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广逸连夜写了信回复清沅。

他认为这件事情恐怕会成真,皇帝是不会改变心意了。

结果遇上了大风沙,隔了一天信才捎出去。清沅一下子收到萧广逸的两封信,追的第二封和第一封信一起来了。

萧广逸是越想越觉得皇帝反常,但皇帝反常是可以预见的。如今看来,袁昭仪也有几分奇特,却是没有预见到的——一个各方面都平平的女人,竟然能在宫中立足,一跃成为贵妃。她一定得到了高人指点。

他要清沅做好准备。过完年后,宫中只会更乱。

清沅也在想这件事,收到萧广逸的信,她就知道了萧广逸同意让她做一件事情。她微笑了,然后将徐木兰叫了过来。

徐木兰是之前顾皇后特意安插在他们身边的,顾皇后要她与宫中的蔡嬷嬷联系,将燕王夫妇的事情漏给顾皇后。但清沅早就将她收服了。后来顾皇后倒了,皇帝也曾用蔡嬷嬷与徐木兰通过几次信。

如今蔡嬷嬷还是在与徐木兰通信,只是内容早已变得不咸不淡。清沅估摸着是因为皇帝对宁州这边暂时放心,或者说无心过问,所以就放任蔡嬷嬷了。

清沅之前就和萧广逸提过,他们虽然有耳目在京中搜集消息,和宫中的人打探,但没那么快。不如正好利用徐木兰和蔡嬷嬷之间的通信,反过来用徐木兰套蔡嬷嬷的话。

萧广逸不同意,他不要清沅冒险。但现在清沅觉得,还是可以试一试的。毕竟,现在谁不对袁昭仪好奇呢?

清沅口述,徐木兰动笔,很快就将信写好了。

徐木兰如今已经是死心塌地跟着燕王妃了。毕竟顾皇后已经倒了,燕王妃要是把她交给皇帝,她真是只有死路一条。

“娘娘,是想知道袁昭仪的喜好么?”徐木兰小心问,她以为清沅是想巴结这位宫中最炙手可热的新妃子。

清沅淡淡道:“不是,燕王和我都想知道,她为什么这么聪明。”

第160章

清沅让徐木兰给蔡嬷嬷写好了信,又将信拿过来仔细看了一遍。

她一直仔细留意耳目递送的消息,与京中亲友的通信也未断,每次京中有客人来府上,她都会与人聊一聊。

年末时候京中的局势,明面上看比春夏的时候缓和许多。几个月前,因为皇帝清算顾家,连与顾家关系紧密的几个家族也受牵连,那些从前一直巴结顾家,频繁往顾家走动的人全都如鸟兽散,生怕沾上事情。

这几个月过去,对顾家的清算渐渐平息,太子又已大婚,这件大喜事一出,京中的气氛终于不那么紧张了。

皇帝新宠爱袁昭仪的事情在京中增添了许多谈资。虽然袁家不过是平民乍富,官宦还不屑去结交袁昭仪的父亲,但往宫中给袁昭仪送东西的人并不少。再加上年末快要大节,京中的情势看起来祥和热闹多了。

但清沅知道,这只不过是暂时的表象,就像萧广逸说的,等过了年,只会更乱。

即便远在千里之外的宁州,萧广逸和清沅都注意到了,今年皇帝完全没有给太子监国的机会。圣旨中提到太子的次数不比往年少,但这都是因为太子大婚,除去与大婚有关的事情,与政务相关的事情,提到太子次数却比前两年都少了。

这不是一个好征兆。皇帝宠幸一个女人不算什么出奇的事情,但短短几个月时间,就将她封为贵妃…今年能封为贵妃,明年又会出什么事情呢?从前也不是没有这样的先例,前朝有皇帝给心爱的女人提高身份,就给她追溯一个厉害的族谱,说她是某某名臣的后人。这样家族也有了,沾亲带故的人也可以提拔了。

认真说起来,这件事情,最损害的是太子。太子与太子妃这时候想必也应该心急如焚。但这局还不好破,皇帝是铁了心要把袁昭仪抬起来了。这时候力劝或是死谏皇帝不要册封贵妃,只会让皇帝更加生疑。

除了太子,他们在宁州也不是完全不受波及。毕竟清沅就是顾家人,燕王又一向与太子亲密。

萧广逸担忧此事,一是为宁州,一是为太子。

所以清沅更要弄清楚宫中的情况。袁昭仪这个人,到底纯粹是靠皇帝,还是背后还有什么人指点,她很想知道。但如今后宫的情况,已经不像顾皇后一家独大的时候那么简单了。

想到此处,清沅又问徐木兰:“你从前是一直在两仪宫服侍的,顾皇后以前会时常派人去打理京郊行宫么,或是安排人去京郊行宫轮值?”

徐木兰小心回答:“通常都是半年会派人去检查一次。行宫轮值的事情,皇后很少过问。”

清沅也突发奇想过,这个横空出世的袁昭仪,会不会是皇后的安排。若在皇后得宠的时候,当然没必要这么做,但在失宠的时候,也会有人想到这一招,安插一个出身低微的女子,方便掌控。

但现在顾皇后还被软禁在两仪宫中,袁昭仪却将要封贵妃了。若这是皇后的安排,实在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让太子如此窘迫。唯一也是最大的好处,就是转移了皇帝的注意,暂时保住了性命。但将来袁昭仪权势越大,顾皇后却只能幽禁宫中,不怕反噬么?也许是顾皇后没想到袁昭仪会这样得宠?

清沅思来想去,又觉得这事情实在难安排,顾皇后的性格,也未必会用这一招。

徐木兰还在等着清沅吩咐,清沅思索片刻,道:“你先去吧,把信寄了。我回头再找你。”

等徐木兰离开,清沅又亲自写了几封信。其中一封写给许婕妤,她日常给许婕妤问安。萧广逸之前已经叮嘱过许婕妤,不要问宫中其他事,若不是皇帝召唤,平日就闭门度日。

这也正好符合许婕妤的性子。她如今不用伺候顾皇后,袁昭仪面前的热闹她也不用去凑。萧广逸只要她平平安安熬过这几年。

清沅给自己家中父母写信也是这么说的。之前顾泽行给清沅信中还说了,如今他在京中没有一官半职,无事一身轻,有些想回霖州老家去,但因清沅祖母住在京中,他要侍奉老人,暂时还不好离开,不过准备先在霖州再买些地。

清沅倒是赞成顾泽行回霖州的想法,实在不行,就将祖母一起带回霖州。祖母也一直说过想回霖州看看的话。

她给顾泽行回信,劝父亲可以先回去霖州看看。话中意思,是在这种时候能离开京中是最好的。

写完这封给父亲的信,清沅忍不住叹了口气。若是这时候萧广逸在她身边,她还可以握住他的手,帮她抵御心中这股思乡和不舍。但萧广逸不在,她就成了又是想家,又是想萧广逸。

她只能等到冬至之后,萧广逸才会回来。他们已经说话了,萧广逸这次冬至节,要在边境和将士一起过。

冬至大节时候,宫中办得很隆重。

太子与太子妃这一对夫妇,宗亲都夸金童玉女,十分般配。有心急的长辈,已经开始问乔简简有没有动静了。

乔简简略饮了几杯酒,回到东宫时候面色微红。宫人立刻端来了醒酒的汤给她,她却推开了,有些话,她要趁着醉意才能对太子说出来。

他们在床上躺下时,乔简简侧卧着,看着太子喃喃道:“殿下…我是你的妻子…不管我是谁的女儿,我都是殿下的妻子…殿下能不能…多看看我?”

萧重钧看向她,又觉得她这个样子有些可怜,他低声道:“我知道了。”

她又恳求道:“殿下能不能更信任我?好不好?”

萧重钧说:“好。”

乔简简眼里也许是困的,一眨眼就是眼泪,她用手指擦掉眼泪道:“我信殿下的允诺。”

冬至第二天,皇帝正是册封袁昭仪为贵妃。袁昭仪仍住玉澹宫,但用度提升为贵妃一级,从此成为袁贵妃。

这事情众人之前都有耳闻,因此并不震惊意外。各人都已经做好了准备,就连乔简简都准备了一份贺礼给袁贵妃,让人送去。

既然太子要东宫这时候只能按捺,那表面功夫还是要做一做的。

册封贵妃一事,就像刀子一样,插在了原来顾皇后一派,如今太子一派的心头上。安平在知道这个消息之后,压根没有回宫,也没有对袁贵妃有任何恭贺之意。

皇帝并没有责怪安平,他知道安平是在生他的气。他甚至还派人送了东西去康王府上,安抚安平。但他是一定要封莲华为贵妃的,他有他的道理。

冬至过后不久,就要过年了。众人本来以为册封贵妃的事情已经过去了,今年玉澹宫,袁贵妃那里不会再有大事了。谁料到就在这一年的最后两日,玉澹宫传出了消息——袁贵妃有了身孕,已经有快三个月了。

这一下皇帝为何执意要册封袁信女为贵妃,似乎一目了然了。

第161章

宫中已经有整整七年没有妃嫔怀孕了。袁贵妃有孕的消息之前一直掩得严严实实,冬至时候,谁也没察觉到袁贵妃身体有什么异样。

毕竟才三个月,袁贵妃还没有发胖或者肿胀的样子,冬天又常穿厚袄,所以瞧不出变化。冬至大节宴席上袁贵妃还饮了酒,与皇帝说说笑笑,一切如常。

如今袁贵妃这有孕的消息一出,在宫中又是一个响雷。

即便是在玉澹宫,许多宫人也是先大吃一惊,然后才又惊又喜,完全不知道袁贵妃已经有孕在身了。

其他宫的妃嫔更别提是有多又羡又恨了。在这宫中,除了顾皇后,从来就没有哪个女人能同时占有位置,孩子和皇帝的宠爱。

顾皇后在的时候,只有顾皇后什么都有,但因为她是掌握六宫的皇后,所以众人眼红也不敢表露,偶尔有几个那么不知趣的,总是很快被皇后收拾了。

但如今不同,如今是一个一年前还寂寂无闻的宫女,转眼就笑纳了一切。

只是这些嫉恨伤不到袁贵妃半分。贵妃有孕的消息一出,随之而来的是玉澹宫的重新整理。皇帝亲自发了声,在玉澹宫中又筛选轮换了一批伺候的人,入口之物尤其小心。御医有八人互相监督,为贵妃诊脉。

另外其他各宫不必送礼物。若是一定要送,就直接送金银,入贵妃的私库。

这个主意是袁贵妃亲自提出来的。皇帝生怕有人送的东西不干净,叮嘱了袁贵妃,说送来的东西,都不要经手,直接收库房里。以后让人一件一件好好检查。

袁贵妃就笑道:“若是这样,我还收他们的东西做什么呢?多没意思?”

皇帝就道:“你不知道这宫中的人心有多可怕。朕不能让你涉险,你和孩子都得平平安安。”

袁贵妃道:“那不如就和民间一样,收份子钱,不要他们送东西,只要银子。这样他们既表了心意,我也不用担惊受怕,大家都便利。”

皇帝笑了起来,他再一想,竟然觉得是个不错的主意,遂答应了袁贵妃。

皇帝一点都不觉得袁贵妃贪财,只觉得她坦诚可爱,还夸袁贵妃说“民间果然是有民间的法子”。之后袁贵妃又说会用这笔银子虔诚礼佛,捐一大笔做香油钱。皇帝就更觉得袁贵妃是个实诚人儿。

皇帝总是会忍不住拿袁贵妃和顾皇后比较,越比较,他就越觉得袁贵妃合他的心意。他虽然知道袁莲华有些随性,不那么讲究规矩,但是她说话做事,都是直接想要什么说什么,直爽不含糊,心地与顾皇后更是一个天一个地。

他愿意这么捧着她。看着这样一个原来除了美貌一无所有的女人,因为他,成了所有人呢艳羡嫉妒的对象,他心中会有一种特别的痛快——他能给皇后的,也一样能给别的女人,哪怕她原来只是个宫女。

皇帝有时候也会想要教袁贵妃读书写字,若是旁人,一定会十分迎合他。袁莲华不一样,她只说自己不擅长,也不想学。

皇帝就笑话她:“你已经是宫中的贵人了,要是提笔都是错字,那怎么行。”

袁莲华道:“我也不做大文章,不去考状元。要写一手好字做什么?我只想伺候好陛下,以后再带好孩子,我就心满意足了。”

最让皇帝感到她与众不同的,是她似乎真与佛有缘。宫中礼佛的人不少,但有灵性,有悟性,与佛有缘的没有几个。

袁莲华不同,她虽然不是精通佛经中的字句,但她周身就是有一种真有佛缘的人才会有的气度。就连广智寺的主持,见过一次袁莲华,也是一眼就惊呆,只道袁莲华是观音大士坐下弟子,来凡间一番历练,所以注定遇上皇帝,为皇帝孕育皇子。

主持这话说过不久,袁莲华就有孕了,皇帝就铁了心要册封她为贵妃。现在就等孩子生下来了。

除了玉澹宫,宫中其他人都没有多少欣喜之情,只是不得不在面上装出普天同庆的样子,还要直接掏钱交给玉澹宫的私库。

东宫乔简简这边,完全没想到自己才进宫几个月,就遇上这样的情形。

她进宫之前,家中都说她这时候进宫做太子妃,是形势最好的时候。因为顾皇后被幽禁,她不必每天在顾皇后面前伺候,顾家失势,乔家新近得宠,她做事不用顾忌。

可如今这情形,乔简简只觉得她还情愿顾皇后还在,至少不用为袁贵妃这事情心烦。之前册封贵妃的时候,她还精心挑选了礼物,让人送去玉澹宫。没想到袁贵妃这会儿一公布怀孕,就直接开口不要礼物只收钱了。

乔简简就知道自己之前送去的礼物,袁贵妃恐怕碰都没有碰过。这事情她还没法向袁贵妃计较。换过来想想,如果她这时候怀孕了,恐怕也会万分小心。

虽说等袁贵妃的孩子生下来,太子都已经十八岁了。年龄相差十八岁的兄弟,并没有多少威胁。大家都明白这一点,但是这总是一块阴影,悬在太子的头上。

嬷嬷的眼神让她十分在意。她们若无其事地用目光扫过她平坦的小腹,似乎十分渴望她一晚上肚子就大起来。

乔简简心中焦虑,只要别人这么看她一眼,她都会立刻想起太子平静的神色,他对她毫无波澜,她不知道他们的孩子什么时候才会来。

袁贵妃有孕的动静太大,连两仪宫都听到了消息。

“袁贵妃真有孕了?”顾皇后淡淡问。

“听外面人说,是的。”下面人小心回答。

顾皇后也没有怎么样,身边人还以为她要摔东西泄愤,但她并没有。她到底还是皇后,不是废后。

顾皇后只是双手合十,她自嘲地笑笑,不无讽刺道:“难道还真是佛祖将这位袁贵妃送来的。”

作者有话要说:对不起,这两天有点卡文

第162章

顾皇后只在太子大婚的时候见过一次袁贵妃。

她从前甚至都不会将袁莲华这样的人视作对手,但如今她已经没余裕来挑剔对手了。从前后宫中一切都为她所用,她想抹黑一个人,或者给一个人使绊子轻而易举。她表面上还是高高在上,云淡风轻的皇后,都不用脏自己的手,就有人体会她的意思把事情做了。

袁莲华人并不丑,与叶棠婳有几分相似,她一眼就看出来了。只是袁莲华的五官和身材都更粗些,不如叶棠婳精细到极致。

叶棠婳,顾清沅,当初她选进宫来的这几个女孩儿,不仅是天生的容貌美,更重要的是能看出是官宦之家才能养出来的精致。

袁莲华不一样,穿得再好,也看得出是有一股粗糙的劲。也许正是这种糙劲,让她毫不顾虑这宫中复杂的情形,反而安心享受起这突然的奢华。

顾皇后再也不会瞧不起看起来脑子简单的人了。

如今她在这处境,倒能心平气和好好审视其他人,因为她再没有轻敌的资格了。

这几个月来,顾皇后一直在心中不停地回想,她到底是哪一步走错了,是在哪一步走漏了消息,让皇帝察觉到了。

她有的是时间来想这个问题。

一开始事发的直接原因当然是因为寿真向皇帝告密。寿真公主与她相交了十几年,零碎矛盾虽然积累了一些,但都不算什么,真正翻脸还是因为怀恩县主的事情。

现在回想起来,她也会有些后悔,不是后悔没有选怀恩做太子妃,而是对寿真,她本可以有更好的手段,耐心抚慰一番。怀恩是做不了太子妃了,但可以对寿真的儿子许诺一番好处,将寿真按住。

顾皇后就寿真这条线顺着梳理下去。她能明白寿真告发她和静珑真人的原因,但寿真怎么会知道那么多内情?这一点,她始终百思不得其解。

这十几年来,她对寿真也十分了解了,并不是心思十分缜密的人,手段也糙。能查探到静珑炼丹的内情,那不是件简单的事。就好像寿真早就看穿了一切一样…

顾皇后思来想去,最终还是觉得这事情,是她大意了。

第一她地位太高,事情一层层吩咐下去,通过的人手多一个人就多一份泄漏的危险。

其次她从未在心里真正将寿真看做一个厉害的对手,她看低了寿真公主。

所以现在这处境里,她不会再看低任何一个人。任何一个人都可能影响她的命运。

她就好像正坐在一张单薄破旧的木筏上,漂浮在波涛汹涌的海面上。离登上陆地也许只需要一天,也许永远熬不到那一天。

在太子大婚那天,她看袁莲华还比看皇帝更多点。皇帝看了几十年,她看一眼就知道皇帝老了,在走下坡路了。袁莲华是新人,还值得她多看两眼。

袁莲华来行礼寒暄时候,她对袁莲华微笑道:“你这样年轻,还是尽早生个孩子为好。”

这是她的真心话,她是真希望袁莲华能怀上孩子。

皇帝有了新宠,有了婴儿,可以减轻皇帝对老,对死的焦虑,让他一双怀疑的眼睛,不用时时刻刻打量太子。

所以听到袁莲华怀孕的消息,她十分平静。若是她的心腹还在她的身边,她还可以和她们好好分析一番。但现在她身边要么是些钝物,要么就是皇帝的耳目,她无人可诉说。

她现在担心的不是太子,不是安平,而是那位太子妃。

皇帝选的太子妃,也许是像合乎朝廷期待的闺秀,但大婚那天,她看了一次,总觉得这个乔氏有些呆,毕竟年龄小,又从未在宫中住过。

袁莲华怀孕,在宫中看起来造成的风波不小,但其实只要稳住方向,其实并没有想的那么严重。只希望这个太子妃能稳住,不要被这一点波动就吓住。

顾皇后并不打算因为这件事情,就主动去往外面递话。她在等,她要看看谁先沉不住气,主动找上门来。

如果是太子妃的话,那就太让她失望了。

当然袁贵妃这事情的危险还是有,只是有些事情,只能留待时间去解决。她需要时间,袁贵妃一样需要时间,生下并养大一个孩子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袁贵妃的玉澹宫中正喜气洋洋,人人都在盼着一个皇子。但袁贵妃毕竟是头一次有孕,头生子格外不容易,她哪怕心再大,还是要小心的。

皇帝一有空就去玉澹宫陪伴袁贵妃。现在宫中都知道皇帝比谁都在意袁贵妃这个孩子,比几年前六皇子出生的时候开怀多了。

皇帝开恩,允许袁贵妃的母亲进宫陪伴。袁贵妃的父母原是平民小商人,一辈子都没有进宫的机会,但因为袁贵妃,她的父亲竟封了爵,虽然品级很低,但好歹是个爵位,袁贵妃的母亲也要被人尊称一声夫人了。

袁贵妃事先就对皇帝坦诚了:“妾的姆妈不像宫中人,个个都知书达理,她是市井妇人,来了宫中,还望陛下不要怪她失了礼数。”

皇帝只觉得袁贵妃可爱,他现在反而觉得这些粗野点但直来直去的人让他更安心。

袁贵妃一说这话,皇帝立刻命玉澹宫的人不许怠慢袁贵妃的母亲。

隔日袁贵妃的母亲方氏就被接来了宫中。方氏第一次进宫,整个人都畏畏缩缩,只觉得眼前眼花缭乱,一切都恍若梦中。直到看见自己女儿袁莲华,方氏才相信这眼前的一切。

只见两个容貌清秀的宫女一左一右扶着袁莲华缓缓而出——尽管她还没显怀,但是周围人生怕她摔到一步,所以寸步不离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