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个孩子还都未成年,没了谢葭的爱宠,她可就什么都没有了。

没滋没味的吃完了哺食,谢瑶打发人送谢璋回去,这才对常氏道:“娘,您不用太过担心,阿父应是去了元氏屋里。”

常氏苦笑道:“我料得也是,太皇太后就要来了,元氏是主母,良人总归是要和她商量一二的。”

谢瑶见常氏这样明白,倒颇为意外,“既然如此,您还担心什么呢?元氏那性子您又不是不知道,阿父才不会在一夜之间就对她改观。”

常氏摇头道:“我是怕…”她欲言又止,“这回大姑娘立了大功,让太皇太后记起了咱们家,省亲之后,你阿父定然要赏她。连带着对太太,肯定也要重上几分。我这个年纪,倒是没什么了。只是可惜了你们几个…”

谢瑶失笑道:“您是担心女儿也会失宠?”

见常氏点头,谢瑶倒乐了,“没影儿的事儿,也值得您去担心?放心罢,等省亲宴过后,还不知谢瑾怎么臊呢!”

为了让常氏安心,谢瑶小声把事情给常氏说了。常氏将信将疑地看着她,好半天才讷讷道:“我前世也不知是造了什么福,生下你这样好的姑娘。”

一句话倒把谢瑶给说臊了,红着脸退了出来。

结果谢瑶出来后没多久,谢葭就来了常氏屋里。常氏先是一喜,再是心底一沉。谢葭面带怒色,显然刚刚生过一场气。她可不想触了谢葭的霉头,就叫丫头去给谢葭换衣裳。等谢葭脸色好看些了,常氏才小心翼翼地奉上一杯茶。

谢葭见常氏胆小的跟只兔子一样,摇头笑笑,拉过她在一旁坐了,好笑道:“你怕我做什么?”

常氏不安道:“良人不是去了太太屋里?怎的这个时候又来了。”

“这是吃味了?”谢葭终于露出一丝笑模样,“放心罢,我不过是与她说两句话。谁知这鲜卑婆娘凶恶,一言不合便恶语相向。她那屋里,我真是一刻都呆不下去。”

原来谢葭去找元氏商量省亲事宜,闲暇时无意说起今日谢菽上门相求的事情。他念着兄弟情分,更怕谢菽和高氏他们给自己捣乱,就想找个小差事交与谢菽了事。谁知不知道触到元氏哪根神经,当场气的跳高,骂谢葭是个不折不扣的傻子!

元氏大闹了一场,逼着谢葭打压谢菽,抢来爵位,继承家业。谢葭不愿听一妇人之计行事,两人针尖对麦芒,吵了一通,这回元氏不知从哪里学来的招数,坐在地上大哭起来。谢葭说也说不过她,又被她哭的心烦,干脆抬脚来了常氏这里。

谢葭走后,听到风声的谢瑾跑到元氏这里来,母女两个满口鲜卑话,叽里咕噜的把谢家人骂了个遍。

元氏恨道:“我以公主之尊下嫁谢家,他们不将我视为珍宝供着便罢、一个个的目无尊长,都欺负到我头上来了!你那祖母跋扈,偏心二叔,我处处忍上。谁知二叔也是个不知好歹的,要跟你阿父争位子不说,还要叫你阿父搭桥。你阿父也是个傻的,他怎的不为咱们娘儿几个想想,若叫二房得去了爵位,岂不是要我向老二媳妇那个村妇低头?你阿兄和你,在阿瑜他们面前都平白矮了一头。你这个糊涂的阿父,他怎的就不明白!”

与此同时,关于爵位一事,谢瑶兄妹二人也在讨论。

赶上太皇太后省亲这样的大事,谢琅提前从官学告假回来。有些日子未曾见面的兄妹,两人说了好一会儿的话。

谢琅叹道:“你不知道,方才听闻阿父去了元氏那里…我想着,若有一日娘亲失了宠,就得靠着咱们兄妹几个了,万不能有一事行错。”

谢瑶没想到,谢琅竟有这份心性。他的孝顺自然十分难得,只是懂事的让人心疼。她自己重活两世,倒不觉得什么。可她的阿兄不过十二岁,放在现代,那还是个刚毕业的小学生呀。环境逼人,果然不假。

这两年来,谢瑶在谢府中有了一套自己的用人班子。元氏那边闹起来没过多久,谢瑶这方就得了消息。谢瑶正想问问谢琅的心意,便问他对爵位一事有何看法。

谢琅不假思索地道:“阿瑶是问我的看法,还是阿父的看法?”

谢瑶奇道:“莫不是你与阿父的想法不同?”

谢琅摇头,“也不尽然。只是阿父的想法为重,我的主意,不说也罢。”

“此话怎讲?”

谢琅道:“若按我看,这爵位不争也罢。好男儿志在四方,凭靠自个儿的本事,未尝不可挣出一片天地来。”

谢瑶暗暗皱眉,心底并不十分赞同,但并未说谢琅一个不是。这想法好是好,谁都不靠,只是太过理想化了。可年轻时谁没有过这样不成熟的念头?谢瑶并不想强行用自己的念头去给哥哥洗脑。

谢琅又道:“可看阿父的意思,他分明是以退为进。表为不争,实为…”

他话未说完,谢瑶已然明白,不由暗暗吃惊,谢琅竟然这般通透。

谢琅见妹子吃惊的表情,有点不好意思地笑道:“我瞎猜的,若说错了,阿瑶可不要笑话我。”

“哪儿的话,阿兄所言极是。”谢瑶忙道。

谢琅道:“我也是近两年才悟出来,咱们阿父瞧着为人厚道老实,实则胸有宏图之志。”

谢瑶笑道:“这就是说阿父表里不一咯?都说阿兄最像阿父,那阿兄瞧着亦忠厚老实,可是内里一肚子坏水儿?”

谢琅佯怒道:“你这小妮子,我看你才是一肚子坏水儿!”

谢瑶眨眨眼,没有否认,她可不就是坏。但只要他们都过得好,她就是怎么样都值了。

她故意开玩笑,可不就是想让谢琅心里轻松一点吗。今晚的事情,到底是让谢琅心慌了阵子。

不过没过多久,谢琅的担心就彻底的消失了。

因为太皇太后省亲那日发生的事情让他意识到,从此在这个家中,没有哪个子女会比他的胞妹谢瑶更得父亲看重。而当年在平城那短短几日暗无天日的时光,绝对不会再次上演。

转眼就是太皇太后省亲之日,谢府上下早早做起了准备,一切按照事先安排好的一般,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这回省亲,不仅太皇太后会来,皇上和六殿下元谐亦会同往。谢家人不敢掐着时辰出门恭迎贵人们,早早地便各自穿上礼服,迎了出来。

盼星星盼月亮,好容易迎来了凤驾,众人纷纷见礼。在门口简单叙话几句后,终于入府开席。

太皇太后一路南巡下来舟车劳顿,近日来胃口都不是很好。没想到这谢府的饭菜倒颇合她的口味。她说与谢葭听了,谢葭心思一转,便道:“子敬不才,这些新奇的菜式,都是府中四女阿瑶想出来的。”

太皇太后一听,便笑道:“阿瑶吗?倒是有些日子不见那孩子了。前几日宫宴上人多,没来得及和自家闺女说话。快叫她过来!”

被点名的谢瑶,在谢瑾等人嫉恨的目光中,缓缓地走到主位前。

作者有话要说:嗷呜,终于V惹,日更六千的日子就要开始啦!灰常感谢每一个在买正版的读者,每人亲一口,么么哒!

第 29 章

谢瑶心里有数,这是自家老爹有意为她铺路。

因为嫁给元谐这一条路,已经走不通了。

她不知道元谐那边是怎么跟谢葭说的,但显然的,他处理的很好,没有叫谢瑶有一点难做。前几日谢葭特意送了她好些东西,还宽慰她世间好儿郎多得是,不必过分介怀此事。

谢瑶心一横,干脆坦白,直言自己有意进宫。

谢葭当时吓了一跳,只当女儿还小不懂事,以为当娘娘有多风光。他就把进宫的风险,和谢瑾很有可能会进宫的事情说与她听。

不想谢瑶听了竟很认真地问谢葭,他可想让常氏有好日子过?

常氏是他的爱妾,谢葭当然顺势点头。谢瑶就道,眼下常氏虽有谢葭照拂,可常氏毕竟是妾室,身份矮了元氏一头,难免时常受委屈。将来谢瑾进宫,元氏头上有了诰命,更加不会将常氏放在眼中。她不想让常氏一世为婢,她想进宫去,为生母挣一个诰命。不说让常氏和元氏平起平坐,起码不能让常氏任人欺负了去。

谢瑶没敢说,她还怕常氏色衰而爱弛,谢葭将来会变心。这些都是未知数,谁都说不准的。

谢葭感念她一片孝心,哪有不依的道理?况且谢氏本家统共就这么五个姑娘,进宫两个,那还算是少的。

谢葭就道:“既然你心意已定,阿父自然会全力帮你。只是你要答应阿父两件事。”

第一件事,就是无论何时都要记得给自己留条后路,保住自己的性命为先。什么都不及她的幸福重要。

谢瑶一听,眼睛发酸,差点掉下泪来。

原来对父亲来说,最重要的不是家族的富贵,不是他的仕途他的前程,而是…她的平安。

第二件事,则是有关谢瑾。谢葭心知这姐妹俩向来不和,他不指望着她们能在宫中互相帮衬,只求谢瑶答应,不要亲手伤谢瑾性命。谢瑶虽有些手腕,但对谢瑾并无杀意,前世如此,今生亦然。没有二话,她便一一答应下来。谢葭自是欣慰不已。

闲话不谈,这方谢瑶走到太皇太后面前,依次向太皇太后、皇帝、元谐问安。

元谦和元谐论来都是外男,所以她们这些同辈的姑娘都避的远远的,若非太皇太后召见,根本走不到这近前来。

可到底是在同一个大厅里,就算看不清楚,此时宴上静的针落可闻,听总是听得清的。

谢瑾和谢玥等人,一个个竖起了耳朵,不放过这边的一丝动静。

只听太皇太后和蔼地道:“好孩子,快起来吧。”

元谐也温和道:“四姑娘不必多礼。”

只有元谦…他仍旧自顾饮酒,神情淡然若常,仿佛她是个透明人,从未出现过一般。

谢瑶见到元谦的反应,心底一沉,还没来得急细想,就听太皇太后笑道:“前两年听你说起洛阳的牡丹好,去年有事耽搁了。这不,今年就来瞧了。阿瑶所言果真非虚,若说这牡丹,洛阳若认第二,便无处敢认第一了。”

要说太皇太后南巡为的就是看她口中的牡丹,谢瑶第一个就不相信。不过既然老人家这么说了,那就是长了谢瑶的脸面,谢瑶哪有不感激的道理。祖孙两个随便聊些洛阳的风土人情,倒是一片和睦。

那边谢瑾听得生气不已,她没想到太皇太后这么快就把她忘了。谢瑾当然不甘落后,拿了杯酒,就要上前敬太皇太后,生怕被谢瑶抢了原本属于自己的风头。

太皇太后见她不请自来,暗想这丫头未免太没规矩了些,不会分场合时宜。她们在说话呢,她都敢贸然打断。

再瞧谢葭,见谢瑾这样冒昧行事,也是脸色发红,一旁的元氏却是不以为意。太皇太后心中长叹,这都是元氏这个做母亲的没教好啊。

但她没有为了这点小事斥责谢瑾,而是不动声色地抿了小口,就淡淡地叫谢瑾退下了。

谢瑾不甘地退下,还未回到席上,就听太皇太后笑吟吟地道:“若说起来,比起酒水和酪浆,我还是更爱喝茶。听阿榕说过,阿瑶的茶泡的极好,比宫中的手艺还要妙上几分。宫里头不方便,这不,我就亲自来了,倒要尝尝阿瑶泡出来的茶可否与别处不同!”

她话音刚落,还未落座的谢瑾仿佛定住一般僵在那里,脑中轰的一声,臊的脸色通红!

一旁的谢琢等人早已叽叽喳喳的低声笑了起来,敢情好,这几日来谢瑾都是在自作多情啊!人家太皇太后根本就不是因为谢瑾才来谢葭府上的,可笑她以为自己多大的脸面,到处炫耀个没完!

谢瑾这回真是丢人丢大发了,就连着元氏都觉得女儿行事太过草率,搞得她面上无光,狠狠地瞪了谢瑾一眼。

此时常氏心中却是欣慰不已,她只得了一个小角落坐着,可她没有半分不甘。看着太皇太后那样喜欢自己的女儿,常氏心里比什么时候都甜。

正式的宴会过后,太皇太后专程去了谢府的茶室,看谢瑶煮茶。

谢葭宠爱女儿,在府中单独辟了一处干净小院,专门供她捣鼓茶水点心。谢瑶老早就知道太皇太后要来,特意将这里收拾了一番。只见花木扶疏,窗明几净,小桥流水,仿若世外桃源,好不写意自在。

太皇太后一看这里就叫喜欢,元谐更是赞不绝口。元谦则沉默地站于桃花树下,若有所思地看着树下阴凉处摆着的那局残棋。

在院里看了一会儿,几人进得屋去,谢瑶终于开始泡茶。比之两年前的力气不足,如今她泡起茶来愈发得心应手。闲暇时怕几人坐着无聊,还主动讲起了浅显易懂的茶经来,气氛始终和煦热络,没有片刻的尴尬。

等到茶水终于煮好,元谐提议到外头树下去饮。此时已是炎热的六月天气,屋里虽放了冰,但到底不比外头阴凉处有风来的凉快。太皇太后等人皆着厚重的礼服,听了这个建议,自然无一反对。

到了树影下,凉风一吹,令人心旷神怡。几人品了一品,谢葭常喝女儿泡的茶,自不必说。太皇太后等人却是头一回尝,都是赞不绝口。就连对谢瑶颇为冷淡的元谦,也十分诧异地望了她一眼。

艳丽的桃花下,元谦身着白锦龙袍,坐的端正。一张白净的面孔,不知是因着天热还是旁的缘故,染上淡淡的粉红色,柔和了几分他那淡漠的神情。

谢瑶暗想,他生得真是好看。他不像元谐那般过分白皙,可也不黑。脸型上宽下窄,不偏不倚是她在现代时最喜欢的那种男星脸。五官立体,如同刀削的一般恰到好处。

可是上一世,她的目光都集中在了旁人的身上…那个不值得她爱的男人。

今生呢?她还是不能保证会爱上元谦,会对元谦好。就连她说要进宫,也是利用元谦的成分居多。因为她知道,只有进宫才能利用自己重生的优势,过上更好的生活。

罢了。还有几年,她不急着想这些事情。船到桥头自然直,事情还未发生,想多了,那便是庸人自扰了。

谢瑶收回思绪,见几人脸上都浮出一层薄汗,就叫人伺候着贵人们擦脸。等几人洗漱完了,又有两样稀奇玩意被端了上来。一样是她前几天才苏出来的奶昔,一样是酸奶。都是用冰镇过的,这个时候喝正好。

太皇太后等人果然喜欢,只可惜太皇太后有了些年纪,不能多用。

不光几个主子,谢瑶还单独给柳姑姑备了一份,这是孝敬她的。柳姑姑是她命里的贵人。这次太皇太后回家省亲,本来也犹豫过要去哪儿。还是柳姑姑帮腔,提起了谢瑶。当然了,这只是柳姑姑单方面的说辞。但不管怎样,她谢瑶得承这个情。

柳姑姑笑道:“难为太皇太后这么喜欢,四姑娘可不要藏私,把方子交出来才好。”

谢瑶乖巧道:“哪儿能等着姑姑要呢?一早便预备好了。”

太皇太后搂了谢瑶一下,不知是对谁笑道:“这孩子可真懂事儿,我喜欢的,恨不得日日揣在怀里。”

在场的个个都不是傻子,知道太皇太后这是又看好了一个姑娘,想选进宫去呢。

谢瑶却装作不知,拉住太皇太后的袖子直撒娇,“姑祖母要是喜欢阿瑶,那就在洛阳多住些日子嘛!”

这话儿,自然也是她揣摩着太皇太后的心意说的。整个下午,她都把老人家哄得心花怒放。

前世太皇太后对她还算喜欢,但那多半是因着血缘的缘故,情分太过单薄了些。她若出了什么事,太皇太后考虑的还是局势,而不是她。

谢瑶倒不指望着,这个出色的女政治家能出于喜欢她,就做出甚么有损大局的事情。论起冷静和算计,太皇太后更胜她一筹。

今日表面上看是太皇太后一早就很疼爱谢瑶,可是只有谢瑶自己心里清楚,她在太皇太后眼中不过是一个筹码而已。她老人家不过是见谢瑾太不成器,为了谢家着想,顺水推舟地再挑一个谢家的姑娘进宫,仅此而已。

谢瑶只希望如今有了太皇太后的庇佑,她前行的道路能够稍微顺利一些。至于其他的,求人不如求己,她不敢奢望。

一日很快过去,凤驾回宫的时候,笑了一天的谢家人不知哪里来的本事,个个堪比演技帝,着实发狠哭了一通。

等太皇太后哭的差不多了,就擦干眼泪叫停,说了些场面话。又格外嘱咐谢瑶,过几日要接她进宫小住,那语气慈爱的,恨不能时时将她带于身边一般。

谢瑶识趣的做出感动之色,眼底满满的孺慕之情,好一派天家和乐的景象。

御驾走后,所有人都累散架了似的,个个没了骨头,早早回屋歇下。可疲倦并没有让人们的八卦之心消停下来,府中上上下下,几乎没有一个人不在讨论今日的省亲宴。

讨论最多的,当属谢瑶的得宠和谢瑾的没脸了。四姑娘钟灵毓秀,自不必说,府里也没几个人敢说谢瑶的闲话。但想起那谢瑾可真是好笑的很,她凭空杜撰了一出太皇太后疼爱她的戏码来,结果整个下午,人家提都没提她一句!

这下谢瑾丢人可丢大发了,大热天的硬是躲在屋里,一连好些天都告了病不肯出来。

等她再装不下去,每日去祖母那里请安的时候,又心塞的要死。自打那日省亲过后,高氏和袁氏等人听了消息,一个个的都捧起谢瑶来。反倒是谢瑾这个嫡长女落在一边,无人问津了。

谢瑾这回是真害了病,高烧几日不退,养了个把月,等圣驾出了洛阳才算大好。

在圣驾还在洛阳的时候,出了一件不大不小的事情。

谢葭在谢菽的要求下,给谢菽临时调动了一个职位,让他进到洛阳行宫里去当了一个护卫队长。这可是能在圣驾面前晃悠的活儿。可谢菽满心的不乐意。为什么呀?因为洛阳行宫早就被聂怀义把守的跟个铁桶似的,半个刺客的影儿都没看着,你让他怎么露脸啊?

进宫里当差不比外头,早上天不亮就要赶进宫,又不能住在里头。几日风吹日晒下来,谢菽整个人都瘦了一圈。

他和袁氏一致认为,这是谢葭在故意整他。

满心怨气很快就变成了歪主意,他们想让谢葭也捞不着好儿。

谢菽的职位调动是谢葭一手促成的。如果在谢菽走后,监狱里立马出了大乱子,是不是就能显示出他谢菽的能干,和谢葭的失职呢?

袁氏和谢菽两个越想越觉得这个计划堪称完美。谢菽干了这么些年的御丞,和大狱里的牢头甚至犯人都打成一片,对他来说想要闹上一场,还真不是什么难事儿。

可就在谢菽安排的牢头“不小心”把那些犯人放出来后,洛阳城中却并没有出现谢菽预想中的恐慌。

因为早在谢葭帮谢菽调动职位的时候,谢瑶就多嘱咐了谢葭一句,要小心监狱那边。谢葭本来没当回事,过两天和聂怀义随口一提,却引起了聂怀义的重视。

聂怀义当即准备好了人手,日夜盯着牢房那边的动静。果不其然,过了不出半个月,大狱那边就出了事。

但这一回谢菽却是竹篮打水一场空,他什么好处都没捞着,反倒让聂怀义大出风头,受到太皇太后的嘉奖。

谢菽胆战心惊地回到家中,就见异母长兄谢葭冷着脸坐在他家大厅里。

谢菽一怔,堆着满脸的假笑迎上去,却被谢葭劈头盖脸的扔了一碗滚烫的酪浆。谢菽烫的“哎呦”直叫,顿时撕破脸皮,指着谢葭,大骂他大兄跑来发什么疯。

谢葭冷笑道:“你不要以为我好欺负,那几个牢头已经把你供出来了,证据就捏在聂兄手中。如今我们压住此事不发,只不过是念在你我都是谢家人的份上。若再被我发现下次…你不顾念阿瑜的前程,也休怪我无情了!”

谢葭这番说辞,是用哺食的时候和谢瑶商议好的。其实证据早就报到太皇太后那里去了,只不过她老人家压着不发作而已。

谢瑶特意让谢葭走这一趟,一是因为谢菽上面无人,不知内里,多少会就此忌惮着谢葭,不敢再轻易作怪。二是想让谢葭恩威并济,得一个宽厚的名声。

此事过后,谢菽一家果然低调了不少,个个夹着尾巴做人。不然还能怎么办呢?毕竟他们被别人捏住了脖子,名声又臭了。

洛阳城里不知是从哪里传出了小道消息,说他谢菽为了争夺家业,恩将仇报,陷害大兄。反倒他大兄以德报怨,在陈郡愈发德高望重。

御驾走后,谢菽就被从行宫中调了出来,平调为郡丞。虽说还是六品官,但不过是个闲职,半点实权都没有。多亏袁氏娘家的生意越做越大,还能补贴他们一二。

只是世人皆见风使舵,谢菽家中出了这样的事,袁家的生意还能做好?很快,袁家的发展就受到了限制,从本郡首富沦为一般的商贾之家。

送走了几尊大佛,洛阳城上下好容易安闲下来。这日聂怀义带着好酒上门,特意叫谢葭把谢瑶叫出来,几乎是迫不及待地问她,“阿瑶,你是怎的看出你那二叔有坏心的?”

谢瑶甜甜一笑,道:“那些日子太皇太后不是常常传我进宫嘛?时不时能遇到二叔,看他一脸的郁气。所以我就猜到啦。”

谢葭含笑望着女儿,他心知谢瑶说的轻巧,但事实上根本就不是那么回事儿。

他这个姑娘的眼光之长远,甚至更甚于他这个做父亲的。

此事于他而言本是大难一桩,可经过谢瑶这么一番作为,谢葭不仅打压了对手,还抬高了自己,化劣势为优势。这样近乎绝妙的结果,可不是一个单纯的小孩儿可以碰巧做到的。

谢葭倒并不觉得一个八、九岁的小姑娘这样聪明有什么不好,毕竟他的阿瑶将来是要进宫的,集智慧于美貌于一身,指不定将来能有大造化呢。

可谢瑶为什么对聂怀义这样说呢?

谢葭并非愚钝之人,细细一想便明白过来,这是女儿不肯在外人面前居功,想把好处都留给他。这怎么能不让谢葭大为感动?自此事之后,他对女儿愈发宠溺,不只有求必应,还把库房的钥匙都交给了谢瑶,如今在谢府里,四姑娘算是半个管家人了。从上到下,无一敢对她有所轻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