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王府向来不参与这些事,一个安乐王爷做的稳稳当当,这样一世的富贵是有的,就是今后子孙的富贵,就得自己去挣了,所以燕王世子妃的姿态也就是不管出什么事,都跟他们家无关,皇上没处置宜德宫,她就还是按礼数走到,是以两个人,就都到宜德宫去。

亏的亲王妃身份可以坐轿子呢,方婉想。

徐淑妃是当今皇上的同龄人,连绿头牌都早就撤了下去的,看起来比皇上有年龄些,五殿下出事,她等了一日一夜,终于由大殿下打听到了萧文做了些什么事,虽然还不知道被所谓阮皇后血脉操纵一事,但却知道了萧重被刺一事,还有,内务府嫁祸大殿下一事,也与他有关。

真是谋害亲哥都不手软,第二日,徐淑妃就告了萧文忤逆,反是皇上安慰了她一句:“你在后宫,哪里知道他们外头做的事去,和你没干系。”

可这不到一个月,徐淑妃还是明显的消瘦了不少。见到方婉进来请安,还露出了一点惭愧的表情,她显然不好说什么,只能靠表情来表达对方婉还肯在这个时候来宜德宫的感觉,那又羞惭又感动的样子,表情非常生动自如,怪不得出身不好,容貌不算十分出众,最终却有四妃的造化,果然是有点缘故的。

方婉坐在那里,听燕王世子妃和徐淑妃等人说话,预备坐一盏茶时候就起身,可开始还不觉得什么,才两句话功夫,就感觉到后头好像有凉风似的,方婉便往后头一看,她坐的这里,窗子被人打开了。

她刚进来的时候注意了一下周围,那里还关着的呢。

这就是宫里的招数,阴人向来不见血,这会儿开一扇窗,不费什么事,可若是体弱一点的孕妇,甚至是一般人等,坐在那里,前头热后头冷的吹着,说不准就要得风寒了,一个不小心,连命葬送了的都有。

方婉以前的春晓院有个在宫中伺候了二十多年出来到了皇子府的嬷嬷,被方婉收成了自己人,有一回就有意无意的,仿佛聊着陈年旧事般的说过,宫里的人常是连自己怎么死的都不清楚,一个普通的拉肚子就没了的人也不止一个两个,不过是没人在乎罢了。

在宫里要挣出头来,除了伶俐懂事,还要运道好,而且还得命硬。

方婉可不想赌这个命硬。

徐淑妃和燕王世子妃还在说话,方婉突兀的就站了起来,笑道:“世子妃与娘娘多说说话儿,我先去永和宫给贵妃娘娘请安。”

别说徐淑妃,就连燕王世子妃都有点错愕方婉突然这样不给脸。

不过方婉也不会白得罪人,一头说着,一边摸了摸脖子后边,笑道:“今儿真是冷的邪乎。”

徐淑妃见了她这个动作,她是宫里混出来的老人儿了,什么招式没见过,此时几乎是下意识就往方婉后头看去,果然见那里开了一扇窗。

徐淑妃大怒,也来不及叫人查去,扭头就骂在她旁边伺候的大宫女:“你们就是这样伺候主子的?把福嬷嬷给我叫来!”

然后对方婉和燕王世子妃道:“让你们见笑了,都是一家子亲戚,我也不瞒着你们,如今只有你们才肯来看看我,有些人只当没了我这个人,如今底下奴才都敢踩上头来了。想必就是瞅着景王妃念情儿,没趁他们的意吧。”

方婉上辈子没怎么跟徐淑妃打过交道,所以这个时候都想击节赞叹了,她绝对比蒋贵妃高端!

怪道从潜邸起,她就能把蒋贵妃压一头,虽然蒋贵妃也不是出不了头,可就是挣不过她。

这话说的,如此面面俱到,一点儿破绽都没有,不仅把有人要趁着他们一系得罪景王的时候陷害他们的意思表达清楚了,还捎带着表明了他们很清楚,事情是自己这边的错儿,景王殿下才是受害者。

甚至,方婉觉得徐淑妃这是找到了一个机会。她本来是进来给自己家降降温的,现在看起来更得叫人议论了。

第90章 第八十九章

第八十九章

方婉去了蒋贵妃的永和宫,那里还有在永和宫偏殿的, 新晋的一名贵人, 一名美人, 这些人也是喜气洋洋的来给方婉见礼,接着就是新迁入了长春宫的原来成嫔封的德妃,她家世好, 又有皇子公主, 得封四妃之一也算是风头正盛了。

从长春宫出来就是新封的慧妃所住的朝阳宫,她是个生的娇婉柔美的柳条般的美人儿, 眼角眉梢仿佛带着一点儿愁绪,总是蹙着眉,就是笑起来, 也好像不是十分开颜。

而且也不太爱说话,她宫里来的人就不少了,比起宜德宫热闹的多,说的那么热闹, 她也没几句话。

这在后宫这么多女人里头, 算是格外特别的一个了。

方婉觉得她这应该是天生的,后宫女人再不懂事也不可能把怨望放在脸上, 而且她进宫才一年,就晋封了妃位,家世又不顶好, 算得上幸进了, 这样的幸进, 还这么个尤带愁绪,方婉居然觉得她这样其实还挺让人怜爱的。

仪嫔跟她就完全不一样,在她还是姑娘的时候,方婉就见过她,是个活泼明朗的姑娘,运动的好,身子骨也好,王家向来多子多孙,大约是好生养吧,她进宫这才多久就有了身孕,所以一点儿也没有泯灭她爱笑那一点,见了方婉进来,连忙要亲自去扶她坐。

方婉连忙道使不得,仪嫔比她的月份还早一个月呢,宫里有嬷嬷管着,不给多进补,怕孩子大了不好生,仪嫔就没怎么胖,方婉看着她,觉得自己也该控制一下了。

她府里的嬷嬷们,当然不敢像管仪嫔那样管她了。

萧重不管,就没人敢管。

方婉在这里也是坐一盏茶时分,不过到茶快要喝完的时候,见有个宫女进来,给仪嫔换茶的时候,悄悄说了一句话,仪嫔就点了点头,方婉搁了茶碗出去的时候,才知道原来是徐淑妃提了人在自己的宫里打板子。

这动静就不小了,连太后娘娘那里也听说了,太后不置一词,只当不知道,可徐淑妃在宫里处置了人,还去了宁寿宫哭诉:“偏挑这个时候…不知道的人,还当是臣妾吩咐的,就是景王妃大度,只当是底下人当差不仔细,疏忽了,可景王妃双身子的人,回头若是有一丝儿不好,别说别人,就是臣妾再亲近的人,心里只怕也要以为是臣妾弄的鬼。”

“臣妾再不懂事,也知道老五的事儿怨不得景王殿下,景王妃念情儿,还肯来臣妾那里走一走,臣妾只有欢喜的,哪里能起那样的龌龊心肠呢。”徐淑妃念念叨叨的哭了好半晌,把太后都哭的无可奈何,只得道你受了委屈。

又赏了她两样东西才打发她走了。

徐淑妃这一阵哭诉,也没有点名道姓,可里里外外的意思都指着蒋贵妃,如今长成的就那么几个,五殿下出了事,大殿下也不好出头,三殿下温郡王和四殿下自然就要冒头了,四殿下母妃不在了,说不着他,当然就说蒋贵妃了。

风声不过半日,就传到了蒋贵妃的耳朵里头,她冷笑了一声:“我就知道,她有了倒霉事,不拖我下水,拖谁呢?”

蒋贵妃年轻的时候也不算什么绝色美人,五官还算明丽,就是脸盘子大,如今年龄渐大,脸看起来更方,冷笑起来,更像那么一回事,她跟前的嬷嬷躬身应着,却心道这样的事,也不止一回两回了,徐淑妃向来就是不指名道姓的说,可叫听的人都会往蒋贵妃这里想。

这种哑巴亏最不好说,真要巴巴儿的去解释,越叫人觉得又没说是你说的,赶着解释什么劲儿?更叫人怀疑,不解释,这亏就吃定了。

那嬷嬷想了半日,只得道:“景王妃是个明白人,向来明理的,温郡王妃不是也跟景王妃好么?定然不会信她的。”

“她倒是个会走动的。”蒋贵妃原本不大喜欢这个儿媳妇太肯在外头交际,觉得她不把屋里的事管着,成日里往外跑,尤其是方婉比她后成亲,景王殿下还伤了都这么快就有了身孕,她就更不高兴了,话里话外的敲打了董莹绣两回,恶意倒没有,无非就是指望董莹绣早点有喜信儿。

不过这会儿想到董莹绣跟方婉好,蒋贵妃倒是又喜欢起来,对嬷嬷说:“你打发人往温郡王府递个信儿,把今日里的事跟郡王妃说一说,叫她得闲了也去看看景王妃。”

那嬷嬷躬身应了,又笑道:“急赤白眼的就打发个人去特特的说这事儿,郡王妃没亲眼见着,又是娘娘吩咐,说不得还当是什么大事就要赶着去,露了相了反叫景王妃疑惑,倒不如指个什么事说一说,再捎带着说这个,温郡王妃才有数儿。”

“你说的也是。”蒋贵妃想了想:“有什么事呢,一时想不起什么事,就把前儿送来的那些缎子,选颜色鲜亮的给郡王妃送四匹去吧。”

那嬷嬷赔笑道:“依奴婢看,赏缎子还不如给郡王妃做主呢?前儿郡王妃来给娘娘请安,我见郡王妃在娘娘跟前说笑虽然依然,出来外头的时候就不是太喜欢的样子,奴婢一路陪着送出去,原本还以为是咱们这宫里的奴才仗着是娘娘的跟前的人有体面,对郡王妃不恭敬…”

说着她悄悄看一眼蒋贵妃的面色,其实那日是蒋贵妃敲打董莹绣,指望她早点有孕,董莹绣怎么喜欢的起来?

蒋贵妃哼了一声:“谁敢?不要命了不成?”

那嬷嬷笑道:“宫里规矩虽大,可总有不省心的奴才,仗着娘娘,且郡王妃素来孝顺,就是委屈了自也不会说的——是以奴婢就悄悄跟郡王妃跟前的丫鬟打听了一回,想着若是有那样不开眼的奴才,也好处置。不过说了半日,才知道,是郡王爷跟前有个妾,得郡王爷的意,就连郡王妃都不放在眼里,偏郡王妃与郡王爷少年夫妻,面皮薄,不好诉委屈,就闷在心里了。”

“她昏聩!”蒋贵妃竖起了眉毛:“她是皇上亲自挑的郡王妃,明旨赐婚,身份贵重,竟连个妾都辖制不了?亏的她还是长公主府出身!”

那嬷嬷忙道:“娘娘想差了,我瞧着,并不是郡王妃没手段,只是碍着郡王爷不是?郡王爷的脾气,娘娘没有不知道的,郡王妃无非是怕伤了与郡王爷的情分,如今郡王爷还没有嫡子呢。那日我听说了,就想着要来回娘娘,别的不理,终究嫡子是要紧的。”

“倒也是个懂事的。”蒋贵妃想了一想:“这事儿也不难办,不是受了宠有脾气吗?我就最看不上这样妖妖袅袅的。”

单看这一句话,就知道蒋贵妃这辈子就没受宠过,所以只养了萧祺这一个儿子,能封四妃,还是因为儿子和家世。

“你把那缎子拿出来,给郡王妃四匹,其他郡王府的几个妾,也都赏一匹,就把她空过。”蒋贵妃随口吩咐道:“郡王爷是孝顺的,难道还能连我都不放在眼里?”

“那自是不会的。”那嬷嬷满口里称是,想着收了郡王妃这五百两银子,总算不那么烫手了。

可蒋贵妃又道:“她这是为着嫡子,又是今年才进门的新媳妇,我便出头管一回,叫她今后少指望我,哪有当娘的成日里伸手管儿子屋里事的,我都替她撑了一回脸面了,她要再掌不住,也别来我跟前说。她是郡王妃,王爷有不好了,她当劝的还该劝,底下人有不好了,该管还得管,郡王爷也不是那等不懂事的!”

嬷嬷必定是收了郡王妃的银子,蒋贵妃心知肚明,只是不管罢了,这宫里的奴才们办事,谁不收银子,额外在膳房叫个菜还有拿银子打发一番呢,蒋贵妃也不能让自家的奴才清如水,只要他们收了银子肯办差,没外心,也就罢了。

这奴才,口口声声都是嫡子,也算正理。

董莹绣得了蒋贵妃的话,还是只能叹气,没法子,郡王爷的偏好,她进府这一年就算是看明白了,她天生长这副模样儿,就没法讨郡王爷喜欢。

她把娘娘赏的缎子,又拣了两匹大红和浅红嵌银线的出来,加了一匣子燕窝,两盒新鲜点心,就去景王府看景王妃去了。

方婉在宫里有耳目,当然知道徐淑妃借题发挥的事,所以反而觉得难保这不是徐淑妃安排的,既整治她又有借口拉别人下水,大家一起在浑水里,就显不出光她一个人倒霉来。

这样的一笔烂帐,要往深了想,整个宫里没有谁不被扯进来,说是谁干的都有理,所以方婉压根不当一回事,笑对董莹绣道:“你也太小心了,这样一件小事也值当你来说?照我看,无非就是底下人不经心罢了,淑妃娘娘既处置了,这事儿就算完了,你还理它做什么。”

“你如今身子是大事。”董莹绣说:“我也不愿意因为别的人,坏了我们的情分。”

董莹绣与她推心置腹,方婉如今终于算是淡定习惯了,到底也有一年多了,习惯总是慢慢养成的,她大约是终于习惯了自己这一世,对于上一世的人物标签,连最重的温郡王妃都叫她习惯了新的定位,那就是真习惯了。

方婉便笑道:“我又不糊涂,你们如今好好儿的,犯得着沾手吗?”

说着还拍拍董莹绣的手:“你知道我的性子的,要没有真凭实据,我不会轻易猜来猜去的。”

方婉知道了董莹绣的来意,就索性明说了,免得她不放心,什么时候又来试探一回,是的,董莹绣就是这样一个一条道走到黑,不撞南墙不回头的人。

董莹绣就喜欢方婉说的这么明确直白,叫人放心,虽然现在大环境下大家说话都藏头露尾的多,也不知道出于什么心思,非要别人猜,一些不好出口的话就罢了,事事都要靠猜就累人的很了。

董莹绣虽然不傻,能猜,可也犯不着啊,她觉得方婉这样的就好。

她一开始是因为三皇子妃这个身份特意的交好方婉的,如今结交下来,不知不觉间她已经多了三分真心了。

毕竟她还不知道方婉对她的了解,比她自己对自己的了解还深些,当然说话不自觉间就对了她的胃口了,任何时候,跟她说了话,心情就会更好一点。

于是在解决了宫里方婉被人暗算的事情后,两人又坐着说了些闲话,吃了一回点心,不知不觉就说到了子嗣这个事情上了,庆和长公主在今年董莹绣出阁后不久就生了个儿子,过了年就要一周岁了,如今正是学说话好玩的时候,董莹绣和庆和长公主都是无人管束的,平日里来往就勤些,她倒是经常见弟弟。

“沉的很呢,吃的太胖了。”董莹绣说:“上回我见了你们家祥哥儿,瞧着也胖,但就比他好些。”

祥哥儿比他大着半年,现在喊人已经喊的非常清楚了,就是说话的句子长了就有点颠三倒四的。

郑氏有时候也带着方媛和祥哥儿来坐坐,方婉有孕后少出门,回去的就少一点了,不过平日里东西是经常送回去的。

“断了奶就要瘦一点的。”方婉虽然没生过,还是见过,当然基本都是萧祺的子嗣,她想了想,萧祺从云城带回去的李莲儿在上辈子的这个时候,就有身孕了,董莹绣这是有点着急吧?

方婉就问道:“你们府里,有好消息了?”

董莹绣点了点头,皇家最不重嫡庶,皇子府也不例外,别的世家在没有嫡子的时候,常常不会让侍妾有孕,但皇家就很少这样的现象。

方婉宽慰道:“这也不算什么,回头你养了哥儿,她就是居了长,那也强不过你去。”

董莹绣怅然的叹了一口气,好一会儿才说:“你不知道,我们爷,跟我不过是夫妻情分,要论别的,都论不着。”

我其实还是知道的…方婉想,她与董莹绣,终于也走到了闺蜜的这一步了,她们这基于身份的交好,在相处中,不知不觉也会有些真心的。

方婉知道,董莹绣一开始做温郡王妃,还是有那样少女的憧憬和期盼,她是过了好多年,撞的南墙多了,才终于死了心,只做郡王妃的。

方婉犹豫了一下,还是说:“既有夫妻情分,那比什么不强呢?”

方婉提起茶壶来,给董莹绣又倒了杯茶,才又说:“有些话,我跟别人都不说的,就是咱们好了,我说一两句,你别嫌我指手画脚才好。”

这是说真心话的架势,董莹绣当然不会不识趣,连忙道:“婶娘只管说,我是什么样的人,婶娘最知道的。”

方婉道:“你是有旨意赐婚的郡王妃,在你们府里,再没有第二个人能跟你比了,你不比这个,跟她们比什么呢?要争宠爱,要生孩子,大家伙儿都能争,可只有你,能站在郡王爷身边儿,能出去交际应酬,夫妻一体,郡王爷难道就不指望你替他分忧吗?”

董莹绣有点怔怔的,方婉又说:“既是夫妻情分,也没有你一味做小伏低的,你替他分忧了,郡王爷难道能不敬重你?我看郡王爷是明白人,再怎么,也不会让人越过你去,何况嫡子这样的事,终究和庶子不同,我看郡王爷必定也是想要的。”

其实,郡王妃的立足,在娘家,在子嗣,在管理内宅,外出交际,那才是郡王妃的本职,董莹绣当年很晚才明白这个道理,实质上,方婉在私下做了很大一部分交际工作,当年方婉屹立十数年不倒,不管进来多少新人都动摇不了她的地位,就是因为方婉有人脉有关系,有消息,能给萧祺出主意,甚至办事。

所以方婉对萧祺的影响力,比董莹绣大的多了。

董莹绣总是想要讨萧祺的欢心,做事难免顾忌多了,束手束脚,反而两头不讨好。

当然,她也确实比不上方婉能说会道。

就是她这会儿听了方婉的话,还是有些两难的样子,拿帕子沾一沾眼角,拉着方婉的手说:“婶娘这话自是实心为我好的,我自是明白,除了婶娘,只怕也再没一个人肯跟我说这样的话了。”

说是这样说,董莹绣也显然不会突然就醍醐灌顶,方婉看她的神情也明白,只怕还要撞几回南墙才行,这不是轻易扭的回来的,只是方婉觉得,她能早一点醒悟,也就算自己又做了一回好事了。

董莹绣在这坐了半日才走,外头送庄子上年货的人早在二门上等着磕头了,方婉虽然有孕,但王府里的事,还是没有都撒手给底下人,她叫人进来,在院子里磕了头,赏了银子东西,打发去后头罩房住下,便把单子留着给萧重看。

萧重在天都黑了的时候才进来,今天虽然没下雪,却冷的厉害,方婉早吩咐膳房预备下了锅子等他,清鸡汤打底,再不放别的,现烫各种片成极薄片的肉和菜、粉条、老豆腐等物,另外还有一钵甜桂花酒酿丸子。

萧重一进门,里头暖烘烘的,人就舒服了一大半,方婉来接他的斗篷,摸一摸他:“今儿外头真是冷的邪乎,你倒在外头跑一天了。”

“是有点冷。”萧重今日大部分时候在外头,不大在屋里头,就觉得比外头冷些,丫鬟早捧了大铜盆来伺候萧重洗手净面,方婉又捧了茶过来让他喝一口:“歇一歇,吃点儿热汤,就好了。”

锅子的热气已经氤氲开来,带着香味儿,萧重在外头办事,也没吃点心,先前不觉得,这会儿叫这香气一引,还真觉得饿的厉害了,就坐下来吃,方婉先替他烫了一筷子肉,就把筷子递给丫鬟,自己也坐了下来。

吃到一半儿,萧重那股子饿劲过了,慢条斯理的烫着一片青菜,才跟方婉说:“我跟宫里头说了,你这回进宫回来有些不好,今年正月朝贺领宴,就报病不去了,你实心在家里养着,不必理那些混账事。”

方婉为着喜事进宫,却被人暗算,萧重满心里不爽,不管到底是因着什么,横竖就是宫里有混账人,是以这一回就拦着她不让去了。

方婉便点头:“嗯,我都听你的。”

“今日在御书房议定了,过了年,我要去山西一趟,那边连换了两任巡抚,有些事情弹压不住了,须得走一回。”萧重交代:“山西不算远,我过完年早些走,只怕还赶得及你那时候回来。这几个月,你就在家里不要出去了,有事叫人去办,我看你们家老二是个灵醒的,五城兵马司前阵子查了不少人,空出了好几个空儿,我就给他在里头补了个缺,手底下也有四五十人,你若是有事要人跑腿,叫他就是了。”

方婉大约在四月的时候生,萧重显然指的是这个时候。方家二公子是长房的,不过他媳妇梁氏向来跟郑氏交好,也常跟方婉来往,这些小节平日里不显,遇到事了就显出来了,景王爷提携王妃娘家,第一个就是二公子了。

“还有叶元桢那边也可以使唤他,叶七要跟我去办差。”萧重想了想又说:“横竖是你妹夫,就是还没成亲,那也算了,不过他明面儿上是宫禁卫,暗地里做的什么,连我都不好问,你要不是实在不方便,就少叫他,叫的多了,倒显得咱们拿大,你在屋里只要不出去,能有多大个事。”

方婉只是笑着听他安排点头称是。

这种感觉特别新鲜,又特别叫她舒服,萧重事事安排好了,事事替她想到了,跟她说,你不必操心,万事都有我在呢。这对于从来就操心惯了,生死绝境都是她独自扛起来的方婉来说,简直比把库房银票都给她,跟她说,你只管花还要来的舒服窝心。

方婉现在脸吃的圆圆的,在这灯下笑起来,眉眼弯弯竟然显得喜气洋洋的,她说:“你真好!”

正月初七,萧重就赶着出去办差了,不过紧赶慢赶,他也没赶上方婉生孩子,还没到四月,三月二十八,方婉就生下了景王殿下的嫡长女。

第91章 第九十章

第九十章

方婉是在半夜醒过来的时候感觉到阵痛的, 她的肚子大到了一定程度, 睡觉就睡不熟了, 腰酸背痛,时时爱醒, 一晚能醒七八次, 幸而她在这府里自己做主,萧重又不在家,她精神不济白日里不干活, 也不要紧, 不是要紧的事情都搁着今后再办就是了。

方婉怀疑是自己娇气, 不过内务府送来的嬷嬷们倒是说,谁到了后头都这样, 撑着这样的肚子,自然是和常人不同的, 不能说是娇气。

当然,方婉觉得她们在自己跟前肯定是只说好话的,她知道, 这几个嬷嬷在府里住了这几个月,有人心思活动, 想要留在景王府伺候了。

那个吴嬷嬷,在方婉跟前没敢说,但在绿梅那几个跟前, 早就透出了想要留在这府里伺候的意思, 她在内务府又与武莺有点香火情, 也跟她走的近,托她说项,显然是看出来武莺如今在王府里还挺得用的。

王妃怀孕时的贴身衣物,为宝宝预备的小衣服襁褓鞋袜等,都是交给武莺带着人预备的,要放在普通人家,一般都是主子身边的丫鬟们做,可见信重了。

尤其是武莺和宋薇两个,还是当初太妃娘娘赏来给王爷练手的侍妾,偏王爷又不喜欢,若是放在别人家,别说前程了,能挣条命就算命硬了,这样年轻的小姑娘,都不用害她们,只管冷着,没人管,难保什么时候一场病就能要了命。可在王妃手里,武莺眼见的就要提起来,至少管着针线房一半了,宋薇不声不响,但已经把厨房小库房的钥匙捏在了手里。

这位王妃是宽厚肯容人的,只要心里头不糊涂,吴嬷嬷想要留在府里,自然打听过,听说前头王府管事的大嬷嬷,王妃进府第一天就去打擂台,被打了一顿撵了出去再不用了,她就明白了,王妃宽厚,但手也辣的很,而且眼睛又毒,伺候这样的主子其实不难,只要实心为主子办事,万事都听吩咐,不要自作主张,就是错了一点儿半点儿,也出不了事,反比伺候糊涂人强。

这位吴嬷嬷这也是要找个养老的地儿了,这差事上就格外尽心,早几日就觉得方婉这是快要到时候了,产房是出了正月,方婉七个月月份的时候就预备下的,防着随时要用,里头的布匹针线全是新的,都是武莺带着人新做出来的,这几日开始吴嬷嬷每天上午叫人点着火烘两个时辰的潮气,天气虽然已经开始热了,但房子一直没人住,是有潮气的,产妇和新生儿跟常人不同,只怕禁不起。

她这几日都没回房去睡,只跟着值夜的丫鬟打地铺,这半夜的听到里头叫人,她比丫鬟还灵醒的快,一骨碌爬起来,就扒着门问:“王妃觉着怎么的?”

方婉说:“疼起来了。”

吴嬷嬷忙进去,告了一声罪,上手摸方婉的肚子,果真是发动了!

吴嬷嬷赶紧着把丫鬟都撵了起来,又叫小丫头子去后头叫几个嬷嬷,厨房捅开灶烧热水,一应东西都预备上,又叫人通知太监总管赵培去请太医到王府预备着。这一头给方婉换了衣服,扶到产房去,吴嬷嬷嘱咐道:“现在只是疼,王妃要攒着劲儿,等会儿才好生。”

她们这些嬷嬷是每日里要摸胎位的,防着胎位不正好及时调整,这个问题不大,唯一麻烦的是,她们又不敢向在宫里当差似的饿着景王妃,景王妃吃的有点胖,只怕孩子个头大了不好生。

可这会儿想这个也没用了,正房院子里此时灯火辉煌,满院子人走马灯似的走来走去,王爷不在府里,就王妃这一个主子,若是有半点儿差池,满府里的人都脱不了干系,赵培在院子里看着满院子的人,摸着下巴想了一阵,叫人去把绿梅请过来说话。

“绿梅姑娘,王爷临出去前原说要赶回来的,只如今赶不及,这会儿没个主事的人,这可了不得啊。”赵培虽然是总管太监,可这会儿也是满脸堆笑,绿梅这丫头,是王妃带过来的,又管着上房的其他丫头,那就是王妃信重的,他矮上一分也好说话。

绿梅也是手心里一把冷汗,对赵培道:“我正要找赵爷爷说这话呢,王妃平日里总说王爷必是赶得及的,就没有预备,可没承想这会儿发动起来了。虽然各人都有职司,想必不至于乱起来,到底不像个样子,如今也没有别的法子,赵爷爷是不是叫人去百花胡同,把太太请过来,只怕就好了。”

赵培也是打的这个主意,郑氏虽然是继母,可到底是娘家母亲,没有比她更亲近的了,两人商议定了,赵培这边就叫人骑了马带着车,赶紧去请郑氏。

大半夜的,百花胡同进来了人,也就跟着热闹起来,苏太太晚上是回家的,不在这里住,也有人立刻就过去喊人,这边郑氏赶紧起来穿衣服梳洗,嘱咐人照管着屋里两个孩子就要去景王府,方杜氏也起来了,担心郑氏没管过家,进了王府更不知道怎么办,就也忙陪着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