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生之军嫂奋斗史/重生之农家奋斗史上一章:第 143 章
  • 重生之军嫂奋斗史/重生之农家奋斗史下一章:第 145 章

这件事也是刘好好一直以来的心病,有一些客商私下也向她反应过,办事的时候遭遇到“门难进,脸难看”,一件小小的事情就要来回跑好几趟,不给办事人员一点好处,他们就这样来回折腾,虽然成立了开发区,企业和政府沟通的事情很多都由开发区管委会来做,但就目前来看,成效并不显著,很多时候甚至需要她亲自发话,或者是让陈彤去代为跑腿,才能把一件简单的事情协调下来。

长此以往,长福县的投资环境会越来越恶劣,她和苏华年的心血甚至有可能毁在这一个个小小的蚁穴上。

刘天天说的含糊,因为她没有遭到刁难过,所以并没有切实的证据,但是她会知道这些事,显然是她的朋友熟人经历过,甚至已经给客商们造成了一个固有的印象。

回去的路上,她一直在思考着这个问题,脸色微沉,让倒在她怀里的未未担心起来,“妈妈,你还在生外公的气吗?”

刘好好搂着儿子,恍然回过神,“你怎么这么问?”

第八百三十一章 整顿

未未躺在刘好好的大腿上,抬头看着她,“妈妈一直皱着眉头,小姨让我安慰妈妈。”

说完,小家伙勾着她的脖子,在她的脸颊上响亮地亲了一口,“妈妈,别生气了。”

“那你今天有没有生气?”刘好好轻抚着他的背,脸色柔和,做母亲的看到孩子受委屈,心里就疼得不行。

“有一点,”未未老实地点点头,“但是已经有那么多人喜欢我了,外公不喜欢我也没关系,总不可能全世界的人都喜欢我吧。”

他已经得到了很多很多的爱,被爱着长大的孩子,对爱不渴求,不卑微。

刘好好知道未未一直都很有自己的主见,但没想到他会说出这样的话,正在开车的庄立军也有些意外地从后视镜里看了儿子一眼,看来未未比他们活得都要通透豁达。

“你这个年龄段应该希望全世界都喜欢自己吧?”刘好好有些好奇未未是怎么想的,记得她的小时候就一直很以自我为中心,如果知道有人不喜欢自己,一定会难过得偷偷躲起来哭,她是一个很渴望得到别人认同的人。

“我也希望啊,但是不可能嘛,就像妈妈你爱吃苦瓜,我不爱吃一样,每个人喜欢吃的东西都不一样,喜欢的人也不一样,没有哪种食物全世界都喜欢,也没有哪个人能让全世界喜欢。”未未一副小大人的模样,一本正经地给刘好好讲道理。

“看不出我们未未还是个小哲学家啊。”庄立军和刘好好相视一笑。

未未看到刘好好笑了起来,重重地呼了一口气,“妈妈,你总算笑了。”

“刚才妈妈吓到你了?”她捏了捏未未的小脸,“对不起,妈妈没有生气,刚才只是在想事情。”

“妈妈,你现在总是爱想事情,一想事情就皱眉头,想事情也别皱眉头啊,你笑的时候多好看,我喜欢看你笑。”

“儿子,你说的没错,你妈现在越来越严肃了,我刚认识她那会儿,她每天都带着笑,可好看了,大家都喜欢她。”庄立军赞同道,那时候的刘好好就像一个小太阳,让身边的每个人都觉得暖意融融。

“我现在不好看了?大家不喜欢我了?”刘好好失笑。

“我们当然觉得你好看,喜欢你啦,但是也有很多人怕你啊。”未未人小鬼大地说,“刚才在外公家,那么多人缠着小姨吵吵,结果你一说话,他们一句话都不敢说了,就和老鼠看到猫一样。”

未未其实觉得很神奇,在他眼里,自己的母亲温柔可亲,没想到那些凶神恶煞的人竟然会这么怕她。

“哪有这么夸张?”刘好好失笑,同时也为儿子的细腻敏感暗暗吃惊,别看这孩子年纪小,但是观察入微,自己的一举一动都很可能给他造成影响,在他面前,自己一定要更加注意。

正如未未所说的,长福县的干部大部分对刘好好这个年轻的县高官十分敬畏,现在的她同几年前刚到长福县的她完全不可同日而语,她所展示出来的能量让所有人都为之心惊,威信也就自然而然树立起来了。

当初林文昌还在的时候就对刘好好十分信任,给了她很大的权限,让她放手开展工作,才有了今天的长福县,因为两人配合得好,林文昌也就顺利升迁到省里去了。

所以现在的县长王大宇对她也十分忍让,班子里的其他成员更是唯她的马首是瞻。

但是年后刚刚上班,大家还没有完全进入工作状态,她就在会上突然提出要整顿官僚之风,还是让大家都面面相觑,完全不能理解。

不过她暂时没有说具体要怎么说,王大宇他们自然不会反对,只是下头议论纷纷。

“这才刚过了个年,刘书记这是受了什么刺激?”

“年三十那天她在机关里不还是笑呵呵的吗?”

“听说她那天去了县医院检查工作,是不是医院那里出了什么问题?”

“给刘书记摆脸色了?不至于吧,县医院离县委不远,就这么巴掌点儿大的地方,里面的医生连她都不认识?”

“我听说了刘书记去的时候,那些医生护士聚在一块儿嗑瓜子聊天呢。”

“难怪,是被抓了个正着吧…”

县卫生局局长溜须拍马很有一套,一听说这件事,反应十分迅速,隔天就领着县医院院长,低着头在刘好好办公室里做检讨。

“刘书记,年三十那天,县医院医生护士的行为十分恶劣,我们县卫生局迅速作出反应,已经严厉处分了他们了,并要求他们公开作出检讨…”卫生局长义愤填膺,一脸深恶痛绝。

“你说什么?”刘好好先是莫名其妙,随即反应过来,立即脸色大变,“县医院的医生护士犯了什么错?需要被严厉处分?”

卫生局长没想到刘好好的怒气会冲着他来,斟酌了一下,有些惶恐地答道,“他们在值班的时候喝茶聊天,这是官僚作风…”

“这是官僚作风?他们在一线工作,救死扶伤,在值班的间隙坐下来喝杯水说说话都不行?那好,你倒是告诉我,年三十的那天,你在哪里?一直在你的工作岗位上站着,连口水都没喝?还是早早回家过大年去了?”刘好好毫不留情地怒斥道。

卫生局长如遭雷劈,难道他会错意了?可是大家都在这么传啊。

院长一直低着头,此刻终于感觉到了快意,他一直都觉得挺委屈的,他们医务工作者有病人的时候十分辛苦,如果连没人的时候坐下来喝口水都不行的话,那也太不近人情了,何况那天可是年三十啊,各个单位都几乎没人上班了,只有他们必须二十四小时有人在岗值班,已经比别人辛苦了,竟然还要因为这么点小事处分他们,也难怪那几个被处分的同志很有情绪,特别是那几个小护士都哭鼻子了。

闹了半天,竟是一场乌龙,他总算可以放下心来了。

第八百三十二章 愤怒

“我说要整顿官僚作风,是针对我们长福县整个工作大局,你却私自胡乱揣摩、歪曲我的意图,自以为是地处理了无辜的人,寒了那些一线工作者的心,你这种行为就是典型的官僚作风。”刘好好怒不可遏斥责道。

转回头冲着院长说,“回去立刻撤销处分决定,并且要正式向他们道歉,一定要和他们说明情况,不能再让他们受委屈。”

“好的,我马上就办。”院长有些激动地点点头,都是自己手下的医生护士,要不是卫生局长态度坚决,他也想护着的。

刘好好看了神色激动的院长一眼,知道他也是被逼的,没好气地说,“你是一个单位的领导,也不能太软弱了,明知道下属没有做错事情,就得好好护着他们据理力争,不要事事唯上,这样会伤了手下的心,今后还有谁愿意为你努力工作?”

最尴尬的就是卫生局长了,他在一旁傻站着,怎么也想不到自己竟然领会错刘好好的意图,不仅自讨了没趣,还被狠狠打脸了。

不过这件事也更让大家摸不着头脑了,既然不是县医院,刘好好到底要整顿谁?

乐园乡政府

“你这个材料不全,没法办。”一个工作人员翘着二郎腿,用报纸挡住自己的脸,群众诚惶诚恐地站在他面前,他却连头都不抬,冲着来开证明的群众冷冷地说道。

“同志,你都没看一眼我的材料,怎么知道不全?”那个农民打扮的群众鼓起勇气问道,他来乡政府一趟很不容易,证明又要得急,实在不想就这么空手回去。

“我不用看就知道。”

“那少了什么材料?”

工作人员冷哼一声,竟然不睬人来。

“哎,同志…”那群众苦着脸,还想再问个明白。

“嚷什么嚷?下一个。”

“这…”那群众一脸无措,却被后来的人挤了一下,踉踉跄跄地走出去了。

在后头排队的一个好心人拉住他,“你要想开证明,总要拿出点诚意出来,不能只递材料啊,要不然这辈子证明都开不出来。”

“什么诚意?”排在队伍后头的几个人看起来不像村民,应该也是来办企业盖章的,对这个话题很感兴趣,虚心求教道。

“求人办事的诚意啊,你要让他帮你开证明,起码也要递根烟过去吧,这点规矩都不知道?”

“现在开证明还要递烟?”

“你这话就外行了,开证明递根烟那是起码的,盖章还得送东西呢。”

“送什么东西?”

“那要看你办事的难易程度了,”那人晃了晃手里用报纸包住的东西,“简单的事情送一包茶叶,难事就得送钱啦。”

“不送钱物就办不成事?”

“那当然啦。”

“你挺有经验的嘛。”

“那是,”那人得意地甩了甩自己手里的一摞资料,“看到没,办个小厂要盖一百多个章,我的腿都快跑断了,能没有经验吗?”

“你现在集齐几个章了?”

“一大半了,再折腾个把月就能盖全啦。”

“现在投资办厂不是有优惠政策简化办理程序吗?还需要一百多个章?”

“那是针对外面那些投资人的,像我们这种本地人办个小厂就得这么折腾,所以说有钱就是好啊,那些外商有钱请人帮他们跑腿,又有简化程序,建厂的速度比我们快多了,像我们这种人,就只能慢慢磨。”

“真是太过分了!”一位老者愤然道。

“嗨,早就习惯了,到哪儿都是这样。”那人倒是不以为意,“能赚到钱,辛苦一点也是小事。”

“老市长,您也看到了,现在这股风气不整顿不行了。”刘好好和那位老者从那间办公室门口退了出来。

“真是混账,大好的根基都要被这些蛀虫蛀空了。”老者年逾七十,但仍精神矍铄,此刻涨红了脸,显然是动了真气。

他叫杨祖亭,和庄见明年纪相仿,当初也曾经跟着庄见明一块儿打仗,后来留在了H市,曾经做过市长,但很快自忖自己没有治理一市的能力,主动提出了调回老家长福县乡下教书育人,这些年一直都在农村教书种地,不问世事。

因为他做过市长的时间不长,所以长福县认识他的人并不多,刘好好也是因为庄见明的关系,才认识了杨祖亭。

从战争年代过来的老人,亲历过那段艰辛的岁月,也格外珍惜现在的时光,十分嫉恶如仇,看不惯社会上的一些不良现象,见到今天这种事,气得双眼发黑,恨不得上前揪着那个工作人员的衣领斥责一顿。

“刘书记,你要我做什么尽管开口,我年纪虽然大了,但是精神头还行,还是能为长福县做点儿事。”杨祖亭毫不犹豫地说。

“这种现象很普遍,不是一个乡一个镇,一个单位的事情了,我们整个长福县都存在这种‘门难进,脸难看’吃拿卡要的现象,我们之前虽然三令五申过,但是一直没有什么切实的举措,所以下面的人越来越猖狂,说到底还是缺少监督机制。”刘好好一脸严肃地说。

老者点点头,听得十分认真。

“我想要抽调一部分思想觉悟高的老同志,组成督导组,不定期地到各个单位进行暗访…”

刘好好话还没说完,突然一道惊讶的声音传来,“刘书记!”

这一声喊把周围的人的目光都给吸引过来了,喊人的正式乐园乡的乡长肖建国,他三步并作两步地跑到刘好好身边,模样有些惶恐,“刘书记,您怎么突然来了?”

乐园乡离县城不近,刘好好绝不可能是顺道路过,她特地来这里,却不告知自己,这其中一定有文章。

他也是个很机敏的人,直觉她这一趟和整顿官僚作风有关,寒毛一下子就竖起来了。

“来这里看看,看看你们为人民服务的态度。”刘好好一脸讥诮,很不给他面子。

刘好好身边的老者更是脸色难看,冷哼了一声。

肖建国暗道不好,但还是强笑道,“是这位老人家要办事吗?我带您进去…”

第八百三十三章 前倨后恭

“不是我要办事,是他要办事。”杨祖亭指着刚才那个被赶出来的群众道。

肖建国见那人看上去是个地道的农民,心里有些奇怪,看不透他们是什么关系,但刘好好就在旁边看着,他面上不敢有丝毫怠慢,“好的,好的,这位同志我带你进去。”

“小张,快给这位同志办一下…”肖建国扭头,十分和蔼地对那名群众道,“同志,你要办什么事?”

“我要开个证明。”那群众又懵又惶恐,自己刚被人呵斥出去,现在这个干部模样的中年人又这么和蔼可亲地把自己领进来了,他实在搞不清楚这是什么状况。

那个小张立刻站起来,一边毕恭毕敬地点头,一边惊疑不定地看着那个土里土气的群众,难道这是肖乡长的亲戚?

他的脸上硬扯出几分笑,“来来来,这位同志你要开什么证明?”

“前倨后恭。”杨祖亭面露不屑。

“小张同志,你正在给那位同志审核盖章的材料,事情才做一半,就把人晾在旁边来开证明,有些不妥吧?”刘好好出言道。

因为肖建国带人插了队,小张立刻扔下手里的事情来服务乡长带进来的人,办事办了一半的那个群众,默默地站在一边等着,根本不敢多说什么,甚至连愤怒都不敢表现出来,生怕一个不好得罪了人,被穿了小鞋。

小张看着站在肖建国身后的刘好好,并没有立刻认出她来,但见她气场十足,似乎也不是普通角色。

他看了看她,又看了看肖建国,明显有些犹豫,这个女人越看越面熟啊…

“还愣着做什么,按刘书记的指示办!”肖建国恨铁不成钢,自己手下这些人怎么就这么不机灵呢?难道连刘好好都认不出来?

小张这才反应过来,这个年轻的女人是县高官刘好好,吓得手一抖,忙不迭地应道,“是是是…”

小张觉得自己简直是如坐针毡,办的是最寻常的事情,却有这么多领导在自己身后盯着…

“刘书记,要不咱们去我办公室喝茶,边喝边聊?”肖建国心里十分不安,面上就更殷勤了,“您放心,这位同志的事情一定会办得妥妥帖帖。”

“不用了,我们今天就是来看看基层同志服务群众的态度,听说你们这儿有规矩,要开证明起码先得递根烟,要不然一律不给开?”

肖建国汗都要滴下来了,连忙摆手道,“没有这样的事,绝对没有…”

“可是我们刚才可是亲眼看到你们对待群众的态度,爱答不理,群众要来开证明,看都不看材料一眼,就冷冰冰地抛出一句开不了,群众再问,你们索性连答都不答,为什么开不了?缺少什么材料?这里开不了,他们应该去哪里开?全部都没有告知。这就是你们的工作态度吗?我们和刚才那个群众非亲非故,只是看到他被刁难,觉得气愤而已,瞧你们那副样子是把他当成我们的亲朋好友了吧?有关系的人,就态度和蔼优先办理,没有关系的人就可以被你们呼来喝去?你们办事到底还有没有规矩?”刘好好如连珠炮一样严厉地问,丝毫不给肖建国留颜面。

杨祖亭连连点头,觉得刘好好说出了自己的心里话,实在是解气。

肖建国的后背则出了一层冷汗,“刘书记,您放心,我们一定严肃处理这些态度不端正的同志…”

他都恨死那个小张了,平时他怎么样,他懒得多管,谁让他现在被刘好好逮了个正着呢,连累他被骂得这么惨,MD,回头非得给他一个大处分不可。

“这不是个别现象,也不是你处理一个两个同志能够解决的,你们全乡的工作作风都得好好整顿整顿了。”

“您说的是,说的是。”这个时候,肖建国除了点头如捣蒜,还能怎么样?

“以前干部的作风不是这样的,大家都是真心实意地愿意为老百姓做事的,怎么会变成这样了?”从乡镇府出来,杨祖亭十分惆怅。

“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准入的门槛太低,导致素质良莠不齐,而且这种风气就和传染病一样,会互相影响传染的,一颗老鼠屎就能坏了一锅粥。”刘好好和他并肩往外走,忧虑地说,“而且我发现越往基层,这种情况就越普遍,这股风气如果不及时刹住,放任下去,后果十分严重。”

“你说的对,刚才你提到那个什么督导组,继续说下去。”杨祖亭十分感兴趣。

“我想请您组织县里觉悟高、信得过的退休干部,作为督导组的成员,您来做组长,督导组的办公室就设在组织部…”

“这没问题,但是我们这些老头老太太就不要设什么办公室了,浪费国家资源。”杨祖亭摆摆手。

“您召集大家开会、布置任务什么的,总是需要地方的,还有很多事情也需要组织部门的帮助,设一个办公室有利于协调。”

杨祖亭想了想,“你在这方面是比我有经验,行,就听你的。”

“我准备要求全县所有对外服务群众的窗口单位制定服务制度,实现制度上墙,并且写明办理事务必须一次性告知所缺少的材料,让老百姓清清楚楚地看见自己的权利。同时在那些单位门口设置意见箱,供老百姓投诉,由你们督导组定期开启意见箱,统计各单位的投诉率,并在全县通报要求整改,投诉率最高的单位必须在全县干部大会上做检讨…”刘好好心中早有章程,条理分明地一一列举,听得杨祖亭连连点头。

“小刘书记,你真是很不错。”杨祖亭难掩赞赏,“以前只是听说你在搞经济方面很有一手,没想到你能够在这个时候及时发现干部队伍中存在的问题,继而下决心整顿,而不是一味地只顾发展,其他全都不管不顾。尤其是整顿干部队伍,这需要很大的勇气和魄力,你有这样的眼界见识,真是很难得。”

第八百三十四章 决定

“老市长,您太抬举我了,我整顿长福县的风气,其实也是为了我们长福县的经济发展。”刘好好叹了口气,“有很多来我们长福县投资办厂的客商都提到了办事难的问题,之前我一直顾着改善投资硬环境,把注意力都放在通水通电通讯上,也是费了不少功夫才初步解决了这些问题。还没来得及松一口气,就发现了新问题,硬环境重要,软环境也同样重要。如果不改善投资软环境,根本就留不住那些投资,投资流失,咱们的经济总量就要下降,全县人民的生活水平就无法得到改善,县财政的收入也会下降,教育、医疗等基础民生投入就没有办法继续投入,长福县又要倒退回去。长福发展到今天,已经是被逼着硬着头皮往下走,发现问题就要下大气力解决,否则就是不进则退啊。”

“虽然我一直都在农村,但是你这几年给我们长福县带来的变化,大家也都看在眼里,我这个长福人,也不说什么感激的客套话了,你是个有责任心有能力的人,比那些尸位素餐的人强多了!”杨祖亭朝她竖起了大拇指,“我这个老朽,没什么大作用,但只要你需要,我就责无旁贷地发挥余热,在这里给你立下军令状,说什么也要把督导组的事情做好。”

“有您这句话我就放心了,只是要劳您受累了。”刘好好笑道。

“这话就不用提了,老骥伏枥,志在千里。我年纪虽大,一顿还能吃两碗饭,力气未必会输给你们年轻人。”杨祖亭充满了雄心壮志。

杨祖亭有干劲,刘好好自然是求之不得,“今天还早,要不咱们这就回去找苏三开商量一下具体章程?”

“行,听你的!”杨祖亭毫不犹豫地答应下来。

原来的组织部长陈华现在已经升任副书记了,苏三开则接他的班做了组织部长,他一看到杨祖亭就愣了一下,“舅公!”

刘好好也很惊讶,“老市长,您和苏部长还是亲戚啊?”

“他母亲是我远方侄女,这个不成器的家伙也是我看着长大的。”杨祖亭没好气地说,显然和苏三开十分熟稔。

苏三开连忙赔笑道,“刘书记之前和我说过督导组的事,我还在想究竟该请哪位德高望重的老同志来主持这件事才能镇得住场面,没想到她竟然请动您了,您肯出山,这事就稳妥了。”

别人兴许对杨祖亭不熟悉,班子成员却是知道他们这儿藏了位退下来的老市长,因为杨祖亭低调,所以他们平时也不去打扰他,但是过年慰问的时候却是从来没少了礼数。

“少拍马屁。”杨祖亭性情严肃,最烦别人溜须拍马,好在苏三开也知道他的性格,没把他的斥责往心里去。

几人把整顿的具体章程商量妥当,很快就在全县的干部大会上宣布,并下发了相关文件。

这次整顿的不只是官僚作风,最重要的是服务态度,包括基层干部对普通群众的服务态度,也包括各国营商店对顾客的服务态度。

国营商店一直都是铁饭碗,比一些手中无权,两袖清风的机关干部的油水还要厚,特别是在之前供不应求,什么东西都要凭票凭条子供给的年代,很多人想要买东西都得求他们,也就造成了这些人个个眼高于顶的性格。

哪怕现在涌现了很多私营商店,这些私营商店别的不说,单是在服务态度上就远胜过他们,已经逐渐形成了竞争之势。

但他们还是没有意识到危机,反正他们是铁饭碗,是好是坏都一样拿工资,大家不乐意到国营商店买东西,亏的是国家的本,和他们又没关系,该发的工资还是得照发。

虽然刘好好知道历史的趋势,这种国营商店最终会因为缺乏竞争力而退出历史舞台,但是她还是想要试一试,如果他们继续亏下去,亏的可是长福县的钱,那些人不心疼,她可是心疼得很。

所以刘好好在长福县首次引入了绩效考核机制,国营商店的盈利直接和员工的奖金挂钩,倒逼他们做出改变。

包括国营商店在内的各窗口单位服务人员的服务质量和各单位的办事效率也直接和他们单位的奖金挂钩,将各单位的工作实绩分为优良中差四个档次,最后两档的取消整个单位全年的奖金,考评为差的单位还要在全县通报批评,主官在全县干部大会上做检讨。

有奖有罚,给一个甜枣,再给一个大棒,这个决定一出,全县哗然。

“好好,你这样做,恐怕要得罪人的。”王大宇不无忧虑地说。

不是他不支持刘好好工作,他是长福县土生土长的人,到处都是乡亲故旧,是不可能绕过“人情”两个字的,决定出来后,找他抱怨的人就没停过。

他完全可以想象到时候那些考核为中、差档次的单位肯定会找他说情,到时候他帮也不是,不帮也不是,真是左右为难,在他看来这样的事情完全没必要去做,大家都是体制内的,抬头不见低头见,何必对自己人这么严苛呢?

现在经济挂帅,刘好好就继续认真抓她在行的经济好了,其他地方也没像她这样轰轰烈烈地搞什么整顿,他是真搞不明白她心里的想法。

刘好好心想,我不怕得罪人,怕得罪人的是你们吧。

但出于对王大宇的尊重,还是耐心地解释道,“这也是不得已而为之,咱们县各窗口单位服务态度不好,服务效率低这件事在外头已经有所流传了,我就是听到这些流言,才去暗访查实的,结果实际情况比我想象的还要严重。咱们花了三四年时间才吸引了这么多外资过来,建了这么多工厂,县里的财政状况也越来越好,如果因为干部作风吓跑了这些投资者,咱们就是全县人民的罪人,长福县恐怕也要成为典型,到时候上台做检讨的就是你我了。”

第八百三十五章 信

“我知道他们这些人就是爱摆架子,可是现在哪里不是这样?这也不是我们县特有的问题。大环境如此,如果那些人那么容易被吓跑的话,他们还想去哪里投资赚钱?”刘好好把话说得很重,王大宇却不以为然,反倒觉得刘好好是在危言耸听。

“哪里环境好,就去哪里,长福县前几年无人问津,但是那些客商照样赚钱,世界这么大,不是只有我们一个地方可以投资,他们选择的空间比我们要大得多,所以我们不能被动地等,必须要主动创造最好的条件来吸引人。我们长福县现在可是示范县,不能降低标准,放松要求啊。”

王大宇并没有发自内心地认同,但为了班子的团结,他还是主动退让了,“你别误会,我的意见和之前一样,全力支持你整顿干部作风,但是我就是担心到时候来说情的人太多,让大家难做。”

说白了,就是他不想得罪人,她刘好好今后升迁了,自然是可以潇洒走人,他就不一样了,他的根在长福县,要是得罪人了,他还怎么面对父老乡亲?他全家恐怕都要被戳脊梁骨骂的。

“这个你放心,督导组那里由老市长负责,他那个人你也知道,性格倔强,六亲不认,得罪谁都不怕。他已经和我打过招呼了,如果有人要求情,我们推拒不了的,他来挡,得罪人的事情他来做,如果真有人来烦你,你就让他找老市长去,或者编个理由推到他身上也行。”

那些说情的人肯定不敢直接找刘好好,否则岂不是相当于自投罗网吗?何况刘好好虽然年轻,但是作风强势泼辣,并不是那种耳根子很软,会听得进哀求的人,找她求情根本没用。

但是王大宇和其他的班子成员就不同了,他们碍于人情,没办法做得像刘好好这么绝。

这个问题杨祖亭和刘好好之前就已经考虑到了,杨祖亭自告奋勇愿意做刘好好手中的一把刀,将那些妄图说情的人统统挡在门外。

刘好好把话说到这个份上,王大宇也不好说什么了,她能够请动杨祖亭,这是他之前没有想到的,有这位德高望重又坚持原则的老人在,就连他也没有办法做什么手脚,想必那些人也只能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不过这样也好,反正最后得罪人的不是他,就随刘好好折腾去吧,反正这种事也很难折腾出什么大岔子。

督导组的事情没有什么技术含量,就是组织一帮有原则、觉悟高的老头儿老太太去微服私访而已。

因为怕有人干涉他们督导组的工作,督导组的组成人员除了组长杨祖亭之外,其他成员并没有对外公布,全县的各个单位只知道督导组的成员都是一帮老头儿老太太,具体是谁,什么时候会以什么身份,什么形式出现在自己面前就一概不知了,一时间大家每天上班的时候对老头儿老太太们都格外提防,在他们面前觉得是和蔼可亲,让人如沐春风,有些不明就里的人,甚至开始传说长福县尊老敬老工作做得十分到位,人人都十分礼敬老人。

杨祖亭不怕得罪人,工作干劲十足,因为经常和刘好好接触,对她越来越了解,对这个小姑娘的人品才华也是愈加赞叹不已,最后实在忍不住了,竟写了封信到京城给自己的老上级庄见明。

庄见明和杨祖亭已经许多年不联系了,他的信函平时也都是由秘书负责处理的,本来这封信是到不了庄见明手里的,但是秘书见里头聊了不少刘好好的事情,知道庄见明十分看重这个孙媳妇,倒是不敢怠慢,很快就把信交给了庄见明。

庄见明现在已经恢复了行走和自理能力,虽然走路的速度依旧没有办法恢复到从前的地步,但是已经又能够重新开始处理一些工作事务了,当他看到杨祖亭的这封信时,十分高兴,立刻把庄南生给叫了过来。

“南生,你还记得杨祖亭吗?我以前在南省时,一直跟着我的那个干事。”

庄南生仔细想了想,“似乎是有这么个人,但是我印象不深了,他怎么了?”

“这是他给我写的信,你看看。”庄见明把信递给庄南生。

庄南生还没把信看完,庄见明就一脸兴奋地说了起来,“好好请他帮忙整顿长福县的干部作风,这孩子很有识人之明啊,我就说前段时间她好端端地向我打听这个人做什么,这可真是一把好刀啊。”

“这个杨祖亭当初跟着您,怎么这么多年一直都默默无闻?”庄南生有些奇怪,他在南省也待了很多年,对南省的许多人事都很熟悉,对杨祖亭的印象却只停留在庄见明的随从上,那这些年他到底去哪儿了?

“这个杨祖亭才干是有的,当年他还当上了H市的市长,但是没干多久就干不下去了,因为他的组织协调能力非常差,性子又急,特别容易得罪人,人家一生气就不配合他工作,他呢,不想着如何挽救弥补,改进工作方式方法。竟然选择了撂挑子走人,那时候我惜才,还劝过他,结果他非但不听劝,还梗着脖子什么都不干,偏要回老家去种地。后来我实在没办法,只好让他回自己老家去当他们那儿的小学校长了,这一干就是几十年。”谈起这段往事,庄见明还是哭笑不得,那可真是头犟驴,能让那头老犟驴心服口服,刘好好还真是不容易。

“这还真是个有个性的人。”庄南生无语了,“好好请他帮忙整顿干部作风,会不会得罪人?”

“本来这事儿就是个得罪人的事儿,整个长福县没有谁比他更合适了,好好不怕得罪人,杨祖亭不怕得罪人,你怎么反倒怕起来了?”庄见明不悦地看着他。

“我这不是担心她步杨祖亭的后尘吗?要是真把人都给得罪光了,谁还愿意干工作,长福县的工作还怎么开展?长福县现在是块试验田,不知道有多少双眼睛都盯在那里,一旦出了差错,她今后恐怕就…”

第八百三十六章 反思

“就是因为这样,她才不得不做这件事,之前她和立军的信你也都看过了,目前看起来是小问题,甚至是普遍问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但是长福县是投资开发区,可以说是对外的窗口,拿那种态度对待外面的投资者,还会有人愿意长久地留下来吗?”庄见明神色一正,“南生,你的大局观还是不行,眼界不够长远。”

庄南生讷讷点头,倒也不能怪他,他一直都在部队,对地方工作十分陌生,他看问题的角度和庄见明完全不同,庄见明是站在高层的角度,希望刘好好把工作做好,他则是站在父亲的角度,不希望刘好好遇到任何挫折。

“在问题还没有发展到不可收拾的地步,她立刻就做出改变,这份魄力连杨祖亭那个老顽固都特地写信来向我夸奖她。”一提到刘好好,庄见明就乐呵呵地说,“你看着吧,一旦投资环境改善了,将来长福县肯定会有越来越多的人投资,到时候形成群聚效应,农业县就能彻底转成工业县了,她还请了世界知名的专家来给长福县做城乡规划,单是想想那样的未来,我就很期待啊。”

“您可别表现出来,孩子们还年轻,别给他们太大压力了。”庄南生劝道,“我听立军说,好好到长福县后笑容越来越少,每天都在为全县的各项事务操心,现在长福县在全国也出了名,大家都在谈什么‘长福速度’、‘长福效率’的,到了这一步她只能不停地往前跑,连慢下来缓一缓的机会都没有,她的压力一定很大。”

“有压力才有动力,她不是那种受不了压力的人,当初雷明凡那个老匹夫在的时候,对她事事掣肘,她都扛过来了,难道现在受不住了?她现在是一县的主官,当然不能再像从前那样成天嬉皮笑脸,这很正常。”庄见明不以为意地挥挥手,“不过我就担心这夫妻俩都忙,有没有时间把我的小未未带好,都怪你娶了个不争气的女人,怕她把我的乖曾孙教坏了,要不然我就劝好好把未未送回京城来。”

庄南生一脸黑线,他也闹不明白当初怎么就娶了苏素云,但是既然娶了,就把她当成责任,对她负责到底,尤其是她得了病,他更不能离弃她了。

但是自从庄见明病了之后,对苏素云就越发不待见,每回都要叨念上几句,表示自己的不满,这个时候,他也只能安抚道,“好好和立军虽然忙事业,但是作为父母还是比较称职的,好好每天都抽出时间来陪孩子,立军周末休息的时候也会带他,他们俩比我当年强多了,未未现在和他们亲,我看教得挺好的,上回信里不是说未未已经把《三字经》背下来了,现在开始背声律启蒙了,加减法也做得很好,还有他上回寄给您的画,您不是也说好吗?”

一提起这个庄见明脸上的笑意就更明显了,“那画真是不错,难为他小小年纪就画得这么好,未未这个孩子就是机灵,特别有天赋,比你们小时候都强,立军和好好不仅比你们称职,也比我称职,到了我这个年龄,才知道把孩子教好,比什么都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