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桃有些忧心得看了看自家小姐,方槿玉却仿佛不以为然一般,悠悠闲闲看了看窗外。

*****

不多时,马车驶入了城中。

封城不大,入了城不久就到了洛府大门口。

马车缓缓停了下来,阿梧和碧桃一前一后扶了方槿桐和方槿玉下马车。

只见门口站了一位衣着大方,举止优雅的妇人,嘴角微微勾勒,笑容既亲切温和又不失端庄。

“姨母。”方槿桐欢喜上前。

“姨母好。”方槿玉也跟上。

只是方槿桐扑到顾夫人怀中,方槿玉却是福了福身。

顾夫人看了看,”这是…四姑娘?“

作者有话要说:昨天回家太晚了,实在爬不起来啦

留在今天更新啦~

第22章 心思

方槿玉也上前,大方道:”槿玉见过姨母。“

方世年在给顾氏的信中提起过方槿玉,说四弟的女儿会和槿桐一道来定州,顾氏还是头一回见到方家四房的女儿,便也亲切道:“多俊的姑娘呢,来,姨母这里看看。”

方槿玉莞尔,脸上一抹绯红恰到好处。

顾氏再移目,就见到一侧的洛容远。

边塞风沙大,人吃苦,她心心念念了许久。眼下,只觉洛容远比早前离家时更显得黝黑,壮实了些,仿佛个头也高了。

“娘。”洛容远笑了笑。

顾氏也笑着点头:“回来就好,好像高些了。”

方槿桐和方槿玉两人也跟着笑起来。

“来,都别站着了,到府里再说。”顾氏手中还是牵着方槿桐,又看了看洛容远,最后还是笑着朝方槿玉说起的。

方槿桐和方槿玉都应好。

顾氏便领着她们姐妹二人入府,洛容远知趣跟在身后。

这一路,顾氏都在同方槿桐说话,看得出多喜欢这个侄女。而又顾及方槿玉的情面,不时问方槿玉些闲碎的话,方槿玉很好接,气氛也很融洽。

顾氏同方槿桐说话的时间多,又不时问起洛容远这一路的近况,方槿玉就留心打量着四下,也不突兀。

洛容远的父亲洛青衫是定州知府,定州又是京城周边富庶的州县。方槿玉这一路看过去,只觉洛家的府邸比方家大了不止一星半点,心中不免暗暗感叹了一翻。

都不算外人,顾氏直接领众人去了后宅。

顾氏住在东苑,东苑里栽了不少石榴树,初春时节,嫩叶正好抽绿,婀娜多姿,叶子茂密,在苑中显得很是好看。

方槿桐年年都来,自然也熟悉,便笑眯眯道:“去年结出的石榴就甜得很,姨母送来的,我同爹爹一个都没剩下。”

分明是馋了,讨吃食的,顾氏就笑:“今年让人多送些去京里。”

方槿桐羞了羞:“还是姨母疼我。”

顾氏身旁跟着的丫鬟唤子萱,顾氏便同子萱道:“回头记着些,这丫头馋,摘下的石榴多留些给她。”

表小姐是夫人心尖尖上疼得侄女,子萱笑盈盈应声。

顾氏又道:“再给四小姐送去些。”

还想着一旁的方槿玉。

方槿玉福了福身:“谢谢姨母。”

顾氏扶她起来:“都是自家人,不要同姨母客气,是头一回来定州吗?”

方槿玉便接过话匣子。

方槿桐自觉退后,问起子萱这石榴树的事情。

子萱就道:“等到五六月开花,苑里繁花似锦才很是好看呢!”

方槿桐频频点头。

只顾着说话,一面朝前走,这石榴树的枝芽高高低低,也没留心,险些划伤脸。倒是身后有人心细,伸手替她挡了树枝,她才回头看他。

洛容远朝子萱道:“让人修一修。”

子萱连忙应声。

方槿桐回过头去,身后的木头也没多说话。

等到东苑的首厅落座,就有丫鬟去奉茶。

顾氏坐在主位,方槿桐姐妹二人坐右侧,洛容远就坐左侧。

趁着上茶的空隙,洛容远先有开口:“父亲还没回来?”

顾氏摇头:“你爹还在州府,这几日事情多,回来都要晚间了,这几日怕是要往州府那边去,少有空在家中。”

“是出了什么事吗?”洛容远心思缜密。

顾氏道:“去年七八月间迎了洪峰,好些堤坝的工事都毁了,原本在秋冬时节加急修复完善了,前几日又有人来,说裂口子了。眼下才三月,还来得及再处理,只是按往常的习惯,五六月就有措密集的雨期,要赶在五六月前修复,这两月免不了忙些,尤其是这几日,天天往工事去,如何修复的方案得定下来。”

顾氏这么一说,厅中便都懂了。

洛父是定州父母官,堤坝工事与民生息息相关,自然马虎不得。

顾氏又道:“原本你爹还想去趟京中的,也怕是要等到六月去了。”

方槿桐就想起在马车上,听长涛说起,姨母催着姨夫去京中提亲,想来是因为修复堤坝工程一事耽误了。

正好上了茶水,顾氏的话被打断,方槿桐松了口气,赶紧换了旁的话题,让子萱同阿梧一道,将带来的东西呈了过来。

几匹上好的料子和茶叶。

料子是顾氏喜欢的颜色,又是新出的苏绣,难得寻到。

茶叶是姨父喜欢的针叶茶。

看得顾氏连连欢喜,若是喜欢一个人,便觉得她送的什么东西都是好的。再对喜好些,更觉对方玲珑心思,顾氏就唤子萱收起来。

洛容远看得出顾氏喜欢。

方槿玉也起身:“槿玉初次见姨母,自己绣了一只荷包。”言罢,看向碧桃,碧桃递给她,她缓步上前,亲自呈给顾氏。

顾氏愣了愣,而后接过。

绣得是蝙蝠和鲤鱼,一眼可见精致绣工,色彩搭配也好,在荷包上都栩栩如生。

顾氏“啧啧”叹了叹:“这双巧手。”

方槿玉羞怯低头。

子萱应道:“我们夫人平日里也喜欢刺绣,四小姐这荷包绣得真好!“

方槿玉才抬头:“姨母不嫌弃就好。”

“哪里会。”顾氏看她的目光多了些赞许,不似早前那般,客气是客气,客气里又带了生疏。

等用完茶,顾氏又吩咐子萱领方槿桐和方槿玉去西苑厢房歇息。

他们才从元洲城过来,三两日脚程舟车劳顿,陪她用盏茶礼数到了即可。

顾氏也正好同洛容远单独说会子话。

*****

等到西苑厢房,关起门来,方槿玉才饮了一大口水。

碧桃给她捏捏肩。

这几日四小姐不容易,这蝙蝠和鱼的荷包,只有三两日时间,还大都在马车上,能绣完都算好的了,还必须得绣得精致些,否则哪里能入顾夫人的眼?

碧桃捏肩,方槿玉才低头揉了揉指尖。

说不疼才是假话。

可谁叫她有个眼高手低的爹,还有个终日浑浑噩噩的娘?

都想着打发她来洛家,讨洛家人喜欢,却连半分拿得出手的东西都不给她,就让她自己来了定州。

早前三叔在还好,眼下三叔没有来定州,就剩了她和方槿桐。

方槿桐备得是上好的苏绣和针叶茶,都是些既讨喜,又拿得出手的东西,她光秃秃坐在那里,两手空空喝茶才是面上无光。

亏得她机灵,在洛容远随行的几个副官那里随意打听了顾氏的喜好。

虽然听得不全,却听到喜欢刺绣几个字。

她赶紧带上碧桃去布装挑的料子,趁着马车上的功夫赶着绣出来的,否则,真还不知道这脸该往哪里放!

瞧着方槿桐虽然没了娘亲,三叔终究是个明白的,不会让女儿难做。

哪里像自己爹娘,终日在房中为纳妾之事吵闹,就是算计怎么从三房或旁的地方捞些好处。

她只比方槿桐小半岁,也到了定亲的年纪,三叔是大理寺卿,她的婚事要找个门当户对的也不是难事。但爹娘总是抱着待价而沽的心思,想着让她攀高枝,日后四房的日子才好过些。

她心中也烦闷,又作不得。

洛容远每年都会来府中,她是见过的。

洛家家世好,两家沾亲,洛容远在军中的差事又好,这次爹爹的心思和她想到一处去了,她也想为自己谋个前程,没想到爹爹还是拎不清,让她两手空空来洛家,说让她多陪着顾氏说说话,多陪陪笑,讨顾氏喜欢就好。若是洛家没相中她,备礼物的银子不就白花了吗?

她实在气得不行。

要说家中没有积蓄那是假的,爹爹就是舍不得花在她身上。

娘亲倒是好些,选了半天,才给了她一套祖母绿的头面,让她送给顾氏。

但这祖母绿的头面明显就是给姑娘家的,哪里入得了顾氏的眼,若是使些旧的首饰,又好不到哪里去。她同娘亲正在合计,爹爹又闯了进来,因着旁的事情同娘亲吵。

她实在受不了,礼物的事情也不了了之。

这样的父母是指望不上了。

不管怎么说,眼前的一关算是过去了。

今日见着顾氏还是挺喜欢自己,左右在洛家还要待上几日,再费些心思,讨顾氏欢喜就好。

重要的是,要怎么同洛容远走得近些?

她在家中终日见到爹娘吵闹,洛容远沉稳又少语的性子,她倒是喜欢。

只是洛容远的心思似乎都在方槿桐那里,她得想想旁的法子。

环顾四周,洛家的西厢房都比她家中的闺房大了许多,里面的陈设精致又典雅,而且顾氏至少看起来人又和气,她想嫁到洛家。

*****

另一头,阿梧在整理行李。

方槿桐将狗蛋放回狗窝中,一面叹道:“原来槿玉的那个荷包是绣给姨母的。”难怪绣得那么急,手中都不知在马车上扎了多少次。

阿梧回头道:“我看顾夫人挺喜欢的。”

方槿桐应道:“姨母就喜欢刺绣,也不知道她去哪里打听来的。不过四叔和四婶就这么让槿玉跟着来了定州,她也难做,好歹这个荷包算是应付过去了。”

幸好爹爹不是这样的人。

阿梧却有些担心:”四小姐主意多,又不像三小姐穿得这么素色,奴婢是怕…“

阿梧欲言又止,方槿桐心里清楚,她是怕槿玉将那根木头抢了去。

方槿桐摸了摸狗蛋的头,笑眯眯道:“狗蛋,你阿梧姐姐又开始瞎操心了,你说是不是?”

“嗷呜~”狗蛋应声。

阿梧都有些无奈了。

方槿桐又笑了笑,举着狗蛋转圈玩。她虽然不喜欢木头,却也不希望四房一家祸祸姨母和木头。木头去过家中几次,四房是什么人他都心知肚明。姨母不是糊涂人,姨父又是定州知府,木头又在军中如鱼得水,四房那头的心思只怕是会落空的。

第23章 上巳

到了晚饭时候, 洛青衫还没有回府。

州府来人说, 知府大人同几位大人一道去了堤坝工事那头,许是要晚些时候回来,知府大人让夫人切勿挂心。

顾氏让子萱打赏了些碎银子。

方槿桐姐妹二人就同洛容远一道陪顾氏用晚饭。

清蒸鲈鱼, 煎豆腐, 干煸茶树菇,口味鸭舌, 木耳煲老母鸡汤…道道都是方槿桐爱吃的菜, 顾氏轮流给三人夹菜, 三人都吃了许多。

洛青衫和顾氏膝下只有一儿一女。

大女儿洛楚河早些年就嫁到惠州了, 逢年过节才会带外孙回定州来。

洛容远又常年在军中。

加之洛青衫近来忙堤坝之事,回府得晚, 顾氏晚饭大都是自己用的, 家中已经许久没有这么热闹过了。

子萱眼见顾氏欢喜,就在一旁道:“公子和表姑娘可得多用些,这些菜都是夫人亲自下厨做的。”

“难怪了,我都吃第二大碗了。”方槿桐最喜欢顾氏做的菜,同小时候娘亲给她做的味道很像, 流连忘返。

方槿玉心中也很羡慕。从小到大,娘亲只是在房中同爹爹争吵,从未下厨给她做过饭菜。

“再喝些汤, 晌午就开始煲了。”顾氏先给她盛了一碗。

方槿玉接过,心底悠悠升起了一股子暖意。

“谢谢姨母。”

顾氏莞尔, 又给方槿桐盛了一碗。

“我自己来。“到了洛容远这里,洛容远要自己动手,拿起的却是顾氏面前的汤碗,盛好放回她跟前。

顾氏眼底的笑意掩不住,也不推脱。

这一顿饭几人心情都佳,便用了许久,到最后方槿桐撑得连饭后的甜汤都喝不下去了。

子萱去拿消食的酸汤,方槿桐接过,笑嘻嘻道:“天天这么吃,我就要赖在姨母这里不走了。”

说的是恭维话,顾氏自然爱听。

伸手唤她上前,捋了捋她额前的刘海,亲和道:“又不是什么难事,日后姨母天天给囡囡做。”

唤得是囡囡,足见亲厚。

日后,说的是她嫁过来以后。

方槿桐促狭笑笑,又转头朝子萱道:“这个好喝,好子萱,我还要一碗。”顾氏果然说,消食的汤不能多喝,方槿桐听话点头。这才算将话题移开。

苑中已经掌灯,府中又没有旁的事情。三人就在东苑首厅内陪着顾氏说会子话。

方槿玉算是客人,顾氏先问起四房的近况,譬如四爷和四夫人近来可好等等,方槿玉一一应声。

四房还有一个幼子,方槿玉年仅八岁的弟弟方如南。

方槿玉特意寻了些方如南的趣事同顾氏说。

洛楚河和洛容远都大了,听到方槿玉说起方如南的事,顾氏就想起洛楚河和洛容远小时候,一时感慨良多,言辞间却甚是欢喜。

方槿玉初到洛家,却很能讨顾氏开心。

洛容远瞥她一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