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氏一时没接话,显然还没弄明白,袁太妃便道:“一则,我瞧重儿是真喜欢她,若是定要赏为侧妃,难免心中没有芥蒂,便是那方氏,心中岂不怨恨?她时时在重儿身边,什么话不能说?重儿便是再孝顺,天长日久的,说不定我们母子就要生分了,我就这么一个儿子,若他与我离了心,我还有什么意思?”

袁太妃说:“如今我遂了他的意,重儿喜欢了,那方氏难道就不念着我的好?她又是一个聪明人,我瞧着,她的脾性,很与我相与得来。我在这宫里头,外头一应事情不好去的,便是知道些,也做不了什么,我冷眼选了这两年的媳妇,那些高门贵女,一个个倒是贞静贤淑,可也太贞静了些。反是她,我是越看越喜欢。”

吴氏便渐渐的回过味儿来了,太妃娘娘所谋,当然需要娘家的支持,特别是她的夫君袁大将军的支持,吴氏心中有数,如今事情还不到时候,便都没有明说过,也没有什么动作,但夫君的意思,几次说话,尤其是上一回回京述职,恩典给袁太妃请安,她在一边听他们兄妹说话的意思,夫君确实有赞成的意思。

若是有个袁家血脉的皇帝,袁家当然是最有好处的,而这种好处的诱惑力,确实无可比拟。

袁太妃又笑道:“二则,侧妃和正妃的差别,嫂嫂没有不知道的,我若是赏她为侧妃,公主府能这样行事?由此可见,若是她为侧妃,外无交际,内无掌家之权,只怕连人都不认得几个,一应事情统统与她无关,她便再是有心,又能做什么呢?那就没什么用了,反是可惜了的。”

袁太妃丝毫没有在乎方婉跟前会有她宫里的消息来源这件事,在她看来,她与方婉没有冲突,萧重是她的亲子,她不想打压儿媳,而且她觉得她们利益目标一致,不必互相防备,有些消息,就是方婉不打听,她也要跟她说,而且方婉出身如此,她想要大富贵,还只能靠着袁家呢!

吴氏也确实觉得有理,只是总觉得这样出身的姑娘,居然做景王妃,实在很匪夷所思,便道:“只是也太没有根基了。”

“根基?”袁太妃微微一笑:“景王正妃,一品诰命,便是根基!”

第45章 第四十四章

第四十四章

董莹绣送了两个丫头给方婉使, 说的当然是因方婉仓促来京,人手必是不够的,如今又有了这样大事,便送两个丫头给她使。

而且董莹绣十分周到,同时送来了身契,送她们来的公主府女官, 还把两人的履历也细细的回了方婉, 方婉一听就明白了, 笑道:“董姐姐真是有心了, 我倒是刚好缺人使呢。我正该亲去拜谢董姐姐才是。”

女官忙客气了两句。

方婉却不是跟她客气, 她立刻就吩咐绿梅:“给我换衣服,梳头发, 我要去公主府给公主请安。”

那女官显然没见过这样耿直的姑娘, 赶紧情真意切的客气起来:“不过是两个底下人的事儿, 哪里值当姑娘亲自去呢,也未免折煞她们了, 就是我们姑娘, 只怕心中也是过意不去。”

方婉柔声道:“原就该去给公主请安的, 只是平日里怕冒昧了,扰了公主的清净。今儿得了公主的赏, 我不去是再不安心的。”

绿梅向来听方婉吩咐, 此时已经取出来一套出门穿的衣服, 紫萱和绿芷都是有眼色的, 连忙就上前来帮着服侍, 那女官自也不好再拦,人家要见的是你的主子,替主子客气一两句那是礼数,拦着就太自作主张了。

方婉对着镜子笑道:“绿芷梳头的手艺倒是不错,你就留我房里罢,紫萱也是内务府派出来的,听说你一家子都是宫里伺候过的?你就管着收发东西,平日里和绿梅一起,随我出门就是,绿梅是跟着我从锦城来的,京城里的人都不大认得,你正好指点她。”

两个丫头都忙应了,方婉对绿梅说:“你去那边院子,看看段姑娘在不在,就说我要去给庆和长公主请安,若是她得空儿,就换了衣服和我一起去。”

没人知道方婉这话里又是哪一出,绿梅只是简单应了一句就出去了,一时段双儿来了,她因还没有及笄,梳了个双平髻,穿一身银红衫儿,越发显得玉雪可爱,凭空小了两三岁的模样。

那个公主府的女官倒是低了头一声不吭,这位方姑娘显然道谢是假,带这位段姑娘是真,这样的事她就真的不敢拦了,姑娘都要结好这位未来景王妃,她哪里还敢得罪。

段双儿不知就里,且要见公主,难免有点紧张,方婉与她坐一辆车上才说:“宫里的太后娘娘体弱多病,长年累月的吃药,皇上一直颇为忧心,我知道你颇知药理,又做的一手好点心,想托公主荐你去宫里伺候太后娘娘,也不知你肯不肯。”

这简直是好运天降,段双儿哪里有不肯的,激动的一时说不出话来,要知道后宫贵人,身边便是偶尔有姑娘陪着说说话,解解闷,那都是有数儿人家的贵女才有资格,段双儿这样的出身,便是有天大的本事,连见太后娘娘一面那也是痴心妄想。

她有点哽咽的说:“方姐姐待我这样,我就是死,也…”

方婉笑道:“你可有大好人生呢,别轻易说什么死啊活的,你既然愿意,还得听我两句话,你多少也该知道,太后娘娘跟前是不容易去的。”

段双儿连连点头:“是是是,我都听姐姐的。”

段双儿能调理太后的身体,讨到太后的欢心,方婉是知道的,甚至太后能那样长寿,段双儿功不可没,不过上一世,距离段双儿到太后娘娘跟前伺候,还有一两年。

段双儿被康杜氏带到了京城,寻了些路子,想要把段双儿嫁出去,当然还要是有用的人家,可京城里的人家,有几家能看得上段双儿这样无父无母,便是依附的康家都排不上什么号的姑娘呢?康家终究是十年养大的姑娘,又不愿意什么人家都轻易许了为妾,毕竟不是人人都能比得上景王殿下的尊贵。

在京城耽搁了一年多,兜兜转转,段双儿被给了太后娘娘的娘家李家的一个旁枝,李家本来就不是什么高贵人家,这家子更是以前连饭都不太吃得起的,只是没想到李家有了个太后娘娘,自然是什么亲戚都挨了上来,段双儿的夫家老太爷是太后娘娘的亲堂弟,算得很亲近的关系了,得了照拂,在京城有了房,老家有了地,还得了一个小官儿,且时时去李家本家送东送西,说话吃饭,走的热络。

康家自然是看中了这一点,用表姑娘攀上了太后娘娘这边的关系,也还不错了。

方婉不太知道那家人到底如何,但是后来段双儿成了太后娘娘跟前的红人儿,便几乎是长住宫里,等闲都不出宫去,甚至到了后来,段双儿算起来成亲有十年了,也一直没有生育。她们偶有见面,她也从来没有听到段双儿提起过一句夫家的事,方婉那样的玲珑心,当然就心中明白了一点,段双儿对这婚事是不喜欢的,到后来,连太后娘娘都默许她不出去了,必定也是有原因的。

段双儿娇憨可爱,这样长大,这样的际遇,都对人心怀善意,方婉愿意帮她提前见到太后娘娘,而且这于方婉自也是有好处的。

她就在段双儿耳边附耳说了两句话,段双儿惊讶的睁大了圆圆的眼睛:“姐姐怎么知道的?”

方婉笑道:“你别管了,横竖你细细的看看,如果是真的就是个喜事了。”

段双儿以表姑娘身份在康家长大,人心世情上自比温室花朵玲珑许多,立刻就明白了方婉的意思,暗忖,便是没看出来,那也可以冒险说一下,便真是错了,那无非就是不成事罢了。

一时两人到了庆和长公主府,董莹绣当然早得了信儿,亲自迎到了垂花门,只看了段双儿一眼,就挽着方婉的手便笑道:“妹妹这样客气,就是我娘也说妹妹太多礼了,两个丫鬟给妹妹使唤罢了,倒累的妹妹亲自走一回。”

方婉笑道:“别说公主赏了我两个这样得用的人,就是公主不赏,我原也该来请安的,就是怕冒昧了。”

进去献了茶说了话,董莹绣才知道,方婉这话居然还不是跟她客气,她还真的是本来就想来见庆和长公主的。

而且方婉也挺奇怪的,带了个小姑娘来,就要求庆和长公主帮忙,荐给太后娘娘跟前伺候。

庆和长公主便觉得方婉果真是乡下丫头,自己一朝得道,就要带着鸡犬升天似的,什么规矩都不懂,太后娘娘跟前,哪里那么进去人,便是那些有数儿的人家,有姑娘得了娘娘青眼,放在跟前,那都是极其荣耀的事了。

要知道,那不叫伺候娘娘,那叫养在娘娘跟前,那身份还得了,别说姑娘身份立刻高出众人一截,便是今后嫁了人,夫家婆母看在太后娘娘份上,那也得客气几分,颇有点副公主的意思了。

不然进宫去撒个娇儿,太后娘娘宣了人说话,那可就是打脸了。

瞧瞧如今的镇国公夫人,那不就是个例子吗?到如今,和公主们还差不多并肩呢。可是人家做姑娘的时候,那是郡主嫡女,这个雪团团的姑娘什么身份?

方婉哪里不懂,此时又笑道:“若是别的缘故,我也不敢说。只我这妹妹是祖传医家长大的,祖上名医辈出,她虽是姑娘家,不在外头出诊,但家传医术也是学过的,尤专精体弱调养,药膳做的格外好,连点儿药味都没有。”

她睁眼说瞎话,编排起自己的嫂子来:“我嫂子那回小月子,我也不清楚到底添了什么病症,几个月起不了床,只在屋里养着,锦城的郎中都请遍了,也不见好,反是我这妹妹来看我,给我嫂子看了一回脉,回头做了点心汤羹等每天吩咐人送来,不出一个月,竟是渐渐的好了。”

段双儿坐着只是笑,心中却是佩服,方家姐姐说起瞎话来跟真的似的。

方婉道:“我听说太后娘娘就是体弱,时常肯病,要说我这妹妹,比起御医来,那自是不敢比的,不过她到底是姑娘,能时时在跟前伺候,且又心细。终究饮食是最养人的,这用饮食调养着,能让太后娘娘少用一回药,那也是我的孝心了。”

庆和长公主听了,就有点沉吟了,这个小姑娘要真是有点儿本事,荐上去倒也无妨,就像方婉说的,常年饮食调养着,老太太必定愿意,自比吃药强。

段双儿眼明心亮,见状就有点迟疑着想要开口,犹豫了一下又没说,只拉了拉方婉的衣袖,往庆和长公主那边又看了两眼,方婉便问:“怎么着。”

段双儿有点不安的道:“我瞧公主…”

她迟疑着不敢说,方婉赶紧问:“公主怎么的?”

方婉也看一眼庆和长公主:“不要紧,公主最和气的了,便是你说错了也不会怪你,你只管说。”

段双儿这才道:“我瞧着公主,好像是有喜了罢?那玫瑰茶最好还是别用了。”

她又赶紧补充道:“我原也不敢乱说话,就是看公主喝这玫瑰茶,心里担忧的很,总不好不说。”

庆和长公主和董莹绣都是一怔,庆和长公主便笑道:“你这孩子说的什么话,我都是什么岁数了。”

方婉很清楚,庆和长公主今年三十六,她十九岁生的长女董莹绣,二十二岁生的长子,二十七岁生的次子,然后就没有再生育,但这个时候,她又有了身孕,只是大约是完全没有想到,在一个月后泛舟游湖的时候,因突然起风吹的厉害,船身摇动,受了惊吓流产了。

方婉与董莹绣也算是一起生活了十几年,对她家的事知道的再细致也没有了,这才是她选择这个时候来找庆和长公主荐段双儿的原因,若是她们家没这回事,方婉自会再寻合适的人选。

任何时候,有各种毛病的人总是有的,京城本来就是个鹤顶红之类的东西横行的地方。不过庆和长公主这算是自己送上门的,又是喜事,且这一世待她也善意,方婉也就不吝于与她共享功劳了。

庆和长公主思忖片刻,决定给方婉这个面子,便吩咐去请御医,按理说,公主府一向是有御医每旬来请平安脉的,这一回御医来了,听说了前因后果,凝神搭了脉,犹豫半天才道:“微臣觉得是有一分像是滑脉,但实在不敢确定,公主还请诸事小心为上。”

方婉就知道他搭不出来,上一世的平安脉不就没搭出来吗?太医院还因此革了一个太医呢。

可如此一来,庆和长公主对段双儿就有点另眼相看了,不管是不是真的,她也是看出了一点儿迹象的,荐上去也有个说头,若是真的能让太后娘娘略好些,她自然也是有体面的,于是她便道:“段姑娘这事,还得安排,我且试一试,终究还得太后娘娘喜欢才好。”

方婉心领神会,便不再啰嗦。

待她们走了,庆和长公主还在那琢磨,方婉怎么不去找袁太妃,倒是来找她办这件事呢?

萧重听说了,也是奇怪,他当然就立刻问了出来:“你怎么不跟我说,我去跟太后说就是了。”

“你?”方婉歪头看他,太后以前是他的庶母,如今算是他的嫡母,对他无非是个面子情儿,是以方婉压根没想找萧重去,萧重看穿了她的意思,笑道:“太后对我向来是好的,我要说了,是再不会驳回的,回头庆和姐姐和你们进宫的时候,你就打发人来跟我说一声,我去哄太后两句,保准就成了。”

方婉想了想:“还是找庆和长公主帮忙的好。”

这不仅仅是太后那里的事,这还是为萧重经营人脉势力的一部分。

萧重看着她澄澈的眼睛,拉住了她的手,轻轻的摩挲了两下:“你为什么总担心有人要害我呢?”

方婉一怔,她没想到萧重居然这样敏锐的就明白了她的用意,她低下头,脸颊在他的手背上碰了一下,不知道为什么,她越来越喜欢碰触萧重了,虽然他们还不能名正言顺的亲吻抚摸,可是她就是忍不住想要碰碰他,让她觉得格外温暖。

方婉轻轻的说:“其实以前我就喜欢你了,可就是怕你死的早,都不敢喜欢你。”

第46章 第四十五章

第四十五章

因为方婉的这句话, 萧重的眼睛发亮,他说:“我倒是觉得没有什么能挡着我喜欢你。”

这话真是太甜了, 方婉想, 他是那么好一个人, 他不应该死的那么早。

萧重虽然贵为亲王, 但实际上其实还是一个纯真温暖的人,这样一个人, 才是吸引了方婉,让她这样经历过沧桑的心一软再软的原因。但这并不妨碍他也是一个聪明人, 只是他本性平和,又向来愿意让着方婉, 并不太显罢了。这会儿露出来的这一点敏锐,还是合了他生于皇室, 长于深宫的经历。

方婉总是怕他死这一点, 萧重倒是有感觉的, 实际上也是方婉表现的太明显了,在他们亲近起来之后, 这就是方婉的心病, 便是以她的城府,也偶尔会不由自主的表现出来。

因为方婉对其他的事情都十分淡定从容, 再麻烦的事情,比如三皇子要纳她为妾的事情, 她也不过就是叹口气, 随即就开始想办法, 并没有惶惶不可终日,是以当她对萧重这一点表现的忧心忡忡,甚至有些惊惶之后,并没有把这个当回事的萧重,也终于意识到了不对头。

就好像方婉曾经亲眼见到他死过一次似的。

萧重拉着方婉的手笑道:“我不会那么容易死的,你放心。”

方婉当然没办法放心,可她还是只能点点头。

萧重笑道:“是不是在锦城那两回事把你吓到了?”

这样一说,他自然想起他们第一次见面的场景,当时他就被方婉放翻了,不由道:“我看你一点不用怕,该怕的是我好不好。”

方婉怔了一下,立刻就反应过来萧重想到了什么,她也是掩嘴一笑,带一点捉狭:“我一直没好意思问你呢,那日你醒了,是个什么样儿?”

萧重道:“我是真给你吓死了!一间房又昏暗,屋里也没什么东西,一个人也没有,我差点就想翻窗子了。”

方婉哈哈的笑,萧重说:“可是那门也没关严实,我推开了一点,外头没动静,我还想了半天,总算推门出去,院子里有人洗衣服,有人在舂米面,一个个看我一眼都没说话,我直走到了街上去,也没人理我。”

萧重自己都觉得好笑起来:“我先前还一门心思的以为我被人抓住关起来了呢!”

方婉笑,陈叔那一家,真是老实,她说不理,他们还真就不说话了。

“看着没事,你就回来了?”方婉笑道。

萧重说:“我那时不知道刺杀之后的情形,这地方不是我的,反倒不容易被人查到,我便暂住几日,等我的人找到我。”

方婉这个时候才笑着跟他解释那日的药是怎么回事,两个人相恋情深,似乎说什么话都觉得有趣,不知不觉间就离题十万八千里了。

说了半日话了,萧重才又终于找回原本的话题来:“太后娘娘很和气的,你不用怕,嗯…太后也爱吃甜的!”

这点她倒不知道,她以前和太后娘娘还是挺有距离的,在那些庆典场合,除了显出太后娘娘慈悲之外,也看不出别的了。

然后萧重又小声道:“太后虽然待我不错,但不喜欢我娘,有一回,那会儿我也才七八岁吧,宫里进忘了那一季的缎子了,除了各宫分例,太后那里另外还有不少,堆了一长条桌子,是给太后赏人的。”

方婉点头,这不仅是宫里的惯例,就是各府里也是常有的,老祖宗处送东西当然是格外不一样的,然后也会分赏,是为恩典。

萧重笑道:“太后各处都赏了一两匹,赏我娘的,数量倒是一样,跟别的太妃那样,都是两匹,偏两匹是绛红靛蓝的,我娘气的眼圈都红了。”

方婉差点就笑出声来,这样高层的八卦,她还真没听说过,那位老太太赏袁太妃的,都是老祖宗们穿的颜色了,绛红团花,向来显得富态。那个时候的袁太妃,还没到三十岁,虽然不能穿大红,但这样的颜色…想必这位老太太真是故意的。

萧重道:“这种事想必也不是常有,不过老太太偶尔来一出,又不按牌理来,且到底是老祖宗,谁能说什么呢,皇兄自也不管的。”

太后不会喜欢袁太妃那是真的,她们这样的身份地位和经历,太后能喜欢她那就有鬼了,不过方婉因不了解太后,不太知道她的脾性,只是以她那样的身份地位,生了皇子,最终还能活着看到皇子继位,自己做上太后,应该不只是运气格外好吧?方婉猜测。

有了萧重指点,过了几日,庆和长公主打发人来跟方婉说定已经安排好了,明日进宫给太后请安之后,方婉就指点段双儿做点心:“太后娘娘脾胃弱,胃口不好,且好甜食。”

然后她发现段双儿果真是这方面的大行家,就方婉这样似是而非的两句话,她就做了两款点心,一样是茶香,一样是果香,茶香清淡悠远,果香甜蜜诱人:“茶入脾,闻到茶香就有开胃功效,且这里头没有药材,先吃这一样,开了脾胃,再吃这一样养胃的,就克化的动了。”

方婉两样都试过了,虽然第二样里据说加了药材,可她还完全没吃出药味来呢,怪道上辈子段双儿能有那样的体面,她听说太后娘娘久病缠身,吃了无数汤药,后来最讨厌吃药了。

庆和长公主既然要给方婉体面,当然做的很周到,第二日一早就打发了公主府的马车来接,一辆八宝华盖朱轮车,上有公主府的印记,走上街去,别的车都纷纷让路。

百花胡同离宫里不远,她们的车在宫门口还等了一下,庆和长公主才带着董莹绣一起来,内务府派了轿子在宫门口接公主,董莹绣是打定主意和方婉结好的,见面自然亲热,到了寿宁宫门口,报名请见的时候,董莹绣还笑着对方婉小声道:“不用紧张,老祖宗是最和气慈悲的了,妹妹这样的人物,老祖宗一见必定喜欢的。”

方婉点了点头,确实不太紧张,她什么风浪没见过。而且方婉深知,只有藏于暗中的谋算才最为凶险,明面儿上的见面说话,从来都是一团和气的。

太后娘娘的寿宁宫装饰的颇为奢华,甚至是喜气,大约老年人太素净了忌讳,都要颜色浓烈才好,门口的柱子看起来也好像才刷过。

片刻后,女官从里头走出来,庆和长公主见状就预备往里走了,没想到那女官露出了一点为难的神色,对庆和长公主道:“公主跟前的姑娘,是不是有一位方四姑娘?”

庆和长公主就有一点儿不大好的预感了,也只得应道:“是有方四姑娘。”

那女官还是那副为难的神情:“太后娘娘说了,今日不大自在,就暂时不见了,请公主先回去,明儿好些了再来。”

方婉站在一边听得清清楚楚,这哪里是不自在,这是因为庆和长公主带了方婉前来,太后娘娘不高兴,就连庆和长公主都不见了。

庆和长公主和董莹绣也都下意识的回头看一眼方婉,方婉这个时候,不止是尴尬,甚至还有一点懵了,她完全想不到自己怎么得罪了太后娘娘而不自知。

她见还没见过太后娘娘她老人家呢。

她甚至还有一点无稽的想,太后娘娘难道也重生了,恨她曾经害死了她的孙子?那她老人家干嘛不一重生就把她杀了以绝后患呢?

庆和长公主夹在里头也为难了,她今日要是进不去这个门,明日她就成为整个京城的笑柄了,而且身为公主,得罪了太后娘娘,就等于得罪了最大的依仗,她都顾不上在心中埋怨方婉了,赶紧拉着那女官,五十两银子的银票就塞了过去,在一边又嘀咕了两句。

那女官在宫中伺候多年,当然知道这些公主的能量,且董莹绣还是赐了婚的三皇子的正妃,她也乐的卖个好儿,虽是一脸为难,还是点了点头,应下了,又往里头去了。

外头的气氛就尴尬了,别说董莹绣,就连庆和长公主也不知道该跟方婉说什么,她当然知道太后娘娘既然这样不给体面,那这方婉就沾不得,可是有些事情开弓没有回头箭,一开始沾染了,突然踩一头,那绝对是比一开始就不理会还得罪人的多,这会儿虽然太后不喜欢她,她做景王妃的可能就低了,可谁知道她能不能翻身呢,她那样的身份出身都能让袁太妃答应,本事不可小觑啊。

要是回头她有本事还是做成了景王妃了呢?这可就是死敌了。

何况全京城都知道她带着方婉进来的,要是突然她就翻了脸,外头要怎么议论她?既然有了这个开始,如今真是跪着也要把戏做完。

庆和长公主一边心中悔恨,一边还是走了两步过去低声对方婉道:“你别怕,太后娘娘原是没见过你,必定是听了什么人的话,回头我见了太后,自然替你分说,你是个好孩子,待太后见了你,自就明白了。”

方婉自是一脸感激,宫里出身的真是人人都不可小觑,这位长公主头脑清楚,行事果决,也是难得,换成一些蠢货,只这样一个动作,就把她当了洪水猛兽,立刻跟她划清界限了。

又过了片刻,那女官出来,低声对庆和长公主道:“太后娘娘吩咐长公主和大姑娘,段姑娘进去。”

方婉就更尴尬了,这会儿她不能进去,可又不能自己一个人出宫,她真不明白太后娘娘这到底是为什么。

庆和长公主也没有办法,只能道:“我去与太后娘娘分说。”

一时众人都进去了,只留方婉站在寿宁宫的大门口,门口守门儿的两个宫女,本来就百无聊赖,这样的场景又少见,简直把孤零零的尴尬的方婉当了西洋景儿的看,若不是不敢说话,说不得就要套两句话,问问方婉此时的感想了。

方婉有点呆滞,倒不是她们以为的恨不得有个地缝钻一钻这样的心情,她经历的事情多了,这大约还算不上最尴尬的,但是影响却不容小觑。

这个时候,她才开始认真的想着,太后娘娘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

这身居高位的人,讲究的就是仇深似海,面儿上都是一团和气,心思都从行事上推断,而不是言语,可太后娘娘这一手,可不像如此,她几乎是毫不掩饰的表示了,我不喜欢方婉做我的儿媳妇!

说起来,这位老太太,可是方婉未来的正经婆母,比袁太妃还要更有名分呢。

方婉回想上一世,她知道京城大大小小的八卦,可真没听说过有哪个小姑娘随家人或者亲戚进宫的时候,在太后娘娘宫前被拦了下来不许进去这样丢脸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