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生之我的快乐我做主上一章:返回列表
  • 重生之我的快乐我做主下一章:第 2 章

重生之我的快乐我做主 作者:苏四公子

正文 第一章 回到七岁

如果时间可以倒流…如果再给我一次选择的机会…

我绝对不要这样的人生…

好想回到最初…好希望一切都能重来…

窗外下着倾盆大雨,狰狞的闪电划过天际,照得天空亮如白昼,随之而来的巨大雷声震得人心悸。

陈竹双目无神地躺在床上,对外界的一切彷佛无知无觉,泪水不停地从眼眶滚落,双手紧紧地攥成拳头,指甲狠狠地陷入手掌,白皙的手掌中浮出一道道血痕,但是这一切怎么比得上心里的疼痛?

曾经以为那个人是可以依靠一辈子的,为了他出国留学的心愿,她将全部积蓄取出还向父母借了10万块钱圆他的梦想。

他握着她的手流着泪说,“宝贝,我一定不会辜负你的,等我,很快我就能回来娶你,一定要好好照顾自己,你不喜欢那份工作就辞了吧,我以后一定会让你过上好日子。”

而等来等去只等到他的一句,我已经结婚了,别再来打扰我了。

为什么?…

没有人给她答案。

她恨,她悔,但是一切可以重来吗?

一道刺目的亮光劈向陈竹,伴着一声巨响,陈竹只觉得无法呼吸,缺氧让她痛苦地挣扎…

“啊——”她终于喊出声,同时新鲜的氧气进入她的肺部,贪婪地大口大口地呼吸着。

“小竹,怎么了?”旁边传来外婆的声音,她睁开眼发现真的是外婆关切地看着她。

不对,外婆没有这么年轻,现在的外婆皱纹不深,头发白得也不厉害,她怔怔地看着外婆。

“是不是被雷吓到了?”另一个熟悉的声音,陈竹怀疑这一切都是梦。

“咔哒”一声,灯亮了,一个无数次出现在她梦中人。

“外公——”看到眼前这个戴眼镜的瘦小男人,她忍不住哭了起来。

不管这是不是梦,她都不想醒来,再次看到最疼她的外公,心里酸疼酸疼的,彷佛要把这么多年的委屈通通都哭出来。

“小竹,快别哭了,别把爸爸妈妈吵醒了,他们明天要上班呢。”身边年轻版的外婆轻声安慰着。

“小竹,外公把阳台门和窗户都关好了,雷打不进来喽,我们不怕。”外公宠溺地拍拍陈竹的头。

看到陈竹慢慢止住了抽泣,外公才把灯关掉,房间又陷入黑暗。

借着窗外的微光,她看到自己的小小手掌,这是幼童的小手啊!她的脑中一片空白,自己明明已经大学毕业几年了,怎么会是这样小小的身体?

这黑色的木床,打着几块补丁的蚊帐,还有这外婆自己车的印花被单,…一切的一切再熟悉不过了。

枕边传来外婆均匀的呼吸声,外公的床在房间的另一头,有节奏的鼾声已在房间里响起,窗外的雷声雨声渐渐小了下来,她却毫无睡意。

盯着掉灰的天花板,直到天色微明,这具儿童的身体才受不了困倦,昏昏睡去,隐约听见外公外婆起床低声交谈,还有屋外父母洗漱的声音。

金色的阳光照在她的脸上,眼睛有种很不适应的感觉,翻了个身把脸埋到被子里继续睡,却听见耳边传来熟悉的声音:

“起床喽,太阳晒到屁股喽。”

才不要,睡得正香,谁愿意起床?可是这声音…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那个带着笑意的声音在她的床头唱着荒腔走板的歌…

她倏地睁开眼,有点愣怔,真的是外公,昨晚的一切真的不是梦!

“外公!”她猛地扑向外公的怀里,眼眶不禁湿了。

“大懒虫,赶紧起床吃饭,让你妈知道这么迟才起床要打的喽。”外公揉了揉她的头,笑着说道。

以飞快的速度起床洗漱后,坐在饭桌前的陈竹慢慢地扒着碗里的稀饭,佐餐的是榨菜、咸蛋、肉松和甜豆。

小时候的她最爱吃甜豆,那种用蜜糖腌渍的黄豆,每天早晨都要求外公带她上早市买甜豆,就是这种童年的味道啊!把糖豆含在嘴里都舍不得吞下去,虽然和二十年后的零食味道相差甚远,但是这种熟悉的味道让她再次泪盈于睫。

通过墙上的风景挂历知道了今天是1991年7月23日,星期二,大暑,再过一个多月她就要上小学了。

现在的她已经接受了重生的事实,心中充满了对上天的感激,重活这辈子一定要好好活着,一定不能让父母亲人失望!不能让爱她的人伤心!

爸爸和妈妈已经去上班了,外婆现在还在居委会做会计,只有外公已经退休在家,陈竹小时候就是由外公一把屎一把尿拉扯大的,故而对外公特别亲近。

已经刷完碗的外公照例坐在大厅里看他最爱的戏曲频道,和着节奏拍打大腿,嘴里轻轻哼着。

慢条斯理地吃完碗里的饭,把碗放进水槽里,外公听到声音赶忙过来,“快放下,外公来洗。”

外公外婆一向溺爱她,住在外婆家的日子里,两位老人舍不得她做任何家务,小时候的她是个典型的十指不沾阳春水的千金小姐,成天跟着老人家看电视里的《西厢记》、《牡丹亭》,还老向大人埋怨她怎么没有个贴身丫头。

这种思想被她父母知道后把她好一顿教训,并在她小学一年级下学期的时候搬出了外婆家。

一个还没上小学的小孩暑假在家该干什么?看黑猫警长?葫芦娃?神笔马良?西游记?

1991年,《猫和老鼠》都只有在周天晚上才播,《小神龙俱乐部》要1994年才开播呢。这个时候连电视遥控器都没有,摁着电视机调了一圈,不是长得奇丑无比的地方台主持人,就是穿着大垫肩西装的方便面头女人在做作地走来走去…

虽然20年后的她讨厌看电视,但也不得不承认电视节目的质量的确比现在好太多了,九十年代处转遍电视台能看的就是《西游记》和《红楼梦》了,还有下午才播的《济公》。

“小竹,赶紧去背乘法口诀表,晚上爸爸回来要检查的,背不好要挨罚的。”外公看她无所事事地晃来晃去赶紧出言提醒。

瀑布汗,她想起来了,父母对自己的要求一向很严格,周一背“一”的乘法口诀,周二背“二”,以此类推,昨天背到了“八”,今天该背“九”了,背不出来可是要被老爸教训的,过去的陈竹对这种考校怕得要命,现在自然是毫不担心。

回到父母房间,这个时候父母还没有自己的房子,而是和外公外婆住在外公单位分的房子里,就两间小房间,一个小客厅,还有一个阳台、厕所和厨房,统共就六十来平方,住着五口人,这在二十年后是不能想象的。

陈竹的父亲陈琪不是本地人,出生在本省一个偏僻的山村里,高中毕业去参军,在部队里由于表现突出连连提拔,现在30来岁已经是副团级干部了,没有关系没有后台的人能走到这一步是非常难得了。

陈竹对父亲的印象一直是敬畏的,父亲由一个高中生不断进修成一个硕士研究生,不断地努力上进就是他人生的主题,父亲不是在学习就是在工作,就连看书看电视都会拿本小本子记录心得。

长大后她曾经接触过父亲的一些上级、同事和下属,对陈琪的评价永远是赞叹的,正派、能力强、上进、努力…让今后也在政府部门工作的她一直活在父亲的阴影下。

而父亲玩命儿似的工作也给他的健康造成了很大的影响,由于长期的熬夜工作,他的身体没法得到很好的休息,后来得了严重的肝硬化,让重生前的陈竹和母亲担心不已。

而母亲李明清是个知识型的女性,恢复高考后考上了大学,后来被分配到外公的单位里成为一名工程师。母亲和父亲惺惺相惜,互相支持,那个年代的人对于学习和工作看得特别重,母亲生下陈竹二年后还到外地进修,把两岁的陈竹扔给了外公外婆。

出色的父母对女儿的期望非常大,希望自己的女儿同样优秀,甚至能够超越他们,因此对陈竹的要求非常严格,在女儿的教育上花再多钱也毫不吝惜。

陈竹4岁的时候就被母亲送去学习国画,但是小孩子上课总是走神,学了几年毫无成效,把老妈气得要命,为这也没少挨过母亲的揍。上小学后,父母对她的要求愈加严厉,数学、英语没考上98分,语文没上95分,就是揍!没的商量。

说起她的童年就是一部泪迹斑斑的血泪史,虽然平日成绩不好,但是每次大考都能考上不错的学校,在父母的棍棒下,总算考上了重点大学,后来又考上了公务员。

虽然在别人眼里也是很值得羡慕的,但是对陈竹的父母来说这样的女儿实在是太让他们失望了。

他们同事朋友的孩子,不是考了GRE出国留学,就是保送名校的硕博,或是被某大企业高薪聘请了去,年薪几十万的,陈竹算是很不争气的。

正文 第二章 奖励

“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外公和外婆都是出身,外公是国内名校毕业,退休前也是高级工程师,家里的亲戚也大都是大学、硕士甚至是博士毕业,在90年代初还是比较少见的,如果不是家族里不少人当初在国民党政府任职,*时受到冲击,兴许还会出更多。

家学渊源,使陈竹一家人骨子里都有些清高,所以重生后陈竹可不敢像以前看过的YY重生小说中的主角一样,7岁赚大钱,然后辍学做生意之类的,估计那会被长辈打死。

饭要一口一口吃,路要一步一步走,就算从小学一年级的一加一开始学起,她也会好好学习,做一个不辜负父母期望的好孩子,更不会认为极有主见的父母会像小说中的大人那么好糊弄,听凭她摆布,她说一句话就眼前一亮大叫有理有理,那是小说,不是真实的人生。

她现在所能做的是不断充实完善自己,她的学习成绩能让父母感到自豪,避免那些让她后悔的事情发生。

平时的陈竹和外公外婆睡一个房间,但是生活学习用的杂物都放在父母房间,翻了翻她那一木箱的宝贝,冰棒棍儿、冰激凌碗儿、酸梅粉勺儿…这些都是她过家家的爱物,还有表姐玩剩的积木,缺胳膊断腿儿的娃娃…

自己的童年真可怜,那些90后00后可是幸福多了…

现在的她自然是没兴趣再玩这些小玩意儿,又翻到几本《咪咪画报》还有几本《童话大王》,显然这是表姐送给她的。

表姐张洁是她小时候最崇拜的人,算是她真正的启蒙老师,表姐的衣服她爱穿,表姐的书她爱看,表姐说的话她爱听,…在她稚嫩的心灵中张洁就是她的人生导师。

父母觉得她不应该看童话神话一类的杂书,所以《童话大王》这本刊物就只能从张洁那里走私过来,上了小学后,妈妈给她订了《故事作文》,内容也不错,都是童话一类的故事,但和作文沾了点亲戚,李明清就容易接受了。

张洁是一个颇传奇坎坷的人,1岁说话,2岁认字,3岁能背唐诗三百首…小时候被认为一个神童似的人物,长大了虽不至于伤仲永,但也被中国教育搞了个半残。张洁对文学是有天赋的,特别是惊人的记忆力,她的文科能够永远考年段第一,理科能永居年段倒数第一的王座,对于物理更是像吸血鬼见了阳光一样见光死。

不过她的成绩还是足够她上一所重点大学,并且理所当然地读中文专业,在大学里终于可以摆脱她厌恶的数学,混得如鱼得水,最后混了一个中文博士回家。

当一个27岁的老处女博士回到家中,长辈的话题永远都离不了相亲,但是条件稍正常的男人一听到女博士就像张无忌看到了灭绝师太,跑都来不及。

剩下些这儿残那儿次的,张洁又看不上,长辈却几乎没啥要求,只要是公的,先嫁过去再说。这年头女孩儿不是陈年的酒越陈越香,是过了期变了质的面包,只要能处理掉别在家里长虫,就算倒贴也愿意。

长辈的务实和张洁的浪漫就像zha药遇到了火,啪地就炸开了,双方闹得不可收拾,最好张洁和家里决裂了,一个人离开了家,便没有了音讯,刚开始陈竹的大姨和姨夫出于气愤不理这个女儿,待到想女儿的时候却再也联系不上了。

“外公,今年暑假小洁姐姐怎么没有回来啊?”张洁的家在外地,但是每年寒暑假张洁都会回福海市,后来张洁上了大学,大姨和姨夫也退休了,在福海市买了房子,一家又搬回了福海市。

“你忘啦?大姨夫调到天夏市工作,小洁一放假就过去了,还让我们这个月也去天夏玩啊。”外公奇怪地看着她。

陈竹狠狠鄙视了一下自己,想事情一点都不用大脑,上小学前的暑假外公外婆带着自己去天夏市玩,还和张洁拍了很多照片,这是她第一次出远门,一直都在期待,几乎天天在嘴里念叨,居然刚重生就犯了这么可笑的错误。

“嘿嘿嘿,我只是想小洁姐姐了。”赶紧干笑了几声掩饰过去。

好在外公是个沉默寡言的性子,也不爱刨根究底,点了点头继续摇头晃脑地看他的戏去。

陈竹又回房间翻出一套崭新的《世界真奇妙》,这是一套四册的少儿简易版百科全书,全套定价11块2毛,这在当时也是一笔很大的数目了,李明清带着陈竹去看了几次,发现内容实在不错,陈竹也喜欢得很,才咬咬牙买了下来。

陈竹对这套书是视若珍宝,看书的时候都轻轻翻,生怕弄皱弄摺了,长大后还给这套书包上了书皮。

这套书涉及文学历史、动物自然、体育艺术、科学技术,虽然已经读过十几遍了,但拜她那差得惊人的记忆力所赐,已经忘得差不多了,所以她还是很感兴趣的翻开书页,草草一翻却大吃一惊。

那些她以为已经忘得一干二净的内容,很自然地浮在她脑海中,甚至连一个标点符号都那么清晰。

上辈子的记忆力留到这世一起用?还是重生后的好处?总之她真的感谢上天,不但有机会可以重来,还赐给了她这样恐怖的记忆力,以后所有的考试都不怕了!

随手从小学三年级时候看的《故事作文》中默了一篇童话,也就三千多字,却抄了十几张文稿纸。

她家里的文稿纸是三百个字一张的,绿色的小方框,一个一个地往里面填字,一口气写完也费了不少劲,自从上大学以后就很少拿笔了,除了上课的时候少量的笔记和考试的时候写卷子,工作后更是事事用电脑打字,拿笔都生疏了,何况陈竹的字本来就写得不好,写得和鸡爪子似的,这一沓十几页看下来,连她自己都觉得丢脸。

当务之急是把字练好,长大后很多事情她都感到后悔,当初没好好练字就是她心里的一个遗憾,而练字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当年和她一个办公室的同事就写得一手好字,但是仍然坚持天天练字,一天不练就会生疏。

当年没有完成的遗憾,就留到现在一一弥补吧,琴棋书画,为了做一个新时代的才女而奋斗吧!

看了眼靠墙的小桌子,上面堆满了宣纸和画册,笔墨俱全,墙上墨迹斑斑,全是她不专心画画惹得妈妈揍她时,饱蘸了墨汁的笔不小心把墨汁溅到墙上的,长大后,她管这堵墙叫“哭墙”。

当年的自己实在提不起学画的兴趣,而长大后的她对学画很有兴趣,却再也没有了时间,现在的自己要充分利用时间,想学的东西还真不少。

想好了未来,陈竹的心也就平静了许多,认真地画了几副画,又到外公的书橱里翻了本没看过的《资本论》读了起来。

陈竹前世一直对政治很不感冒,对《资本论》这么一本政治性强的书一直提不起兴趣,而如今读这本书的理由却很简单,外公的书橱里除了这套《资本论》和一套《红楼梦》还有一本棋谱以外就没有别的闲书了,对外公那些工程类的专业书,她更没有兴趣。

这样的皇皇巨著光靠死记硬背根本没有得到什么,如果不是对政治、经济有一定的了解和基础,是一点也无法了解这本书的,就算是现在的陈竹也觉得艰涩难懂,枯燥的术语让她觉得烦躁,但慢慢往下看去,却慢慢品出一些味道。外公这个译本是80年代的,翻译的用词还带有很明显的阶级色彩,可是她却觉得透过这件被浓厚的政治色彩包裹的外衣,里面真正的核心内容还是很有价值,虽然目前的她觉得还有很多内容无法理解。

因为前世也读过一些政治学和经济学的书籍,对《资本论》的观点并不是完全认同,但是就是抱着这种辩证的思想,居然也把这本生涩的书看得津津有味。

抱着资本论读了一整天,就连中午和外公外婆一起吃饭的时候也把书放在桌上边看边吃,外公外婆一直都很宠溺她,自然不会说些什么,她从小就有边吃饭边看书的习惯,就算他们注意到她在看的是《资本论》也不会在意,谁会认为她能看得懂呢。

晚上陈琪回到家第一件事就是考校陈竹的乘法口诀表,照例搬了张椅子坐在洗衣机旁边,陈竹站在他的面前,却不似以往的战战兢兢。

“爸爸,如果我能一次就顺利地背好的话,你可要给我奖励。”陈竹歪着头笑着说。

“一次背好本来就是应该的,背不好爸爸还要罚你。”陈琪严肃地说,却又转念一想,陈竹难得这么有自信,倒不能太打击她,“如果你能顺利地把九九乘法表从一到九完整流利地背一遍的话,就给你奖励。”

“好,我顺利背完的话,爸爸得给我买本字帖。”

“没问题。”一听女儿要求的奖励是本字帖,陈琪立马答应了,陈琪夫妻在女儿的学习上一向舍得花钱。

正文 第三章 我要学书法

“一一得一,一二得二…七九六十三,八九七十二,九九八十一。”陈竹张嘴就来。

“好,今天背得不错。”陈琪高兴地站起来拍了拍陈竹的肩膀,“晚上爸爸就带你去书店买字帖。”

李明清刚到家就听到陈竹在流利地背诵九九乘法表,也是眉开眼笑,夫妻俩对陈竹一向寄予厚望,每次看到陈竹有了进步都开心得不得了。只是陈竹一直都很难教,就拿背九九乘法表来说,从“七”开始就背得磕磕巴巴的,两人对她都很失望。

晚饭时陈竹被塞进一盘菜、一碗饭和一碗汤,八十年代出生的独生子女都是被父母家人捧在手心宠的,“小皇帝”、“小公主”、“小太阳”…等一系列的形容词都被套在这一代的孩子身上。八十年代又是一个经济开始复苏发展的时代,大部分城市家庭的经济状况都还不错,平时除了营养的正餐,每个孩子都有不少零食,这也养成了孩子只爱吃零食不吃饭的毛病。

父母不在家的时候,外公外婆也是宠着陈竹,她自然也有挑食的毛病,自从被陈琪发现后,很是生气,誓要彻底根除她的坏毛病,因此每天晚上桌上的每盘菜陈竹都得吃一部分,这些菜被放在一个小盘子里,如果没在规定的时间内吃完,就得受惩罚。

今天晚上有陈竹小时候最讨厌吃的苦瓜和鱼肉,总是趁大人不注意含在嘴里悄悄吐掉,而长大后才知道苦瓜和鱼肉对皮肤和身体很好,对苦瓜和鱼肉也就不排斥了。

看着陈竹面不改色地大口吃着苦瓜,大人们都暗暗吃惊,特别是陈琪和李明清看到女儿比以前懂事更是心中高兴。

晚饭后一家三口到新华书店,九十年代初的新华书店是市里最大的书店,但是书店的规模和书的品种都与二十年后有着很大的差距,但是书价比起二十年后动辄几十上百的价钱却是便宜不少,一套让她眼馋不已的《青少年百科全书》只要三十来块,不过这一世的她有了过目不忘的能力,就打算有空的时候到书店蹭书看。

站在书架前挑来拣去,还是选了本《庞中华钢笔字帖》,这本字帖几乎八十年代出生的孩子们都练过,上了小学后在练字这一块,老师也是让同学们用的《庞中华钢笔字帖》,虽然后世也有不少评论说庞中华的字这儿不好那儿不好的,真正的书法爱好者大都看不上他的字。但是作为陈竹来说还是庞中华的字比较熟悉,更容易入手,何况庞中华的字能让一般人在最短的时间里练出一手好字。

前世的陈竹一直认为字的好坏不重要,反正随着科技的进步都是使用电脑打字,就算写得一手好字也是屠龙之术。哪知道工作以后才发现有一手好字的重要性,填个表格什么的一手好字都能让人刮目相看,想到领导见到她那鸡爪字时的表情,她就尴尬地想找个洞钻进去。所以这一世她下定决心一定要把字练好,刚上小学的她只能先用庞中华的字帖练练铅笔字和钢笔字,等到时机成熟了还是应该老老实实地找赵孟頫、王羲之的字帖来练书法。

回到家里李明清看到陈竹上午画的画又小小地吃了一惊,“小竹,今天不错,很自觉,这几幅画还挺有样子的嘛。”

这让陈竹又汗颜了一下,其实那几幅画用她二十多岁的灵魂来看实在是很拙劣,虽然在少年宫学了半年的画,但是六岁的她实在提不起对国画的兴趣,尽是黑乎乎的树枝和叶子,这种写意花鸟画实在让她难以理解,更谈不上喜欢了,上课的时候老走神,回家更是画不出来,把李明清给气得直揍她,越揍她就越讨厌画画,后来连笔也不愿意拿起了,后来李明清也承认对陈竹的教育失败。

虽然画技拙劣,但是这么多年的学画看画,倒是让后来的陈竹对书画有了一定的欣赏能力,此时少年宫老师教的写意花鸟画虽说入门不难,但写意画画得好要就难了。写意画是是用简练的笔法描绘景物,纵笔挥洒,墨彩飞扬,体现所描绘景物的神韵,也更能直接地抒发作者的感情。而神韵和感情是最难画的,写意虽然是影响最大,流传最广的画法,对她来说却是没有多少的进步空间,因为写意最强调个性发挥。

工笔画则是前世的她最喜欢的,工整、严谨、细腻的画法,艳丽、明快、高雅的色彩,浓郁的中国民族色彩审美意趣。工笔画使用“尽其精微”的手段,通过“取神得形,以线立形,以形达意”获取神态与形体的完美统一。在工笔画最是力求于形似,与水墨写意画不同,工笔画更多地关注“细节”,注重写实,因此也最费工费时,但是经过苦练画出的效果却比水墨写意画要好一点。

虽然下了决心以后要学工笔画,可水墨写意的基础也不能丢,更何况老妈还交了钱,不好好学也太对不起她了,所以陈竹还是决定每天练上几张画,可把李明清高兴坏了,这个女儿一向是极爱偷懒,最不自觉的啊。

看着李明清的高兴的样子,陈竹心里也暗暗觉得好笑,李明清结婚前也是个文艺女青年,兴趣爱好广泛,写得一手好隶书,拉得一手小提琴,平时还爱写诗画画什么的,陈竹出生后就一心想把陈竹培养成一个青出于蓝更胜于蓝的好孩子,也不管孩子喜欢不喜欢,兴趣不兴趣就强迫孩子学画。

其实老妈自己画得也不怎么样啊,前世的李明清退休后上了老年大学也学写意水墨画,结果…也和自己现在画得差不多嘛…

陈琪也凑过来翻了翻陈竹的画,“不错,起码现在懂得自觉了,马上上小学了,也该懂事了。”

陈竹点点头,翻出一沓妈妈单位的便用笺,趴在小桌子上对着字帖一笔一画地写了起来。

陈琪和李明清面面相觑,真是太阳从西边出来了,虽然自陈竹二岁开始,他们就教孩子认字数数,五岁开始每周末都教陈竹背一首唐诗,但是因为陈竹记忆力实在太差,今天背的明天就忘,恨铁不成钢的两人没少为这个打骂孩子,更是让陈竹对写字读书排斥得不得了,平时虽然不出去疯玩,但成天在家里就是看电视发呆,真是个让人操心的孩子。

可是今天陈竹的表现却让他们大吃一惊,不但能流利地把乘法口诀背好,还自觉地画画练字,这孩子终于开窍了。

练到晚上八点半,写了满满五张纸,陈竹甩了甩酸痛的手臂,撇了撇嘴,还是那么难看,感觉和前世的字没什么差别,甚至因为年纪小腕力不足的原因更难看了。

李明清却过来认真地看了起来,“还不错,多练练会越来越好的。”在她看来,七岁的陈竹虽然认了不少字,但是一直不肯提笔写字,平时连自己的名字都写得歪七扭八的,今天能够像模像样地写这么多字,已经是质的飞跃了。

陈琪也放下手里的书,因为外公外婆家不大,连个客厅都没有,平时电视机就放在外公外婆的房间,陈琪和李明清晚上也不看电视就在自己的房间里看书,顺便督促陈竹学习。

“小竹,喜欢写字的话,爸爸再给你到少年宫报个书法班吧。”陈琪和李明清都是那种典型的望女成凤型的父母,只要对女儿读书学习有利的,他们都毫不犹豫地花钱,但却在吃穿用上特别俭省,按他们的话说就是该花的要花,钱一定要花在刀刃上。

陈竹心中一喜,老爸这个提议正中下怀,立马点头答应。

可是老妈李明清却有意见了,“那国画班怎么办,都已经学了这么久了,就这么荒废掉吗?万一小竹又是三分钟热情,书法学了几天又不想学了怎么办?”

“爸爸妈妈,我想学书法,也不想放弃国画,两个班都想上,可以吗?”陈竹可怜兮兮地祈求父母。

“孩子想学是好事,我们应该尽力满足她,就按她的意思两个班都报吧。”老妈一向对老爸言听计从,老爸都拍板决定了,那就没问题了。

其实自己这时候才开始认真学画学书法已经是晚了,陈竹读的是全市最好的重点小学,她的同学们的家境大都比较优越,现在的父母都生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同学们都从三岁五岁就开始学琴学画学书法学舞蹈,上小学后这些有艺术特长的孩子不在少数。她一年级的同桌和前座的同学就都在市里的画画比赛中得奖,前座的女同学在三年级的时候还得了全国少儿书法比赛三等奖,得承认和他们比还是有很大差距的啊。

在陈竹的记忆中,八零后孩子们的童年是乏善可陈的,虽然和六零年代和七零年代的孩子们比起来,他们永远不用考虑饥饿问题,还有层出不穷的零食,动画片和玩具。但是他们还有少年宫和无数的培训班,国画、素描、书法、钢琴、小提琴、英语、作文、奥数…就像一个个紧箍咒,把他们关在教室里,关在装着防盗网的家里。

正文 第四章 第一次远游

陈竹的小学同学几乎都上过这样那样的培训班,可是后来又如何呢,几乎到了高中全都放下了这些所谓的兴趣爱好,全力备战高考,后来工作后更是没有人捡起这些爱好。

但是二世为人的陈竹却知道,这些兴趣爱好如果坚持下去将会给一个人带来多少好处,艺高人胆大,艺多底气足。前世的陈竹是个小公务员,在领导身边做几年秘书,正待要提拔的时候却失恋重生了,虽然三年的官场生涯不长,却足以让她看清很多东西,做一个社会人,有专才固然好,但社会更需要的是全才和通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