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生之军嫂奋斗史/重生之农家奋斗史上一章:第 63 章
  • 重生之军嫂奋斗史/重生之农家奋斗史下一章:第 65 章

“如果白天的空余时间都拿来集中学习也不科学,正式开学后,学校会有许多活动,大家可以根据兴趣选择参加,我们系有九十个人,要全部凑起来很容易,一周能够有两到三次集中学习的时间就已经很不错了。”

“不如我们分小组集中学习吧,人越少越容易聚起来。”

“那刘好好在哪一组?”洪烈笑道,“谁都想和她分到一组,到时候该怎么分才能一碗水端平?”

“但是每周要让九十个同学凑齐两三次,还真不是件容易的事儿。”

“咱们来读大学就是要认真读书的,连两三次的集中学习时间都腾不出来,那还读什么大学?”

“话不是这么说啊,有的同学愿意把时间花在学校的其他活动上,甚至有可能愿意去旁听其他系的大课,这些都是人之常情,学校都是允许的,咱们只是班干部,总不能连这都不让吧?”

“要不干脆让大家自愿报名,愿意参加集中学习的,就组织大家学,不愿意的咱们也不勉强。”

第三百五十五章 团结

“咱们做班干部的就是不能让一个同学掉队,基础已经不行了,连集中学习都不参加,那他们还来京大读什么书?我不同意自愿报名,应该强制他们每个人参加,不参加的同学在班上点名批评。”

“都是同学,你这样的做法太强势了,不利于团结。”

“班长,我不认同你的话,在这里我要严肃地批评你,你有当‘老好人’的思想,不敢同错误的行为做斗争,你为了团结同学,纵容那些错误的行为,是对那些同学的不负责任。”

生活委员胡玲玲是班上的老大姐,比孙宏明小了几岁,已婚已育,理着严肃正经的女干部头,性格却格外泼辣。

刘好好没有想到第一次班会,几个班委之间就会闹得这么僵,更没有想到胡玲玲会为了公事这么当众批评孙宏明,这未免也太不给人面子了吧,要知道他们这还是第一次开会啊。

要放在前世,这简直就是不可想象的,刘好好也曾做过无数次批评和自我批评,习惯于态度诚恳地“批评”领导、同事,“要多沟通多交流”、“要多提宝贵意见多指导”…下属们也常常“批评”她,“不够注意身体”、“不注意劳逸结合”…

大家都是言笑晏晏,一团和气,除非本来就有根深蒂固的矛盾,那也是语带机锋,心照不宣,哪里像胡玲玲这样大喇喇地单刀直入。

她觉得很不习惯,要知道他们并没有什么私人恩怨,出发点也都是好的,都是为了同学们着想,却因为意见不同而僵持不下,孙宏明要是因为胡玲玲的话而记恨她,是很不利于班委之间的团结的。

气氛尴尬地凝滞了,刘好好正想说些什么缓和一下。

“好好,你说我说的对不对?”没想到胡玲玲突然把她也拉下了水,毕竟班委里就只有她们俩是女生,她自然要寻求同性的支持,“大家底子都不好,再不抓紧每一分每一秒学习,那真是辜负了国家对我们的期望。”

刘好好笑了起来,“玲玲姐,你和班长的话让我想起了一个和法有关的概念——平衡。”

“怎么说?”副班长洪烈意会,连忙顺着刘好好的话将话题岔开了。

“我觉得法律是各方博弈的结果,任何一个问题,所处的地位不同,看问题的角度不同,都会造成观点的不一致,没有哪个方案是绝对完美的,而法律就是在其中寻求一个各方都能接受的平衡点,制造出一个相互妥协的解决方案,所以领袖当时才会在制定重要法律时充分征求群众意见,几易其稿,最终才出台了让群众都拥护的法律。”

大家听得很认真,孙宏明和胡玲玲那紧绷的神经也放松下来了,聪明如他们又怎么不知道刘好好这是在委婉地劝解他们。

“好好,还真有你的,劝个架也能把话说得这么学术。”胡玲玲第一个绷不住笑了起来,朝她竖起了大拇指,“你在我们班虽然年纪最小,可是文化基础绝对是这个,你这个学习委员真是实至名归。”

刘好好也笑了,“大家的出发点都是好的,都是为了咱们的同学能够更好的学习,实在没有必要为了这事儿起争执。我有个提议,你们看行不行,咱们每周集中学习两到三次,同学们自愿报名,但我们几个班委充分发动同学们参加,做那些不愿意参加的同学们的思想工作,充分了解他们的想法,尽量让大家不带着抵触情绪都参加集中学习。但是对一些特殊情况,也允许请假,如果同学们事后想要补上缺席的学习的话,我们几个做班委的就帮忙给他们补课,可以将缺席的同学们集中在一块儿补习,也可以提供咱们的笔记给他们翻阅。我们几个班委主要是为同学们服务的,尽量多承担一些责任,不让一个同学掉队。”

“这个主意好!”

“对,咱们做班委的,就是为同学们服务的,应该多做一些,才不辜负老师和同学。”

几个班委都不约而同地赞同道,胡玲玲之前的想法虽然偏激,但也是心急,并非是想弄权管人,听刘好好这么说,也觉得十分合理,毕竟任何人都有可能临时有事不能参加集中学习,就连她也不例外,刚才她在气头上,口不择言地说了孙宏明,现在冷静下来也十分后悔,立刻向他道了歉。

“班长,对不起,刚才是我太冲动,考虑不周,还请你多多包涵!”

孙宏明一个三十多岁的男人自然也不会和她计较,大气地摆了摆手,“没事儿,大家都是为了把事情做好。”

这不过是个小小的插曲,却把刘好好感动得快要落泪了,她擅长察言观色,看得出他们俩是真的毫无芥蒂,胡玲玲的坦荡,孙宏明的大气,都是这个年代最优秀的大学生的缩影,能够和这样的人同窗四年,是一件特别幸运的事情。

“好好,你还有什么好主意,就别藏私了,全说出来吧。”

“也就是一些不成熟的想法,还需要你们帮忙我周全周全呢。”刘好好这话倒不是谦虚,之前她没考虑过要组织全系同学一块儿学,完全是赶鸭子上架临时想出来的,一定有很多地方不够周密。

“咱们都是初学者,对于专业的学习我也提不出什么好意见,不如咱们去请教老师,你们发现没有,今天开班会的时候咱们的系主任十分激动,我看得出他对我们是真的关心,非常急切地想要把我们带出来,我们请他帮忙制定学习计划,他一定不会推辞的。”

“有道理,我听说徐老师刚回校几个月,我们这些人等于是他这些年来带的第一批学生,他一定会把我们当成宝贝疙瘩认真培养的。”大家都乐观起来,现在国家开始重视文化知识了,虽然现在的基础不好,但是老师们、学生们上下一心,他们一定能够渐渐赶上的,哪怕花的时间和精力多一些,也是值得的。

第三百五十六章 计划

他们几个班委的行动力很强,很快就找到了系主任徐华,徐华见这些学生这么好学,心里很高兴,立刻帮他们制定了学习计划。

可孙宏明他们却犯了愁,“老师让我们每周写一篇小论文,虽说字数不用太多,只要八百到一千字之内就行了,可是这个论文到底是个什么形式?该怎么写啊?”

几个班委面面相觑,脸上都有着愧色。

“刘好好,你读的书多,你知不知道论文是什么?”

刘好好呆了呆,她以为他们会对具体的操作提出意见,没想到他们问出的会是这么简单的问题。

现在不是几十年后,上网搜索一下就有铺天盖地的论文出现在眼前,别说是大一新生了,就连小学生都能像模像样地写出一篇小论文来。

他们接触论文的机会太少了,连书都很难看到几本,何况是学术论文呢,恐怕整个系里除了她之外,可能不会有第二个人会写论文了。

“大家都是第一次写论文,我觉得不必太拘泥于格式,把自己的观点表达出来就可以了,我觉得论文就是表达观点的小文章,大家也不用对这个形式太紧张。老师布置好题目后,咱们可以通过到图书馆查阅资料、小组讨论的形式把自己的观点记录下来,写多了自然也就熟了。”

“好好说的对,最重要的是要动起笔来,就算刚开始咱们写的不好,多写一段时间,总会摸着门道的,总比什么都不做好。”

“我赞成,也许刚开始会遇到困难,但是咱们遇到困难可不能绕路走,一定要想办法克服。”

“还有之前说的分小组,我认为这种学习方式很可行,但是好好分在哪一组?”孙宏明无奈地说,她这样的人才,毫无疑问是每组都愿意争取的对象,她的功底这么扎实,和她在一块儿学习讨论,肯定能够得到更快的提高,他自己也想和她编在一组,这一碗水怎么端得平?

众人面面相觑,一时也想不到什么好主意。

“要不好好就不编进小组里去了,她轮着参加分组学习,你们觉得怎么样?”洪烈提出了一个想法,“比方说第一周她参加第一组的活动,第二周她参加第二组的,以此类推,这样每一组的同学都有和她一起学习讨论的机会。”

“好好,你觉得怎么样?”孙宏明是个很宽厚的人,第一反应就是征求刘好好的意见。

“我没有意见。”刘好好点点头,她觉得轮流讨论是个好主意,法律的学习对默契度要求不高,更需要观点的交流碰撞,长期和同一组人在一块儿学习讨论,容易彼此影响出现思维固化。

“那行,就这么决定了,咱们现在就开始分组,建议除了好好之外,咱们几个班委每人带一组同学,就按学号来分,你们有没有意见?”

“没意见,就是分成小组之后集中学习讨论的时间可以更灵活机动一些,让每个小组组长自行安排,只要保证每周有三次集中学习的时间就可以了,尽量能让每一个同学都参加。”

“但是集中学习的时间不能少于两个小时,时间太短效果会打折扣。”

“对,这一点也要明确下来,我建议给每个小组再配一个副组长,也能够帮助组长分担一些。”

在大家热烈的讨论中,集中学习的事情就这么定了下来,班上的组织委员认认真真地把这些经过集思广益而制定的章程记录了下来。

“咱们入学第一年以打基础为主,随着学习的深入,咱们还可以适时地再增加一些新的活动。”

“有道理,那我们先把今年的学习计划做出来,给徐老师看过之后,就向大家公布。”孙宏明高兴地说,“咱们共同努力,一起把大家的学习搞上去。”

刘好好很喜欢这种积极向上的学习气氛,彼此较劲却又互相扶助,这是和过去她所经历的完全不同的。

“刘好好,你很了不起。”一向高冷,不屑和她说话的邹小寒难得和颜悦色地和她说话,虽然她脸上的表情依旧有些僵硬。

她的话刚说出口,宿舍里的女孩子们都惊呆了,高傲的邹小寒竟然会主动向刘好好示好,这是太阳从西边出来了吗?

刘好好虽然有些惊讶,但也大概明白邹小寒应该是个清高的人,她不爱与人交往,那是她生性如此,并不是刻意针对她,她的表现让她感到佩服,所以她也就很直接地表达出来了,可见她是个很坦荡真诚的女孩子,这样的人并不讨人厌。

“我也只是恰好接触了一些,有感而发而已。”刘好好笑了笑。

还真不是她刻意自谦,她前世虽然不是京大的学生,可那也是不逊于京大,国内最好的法学殿堂之一的学校,四年专业的训练,她的授课老师也都是国内一流的学者,接触的都是国际最新的研究成果,她现在所表现出来的优秀,不过是占了那一世的便宜而已。

而她之所以能够得到那样好的教育,正是因为了她现在的这些同学在艰苦的环境下,一点一点打下的基础,这也算是因果缘分。

“你没必要这么谦虚,你的水平和我们不是一个层次的,我们都是一些调剂过来的失败者,而你是南省状元,明明有更好的选择,却偏要读这个冷门的专业,我相信你真的是为了自己的理想。”邹小寒难得说了这么多话,虽然搭配上她那严肃高冷的表情,看上去有些别扭,但她能这么说已经很难得了。

“你本来想学什么专业?”刘好好好奇地看着她,看得出来她是个心高气傲的人,这段时间的独来独往,恐怕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被调剂到自己不喜欢的专业而心怀怨气。

“哲学。”她推了推眼镜,不情不愿地说。

“那你一定知道康德和黑格尔吧?”刘好好没有理会那几个哲学系的女生投来的隐晦眼神,犹自笑道。

第三百五十七章 惦念

“世界上有两样东西能震撼我们的心灵,一是我们心中崇高的道德标准,二是我们头顶上灿烂的星空。”邹小寒倨傲地背出了康德的名言,她高中刚毕业不久,从小在城里长大,父母又是干部,没有吃过什么苦,甚至还比平常人多了许多接触书本的机会,很多别人看不到的书,她都有渠道能够读到。

她爱看书,尤其是哲学,这次将哲学作为自己的第一志愿,满心以为能够考入哲学系,谁知道…

她的眼神充满了不甘,如果不是父母觉得考上了京大放弃太可惜,逼着她来读京大法律,她一定会复读,直到考上哲学系为止。

再看看和自己一屋子的这几个哲学系的女生,一个个都异常庸俗,年纪都一大把了,她们懂什么是哲学,懂什么康德黑格尔,懂什么道德和星空吗?

这样的人凭什么考上哲学系,挤占了她的名额?就凭那几张考卷?

不公平!邹小寒毫不掩饰自己满满的不忿。

邹小寒的鄙视之意太过明显,那几个哲学系的女生在她如针一般尖锐的眼神之下,都有些坐不住了,难怪她自住进来开始就阴阳怪气的,原来是因为没考上哲学系啊。

但是这个人也未免太过可笑了吧,自己没本事考不上哲学系,倒怪到她们身上了。

刘好好仿佛没感觉到这一屋子的暗潮汹涌,“我听说康德写过一本书叫《法学的形而上基础知识》,虽然我没有读过,但我觉得这说明康德也认为咱们法学和哲学的关系非常密切,如果你有兴趣的话,可以研究一下哲学和法学之间的关系,今后也给我们大家介绍介绍…”

刘好好说得很诚恳,没有半点炫耀的意思,却深深打击到了哲学系的同学,她们不过刚刚入学,虽说不至于像他们法学系一样对自己的专业一无所知,可也并不算太了解,就算她们模模糊糊地听过黑格尔和康德的名字,但对他们的学术思想却是一无所知,哪里能像刘好好这样张口就来。

原本以为她就是个普通的农村姑娘,运气好一些有个出挑的未婚夫,那曾想她的实力如此强横。

“好好,你知道的东西可真不少,我家在农村,你说的那些我连听都没有听过。”苏爱华性格最爽朗,也不避讳那么多,直接就表示了自己的崇拜。

“我也是农村的,后来在省城工作了一段时间,离图书馆近,常去那儿看书,其实看过的书也不多,有些书也是在其他的书本里读到的,觉得有意思就记了下来,今后有机会一定要想办法读到。”

“哎,那可真好,我读书的时候除了看课本就是领袖语录,连一本其他书都没见着,”苏爱华惋惜道,“幸好考进了京大,也有了图书馆,我明天就上图书馆借书去。”

“听说咱们京大的图书馆特别大,里面的书可多了。”

“是啊,咱们还有图书馆系呢,我刚报到的那天,就去图书馆逛了一圈,我滴乖乖,咱们学校的图书馆比我们省城的图书馆还大呢。”

“京城就是好啊,什么都是最好的,咱们京城还有个国家图书馆你们听说过吗?那可是全国最大的图书馆,比咱们京大图书馆的书还多。”

“这还真没听说过,你去过?在哪儿啊?离学校远不远?”

“我没去过,自从到了学校之后,就一直在学校里没出去过,这么大的校园都还逛不过来呢。”

“对啊,咱们学校可真大,京城更大了,我都怕走到外头走丢了,人生地不熟的…”

“丢不了,你要是真出门迷了路,随便找个人问一问,谁不知道咱们京大?”

“那行,过几天我就找个时间出去,到时候办一张国家图书馆的借阅卡,学校图书馆借不到的书就能去京城图书馆借了。”

“待会儿青华姐回来后,问问她去,她是本地人,肯定知道。”

“到时候咱们一块儿去办借阅卡,好好,你去吗?”

“当然去,你们可别忘了我。”刘好好忙不迭地应道,她还没去过国家图书馆呢。

邹小寒却在一旁默不吭声,仿佛对她们的话题丝毫不感兴趣。

“小寒,你要不要也办一张借阅卡?”刘好好好心地多问了一句。

“不用,我有。”邹小寒依旧倨傲,她是本地人,父母又是干部,想办一张借阅卡是轻而易举的事情。

刚才稍稍缓和的气氛又冷了下来,就算她办了借阅卡,那几个女生也懒得向她多问,轻轻地哼了一声,就沉默着去做自个儿的事情了。

刘好好对邹小寒这臭脾气也挺无奈的,她人应该不坏,可这性格却太不讨喜了,让人很难和她好好相处下去,不过她和邹小寒非亲非故的,又不是她家长辈,也懒得去说她,便随意扯了几句,坐在书桌前认认真真地写起日记来。

刘好好的日记记录的不仅是每一天的生活起居,更多的是一些思考和心得,同时也根据记忆中的一些印象,零零碎碎地整理一些学术观点,很多时候思考的东西没有及时记下来,灵感就转瞬即逝,所以她这一世才养成了记日记的好习惯,闲暇的时候翻翻自己过去写的日记,还会得到不少启发。

“好好,你今晚怎么呆在宿舍,没去和你未婚夫约会?”难得见刘好好留在宿舍,刚刚回来的沈青华笑得十分暧昧,刘好好几乎每晚都和她的未婚夫腻在一块儿,到了快熄灯的时候才会回来。

“他临时事,离开咱们学校了。”刘好好没敢抬头,怕灯光映出自己脸上的羞红。

自从和庄立军捅破那层窗户纸后,他们俩之间的相处就变得尴尬起来,一个成天傻笑,一个低头红脸,连话都没法正常说上几句了。

再加上有苏弘毅和杨平三不五时的打趣,让还没完全做好心理准备的她尴尬到不行,庄立军的突然离开倒是让她长长松了一口气,可是刚松完那口气,心里又不由自主地多了几分惦念。

第三百五十八章 努力

等到他执行完任务回来的时候,学校军训肯定已经结束了,部队的管理严格,就算都在京城,想见一面也是很困难的事情。

之前他在京城,她在南省的时候,相隔万里,只能书信来往,她也没这么惦念过他,现在她也到了京城,见面的机会比那时候要多得多了,那份思念却毫无缘由地与日俱增。

她握着笔微微走神,原来书里写的那些酸甜苦辣的相思就是这个味道的,明知道该把注意力放到学习中去,可落在笔记本的笔尖却还是不自觉地勾出了一个“庄”字。

明知道别人看不见她在写什么,她还是有些紧张地抬头看了四周一眼,见没人注意她,这才红着脸,有些羞恼地涂去了这个字。

大家都在卯足了劲儿学习,她可不能耽于儿女情长荒废了学业,否则就算她的底子比他们要好,也会随时被勤奋努力的同学超过的。

时间太宝贵了,尤其是大学四年有这么好的条件,她必须要制定一个学习计划出来,不能让时间白白溜走。

京大大师云集,像法学、经济学这样后来的热门专业,此时并不完善,尤其是那些曾经的大师们此刻刚刚重返校园,正在战战兢兢地摸索着教学的方向,在顶层设计没有定调之前,他们暂时也不敢有太大的动作。

但是文史哲这些传统文科专业却非常强,刘好好前世只在报刊书籍上见过的大师们,此刻都活跃在讲台上,能够亲耳听他们上课,单是想想就让人激动。

她宿舍里有哲学系的、历史系的,还有中文系的,向她们要到课表轻而易举,于是她排了排课,只要有时间就背着书包到处蹭课听。

于是杨平在上课的时候无意中瞥见了坐在教室后排角落,认真地听课记笔记的刘好好,如果不是正在上课,她都想摘下眼镜揉揉眼睛,确认这到底是不是刘好好。

“你这个丫头,要是真对历史感兴趣,转到我们系来就是了,至于这么窝在后排听课吗?”下课后,杨平又好气又好笑地把刘好好拎回家吃饭。

“姥姥,您看,”刘好好拿出了一张排得密密麻麻的课表,“我特别找朋友要了咱们学校几位大师的上课时间,我们第一学期的课不多,我就找课余时间去蹭课听,也能长长见识,身在宝山四年,可不能空手而回啊。”

苏弘毅也凑过来偷瞄,还有些沾沾自喜,“你也蹭过我的课?我怎么没发现?”

“就你那老眼昏花的样子,能注意到谁?这丫头肯定每回都是躲在最后一排。”杨平没好气地说。

刘好好不好意思地笑道,“已经是去蹭课听了,总不好往前坐,挤占别的同学的资源。”

“坐在后头能听清吗?蹭课也不是什么丢人的事儿,很多学生,甚至是外校的都到我们学校来蹭课,有心向学是好事,我们这些做老师的不怕蹭课听,就怕没人听,下次你来我们俩的课上,尽管往前排坐。”杨平的心里其实挺高兴的,刘好好如果没有认可他们,也不会特地去蹭他们的课听了。

“丫头,你还去听法语课?”苏弘毅认真地看着她手里的课表,“我觉得还是先把英语学好,毕竟现在世界上说英语的人多,很多文章资料都是英文的,如果你学有余力的话,可以试着去学学俄语,俄语运用得也很广泛。”

现在外语的大方向是俄语,英语只能算是后起之秀,考外语系主要加试的两门,也是俄语或者英语,学法语的人并不多,苏弘毅觉得奇怪,刘好好有许多举动都出人意料,他特别想知道她这么做的原因。

“嗯,英语课我们系里有开,我会认真学的,我想多学一门语言,也许最后还是学不会,但我想试试。”她虽然暂时没有展现自己的英语能力,可她心里有数,自己已经算是掌握了英文这门外语,如果她再和其他同学一样,把大量的时间放在英文的学习上,那无疑是对时间的浪费,倒不如趁着现在的条件好,再多学一门外语。

“俄语课我也去蹭了几节,但是太难了,我是南省人,怎么也发不好大舌音。”刘好好绝望地说,“所以刚刚放弃了学俄语的计划,想要转学法语,结果发现法语也有小舌音,我想再试几节,如果实在不行也只能放弃了,说不定今后还会尝试学德语。”

苏弘毅还以为她会对将来的国际形势发展发表一通高大上的议论,怎么也想不到会是让人哭笑不得的原因。

“我还以为你什么都会,学什么都轻轻松松的呢。”

刘好好无语,“我不擅长的也挺多的,比如说数理化,我是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也学不好。”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好好就算再聪明也不可能对所有的课程都精通,有学不好的地方不是很正常吗?”杨平也没好气地说,“你看她谈吐有涵养有见识,你知道她在背后付出了多少?哪有人不付出就能有收获的?”

“但是好好,你也把自己的这根弦绷得太紧了,看看你的课程表,已经排得满满当当的了,如果不是晚上没有老师来上课,恐怕你连晚上都能排满,学习固然重要,但也要学会适当放松。”杨平都有些佩服刘好好了,换作她是她,是绝对做不到这么勤奋的,只愿意听与自己专业相关的课程,哪里能做到像她这样涉猎广泛。

“这一点我赞同,年轻人该有年轻人的样子,大好的青春都浪费在学习上可惜了,我们读书那会儿条件比你们艰苦,可也没像你这么辛苦,条件虽然简陋,可照样野餐、打牌、参加舞会、约会吃饭…那才是青春呐。”苏弘毅觉得刘好好很可怜,好像都没有享受到青春的快乐。

“我已经二十啦,青春的小鸟都飞走啦。”刘好好半开玩笑道,她过去也喜欢参加各种各样的活动,但是现在一来是心理年龄大了,二来是学校好像也没有什么玩乐的氛围,再说庄立军又不在校园,享受青春的心思也淡了。

第三百五十九章 迷茫

“我们这一届的大学生年纪都不小了,所以也就特别珍惜学习的机会,因为太不容易了,您是没见我那几个同学和舍友,二三十岁的人有家有口的了,他们那股学习的劲头才强呢,天没亮就起来读书,不到熄灯的时候绝不放下书本,天天在这样的学习氛围之中,想不好好学习都难。”刘好好感慨道,学习也是一种氛围,周围的人都在拼了命学习进步,也会不由自主地被推着前进的,想要偷懒都觉得于心不安。

“是啊,越是来之不易的东西,就越让人珍惜,你们这些年轻人也不容易啊,”杨平感叹道,“咱们京大的图书馆已经算是大的了,可就是这么大的一座图书馆,每天都要排队进去读书学习,天天都是座无虚席,可见孩子们的学习热情之高,不容易啊。”

“话虽如此,你还是要注意劳逸结合,年轻人还是觉得应该会有年轻人的活力,现在就这么老气横秋地学学学,今后反倒没有后劲了,”苏弘毅笑道,“你别嫌我老头子啰嗦,我这也是过来人的体会,每个年龄都有每个年龄该做的事儿,年轻人就应该活泼一些,等三十而立了,再慢慢稳重下来,你二十多岁就做着三十多四十多五十多,甚至是我们这个年龄都在做的事儿,那你的二十几岁还有什么意义…”

“去去去,别胡说八道了,你什么时候稳重过?你从年轻到老也一直都是这副德行,”杨平毫不客气地吐槽,“趁着年轻多学一些是好事,年轻人上进应该多鼓励才对,你就别在这里扫兴了。”

“我这不是希望她别成天呆在教室里嘛,学校也真是的,这么多年轻人不多组织的一些书活动,”苏弘毅唠叨着,突然话锋一转,“学校不组织活动也没关系,你有时间就和立军多出去走走,培养培养感情。”

刘好好知道苏弘毅是好意,可是他一提庄立军,她就脸红,连她自己都不知道她脸红个什么劲儿。

“你以为立军是你啊,没事成天在学校里逛荡?现在军训结束了,他在部队里,管理严格,他又是干部要以身作则,怎么可能随便出来?你看南生这么多年不也都是不着家。”在杨平眼里,苏弘毅就是个不谙世事的老小孩儿。

“军嫂不容易啊,”苏弘毅叹了口气,“当初素云要嫁给南生的时候,我就不同意,军人为国奉献固然伟大,但做军嫂太苦了,男人一天到晚不着家,所有的一切都要女人来扛,太可怜了,作为一个父亲,我舍不得让我的女儿去受这样的苦。”

虽然苏弘毅常常被苏素云气得不行,但父女连心,他的心里还是很疼爱这个女儿的。

杨平踢了苏弘毅一脚,这个人还真是不靠谱,刘好好是庄立军的未婚妻,庄立军是他们的大外孙,他倒好,在这里劝刘好好别嫁给庄立军,要让庄立军知道了,非和他们翻脸不可,尤其是他们俩现在情意正浓,他这个糟老头子给人家小姑娘添什么堵啊。

刘好好的脸上也露出了几分迷茫,她的确很欣赏很喜欢庄立军,可是她还没有做好走入婚姻的准备,更没有做好做一个奉献牺牲的好军嫂的心理准备。

爱情和婚姻不同,如果说爱情是书画琴棋诗酒花的话,婚姻就是柴米油盐酱醋茶,她没有把握自己有能力把一段婚姻经营好,最怕现在所有的美好最后都成了一地鸡毛。

她亲眼见到了父母当年的婚姻窘境,虽然他们俩凭借着自己的坚韧,把日子过了出来,但是那过程太过艰辛了。

所以她也很明白,嫁给庄立军后面临最困难最现实的问题,应该就出现在孩子出生之后,她小时候母亲不愿意放下繁忙的工作,将她交给外公外婆照顾了好几年,在外公外婆的无私帮助下,能干的母亲还因为兼顾家庭和事业积劳成疾,数次住院,落下了一身病,如果没有人帮忙,那会是什么样的状况?

她是不指望刘长生和程招娣能够帮忙的了,他们坚信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只有伸手向女儿索取的份儿,不可能给女儿搭把手。

而苏素云这个婆婆明显十分厌恶她,事事都针对着她,如果是其他女孩子嫁给庄立军,她兴许会愿意帮忙,如果是她和庄立军结婚生子,苏素云恐怕是避之唯恐不及,不给她添堵就不错了,无论如何都不会帮忙的。

所以只能靠自己一个人了,让一个不擅长不喜欢家务生活的她,放下自己的理想抱负,告别自己的兴趣爱好,天天围着柴米油盐和孩子的尿布奶粉打转,那样的生活光是想想就觉得可怕。

每回一想到这些现实的问题,她对庄立军的冲动就如被泼了一盆冷水一样,不由自主地消退了几分。

偏偏这些事儿又无人可以商量,毕竟社会风气保守,她一个还没出嫁的大姑娘,竟然在发愁结婚以后孩子没人带,那可真是被人笑掉大牙。

她的失落落入杨平的眼里,狠狠地瞪了苏弘毅一眼,如果不是他多嘴胡说,刘好好和庄立军两个小年轻正是如胶似漆甜蜜的时候,又怎么会如此难过。

“好好,其实军嫂并没有你想象的那么可怕,素云是我们的女儿,从小的生活条件也不坏,她基本什么家务都不会做,可是结婚后生了三个孩子,也在基本没有人帮忙的情况下把孩子带大了。还有我自己,小时候的生活条件可比你们好多了,和你姥爷结婚后,家里有几个佣人专门照顾我们的饮食起居,要是没人帮忙,我连自己都照顾不清楚,哪里会带孩子啊。后来战乱之中,东奔西逃,条件渐渐差了,只好学着自己带孩子,结果也这么把孩子带大了,现在想想都还挺佩服自己的,咱们可不能小看了自己的潜力。”杨平心思细腻,一下子就猜中了刘好好的顾虑,温柔地劝解道。

第三百六十章 值得

苏弘毅看着杨平,脸上带着由衷的赞叹和感激,“那时候是真不容易啊,你姥姥本来身体就不好,一边带着孩子,一边写书教学,还得躲避战火,真是个了不起的女子。我们家不是妇女能顶半边天,她顶了我们家大半边天呢,要不是她,我们家的天早就塌了。一个好女人对一个家来说太重要了,有她在就有家。”

苏弘毅对杨平这么多年来始终是又敬又爱,逮着机会就是一通猛夸,杨平虽然已经习惯了他的孩子心性,但在刘好好面前被他这么夸奖,还是觉得有些难为情。

杨平嗔怪地看了苏弘毅一眼,“那些日子实在是苦,虽然现在孩子们都平安长大了,但每次想起来还是觉得难,那可能是我这一生最艰难的时光了。不过我觉得值得,这个人值得我为他奉献付出。”

刘好好干笑两声,不经意被他们两位老人硬塞了两把狗粮,把她给齁住了。

“我说这些不是要你为了立军牺牲奉献,虽然我们是他的姥姥姥爷的,可也没有那么自私自利,我只是想让你跟随自己的内心,你的心自然会为你做出你认为值得的选择。”

“我的心?”刘好好的脸上染上了几分迷惘和惶恐,她的心好像越来越不受理智的控制了,原本她对这桩婚约是从头到尾的排斥,后来渐渐地接受了和庄立军做朋友,在人前不否认这桩婚事,再后来更是对他动了心,这么下去,她也不知道自己的心会为她做出什么样的选择。

“对,婚姻之中最重要的不是其他的客观条件,而是两个人的感情,只要互敬互爱,所有的付出和牺牲都是值得的,因为你会心甘情愿的付出,而他也会理解和感念你的每一点付出,没有什么比爱人的理解更重要的了。”杨平感慨道。

杨平说的是自己和苏弘毅,但刘好好想到的却是自己前世的父母,她觉得李新的付出太痛苦,太不值得了,可是李新却从来没有这样觉得过,那么多年了,她望着刘驰的眼神依旧带着满满的崇拜和情意,而在外冷硬的刘驰回到家里,看着她的眼神也是那样的温柔歉疚。

原来付出和牺牲也可以是快乐的吗?

“为什么有的人在婚姻里总是满腹怨言?那是因为她的情感需求自始至终没有得到满足过,我们是一家人,我也不怕什么家丑外扬,就说说你未来的公婆吧,”杨平提起女儿女婿的时候竟然带着轻嘲,“他们就是典型没有感情基础的婚姻,年龄到了,经人介绍,觉得双方条件都还适合,彼此都不愿意进行什么深入的了解,就这么草率地决定了终身大事。那时候我们也有错,对素云的关心不够,她和我们已经闹得很僵了,为了逃离我们这个家,就不顾一切地作出决定,她满心以为自己组建的小家庭能够按照她的步调走,能够从南生身上得到在我们身上没有得到的关爱,完全没有考虑到南生的性格和自己将来所会遇到的困难,更没有考虑到他们的感情是否能够经得起这样的考验。”

刘好好有些吃惊,没想到杨平会把这些陈年旧事托盘而出,无论如何庄南生和苏素云都是她的长辈,她一个晚辈听长辈的八卦,恐怕不大好吧。

杨平却不觉得有什么,依然自顾自地说下去,“他们的结合不是因为感情,只是因为一个人需要妻子,一个人需要丈夫,才一拍即合的,婚后南生就去了部队,继续忙着他的事业,除了每个月按时上缴工资之外,从没有关心过素云。但是作为岳父岳母,我们能责怪南生吗?当然不能,他是个正直的好男人,作风正派,从无二心,只是事业心重了一些,不解风情而已,他为了国家流血流汗,我们怎么能去责怪他?可是素云却不这么想,她逃离我们家,急匆匆地和南生结婚,就是想从他那里得到情感的慰藉,可惜这一点是这么多年来南生始终无法给予她的,所以她就开始怨恨了。他们俩脾气性格完全不同,根本就没有任何共同语言,谁都无法理解对方。素云被生活中的柴米油盐烦得脾气暴躁,埋怨南生对她和孩子漠不关心,南生却不理解,只觉得她不可理喻,身为军嫂不都是这样过来的?为什么别人能做到,怎么就素云不能理解?得不到理解的素云又更加暴躁,于是就形成了恶性循环…”

杨平虽然平时待人并不热情,但看事看人却格外通透,对女儿的婚事她看得十分清楚,可越是清楚就越觉得无奈,苏素云和庄南生都不是坏人,只是他们不适合而已。

看到女儿的婚姻一塌糊涂,作为母亲,她心里很不好受,她和苏素云谈过,让她理解庄南生的难处,也和庄南生谈过,让他理解苏素云的付出,可惜都收效甚微,尤其是苏素云,还说了不少难听的话,指责她的偏心和不公。

所以她索性便冷了心,待女儿淡了下来,结果女儿和他们的隔阂却越来越大了,女儿毕竟是她身上掉下来的肉,要说不心痛,那是不可能的,正是因为心痛,她才不希望刘好好重蹈覆辙。

刘好好没有想过杨平这个一心钻研学术的学者,对婚姻家庭也有这么透彻的理解,更没有想到她会毫无保留地全部传授给自己,恐怕这些话她都还没有和苏素云谈起过吧。

“我和你说这些,还是刚才那一句话,跟随你自己的内心,不要急着做出什么决定。人生的路总归是没有一帆风顺的,无论你选择什么路,都必定要付出代价,就算你没有选择立军,选择了其他的男人,也必然要为他付出牺牲一些什么。哪怕你终身不婚,也有可能会为自己的选择付出代价。没有谁的人生是一苦苦到底的,也没有谁的人生是只有蜜糖和奶油的。”

第三百六十一章 老小孩

“立军希望等你大学毕业之后再谈婚论嫁,他就一定能够说到做到,你家里和他家里的压力你不要担心,作为一个男人如果连这点事儿都处理不好,也不值得你嫁。你趁着这几年好好想清楚,凡事不能没有理智,也不能全凭理智。”

“就算你们结了婚,也不要太早要孩子,还是等你们的思想更成熟一些再考虑,我当年就是太早要孩子了,自己还是个孩子,哪里懂得怎么教育孩子,年轻的时候不懂事,只顾着自己,把孩子随便丢给保姆佣人,现在真是后悔莫及…”杨平觉得自己这一生最幸运的是嫁了个合心意的好丈夫,最不幸的是没有把两个孩子教育好。

“看我,絮絮叨叨的念了这么多,有些话或许不中听,你听听就算了,仅供参考,不必太放在心上。”杨平说了半天,突然觉得自己就是个唠叨的老太婆,说的话刘好好未必爱听,朝她抱歉地笑了笑。

和庄立军之间的事情搅乱刘好好的心绪很久了,她一直想要找个人商量,却始终找不到一个合适的对象,却没有想到杨平会这么掏心掏肺地和她说了这么多。

明明庄立军才是她的亲外孙,她却自始至终站在自己的立场帮着自己分析,不带一丝偏颇,她甚至能够感觉到杨平待她的亲热还要胜过庄立军。

她眼眶一热,冲动地说,“姥姥,冲着您的话,我就想嫁给庄立军,因为我真想有您这么好的姥姥。”

杨平一怔,随即欣慰地大笑起来,“我还总说你成熟稳重,现在看来还是个孩子呐,这话说的可真孩子气,哪能为了我这个老婆子,草草决定自己的终身大事?你放心,无论你最终的决定是什么,我都是你姥姥。”

苏弘毅也笑了起来,“看来我这个姥爷不合格,你眼里只有姥姥啊?”

刘好好甜甜地笑了,“姥姥姥爷都好,我一定会把这件事想清楚的,无论最后的决定是什么,我也永远都会把您二老当成亲姥姥亲姥爷看待。”

“有你这句话就行了,临老了,能认识你这么个聊得来的孩子,也是我们的福分。”杨平和苏弘毅是真心这么想的,年纪越大就越怕寂寞,家里的孩子都和他们聊不到一块儿,他们特别愿意和刘好好待在一块儿,和她聊天的时候,觉得自己也变年轻了。

他们正说着话,突然传来了敲门声,“老杨,我们家的酱油用完了,能不能匀一点儿给我们救救急。”

杨平过去开门,门外站着一个灰白头发一脸沧桑的老头儿,“肉还在锅里炖着呢,救救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