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生之邬蓝/[种田]邬蓝的小幸福上一章:第 29 章
  • 重生之邬蓝/[种田]邬蓝的小幸福下一章:第 31 章

他们坐渡轮上小岛,温润的江水悠悠从船底淌过,江面绿得发蓝,真真的春来江水绿如蓝。大家都是第一次坐船,都有些兴奋,张凯坐在船边,兴奋难抑,不时弯腰伸手去撩江水,被爷爷奶奶喝止了好几回,生怕出了什么意外。

上了岸,满眼都是鹅黄和娇粉,大家的心情不由得舒畅起来。邬蓝和张凯两个小的一左一右陪着两位老人在前头走着,张军杰和窦美林则在后面跟随着,正好可以独处。

张爷爷说:“都是你们城里人少见多怪,桃花有什么好看的,这些在乡下随处可见啊。”

邬蓝笑眯眯地说:“嗯,我们城里花草树木都少,所以玩的地方也少,没有乡下有意思。”

张爷爷听见邬蓝这么一说,觉得这闺女非常知趣,一点都不争强好胜:“你们以前来过这里吗?”

邬蓝摇摇头:“没有,我和妈妈都是第一次来。”

张奶奶问:“你爸爸以前没带你来过?”

邬蓝说:“我爸爸就知道打牌喝酒,他哪里会想到带我出来玩。他很重男轻女,一直都不喜欢我。”

张奶奶又继续问:“你爸爸重新结婚了,又生了个儿子?”可见老人也是打听过她家的事情的。

“嗯,儿子都有一岁多了。他跟我们已经没有来往了。”邬蓝说。

张奶奶叹了口气,看着邬蓝,又看看自己的孙子。

邬蓝说:“爷爷奶奶,你们累不累,要不去那边的亭子里休息一下吧。”

老人腿脚不便,走了一会便觉得累了,他们对这些景色也没多大的兴致,觉得稀松平常,便愿意去坐一坐。张凯是小孩子,玩性大,一来就闲不住,一个人兴冲冲地往桃花林里冲,张奶奶不放心:“小凯,你别乱跑,小心走丢了。”

邬蓝说:“爷爷奶奶你们在这边休息,我带着小凯弟弟去玩。”

张奶奶看邬蓝也不大,有点不放心:“要不要紧?”

“不要紧的奶奶,我们不会走丢的,您就放心吧。”她说完赶紧跟上张凯的脚步,跑到树林里去了。

张凯伸着手臂说:“姐姐,那边有个大蘑菇。”

邬蓝引颈看了一下:“那个不是蘑菇,是一个茅草亭子,做得像一把伞,我们过去看看吧。”邬蓝牵着张凯的手,回头看了一下母亲和张军杰,他们两个正在一边走一边慢慢聊天,这次活动结束,应该就有进展了吧。

粉嫩的桃花瓣沾了雨露,娇艳欲滴,如瓷肌玉骨一般娇美,惹人怜爱,人面桃花,相映成趣,煞是好看。

张军杰拿着相机,给大家拍了不少照片。邬蓝自告奋勇:“张叔叔,你教我怎么照相,我帮你拍照。”

张军杰说:“那好吧,你看着这个镜头,把人放进去,然后就按快门。”

“很简单,我会了,我来帮你们照。”这相机是典型的傻瓜相机,邬蓝不会就怪了。

邬蓝举着相机:“叔叔,我帮你们照全家合影。”她给张军杰照了全家的合影,又给他们父子照了合影,还给他和二老照了合影,最后邬蓝说,“妈妈,我帮你和张叔叔照一张合影吧。”

窦美林脸一下红了,张军杰站在桃花前,冲着窦美林憨笑:“美林,过来吧。”

窦美林犹豫了一下,张奶奶说:“美林,你手里的包给我,我帮你拿着。”

邬蓝一听张奶奶这话,就知道这事差不离了,老人都同意了,还有什么阻碍吗?邬蓝看着母亲站到了张军杰身边一尺远的距离就不动了,她对着镜头说:“张叔叔再过来一点,要拍你身后的桃花。”

张军杰果然很知趣,往窦美林身边跨了一步,紧挨着窦美林站了,邬蓝赶紧抓拍下这个镜头,然后又说:“妈妈,你笑得自然一点,张叔叔也笑一个。”然后又给他们拍了一张。

拍完照,邬蓝一扭头,看着旁边一个脖子上挂着相机的大叔,她赶紧叫住对方:“叔叔,可以帮个忙吗?帮我们照一张相。我们大家拍合影。”

这年头的人就是淳朴,有求必应:“好啊。”他从邬蓝手里接过相机。

邬蓝赶紧叫了老人和张凯一起,与母亲和张军杰汇合,照相的中年人说:“孩子站前面,老人站中间,你们两口子站在老人边上,我给你们拍个全家福。”

窦美林的脸更红了,邬蓝笑得越发开心,希望能够借这位大叔的吉言,他们成为真正的一家人。拍完大全家福,又在邬蓝的坚持下,拉着窦美林和张军杰还有张凯,四个人拍了一张合影,算是小全家福。

拍完照,邬蓝得意地朝母亲眨眼,窦美林在大家都没注意的时候,用手指头点着女儿的脑袋:“你这丫头,古灵精怪的,鬼点子最多。”

邬蓝搂着母亲的胳膊:“妈妈,张叔叔跟你说什么时候结婚啊?”

窦美林被女儿弄得满脸通红,吞吞吐吐了许久,才说:“还没说到结婚的事呢。”

邬蓝摇了摇母亲的胳膊:“那也是迟早的事呗。”

窦美林倒是没再反驳,邬蓝松了口气,看样子是真的成了呢,简直是太好了。

这次桃花岛收获非常大,不几天,窦美林就告诉邬蓝,她和张军杰打算五一结婚。邬蓝心里放下一块大石,太好了,母亲的下半生幸福终于有着落了。

窦美林和张军杰要结婚,大家似乎都不意外,这段时间以来的点滴,大家都看在眼里呢,都觉得这两人的姻缘是顺理成章的,要是没在一起,估计倒是会有很多人惊讶。

张红得知消息的时候,长叹了口气:“你妈妈终于肯结婚了,我都劝了很多回了,一直都说怕你受委屈,不肯再找人了。现在老张也挺好的,以后就不担心你们娘俩受你爸和你外婆家的人欺负了。”

“嗯,以后我妈就有人撑腰了。”邬蓝想着这点,就觉得高兴。

张红想了想又说:“你妈结婚后,你张叔叔带着小孩住到你家去吗?”

邬蓝说:“应该是吧,张叔叔的单位宿舍太窄了,我也不想搬家。”

张红点点头,欲言又止,过了一会儿才说:“蓝蓝你别担心,你妈妈就算是结了婚,肯定也是把你放在第一位的,将来家里的东西,第一个还是会给你。”

邬蓝看着张红,知道她是在担心家产问题,目前来说,她家的经济条件,明显就比张军杰家好,张红担心她以后会吃亏。“谢谢阿姨,没关系的,只要家里和睦就好。我相信妈妈肯定也不会让我吃亏的。”

张红拍拍她的肩:“你是个懂事的孩子,阿姨也没什么可担心的。以后有了新爸爸新弟弟,可能还是少不了一些矛盾,自己的牙齿还能咬到舌头呢。你受了委屈,就别憋着,跟阿姨和叔叔说。当然,阿姨更希望看到你们全家都和睦相处,这样你妈妈就不会觉得对不起你了,她也不会难做。”

邬蓝将头靠在张红身上:“谢谢阿姨,我都知道的。”

临近五一,窦美林和张军杰的婚期也近了。张军杰问窦美林要什么彩礼。90年代结婚流行三大件,空调、音响、录影机,事实上,邬蓝家里连八十年代的电视机、冰箱、洗衣机三大件都没齐全,而且冰箱还不在家里用,按理都该置办。不过节俭惯了的窦美林认为这些都不是必须品,所以都不用买。

张军杰认为,结婚总要置办点什么的,他买了一台洗衣机回来,这个是必需品,以后家里人多了,窦美林工作也非常忙,总不能让她每天都洗一大家子的衣服。他还要给窦美林打一套金首饰,被窦美林拒绝了,最后只打了一对戒指,然后去百货商店买了一套料子最好的衣服,还给两个孩子一人也置办了一身新衣裳。

双方都是很务实明理的人,张家觉得窦美林很体贴,是真心要过日子的人,窦美林母女觉得张军杰也很有诚意,这样的开端就很好。

婚礼操办得很简单,扯了证之后,只请了两家的至亲和关系特别要好的同事朋友来见证,在饭店里摆了三四桌,这个婚礼就算是办完了。

张军杰和张凯搬到窦美林的房子里,房间不够用,窦美林的意思是暂时就让张凯和邬蓝挤一个房间,在邬蓝的房间里给张凯添一张床。张军杰觉得,孩子都大了,尤其是邬蓝大了,跟弟弟睡一个房间不太好,便将张凯的床安置在了客厅里,张凯完全没有异议,这样一来,他和姐姐都有各自的房间,挺好的。

邬蓝倒是觉得有点对不住张凯:“等以后咱家重新盖房子了,房间让你先挑选。”

张凯表示满不在乎:“不要紧,姐姐,我住在爸爸宿舍的时候,还和爸爸一起睡呢,现在我自己有一张床了,我很喜欢。”

邬蓝伸手摸摸他的头:“可以来姐姐房间里一起写作业,我的书你想看,跟我说一声就好了,随便拿,不要弄坏就好了。”

“嗯,谢谢姐姐!”张凯对这个新家非常满意,这么宽的房子,还有一个种满了花草的院子,跟他在乡下时生活的环境非常相似,这让他觉得亲切。

张凯的爷爷奶奶本来想留下来照顾孙子的,但是两位老人也不大好意思住在儿媳家,窦美林母女都是厚道人,孙子以后有人照顾了,也就用不着他们操心了。老人在乡下那种地方自在惯了,又有老伙计老邻居,自己也不到非要儿子养老的时候,还能种点菜养点鸡,不如回老家去。所以办完婚礼后不久,两位老人就回去了,让这个新家庭慢慢去磨合。

家里添了两个新成员,邬蓝刚开始还挺有点不能适应,母亲的房间不是想去就能去了,当然大部分情况都不用担心,因为大人总是比孩子起得早、睡得晚。家里的事不用事事都操心了,因为有个男人在帮她们顶着呢。还多了一个姐姐长姐姐短的小跟屁虫,因为邬蓝的奖状全都贴在客厅里,张凯一抬头就能看见,那全都是姐姐的丰功伟绩,第一名、三好学生、优秀学生等荣誉,他对姐姐佩服得五体投地。

张军杰将儿子交给了邬蓝:“蓝蓝,爸爸工作忙,弟弟以后就交给你督促了,他要是调皮不听你的,你就告诉我,我回来教训他。”

邬蓝自然是满口答应:“放心吧,爸爸,我会看好弟弟的。”邬蓝在他们结婚的当天起,就改了口叫爸爸,叫得特别顺溜。张军杰一下子多了个这么漂亮懂事的女儿,岂有不高兴的。

倒是张凯,别别扭扭了几天,才改口叫的妈妈,窦美林完全不介意,谁都有个适应期嘛。

窦美林的生活里多了一大一小两个男人,操心的事又多了一分,不过这两个男人目前都还挺让她省心的,大的常年生活在部队,个人生活习惯极好,基本不用她操心,小的有女儿照顾着,学习、生活都有邬蓝管理。她的任务就是每天听新儿子汇报,然后给予鼓励和赞赏,这个是女儿告诉她的,要想和一个孩子建立比较亲厚的关系,鼓励他是最好的。至于教训,都交给邬蓝和他爸就行了,窦美林永远都是唱红脸的角色。

当然,窦美林也有要操心的,就是这两个男人的吃饭和穿衣问题,他们一家子除了早餐,午餐和晚餐都是在熟食店解决的,张军杰中午有食堂吃,晚上不加班也来店里吃,张凯则跟邬蓝一样,中午放学从学校回到熟食店吃饭,晚上跟着大家在自选商店吃饭。

张军杰看着窦美林那么辛苦,就提议说:“要不那个店子就盘出去算了,你开着一个自选商店就好了。”

窦美林叹了口气:“我想等银行的钱都还了,再把熟食店转给张红开吧。”

张军杰问:“银行的存款还差着多少钱呢?”

“银行还差着八千呢。”她现在是两边还钱,银行一个月还一千,杜家一个月还一千,多的钱留着周转、置办设备以及家用。

张军杰说:“这样的话,这笔债我来还吧,我还有几千块存款。”

窦美林有些意外地看着他:“你不是才转业的,哪里来的钱?”

张军杰笑道:“我当兵也是有工资的啊,我在部队干了16年,立过两次军功,转业回来的时候,部队补了些钱。当初张凯妈妈生病,欠了不少债,剩下的钱也不多,如果帮家里还了债,就全都没了。”

窦美林说:“要不你的钱还是先留着吧,过两年等家里的债还清了,我就打算盖房子,把这儿给扒了,盖个楼房,以后小凯也有自己的房间了。他大了,总不能一直住在客厅里吧,现在小不介意,长大了总会介意。”

张军杰拿下嘴边的烟:“臭小子,他敢介意,我扒了他的皮。”

窦美林笑起来:“有你这么对自己儿子的嘛。总之你那笔钱先留着,反正以后都用得着的。”

“行,那就听媳妇的。”张军杰点头说,“存折交给你保管好了。”

窦美林说:“你要放心,就给我。”

“有什么不放心的,都是一家人了,你是家里的财政大臣,就该给你管着。你比我会赚钱多了。”张军杰对窦美林这方面的能力佩服得心服口服。

窦美林也笑得很开心,有种总算是托付良人的感觉。

第52章 转让

窦美林再婚之后,邬蓝的生活总算不再一成不变,多了很多事,但是心却慢慢放松下来了,仿佛有一块大石被卸去了似的。生活变得更加忙碌,也更加充实。一家人磨合得很不错,是非常难得的重组幸福家庭。

当初托付给杜家一起购置的收银机也到了,收银机是要和电脑配合使用的,但是现在电脑价格十分昂贵,286、386的都需要大几千块钱一台,贵一点还需要上万块。窦美林没舍得买电脑,于是不能扫描,只能手动输入价格,邬蓝觉得这个方式有点不伦不类的,但在窦美林和其他人看来,已经是非常时髦的方法了。

杜家的大商场终于要开张了,为了开这个商场,杜忠华还特意跑了一趟广州,特意去参观那边的商场,毕竟这个砸下去的就不是一点点钱。

6月6日,杜家的家和商场在经过半年多的筹备,终于正式开张了,地点就选在中心街,在本城最大的百货商店对面,那个百货商店现在已经不是国营了的,已经分别承包给了私人。

杜忠华本想就在百货商店的原址上开商场的,但是没谈拢,有人不愿意转让,只好重新找了地方,面积比百货商店更大。杜忠华将房子从里到外重新装修了一遍,第一层作为入口、生鲜超市以及进驻店,第二层作为日常百货超市,第三层则是服装鞋子进驻店,面向全市甚至全省招商。

在商场开张之前,杜家就开始在全市做广告宣传了,到商场开张的时候,门面基本已经招商完毕,全城人都在关注着这个大商场的诞生。开张那天是星期天,邬蓝没有去参观,她在店里帮母亲看店。

窦美林则和丈夫带着儿子去逛杜家的商场去了。回来后跟邬蓝说,商场里东西非常多,就连窦美林都觉得很惊人。店里真是人山人海,人都要挤爆了,尽管安装了电子监控,也有人监管着,还是有好多人直接在店里吃起了东西,都没付钱。第一天生意异常火爆,但是损失也不少。

邬蓝心想,即便有他们家的自选商店给超市做了很多铺垫,效果还是不怎么明显啊,这也说明了,她们家的自选商店影响力并不大,还有很多人不知道,而杜家的商场影响力明显已经遍及全城。

家和商场开业之后,邬蓝家的收入果然暴跌,6号这天的营业额不足百元,大家全都跑到家和商场去凑热闹去了。邬蓝知道这个影响估计要持续好几天,等大家过完新鲜劲后,才能慢慢回到正轨中来。

窦美林看着当天的收入,完全吓了一跳:“怎么会这样,影响居然这么大,要天天这样,那咱们店子就开不下去了啊。”

邬蓝安慰母亲说:“当然不会一直这样,等大家过了新鲜劲,就不会了。去中心街那么远,坐车也要花钱啊,我们的东西又不比他们家的东西贵,谁还天天特意跑到那边去买东西?”

窦美林忧心地说:“那人家不着急的东西,可能会等几天一起去那边买了。”

邬蓝说:“那也不会谁都这样,放心吧妈妈,会受影响是我们早就料到了的,不会一直都这么大的。”

张军杰从来没做过生意,家里的店子他也没怎么管过,具体收入如何,他也没过问过,听见窦美林母女讨论这个话题,便问:“咱们家店子一个月能赚多少钱呢?”

窦美林说:“杜家的商场没开张之前,一个月能有两千左右的收入吧。”

“毛收入还是纯收入?”

“纯收入。”

张军杰吓了一大跳,嘴上的烟都掉了:“吓,一个月两千多?”

窦美林点点头:“嗯,差不多是这样。过年的时候生意更好,能有三四千。”

“能赚这么多?”张军杰没想到自己居然娶了个富婆,他一个月工资也才两百多,一年加上奖金,都不到三千块,没想到一家店居然能赚这么多钱,“我还以为就赚个几百块呢。”

窦美林叹气说:“以后就不好说了,家和商场一开,我们的生意至少要跌一半。”

张军杰说:“那也不少了啊。”

窦美林笑着说:“说起来是不少,但是家里还欠着几万块钱的账呢,还起来还要几年。”窦美林自己也没想过,会有一天,她会觉得一个月赚一千多块钱都算少,主要还是开销太大,赚的钱都不是自己的。

“不是说银行只有八千吗?”张军杰知道银行的钱是买房子欠下的,这个窦美林跟他说过。

窦美林无奈地笑了笑:“那是买房子的债。当初开这个自选商店,我们家还欠着银行的账呢,一分钱也没有,是跟杜家一起合伙开的,我们出点子出人力,他们出钱出地方,店子算一人一半。后来杜家把店子做两万块钱转让给我了,所以我们还欠着他们两万多块钱。别看我开着店,其实是个背着一身债的穷人。”窦美林说完有些紧张地看着张军杰,家里的底细,她其实都没跟张军杰说清楚,因为她也没指望张军杰帮着还账。

张军杰听说完原委,明白过来:“难怪郑老板后来没来了,是把店子转给咱们家了啊。没关系,店里收入不是一向都可以吗,我帮着一起还账,我们慢慢还。”张军杰虽然没做过生意,但还是个有见识的男人,他知道做生意都是需要本钱的,欠债是很正常的,何况这个店一个月能有一两千块的收入,还起来根本要不了多久。

窦美林听张军杰这么一说,松了口气:“我也想赶紧还清账,然后赚钱修房子,咱家房子太窄了,孩子们都长大了,快不够住了。”

张军杰笑呵呵的说:“不用担心,总会在小凯娶媳妇之前把新房子盖起来的。”

邬蓝听着张军杰的话,便也松了口气,相对于母亲,张军杰明显是个更乐观豁达的人,他愿意替母亲分担开解,这样母亲的心理压力会小很多吧。

果然如邬蓝预想的那样,杜家的商场开张后吸引了全城的百姓,大家从四面八方坐车骑车赶去逛商场开眼界,这股热潮大约持续了半个月之久,慢慢就开始回落了。她家的生意也慢慢回升,逐渐稳定下来,像以前那样每天随随便便两三百块的收入是没有了,一两百块钱一天还是有的,跟以前比起来,确实是缩水了近半。这个情况尚在母女俩的估计中。

天气渐渐热起来,邬蓝也要放暑假了。今年的雨水非常多,进入春天以来,雨就一直没有停过,好几次都听说江里涨水了,邬蓝有两次爬上江堤去看过,水位大涨,江水颜色浊如黄汤,自南向北滚滚而下,看起来极其凶险。她听老人们谈起很多年前的洪水,还漫过江堤,淹过城,有人说今年的雨水一直不断,可能也会涨大洪水吧。邬蓝则知道,今年的洪水并不大,真正的大洪水,要到1998年,现在还早着呢。

雨水多也挺烦人的,给人们出行带来了很多的不便,尤其是在室外工作的人,更是烦不胜烦。放暑假第一天,邬蓝还没起床,便听见外面一阵喧闹,她睁开眼,听着外面的喧哗,好像是石锋的声音,接着是母亲和张军杰的声音。邬蓝赶紧从床上爬起来,打开门,看见张军杰推着车,正和石锋要离开:“怎么啦?”

石锋扭头看着邬蓝,他的眼睛红肿着:“我爸爸被车撞了。”

邬蓝吓了一大跳:“啊?要不要紧?”

石锋说:“轧到腿了,现在在医院。”

张军杰说:“我先过去看看,你们别着急,不会有事的。”

邬蓝看着石锋,他的头发湿漉漉的贴在脑门上,模样非常狼狈,外面还下着雨呢,邬蓝心里有些难过,她对石锋说:“石锋,别担心,你爸爸会没事的。”

石锋点了点头:“那我先走了。”

“嗯,你路上小心点。”

窦美林站在台阶上,目送他们离开,她回头看着女儿说:“蓝蓝,一会儿你去开店,我去银行取钱去,怕他们钱不够用。”家里虽然欠着债,窦美林也没有把钱都拿去还账,每个月还留了一两百块钱备用,就是以防出现这种意外。

“好。”邬蓝点头。

窦美林眼睛有点发红:“他们家怎么那么多灾多难呢,那年是石锋摔伤了,现在又是他爸被车撞伤了。”

“妈,别担心,会好起来的。”邬蓝只能安慰母亲,旦夕祸福,谁也没法预料。

石秋生的伤不算十分严重,没有危及生命,只是右小腿骨折。但也不容乐观,据医生说,因为是粉碎性骨折,以后可能没法完全复原了,也就是说,可能会有点瘸,会影响以后的生活。这个消息对张红和石锋无疑是个沉重的打击,石秋生的腿要是瘸了,以后还能上班吗。家里这个顶梁柱等于就塌了一半。

石秋生是大清早上班时间受的伤,因为路湿车滑,那辆金杯面包车没有及时刹住车,直接撞倒了石秋生的垃圾车,垃圾车又撞倒了石秋生,车子没有停住,又轧到了他的腿。据说要不是垃圾车减缓了冲力,事情就不仅是这么严重了。

唯一值得安慰的是,石秋生是属于工伤,并且金杯车的司机也没有跑,医药费还有人负责。

石秋生住院那段时间,张红不可能去顾店了,窦美林把自选商店交给女儿,自己跑去管理熟食店。一天晚上,张军杰去接母女俩下班,邬蓝坐在张军杰车后,张凯坐在窦美林车后,一家四口在夜色中慢慢往回走。窦美林突然说:“我决定把熟食店转给张红了。”

邬蓝扭头看着母亲,她终于想通了。张军杰则没有异议:“随你自己怎么打算,我都是无条件支持的。”

窦美林说:“这些年,石哥和嫂子帮了我们太多的忙,我也没好好报答他们。现在他家里有困难了,我也不能装作没看见。老张你那笔钱先拿出来,我们还了银行的账,然后就只剩下杜家的账了,一个月还一千,顶多两年也还完了。”

张军杰说:“可以,你把店里的收入都拿去还债,我的工资就做家用吧。”

窦美林感激地看了丈夫一眼:“好。”

“你以后就专心开一个店,也就没那么辛苦了。”张军杰说。

邬蓝说:“妈,其实我有个想法,咱们家店里现在生意没有以前好了,也用不了那么多人了,可以少请一个人。你的麻辣肉就别做了,自己专心收银就好。”邬蓝要上六年级了,马上就要上初中,以后不可能还有很多时间帮忙看店。

窦美林听女儿这么一说,她沉默了一下:“我也想过这个问题,但是怎么好跟人说呢?”

邬蓝说:“你去跟郑阿姨问一声,看看他们商场需不需要人,我们这边都是熟练工,他那边才开张,肯定需要不少人吧。”

窦美林一听,觉得也是这个道理:“那好,我去问问你郑阿姨。”

邬蓝认为,有了杜家的商场,自己家里这个商店的优势就太不明显了,只能算个普通的杂货店了,她想把店子转型,弄成一个便利店,甚至可以24小时营业,大的他们做不了,就做成小而精的。最好能做成像7-11那样的连锁便利店,有人来加盟的话,那就更有赚头了。

石秋生在医院住了半个月院,出院后在家休养,几个月都不能去上班。石锋似乎一夜之间就长大了,母亲上班,他就在家照顾父亲。

窦美林跟张红说了转让店子的事,张红看着窦美林,眼泪就忍不住出来了:“美林,谢谢你!”

窦美林笑着说:“谢什么,要说谢,还该我们谢谢你们呢。要不是有你们帮衬着我,这些年我们哪能熬得过来。”

张红说:“这店子你真的不开了?”

窦美林点点头:“嗯,我一个人也顾不过来,一直都是你在帮我看店不是吗。”

“但是你家的账都还没还清呢。我还是帮你开着吧。”张红说。

窦美林说:“以后我也不想做麻辣肉了,太辛苦了,你要卖麻辣肉,就去杜家进货,他家的麻辣肉是跟我家买的配方,只是没有散装的,大家都有点吃不习惯,不过慢慢也就习惯了。这个配方我也不能告诉你,因为我跟杜家签了保密协议的。”

“你真的不做熟食店了?那我给你转让费,店面算我租你的。”张红简直感激不尽,这个店已经完全成熟了,客源稳定,每个月都能赚好几百,如果把店子转让给她,等于送了一个可以生金蛋的母鸡给她。

窦美林笑着说:“转让费就算了,你每个月给我一百五的店铺租金就好了。”

“那不行,不要转让费,我就不接你这店子。我们家是有点困难,但是并没有困难到这个份上。这样好了,我给你八千块钱转让费。钱不能马上给你,以后每个月慢慢还。”张红这两年跟着窦美林做生意,也知道转让费的基本行情,盘一个店子的费用,基本一年左右就能回本,这样就能够做下去。

窦美林说:“你如果真的要出转让费,不用八千那么多,就五千吧。”

张红还要说什么,窦美林打断她说:“不用说了,嫂子。这是我们全家都商量好的,本来也没打算让你出转让费的。”

“不给转让费,我怎么好意思要这个店,你这是白给我一个生金蛋的母鸡啊。”张红说。

窦美林像想起什么似的说:“那年石锋出事的时候,我其实就想帮你们开个店的,后来一直拉着你帮忙,开店的事一直都耽搁下来了,现在这个店子给你开,正好。”

张红也想起那件事来,当初窦美林提议他们去开个回收店,后来因为种种原因把这事都忘到后脑勺去了,没想到窦美林还一直都记着,真是不知道该说什么的好。看样子,这份情真要欠上一辈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