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想到太后, 心思立刻想到别的事情上了,他又问清沅:“我从霖州带的那几个孩子, 母后能让我留下吗?”

从霖州选的孩子, 皇帝最终留了四个下来, 年龄最大的大概十岁, 年龄小的比皇帝小一岁, 家境各有不同, 但都聪明伶俐, 皇帝很喜欢。另还买了一些贫苦女孩, 带回去做宫女。

皇帝说:“我怕母后讨厌他们。”

吴太后常常在他面前流露出对宁州人的鄙薄,不喜欢皇帝和京外的人亲近。

但皇帝实在很喜欢这次出来带回来的孩子。

清沅柔声说:“陛下放心,只要陛下向太后说清楚情由,太后一定会让皇帝留下人的。”

皇帝又小声说:“就算母后不同意,你也让皇叔不要把他们送走!”

清沅终于笑了笑,说:“好,我会和燕王说。”

皇帝小小年纪,已经知道怎么借力了。

清沅从皇帝那里离开,又去写了几封信。她刚刚收到顾晟的信。顾晟这信寄出的时候还不知道赵逊出事,信中说的还是霖州太守来顾家拜访的事情,顾晟一介白身,先是招待燕王,后脚就来太守,使他诚惶诚恐,他在信中劝大姐低调行事,最好还是慎重考虑与燕王的婚事。

若是清沅之前看到这封信,说不定还会觉得有趣,开几句大弟的玩笑。但是现在,一切都变得不合时宜起来。

她花了很长时间才写好了给顾晟的信。刚停笔,就有侍女过来说燕王请她过去。

清沅走去燕王房间时候,正好看到他的几个幕僚和将军从燕王房中出来。也不知道是不是她心里装着事,总觉得一群人看着她的目光都有些异样。

才一去燕王房中,就见燕王伏在桌上,脸埋在胳膊里,不知道是疲倦还是又犯病了。

清沅忙走过去,蹲下来看他,抚着他的手臂低声道:“去榻上躺下吧。”

燕王抬起头,他只是面色苍白,冒了些虚汗,看起来不算难受得特别厉害。他叹了了一口气,握住清沅的手慢慢坐直身体,问:“你给京中写信了么?”

清沅道:“我给清泠写了信。”

她知道燕王问的是什么,她又说:“国公府那边,我只担心几个孩子。旁的都没有什么。赵家亲眷多奴仆多,只要有个主事人,就能把事办妥帖…”

她说到这里顿了一下,她本来应该是国公府的那个主事人。但是既然她已经与赵逊和离,就再没有回去为赵逊办事的道理。

“国公爵位该由赵逊长子承袭。只不过孩子今年才七岁,他的母亲又是奴婢出身,只怕赵家长辈处事不公,办一场大事把国公府都掏空了,就给这母子扔一个空架子…”

清沅从十几岁开始就为一大家子人操心操惯了,这时候遇上这大事,怎么可能不想。

燕王气闷,他握紧了清沅的手说:“你不欠他们的!”

她看着燕王的脸色,道:“我知道…但稚子无辜。殿下,我就求一件事——我不出面,但至少要让人去安顿好这几个孩子。”

燕王站起来,把清沅揽在怀中,道:“清沅,你对我还说什么求字。”

清沅低低应了一声。

但燕王能明显感到她在自己怀中有些僵硬,不像之前那么柔软地紧贴他。他默默放开清沅。

清沅心中正是纷乱时候。两个人之间有些沉闷,难有心情亲昵。她原以为把从前的旧事都说开了,就把两人之间的心结都解开了,没想到旧事才过去,又起风波。

她又恍惚想,是不是确实自己做得太张狂了?顾晟劝她并没有劝错。她虽然早就与赵逊没了夫妻之情,但她并不希望赵逊死掉。京中的消息说,他自从知道她与燕王结伴同行之后,就整日饮酒,几乎每日都喝得烂醉如泥…

更糟糕的是,燕王身边的人不知道都对燕王说了什么。之前有时候燕王与人议事,并不刻意避开她。这两天一反常态,幕僚和下官来和燕王议事,她都会被安排错开。

清沅想,若她是燕王身边的谋臣,会怎么劝燕王?她要真为燕王着想,真会这么诚心劝燕王。

“殿下,先把这桩婚事放一放吧。”

到了该用晚食时候,燕王又没有胃口,清沅只饮了一碗汤,吃了一块糕点,就让人把晚食都撤掉了。

两个人坐在书房里,一个人看书,一个人练字,都默默不说话。

正在这时候,又信使登船,送上了从京中来的消息。

这一次信使,是特意带来了有关诚国公府的详情。

他带了厚厚一沓信来,其中竟有一大半是给清沅的。这是头一次给清沅的信比给燕王的还多。

清沅想告退,说要回房中看信。

燕王叫住她:“清沅,你和我一起听听京中的情形。”

他不让清沅单独看那些信。想也知道那么厚一沓信,难道会都是抚慰她的么!里面不知道会用什么难听的话责难她为难她。

燕王问信使:“诚国公的后事办得如何?是否妥当?”

信使垂头回答:“回殿下,已故诚国公的事还没有办,甚至还没有入棺。”

清沅的脸色刷地白了。若非横死冤死,岂会停在家中不办事的!而且是在夏天,都过了这么些天了还不办,那尸身…

信使接着道:“国公府花了大笔银子,将房间中堆满了冰块,将诚国公尸身暂时保存着。”

清沅这才喘过气来,问道:“国公府现在是谁在主事?为何不肯办事?是有什么纠纷么?”

信使道:“回夫人,国公府如今是诚国公的三叔赵温主持。赵温日日哭天喊地,说自己的侄儿诚国公赵逊死得突然,死得蹊跷,一个好好的大活人,是被人逼死的…”

燕王低声喝道:“他说被谁逼死的!”

信使瑟缩了一下,接着禀道:“赵温说,赵逊与顾夫人的和离书是假的。诚国公府不认。赵逊死前几日曾对人嚷过,他与顾夫人没有和离,和离书属伪造,等顾夫人一回来,他就要把顾夫人带回去。就是因为此事,所以赵逊才被人灭口。”

清沅和燕王都一动不动。

信使垂着头,只觉得对面一丝声音都没有,他就继续流畅说了下去。

“赵家如今的主张是,诚国公枉死,和离书也是假的,所以他们不肯立刻安葬诚国公。一切都要等顾夫人回京。顾夫人一回京,就应该回诚国公府,与他们对质。”

“如果诚国公的死,是顾夫人使人主使,就要顾夫人下狱为诚国公偿命。如果诚国公的死与她无关,也要她在诚国公灵前叩三百个响头,为诚国公守孝三年。”

“此事已经朝野震动。国公府门前每日都是围观的百姓。宫中太后也发了怒,朝中大理寺已经接下了赵温的状告…”

“够了。”燕王道。

信使行礼退了下去。

燕王面色冷漠,径直走向清沅,抢过她手中那一沓信就要撕。

清沅又抢回来,哭道:“你这是做什么!”

燕王道:“你放心,什么事都不会有。他们不敢直接冲我来,所以冲着你而已。你不用理会。”

他说:“我不会让人伤你分毫,更不会让你回诚国公府,去大理寺。”

清沅看着他,他眼中有火。她说:“你先冷静些,我们回了京,先看看情形再说。”

燕王神色有些古怪:“再说什么?”

他脸色一变:“难道你真想回国公府?”

清沅心累:“怎么会…回去了,只怕要给赵逊陪葬。”

她伸手抚了抚燕王的脸,柔声道:“我只是不想你那么为难。旁人劝你什么…你要听着些。至少表面上听着些,这才是贤明的摄政…”

燕王一听这话,就知道她什么都知道。他身边人劝他什么,她都知道。

“我不会负殿下…”清沅依依不舍地摸着他的脸,“只是我们再多等一等…殿下?”

燕王有些失神,他听清沅唤自己,回过神来。

他忽然平静了许多,说:“也好。我们的婚事缓一缓…先平息了这件事情。”

清沅擦了擦眼泪,勉强笑道:“好。就这么说。我先回房了。”

她转身离开。

萧广逸看着清沅的身影消失在屏风后面。心像要炸开——好像一锹雪盖在火上,刚刚还是火热,一眨眼就只剩灰烟。

他张了张口,道:“郑十九,给我…”

他突然顿住,嗓子里有些痒,他用力咽了咽。

“给我…”

他伸手一把扶住旁边的桌子,另一只手捂住嘴,但血已经大口涌出,漫出他的手指和掌心。

郑十九慌忙扶住他,一边大呼:“快叫御医!”

燕王拿开手,低声道:“慌什么…不要大呼小叫…”他不想让清沅听见这动静。

但他这一句话才说完,就再也撑不住,弯腰又是哇一口鲜血吐出。

清沅刚转过屏风就听到一阵喧哗,夹杂着郑十九呼御医的声音。她整颗心猛的一缩,踅身飞奔回去。

只见一群人已经将萧广逸扶到榻上躺下。萧广逸面色惨白,嘴唇紧闭。

地上那一大滩血,还没人顾及清理,格外刺目。

清沅呆了一下,立刻扑到他过去握住他的手,他的手上也全是血。她一边用帕子为他擦手擦脸,一边低声唤他。

“广逸…广逸…”

萧广逸抓着她的手陡然一紧,他绷直了身体,翻身又吐,血全吐在清沅的帕子上,清沅扔了帕子,慌忙揉着他的背,她不知道如何能让他好受一些。

她泪如雨下,哽咽道:“我哪都不去,哪都不去。就在这里陪你。”

但燕王的血止不住,等姚御医来的时候,他又吐了快有小半盆血。即便姚御医,看到这情形还是大吃一惊,失声道:“糟了!”他不再多话,立刻为燕王施针,又叫人赶紧去煎药。

萧广逸昏昏沉沉,双手冰凉。清沅满面泪痕,只是不停用热水为他擦拭。

他失血太多,已经昏了过去。

等萧广逸安静了些,没有再吐,只是昏睡。清沅才与姚御医到一边说话。

清沅这才看到自己半只袖子上都是血迹,她忍住泪水,知道这时候不能浪费精神,她问:“御医刚刚说糟了,是为何?殿下到底如何?”

姚御医说:“殿下是胃痈,这样呕血之症,应该是内痈破了。之前就说了,外痈还能割去。内痈这样,却不能动刀——传说中裴闻仙裴神医曾经做过这样的事,但裴神医早已仙逝,当世无人敢做这样的事。所以内痈破了,还是只能靠汤药,看它能不能止住。所以夫人,这几天殿下可能陆陆续续还会吐一些血。”

清沅听明白了,她说:“御医的意思是,这只能听天由命了?若是能止住血,那就是万幸。若不能止血,又会怎样?”

姚御医不说话了。

清沅只觉一阵天旋地转,她慢慢道:“我知道了。”

她慢慢坐下来,道:“姚先生,和我说说吧,燕王的身体怎么就这样了,我又该怎么照顾他…”

姚御医道:“殿下本就不算体质强健之人,在宁州这样的苦寒之地,又行军作战,损耗太大了。再者早年还有中毒的事情…”

清沅猛然抬头:“你说什么。”

姚御医噤声。

清沅分明听到了中毒两字,她追问:“他什么时候中的毒?谁给他下的毒?”

姚御医叹了一口气,道:“这事,殿下不允许我说,尤其是对夫人说。我只能说,这位下毒的人,本该是一位最亲近最爱护殿下的人。至于其他详情,等殿下醒了,夫人亲自问他吧。”

清沅一瞬间像被人摘了心,摘去了所有声音,她疼得说不出话来。

她已经全明白了。

第262章 外传第四十一章

萧广逸一直侧身躺着。姚御医叮嘱了, 他这几天还是随时可能会再吐血, 不能平躺, 免得呛住。除了用了些药, 其他饮食都不能进。清沅照看了他一整夜, 不时帮他躺好姿势, 用冰块擦拭他的嘴唇, 并慢慢轻轻为他打扇子。

郑十九请她去休息,他们内侍可以照顾燕王。清沅拒绝了, 她一刻都不想离开萧广逸身边。

“我就在这里守着他…”她的目光不能从萧广逸身上离开。

半夜时候萧广逸醒来过一次,但整个人都迷迷糊糊, 清沅握着他的手, 低声问他还疼不疼,想不想吐。他迷迷糊糊只是像说梦话一样,说:“清沅…清沅…”

他忍住疼痛的呻/吟,只是唤她的名字。

清沅贴着他的脸, 声音温柔坚定:“我在,我就在这里。”

她从未想过, 爱一个人会这样让人心碎。黑夜好像太长了, 没有人知道他明天会不会好起来。一想到这有可能是萧广逸最后一次和她说话, 她几乎要发抖。

“清沅…”他呓语, “不要紧…别怕…”

要不是他病得这样重, 她一定会拍他一下, 都这样了, 还叫不要紧?

“我不怕, 你要快点好起来。”她柔声说。

萧广逸那一阵难受劲过去,又渐渐陷入沉睡。清沅为他轻轻拭去脸上的冷汗,接着道:“我想了想,我们还是不要等了。一回了京,我们就准备婚礼。旁人要说就说,要骂就骂。这些虚名,我不管了,也管不得那么多了。人生在世,我等着你不容易,你等着我更是难…等了十几年了,我一天都不想多等了…你说好不好?”

萧广逸只是睡着,他蹙着眉头。清沅轻轻抚过他的眉心,接着道:“这十几年,你又是怎么熬过来的…安平公主走的时候告诉我,要我体谅你,说你是个可怜人。我那时候还不信…”

“还有你逼我端酒给顾太后那天,我气得发疯,根本没有仔细想你对我说了什么。你说,你只是把顾太后给你的东西还给了她,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我那时候还以为你说的是许婕妤的事情,其实不是。你说的是你自己。原来你早就告诉我了…□□,是顾太后先给你的,对不对?是她指使玉苓给你下了毒…所以你才这样恨顾家的女人。你明明说了,我那时候没有仔细去想你说的话…”

她说着说着眼泪随之滚落,她用手指擦去眼泪,苦笑道:“我难得粗心一回…”

“…但你也有不对。我们两个针锋相对时候,你不愿对我明说还罢了。等我们好了的时候,你也不肯说。明明答应我了,要把过去的事情都说开了,你为什么一字不提玉苓下毒的事情?你…”

她说不下去了,只是趴在床边,无声哽咽。

她知道萧广逸爱她,但她不知道萧广逸爱她这么深!他不想她愧疚,不想她难过,就守着这个秘密,不吐露半分,所有的痛苦他一个人吞了。

这样一个人,她还有什么理由不去生死相随。

清沅慢慢抬起头,她擦干净自己的脸,她低声在萧广逸耳边说:“若我们能一起回京当然好,若不能…我不会让你等太久…”

萧广逸这时候睡得平静许多。她又看一眼他,然后起身,去拿了他一向自己保管的钥匙,打开萧广逸的箱子取了几件东西,拿了燕王官印和虎符,她代他保管。

然后看看天色终于快亮了。她很清楚,萧广逸这样神志不清,整支船队都失去了主心骨,这时候一个不慎,只怕万劫不复。萧广逸晚一天恢复,这危险就越大。

清沅收好燕王印和虎符,又环视四周,见到壁上挂的无将剑。她盯着那剑看了片刻,干脆取了下来。那剑连剑鞘沉甸甸的,她需要两只手臂抱住才拿得住。

她将这柄长剑放在萧广逸床上。

她没有像看不见的神佛祈祷,却低声向这柄剑道:“你陪他出生入死,每次他都能有惊无险平安归来。这一次也请护佑他化险为夷。”

做完了这些事情,她整理一番自己的仪容,不让自己脸上露出半分不安,哀戚和太多泪水,她的面孔上只能有恰到好处的担忧。

做这些事的时候她把郑十九等几个内侍支了出去。等准备好了,她才唤郑十九。

她要郑十九天一亮皇帝一起身,就把皇帝带过来。

她依然守在萧广逸身边,姚御医每隔一个时辰就来看一次萧广逸。到了早晨,他又给萧广逸诊了一次脉,说燕王暂时平稳,但是最好一直静躺,不要移动。

原来他们还有半日水程就到禹城的下一站陵都,本来他们是要在陵都上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