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生之军嫂奋斗史/重生之农家奋斗史上一章:第 57 章
  • 重生之军嫂奋斗史/重生之农家奋斗史下一章:第 59 章

“当然得谢你啊,我们姐妹几个都拿到了你的复习手册,要不是你,我们哪能考上大学?”李蓉感激地说,刘好好待她们真是没话说的了,亲姐妹也不过如此。

“是你们自己努力的结果,就算没有我给你们的手册,你们也一定能考上的。”刘好好真是啼笑皆非,前世李新和李碧就是靠着自己的努力考上大学的,还真没她什么事儿。

“不不不,你真的帮了我们很多,不然我们还真不知道该怎么复习语文和政治…”

“好了好了,就别说这些客套话了,你在这里的交接手续什么时候办完?”刘好好被她夸得很不自在,连忙转移话题。

“恐怕没这么快,大概要等年后了,陈书记没透出什么口风来。”李蓉老老实实地摇摇头,倒也不觉得懊恼。

李蓉虽然比不上刘好好能力卓越,但也是听话懂事好使唤的小才女一枚,整个公社除了她之外就没几个能用的人,陈书记自然舍不得放她走,能用上多久就用多久,只字不提交接的事儿。

“我去和他说。”

“不用了不用了,”李蓉连忙劝道,“我回城里也没什么事做,家里有二姐三姐帮忙,还不如待在金花公社,反正事情也不多,正可以打发时间。”

李蓉是个聪明的姑娘,在工作上上手很快,半年下来虽然没有做出什么轰轰烈烈的成绩,但是应付日常工作绰绰有余了,和在乡下种田相比,还真不觉得在公社的生活有多辛苦。

“这里的条件毕竟不如省城…”

“我倒觉得比省城还要好些呢,你也看到了我家四口人挤在一间屋子里,我回去就是五个人了,再加上我大姐,如果她也考上了大学,十有八九也是要回省城的,六个人挤在一块儿,那条件还真比不上这儿。”李蓉无奈地说。

小时候虽然也是他们六个人挤在一间房,但那时候她们都是小孩子打个大通铺就能宽宽松松地睡四个人,现在让四个少女和父母挤在一个小房间里,多少还是让人觉得不方便的。

虽然公社的宿舍又黑又潮,根本就是个小仓库,但是住得宽敞啊,她和刘学习又合得来,每天晚上在一块儿读书谈天,不知道有多自在快活呢。

城市虽然生活条件好,但是住房却很紧张,刘好好还记得自己小时候一家三口人和外公外婆,还有未出嫁的三姨挤在一套五六十平米的小房子中的窘状,那时候好歹还有两个房间,居住面积也比现在他们的房子大得多,都已经住得那么尴尬了,何况是现在。

李蓉是个懂事的孩子,尽量不给家里添乱,恐怕等她去读大学了,也会尽量住校不回家的。

刘学习放学回来,见到刘好好就直笑,“大姐,我都听说了,你在城里认了干爹干妈。”

“是啊,李蓉和她一家人都是特别好的人,我一见他们就觉得亲切。”刘好好笑道,“李蓉和你说了吗,她的母亲,也是我的干妈给你找了一个特别好的美术老师,他答应教你了!”

“说了,”刘学习有些腼腆和紧张,“也不知道我到底能不能学成,又让大姐你操心了,都是我不争气,就怕又给你丢人了。”

“我可没操什么心,找老师学画更不是什么丢人的的事情,不过这次是李蓉的母亲想办法给你找的老师,你得好好谢谢人家。”

刘学习乖巧地点点头,心里一直有一种奇怪的感觉,刘好好和李蓉一家的关系真是太好了,那种发自内心的亲热劲儿,和对其他人的完全不同,甚至比对他们的阿爹阿妈还要亲热,不知道的人还以为李蓉他们才是她真正的亲人呢。

不过李蓉真是一个很好的姑娘,她回来后只告诉她,刘好好给她找了一个好老师,只字不提她的家人从中帮了大忙的事儿,刘学习连忙拉着李蓉不住地道谢,弄得李蓉浑身不自在,往后直躲。

“等一放寒假了,你就去省城,我和黄老师都说好了,你白天去他家里上课,晚上就在李蓉家里的阁楼上睡。”

刘学习吃了一惊,“这,这太麻烦了…”

“拜师学艺都要辛苦一些,幸好在城里有李蓉他们一家人的帮衬,不然要更麻烦。”

“不不不,我是说这太麻烦李蓉他们了,我一个外人怎么好住到他们家去?”刘学习连脖子都红透了,她现在已经是厚着脸皮住在公社里了,虽然也没听到别人说闲话,可她还是觉得过意不去,要让她住到别人家去,她哪里接受得了。

“我这几天也是住在他们家,之前就和你说过了,在家靠家人,出门靠朋友,他们真心要帮你,你也别太见外了。”

第三百二十二章 压力

让刘学习寄住在李家,刘好好是一万个放心,李家人的品行很好这些毋庸置疑的,而且李家生了四个女儿,一家人除了李际绍之外,一屋子的女孩子,在这样的环境里生活,也没什么不方便的。

李蓉在一边点头如捣蒜,拉着刘学习笑道,“虽然阁楼条件差了一些,但是稍微收拾一下,还是勉强能住人的,你可千万别嫌弃,到时候我和你一块儿住上去。”

“我不是嫌弃,我是…”刘学习急了,“要是早知道学画这么麻烦,我就不学了,省得大家为我操心。”

“学画麻烦吗?”刘好好严肃地看着她,现在艺考恐怕比几十年后要简单得多了,大部分人没有这方面的意识,竞争相对小一些,而且这么顺利地拜入师大美术教授的门下,这么好的机会竟然被她这么孩子气地嫌弃,好脾气的刘好好都有些生气了。

“如果你连这点苦都吃不了,今后还能做什么?学画麻烦,读书还麻烦呢,你怎么就不说你不想学习了,只想回家种地?回头听阿爹阿妈的话立刻给你相个对象,嫁过去生一大串孩子,今后就在家里种地带孩子算了!”

刘好好怕刘学习自卑,所以在她面前说话向来都是和风细雨,温柔得不行,哪里有这么着急地斥责过她,刘学习瞬间呆住了,眼泪也浮上了眼眶。

李蓉也被她的疾言厉色吓傻了,过了好几秒才反应过来,连忙把刘学习拉到一边,“好好姐对你那么好,那么关心你,你可不能说什么不学了的话,你刚才那样是真伤了她的心。”

刘学习抿着嘴眼泪落了下来,她的心乱如麻,本想和刘好好说,她能够读到高中已经很满足了,能不能考上大学都是她的命,她不想让刘好好为她操太多的心,也不想麻烦那么多人。

“那天晚上那么冷,她顶着寒风出门了去拜访你的老师,求着人家收下你,又去书店里精心帮你挑了画具买了书,也花了不少钱,你说不学就不学了,把她对你的好当作什么了?也难怪她那么生气。”李蓉着急地低声开导她,“她为了你考大学的事儿真是操碎了心,说实话这世上有几个做姐姐的能做到她这样的?我都妒忌你了,你还说这种话来伤她的心,真是不应该。”

“我就是不想她为我付出这么多,我不值得。”刘学习低下了头。

“怎么不值得了?你是个好姑娘,我和你说过那么多次了,如果你真的不值得的话,好好姐也不会帮你的,我看过你的画,你是真有那个天赋的,好好学,别辜负了好好姐和我们对你的期望,也别对不起自己的将来。”李蓉和她同龄,却比她要成熟得多,“走,去和好好姐道个歉,收了心思努力把画学下去。”

刘好好就坐在房间里,十多平米的房间,她们虽然在一边咬耳朵,李蓉的声音并不大,但她也能听得清清楚楚。

她并不想要刘学习给她道歉,更不是想要逼她什么,她只是想让刘学习多一些信心能够坚定地走下去,哪怕是给她背负上压力也在所不惜。

她没有参加过艺考,却知道这条路不容易,就算刘学习有天赋,有老师,她也尽量满足她学画的物质条件,但是学习任何一项技能都必须下苦功,过了那段兴趣期,就进入了枯燥无味的阶段,很多人都坚持不下来,她不希望刘学习也和他们一样,遇到困难和压力就打退堂鼓。

李蓉很聪明,和她一个唱红脸,一个唱白脸,成功给刘学习施加了压力,让她不得不振作起来,下定决心好好学画。

程招娣他们本还指望着刘学习放寒假回家帮着他们干活,没想到刘学习一放假,刘好好就直接将她送去了省城学画。

刘长生心里不舒坦,程招娣满心不以为然,可是刘好好现在是状元,别说是他们了,就连刘祥在她面前都要小声说话,谁敢公然质疑她的决定?

只能在心里暗骂刘学习,不老老实实回家干活,还闹出什么学画画的幺蛾子,从来没听说过学画画也能考大学中状元的。

李际远一家终于回省城里去了,夏医生也回到了省城的医院,插队的知青也陆陆续续走了好几个,当人们开始重视知识的时候,才发现那些有知识有文化的人已经都走了。

好在他们还有状元刘好好,她不仅是他们生产队的骄傲,还是他们生产队的希望。

她回到生产队后,无论走到那儿都能收到人们崇拜的眼神,和近乎讨好的招呼声,当然还有那些真心喜爱她的孩子们。

其实留在生产队的时间并不多了,她也静下心来到大目小学上课,她曾经说过自己还是大目小学的老师,她并不准备食言。

现在小学放了假,她便接过李际远的科学讲座,把讲座的时间定在了一周一次,她的动手能力不强,却擅长讲故事,便大量减去了实验的环节,用讲课的方式给孩子们进行科普。

她在物理化学这些专业上面研究得不深不透,但胜在知识面极广,她给孩子们讲的东西远超过物理和化学的范畴,包含了历史、地理、天文、生物…几乎是想到什么就讲什么,听得那些孩子如痴如醉,甚至有些大人得了空,也搬着小板凳来听她“说书”。

孩子们听得起劲,她也越讲越起劲,三不五时的就搞个加场,一周办三四次讲座,还继续把那些手工活动、讲故事比赛、合唱团什么的都给组织起来了。

当然最受欢迎的还是讲座,连她自己都没有想到讲座的受众会变得这么广,原本只是讲给学校里的孩子们听的,后来那些上了学的,没上学的孩子们都来了,还有一些有空闲的大人也来了,有一回她甚至还在人群中看到了刘长生和程招娣也搬着小板凳聚精会神地听她讲课,再到了后来,竟然还出现了其他生产队的孩子,那热闹劲儿都快赶上放电影了。

第三百二十三章 狂热

刘好好一脸茫然,完全不知道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状况,趁着讲座前有时间,拉着唐明亮问道,“唐校长,怎么这么多人?那些孩子不是咱们学校的学生吧,还有不少是其他生产队的啊。”

“你办讲座的事情不是传出去了吗?大家都说听状元讲课也能考上状元,一传十,十传百,远近几个生产队的孩子都来听你讲座了。”唐明亮无奈地说,脸上却带着无法掩饰的得意。

听状元讲课也能考上状元?这是什么逻辑?她还真是哭笑不得,难怪有那么多人喜欢请状元来代言产品,这么早就有状元效应了。

“你就别推辞了,人家来一趟不容易,都是孩子,不能因为人家不是咱们学校的,你就不讲吧?”唐明亮小心翼翼地看着她脸上那古怪的神色。

“都是孩子,哪能不讲?”她看着那些千里迢迢赶过来听她讲座的孩子,有些心疼,他们和他们的家人是抱着今后能够考上大学的愿望来听讲座的,可是她所办的讲座和高考几乎没有半毛钱关系,他们注定是要失望的。

“人家大老远的,来听课也不容易,可是教室就这么大,大冬天的让他们在门外听,一来什么都听不清,二来也是受罪。”刘好好十分头疼,外头大人孩子的挤了这么多人,她又没有什么喇叭扩音器的,稍远一些的孩子就听不见她说话了,可要她扯着嗓子喊上一两个小时,她也做不到,“咱们先把课桌腾出教室吧,让孩子们都坐进教室,坐得挤一些没关系,别让他们在外头受风了。”

唐明亮点点头,“我也是这个意思,可惜咱们的教室太小了,不然也不至于让他们这么受罪,要是夏天就好了,能把讲座办到操场上去。”

“办到操场上也不是个法子,就我这嗓门,这么多人哪里听得清。”刘好好一脸郁闷。

教室外的乡亲都在密切地关注着刘好好的一举一动,见她要搬桌子,立刻有人热情地上去帮忙,很快教室里就被清出了很大的一块地方。

“让孩子们都进来坐吧。”刘好好和唐明亮他们招了招手,教室外那几十个小脸冻得发青的小孩子很快就被他们的家长推了出来,怯怯地站在刘好好面前。

刘好好随手握住一个小男孩的手,那孩子的手冻得像一块冰,他显然没有想到刘好好会突然拉住他,仿佛受了很大的惊吓一般,猛地往后退了一步,惊慌失措地看着她,却被他的母亲摁住,陪着笑脸努力和刘好好套近乎。

“刘老师,这是我们家振华,他一生下来人家就说他长大肯定有出息,他特别聪明,是块念书的好材料…”

“哼,好大的口气,就你们这种连祖坟都找不到的人家还能出什么念书的好材料?”

“就是,你们有口饭吃就不错了…”

围观群众立刻嗤之以鼻,面对众人的质疑不屑,那个叫振华的孩子红着脸握紧了双拳,眼中是满满的愤怒,他的母亲却恍若未觉,继续虔诚而狂热地看着刘好好,别人说什么不重要,她只想要得到刘好好的肯定。

“好孩子,你母亲为了你一定付出了很多,读书很辛苦,但为了你和你的母亲,你的眼前只有这一条路。”刘好好理了理他的衣领,目光缓缓地扫过这些孩子。

读书改变命运在这个年代是一句真正的大实话,对他们来说除了读书,暂时没有其他的路可以走出农村,改变面朝黄土背朝天挨饿受穷的人生。

对这些孩子大谈什么完善提升自我,寻找知识的乐趣,探求内心真实的自我,快乐成长,发现生活中的美…突然变得十分苍白无力了。

刘好好站在孩子们之间,看着他们那一双双懵懂的眼睛,感受着外头家长的狂热和虔诚。开始怀疑自己过去的理念是不是错了,恢复高考之后,这些农村孩子面前突然出现了一座通往美好生活的独木桥,每个人都在千方百计挤这座独木桥,她却和他们说,孩子们,别急,放轻松,好好看看你身边的风景,学习不是为了考试,不是为了有好工作,而是为了你内心的快乐。

连她自己都觉得这样的话简直就是站着说话不腰疼,其他人都卯足了劲努力学习考试,奋斗拼搏,他们却优哉游哉地看着人生风景?等到他们高考落榜,悻悻地回农村种田的时候,还真会有心情看日出日落的风景吗?他们和他们的家人恐怕都得怪她误人子弟吧。

他们不是城里的孩子,不像是李萍,就算考不上大学,还能让家里想办法找关系寻一份过得去的工作。

他们生活在农村,注定了他们孤注一掷,没有退路。

农村的生活不是田园牧歌,每年夏天辛苦的双抢,冬天穿不暖的破袄子,顿顿地瓜糙米稀饭,一整年都没能见几次荤腥,就连生了病都很难找到医生给治…

在这种情况下,她还怎么能说出口,无论考不考得上大学,人生的快乐最重要?

现在给他们描绘十几年后越变越好的农村生活,谁会相信?连她自己都觉得不可思议。

这些父母愿意千里迢迢地带着孩子来这里听她讲课,就是因为他们想要改变自己的生活现状的心理比寻常人都要强得多。

看着这些孩子和家长们虔诚而期待的眼神时,她感受到的不是他们对知识的尊重和渴望,而是改变孩子一生的迫切愿望,那个毫无升学压力,带领着孩子们快乐学习的时代已经正式结束了。

望着这一双双眼,她没有办法像之前那样侃侃而谈,总觉得有什么梗住了她的喉咙,索性放弃之前做的所有准备。

“今天我本来是想和大家聊聊天空为什么是蓝色的,山上的树能给我们带来什么,我们喝的水是从哪里来的…可是我看到了很多翻山越岭从其他生产队赶过来听课的小朋友,你们这么辛苦地来这里,肯定不是想要听我说这些的,你们更想听的是,怎么样才能考一个好成绩,考上大学离开小山村,改变自己的一生,对不对?”

第三百二十四章 读书

教室里的孩子们一脸懵懂,刘好好之前的学生只是单纯地喜欢听她上课讲故事,并没有抱着什么功利的目的,而那些远道而来的孩子们其实也不知道自己该来听什么,完全是父母领着他们来的,说是听了状元上课,今后也能考状元,至于想听她讲什么,连他们自己都不知道,只知道她是老师,又是状元,说的一定都是对的。

倒是那些站在教室外的家长们拼命点头,他们的家境不好,但在农村都算是有远见的家长,深信读书是唯一的出路,才会省吃俭用地供孩子读书,宁愿一天不赚工分也要大老远地陪着孩子过来听刘好好讲课,当然是希望听到如何考大学的秘诀了。

“在农村种地很苦,但是读书考大学也很苦,你们想想看,全国每年只收那么一点儿大学生,却有农村和城市那么多考生一起参加高考。就像咱们这间教室的门只有这么一丁点儿大,你们却一窝蜂地要往外挤,可你们再怎么挤,一次也最多只能挤出去两个,剩下的还是得留下来,是不是觉得很挫败,很失望?但这就是现实,读书做人,第一步就是要学会接受失败,接受学习给你们带来的那种无力感和挫折感。”

“古时候的人发奋读书,想要改变自己的命运,就头悬梁锥刺股,把自己的长头发绑在房梁上,一打瞌睡头皮就被扯得生疼,想睡的时候那锥子戳自己的大腿,戳得鲜血淋漓,一疼困意就消失了,这样就可以继续读书了。”

看着孩子们那不寒而栗的表情,她笑了起来,“听起来就觉得很可怕,对不对?可就算他们这样苦读,也不是人人都能考上的,这一点无论在什么时候都是一样的。咱们种地一分耕耘能有一分收获,当然有的时候遇上天灾颗粒无收,那毕竟是少数情况,至少现在每天出工都能有工分可赚,但是读书不是这样的,不是你认真读,就能考出好成绩的,很多时候你认真听课,努力琢磨,但是无论如何就是学不会怎么解一道题,可是你的同桌也许边玩边听课,轻轻松松就把题给解了,这时候你一定觉得特别难过,觉得自己特别没用。但是学习就是这样,一路上会遇到很多拦路虎,不是靠你勤奋苦读就能解决这些拦路虎的。

我们做老师的常会鼓励你们,天才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但是我们并没有把整句话给你们说全了。发明电灯的发明大王爱迪生的原话是‘天才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上百分之一的灵感,而决定成功的往往是后百分之一’,所以天赋和灵感是非常重要的…”

唐明亮听得有些着急,在一边干咳连连,刘好好这碗鸡汤有毒啊,他们做老师应该鼓励学生努力努力再努力才对,怎么能够说这样的话,这不是鼓励孩子们给自己的偷懒找借口吗?

“读书就是要做好面对失败的心理准备,你们想听我是怎么考上大学的,可是我读书的时候也不是一帆风顺的,我也会觉得悲观失望,觉得为什么我就是不如别人,别人读了一遍就能记住的内容,我要付出比别人多得多的时间才能记得住?

别人看一眼就会解的题目,为什么我要琢磨上半天还想不出来。但是读书不是和别人做比较,而是和自己竞争比较,只要我们今天比昨天多进步了一点,那我们离高考的目标又进了一步。

读书不仅能够让你学到知识,做一个明理的人,还能锤炼你的毅力和抗挫折力的能力,就算最后没有办法考上大学,在这些年你们受到的训练也能让你们成为一个与众不同的人。你们不要把读书当成人生唯一的出路,因为在读书时遇到了困难就打退堂鼓,或者一蹶不振,认为自己一无是处,你要知道你们现在学的每一个字,读的每一本书都将化为养分,滋养你们的灵魂。十年之后你们会看到自己的面前会有无数选择,也许读书不是最好的选择,但是读书却是指引你们正确方向的灯塔…”

教室里至少有一半的人听懂了,大部分都是刘好好原本的学生,不管家人怎么想,他们跟着她读书本来就不是为了考大学,完全就是乐意听她上课,对他们来说读书虽然辛苦,却不是什么沉重的负担,他们已经学会了在读书中寻找乐趣。

相比之下,那些初次来听她讲座的孩子就显得十分懵懂了,他们觉得自己好像是明白了些什么,又好像什么都不明白。

刘好好不想辜负这些远道而来的孩子,虽然嘴上让他们不要把读书高考看得太重,但还是当真在黑板上写下了,在小学阶段需要打牢的几项基本功。

“数学上就是九九乘法表和加减乘除四则运算,语文最基本的就是拼音和笔画顺序,字认得越多越好,如果有条件尽可能多看书…”

刘好好在说,唐明亮和赵一德也拿着纸笔奋力记下,他们平时教书就是跟着课本按部就班地教学,后来刘好好写了一套教案,他们也是一半照着教案一半照着书本依葫芦画瓢,实际效果并不好。

而刘好好不同,她向来知道抓重点,很多课本上的内容她认为不重要的索性就不教,那些她认为重要的,就一下子用好几节课甚至是十天半个月反复教,直到那些知识点刻进孩子们的脑子里去。

现在她考上了状元,用自己的实力证明了一切,他们自然想要抓紧机会向她学习取经。

“你们大目生产队的孩子真幸福。”附近生产队的家长们一脸羡慕地看着认真做着记录的老师们,“不仅出了小刘老师这么个状元,学校里的老师也一个个都认真负责。”

“这还真不是我们吹牛皮,小刘老师真是没说的了,她过去在我们这儿当老师的时候,没有一个孩子不喜欢她的,她还带着孩子们去县里参加比赛,拿了一等奖呢,可给咱们金花公社长脸了,能在咱们大目小学读书的孩子都是有福分的。”大目生产队的队员们一个个都十分自豪。

第三百二十五章 哑

附近生产队的人又是一脸唏嘘,大目小学的孩子和普通的孩子坐在一块儿,一眼就能看出其中的不同,他们有一种从骨子里透出的自信从容,那一双眼也比其他孩子要亮得多,除了他们身上的衣服之外,还真看不出来他们是农村的孩子,到底是状元教出来的孩子。

刘好好却不敢贪功,这一切都要感谢唐明亮和赵一德,严格说起来她只教了这些孩子几个月,虽然想了不少新奇的点子,但是真正把那些想法落到实处的还是他们俩,他们明明不擅长,甚至也未必认同,可为了孩子们考虑,他们还是硬着头皮把科学讲座、合唱团、讲故事比赛、绘画比赛、春秋游、农家书屋一一做了下来,也许做得不如刘好好当初做得好,但总比毫无作为强多了。

他们没有什么功利的想法,默默无闻地做着所有的事,并不求别人的感激和肯定,一切的出发点都只是为了孩子。

“接下来,我和大家谈一谈几个很重要的学习习惯,我们大部分都是普通人,不可能拥有什么过目不忘的能力,所以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尤为重要。我认为最重要的一个学习习惯就是保持专注力,提高学习效率,换句简单的话来说,就是认真。我们人是很容易疲倦的,一般来说像你们这么大的孩子能够认认真真地听上半个小时课或者做半个小时作业已经非常难得了,超过这个时间,你们的精神会觉得非常疲劳…”

刘好好本身就是个非常会总结经验的人,加之过去也读了不少很多提高效率的书,在学习上还真有一些独到的心得体会,现在全都无私地传授给这些学生。

她自己的学生们起初满心想要听她讲故事,讲那些生动有趣的现象,并不耐烦听这些关于学习的经验传授,见她迟迟不讲故事,都有些躁动了。

但是那些远道而来的孩子们却听得十分认真,也慢慢地感染了那些原本并不专心的孩子。

“到底是状元,讲得真好!”

“好像你听得懂似的。”

“你别瞧不起人,老师讲得又不深,那些孩子都能听得懂,我怎么就听不懂了?”

“刚才老师说的,你都记下来没有?”

“回去可要照着老师说的做啊,将来也能像老师那样做个城里人了…”

刘好好一气讲了近三个小时,嗓子都冒烟了,说到最后几乎都发不出声音来了,那些好不容易来一趟的家长和孩子们还有些意犹未尽,争先恐后地拉着刘好好还想着问些什么,可她根本说不出话来,只能捧着水杯小口地抿着水,一边朝他们点头微笑。

“小刘老师,你看我们家的孩子是不是读书的材料?”

“小刘老师,你什么时候再办讲座?”

“小刘老师,照着这些方法学习一定能考上大学吗?”

“小刘老师,能不能收我家孩子做学生?”

“小刘老师,这些鸡蛋是我们自己家产的,你一定要收下…”

“小刘老师,我们家也没什么东西,就带了些自家栽的青菜…”

那些好不容易来一次家长格外热情,甚至不能用热情来形容了,简直就是狂热,拉着刘好好不住地往她手里塞东西。

大目生产队的人看到他们这么热情,觉得不能输给外头的人,也跟着纷纷送东西给她。

刘好好吓了一跳,带着这帮孩子玩是出于她的本心,压根就没有任何功利的思想,更没想过要在他们身上得到什么回报,何况现在大家的生活条件不好,她要是还拿他们的东西,那成什么了?

“大家静一静,静一静!”她扯着自己的破锣嗓,忍着喉咙火辣辣的刺痛跳上课桌,“谢谢大家的好意,但是这些东西请你们拿回去,我不能收!大家生活条件都不好,就算是你们家自己产的,也特别不容易,请你们带回去给孩子补身体,他们正在长身体的阶段,需要营养,我不愁吃穿,不需要这些东西,也不是为了这些东西给大家讲课的。”

“小刘老师,我们就是觉得你辛苦了,想要感谢你!”

“对啊,你讲了这么久,我们过意不去。”

“心领了,心领了啊,我喜欢和孩子们在一块儿,他们今后有出息就是对我最好的回报,我不需要其他的感谢,大家把东西带回去吧,谢谢了啊!你们要是不拿回去,那才是对我的侮辱。”刘好好朝他们团团鞠躬,“下周的这个时候我还会在这里开讲座,一直讲到寒假结束为止,如果孩子们有时间可以过来听,最好几个孩子一块儿搭伴过来的,家长就别跟过来了,少出一天的工损失也不小,大家都不容易…”

“大家就听听小刘老师的话吧,她真不会要这些东西的,你们别再固执了,人家嗓子都成这样了,就别为难她了!”唐明亮和赵一德也出来帮腔,“把东西都拿回去吧,拿回去吧…”

“大目小学的老师真都是厚道人啊…”

在唐明亮和赵一德的劝解下,人群才渐渐散去。

“唐校长,赵老师,多亏你们了…”

“和我们还客气什么?快别说话了,瞧你嗓子都成什么样子了。”唐明亮一脸不忍地摇摇头,“你刚才说话就不能小声点儿嘛,年纪轻轻的就把嗓子弄坏了,今后怎么办?”

“刚才的学生那么多,她要是小声说话了,就会有孩子听不清,她只能扯着嗓子说话。”赵一德虽然讷于言辞,却很善解人意。

“那就少说两句,一说就是一上午,谁都受不了啊。”唐明亮明知道是这个理,可还是忍不住念叨。

“那些孩子来一趟不容易,走了这么远的路,如果就只随便讲几句也太对不起他们了。”刘好好说不出话来,赵一德却能完全了解她心里的想法。

刘好好捧着水杯猛灌,一边不住地点头,赵一德真是她的知音。

第三百二十六章 药

看着她的样子,唐明亮是又好笑又心疼,“行了行了,知道你对他们好,咱们得想个办法,总不能老这么扯着嗓子喊,你这副身体能撑得了多久?真要多讲几次,你今后就得哑了,还讲什么课?”

刘好好也觉得挺郁闷的,现在的条件真的太差了,别说没有那种上课用的扩音器,连效果很差的喇叭都没有,讲课只能靠喊,几个小时喊下来这种感觉的确很难受。

“要不用生产队的广播吧?”赵一德提了个很不靠谱的建议。

“噗——”刘好好控制不住把嘴里的水全都喷了出来。

“也亏你想得出来,上级给咱们生产队装广播喇叭是为了宣传上级精神,不是用来说这些的,你想让好好犯错误吗?”唐明亮一本正经地批评道。

赵一德一脸不好意思,“我就是想帮忙。”

“我知道我知道,”刘好好哑着嗓子点头,“谢谢你们,多亏了你们帮忙…”

“快别说话了!你回去好好养养嗓子,下次该怎么办我们再想办法。”唐明亮受不了地说,刘好好的声音原来挺甜的,现在变得和公鸭一样粗嘎,让人听了就难受。

刘好好不好意思端着茶杯回去了,她现在的嗓子的确烧得慌,唐明亮说得对,再这么上几节课,恐怕她真要成哑巴了。

她含着已经冷掉的茶水,冰冷的水能让她的喉咙稍微好受一些。

“老师,”刚走到家门口,她被一个细细的声音唤住了。

她回过头有些意外地看到了瘦弱的陈俊华,他手里捧着几株新鲜的草药,见她看了过来,显得有些紧张慌乱,“这个给你,回去捣烂了冲水喝,对嗓子好。”

他慌里慌张地把草药塞到她手里,小声而含糊地说完之后转身就跑。

刘好好看到他这个样子,又好气又好笑,“陈俊华,你给我站住!”

他像被施了定身法一样定在了原地,却依旧不敢转过头来直视她的眼睛。

“做人做事都要坦坦荡荡,大大方方的,你这么鬼鬼祟祟的,像什么话?”刘好好走过去,轻敲了他头一记,知道他还在为上次骂他的事情而别扭。

陈俊华抬起头,满脸通红,一副欲言又止的样子,刘好好以为他会为上回的事情道歉,没想到他竟一脸不忍地说,“老师,你现在的声音可真难听,还是别说话了。”

“嘿!”刘好好被他的嫌弃给气到了,想要伸手掐他的脸,却被他一闪身给躲开了。

“老师,我都上初中了。”他有些不情愿地嘟囔,虽然瘦小,可他已经是大孩子了,不想再被她当成小孩子看待。

刘好好笑了,虽然不知道他心里是怎么想的,但那次被她骂完之后,他到底还是乖乖去读了初中,但是因为她长期在省城,每次回来都没有撞见他,说起来这还是这么久以来,第一次和他说说话,不过可惜她嗓子坏了,有心多和他说两句,却实在是有心无力。

“老师你快回去休息吧。”陈俊华现在有些怕她,趁着她说不了话,朝她挥了挥手就往外跑。

“大姐,你这嗓子怎么办?”刘向上一脸担心地看着刘好好,“今后还能说出话来吗?”

“别乌鸦嘴,养养就好了。”刘天天瞪了他一眼,“大姐,我看这个讲座就别办了,你总这么扯着嗓子喊可不行,那些人又不是我们学校的,凭什么给他们讲课啊?”

“他们都和你们差不多大,大老远的过来听讲座,哪能不给他们讲。”刘好好没敢用真声说话,只能用气声含含糊糊地说。

“你快别招大姐说话了,快让她多休息休息,把嗓子养好再说。”刘向上把草药弄好递给刘好好,“也不知道陈俊华给的草药有没有效果,如果有效的话,我也上山去挖。”

“肯定有效的,他跟着夏医生学了不少东西,就连他阿嬷腿疼咳嗽,都是吃他自己采的药好的。”刘天天倒是很相信陈俊华。

“哪有你说的那么神?我问过李老师了,陈俊华阿嬷那病是治不了的,那些草药最多是缓解缓解而已,夏医生都治不好的病,陈俊华几株草药就能治好了?”刘向上还是心存疑虑。

刘好好一口气把药喝了进去,草药里有一大部分都是薄荷,冰冰凉凉的,让她的喉咙很舒服,她长长地舒了口气,“好多了。”

“大姐,你还是别说话了,这声音听得我鸡皮疙瘩都起一身了。”刘天天抖了抖身体,一副受不了的样子。

“看来这草药是真不错,走吧,我们上山去采几株来。”刘向上高兴地说,幸好南省的冬天不算太冷,虽然草药生长得不如夏天茂盛,但还是有一些稀稀疏疏不甚精神的草药,只要用心找就一定能找到的。

“我和你们一块儿去。”刘好好朝他们打着手势。

“大姐,你还是在家里歇着吧。”他们自然是不答应。

“我是嗓子疼,又不是腿脚残疾,歇什么?”刘好好不搭理他们,径自拎着镰刀出去了。

“咱们几个好像已经很久没有一块儿上山了。”刘天天突然有些感慨,“大姐总是忙,二姐也去了公社上头,我们在一起的时间越来越少了,现在都快过年了,二姐还不回来。”

“等开春了大姐就要去京城了,到时候一年到头就见不到大姐几次了。”刘向上情绪很低落,“真怀念过去和你们一块儿上山挖山货的日子。”

“我怎么就比你们小这么多呢,我要是能和二姐一样大就好了,”刘天天捶胸顿足,“真想马上就离开家去公社上头念书,等过几年也考到京城去,就能一直和大姐在一起了。”

刘向上更郁闷了,论起年龄,他才是最小的一个,他和刘好好相差了十几岁,要等他去京城起码得等十年后了,那时候恐怕刘好好都结婚生子了。

刘好好觉得好笑,如果不是自己的嗓子坏了,还真想好好说说他们。

第三百二十七章 游戏

这几天她的嗓子不好了,没法带孩子们玩,在家里闲着无聊,便鼓捣出不少桌面小游戏,小到一张纸两支笔就能玩的五子棋,大到她用硬纸片画的桌游卡牌和用小树枝磨的棋子儿,一连做了十几套小玩意儿。

她说话不方便,就把游戏规则连写带画记在纸上,让刘天天和刘向上自己去研究,刘天天不像刘向上那么爱看书,正在家里无聊着呢,立刻兴致勃勃地研究起来了。

可是这种小游戏一个人玩不了,刘好好也不可能一直陪着她玩儿,她便拉着刘向上入伙。

这些小游戏本来对男孩子就有很大的吸引力,就算刘向上喜欢看书,也很快就被游戏吸引走了注意力。

“怎么又输了!”刘天天气得不行,刘向上比她还小上几岁呢,这规则也是她先学会教给他的,怎么还盘盘都输给他,气得她把笔一扔,“不玩五子棋了!”

“没长性。”刘向上嗤笑一声,难掩得意地收好纸笔,“不玩的话就去帮大姐喂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