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生之军嫂奋斗史/重生之农家奋斗史上一章:第 59 章
  • 重生之军嫂奋斗史/重生之农家奋斗史下一章:第 61 章

“我想把这本书带给唐校长和赵老师看,书里面有很多教育理念值得我们做老师的好好学习,想让你们这些学生成为对社会有益的栋梁之才,我们这些老师得先提升自己的素质。”

“你是想让唐校长和赵老师也成为善良有爱的人?像书里的老师那么好?”刘向上想了想,“其实他们也挺好的,我们都知道他们是为了我们好,可就是和他们谈不来。”

刘向上挠了挠头,“大姐你过去教我们的时候,咱们就像朋友一样,有什么话都愿意和你说,无论我们说什么,你都愿意理解我们,也有耐心回答我们。可是他们教我们的时候,我们多问两句,他们都不让,吹胡子瞪眼地说这话不是小孩儿该问的,我们怎么知道什么话该问,什么话不该问?所以干脆什么都不问了,反正他们总是这个不准,那个不准的,我们就都瞒着他们,省得他们又凶我们。”

“这还真是个问题。”刘好好拿着书,和刘向上一块儿坐在门口,一点都没把他当成小孩子,就像是朋友一样平等地闲聊着,“这问题不仅存在他们的身上,大部分的大人也总是喜欢用这种态度和我们说话。”

“对对对,阿爹阿妈也是这样,一副我们这些小孩儿什么都不懂的样子,其实我们心里比他们还明白呢。”刘向上觉得还是自家大姐最好了,她那么厉害,却从来不会看不起他们这些孩子,总是把自己划到他们一国,“大姐,你说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他们是长辈,就都是对的吗?”

“这个问题可大了,”刘好好哈哈大笑,“你有耐心听吗?”

刘向上点点头。

“这个问题其实我也没有认真地思考过,也就是想到什么说什么,说的未必是对的,你也许会有更好的想法,也尽管大胆地说出来,咱们一起讨论讨论。”刘好好顿了顿,“我觉得长辈们这种态度和我们根深蒂固的文化传统有关系,我以前和你们说过,咱们古代儒家文化讲究的是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父要子亡,子不得不亡。几千年下来,人们已经习惯了服从权威,咱们的长辈接受的是这种服从的教育,他们的脑海中也会被种上这种思想,所以他们也会要求自己的晚辈服从他们…”

刘好好很喜欢和人聊天交流,这种闲聊的过程也是一种思考,一种对现象的反思和梳理,对她自己本身就很有帮助。

刘向上经过一段时间的知识积累,刘好好已经不需要再和他说些浅显易懂的大白话了,也不管他听不听得懂,直接就把自己的思考一股脑地说出来。

他虽然对有些地方听得懵懵懂懂,但总体还是觉得津津有味,觉得这么一件小事也能够从这样的高度进行思考和概括,实在是件很奇妙的事情,而且越听就越觉得她说的很有道理,原来任何一件小事都可以以小见大。

陈俊华捏着一本书站在院门口,正听到刘好好讲到卢梭的名言“人生而平等”,一时间入了迷,直到刘好好看到他,停了下来朝他招了招手,才快步地跑上前去。

“老师,我是来还书的。”他恭恭敬敬地把书双手递上。

刘向上“哼”了一声,其实他和陈俊华关系挺好的,所以才愿意把书借给他,而且陈俊华一向都把书保管得很好,对他来还书这件事,他并没有什么意见,但是他正听刘好好说话听得正入迷,就被不识趣的陈俊华打断了,这才让他着恼。

陈俊华一脸尴尬,其实他也特别想听刘好好说完,脸上的表情十分别扭。

“来来来,坐吧,刚才向上问我,为什么大人总是不愿意认真听我们这些孩子说话,我正和他一块儿分析原因呢,你有什么好的想法,也一起来讨论讨论。”刘好好腾了个位子让陈俊华坐下。

陈俊华有些惶恐,小声道,“我刚才听到老师说卢梭,之前在李老师那儿看过他的书,叫《社会契约论》。”

“嗬,李老师那儿还有这本书啊。”刘好好有些惊讶,她还以为李际远是个纯正的工科男呢,“你小小年纪就看了这本书,真是不错,觉得怎么样?”

“没看太懂。”陈俊华不好意思地说,他觉得那书比微积分还难懂。

“因为你对卢梭所处的时代历史背景不熟悉,所以你在理解上会有困难,这很正常,但是这本书是一本有跨时代意义的书,直接导致了后来世界格局的变化,一直到现在都还有很深远的意义,如果你今后有机会,再重读一遍甚至两遍三遍,一定会有不一样的感受。”

“大姐,你再接着刚才的话题讲嘛。”刘向上不想被陈俊华打岔,心急地拉着刘好好的胳膊。

刘好好只好接着刚才的话题往下扯,有的时候话题不由自主地扯远了,扯到了东西方历史文化经济差异上,自然又延伸出无数的小话题,扯得她自己都停不下来了。

“你们今后答题的时候可别学我,发散思维得太厉害了,越扯越远。”她自嘲地笑了起来,接过刘向上递过来的茶缸喝了一大口,“答题的时候一定要精炼,想好了再动笔,像我现在扯得这么远,扯到后头连自己都收不住了,考卷更是写不下了,老师肯定不给你们分。”

第三百三十四章 道歉

刘好好见陈俊华直勾勾地看着她手上的书,朝他抱歉地笑了笑,“这是一本好书,但是暂时不能借给你,我现在正准备推荐给唐校长和赵老师,等我们看完再借给你吧。”

“不急不急。”陈俊华连连摆手,一脸不好意思。

“陈俊华看书特别快,前两天刚借给他的书,这么快就看完了。”刘向上其实心里挺佩服陈俊华的,觉得他的确很聪明。

“他聪明又勤奋,这样的人一定会成功的。”刘好好待人向来都是不吝夸奖的。

陈俊华被他们俩夸得连脖子根都红透了。

刘好好想了想,“你现在这个年龄就是要多看书,还要看好书,我去给你开个书单,这些书基本上在学校或者你找向上都能借到,你按照书单上头列的好好读,好好思考,不要贪多读太快了,过眼不过脑,对你没多大帮助,最好学会写读书笔记,摘抄一些你认为好的段落语句,再附上一些自己的思考…”

刘好好一面拿着纸笔写着,一面细细叮嘱道。

“大姐,我的书单呢?”刘向上羡慕地看了陈俊华一眼,缠着刘好好也要她开书单。

“我待会儿也给你开一张,其实你要看的书,都在我买回来的书里了,如果你能全看完那些书,也不用我特地给你开了。但你最大的问题不是看书看得少,而是不动脑思考,读书最关键的是要思考,你们一定要想办法养成勤于思考这个好习惯,对你们今后的人生很有帮助的。”

陈俊华感动而内疚地看着刘好好,她越是这样待他真心真意,他就越觉得自己不是个东西,刘老师待他这么好,他当初怎么就那么不知好歹闹脾气不上学,还顶撞了她。

“老师,对不起!”陈俊华突然朝她深深鞠了一躬。

刘好好笔尖微顿,挑眉微讶,“怎么突然说对不起?”

“老师们对我那么好,我明知道你们希望我继续上学,还胡闹脾气顶撞你们,糟蹋了你们的一番心意,我真不是个东西!”陈俊华的脸红得都要滴血了,眼中还带着浅浅的泪光。

“你是那时候就被我说通了,还是恢复高考的消息出来之后想通了?”刘好好放下笔,认真地看着他。

“那时候虽然心里还没有完全想通,可是想到您和校长、李老师对我的心意,我觉得对不住你们,所以还是决定继续读下去,后来恢复高考的消息传出来了,我才知道你们是对的,是我太不懂事了。”陈俊华老老实实地说。

他不是不知好歹的人,那时候刘好好虽然骂了他,可他还是知道她是为了他好,最后才在家人的泪水中,别别扭扭地去读了书。

“我那时候生气是因为我觉得读书求知不是一件功利的事情,是为了完善提升自我才读书的,你读书的时候总想着自己和家庭的出路,让我觉得你的想法特别不纯粹,所以才生气了。”她顿了顿,“但是现在我发现自己错了,是之前的我太一厢情愿了,对你们而言读书的确是一件功利的事情,因为这是你们能够看到的唯一出路,任何人都无法苛责你们。”

她想起教室里那些长途跋涉而来就为了听她讲课的学生们,他们的眼神是那样的狂热而渴望,他们的肩上承载了一个家族的希望,为了不再受穷,哪怕读书这条路再难,他们也要搏一搏,如果读书没有出路,他们还会这么狂热吗?当然不会。

“所以我必须和你道歉,那时候的我太想当然了,没有将心比心站在你的角度考虑问题,在你看不到读书出路的时候,有辍学的念头其实是很正常的事情。”

刘好好过去的成长环境和他相比太过优渥,虽然重生到此处尝到了穷苦的滋味,可是他们家还是比一般农村人家的条件要好得多,所以她从没有那种穷到绝望的人生体验,也不能理解陈俊华当时的想法,人穷到极致的时候,想的是如何吃饱穿暖活下去,而不是求知。

只有仓禀足才能知礼节啊。

“我当时讲的话现在想想,真有一种站着说话不腰疼的感觉,如果再给我一次机会,我会好好劝你,但不会把话说得那么难听。”她脸上带着真诚的悔意。

她想到李际远和唐明亮,心里又是感激又是佩服,他们毕竟是有着多年教龄的老教师,能够真正地从内心里尊重爱护学生。

而她因为做了多年的领导,多多少少也带了一份强势的气质,对待学生也像是对下属一样,平时虽然温言细语,言笑晏晏,但心里还是要求他们必须按照自己的心意来,否则就一通臭骂,现在想想实在是过于武断。

刘向上托着腮帮子在一边听刘好好和陈俊华说话,有些明白大家为什么那么喜欢大姐了,她善解人意,愿意站在别人的角度考虑问题,一旦发现自己做错了,就毫不犹豫地真诚道歉,从来不摆架子。

这样的人可真讨人喜欢,他也要做一个像她这样的人。

“老师,你别这么说,如果不是你那一通骂,我早就辍学了,我阿公阿嬷他们一定会难过的。”陈俊华又朝她鞠了一躬,“现在他们知道恢复高考的事情,又听说你考上了状元,就把所有的希望寄托到我的身上,我也一定不会辜负他们的。”

“那就好,你阿公阿嬷是很有见识的老人,所以才会在你们家庭那么困难的时候,还坚持送你去学校,你要努力学习,今后好好孝顺二老。”

“嗯,”陈俊华重重点头,只要再过六年就能参加高考了,到时候他一定也要像刘老师一样为家人挣一个状元回来,让他们在生产队里扬眉吐气。

刘好好和孩子们厮混了几个月,过了个欢天喜地的年,她这个“孩子王”终于到了该去学校报到的日子,她背上沉沉的被褥行李,在家乡人羡慕崇拜不舍的眼神中,独自踏上了开往京城的火车。

第三百三十五章 追捧

这一次一个人的旅程,没有庄立军的照应,也没有人陪着她一路上闲聊解闷,旅途显得格外无聊。

她望着窗外缓缓滑过的景色,听着绿皮火车有节奏的行进声,心里说不出是什么感觉,在笔记本上随意地记着自己的心情和思考,对于将来,她还暂时没有一个明确的规划。

转眼来这个世界两年了,似乎发生了很多事,又似乎还是一事无成,到了新的环境,在新的时代,她必须要更踏实更稳重一些,把步子迈得再扎实一些。

“姑娘,你是去京城探亲的吧?”她的对面坐着一个扎着花头巾的胖大婶热情地和她攀谈。

“是去读书的。”她微微一笑。

“你是大学生啊?”胖大婶张大了嘴,一脸佩服地看着她。

她放下笔,礼貌地点了点头。

不仅是胖大婶,就连坐在周围的乘客都朝她投来了羡慕崇拜的眼神,看不出来这个打扮寻常的姑娘竟然是个大学生,不过也难怪她身上有一种沉稳的书卷气,不同于一般大姑娘的胆怯,也没有小媳妇的咋呼,第一眼觉得平常,第二眼就看出不同了。

“嗬,小姑娘真了不起,文化人啊!”胖大婶朝她竖起了大拇指,“能考上大学可真不容易。”

现在高考还没有扩招,又是刚刚恢复高考,大学生是十分稀罕的,而且社会关注度也极高。

“那可不,我家那小子也参加了高考,就没考上,现在在家里准备明年再考呢。”一个瘦高的中年男子也加入了话题。

“姑娘,你考上的是哪所大学啊?”

“京城大学。”

“哇!”她的身边一片哗然,其他大学还没什么,京城大学可是国内最好的大学,这是全国皆知的,能考上这座学校那真是精英中的精英,就算是几十年后京大的学生也能引来人们的羡慕的眼神,何况是在这个年代呢。

“真是了不起!能考上京大绝对是状元!”乘客们纷纷朝她竖起了大拇指,望着她的眼神越发热切。

“京大啊,想都不敢想,我家那小子只要能给我考上一个大学,就算给我长脸了。”

“是啊,现在考大学太难了,千军万马挤独木桥啊。”

“侥幸而已。”她客气地颔首微笑,心里有些感慨,一年前知识分子还是臭老九,一年之后人们却以胜过以往百倍的热情开始尊重知识,崇拜知识了。

又或者说,“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思想已经牢牢刻在国人的文化基因之中,无论社会风气怎么变化,人们内心深处依然存在对知识的追求和尊重。

“能考上京大,肯定不是侥幸。”

“就是,小姑娘你是怎么考上京大的?能不能传授几招学习的诀窍啊?”

旅途漫长,好不容易逮到一个话题人物,人们怎么会轻易放过,变着法子找话题和她说话,仿佛能和京大的学生说上话是十分了不得的事情,今后可以作为谈资向人夸耀的。

现在的社会风气和刘好好原先所处的年代不同,她当年每回一个人出门都是耳朵里塞上一副耳机,再戴上眼罩闭目假寐,完全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大家也都是各做各的,基本不会有人故意搭讪,哪里经历过这样左邻右舍前前后后起哄的热闹场面,也觉得挺有意思的。

现在人和人之间的关系没有几十年后那么疏离,就算是陌生人,相互之间还是有信任感的,就算一个人出门,中途去打个开水上个厕所什么的,也不会有什么提防人的心思。

“多读书多看报多思考,除此之外还真没有其他的了。”刘好好谦和地笑了笑,这毕竟不是在小学上课,说得太多倒像是沾沾自喜炫耀自己,惹人讨厌了,事实上她觉得就算只是随便说几句都有炫耀之嫌,可是不说话的话又显得太没有礼貌。

“多读书多看报还好说,多思考就不容易了。”一个穿着中山装,戴着眼镜的男人一边朝她点头微笑,一边将手中的报纸折好,饶有兴致地看向她。

刘好好也回了个礼貌的微笑,这个男人看上去五十多岁,从他面前放的保温壶,胸口口袋别的钢笔来看,不是个干部就是个高级知识分子,不过从那副镜片很厚的眼镜和他身上的气质来推测,后者的可能性更大。

别看这是绿皮火车,但是车是开往京城的,车上卧虎藏龙的可能性却不小,因为这个年代大家基本都固化在自己家里,出远门的人并不多,除非必要没有人会轻易出门,因为出一趟门太麻烦了,火车票虽然不贵,可也不是任何人都有能力负担的。

刘好好并没有刻意地去结交谁的意思,但她的低调踏实却让那个男人心生好感,难得多问了一句,“小姑娘,你叫什么名字?”

“刘好好,”她能感受到男人的善意,也报以诚恳的回应,“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的好好。”

“这名字取得好,一看就知道会读书。”胖大婶大笑。

“刘好好?你就是南省这次的高考状元?”男人有些意外地看着她。

“高考状元!”

“南省的高考状元!”

“真的是状元!”

男人的话引起了车厢的剧烈震动,就连列车长都惊动了,还特地跑来看了刘好好几眼,仿佛在看一只被动物园拿来展出的熊猫。

刘好好满心无奈,尤其是看到一个带着孩子的母亲,对她怀里还在流鼻涕的三四岁小孩儿说,“你看这是状元姐姐,你今后也要像她一样好好学习,也给妈妈考个状元回来…”

人们对状元的崇拜持续了几十年,一直到几十年后每年高考,报纸上还是会有大量的版面留给状元,高考状元们会给各类学习产品代言,接受各种访问,他们的父母甚至还能四处讲课,谈谈如何培养出一个高考状元。

刘好好是恢复高考的第一届状元,这含金量高得堪比千足金,绝对是个很稀罕的存在,会得到人们狂热的追捧半点也不奇怪。

第三百三十六章 占座

“听您的口音不是南省人?”刘好好努力保持微笑地看着那个男人,不是南省人这么关注他们南省的高考状元做什么?

男人点头微笑,也难掩对她的好奇,“我是到南省出差的,土生土长的南省人很少像你这样不带半点口音的。”

“是啊,小姑娘是南省人啊?真是半点都听不出来。”

“你们南省人讲话可真难懂啊…”

刘好好在心里默默翻了个白眼,南省人还觉得他们这些外省人讲话难懂呢,走到哪里都有人要吐槽他们南省人的口音,真是够了!

她正被众人围着热聊,火车正巧到了一个大站,一停就是十分钟,众人纷纷下车溜达透气,买些特产零食,坐得腰酸背疼的刘好好也借机下车活动活动筋骨,顺便接了一壶开水。

等她上车的时候,却发现自己的位子却被一个陌生人占了。

“同志,不好意思,这是我的座位。”刘好好打量着这个看上去和她年纪相仿的姑娘,态度温和而坚决。

那姑娘看了她的车票一眼,又上下打量了她一番,冷哼一声扭头朝着窗外,竟然不准备搭理她了。

坐在姑娘身边的是一个剪着干练短发,看上去像是个干部的妇女,应该是那姑娘的母亲,一脸鄙夷地看着她身上那寻常的衣料,端着矜持的笑容对刘好好说道,“我们家姑娘晕车,你就和她换换,让她坐那个靠窗的位子,你坐外头也是一样的。”

“不好意思,我也晕车。”刘好好面带微笑,态度依旧坚决。

“哎哟,你这个小同志,思想很有问题啊,一点同情心道德感都没有,不是和你说了她晕车,你怎么还这么固执不肯换座位?就不能照顾照顾病人啊?”那妇女笑容一收,盛气凌人地指责道。

“我也晕车,我也是病人,这个座位是我的,麻烦你们能够对号入座。”刘好好也收了笑容,手里捏着车票。

“无凭无据的,你说你是病人我就要相信你啊?”妇女尖酸地剜了她一眼,“你一个乡下来的懂不懂规矩啊?有位子给你坐就很好了,还要挑三拣四,也不掂量掂量自己,靠窗的位子是你坐的吗?”

“我们乡下人不懂你的规矩,只知道凭票入座,一张票对一个位子,我不知道你所谓的规矩是什么?既然我们对规矩有异议,那就请列车长过来好了。”刘好好脸色一沉,语气森然,寸步不让。

那一瞬间她身上那股高傲威严的上位者气势又不经意地流露出来,让那个妇女怔了一下,随即又更加恼怒,“你以为你是谁啊?乡巴佬摆什么谱?!”

这时候早有人帮忙找来了列车长,“怎么回事?怎么回事?火车已经开了,快点坐下来。”

列车长一脸不耐,他的事情那么多,哪有闲心处理这种乘客之间的小纠纷。

“列车长,我的位子被人占了。”刘好好把自己的票出示给列车长看。

“你们俩的票呢?”

那妇女将票一把拍在小桌板上,“什么占了?我们也有票,明明就是换个位子,小姑娘年纪轻轻的讲话怎么这么难听?”

“换位子是双方自愿交换的,可是我从来就不愿意和你们换位子,你们就擅自坐了我的位子,不肯把我的位子还给我,这不是换,这是强占!”

刘好好强硬的态度让列车长发现这个高考状元不是个好说话的善茬,让他和稀泥的话没法说出口了,只得同样强硬地挥了挥手,“该坐什么位子就坐什么位子,按票入座,不准随意换座。”

他指着那个一直望着窗外,仿佛置身事外的姑娘说道,“你,站起来,把位子还给人家,坐回自己的位子去。”

“我姑娘身体不舒服,换个位子怎么了?她待会儿要是晕倒了,你担得起责任吗?”妇女不依不饶地尖声叫道。

“我也不舒服,我不愿意和你们换位子,要是我晕倒了,你担得起责任吗?”刘好好不留半点余地,对付胡搅蛮缠的人,她也有同样胡搅蛮缠的办法。

列车长被那妇女吵得头疼,脸上更加不耐烦了,“坐回去,要是晕倒了,我们车上有医务人员,到下一站了再把她送到医院去。”

妇女气得不行,“你们知不知道我们是谁?我姑娘要是真晕倒了,你们谁都担不起这个责任!”

刘好好面露不屑,难不成这姑娘还是什么金枝玉叶,要真是金枝玉叶,就睡专供软卧去了,犯得着和他们挤硬座摆谱吗?

“我们按规定办事,没什么担不起的责任。”列车长也火了,显露出自己硬气的一面。

“她爸爸是升平县的县高官!”妇女尖声叫道,“我们家姑娘是要去京城读大学的!要真有个三长两短的,你们担不起!”

刚才火车停靠的那个站就是升平站,虽然是个县城,却是个交通要塞,因为东来西往的人都在那儿中转,其繁华程度不是一般小县城能比的,不过铁路是个独立的系统,不受地方制约,列车长对县高官也没有多少敬畏之心。

“越是领导干部就越不能搞特殊化,走到哪里都是这个道理!”列车长半点情面也不给。

他的话铿锵有力,刘好好带头鼓起掌来,他这番话本来就让普通民众听得心情舒畅了,刘好好一带头,车厢里的群众们也纷纷鼓掌。

有了这么多人的鼓励,列车长更来劲了,抬头挺胸一脸正气,衬得那县高官的家眷如丧家之犬一般狼狈。

那姑娘终于受不了了,霍然起身,恶狠狠地白了刘好好一眼,不忘撂下一句,“上不得台面的乡巴佬!”

“如果你所谓的台面就是未经同意擅自占人座位,那我还真上不了你的台面。”刘好好一面落座,一面反唇相讥,还真是半点亏都不肯吃。

“你!”那姑娘柳眉倒竖,一副不肯罢休的样子。

妇女连忙一把拉住姑娘,“玲玲,你已经是大学生了,别和这种乡巴佬计较,有失身份。”

第三百三十七章 骄纵

那姑娘脸色稍霁,冷哼了一声,对自己的母亲也没有好脸色,“都是你,为什么不给我买靠窗的票?连乡巴佬都能买到票,你怎么就买不到?”

“口口声声乡巴佬乡巴佬的,农村人碍着你了啊?”和刘好好攀谈了一路的胖大婶终于忍不住了,“我就不信你家祖上世世代代都是城里人。”

“就是啊,大学生了不起啊?人家小姑娘也是大学生,还是省状元呢,不比你强多了!也不知道在这里显摆什么。”

“不就是仗着她那个做县高官的好爹吗?你这个大学生是自己考的,还是你爹给你推荐的啊?”

这母女的做派早就有人看不惯了,胖大婶起了个头,立刻就有人纷纷跟上。

那姑娘出身官宦之家,从小养尊处优,在县里头她是当之无愧的第一千金,被人捧在手心里宠着护着,哪里受过这样的委屈,气得当场就要落下泪来。

“大家都少说两句吧,两个小姑娘都是去京城读大学的吧?说不定还是同学呢,在车上遇到也是缘分,交个朋友,今后出门在外互相也能有个照应。”也有热心的和事佬看不过这小姑娘委屈的模样从中说和。

“谁要和这种人做同学?”姑娘狠狠地白了和事佬一眼,扭过头对着妇女抹眼泪,“你看她穿的那是什么衣服,颜色土里吧唧的,胳膊上还有补丁,我要是她早就一头撞死了,哪里还有脸出门抢别人的位子。”

刘好好的衣服虽然不时髦,但也是干净整洁,虽然打了几个补丁,但都是用同色的布齐齐整整地缀上去的,一点都不突兀扎眼,和这个年代大部分的人相同,大家在一起说话的时候,并不觉得刘好好又多土,听这姑娘一说,不由得看了看刘好好,又看了看自己,都觉得这姑娘其实是在讽刺他们自己,羞的羞,怒的怒,看那姑娘的眼神都十分不善。

“看来升平县的生活条件比我们大部分地方都要好得多,好到连‘艰苦朴素’四个字都不需要了,就是不知道是升平县的全县老百姓都这么富裕,还是就只有县高官一家的生活条件这么好。”刘好好不想和这个姑娘多纠缠,可人家却不依不挠,扰得她都看不进书了,便“啪”地一声合上书本,嘴角噙着一丝冷笑。

她这么一说,大家都反应过来了,虽然各级干部、工人、农民之间的生活条件有差异,但是总的来说,差距并不大,大部分的干部家庭也难免有衣服需要打补丁的,哪里像那姑娘说得那么夸张,穿着打补丁的衣服就要一头撞死?再大的官也不敢有这么大的口气啊。

“看来升平县的县高官是个大贪官啊。”

“要不他家姑娘那能这么嚣张?”

“穿得这么好,肯定有问题!”

那姑娘只是想要炫耀一把,给刘好好一点颜色看看,没想到舆论会把火烧到她父亲身上,顿时更急了,“你们别胡说!是我爸拿工资给我买新衣裳的,你们这群人就是妒忌!”

“天天穿新衣,就算有工资,也没有这么多布票吧?”

“小孩子口无遮拦,家里也有许多衣服是有补丁的,只是出门的时候穿一套新衣服而已,平时也是舍不得穿的,艰苦朴素的精神怎么能忘呢。”妇女的反应还算快,虽然她平时是嚣张了一些,可也知道现在犯了众怒,连忙拉了拉女儿的衣服,很勉强地赔笑道。

她服了软,刘好好也不会对这么个萍水相逢的人穷追猛打,只要她们识相一点不再来招惹自己就好,她随意笑了笑,也不再说些什么了。

但那姑娘却满心委屈,她想坐的位子被一个乡巴佬给抢了,还用言语挤兑自己,让自己吃了亏,这口气她怎么咽的下去?

“现在恢复高考了,什么人都能考大学,真不公平!”姑娘不爽地嘟囔。

“行了,你就少说两句,算了。”那妇人拉了拉她的衣袖,低声劝道。

“都是你,怎么就买了这个破位子!”

“都是那个小陈,也不知道怎么办事的,回头让你爸好好批评他。”妇女低声地劝慰道,“来,别生气了,为这种事气坏了身体不值得,吃点东西吧,这苹果可甜了。”

“不想吃。”姑娘扭过头去,耍起了小性子。

刘好好不由得有些好奇,姑娘这任性自私的性格在这个年代可不多见,大家的生活条件都不好,子女又多,就算是庄见明家的孩子们也不敢像她这样挑剔吃穿,她倒有些像是前世某些娇生惯养长大的独生子女,可是在目前这样的条件下,还能惯出这样的性格,这一对父母也是不简单。

前后左右的乘客估计也都深有同感,看着这对母女的眼神都有着不屑和厌恶,原本热烈友善的气氛,因为她们两人冷了下来。

刘好好乐得清净,靠着窗户随手翻着书,在本子上写写画画,好在离京城越来越近,只要再坐大半天的车就能到京城了,也不算太难熬。

“妈,你说那个乡巴佬是不是也是京大的?”姑娘偷觑了刘好好一眼,一脸不忿,她这样的天之骄子要是真和这乡巴佬读一个学校,那才是倒了八辈子霉。

“我看不可能,京大是随随便便什么人就能考得上的?”妇女怜爱地看着女儿,“也只有我们玲玲这么聪明的孩子才能考得上。”

“可他们说她是什么状元。”姑娘嘟着嘴。

“乡下的破状元值几个钱。”妇女嗤笑一声,“别理她,我们不和她一般计较。”

火车很快就到站了,妇女带着姑娘背着大包小包抢在所有人前头下了车,连着撞了好几个人,再次惹来众人的怒视。

她们俩却浑然不知,神情激动地嚷嚷着,“出站口在哪儿?京大有没有人来接啊?”

“京大搞什么啊,也不知道派人来接我们,难道不知道我们带了这么多东西吗?”

第三百三十八章 接站

“还真是京大的?”众人看着那母女俩的背影连连摇头,“就这素质,也能考上京大?”

“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不过像她们这样的肯定是少数。”

“要是人人都和她们一样,咱们的未来还有什么希望?”

刘好好默默跟在众人身后背着被褥行李下车,并没有过多纠结那对母女的事儿,但是心里却隐隐有了一些猜测,一个普通的县高官千金应该不至于这么嚣张,她的身后恐怕有一个实力强横的家族,否则惯不出她这样的娇脾气。

她长长出了口气,那姑娘如何她懒得多关心,因为肩上的行李实在是重得她快吃不消了,虽然这些东西已经是她精减再精减过了的,但还是不得不带上这么多东西,现在不是有钱就能买到一切的,很多东西只能自备,所以她不得不把什么被褥衣物全都备上,这些零零碎碎的东西加在一块儿重得压弯了她的腰背。

她随着人流慢慢往前挪动,突然觉得背上一轻,不由自主地回头一看,顿时大吃一惊,“你怎么来了?”

“我猜你今天会坐这趟车到,就请了假过来。”庄立军很顺手地将她的行李往自己背上一背,挺拔的腰背完全不受任何影响,“走吧。”

“你怎么进来的?”她有些不好意思地看着他那如青松一般笔直的姿态,一身的绿军装在人潮中显得特别扎眼。

“小胡带我进来的。”他偷偷朝她眨了眨眼,“出站口人多,我怕找不着你,就直接上站台了。”

“哦,”她觉得自己问了个蠢问题,他当年可是京城的地头蛇,有什么是他搞不定的?连忙不自在地岔开话题,“京大应该也有在车站统一接人的…”

“有,我刚才进来的时候看见了,”庄立军点点头,有些失望,“你想和他们一块儿走?”

“嗯,毕竟是集体行动,我一个人搞特殊化不大好。”她加快了步伐赶上他,却发现他已经很自然地慢了下来,迁就着她的步子。

“好,那我也跟车送你到学校。”庄立军的脸微微泛红,小心翼翼地问,“我看也有不少学生都有家属陪同,我和你一块儿去学校,你不介意吧?”

她抿嘴微笑,“家属”两个字让她心中一跳,嘴上却不由自主地说,“当然不介意。”

庄立军的脸上带出了无法掩饰的欢喜,望着她的眼神更加柔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