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自此时起,喜娘就已经给她穿戴好凤冠霞帔,准备搭上红盖头的时候,另一个喜娘唤道,快去请长公主来把。

知澜立即去做。

槿桐上前,阳平拽着她,槿桐知晓她连手都是抖的。

“这声得提前说,阳平,祝你和乌托那百年好合,早生贵子,和和美美,美满幸福。 ”槿桐一口气说完。

阳平怔了怔,却是不动了。

有经验的喜娘一看便上前:“祖宗,可别哭啊,妆坏了又得重来。”

一窝蜂喜娘围上去,揭红盖头,可不是哭了怎么?

槿桐也怔住。

戴诗然和曲颖儿心中也生出感慨。

这时候,长公主和安北侯也来了。

“爹,娘~”阳平没忍住,一声哭出来。

长公主也跟着摸眼泪。

安北侯一身戎马,也免不了这时候红了眼,鼻尖一酸。

阳平眼泪吧嗒吧嗒往下落:“不嫁了,不嫁了,我不嫁了!”

这可吓坏了一众喜娘们。

“郡主郡主!出嫁的大喜日子,可不能说这种胡话!”喜娘们哄得哄。

上妆的上妆。

她这一哭,长公主也止不住得在安北侯怀中哭起来。安北侯一面劝她,一面自己哽咽。

这场景,看得槿桐心中万千心绪。

前一秒长公主还在抱怨阳平慢吞吞,啰啰嗦嗦,这一刻就潸然泪下,盼着时间过得慢些。

这便是父母。

槿桐想,她的娘亲要是在该多好?

最终,安北侯领着长公主去前厅准备了,否者这闺房内是没得完了,母女二人凑一处哭去了,怎么是好?

喜娘们已手忙脚乱,眼见着就要吉时了!

新郎官都要到了!

喜娘们的担心不无道理,这头还在拼命补着妆,苑外,都有鞭炮车和鼓瑟吹笙传来了。

“新郎官到府外了!!”不知谁在苑中高呼一声。

苑内就彻底乱成了一锅粥。

屋内,阳平也彻底止哭了。

喜娘舒了口气,赶紧趁现在补妆。

这鞭炮声和礼乐声越来越清晰。

“新郎官入府了!!”又有通传声传来。

阳平捏紧了曲颖儿的手。

妆好了妆好了!喜娘们舒了一口气。

刚要盖上红盖头,其中一个喜娘着急唤道:“等等等等,食盒!食盒!”赶紧端来食盒给她胡乱吃了几口。

按习俗,她至少得一两个时辰不能掀盖头,清早便起了,再过一两个时辰不知道能否够撑得住,故而喜娘们是连食盒都备好的。

阳平食之无味,好赖将就吃了些。

喜娘们匆匆忙忙擦了嘴,又给她重上了唇上的胭脂。

“来了来了!新郎官要到苑外了!”

喜娘们赶紧盖了盖头。

这节奏紧张得,给在一旁的槿桐和曲颖儿几人都吓得够呛。

“槿桐,曲颖儿,诗然…”红盖头下,阳平唤她们。

三人上心,她一手牵一人。

此时,礼乐声已经到了苑门口。

“吉时到!新郎官迎新娘!”

忽得,鞭炮声四起!

踏着鞭炮声,乌托那上前,敲门。

喜娘们便上前搀扶她起身,并往门口走。

敲门声再想起,喜娘们开门。

饶是有心理准备,乌托那还是愣住,阳平一身大红新娘子的喜服,在一群喜娘的簇拥下出了屋。

虽是盖着红盖头,却依稀能认出是她!

分别几月,终于又再见到她,她还即将是她的新娘!

万众瞩目下,乌托那单膝下跪:“!@#¥%…&*()”(季格拉,我来娶你了。)

只此一句,槿桐几人都捂住嘴。

先前光是见阳平哭。

此时见到此情此景,几人似是控制不住,纷纷红了眼眶。

阳平手心一僵,既而心底的暖意油然而生。

他终是来了!

两人的正式大婚会放在羌亚举行,长风国中会有使臣一道前往。

长风国中,会按照长风的礼仪习俗,行拜堂大礼。

乌托那从苑中迎到阳平,喜娘给了大红的喜绸,乌托那牵着喜绸,在喜娘的引导下,将新娘子领到厅中。

厅中,已是高朋满座。

主位上,坐着长公主和安北侯。

因为双方的身份缘故,送亲的队伍中还需有一皇子随行,拜见羌亚汗王和往后的时候才显诚意。

君上责令景王随行。

故而,厅中,还有景王代行君上。

“一拜天地!”

“二拜高堂!”

“夫妻对拜!”

司仪官的嗓子一声高过一声,厅中竟是宾客的叫好声和欢呼声。

“礼成!”

府内府外,鞭炮声四起!

欢庆的时候总是不多,礼成便要同羌亚的迎亲队伍一道离京了。

先前积攒的欢愉,似是在这一刻都冲抵了。

槿桐见长公主的眼眶又红了。

槿桐上前搀扶。

长公主感激。

乌托那携着阳平一路出府。

因是远门,便没有喜轿了,但却有布置好的羌亚迎亲马车。

羌亚侍从搭好凳子。

乌托那打横抱起阳平,阳平伸手搂住他的脖子,乌托那躬身上了马车。

“!@#¥%…&*()”(季格拉,不怕,有我在。)

马车内,便没有旁人了,阳平泣不成声。

乌托那拥她:“!@#¥%…&*()”(季格拉,我同父王母后说好了,过了春天就同你一道回长风省亲,你别怕,很快我们就能回来见爹娘了!)

他自知当如何安慰她。

阳平不住点头,伸手抱他。

片刻,乌托那才下了马车。

他需得在队伍前骑马,领着迎亲队伍出城。

乌托那上前,单膝在长公主和安北侯前下跪:“女婿定会照顾好阳平,明年春日便带阳平回长风见爹娘!”

长公主哪里还能说话,眼泪哗哗点着头。

安北侯上前扶他:“起来吧,好孩子,照顾好平儿。”

“新郎官,吉时到了,要出发了!”司仪提醒。

乌托那起身。

乌托那再拱手,鞠躬一拜,既而一跃上了马车。

景王也紧随其后,一跃上了马车。

队伍缓缓启动,槿桐几人跟在长公主身边,不住挥手送别。

乌托那回头,也朝她们三人挥手!

眼见娶亲队伍消失在街角尽头,长公主好似失了最后的屏障,靠在安北侯怀中大哭起来。

等方槿桐回府,已是黄昏后了。

虽然娶亲的队伍走了,可终须有人陪着长公主。

加上街上封路,长公主的马车送她回来也是这个时候了。

“爹爹在吗?”她没回风铃小筑,而是直接去了势坤楼。

“老爷在。”丫鬟应声,她敲门入内。

方世年见她,眼圈都还是红的。

方世年放下手中书卷:“怎么了?不是喜事吗?怎么哭了?”

方槿桐上前,扑在他怀中:“爹爹,若是有一日我嫁人了,你怎么办?”

这一句仿佛清流般,直接流到方世年心底,方世年只觉心中百感交集。

“槿桐大了,终是要嫁人的…”他避而不答。

方槿桐咬唇:“我不嫁人,我同爹爹一处。”

方世年皱眉:“尽说胡话。”

方世年哄了好些时候,才领了她回风铃小筑。

离开时,只觉那道背影,像极了她的娘亲。

腊月二十六,方家长房入京。

岁岁大老远便半弯着腰,喊:“姑姑。”

方槿桐心都化了。

“岁岁。”看着又高了一头的小不点蹦蹦跳跳往自己怀里跑,可临到跟前了,却“噗通”一声,扑倒在地,既而“哇”的一声哭了出来。

方槿桐有些心疼,又有些忍俊不禁。

钟氏上前,温柔道:“这么早就给姑姑拜年啦?”

岁岁眼珠就挂在脸上,委屈扁着嘴道:“姑姑,过年好~”

方槿桐哭笑不得,只得抱起岁岁来。

屋中都在笑。

“大伯父好,大伯母好,哥哥嫂嫂好。”方槿桐抱着岁岁,“岁岁也好。”

方府北苑本就是大房一家的,袁氏一早就让人收拾了出来,方家长房来了就可以落脚。

“多谢二审。”方如海道谢。

袁氏也很高兴。

不多会,门口小厮欢欢喜喜跑来:“二小姐和二姑爷到府门口了。”

袁氏更为高兴。

翊维赶紧上前,扶了袁氏去门口迎。

今日真是个大喜的日子,方槿桐喜滋滋道。

思南挠挠头:“三姐姐,今年是不是有许多压岁钱拿呀?”

岁岁跟读:“压岁钱…”

屋内剩下的人都笑作一团。

方槿桐看了看屋外,腊月二十六了,离年关只有三四日了。天空下起了零零散散的雨夹雪,已经有许久过年没有下雪了。

方家长房一家有五口人,方槿柔这边有四人,其中三个都是孩子。

方府一下子不知热闹了多少。

昨夜零零散散的雨夹雪,到了第二日变成了鹅毛大雪。

孩子们在方府的后院里堆起了雪人,阿梧拿了胡萝卜过来,插上变成了鼻子,一群小家伙在一旁蹦蹦跳跳鼓掌。

狗蛋也跟在一处凑热闹,可片刻看着岁岁撒腿就跑。

岁岁就喜欢狗蛋,狗蛋吓得不行。

方府后院不大,岁岁就撵着狗蛋满院子跑。

方府后院中种了几株腊梅,都开花了,暖亭里,方世万,陈氏,方世坤,袁氏,方世年,方世平一道喝茶赏梅。方如海,钟氏,方槿柔和肖鹏(二姑爷)作陪。

暖亭外,方槿桐带着一堆孩子对着雪人,弯着游戏,嘻嘻哈哈,仿佛整个年关都是甜的。

“还没见二弟回来,可是耽误了?”方如海在想方如旭。

方世年道:“听说京郊开外大雪,应当耽误了,算算日子,也当是这几日的。”

“急不得,回来便好。”方世万心宽。

陈氏也跟着点头。

***

盼了两日,腊月二十八,终于将方如旭给盼了回来。

一身风尘仆仆。

说京郊好些地方路都断了,他算是回来得早,若是再晚些的,连马车都过不了。

陈氏心中阿弥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