好,你也要学着善待自己,尤其是咱们女人,你学会了善待自己,今后岁月才会给你丰厚的回报。”

她不希望刘学习和程招娣一样,不到四十的年纪就苍老得和六十老妪一样,甚至她前世见到的六十多岁的女性大部分还都保养得宜,比程招娣看起来还年轻许多。

刘学习只顾着点头,但对她的话还是似懂非懂,毕竟在这个讲求奉献的年代,她又从小不被人关爱重视,早就已经习惯了把自己放到很低很低的位子,压根就不觉得自己应该被善待。

“你越看轻自己,别人也就越看轻你,因为连你自己都不觉得自己珍贵了,难道还指望别人珍惜你?”刘好好笑着看了她一眼,“刚才出门的时候是不是又没抹雪花膏?天气这么冷,这风就像刀子一样,看你的脸都已经被割了不少小口子了,你现在还是十七八岁的少女恢复得快,可能还不觉得,等过几年再看你就会比同龄人老上不少。”

“我看大家都没抹雪花膏,我也没好意思抹。”刘学习小声道,“总觉得抹在脸上油腻腻的,还疼。”

“那是因为你的脸已经被冻裂了,出现了小口子才会疼的。你说没见大家抹雪花膏,那是你没仔细观察,天天那个小不点儿每天抹得可勤了。”

一想到刘天天,刘学习就不由自主地笑出声来,“我哪能和她比,那小丫头向来喜欢臭美。”

“爱美是女人的天性,我们都是女孩子,哪有真不爱美的?只不过是条件所限,把自己对美的向往压抑住了而已,久而久之,就以为自己对这些不在意了。”刘好好摇摇头,“我最不喜欢‘臭美’这个词了,美就是美,怎么会臭?”

刘学习怔了怔,在记忆的深处,自己似乎也曾经羡慕过得到阿公宠爱的刘好好能够穿好看的新衣服,羡慕刘天天头上那有些陈旧的头花,却从来不敢像她们一样去争取什么,原来不是她不喜欢,而是她不敢,哪怕现在刘好好送雪花膏给她,也给她买了漂亮的头绳,程招娣也给她做了新衣裳,她还是不敢用,因为她觉得自己不配。

“大姐,你说的我都听进去了,可是就是怎么也改不了。”刘学习明白刘好好的言下之意,知道她一直都希望她自信起来,但是她自卑了那么多年,做到现在这个地步已经尽力了,根深蒂固的观念怎么也转不过来。

“一时改不了就慢慢来,没有什么是永远改不掉的,你才十几岁,小小年纪的,今后的路还长着呢,什么叫怎么也改不了?”刘好好朝她眨眨眼,“就从抹雪花膏开始,养成善待自己的好习惯。”

“好。”刘学习腼腆地应了下来。

“你一向懂事,所以阿爹阿妈对你很放心,咱们姐弟几个,他们在你身上花的心思最少,但我却觉得你是最需要操心的一个。”

刘学习心中一跳,诧异地看着刘好好,不明白她为什么要这么说,那张脸已经不自觉地红透了,她一直都很努力懂事,最怕给人添麻烦,没想到还是让大姐操心了。

“因为你太懂事了,懂事得成天压抑着自己的情绪,你甚至不敢表现出不安、害怕和惶恐,我考上大学这件事,其实给了你很大的压力,对不对?”

“我…”刘学习脸色一白,“大姐,我,我和你相比差得太远了…”

她眼眶慢慢红了起来,刘好好真是太过优秀了,无论她怎么努力,也不可能赶上她。

“你不要和我比,你要和自己比,回头看看过去的你,现在是不是比过去进步了很多,超越了过去的那个自己,只要有进步,那就应该充满信心,你得记住,和别人比较,永远都是没有意义的,因为强中自有强中手,你不可能超越世上的所有人。所以在这个世界上,你唯一的对手只有自己。只有那个悲观、自卑、怯懦的自己,你要做的就是慢慢战胜自己的这一面。”

刘好好想了一个晚上,决定还是要单独和刘学习聊聊,这个孩子与众不同,她太过自卑了,如果放任她自己解决心理问题,恐怕她的状况会越来越糟,强大的内心和抗挫能力的建设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刘天天和刘向上的年纪小,他们在这方面的可塑性要比刘学习大很多,所以刘学习自信的建立还是需要靠她的帮助。

第三百零四章 艺考

刘学习沉默了一会儿,脸色渐渐恢复了正常,眼中也浮起了一丝笑意,“大姐,我觉得和过去的我相比,我进步了很多。我原先的程度很差,上课都听不懂,但是后来我也考上了高中,慢慢赶上了学校的进度,现在和李蓉住在一块儿,还学会拉手风琴,每天都坚持读书、练字,和两年前的我相比,我进步了很多。”

“真不错!”刘好好由衷地为她高兴,“你学会拉手风琴了?下回我送一个给你!”

“不用不用,我拉得不好,就是瞎拉的,买一个手风琴真的太贵了,划不来的。”刘学习一脸懊恼,早知道就不提这个了。

“你又来了,”刘好好不赞同地看着她,“不是因为你拉得不好,而是你觉得自己不配拥有手风琴。你现在的练习都是用李蓉的琴吧?她这次也参加了高考,以她的程度考上大学肯定没问题,她走了之后,你用谁的琴练?乐器这种东西一段时间不练就生疏了,你没有自己的琴,就等于白学了这么一门乐器。”

刘好好前世就知道李蓉的手风琴拉得不错,那个年代虽然家家都很困难,她的外公外婆却很放纵孩子学习乐器、绘画和书法,所以李蓉会拉手风琴,李新会拉小提琴,这在这个年代很难得,虽然学乐器后来对她们的人生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帮助,但是却陶冶了她们的情操,提高了她们的审美情趣。

“我真的是瞎拉着玩的…”刘学习没想得那么深远,她本来也没想学手风琴的,但李蓉待她如亲姐妹一样,耐心地教她拉琴,她不忍拂她一番好意,这才跟着她学的,到了后面她也渐渐迷上了这种好听的乐器,但是从来没有想过要拥有属于自己的琴,因为那实在是太奢侈了。

“那今后就好好学,学好了还能教我,年轻人多学一些对自己有好处,特别是艺术方面的东西,不管是乐器也好,画画写字也罢,甚至唱歌跳舞都行,既可以陶冶情操,提升气质,在必要的时候也能作为工具使用。我还给你买了一套画具,就在包里,我怕在家里给你,阿爹阿妈看了又要唠叨,索性你就放在学校…”她拍了拍自己的挎包。

“大姐…”刘学习一脸惊愕地看着她,她从来没有在她面前流露过想要一套画具的想法啊。

“我知道你喜欢画画,那时候我给你们每人一本笔记本让你们记日记,他们俩都以写为主,只有你总在笔记本上涂涂画画。别误会,我没有偷看过,虽然不知道你在画什么,但是你愿意用绘画的方式来表达情感,也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所以我给你准备了一套画具,还有几本绘画的入门书籍,你可以照着上头学着画。”

“大姐…”刘学习不知道该说什么好了,她对画画的兴趣连她自己都没有察觉出来,更没有对任何人提过,完全只是觉得将每天的心情和见闻在纸上画出来很好玩而已,没想到大姐却一直在默默地关注着她。

“我知道你这几天的压力很大,你一直担心考不上大学…”刘好好伸手揽着她的肩膀。

“大姐,我太笨了,我给你丢人了…”刘学习低下头去。

“我一点都不觉得考不上大学有什么可丢人的,考上大学固然值得高兴,考不上也没什么,又不是只有考大学一条路可以走,现在的高考越来越难,就好比千军万马挤独木桥,能通过的人毕竟是少数。虽说我们还是应该要好好努力搏一把,说不定就被你挤过去了,但是要是被人挤下了桥也没有关系,我们还可以考中专啊,就算不读中专,还可以复读,还可以自学,只要你想学,就一定有办法,条条大路通罗马,通向胜利的路不是只有一条的,高考决定不了一切,所以你大可不必这么紧张。”

“如果我考不上大学,恐怕阿爹阿妈不会给我这么多机会了,他们会让我马上嫁人的。”这段时间,那些来说亲的人都被刘好好找各种借口挡掉了,刘长生想着让刘学习嫁到城里去,现在倒也暂时不急着说亲,但一旦她落榜,说亲的事情一定会再次被提上日程。

“你不相信我能帮你?”

“大姐,不是我不信你,你马上就去京城了,天高皇帝远的,你哪里顾得了?”刘学习悲观地说。

“只要你相信我,我就一定帮得了你,我什么时候让你失望过?”刘好好笑道,“你是我的亲妹妹,我不护着你,谁护着你?你过得好了,我也才能过得好。”

“大姐,我相信你。”刘学习点头如捣蒜。

“如果你愿意的话,什么时候把你的画给我看看吧,其实高考不是只有文理科这一条路的,还有不少美术学院会招美术生,一样是读大学,但看重的是个人绘画的本事。”刘好好转了转眼珠子,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刘学习在读书上没有什么天赋,说不定在绘画方面有不同于常人的能力呢。

刘学习还是第一次听说画画也可以考大学,眼睛亮了亮,又暗了下去,“我就是自己瞎画的,在美术课上的成绩也很一般,肯定考不上的。”

“你没试过怎么知道考不上?你尽快挑几幅画给我看看,我带着画去找几位老师看看,如果他们说你是可塑之才,咱们就往那个方向发展,如果他们说不行,咱们就放弃,认认真真地继续备战高考,也不耽误妨碍什么。”

“真的可以吗?我什么都没学过,一点基础也没有,也能考美术?”刘学习还是半信半疑。

“现在大部分的人都没有学过美术,走这条路的人不多,兴许还是一条捷径,再说了,你现在才高二,离高考还有一两年的时间,如果你在这方面真有天赋的话,我一定会想办法找到老师指点你,一两年的功夫虽然不可能有多深的造诣,但是应付考试应该是足够的。”

第三百零五章 关系

刘好好当年读书时,班上就有同学在毫无基础的情况下,只用了高三一年突击就通过了美术艺考,现在走艺考这条路子的人不多,考试的难度应该也没有那时候那么高,只要刘学习有兴趣有天赋,通过的机率比她参加正常高考要大得多。

刘学习犹豫了好一会儿,才咬着牙从挎包里拿出了自己的笔记本,交给刘好好的时候已经是羞得满脸通红了,“大姐,我也没画过其他的画了,这些都是我瞎画的…”

她的声音越来越小,到了后面几乎听不见了,这些画记录了她的心情,她在画画的时候从来没有想过有一天会把这些给人看,实在是难为情得很。

刘好好翻着她的笔记本,慢慢张大了嘴,前世虽然学过几年画,但实在没有绘画天赋,画出来的东西一直都是惨不忍睹,但这并不妨碍她对绘画的审美。

刘学习的这些画在初期还能看得出有刻意模仿连环画的痕迹,但是渐渐的这种痕迹淡去了,她画的画越来越有自己的风格,虽然只是简单的素描,但是通过铅笔一笔一划的勾勒,她所要表达的情感也跃然纸上。

“虽然我不是行家,但是我敢肯定你在绘画上一定有天赋!”刘好好高兴地拍着刘学习的肩膀,那模样看起来比刘学习还要高兴。

她始终相信每个人都有自己擅长的领域,刘学习看起来平平无奇,除了内向勤快就再也找不到什么醒目的优点了,其实她把自己不擅于表达的情感都用画笔表达出来了,还好她发现了她内在的潜力,否则刘学习的才华就有可能被彻底埋没。

“学习,太棒了!我真是太高兴了!你放心,我一定会帮你的!你一定能考上大学的!”刘好好高兴得几乎语无伦次了。

刘学习看着眼睛发亮的刘好好,动了动唇,伸手紧紧地回抱住了她,“大姐,谢谢你!”

刘好好一愕,刘学习是个十分内向被动的人,就算心里再感动,也不会轻易表露出来,她没有想到刘学习会这样直接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可想而知,她此刻的内心有多么感动。

“我是你的亲姐姐,和我还客气什么?”她用力拍了拍她的背,“到学校好好读书,为你自己争一口气。”

送刘学习上学之后,刘好好就径自去了金花公社,新任的陈书记看着是个一团和气的人,倒还真有两下子,公社里虽然不至于井井有条,但也不像之前那样一盘散沙,大家各自做完自己的那摊事儿,就聚在一块儿喝茶聊天,倒有几分养老院的味道。

刘好好一来,就受到了大家的热烈欢迎,这种欢迎不同于过去,还带了几分敬畏的味道,毕竟高考状元这个头衔太过响亮,金花这个小地方还没有出过这么了不得的人物。

陈书记闻讯而来,和蔼而热络地将刘好好请进了他的办公室,还十分热情地给她冲了一杯金花公社自产的好茶,刘好好在这里待过,一喝就知道这茶算是这一带最好的茶,公社每年也只收了不到五斤,留着招待最尊贵的客人,今天她也算过了一回贵客的瘾了。

陈书记和张书记不同,他是个性子圆滑的人,白胖的脸上总是带着笑意,说起话来不是夸奖就是关心,让人听得十分熨帖。

看在刘好好眼里却另有一番计较,这个陈书记好面子,擅长做表面功夫,为人和善有余,但实干不足,说白了就是喜欢玩虚的。

她这种人见得多了,便和陈书记一来一往地互相奉承,宾主相谈尽欢。

“这次咱们金花公社在县里,甚至在市里都是大大露脸了,不仅出了你这个文科状元,咱们公社里的知青干部李蓉也考上H大了,一个公社出了两个重点大学的学生,这算是非常罕见了。”陈书记高兴得眉飞色舞。

“李蓉也考上H大了?”刘好好非常高兴,她这一趟就是专程为了李蓉来的,“我们能取得这样的成绩,和组织的培养,尤其是陈书记您的关心和照顾是分不开的。”

陈书记早就听说了刘好好的大名,从他初来金花公社起,就听人说刘好好如何如何能干,仿佛所有的大事小事都由她一人包办,其他人只要天天坐在办公室里喝茶聊天就行了,那个时候,他还暗暗懊恼,要不是刘好好是被高官钦点调走的,他说什么也要把她弄回来,这么好用的人要是放走了,他工作起来多累啊,也不知道他的前任走了什么运道,竟然在农村小学里挖了这么一块宝。

现在再看看刘好好的谈吐和风度,那种让人从心底熨帖的微妙分寸感,这样的人果然不是小地方能困住的,她这个年龄段的年轻人,聪明有才华的总是很狂傲,做事不懂规矩,为人老实听话的,又大多愚钝,像她这样会来事儿的人,简直是万里挑一。

这个人前程必定远大,陈书记在心里下了定论,待刘好好就更加殷勤了。

“李蓉这回考大学走了,咱们公社又缺了个文书,真是可惜了,”陈书记叹了口气,“我听说李蓉是你推荐上来的,做事勤快,也很聪明伶俐,你的眼光真是不错,你还有没有认识这样优秀的年轻人,也可以向我们推荐推荐?”

刘好好心头微震,陈书记这是要卖个天大的人情给自己啊。

整个公社有文化有知识的年轻人不止一个,每年的高中毕业生、初中毕业生不知道有多少,大部分都只能回去老老实实种地。

到公社坐办公室吃公粮自然舒服,但也是凤毛麟角,通常都得靠个人的关系,每有一个空缺,就有一大堆人争破头,可谓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除非像刘好好当时因为十分优秀出众,而被张书记钦点上去,这算是比较少见的个例,就连后来调李蓉上公社做文书,也是依靠刘好好和张书记之间的关系。

第三百零六章 珍惜

现在李蓉考上了大学,她的位子明摆着是要腾出来的,下面恐怕已经为了这个位子争破了脑袋,一方面陈书记是没有中意的人选,又不想白白便宜了别人,为之头疼,另一方面则是为了向她示好,才提出由她推荐这件事。

她倒想领陈书记这个情,只不过在她认识的年轻人中,还没有哪一个和她的交情有深到让她不惜得罪其他人也要推荐的份上,不过她也想为刘学习的将来留一条退路,便一脸感激讨好地说,“都说举亲不避嫌,我的大妹刘学习就是个踏实肯干的孩子,只不过她还在读高二,否则我还真想推荐她。”

陈书记立刻心领神会,反正许诺一张未来的空头支票不费吹灰之力,“你的妹妹一定是非常优秀的孩子,有你这么个姐姐,考大学是肯定没问题的,不过如果你们愿意,咱们公社的大门也一直为她敞开,你们这些年轻优秀的人才,是我们的新鲜血液,有了你们,我们的工作才能永葆活力啊…”

刘好好和陈书记客套了好一会儿,才从他的办公室里出来,李蓉得到了消息,一直在门外等她,一见她出来,立刻欢喜地跑了过来,“好好姐!”

刘好好看到她,也是难掩欣喜,“恭喜你!我都听陈书记说了,你考上H大了!”

“多亏你教我复习的方法,要不然在这么短的时间,我还真是找不着北。好好姐,我那天都没觑到空上前恭喜你,人太多了!你真是太厉害了!咱们南省的高考状元呢!你不知道消息传过来的时候,咱们公社的陈书记都乐翻天了,他明明连见都没见过你…”李蓉一脸崇拜地看着她,哇啦哇啦地说个不停。

“也是运气好而已。”对自己取得的成绩,刘好好还真没有太多的感觉,靠着重生一遭的便宜才拿到这个状元的,并没有什么值得夸耀的。

相比于谈论自己的成绩,她更在乎的是李新的情况,“新姐考得怎么样?”

“还不知道,应该还没有收到录取通知书,我们说好会第一时间通知对方的,我这里一直都还没收到消息,”李蓉摇摇头,“不过她争取到了知青返城的名额了,她现在已经回家啦!而且我爸妈也刚刚返城,他们现在都住在省城。”

“真是太好了!”刘好好其实也不意外,这段时间会有大量的知青和下放干部返城,也就是个早晚问题而已。

“你周末有空吗?要不要回家去看看?我也想去省城看看阿姨还有新姐。”刘好好拉着她低声道。

“好啊!”李蓉更高兴了,“她们也很为你高兴呢,要是见到你不知道该欢喜成什么样子,就是,就是会不会太耽误你的时间了?”

“我现在有的是时间,自从考上了之后,省里就让我回家休息,等到开学直接去报到了,这段时间我都在家里闲着,反正也没什么事儿。”

“那可真是太好了!”李蓉一脸羡慕,虽然她也收到了H大的录取通知书,但是公社这里不放人,陈书记让她坚守到最后,等到开学了才能回去,所以她还是得在这儿捱着。

刘好好同情地拍拍她的肩膀,知道陈书记底下能用的人不多,逮到李蓉这么听话好用的人,一定会物尽其用,不到最后一刻是不会放人的,但她却不会为这样的小事帮李蓉出头,这是社会的“规则”,她也要学着自己适应。

“你最近身体怎么样?”

“在公社里头工作不用下地,天天都在办公室里坐着,一点儿都不累,平时一有个头疼脑热的,我就去对面的卫生院开药,比过去好多了。”李蓉感激地说,虽然她坚强,可也不是傻子,放着舒适的生活不过,心甘情愿地要磋磨自己过苦日子,到了公社之后,各方面的条件都比在农村好,而且公社的工作作风比较懒散,她也不用担心不拼命干活惹人闲话,对于现状她已经是无比满足了。

“自己要有保重身体的意识,这才是最重要的,”她拍拍她依旧单薄的肩膀,“还好H大在省城,家里人能照看到你,不然你这样子还真是让人放心不下。”

“好好姐,上回我在鬼门关走了一遭,已经知错了,你放心吧,我会很努力爱惜自己的身体的。”李蓉提起上回的事,还是心有余悸,虽然及时被送到省城去,但是那时候已经被确诊为急性心肌炎了,还一度送进了抢救室,医生和家人那凝重严肃的样子和自己身体上的虚弱,让她以为自己差点过不了这一关,就要死了。

十七岁的她,从来没有思考过死亡的事情,第一次觉得自己离死亡那么近,对生的渴望和对死的恐惧压倒了一切,她才知道自己以前的逞强有多么愚蠢,死过一次的人才会格外惜命,她再也不会为了别人的议论和眼光,拿自己的身体不当一回事了。

刘好好在金花公社逗留了两天,期间金花中学和县一中的老师还邀请她去学校做报告,传授高考的经验,鼓励学生们努力学习。

她想了想还是婉拒了,她毕竟不是专业人士,对考题的揣摩比不上中学老师,她讲的未必就是他们想听的,最重要的是,刘学习还在金花中学读高二,她不想给她带来心理压力,所以还是不去出这个风头了。

到了周末,李蓉就带着刘好好回了省城的家,一路上李蓉都特别高兴,不住地给她介绍着,浑然忘了刘好好在省城也工作了一段时间,对这里并不算陌生。

刘好好心不在焉地听着,前一段时间在省城工作的时候,因为不知道李新和陈守玉他们已经返城了,所以没有特地去探问,而他们想必也是因为刚刚回城,一切还没安顿好,自家忙得不可开交,也没有主动来省政府找她,所以彼此错过了。

现在终于要见面了,明明已经不是第一次见李新和陈守玉了,可还是有一种近乡情怯的感觉。

第三百零七章 家人

这个时候外公外婆还没有搬进后来她出生时住的宿舍楼,而是和好几家人一起混居在城西的一处大宅子里。

这处大宅子是外公祖上传下来的,因为宅子大所以被收为公房,除了给他们这些直系子孙留了几间屋子栖身之外,就全划给了因为种种原因无房可住的人。

外公外婆连同四个女儿挤在一间十几平方的小屋子里,这居住条件比刘好好在农村的家还要恶劣,不过此时李蓉和老大李碧都尚未返城,所以住在屋子里的只有二老和他们的两个女儿,打了两张床,拉了个帘子,倒也不算太难过。

她好奇地打量这个她从来没来过,只在家人口中提过无数次的大宅子,其实这宅子说大也不算大,占地还不到一亩,中间有个小小的天井,两层楼高的土木混合结构带着一股历史建筑的味道,在里头硬是装下了七八户人家,几十口人,整个院子里都是说话声、笑声、水声、脚步声,显得十分杂乱,可是杂乱中却带着一股奇异的和谐。

今天的天气好,李际绍和陈守玉同大多数邻居一样,把家里的衣物拿出来洗晒,除了衣服之外,李际绍还要晒书,此刻正踩着梯子上了房顶晒书呢。

陈守玉一回身就看到了李蓉,没见到她身后的刘好好,还以为出了什么事,“阿蓉,你怎么回来了?”

“爸爸妈妈,我回来看看你们!”李蓉开心地笑道,“你们看,还有谁来了?”

“好好!”陈守玉这才看到刘好好,高兴地迎了上来,双手在衣服上反复擦了擦,才伸手来拉她,“我们都在报纸上看到了,你写的高考满分作文,写得真是好!后来才知道你考中咱们省的文科状元了!真是太了不起了!我们真为你高兴!”

刘好好看着她那发自内心的欢喜模样,脑海中浮现出来的却是自己前世参加高考出考场后老人那翘首以盼的身影,成绩出来后老人那溢于言表的欢喜和兴奋。

“是好好来了吗?”正在收拾整理屋子的李新听到动静,也急急出来,看到刘好好也是难掩一脸欢欣。

“新姐!”刘好好也激动地上前,两人情不自禁地拥抱。

“好好,你真的很棒!我为你自豪。”知道刘好好考中状元的消息,李新真的比自己考上大学还高兴,连她自己也不明白为什么会有这种奇怪的感觉,下意识地觉得她过得好,比自己过得好,还要令她开心。

“新姐,你也一定能够考上大学的。”刘好好察觉到李新对她的感情,心里又是一酸,坚定地摁了摁她的肩膀。

“我也相信,”李新镇定地点点头,见到她的喜悦盖过了等待的焦虑,“我不急,正在家里等录取通知书呢。”

“来来来,天气冷风大,别站在外头了,咱们到屋子里聊。”陈守玉连忙招呼他们进屋,生了既能够取暖又能够做饭的煤油炉,屋子里渐渐暖和起来了。

李际绍从屋顶上下来,见到刘好好也怔了一下,莫名觉得这姑娘特别眼熟,仿佛在哪里见过一样,可是眉眼却又那么陌生,分明是没见过的,这种陌生而又熟悉的感觉真是有些古怪,不过这样的古怪挡不住他内心对这个小姑娘的喜欢和亲近,伸手从旧铁盒里抓了一把糖,塞到刘好好的手里,“吃糖。”

刘好好只敢抬头看了他一眼,小声道了谢后就连忙低下头,把注意力集中在糖果上,否则她害怕自己的眼泪会不受控制地流出来。

外公的脾气还是和前世一样,他性格内向不知道怎么表达自己的情感,哪怕面对他一把屎一把尿带大的外孙女,他表达喜爱的方式也就是给她东西吃。

后来她都已经读大学了,每回到外婆家吃饭,外公没有太多的话能和她聊,总是不停地问她想吃什么,再慢慢地挪着不方便的腿脚出门给她买爱吃的东西,无论她多大了,他还是把她当成那个需要哄着的小姑娘带甜甜的蛋糕和糖果回来给她。

她被家人团团围坐着,温暖的亲情缓缓地流淌着,仿佛又回到了前世一家人在一块儿其乐融融的时刻,自重生以来,她就没有这么幸福过。

李际绍虽然性格内向,不善言辞,见她们聊的欢,便默默退到一边做自己的事情去了,但是陈守玉却是一个极其活泼开朗的人,和蔼可亲地拉着刘好好的手不住地说着。

“你考得这么好,报的一定是京城大学吧?京城那里不比我们这儿,天寒地冻的,咱们这儿的衣服到了那儿都不合穿的。”陈守玉从箱子里取出一件被熨烫得平平整整的呢子大衣,“这种大衣好看又挡风,我在里头还夹了棉,你带去京城穿,也不容易受冻。”

“不行不行,这太贵重了,我不能收的。”这回刘好好是真不敢收了,这件呢子大衣的羊毛含量看上去就很高,又特别费料,一定是陈守玉压箱底的珍藏,她知道她一向把那些衣料看得很重,现在却一连给自己做了两身衣裳,教她怎么过意得去。

“没什么贵重的,这些衣料也是几十年前的老东西了,再不拿出来裁了做衣裳也是浪费,偏偏在我们这儿就算是冬天也不算太冷,这么好的料子平时穿不了,还是给你带到京城去更合适。”陈守玉笑道,“你就别和我们客气了,李新把你当亲妹妹,李蓉把你当亲姐姐,我也把你当女儿一样看待,都是一家人,不说两家话。”

“就是,好好姐,你对我们也从来不见外,我生病的时候要不是你,我早就去见阎王爷啦,这回高考也多亏有了你的笔记,咱们可是患难生死之交,难道还不如一件衣服金贵?”李蓉活泼地笑了起来。

“来,试试看,合身不合身,”李新不由分说地拉着刘好好,“如果不合身的话,咱们临时改一改还来得及。”

第三百零八章 贴心

“对对对,快试试。”陈守玉拿家里的衣料给她裁制新衣,她们几个女孩子非但不妒忌,反倒觉得理所当然。

刘好好被她们强拉着试衣服,陈守玉家没有全身镜,她也看不出自己穿上身是什么效果,但是她相信陈守玉的审美,她亲手裁制的衣服没有一件是不好看的。

只见陈守玉戴着眼镜,细细地检视着衣服的每一寸,嘴里还在念念有词,“腰可以再缩进去一些,袖子有些长了,也别一些进去…”

“妈,京城冷,里头是要穿很多衣服的,腰缩那么多进去,怎么好穿衣服?”李蓉和李新也在一边兴致勃勃地出谋划策。

“就是,腰身掐得太细不好看吧,小资产阶级情调。”李新一本正经地说。

刘好好有些憋不住笑了,原来老妈从少女时代起就这么正经,无论是穿衣打扮,还是性格,都是规规矩矩的,半点都不出格。

“你知道什么?女孩子就是要掐腰身才好看,年纪轻轻的穿着和大褂子一样的大衣,有什么美感可言?”陈守玉和李新关于美的争执已经不是一天两天了。

刘好好当年没少听陈守玉埋怨李新那糟糕的审美观,什么不肯穿皮鞋,非得穿布鞋啊,不愿意穿鲜亮的衣服,非要穿得灰扑扑的啊,后来虽然随着时代的进步慢慢有所转变,但在穿衣打扮上,李新是远远不如陈守玉这个行家的。

“好好姐,你喜欢收腰,还是不收腰?”李蓉嬉皮笑脸地问道。

陈守玉和李新都停了下来,盯着刘好好看,毕竟衣服是她在穿,喜不喜欢,合不合身,还是应该由她说了算。

刘好好早就已经习惯了当她们争执的裁判,一点也不怕得罪李新,当然她也知道李新根本不会为了这么一点小事生气,“我觉得还是稍微收一收腰,不然太宽大,是会漏风的吧。”

陈守玉取得了最终的胜利,大笑起来,“说的对,说的对,还是我们好好有眼光,女孩子就应该有女孩子的样子。”

刘好好一怔,这话可真熟悉啊,过去陈守玉每回在她的裁判下取得胜利,都会得意地说同一句话。

陈守玉在衣服上做好了标记,便马不停蹄地开始改衣服了。

刘好好这才想起自己还带了些东西过来,连忙一样一样地摆开,“都是家乡的特产,你们可千万别嫌弃,这是螃蟹酱、海蜇皮、还有糟鳗、小鱼干,都是农民自己家产的…”

他们看着刘好好带来的土特产,都是一脸惊讶,李蓉第一个笑了起来,“好好姐,你真是神了,这些东西全是我们爱吃的。爸爸最爱吃螃蟹酱、海蜇皮,妈妈最爱吃糟鳗,二姐最喜欢吃小鱼干,你怎么知道的?”

刘好好忍住笑意,天天在一块儿吃饭,想不知道也难啊,这些东西都是他们家饭桌上的常客,记得后来他们还没少埋怨越来越难买到这些土风味了。

“我哪里知道,只不过咱们金花公社别的没有,也就只有这些小东西了。”她掏出一个纸包,“这里头是蛏干,炖汤的时候放一两个下去,味道特别好。”

“好好姐,你怎么知道我妈炖汤的时候爱放蛏干?”李蓉一惊一乍地叫道。

“咱们H市人十户人家有八户炖汤放蛏干,有什么大惊小怪的?”李新却不觉得有什么奇怪的。

陈守玉虽然觉得刘好好这份礼送得贴心,却不会特别惊诧,她早把刘好好当成自家人看待了,也不和刘好好客套,笑眯眯地收下了东西,不住地夸赞着,“这蛏干又大又香,还很干,真是好东西,咱们在省城都买不到这么好的蛏干呢。”

“这个蛏干胜在新鲜,是刚晒好不久的,所以闻起来特别香,你们在省城买的那些从农民那儿收上来,要过好几道程序,才能到你们的手里,耽误了不少时间,放得久了味道也没这么好了。”刘好好解释道,在这个年代要想吃到什么新鲜的农产品是件很不容易的事情,程序复杂是一个原因,交通不便是另一个原因,就拿蛏干这种东西来说,H市人能吃到,但是南省其他不靠海的城市就不容易吃到了,更别说那些内陆省份了。

“你说的对,之前我们不在H市,连蛏干都买不到,就那么一点儿蛏干都放出味道来了,还舍不得吃,现在回家了,总算是越来越好了。”

“对了,不知道际远什么时候能够回城,有听到风声了吗?”陈守玉关切地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