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这时候自以为已经与皇后和好,心情悠哉。但顾皇后那里却是另一番心境。

第119章

顾皇后这次本想将静珑真人一起带来出游。但静珑真人拒绝了,她是出家人,皇帝这次出游是为狩猎,她不愿意随行。

顾皇后也不勉强。只是临行前两日又与静珑真人长谈一番。

静珑真人原是寿真公主举荐给她的人,她一般对寿真公主推荐的人都不会放在心上,不愿意重用。但静珑真人不知道为何,就是得了她的欢心。皇帝也见过静珑真人,对她信赖有加。

顾皇后一开始是与静珑真人谈经论道,也让静珑真人为她看过病。静珑真人为她调理过之后,她心境会平静许多。

这次临行前,顾皇后又问了静珑真人炼丹的事情。既然静珑真人不愿意随行出游,那就专注在京中炼丹。

顾皇后问静珑真人大约何时能练成仙丹。

她希望静珑能在过年的时候炼出来,她想作为贺礼献给皇帝。

静珑略有为难,只说离新年还有三个月不到了,只怕困难,她原想着是在明年春夏时候完成。

顾皇后淡淡道:“皇帝的身体大不如从前,时有头晕,心悸,失神的症状。我想尽快让皇帝服用丹药试试…我会让人再给你送去五百斤原料,缺什么都告诉他们,不必节省。”

静珑就答应尽力试试,看能不能尽早做出丹药。

顾皇后随皇帝出行之后,她能看出来皇帝觉得叶棠婳一事已经过去了,他又想与她和好了。去猎苑的路上,皇帝甚至与她又睡了一次。

她只觉得不耐烦。那一晚过去之后,皇帝还在沉睡,她早早就醒来,披衣起身,走到外室,站在窗前,眺望山景。

早晨的秋风全是凉意。她只觉得自己的头脑比任何适合都清晰。这辈子所有的事情她都记得清清楚楚,这一生的兰因絮果,她已全明了。

她怀过四个孩子,最后养大了两个。萧重钧长大了之后,她就渐渐对皇帝的宠幸不那么看重了。也许是因为她当初曾经盼望他给她一个儿子太急迫,事后想来,她越发觉得那个时候的自己太卑微。

她还记得她怀着萧重钧的时候,害喜的时间特别长,又不知道怀的是男是女,十分忧心。突然听到许婕妤有孕的消息。她当时就吐了,吐得整个人都昏昏沉沉,她以为自己会死过去也不奇怪。

那些事情全过去了。

顾皇后沉沉地想。

她想得太入神,有人走到她背后她都没有察觉。

皇帝从她身后搂住她。这么多年过去了,她虽然容貌不若当年年轻,但腰肢还是细的,他将她纳在怀中,低声道:“这个天站在窗前不冷么?”

顾皇后握住他的手,柔声说:“我正在忧心你的身体——我临走前还催过她炼丹的事情。”

皇帝道:“你盯着她就好。还有,这事情要仔细别让朝中知道。我不想听那些大臣给我说大道理。”

顾皇后露出淡淡的微笑:“我知道。”

她有时候也奇怪,一个年轻时候精明锐利的人,到了中年,变老之后就真的会昏聩么?那她的夫君也老得太快了,虽然他表面上看起来保养得当,但他的神智已经开始昏聩了。至少有一部分是已经昏聩了。

他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如此恐惧老和死,因为太害怕老和死,所以寄望丹药。

顾皇后只是有意无意地提了那么几次,说静珑能炼丹。皇帝就痛快答应了。这件事情只有极少几个人知道,连寿真公主都不清楚。至于朝中大臣,皇帝就更不愿意他们知道了。

顾皇后一直想着这件事,她可以让静珑慢慢炼丹,她一边考虑。如今她已经考虑清楚了。

还是尽快让皇帝开始服丹为好。

行猎开始之后,皇帝情绪高昂,皇后也兴致勃勃,众人察觉不到帝后之间有丝毫不和。

宫内只有少数几个人知道叶棠婳的事情,既然叶棠婳已经解决了,顾皇后又轻松赢了一次,这场风波算是有惊无险。

顾皇后带着安平公主及一行女眷,在猎苑骑马,也射箭玩,打些小猎物。猎苑准备了许多颜色各异形态不同的野禽献给皇后赏玩。

顾皇后赏赐了一些给随行的女眷。其中就有寿真公主。

寿真公主这次依然是带着怀恩县主,本来怀恩的哥哥也应该来伴驾,但因为身体不适,留在京中。这次带着怀恩来,寿真是踌躇满志。

之前顾清沅许给燕王的时候,寿真公主还只是暗喜,燕王无意当中也算帮了忙。等到顾皇后一口气将安平身边的几个伴读都送出宫之后,寿真公主已经将欣喜表露无遗了。

叶棠婳的名声,寿真公主帮她散播过,只说这个女孩儿容貌太艳丽。她甚至在皇帝面前也若无其事地说过几次。至于皇后将叶棠婳几个人都送出宫和这件事有没有关系,她并不在乎。

既然皇帝那边没动静,她也不必去追问了。

寿真公主私下对几个宗亲议论过,说顾皇后找的这几个伴读一个个哪是进宫专心伴读的,早前一个许宁馨跟了齐王,后来又有一个顾清沅跟了燕王,后面这三个还不知道是怎么一回事,连顾皇后自己都不愿意留她们在宫中了,还没到一年就全送出宫来了。

寿真公主话中意思不必再说得更露骨了,总之她是瞧不上这些新贵人家的。那用这些人来配太子,做太子妃,将来成为一国之母,显然也是不适宜的。

顾皇后虽然没听到寿真这番议论,但她看看寿真这几日的神色就知道她有多得意。再加上最近又有人提起了太子妃的事情。顾皇后知道寿真的盘算和心思。

她之前没注意叶棠婳的事情,是因为她的眼睛盯着宫外,没想到安平身边差点出纰漏。如今小纰漏已经弥补了,寿真的盘算,是注定要落空的。

这次安平公主身边跟着的都是宫中的老熟人,没有了那几个伴读。怀恩县主心中也不由重起了一丝希望。只是她不像寿真公主那么张扬,心中还是有些忐忑,总觉得事情不会如此顺利。但至少这一次,她能与太子多些时间相处。

顾皇后只是冷眼瞧着,表面上还是对寿真赏赐丰厚,并不在这些小恩惠上薄待她们母女。

等又过几日,正是出游狩猎到最高/潮时候,京中传来了消息,却是寿真公主的儿子,怀恩的哥哥闯了祸,说是与人争歌姬,闹出了人命,一怒之下,杀死了歌姬。寿真丢下怀恩,匆匆就回京料理儿子的事情去了。

顾皇后不动声色,她早就在这儿等着了。

寿真的儿子本就平庸,只是怀恩得皇帝的欢心。这次闹出人命官司,皇帝更为不喜。

寿真又这么赶回京中,将怀恩丢给皇后。这一举动,更让皇帝不悦。

顾皇后早就知道怀恩的亲哥哥在外面养歌姬的事情,她只不过暗示了要将此事推波助澜一下,就交给下面人去办了,没想到下面人竟然搞了这么大的动静,她十分满意。

如此一来,她就可以名正言顺拒绝寿真公主了。

至于其他宗亲,她已经拉拢了德静县主的父母,将德静县主的两个兄弟的封爵都提了一提,又给德静县主的食禄加了一番,将她指给了康王府。如此一来,宗亲就该明白,有关太子妃一事,他们该是什么态度了。

第120章

皇帝行猎归来,京中寿真公主府上的风波已经平息,但有关太子妃一事,再没人提怀恩县主了。

燕王一回来,就去看了清沅。这次他亲自去了观云坊。正逢上府上老太太做寿,燕王亲自登门贺寿。他是亲王,正式登门,宫中仪仗在观云坊铺开,仿佛预演了一次婚礼当天的情形。

这一天宾客如云,纷纷都赞老太太好福气。饶是老太太这样不在乎虚名的,也一直笑容满面。

宴席中间清沅扶老太太去休息的时候,老太太对清沅道:“燕王是个难得的。心诚。将来你们离京中远,好好过自己的日子,定能长久。”

清沅微笑着应了。她高兴听老太太夸他,真和听老神仙夸他一样。

从老太太处离开,清沅走到院子里去与萧广逸相见。他正看着花园里的古树和楼台,听到清沅轻盈的脚步声,他回头看向她。

他们站在假山下,天气已经很凉了。萧广逸伸出手轻轻握住清沅的手,他的掌心温暖,她盯着他修长的手指,只是看着他的手指,她就在心中想他的万般好。

他们低声说起最近的事情。

有关寿真公主府上的风波,清沅当然已经知晓了。这事情在京中闹得很大,不光是官宦之家都有所耳闻,连大街小巷都在议论。

出了这事情,高门大户都少不得对自家子弟一番教训,生怕出同样的丑事。

萧广逸告诉清沅,寿真公主之后在皇帝面前哭诉过,希望皇帝不要因此牵连怀恩。

清沅摇头,她知道这事情断不可能。皇帝为太子挑选太子妃,不仅仅是看这女子一人。怀恩的兄弟将来袭了爵,权势更盛。闹出这样的案子,可见没有敬畏之心。若怀恩真做了太子妃,只怕将来会无法无天。皇帝只要想想这个,都不会再考虑怀恩县主了。

萧广逸也没觉得怀恩做太子妃是件好事,所以此事他并不想改变。寿真公主和她的大儿子,也并不比顾皇后好多少。若是让怀恩做了太子妃,他们一家人还不知道会将朝局搅成什么样。

清沅道:“这件事情处置完了,皇后心情一定不错。”

皇后心情不错,就意味着她暂时不会想要找他们的麻烦。

萧广逸笑了笑,低声道:“静珑那边加快炼丹了。说是要在正月出第一炉丹献给皇帝。”

清沅一听这时间,比他们推算的皇帝上辈子开始服丹的时间要早。顾皇后果然是心情好了,竟然把时间提早了。

她也低声说:“不怕,我们都已经准备好了。”

萧广逸便不再提宫中事,他又欣赏一番庭院,这里就是清沅从小长大的地方,他只觉得处处都看着可爱。

“将来…”他忍不住许诺,“将来我会给你造个一模一样的院子。”

清沅听了只是好笑:“我要一个一模一样的院子有何用,家人都不在。”

她这话一出,萧广逸就有些内疚。他将要带她去千里之遥的孤城。

清沅看他这样,怎么会不知道他想什么。她也握住萧广逸的手,柔声道:“你要体贴我,但不要低估我。”

萧广逸一时竟说不出话来,他看她,在秋风瑟瑟里纤细又笔直,眼睛里湛然而明亮,好像一直就在这里等着他。

两个人不说话,都傻里傻气地笑了起来。

隔了两日,宫中有了消息,燕王封在了宁州。燕王在朝会上谢恩领封,皇帝嘱咐勉励了几句。燕王就等完婚之后去往宁州。

消息一出,各人心思各异,什么反应都有。

有惋惜的,有心疼的,还有幸灾乐祸的——做了王妃又如何?跟了不得宠的皇子,就是一成婚就被打发出繁华京城,被赶得远远的,去了穷地方,搜刮民脂民膏都比别的地方困难。

清沅其实心中镇定,她早知道事情会如此。不如说她和萧广逸一直努力都是为了这件事情。近来西境还算安宁,但这安宁不会永远持续下去。

只是柳氏十分难过。不仅难过,还不能在明面上表现出来——这是天恩,皇帝下旨赐给燕王的。她若是难过抱怨,只会让清沅将来在王府和宗室中为难。

在人前柳氏还得佯装,只说西境好,地方开阔,住起来宽敞。只是到了夜晚时候,柳氏才能对着顾泽行啜泣一会儿。

顾泽行当然也不满意宁州,但他心中有另一番想法。宁州虽然苦,但是西境重镇。从宁州再往西推五六十里,就是边关了。可以说宁州是入关之后数得着的几座大城。

皇帝让燕王去这里,有人说这像流放。但顾泽行想,若是想磨砺人,那里也是最快的。

只是他没有把这话说出口,毕竟,磨砺其他人还罢了,这连着清沅也一起磨砺了,他想起来还是心疼大于期盼。

封地公布之后,顾皇后又召了清沅入宫。

清沅知道,皇后想看的是她的失落。她就把失落摊开给皇后看。这应当是她出嫁之前和顾皇后最后一次长谈了,她总该让皇后满意。

顾皇后一见到她就叹,道:“皇帝对我说,想要磨磨燕王的性子。说他太文气,太文弱了,去了西境,磨得健壮些才好。”

清沅还是第一次听说这个,她想如果这是皇帝说得话,那皇帝其实对皇后说的是真话。他们这一对夫妻真有意思,真真假假,虚虚实实,有时候连自己都分不清了。

清沅沉默了片刻,小声道:“西境很好。我会跟着燕王一起去。”

顾皇后就微笑——到底是年轻,不经事,这话里的不甘心掩都掩不住。

“来,”她抓住清沅的手臂,让她坐得更靠近自己些,“你不用担心…宁州虽远,你又不是不能和京中联络了。要记得时常给老太太,给你母亲写信知道么?”

清沅应了是,态度乖巧。顾皇后的声音就越发甜蜜,轻轻抚着清沅的头发,道:“你放心,我心里惦记着你,等你去了宁州,我保准经常给你送东西过去…什么都短不了你的…”

像被顾皇后的许诺迷住了一般,清沅脸上的笑容终于自然了许多。

第121章

这年秋天过得特别快。似乎柳氏刚把给清沅准备的几十箱衣装都准备好,秋天就过去了。

腊月一到,京中过年的气氛就一日比一日浓。观云坊西顾又因要忙清沅出嫁这件大事,因此比往年更加繁忙。

柳氏自从知道清沅要去宁州之后,就给她准备了更多的冬衣,还有许多保暖用的东西。她生怕清沅去了那里被冻着。

清沅只是宽慰她,说宁州的气候也并不像传说中那么恶劣。再说他们去了宁州还是住大宅,地下都烧地龙的,冬天在室内暖和得很。

除了财物,顾泽行与柳氏都担心清沅要带去宁州的人。清沅一嫁过去就要操持王府,而且还是在西境,与京城与霖州老家风俗都大不相同,一定得选人品靠得住的人才行。

相较父母忧虑,清沅十分从容,只说如果人手不够,就等到了西境在找。柳氏见她这样不慌不忙,还急得说了她两句,说她一直没当过家,这时候不多做准备,到了宁州抓瞎,那时候才难熬。清沅只得反过来安慰柳氏。

其实这些事情她都已经和萧广逸商量过了。他们两个都是重来一世的人,婚后该如何过日子心里都清楚。萧广逸在西境十多年,回了宁州,找回性格忠厚做事爽利的仆人不难。

临到快过年时候,柳氏才觉得事情都忙完了。她对清沅感慨:“这一年啊…比过去几年都忙!”

清沅也笑:“我也觉得这一年事情着实多了些。”

过年前安平公主又请清沅入宫玩了一次。这时候柳氏又怜惜起清沅,觉得婚期太快了,清沅还没好好痛快玩几日,就要嫁做人妇了,以后就再没有无忧无虑的小儿女戏耍的时间了。

柳氏又对清沅说别想太多了,高高兴兴玩。清沅就微笑道:“母亲,能有这样的一年,我心里已经十分满足了。”

宫中也是一片忙碌,尤其是燕王的思华宫。新人虽然只在宫中住几日,但也要好好布置一番。

清沅一来宫中玩,安平已经改口叫她嫂子了,大家笑闹一通,又互相送了许多东西。

安平问起了棠婳,清沅告诉公主,棠婳腊月初八完婚,叶家收到了她写来的信,信中报了平安,说夫婿人很好,婆婆也和气。

清沅托燕王打听过这户人家,虽然不如叶家富贵,但还算是殷实人家,子孙都读书,棠婳的夫婿也在准备考功名。

安平公主听了只是点点头,道:“棠婳这样…”她没说下去,似乎不知道该说好还是不好。她转了话头,又说起清沅的事,说起将来燕王和清沅他们去了宁州,不容易见到。许是想到棠婳和清沅从此都隔得远了,安平不由有些伤感神色。

清沅就道:“我会给公主写信,心意相通就好。”她给相熟的女官和宫女都带了东西,等成婚后还有另外的赏赐。

云茉也得了机会和清沅说几句话,她谢过了清沅的礼物,又有些欲言又止。清沅拉着她的手道:“有什么话就直说吧。”

云茉不能说出心中话。她知道了燕王封去宁州之后,忽然想起当初清沅不向皇后和公主讨她的事情,清沅是故意不要她跟去王府的。云茉如今回想起来,竟有一种清沅早就知道燕王会封去宁州的感觉。

她当然不能将这话说出口,因为这是不可能的事情,顾姑娘怎么会提前知道?她只能在心中暗暗叹服,早知道顾姑娘聪明,竟然如此聪明。

“姑娘…皇后没挑中奴婢去伺候。不过奴婢心中会为姑娘祈愿一切顺利。”云茉恳切道。

清沅笑了,低声道:“你有这份心就很好了。”她又喃喃用只有云茉能听到的声音道:“只要有缘分,总会相聚的。”

云茉立刻点头。

顾皇后那边也准备了十二个宫人给清沅,让她带去宁州王府。皇后赐的人,清沅很清楚这些人都是皇后的耳目。她这时候当然不能拒绝,但她至少知道该怎么利用这些人。

清沅从安平那里离开的时候,燕王才匆匆赶来,他送她出宫。清沅知道他也十分繁忙,她能见到他,就很高兴了。

他们在懿光园慢慢走着,雪花不知不觉间飘了起来。燕王就问道:“正月十五那天,你出来看灯么?”

清沅看向他,说:“有人邀我,我才去。”

燕王道:“有一人想邀你。”

清沅垂头微笑,低声道:“好”。燕王道:“正月十五,我在观云坊巷口等你。”

宫人上来为他们撑伞,燕王拿过伞,让宫人退下。伞下只有他们两人,似乎雪中世界也只剩下他们两人。清沅忽然想起来一件事,说:“你得说是强拉我去的。”

她想着做戏要做全套,她不应该是那么心甘情愿就和燕王一起去看灯的。

燕王就笑,他说:“那你刚才就不应该答应那么快。”

清沅说:“那你重说一次。”

燕王道:“有人想邀清沅姑娘元宵赏灯。”

清沅问:“谁?”

燕王说:“他爱慕姑娘颜色好,想元宵时候邀姑娘同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