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渐渐的冷了下来,市面上的青菜越来越贵,渐渐的,除了大白菜、南瓜、土豆之类耐存储的东西,青菜已经看不见了。偶尔能看见一些卖绿豆芽的,价格还高得吓人。冬储菜成了家家户户餐桌上每天都能看得见的东西。

也就在这个时候,黄杰家塑料大棚里的小白菜可以吃了。黄宝顺这一回算是尝到了甜头,反正塑料薄膜还有不少,于是一口气,他把整个后院的菜园子四面都搭上了大棚,要不是黄杰提醒,差一点,他连中间为了防止积雪特意留的通道都给用大棚盖了起来。黄杰的小黄瓜算是有地方种了。不过这一回没有那么麻烦了,按照黄宝顺的说法,就算不搞温室,就凭每天日照的温度,只要小心保温,大棚里的温度也差不多够一些比较耐寒的庄稼生长了。不过考虑到下雪以后温度可能会降低许多,黄不是还是给其中一个大棚装上了“土空调”。用他的说法,反正有这两块地足够一家人吃的了,剩下的两块地,庄稼能长出来当然好,就算长不出来也没什么,反正不耽误事。

倒是李冬梅头疼了起来,地里种的东西多了,一家人怎么都吃不完。要是跟村里的人关系好一点还好说,可以送人。可是因为分地的事,黄宝顺一家几乎不跟村里什么人打交道。另一个,李冬梅还担心要是让村里人知道了庄稼家里盖了大棚,大冬天的也有青菜黄瓜什么的,保不住什么时候就会有人翻墙进来,到时候偷鸡摸狗的不说,就连辛辛苦苦建起来的大棚也保不住。所以,黄宝顺和黄杰被李冬梅下了封口令,家里大棚的事谁也不让往外说。

可是时间一长,眼看着地里吃不了的菜被一茬一茬的拔下来当了肥料,李冬梅心疼了。一天晚上吃饭的时候,李冬梅跟黄宝顺商量:“宝顺,你看咱们地里这一茬一茬的菜丢了多可惜,要不我摘一些卖了吧?”

别看黄宝顺当初说得好,要是大冬天的地里能长出东西来,光卖钱用不了两年就能盖新房子,可是到了李冬梅真的跟他商量上街卖菜的时候,黄宝顺不干了。

“卖什么菜?卖菜能有几个钱?我又不是不拿工资,够用就行了,还那么大的心,到时候说出去,咱们脸上也不好看不是?园子里的菜能吃就吃,吃不了就当肥料,不卖!”黄宝顺的想法不是没有道理。他可是十年文革过来的人,当初抓资本主义尾巴的事还历历在目,再说了,怎么说他都是造纸厂的人,还是干部编制,虽说老婆孩子是农村的,但是虚荣心作祟,黄宝顺始终觉得,让自己的老婆上街卖菜是一件挺丢脸的事情。结婚这么多年以来,黄宝顺家里要么种什么吃什么,要么上街去买点菜,从来还没有卖过什么东西,别看现在有了大棚菜,而且吃不完,但是黄宝顺从来没有动过卖菜的念头。

其实黄杰自大有了搞大棚的想法就打算用大棚里种出来的东西挣点钱的,但是这个事情不该他这么个小孩提出来,所以这么久以来,黄杰一直忍着没说,好容易妈妈提出了这个事情,要是真跟爸爸说服了,以后还真不好在说了。

黄杰悄悄的在桌子下面拉了一下妈妈的衣服,意思让她不要再说这个事情了,免得越说越僵,到时候就不好收拾了。

感觉到了黄杰的动作,李冬梅叹了口气,她也不好再说什么了,于是给黄亚玲夹了一筷子菜,帮她收拾了一下面前东西,一家人再也没有讨论这个事情。

别看大家在饭桌上什么都不说了,但是黄杰的心里已经有了安排。明天是星期天,造纸厂是轮休的,黄宝顺得到厂里上班,有了这一天的时间,干点什么都行了。黄宝顺怕丢了面子,当然不能到造纸厂的小集市上去卖菜,再说这么零打碎敲的也不是个办法,辛苦不说,天寒地冻的,李冬梅还要带黄亚玲,卖菜显然是不合适的。不过南湾镇距离村上也不远,跟到造纸厂差不多,要是把菜整到南湾去,黄杰有把握一次性全部处理掉。这年头,只要手上有宝,你还担心卖不出好价钱?毕竟未来十几年的经验,他早就想好了处理的办法了。

正文第五章大棚菜挣钱

更新时间:2009-12-1716:17:16本章字数:5687

自从上小学以后,张萍萍就不太高兴。南湾造纸厂子弟学校的老师太偏心了,凭什么就不让自己当班长,难道自己的学习成绩还不如那个黄杰么?可是那个黄杰有什么好的,第一天上学就跟同学打架,还把同学给打伤了,不就因为他爸爸是造纸厂的技术员么?可是自己的爸爸还是南湾镇的副镇长呢。

为了当班干部的事,张萍萍回去不但跟她爸爸张旭东非常严肃的谈了一次,还趁着上县里面爷爷家的时候跟爷爷说了一下,可惜都没有什么用处。不管是爷爷还是爸爸都告诉张萍萍,,只要她努力学习,在学校里团结同学,下个学期选班干部的时候,老师和同学们自然会选她当班长的。

虽然爷爷和父亲都这么解释,但是张萍萍还是高兴不起来。这也难怪,毕竟张萍萍的父亲是南湾镇的副镇长,再加上她那个杨平县人大副主任的爷爷,以前在镇幼儿园的时候,哪一次选班长不是选她?张萍萍甚至可以肯定,要不是因为造纸厂子弟学校的教育质量比镇小学的教育质量好,她的爸爸非让她到造纸厂子弟小学上学,那么张萍萍肯定已经是南湾镇小学一年级某个班的班长了。

尽管张萍萍还不是很理解从小当班干部对于她未来的人生会有什么影响,但是有一点她是清楚的,只有最优秀的学生才能当班干部,最起码在张萍萍看来,就凭黄杰的水平和能力,肯定不如让她来当班干部好,至少张萍萍有能力帮老师把班里面管得更好。话说回来,虽然现在班里的同学都很听黄杰的话,但是在张萍萍看来,这是因为同学们都有点怕黄杰的原因。

张旭东这两天非常忙,忙得星期天也没有功夫回家,不过他情愿天天都这么忙。机会不是什么时候都有的,只有善于抓住机会的人进步才快。就比方说这几天对于张旭东来说就是一贯很好的机会。

因为老爷子的关系,仪阳市委办主任刘国梁决定,趁着到杨平县检查工作碰上的这个星期天,到杨平下面的几个乡镇走一下,代表市委领导看望一下最基层工作的干部群众,另外听取一下乡镇领导的工作汇报。

从老爷子那里,张旭东早就得到了这个消息。老爷子面授天机,这此来南湾镇本不是刘主任行程里安排的,要不是张旭东家的老爷子跟刘主任有点关系,再说南湾到杨平距离也不远,关键是正好有这么一个星期天,否则别人刘主任根本就不会来。

为了搞好接待,张旭东几天以前就开始了准备工作。他们家老爷子说了,刘主任之所以肯来南湾走一趟,关键还是听说南湾这地方不但野味多,而且整治得也不错。他们这些市里的领导干部,平时大鱼大肉的吃得多了,根本就不感兴趣了,倒是一些地方上的野味还能对上胃口。接待领导其实就是这样,什么地方都有一些能出彩的成绩,随便整理一下就是一大堆。问题是得有领导愿意听你的汇报,能把你的事放在心上,这才是搞接待的最好效果。如果没有一点特色,领导好不容易下来一趟,听完下面干巴巴的汇报,吃一顿走了,谁还会记得你这样一个小地方的基层干部?

张旭东他们家老爷子说了,星期天他会陪刘主任一起下来,到时候肯定会有一个让张旭东露脸的机会,关键是张旭东得把握好了,特别是招待刘主任吃的这顿饭,既不能显得铺张,又得搞得有声有色,这可是给刘主任留下好印象的关键。张旭东当了这么多年干部,对这些事情还是非常了解的,他当然不会把这样的资源拱手让人,刘主任要来的事他甚至都没有告诉镇长和书记,为的就是到时候能给刘主任留下一个好印象。

几天的准备时间,狍子、野猪什么的倒是搞了一些,但是当配菜的青菜就让张旭东为难了。这大冬天的,除了有点冬储菜之外,能搞到的就只有点豆芽和一些干货了,虽然对付着吃没有问题,但是总觉得少了点什么。

这不,星期天一大早,张旭东又到镇政府的食堂转了一圈,主要还是想看看准备工作做得这么样。进了厨房以后,满眼看过去,一地都是宰杀好了的飞禽走兽。胡萝卜、白萝卜、花心萝卜,洋葱、大葱、大白菜,再加上土豆、豆芽和发好的木耳、蘑菇、黄花菜什么的,就是看不到点绿色的东西。

“徐师傅,能不能搞点青菜什么的当配菜,不然这摆上去也显得太单调了。”张旭东问道。

“张镇长,您已经反复交代过这次接待工作的重要性了,就为这,昨天我还跑了一趟杨平县,可是也是没有办法。这眼看就要过年了,地里早就不长东西了,就算有钱也买不来东西。不过您放心,只要有这些东西,我保证能给您整出一桌好东西来,您就等着瞧好吧!”徐师傅还是很有信心的。为了安排好领导吃饭的问题,张镇长特意去造纸厂招待所请的他,一天20块钱不说,还有两包好烟,算起来快赶上工人一个月的工资了,他要是不拿出点水平来,怎么对得起张镇长的这番好意。

“那就谢谢你了。我在出去转一圈,看看还有事么没布置好的没有。”张旭东说着拉了一把张萍萍,想让女儿跟他一起走。

郑萍萍可不愿意跟着父亲到处转悠,看看横幅挂正了没有、办公室的桌子摆好了没有,在张萍萍看来,与其到处转悠还不如呆在厨房看大师傅做菜的好,最起码等菜做好了能先吃上一点。

“爸,我不跟你去了,我就在厨房玩,保证不搞脏衣服。”张萍萍挣脱了张旭东的手说道。

张旭东今天带张萍萍来是有目的的。刘主任的孙女刚出生,爱屋及乌,当爷爷当然对小女孩很有好感。张旭东心里有数,自己的女儿不但人长得漂亮,而且特别会说话,肯定能让刘主任喜欢,再说,要是餐桌上多了这么一个可爱的孩子,再加上自己的老爷子,一副和睦的弄孙之乐就出来了,于是这次的招待就有了很浓重的私人关系的味道,只要不出什么问题,一定能给刘主任留下一个非常深刻的印象。这样关键的时候,张旭东可不愿意自己的女儿到时候见了刘主任翘着个嘴巴,再说他相信自己的女儿不会给大人添什么麻烦。既然张萍萍想留在这里就留在这里好了,省得跟着自己跑来跑去的搞脏了衣服。

“好吧,那你就留在这了,不要乱跑,注意别搞脏了衣服。爸爸先去忙一会,等一下过来接你。”张旭东决定,与其让女儿跟住自己瞎跑,还不如把她留在厨房。要是她玩烦了,自然知道去自己的办公室等着的。

就在张旭东忙忙碌碌的准备接待刘主任的时候,黄杰和他的妈妈正挑着担子往镇上走。担子里是黄杰的妈妈准备到镇上卖的菜。

造纸厂厂区里有一个集市,算起来比南湾镇的集市还要大、也相对集中,附近十里八乡的村们做点小生意、卖点菜什么的基本上都去造纸厂的那个集市,毕竟造纸厂的人都是拿工资的,比镇上一般老百姓来说要有钱一些,在那里做生意要好挣钱一点。

本来去造纸厂的集市要比来镇上近很多,黄杰的妈妈就算要卖菜,也应该到造纸厂的集市去卖,犯不着舍近求远,跑到镇上来卖。但是黄杰知道,黄宝顺不是不想要钱,他之所以不同意李冬梅把家里吃不完的菜拿去卖,关键是脸皮薄,怕厂里的同事以为自己家里要靠老婆出来做小生意维持生活。所以黄宝顺宁愿让吃不了的青菜烂在地里当肥料也不愿意让李冬梅出来卖菜。

在一起生活了那么多年了,李冬梅当然知道黄宝顺的意思,黄宝顺那天说了以后,李冬梅本来已经打消了卖菜的念头的的。可是今天一大早,黄杰等黄宝顺一走,一个人跑进了大棚,上海青、辣椒、西红柿和黄瓜摘下了一堆,全摆到了筐子里,说是要拿到镇上去买。

李冬梅本来就有卖菜的念头,在加上黄杰已经都把菜给整好了。这么一堆东西,自己家里肯定吃不完,送给村里的人有不甘心。可问题是要是这事让黄宝顺知道了肯定不高兴。结果还是黄杰的一番话说动了她。

按照黄杰的说法,黄宝顺不过是拉不下脸来,怕自己老婆卖菜影响不好。不过黄杰他根本就没打算上造纸厂的集市上去零卖这些菜。按黄杰的说法,在这个季节,只要李冬梅把菜挑到街上,抢手是不用说了,卖出平时十倍的价钱绝对没有问题,这样的东西白白丢掉了简直就是浪费,既然黄宝顺担心面子问题,那么家里的这些菜不但不能到造纸厂去卖,而且还不能零卖,要不用不了两天就会传得街知巷闻。黄杰早就考虑好了,直接把这些菜卖给镇政府食堂。镇政府的食堂经常要接待上下级单位的人,反正都是吃公家的,他们肯定愿意全部卖下来。反正家里的产量就这么多,十天半个月卖一回,相信收入会比黄宝顺上班还要多。

李冬梅想想黄杰说得有道理,再说菜都摘好了,没道理真的沤在地里。再说黄杰说的办法不错,一口气全都卖给镇政府,即用不着抛头露面,价格上也不会吃亏,基本上就是走一趟的事,儿子把这些事情都想好了,菜也摘好了,到时候只要不跟黄宝顺说,应该没有什么问题。

于是,李冬梅背着黄亚玲,跳上担子,带着黄杰来到了镇上。

张萍萍在厨房里玩了一会,等肚子吃得差不多了也就玩腻了,于是蹦蹦跳跳的跑回了张旭东的办公室里翻画报看。

李冬梅本就没有卖过菜,担子跳到了镇政府食堂门口就有点不知道该这么开口了。黄杰之所以一定要跟着来,就是因为他知道自己的妈妈一辈子没做过生意,根本不知道该怎么跟人谈价钱。所以临出门的时候黄杰就跟妈妈商量好了,到时候由黄杰去谈价钱,反正是估堆,一堆全卖了,卖多少算多少,即便是给人回绝了,小孩子也没有什么丢脸不丢脸的说法。

按照跟妈妈商量好的,黄杰推门进了镇食堂厨房:“师傅,我妈妈让我进来问一下,你们这里要不要点青菜,我们有上海青、辣椒、黄瓜和西红柿,想全都卖给你们。”

黄杰一进门就看到厨房里到处摆着些飞禽走兽,不用想就知道,这肯定是有什么招待活动了,看来今天的运气不错,东西一定能卖出去,现在的关键就是得让他们全都卖了去,不然还得再走几个单位。不过他也不清楚这事该找谁说,只能找到正在忙碌着的徐师傅。

徐师傅看见黄杰进来的,本以为又是镇里哪个领导的孩子,进来找点吃的,并没在意,谁知道黄杰说是来卖菜的,这可真是瞌睡碰上了枕头。刚才张镇长还说要搞点青菜,谁知道一转眼的功夫,青菜自己就送上门来了。

“要!你有多少?我包圆了!”徐师傅大喜,要是有了这些东西,自己就能搞得丰富许多了,最起码能多做出好几个菜来。

“妈,把菜挑进来吧,这个师傅说全要了!”黄杰回身将头探出门外,招呼着李冬梅。

李冬梅真没想到,事情会这么顺利,本预备着在跑一个单位的,没想到只镇政府一个地方就能把菜全都卖了,当时也不说话,将担子直接挑进了镇政府食堂的厨房。

“大妹子,你这菜怎么卖呀?”徐师傅一看,还真像黄杰说的,上海青、菜椒、西红柿、黄瓜,个顶个的水灵,,一看就是刚摘下来的。

“师傅,我也没买过菜,这事我儿子所了算,您跟他说吧。”李冬梅的连都红了,第一次做生意,的确很难拉下脸来,李冬梅毫不犹豫的把自己的儿子给摆到了第一线。

徐师傅一看李冬梅的样子,知道她还真不会做生意,不过现在可是卖方市场,由不得他多想,于是蹲下身来,跟黄杰商量:“小朋友,这菜你打算怎么卖呀?”

经过现场勘查,黄杰很清楚自己的优势,能大动干戈整回来这么多野东西,今天镇政府招待的客人一定非常重要。换句话说,自己这独家生意他们是求之不得。大冬天的,青菜怎么着也得比肉贵。

“大师傅,我们也懒得跑到市场上去了,这样,咱们也省了称了,这一担菜全给你,你给50块钱得了。”黄杰这是漫天要价。一个鸡蛋才9分钱毛钱一个,一家伙,黄杰要了将近500个鸡蛋的价钱。

“50块?”徐师傅犹豫了一下,要是在夏秋的时候,这一担青菜顶多5块钱,不过现在可是冬天,有钱也没地方买,再说了,看张镇长的架势,就算一百块钱也没什么大不了的,怎么说自己干这一天也差不多要30块钱了,一个镇政府,不差这两个。

“行,你等一会,我给你拿钱去!”徐师傅没有还价,他担心别人要是不满意走了,自己就得不偿失了。徐师傅明白,要是真的把这些菜拿到街上去零卖,应该能卖出这个价钱来。别人没多要他的。

有了张副镇长的交代,镇里的会计对这次的招待也非常重视,听说徐师傅要50块钱买菜,二话不说,直接给出了五张“大团结”。反正到时候有单据回来报销就行。

张萍萍在她爸爸的办公室里把一本画报翻了好几遍,实在没什么意思了,正不知道有什么好玩的,猛然看见徐师傅急急忙忙的跑过去。想到刚才吃的好东西,张萍萍突然觉得,还是呆在厨房里整点吃的好,于是爸爸办公室里的担心整理好,关上房门,又打算到厨房搞点东西吃。

即不需要讲价,也用不着过称,李冬梅和徐师傅交割的很快,把筐里的东西往镇政府食堂厨房的砧板上一倒,拿上钱就走。

黄杰和李冬梅都没有注意到,就在他们跟徐师傅交割着那些蔬菜的时候,厨房的门口,张萍萍正探头探脑的偷看着。

“徐师傅,刚才那个小孩来干嘛?”等黄杰走了,张萍萍钻进了厨房。

“哦,你说刚才那个孩子啊?他跟他妈妈来卖菜的。”徐师傅一边说一边忙碌着,顺手递给了张萍萍一个西红柿:“洗洗再吃啊!”

张萍萍一边吃着西红柿一边心里想着,明天上学的时候自己该怎么在同学们面前说黄杰跟妈妈去镇政府卖菜的事,总算给她找到一个打击黄杰威信的话题了。

黄杰当然不知道张萍萍的念头,他和妈妈正在为家里的大棚菜卖了一个好价钱高兴呢。李冬梅没有想到,这大棚菜还真挣钱。

正文第六章大棚效益

更新时间:2009-12-1716:17:16本章字数:6191

刘主任这次能到南湾镇来全是看在张旭东爸爸的面子上,别看老头只不过是杨平县人大的副主席,但是毕竟根底深厚,人脉还是很多的。反正也不耽误什么事,跑一趟、看一看,就当是多掌握一些第一手资料吧。

到了南湾镇以后,走马观花的看了一圈,并没有什么很能吸引人的地方。这也难怪,南湾镇本就不大,而且是山区,除了林场以外,主要支持的还是南湾造纸厂。不过造纸厂是省里的直属企业,别说南湾镇,就是杨平县乃至仪阳市都占不到什么便宜,

刘国梁当然知道杨平县人大张副主席请他来南湾的意思,说真的,要不是碍着张副主席的面子,再说南湾镇地处山区,吃点飞禽走兽什么的还是很方便的,就算是请,他也懒得到这么个山区来。好不容易有个星期天,本来还想着好好休息一下的,现在搞得又没空了。

跟着镇里的干部转了一天,刘主任还真的有点饿了,上了餐桌以后发现,南湾镇的领导还真懂事,整桌的菜肴,就连鱼都是河里的野鱼,虽说个头不大,但是吃起来味道很好。最让刘主任觉得意外的,竟然能在餐桌上见到久违的上海青、菜椒、西红柿和青黄瓜,想来厨房的大师傅是动了一番脑筋的,除了上海青只能做熟菜以外,其它的菜都是生熟两吃,不但味道好,看着就让人有胃口。

“张镇长,真没想到,这大冬天的,在你们这还能吃到这么新鲜的蔬菜,你看看这黄瓜,顶花带刺,绝对是刚摘下来的。”刘主任筷子上夹着一筷子的青黄瓜,很惬意的说。

“我听我儿子说过,这是他们镇农业技术推广站经过长期努力的新成果,现在产量还很低,还处于试验阶段,这次请刘主任尝一下,看看有没有推广价值。”张旭东那个当县人大副主席的父亲接口说道。中午这一顿作陪的人很少,也就是张旭东和他的父亲加上张萍萍,当然了,还有刘主任的和张副主席的秘书和镇政府的两个陪同人员,基本上都是自己人,所以张副主席也不客气,能为自己儿子争到的利益当仁不让,先不管这些青菜是这么来的,只要领导上喜欢,到时候怎么说都是成果。不管怎么说,只要对儿子有好处的,,先争取来了再说。

“这怎么会没有推广价值,你们想一想,要是咱们南湾镇能大力推广冬季蔬菜,且不说南湾镇乃至杨平县,就是仪阳市的老百姓在冬天也能有口福了,关键是南湾镇的经济可以凭借冬季种植很快腾飞,这绝对是一条经济发展的新路径,一定要大力发展。”刘主任很严肃的说。

“那是、那是,这次请刘主任到南湾来,就是觉得刘主任的理论和政策水平高,想请您为我们南湾镇指导一下,看一看我们南湾镇该怎么发展,说真的,我们这些当基层干部的,实在非常需要上级领导的关心和指导,毕竟我们在某些成面上还难以达到深刻领悟中央和上级精神实质的程度,需要领导上带一下啊。”张旭东明白他他父亲的意思,但是这个青菜和农业科技推广站根本就没有关系,不过这并不妨碍他从刘主任这里打听一点消息,只要上面真的对这个事情感兴趣,那么哪怕挖地三尺也得把能在这个季节种出青菜的人找出来。到时候一推广,政绩就到手了。

“小张这话说得就太谦虚了,基层干部有基层干部的好处,最起码你们处于第一线,追了解人民群众的疾苦。我们国家为什么要搞改革开放?为什么要搞特区建设?归根就底是要搞社会主义建设。什么叫社会主义?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只有在党的领导下共同发展、共同富裕,这才是我们社会主义的本质。我们地方政府就是要给广大人民群众做榜样,要带领老百姓走共同富裕的道路,只有这样,才是真正的好领导、好干部。”别看刘主任不是搞政策研究的,但是这样冠冕堂皇的话还是朗朗上口的,毕竟这些话已经说了不是一天两天的了。

“刘主任的理论水平就是高,要不是你今天说一下,我们还真没把这件事情当成什么大不了的事,现在看来,还是我们重视不够啊。旭东跟我说了一下,目前他们南湾镇农技推广站的冬季蔬菜栽培技术还处于试验阶段,成本比较高,只能说初见成效。距离大田作业还有一定的距离,不过您放心,我们一定会把这件事情当成一个政治任务来抓,争取早日形成规模。”张旭东的父亲在官场里摸爬滚打了这么多年,当然听出了刘主任话里的意思。这件事要是形成了规模,不但南湾镇、杨平县,就是仪阳市也有好处。对于刘主任来说,下了一趟基层,通过与基层干部(张旭东父子)群众(张萍萍应该算是群众,虽然小了点)多方交流,很快发现了问题,及时给与了必要的指导和支持,这件事情不管说到上面地方,他都是有功劳的。这个时候,且不说这事成得了成不了,先把大帽子给刘主任戴上再说。

张旭东这个当人大副主席的父亲哪里听过张旭东说什么农技推广站的事,在他看来,既然自己的儿子能在整个季节搞来青菜,说明附近一定有农民有本事种出来,之所以要把这个事情推到农技推广站上去,因为张旭东在镇里的分工就是搞农业的,这个时候,该抢的就一定要抢。他那里知道这会张旭东都觉得自己已经给架在火炉上了。明明早上的时候徐师傅还说没有青菜,可到了这会怎么又冒出来了这么多的青菜来?虽说这季节吃青菜是一件挺惬意的事情,可是这是钥匙搞不好了,影响可就大了。

“刘主任,这事我原来也跟我爸爸商量过,看看是不是能加大些力度。不过根据农技推广站反映,这个技术目前很不成熟,而且成本很高,最起码在找出解决的办法以前,不适宜大面积推广,否则绝对是一件劳民伤财的事情。不过既然市领导有指示,我们南湾镇一定尽快想办法克服困难,争取早日形成规模。”张旭东面不改色的说,其实心里在怦怦乱跳。

都说知子莫若父,张旭东的这番话听到他老爷子耳朵里,马上就反应了过来,虽然不知道问题出在哪里,但是可以肯定,看来自己是操之过急,给儿子找了麻烦了。老江湖就是老江湖,根本不动声色,招呼了一下孙女:“萍萍,跟刘爷爷说一下,这次你考试考了多少分呢?”

别看张萍萍年纪小,但是从小在这样家庭里出来的,当然知道什么该说什么不该说,也知道今天最重要的客人是这个一直跟父亲和爷爷聊天的刘爷爷,刚才几个大人聊天的时候,她可是一言不发的坐在那里吃东西。现在一听爷爷让她跟刘爷爷说话,当然非常机灵的腻了上去,没一会,刚有弄孙之乐的刘主任就跟张萍萍玩得嘻嘻哈哈的,很是温馨的感觉。

市委办刘主任下到南湾镇的事没一会就传了开来,尽管这次刘主任到南湾有很重的私人性质,张旭东更是带着六岁的女儿作陪,但是这样一个接近领导的机会是谁也不会放过的。没一会,镇长和镇党委书记陆续赶到了镇政府食堂陪刘主任吃饭,推杯换盏见,张家父子和刘主任都很有默契的闭口不谈青菜的事情,其它镇领导尽管也觉得这个时节能摆上这么多青菜是件稀罕事情,但是毕竟这是张旭东父子两请刘主任吃饭,搞到点稀罕东西也没有什么奇怪的。

张旭东一看来的人多了,再把女儿带在身边不合适,于是跟大家告了个罪,牵着张萍萍走出了食堂,打算让政府办的人把张萍萍先送回家去。

“爸爸,爷爷肯定不知道青菜是黄杰他妈妈卖给食堂的,还以为是镇农技推广站种出来的呢。”出来食堂以后,张萍萍用力拽着张旭东的袖子,等张旭东低下身子以后,贴着张旭东的耳朵小声说。其实这个事情张萍萍早就想说了,但是她知道爸爸的规矩,大人说话的时候,小孩子是不可以乱插嘴的,不然爸爸肯定会不高兴,好容易忍道现在,当然是一出了食堂马上接告诉了张旭东。

“什么?你认识卖菜到咱们食堂的人?”这个消息对张旭东来说可真是峰回路转柳暗花明。正愁着这么找出这个能人,一转眼,自己的女儿吧什么都解决了。

“是啊,是我们班的黄杰跟他妈妈一起来的,就是我们班当了班长的那一个黄杰。”张萍萍挺不服气的说。下意识里,张萍萍总觉得黄杰是从她手上把班长的位置给抢走的。

“来,萍萍到爸爸的办公室跟爸爸好好的说一下是怎么回事。w~~αр.①~⑥κ.сΝ”这样的事情当然不能就在这食堂门口说,万一让人听见了可不是什么好事。张旭东说着牵着女儿就往办公室走路过政府值班室的时候,他停了一下,吩咐值班员,让他给徐师傅结了帐,让徐师傅先回去。这件事情到了这一步,当然得把线索全抓在自己的手里面。

这天晚上,张旭东没有在南湾镇住,他是跟父亲的车一起送刘主任回到杨平县的。

“爸,这冬季青菜是好,要是推广起来也肯定很容易见政绩,但是现在这事有点麻烦,毕竟黄杰的爸爸是造纸厂的干部,不属于我们镇上的,要动起来不容易。”张旭东当然知道自己的福气那为什么一点情况都不了解就敢说这冬季青菜是镇农技推广站搞出来的。不管怎么说,张旭东还是副镇长,只要这个种出青菜的人属于南湾镇管辖范围内,哪怕他是个农民,最多是直接给他个镇农技推广站的临时工,待遇给搞一点,到时候东西种出来了,理所当然是镇农技推广站的成果,到时候报上去的时候也是情理之中的事,可现在的问题是,南湾造纸厂的级别要比南湾镇高很多,黄杰的爸爸又是干部编制,别人不可能就这么辞职到镇农技推广站当临时工。就算给他一个相应的编制,相比之下,镇农技推广站的待遇水平也比不上南湾造纸厂,别人根本就不会来。

“这也不一定,你想想,黄杰的爸爸是造纸厂的干部不假,但是他妈妈可是南湾镇的农民,如果说我们能帮黄杰的妈妈吧户口问题解决了,再把她安排到农技推广站当临时工,你说黄杰的爸爸会不会愿意调出造纸厂到农技推广站?”张家老爷子可不是吃素的,心眼转得飞快,一下就想到了问题的关键。

“那还用说,我敢肯定,要是能把黄杰一家的户口问题给落实了,这事准能成!”户口的问题在当时可是一件不得了的大事,要想办个农转非简直比登天还要难,张旭东相信,只要能解决户口问题,事情就好办多了。

“这件事情你先不要张声,明天你就会去,想办法接触一下那个黄杰的爸爸,看看他有什么想法,要是他同意,户口的事情我来处理。”张家老爷子说道。别看张旭东是副镇长,但是要想解决黄杰妈妈户口的问题,能量还是有限。这事只能张家老爷子出面才能办下来。

“行,我明天就回去把情况摸清楚!”张旭东挺兴奋的这件事情要是办成了,自己明年动一下就问题不大了。现在的关键是得尽快把这个事情搞起来,要不万一刘主任回到市里一说,市里派人下来一看没有这回事,事情就麻烦了。

第二天一大早,张旭东赶回了南湾镇,毕竟这个事情不好太张扬,于是利用中午接张萍萍的机会,张旭东找到了黄杰,想让黄杰把黄宝顺叫出来一起聊一聊。

黄杰很纳闷,这个张萍萍从来都没有给过他好脸色看,好像自己欠了她什么似的。为了这个,自己已经都尽量跟张萍萍少接触了,可是今天她爸爸找上门来是什么意思?没道理是为了孩子的事情,要不张萍萍那个当副镇长的爹也太没水平了。那么到底是为什么?想起昨天到镇政府卖菜的事,没准跟大棚菜有关?这也太神了吧,刚刚搞出点动静,就把副镇长给引出来了。看样子还挺着急的,没准这就是一个机会,至少能卖个大价钱。黄杰心里想着,脸上却表现出天真无邪的样子。他不知道,事情比他想象的还要好。

“黄杰小朋友,叔叔有点事项找一下你爸爸,你能不能带我去找他一下?”张旭东半蹲着问黄杰。他今天必须找到黄宝顺,因为上午刚从杨平县回来,他们家老爷子的电话就追来了。刘主任的秘书今天早上跟张家老爷子打听,能不能让南湾镇想点办法,仪阳市委市政府的领导搞一点蔬菜过去?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今天早上听了刘主任的汇报,对南湾镇做出的成绩都表示肯定,另外对大冬天长出的青菜也很有兴趣,都想尝一尝。刘主任的秘书仿佛不经心说,刘主任昨天在南湾镇吃上了新鲜蔬菜以后,今天早上长期便秘的毛病好多了,连果导片都不用吃了,当秘书的当然得为领导的身体着想,所以希望等今天刘主任会仪阳市的时候,南湾镇能先送点青菜什么的上来。

别看这点青菜要是放在夏秋季节根本算不上什么,别说几斤,就是几吨都是小事,但现在是什么季节?别说仪阳市,就是整个西北省你就可劲的找,找着了算是你的本事。现在的问题是,领导上已经知道你南湾镇有了,而且还开口要了(尽管是秘书开的口),你就是从琼海空运也得搞来。当然了,只要时间上来得及。对张旭东来说,目前能指望得上的只有黄宝顺了。再说根据老爷子的口气,黄宝顺的问题还真得马上解决,否则到时候市里面领导要东西的时候拿不出来,问题就大了。

“张叔叔,你是想找我们家卖菜的吧?要真是这样就不好办了。昨天我跟我妈妈到镇政府去卖菜,回来的时候就被我爸爸说了,我爸爸说,自己种点菜够吃就行,拿去卖就不合适了,即便是我们家里困难一点,但是凭我爸爸的工资养活一家人也够了,所以我爸爸不让我妈妈再卖菜了。”黄杰开始吊张旭东的胃口了。按黄杰的想法,等张旭东开出了一个足够的价钱,那个时候,自己再带张旭东去说服爸爸,事情就应该有转机了。

张旭东很诧异黄杰的能说会道,但是他今天必须解决这个问题,于是说道:“不是的,叔叔今天来不光是为了卖菜,还有帮你妈妈转户口和给你爸爸调动工作的事情,这些事必须跟你们家大人谈,你能带我去你们家么?”张旭东来的时候就打听过,黄宝顺昨天值班,今天轮休,这会应该在家里。

张旭东的话让黄杰感觉到一阵震撼,别看后来人们对户口的重视程度已经非常低了,但是黄杰没少吃户口的亏,别的不说,就连上学都要比杨平县城市户口的孩子贵许多。对于黄杰来说,城市户口一直是他的心病。

要是没有黄杰的帮忙,张旭东也许想要做通黄宝顺的工作不是那么容易的事。在回家了路上,黄杰才知道,原来张萍萍的爸爸就是未来杨平县的县委副书记,当初他卖老宅的三万块钱就是张旭东帮着要回来的。当然也包括这栋老宅。且不说张旭东当时是出于什么目的,但是有一点黄杰相信,最起码,张旭东应该可以算的上是一个好官。

黄宝顺调动的手续办得很顺利,不知道张家父子是怎么跟刘主任谈的,仪阳市政府亲自出面,找到南湾造纸厂的领导,办理了黄宝顺的调动手续。原南湾镇农技推广站站长调到了是杨平县农机局,黄宝顺被任命为南湾镇农技推广站站长。李冬梅自然而然的成了南湾镇农技推广站的临时工。按照张旭东的说法,镇里面只要有指标,第一个就考虑李冬梅。

当然了,有得就有失,黄杰家的后院菜园成了农技推广站的试验地,规规矩矩的立上了一块牌子。镇农技推广站甚至紧贴着黄杰家后院的菜园建了几间实验室,还圈下了附近的耕地当成试验用地,整齐的大棚一溜排出去了很远,为了这一片试验基地,南湾镇政府甚至专门修了一条水泥路,虽然路面不算宽,但是跑个小车拖拉机什么的是没有问题的,整整一个寒假,天还没有亮,黄杰就能听见施工的声音。

有一点是让黄杰最高兴的,他们菜园里的菜再也不用李冬梅挑出去买了,不但有专人护理,收下来的菜也不愁销路。不光南湾镇、杨平县,就连仪阳市和省里的领导隔三差五的就能吃到一点南湾送来的新鲜蔬菜。附近的村民都知道黄宝顺调到了镇上当农业技术推广站的事,也看到地里拿一排一排的大棚,不过传统观念限制了他们的思维方式。谁听说过大冬天的能种出青菜来?就凭罩上了一张塑料布?于是,大家都理所当然的认为,说不定这大棚有什么高科技含量呢。话是这么说,但是不少人都知道黄宝顺就是凭着这个大棚蔬菜的技术把老婆孩子都给转成了城市户口的,别提多羡慕了。

正文第七章承包

更新时间:2009-12-1716:17:16本章字数:4923

南湾镇的大棚蔬菜在杨平县乃至仪阳市不大不小的引起了一阵风波,不过并没有上升到刘主任所讲的那样一个利国利民的高度。其实这也很正常,县、市两级领导中真正懂得农业技术的人并不多,许多人想当然的认为,这不过是下面乡镇干部为了谋求政绩,不知道费了多大的人力和财力才取得的成果。虽说冬天能吃上青菜是一件好事,但是相比他们想象的投入而言,搞这个大棚蔬菜完全是劳民伤财、得不偿失的。

杨平县是仪阳市的下级单位,当初因为上级领导重视,所以很是对南湾镇的温室大棚进行了一次投入,并且费了不少劲将黄宝顺调入了南湾镇农技推广站当站长,并且解决了李冬梅和黄杰、黄亚玲的户口问题。南湾镇农技推广站温室大棚试验项目顺利启动,大棚建成剪彩的当天,仪阳市委副书记还亲自莅临南湾镇,剪彩并启动了南湾温室大棚试验项目。

很多时候,领导上的主观认识会决定一个新生事物的命运。南湾镇温室大棚的事雷声大雨点小。当初之所以受重视,关键还是张旭东家老爷子和市委刘主任推波助澜起了决定性的作用。也是这个因为这个项目,南湾镇副镇长张旭东受到了仪阳市委的表扬,紧接着调进了杨平县商业局。

如果说南湾镇的温室大棚项目能一直受到上级领导的重视,前景是可以预见的,可问题的关键在于,随着张旭东调入杨平县,南湾镇农技推广站又一次成了没娘的孩子,且不说南湾镇的温室大棚项目目前还处于试验阶段,并不产生效益,而且维护起来费用较高。再说等温室大棚和通往试验基地的路修好以后,时间也来到85年的春天,一些比较耐寒的作物已经可以种植了,于是,黄宝顺和他的温室大棚项目渐渐的被领导们忘到了脑后,再也没有人提起了。

黄宝顺当初同意调到南湾镇农技推广站,除了能解决爱人和子女的户口问题以外,很大程度上是觉得自己能搞好温室大棚这个项目。别看在造纸厂的时候黄宝顺也是干部编制,但是造纸厂上千职工,干部编制的至少也有几百人,像黄宝顺这样的技术员,除了能享受一点干部待遇以外,跟普通工人根本就没什么区别,要不然也不至于解决不了自己老婆和孩子的户口问题了。

被任命为南湾镇农技推广站站长以后,黄宝顺很是有一番雄心壮志,希望能在温室大棚这个项目上好好表现一番,也算对得起南湾镇领导的知遇之恩,哪知道还没等试验大棚项目竣工,一直负责农业项目的张旭东副镇长就调到县商业局当副局长并代理局长职务。既然离开了南湾镇,南湾镇农技推广站的事情张旭东当然就不好过问了。

离开南湾镇的时候张旭东倒是交代了新接任副镇长对南湾农技推广站温室大棚项目多留意一下,可是巧媳妇难为无米之炊,南湾镇本来就没有什么资源,镇财政收入主要来源于农业税和上级拨款,财政状况非常紧张。

当初温室大棚项目上马的时候本来就是以实验项目的名义上马的,所谓实验项目,正常情况下都不产生效益,主要是起实验和探索的作用。南湾镇原本就是依托南湾林场和南湾造纸厂建镇的,耕地面积很少。镇上能挤出部分耕地搞温室大棚实验项目已经非常不容易了,现在还要继续投入,当然是不太现实的问题。一来而去,黄宝顺和他的温室大棚项目成了狗不理,农技推广站的人也没有了兴趣,加上天气渐渐的热了起来,温室大棚缺乏维护,成片成片的塑料薄膜成了附近村民们身上挡雨的披风,除了黄宝顺以外,再也没有人过问了。

“哎,再这么下去,这些大棚就全毁了,可惜了这些材料,全浪费了。”黄宝顺已经不知道这样说了多少次。

“这事也不能怪你,你说咱们这个农技推广站,自从你来以后,总共就是当初搞温室大棚试验项目的时候拨了一笔钱下来,到现在能把工资发下来就不错了,那还有多余的钱维护这些个大棚?再说现在天气也开始暖和起来了,这大棚一时半会也用不上,你就先别费这个心了。”尽管丈夫这段时间的事业并不是很顺利,不过对于李冬梅来说已经很满意了,最起码吃上了商品粮,而且还有一份工资,这可是她这一辈子梦寐以求的事情。

“话是这么说,可是怎么说我都是南湾镇农技推广站的站长,温室大棚要是推广不起来,我这个站长当得有什么意思。”黄宝顺挺灰心的,不管怎么说,毕竟他为了这个温室大棚的项目可是出了不少力,眼睁睁的看着挺好的温室大棚成了一堆破烂,当然不甘心。

“爸,其实这事要办起来也不难,关键还是得让老百姓看到温室大棚的效益,要是温室大棚真的能挣钱,根本用不着推广,马上就会有老百姓跟着搞的。”黄杰本来不想介入这个事情,毕竟现在他年纪还小,太早出风头没有什么好处,不过看到父亲难成这个样子,是在是于心不忍,于是在一边插话到。

“不难?要钱没钱、要东西没东西,眼看着这大棚都成了这个样子,还推广个屁,老百姓也不是傻子,就这个样子,你还想要他们跟着搞?想都别想!”黄宝顺并不觉得黄杰说这些话有什么问题,他已经习惯了自己的这个儿子时不时的冒点小聪明出来,已经习以为常了。

为了给自己找一个可靠的靠山,以便将来自己混世界的时候不至于骇人听闻,省得一下子窜出头来吓着家里人,黄杰采用了循序渐进的办法,非常小心的不断“提高”自己。好在有黄宝顺帮他打下的底子,这一年多来,他已经“自学”完成了小学的全部课程,这会正利用假期开始学习初中的功课。有了这个当掩护,黄宝顺理所当然的认为自己的儿子是个天才,平时说话的时候带有一些大人的口吻当然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

“这不见得,老百姓是最现实的,他们当然得看到好处才会跟着干。要是现在这个样子他们当然不会跟着,但是等他们看到大棚真的能挣钱的时候,他们就该求着那么农技推广站了。”黄杰稳稳的说。

“这个道理谁都知道,可是现在这个样子,别说大棚了,等到了冬天,恐怕连院墙都倒了!”黄宝顺何尝不知道这个道理,自己家里去年一个冬天光是大棚菜就卖了好几千块钱。可是这又什么用,总不可能把家里辛辛苦苦挣来的钱全都填到农技推广站的大棚里去,再说这温室大棚是一个实验项目,就算把家里的钱全填进去也没用。这整个就是只有投入没有产出的东西,光填钱也不是个办法。

“我到有个主意,就不知道行不行。”黄杰故意显得比较神秘的说,这样比较符合小孩的心态,这也是他跟班上的孩子们学的。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毕竟自己现在还是个孩子,不得不装得嫩一点。

一听儿子这么说,黄宝顺来了兴趣。别看黄杰年纪不大,但是非常懂事,时不时的能想出点好办法来。别的不说,就是这大棚,要不是黄杰想出的办法,自己这么能当上南湾镇农技推广站的站长?更不要说还把老婆和孩子的户口都给转出来了。

“说说看,你有事么好办法?”黄宝顺有点病急乱投医了。他实在不甘心这个温室大棚项目砸在自己手里。

“办法很简单,既然这大棚公家不管了,不如我们自己种。架子和草帘子都有了,到时候在盖上塑料薄膜,这么些大棚,光是冬天卖菜,一年肯定能挣不少钱。到时候老百姓看到了,你还怕没有人跟着搞?只要有人跟着搞,那么农技推广站的工作不就搞起来了?”黄杰先是给出了答案,至于过程还得看黄宝顺感不感兴趣,其实全盘计划他都想好了。

“你说得轻巧,这大棚再烂它是公家的,凭什么让你种?还想卖菜?爸爸可是农技推广站的站长,公家的大棚,就算种出菜来也不是我能卖的。要不然不成了贪污了么?再说了,就咱们家里那点钱,对付一两个大棚还好说,多了谁拿得起,你一个小孩子家家的,就别管这个事了。”黄宝顺一听黄杰想出的是这么个办法,顿时心里凉了下来,黄杰毕竟是个孩子,把事情想得太简单了。

“这也不见得,前几天你不是还说着,马胜利连石家庄造纸厂都能承包下来,为什么咱们这南湾镇农技推广站就不能把温室大棚也给承包了呢?反正这温室大棚的作用主要就是搞示范,怎么还不是个搞?咱们农技推广站那么多人,一人承包一个大棚肯定没有问题,到时候不但挣了钱,镇上也推广了温室大棚,领导肯定高兴,没准您还能得奖呢!”黄杰把早就想到的办法说了出来。

黄宝顺这回不说话了,他觉得儿子说得有道理。毕竟是从造纸厂出来的人,对马胜利承包石家庄造纸厂的事他是很清楚的。当初马胜利用“大字报”的形式提出承包石家庄造纸厂,使一个亏损企业在一年之内变成盈利140多万,不但在业内引起了轰动,就连新华社都为此写了社论《时刻想着国家和人民利益的好厂长马胜利》。一时间,全国上下都开展了“打破铁饭碗、打破铁工资”和“层层承包、责任到人”的学习,如果在这个时候农技推广站能走在南湾镇的前面,率先提出承包温室大棚,不但可以为镇里面甩脱一个包袱,农技推广站的人也能受益。要是搞出了成绩,说不定自己还真的能一飞冲天,位置动一下。黄宝顺觉得,黄杰的这个主意还真是有点道理。

看到爸爸不说话,黄杰知道,爸爸这是心动了。

“爸,其实这事不用急,现在距离天冷的时候还早,你该先做点准备,最好是整天去找镇里面要钱,到时候镇里面就会觉得这个温室大棚是个包袱,搞不好承包的时候还会给你投入一部分,到时候压力就不会有那么大了。”黄杰知道,现在正是承包的风头上,南湾镇之所以没有搞起来,那是因为镇领导不知道该从什么地方下手,要是在这个时候农技推广站提出承包温室大棚,先不说会不会有投入的问题,但是支持是肯定的。只要有了温室大棚,挣钱是肯定的,这样的好事想都想不来。

“行了,你先出去玩吧,这事爸爸再想一想。”黄宝顺将黄杰赶了出去,他得跟李冬梅商量一下。黄宝顺现在很有把握,只要农技推广站提出承包大棚的事,镇里面肯定同意,现在的关键是拿出多少先期投资来,这决定了将来能获得多大的利润。

中秋节过了没有多久,黄宝顺代表南湾镇农技推广站十多名干部职工,正式向真政府提出承包温室大棚的请求,黄宝顺的承包书上写明,在承包温室大棚期间,农技推广站的干部职工只拿一半的工资,保证完成上级下达的农业技术推广任务,同时每人每年承包一个自然村不少于两个大棚种养技术的推广工作,努力将南湾镇打造成杨平县的菜篮子,让杨平县的老百姓冬天也能够吃上新鲜蔬菜。当然了,镇上也需要对农技推广站的大棚进行一次性投资,使大棚处于良好状态,不干涉大棚承包期间的投入和产出。黄宝顺承诺,如果他完不成任务,愿意受到工资和职务降级等行政处分。

黄宝顺的这份承包计划一出,顿时在南湾乃至杨平县引起了轰动。上面天天讲承包,甚至把承包当成政治任务来抓,但是在杨平县,真正敢像南湾镇农技推广站这样立下军令状的还真没有几个。别看有的单位也大肆宣扬搞承包,但是说到底不过是换汤不换药,玩的都是虚的。事情很明显,好的企业和单位不愿意承包,差的企业和单位没有人敢承包。抓来抓去,各单位的承包不过是嘴上功夫,没有那个单位和个人真的敢把承包和工作、工资挂上钩的。南湾镇农技推广站别看只是承包了大棚这一项,但是却拿出了真金白银,愣是放弃了一半的工资,站长更是拿出了官帽子,这可不是开玩笑的。

杨平县领导对南湾镇农技推广站的这个承包计划非常重视,拿出了千金卖马骨的气度,不但在大小会议上着重表扬了南湾镇农技推广站的这个做法,还给与了相当的优惠政策。最起码,就凭黄宝顺的这份热情和对工作认真负责的态度,县领导明确表示,不管大棚推广的事到底能不能成,都不会追究黄宝顺的责任,黄宝顺一下成了县领导眼睛里的红人。为了切实推行全面承包的政治任务,竖立起一个表率,保障南湾镇农业技术推广在承包计划的顺利进行,县领导决定,修复南湾镇南湾农技推广站集体承包的温室大棚的钱由县里面出。一时间,大家的眼睛都盯上了南湾镇农技推广站,谁都想看一看黄宝顺带着农技推广站的干部职工到底能在承包的路上走多远。

正文第八章起步

更新时间:2009-12-1716:17:16本章字数:7189

南湾镇农技推广站全体干部职工共同承包温室大棚的事可不是随便一拍脑袋就想出来的,别人不知道温室大棚的价值,农技推广站的人可知道。虽说去年温室大棚试验项目没搞几天就因为资金短缺而被迫停下来了,但是参与了项目的人和参观过黄宝顺家大棚的人都知道,搞温室大棚种反季节蔬菜绝对是一个能挣钱的活。别的不说,到了冬天,连大白菜都得卖3毛多钱一斤,更不要说绿油油的新鲜蔬菜了。别看南湾温室大棚实验项目建了好几十个大棚,但是仔细算一下,估计光是供应杨平县的都不够,更不要说还有仪阳市的市场。

当黄宝顺在镇农技推广站全体职工大会上提出共同承包镇上的实验大棚的时候,参与过这个项目的干部职工一下热闹了起来,生怕说晚了没有自己的份了。结果,黄宝顺的承包计划异常顺利的得以在农技推广站全票通过。

让每个人都有是在为自己工作的感觉,无疑是最大程度调动人们积极性的一剂良药。事实证明,搞“大锅饭”的时候,大家干活都是在应付,可是引入承包机制以后,每个人的积极性都被调动了起来,因为他们知道,这会他们是在为自己干活,只有付出更多的心血,才能获得更大的回报。

正常情况下,在西北省,中秋节过了以后,因为天气很快就会转冷,收获了庄稼的地里已经很少有什么人干活,但是在靠近黄宝顺家附近、被镇政府征用的温室大棚实验用地上,南湾镇农技推广站的一帮人正没日没夜的忙碌着。许多人都是全家上阵,上面在翻盖着塑料薄膜,下面的大棚里已经在翻整土地了。最吃香的是几个真正的种养殖方面的农业技术专家,大家伙争着抢着、请他们去帮忙看一下自己是不是有什么做得不到位的、还需要进行怎么样的调整等等。在这些人中,黄宝顺当然是最忙的。也许说起种养殖方面的技术黄宝顺比不过那些专家,但是对于保温大棚方面的技术,黄宝顺可是绝对的权威,毕竟在这些人当中,只有黄宝顺才有比较完整的实际操作经验。毕竟在大棚承包期间这些人只拿正常工资的百分之五十,他们还都指望搞大棚能挣钱的,万一出了问题可就麻烦了。

天渐渐的冷了下来,农技推广站干部职工们承包的大棚里,开始呈现出了一片绿色。不愧是搞农业技术推广的专业单位,科学种养和管理的水平都是一流的。品种配置上,短、中长期品种合理搭配,在不影响植物生长的情况下,套种、滴灌、平横施肥、合理利用大棚内的温差等最科学的种植手段全拿了出来,每个人都像侍候自己孩子似的侍候着自己承包的大棚。毕竟大棚的数量就那么多,远不能满住市场的需求,农技推广站的人变得空前团结,有技术的出技术,没技术的出劳力,目的只有一个,用最合理的投入换取最大的效益。

与围墙外面大棚不同的,黄宝顺家后院的大棚交给了黄杰全权负责。这是黄宝顺对黄杰的奖励。要不是黄杰提的建议,黄宝顺怎么会想到动员农技推广站的人跟他一起承包后院外面的大棚?再说因为是倡议人和站长的关系,比别人要多承包了一个大棚。计算起面积来,单是一个大棚的面积,怎么着都要比家里的后院大,他跟李冬梅两个人已经有点吃不消了。

其实家里的大棚光凭黄杰一个7岁多的孩子是不可能搞好的,只不过种什么、该怎么管理黄杰说了算,黄宝顺和李冬梅只有帮儿子打长工的份,什么翻地、施肥、浇水的全落在了黄宝顺和李冬梅身上。如果说黄杰正正经经的种菜也没什么话说,本来家里的大棚就得管,谁做主都一样,当让孩子开心一下好了。可是家里后院的大棚里,黄杰跟本就没打算用来种菜,尽折腾一些乱七八糟的的东西。

“我说儿子,你说好好的大棚,不留着种点菜,种这些连七八种的东西干什么?又不当吃又不当喝的,要不咱们还是种菜吧?”黄宝顺一边给地里施肥,一边跟黄杰商量。这个活黄杰可干不动,再说黄宝顺也舍不得让黄杰接触化肥,毕竟对身体不好。

“爸,你怎么说话不算数?咱们可是说好了的,要是承包大棚成功,咱们家后院的这几个小大棚就归我,随便我种什么。再说了,咱们家已经承包了四个大棚了,想吃什么菜到外面大棚摘就是了,何必惦记咱们家这几个小大棚。”黄杰一边用小锄头帮着将黄宝顺刚刚撒下来的化肥掩埋到土里,一边不耐烦的说。为了给自己挣点零花钱,黄杰可是好不容易才把家里的这几个小大棚混到手的,要是立场不坚定,又给爸爸要了回去,黄杰可就亏大了。

“我也没说说话不算数,不过你整这些花花草草的又不当吃又不当喝的有什么用?还不如整了去都种上菜,留着咱们家自己吃,这样施起肥来也方便得多了。”黄宝顺说的是给外面的大棚施肥的事。因为黄杰占了家里后院的几个小大棚,自己家里吃的菜就只好种在外面的大棚里了。谁都清楚,虽说使用化肥能让蔬菜长得更快更漂亮,但是吃起来味道就差远了,所以农技推广站的人都习惯留下一小块只是用农家肥的地种菜,这是留给自己吃的。问题是这样一来,施肥的时候就只能手工施肥,比较费事。

“要是实在不行,你不会把滴灌管堵上一节?到时候咱们自己吃的那几块地上的菜浇水好了。”黄杰想都没想就说。

“你说得轻松。浇水,我宁愿手工施肥也不愿意挑水去浇地,那样更累人!再说了,要是把滴灌管给搞坏了不用钱修啊?我看你都傻了!”黄宝顺轻轻的在黄杰的脑袋上敲了一下,笑着说。自己这个儿子什么都好,就是有时候说话不过脑袋,随口就来。

“这到也是。”黄杰揉了一下被黄宝顺敲过的地方,其实疼倒是不疼的,关键是态度得表现出来。

“不过爸爸你放心,别看我中的这些花不能吃,但要是卖起来,肯定比你那三个大棚挣的钱都多,你就瞧好吧!”黄杰很有信心。既然不愁没菜吃了,那么当然得利用这几个大棚挣点钱。除了种植中草药以外,黄杰已经想不出还有什么比种鲜花更能挣钱的了,只不过中草药的种植太讲究也太费力气,周期还长,黄杰可懒得等。

“你说得轻巧,到时候种出来没人要,赔钱的时候,这几个大棚可得还给我!”黄宝顺并不看好黄杰种的这些花,谁吃饱了撑的买这些东西?不过既然已经跟黄杰说好了,怎么着都得守信用,反正也不急在一时半会的,等黄杰的花卖不出去的时候,自然这几个大棚就得还回来,这也是当初父子俩商量好了的。

“您就放心吧!不信你就等着看,到时候,我这的花要按朵卖,一朵花比你一斤菜都要值钱!”自从决定搞大棚开始黄杰就惦记上了种花,他当然知道情人节前后鲜花的价格。要是再过个十几年,到了情人节那天,没有收到玫瑰几乎是未婚女性最大的耻辱,不少没有男朋友的女孩子到花店定花送给自己不是因为有钱没有地方花,她们是为了面子。

“这玫瑰花是漂亮,可是它不当饭吃。你一家伙整这么大一片,还得控制花期,到时候要是没有人要我看你这么办。”自从黄杰决定在后院中玫瑰花的时候黄宝顺就查了一下,在国外还真有情人节送玫瑰花的习惯,不过他想不明白,这国外的情人节在国内好用么?别到时候费了不少劲卖不出去就麻烦了。

“您就放心吧!到时候我要把这些玫瑰花全都卖到仪阳市去,要是卖不掉才见鬼了呢!”黄杰信心满满的说。虽然这会一般的人对圣诞节、情人节之类的外国节日还不是很了解,但是对一些比较能够接受新鲜事物的年轻人来说,赶时髦正在流行。仪阳市现在还没有什么人专营鲜花的,黄杰就是要赶在这个时候将玫瑰花带给那些觉得自己比较前卫的人,这些人不但有钱,而且还敢花钱,黄杰相信,自己家后院的这一片玫瑰花一定能卖出个好价钱来。

“行,你就折腾吧!到时候要是卖不了,你可得老老实实的把地还给我。”黄宝顺懒得个那黄杰说了。毕竟这片地是黄杰赢自己的,当父亲的,守信用还是有必要的。别看他嘴上说黄杰种玫瑰花是浪费了着片地,但是心里觉得黄杰说得有道理。再说情人节距离春节没几天,就算这些玫瑰花在情人节卖不掉,春节也能卖不少,大过年的,谁家不想喜庆一点?几支玫瑰往花瓶里一插,气氛马上就出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