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正信一边走一边随意答道:“在长春园吧。”

小丫鬟应了一声,等沈正信走了,才赶紧起身去找王姨娘。

到了长春园,朱嬷嬷听了小丫鬟的汇报,忙亲自迎了出来:“大老爷和老太太可真是心有灵犀,刚才老太太还在念叨,说大老爷好几天没来陪老太太用晚膳了呢。”

沈正信嗯了一声,还是慢悠悠的往前走,朱嬷嬷则是笑眯眯的跟在他身后说话:“今儿早上老太太用了一碗燕窝粥,然后发现那燕窝有点儿不对劲,像是被人掺了什么东西。”

沈正信看了她一眼:“是吗?那回头就换一家药铺去买吧。”

朱嬷嬷愣了愣,再想开口,就见沈正信已经走到门口了,小丫鬟打了帘子,沈正信微微弯腰进门,随意的对上面软榻上坐着的老太太行礼:“见过娘亲,娘亲今儿吃了掺了东西的燕窝,身子可还好?娘亲也不必忍着,若是有什么不舒服的,尽管说,儿子让人去请太医。”

老太太瞪了他一眼:“要是等到你来问,我早就被毒死了!我早就说了,侯府也是世家大族,你让一个姨娘管家像什么话!小门小户出来的,连点儿小事都办不好!”

沈正信微微挑眉:“娘不愿意让王姨娘管家,是想要谁管?三弟妹?”

老太太顿时语塞,过了一会儿才低吼道:“你三弟妹管家不行吗?好歹你三弟妹是大家族里的嫡女,管家这种事情,难不成她连个姨娘都比不过吗?再者,她好歹是个嫡妻,那王姨娘算什么东西?”

“娘既然不愿意让王姨娘管家,正好,我过段时间,打断将沈卢氏给接回来。”沈正信也不在意,直接打断老太太的话,笑着说道:“娘没忘记,之前太后娘娘说的那句话吧?”

一说到沈卢氏,老太太的脸都有些扭曲了:“那个贱人!她竟敢不和你打一声招呼,就自作主张送了那双面绣进宫!可真是不把你放在眼里!”

沈正信弯弯唇角:“娘,今儿我看了个折子,清河县那边,打算为沈卢氏请封孝妇。”

老太太愣了一下,更是暴怒,脸色气的通红:“孝妇?她算什么孝妇?她都快把我气死了!这种不孝的儿媳…”

“娘,太后娘娘可是夸赞过沈卢氏是纯孝之人的。”沈正信不得不再次打断老太太的话,瞧着老太太今儿好像有点儿不太正常,就皱了皱眉:“今儿娘是被谁气着了?怎么这么的…”

老太太深吸一口气,好半天才将怒火给压下来:“这事情没办法压下去吗?一定要将沈卢氏给接回来?”

沈正信点点头:“没办法压,除非我愿意被人参宠妾灭妻。过段时间,我打算去清河县看看,在那请封下来之前,咱们得先表态。”

“既然这样,那就将人接回来吧,若她实在是不长进…”沉默了好大一会儿,老太太才沉声说道,一张脸没半分表情,满脸的褶子都垂了下来,更显得有几分阴森。

沈正信却浑不在意,伸手端了茶杯,慢悠悠的抿了一口,看了一眼老太太,轻笑了一声,然后转头看向门外。就凭沈卢氏这一手,不管是她自己还是背后有人,都说明,沈卢氏已经不是十年前那个任人欺负的兔子了,真将人接回来,到时候这侯府可就热闹了。

作者有话要说:

好了,沈侯爷出场~~~大家鼓掌欢迎~~~

第21章

沈如意正和沈夫人在做针线,就见门口有小丫鬟探头探脑的往里面看,陈嬷嬷笑了一下,起身过去,顺手拿了两块点心塞到那小丫鬟手里:“可是有什么事情?”

小丫鬟笑嘻嘻的接了点心,一边点头一边说道:“陈大叔让我来叫嬷嬷一声,说是有很重要的事情。”

没等陈嬷嬷说话,沈夫人就笑道:“既然是有重要的事情,嬷嬷就快去吧,我这里并不用嬷嬷惦记着。嬷嬷回来的时候,记得等到厨房说一声,午膳要有一道爆炒兔肉,我瞧着昨天陈大叔抓的那只兔子挺肥的,正好咱们午膳能吃。”

陈嬷嬷笑着点点头,跟着那小丫鬟出了门。但不到一刻钟,就慌慌张张的回来了,大约是着急了,也不看沈夫人,直接和沈如意说道:“姑娘,怎么办,侯爷过来了。”

沈夫人顿时愣住了,沈如意先是微微皱眉,随即嘴角上弯,露出个笑容:“真的?那可是太好了,父亲能过来,那定是折子已经递到御前了,再过段时间,朝廷的旌表肯定能下来了。”

沈夫人一脸慌张的伸手抓住沈如意的胳膊:“如意,如意,怎么办,你父亲怎么来了,咱们怎么办?”

“娘,别紧张,父亲这次过来,肯定是想问问咱们什么时候回侯府的。”沈如意笑着拍了拍沈夫人的手,尽量的去安慰她:“父亲问什么,你答什么就可以了,不要怕,我会保护你的。”

沈夫人顿了顿,对了,怎么能怕呢?怎么能让女儿为自己操心呢?怎么能让女儿挡在自己面前保护自己呢?她可是当娘的,为母则强,她不能一直躲在女儿身后,她要为女儿遮风挡雨才是。

想着,那惨白的脸色就微微恢复了一些血色:“如意,你放心,我不怕,你父亲要是生气,我会…”沈夫人有点儿卡壳,她活到这个岁数,从没与人起过纷争,等会儿沈侯爷要真是骂人了,难道她也要冲上去跟他对骂?

转头一瞧见沈如意正满眼信任期待的看她,沈夫人顿时来了勇气,不就是骂人吗?前街那个张屠夫的娘子,天天拿着菜刀站在门口骂张屠夫,大不了就跟那张娘子学几分。

可再一想到张娘子往日里骂出来的话,沈夫人又觉得一股血冲上脑袋,整张脸都是红的了,那些话,会不会太那个什么了些?要不然,自己稍微含蓄点儿?

她这边正犹豫着呢,陈嬷嬷有些着急了:“姑娘,赶紧拿个主意啊,咱们要不要将侯爷请进来?”

沈如意点点头:“自然是要请进来的,这庄子都是父亲的,咱们怎么能拦了这庄子的主人进来?让人给父亲端茶,在正堂里招待就行,我和娘一会儿就过去。”

陈嬷嬷忙应了一声,因着担心下面的小丫鬟没见识,惹怒了沈侯爷,她是半点儿不敢耽误,跑的都快飞起来了。

沈如意伸手稍微整理了一下沈夫人的头发:“娘,父亲这次过来,如果是来接咱们回去的,你可别答应,至少得拖一年时间。朝廷的旌表还没下来,咱们现在回去,可是一点儿优势都没有。”

沈夫人连连点头,闺女很聪明,只要听闺女的那是准没错的。

起了身,沈夫人还是有些紧张:“你说,我要不要换一身衣服?梳妆打扮一番?”就算是十年没见了,到底是夫妻,以后回了侯府还要继续相处。

沈如意打量了她一下,伸手在旁边拿了朵绒花插在她鬓边:“不用了,这样就很好看了,咱们在庄子上也没多余的钱买什么首饰,侯爷想来应该是很清楚的。”

沈夫人也了然,既然是在庄子上守孝,穿戴自然是以素净为主的。

鼓足了勇气,沈夫人以慷慨就义的凛然姿态出了房门直奔前面大堂。沈如意跟在后面,看着沈夫人那强装出来的英勇,忍不住笑弯了眼睛,她的娘亲,没了以前的懦弱之后,可真是够可爱的。

进了正堂的房门,娘儿俩就瞧见主位上坐着一个身穿石青色衣服的中年男人,三十多岁,面色白净,下巴上微微有些胡茬子,男人的一双眼睛倒是有神的很,一眼扫过来,差点儿没让前面的沈夫人腿软,只是一想到后面的女儿,沈夫人又站定了,微微弯腰给那男人行礼:“妾身见过侯爷,给侯爷请安。”

沈侯爷漫不经心的放下手里的茶杯,又往沈夫人后面扫了一下,微微抬手:“起吧,这就是如意了?”

沈夫人忙点头:“是,不知侯爷大驾光临,妾身未能远迎,还请侯爷见谅。”说着,侧身将沈如意露出一半,压低声音说道:“如意,这是你父亲,快给你父亲请安。”

是生疏的父亲,而不是一声亲近的爹爹。

沈如意也没掩藏自己的聪慧,上辈子她就知道,这个男人只要想知道,你哪怕掩藏的再深,他也能挖出来。

看了一眼上面的男人,沈如意规规矩矩的上前行礼:“如意给父亲请安。”

沈侯爷并未叫起,他看了一眼沈夫人,又打量了一遍沈如意,微微笑了笑,果然和他想的一样,沈如意长大了,所以,沈卢氏也有了依靠。

“起吧。”沈正信一个大男人,自是不会去学后院的女人,在行礼这种事情上去为难人,摆摆手,指了指一边的椅子:“你们两个都坐吧。”

沈夫人和沈如意不发一言的在一边坐下,沈正信不开口,沈如意也不开口,沈夫人是想开口不知道应该怎么开口,三个人就都沉默了。

陈嬷嬷端了茶,很是担忧的站在沈夫人身后。沈侯爷瞧了她一眼,摆摆手示意她退下,陈嬷嬷又去看沈如意,沈如意微微点头,陈嬷嬷这才告退出门。

“这次的事情,是如意想的?”沈侯爷沉默了一会儿才问道,声音平静的很,听不出息喜怒,沈夫人却是僵了一下身子,忙抢了回答:“不关如意的事情,是我自己想的。”

“哦,你弄出这些事情,是为了什么?”沈侯爷也不和她辩论,继续平淡的问道:“回京?”

沈夫人见沈侯爷不像是要发火的样子,胆气就略微足了些:“有一半是吧,另外一半是为侯爷着想,侯爷将我们娘儿俩扔在庄子上…咳,放在庄子上,我们娘儿俩心里明白侯爷是为我们好,但别人不明白啊,一时半会儿的,可能没人想这事情,可若是侯爷在朝堂上得罪了什么人,这事情再被人挖出来,岂不是将宠妾灭妻的罪名往侯爷头上推?”

沈如意有些诧异的看沈夫人,这话不是她教的,那就是沈夫人自己想的。刚才她还觉得,沈夫人不怕沈侯爷,这已经是个很好的进步了,却没想到,沈夫人进步如此之快。

沈侯爷也忍不住笑了一下,这话说的够漂亮,为她们娘儿俩好就将人送到庄子上,连他都不知道是哪儿好了。还有这宠妾灭妻的罪名,说的这么大义凛然,倒是让他还欠了这娘儿俩一份人情。

想想,有这个人情在,再加上过段时间朝廷会颁下来的旌表,这娘儿俩回京之后,那地位可就是稳如磐石了。

“你说要为我父亲守孝三千九百天?这个有什么说头吗?”沈侯爷问道,沈夫人严肃脸点头:“自是有的,守孝十年,再加上一个四百九十天的大法会,加起来就是三千九百天。”

沈侯爷恍然大悟,之前就觉得这个三千九有点儿不伦不类的,你要么是守孝多少年,要么是弄个四千九,或者八百一,哪儿有三千九的,现下才算是清楚了,竟还有这种算法,将大法会算到孝期外面去。

“现下已经过了多少天了?”知道这时间上,自己是没办法和沈夫人算明白了,沈侯爷索性直接问目的:“你们打算什么时候回京?”

“还有三百多天。”沈夫人忙笑道:“我和如意还得在庄子上再待一年多。”

“既然如此,那我一年后再来接你们。另外,这是你们娘儿俩这十年来的月例银子。”沈侯爷从怀里掏出一叠银票放桌子上:“庄子上条件可能不太好,但你们到底是守孝,这样就很不错了。”

沈侯爷脸上带着三分笑,特意看了一眼沈如意:“我这次过来,是要在庄子上住一个月的,朝廷下来的旌表,总不能让你们娘儿俩去接。”

一听沈侯爷要住下来,沈夫人脸色顿时变了,又青又白,又有些红,这个结果如意没说过,接下来该怎么办?想要去看如意,又生怕沈侯爷瞧出端倪,只好木着一张脸想办法。

没等她想出来,沈如意就点头了:“父亲能留下来,那可真是太好了,这段时间我正跟着娘学管家呢,就让我为父亲安排起居日常可好?”

沈侯爷点头:“那就你来安排吧。”

沈如意行了礼,上前拿了那些银票,转身就要出门,虽然不忍心将自家娘亲留在虎口,她是很想让娘亲给她生个弟弟妹妹什么的,但她连自己和娘亲都还没保护好呢,怎么能要小孩子?但这两个人到底是夫妻,以后是肯定要有夫妻之实的,现在正好锻炼一下娘亲的胆量,大白天的,沈侯爷又是一路奔波,肯定没力气这样那样。

第22章

沈如意出了门,叫来了陈嬷嬷:“将东厢房收拾出来给我父亲住可行吗?”

陈嬷嬷摇摇头,肯定不行啊。这庄子本身就不是很大,前后加起来也就两进院子,前面住着的是一干嬷嬷丫鬟,下面住着沈夫人和沈如意。这后面的院子,中间七间正房,东边五间厢房,西边五间厢房。沈夫人住的是正房,沈如意住的是西厢房,剩下一个东厢房,平日里是堆着粮食杂货什么的。

要将东厢房再收拾出来给沈侯爷住,实在是…

沈如意也知道不可能,她也就随口问问。听陈嬷嬷说不行,还是有些小惆怅:“哎,要安排到正房啊,难道要和娘亲住在一起?算了算了,要不然就将正房东边的屋子给收拾出来?”

沈夫人住的是西边的三间屋子,最里面是卧房,接着是书房,再往外是平日里做绣活的地方。正房的东边三间屋子,一间是洗澡用的,一间是红绸她们这些贴身大丫鬟们住的,剩下一间是放沈夫人的衣服首饰什么的,也是满满当当的。

陈嬷嬷有些无语的看沈如意,沈如意叹气:“要是直接安排到娘亲的房间,指不定娘亲会因为太害怕晚上睡不好呢。”

“他们是夫妻…”比起沈如意,陈嬷嬷是更希望沈夫人能再生个孩子。沈如意一直说,自己嫁人后也能照顾好沈夫人。但陈嬷嬷是觉得,女孩子嫁人了,就得以夫家为重,沈夫人这辈子,得有个儿子后半辈子才能有保障。

所以哪怕她知道沈侯爷不是什么好鸟儿,她也得劝着沈夫人赶紧和沈侯爷生孩子去。再说了,夫妻俩能有多大仇?现在沈如意都长这么大了,沈夫人就是再不喜欢沈侯爷,能和离吗?反正床上那点儿事儿,熄了灯,闭上眼,也就是那么回事儿。等有了孩子,自家夫人若是再不愿意和沈侯爷接近,那就买几个瘦马回来呗。

瘦马太贵的话,那侯府不是有那么多愿意爬床的丫鬟吗?不会让沈侯爷少了女人的。

没有情情爱爱就不能上床什么的,那是小孩子家才有的心思。夫人年纪可不小了,肯定能想明白什么是最重要的。现下还有可能会怀上孩子,但再过几年,那可就说不定了。

再说了,生个男孩子,自家姑娘将来也有依靠啊。庶子什么的,养的再好那也不是一个肚子出来的。

“姑娘,侯爷只带了个小厮过来,连个包裹都没带,不住正房能住哪儿?”陈嬷嬷问道,沈如意继续叹气:“好吧,那就安排到娘亲那房间吧,只是,这会儿娘亲还是在守孝…”

看了一眼陈嬷嬷,陈嬷嬷猛然想起来了这件事情,犹豫了一下又反悔:“那将东厢房给腾出来?”反正也生不出孩子,那还不如让自家夫人清净点儿。

“别收拾东厢房了,将那书房给收拾出来,让人抬一张床进去。”沈如意想了一下说道,书房里其实也没放多少书,就一个书架子,一张书桌,一张椅子,还有几幅画,现下只要将那书桌太抬出去就行。

“书桌放到花厅,被褥什么的,咱们这会儿有吧?”沈如意小手一挥,直接决定:“花厅的软榻搬到娘亲的卧房,红绸姐这段时间先睡在娘亲的卧房。”

值夜的丫鬟以往都是睡在花厅的,书房和卧房还有花厅,这三间屋子是直接连通的,卧房没有门只有窗户,书房和花厅各自有门窗。

“今儿的午膳,让厨房的赵大娘多加些饭菜。另外,也不知道父亲要在庄子上住多久,去问问跟着父亲来的小厮,父亲过来的时候有没有带衣服什么的,若是没有,就问了尺寸,到镇子上另外做,若是带了,那就先归置起来。”

沈如意捏着手里的银票看了看,哎呦,这父亲够大方的,一叠银票,总共六千两,要是她没记错,侯府的夫人一个月的月例是二十两,嫡出的少爷姑娘们是十两,庶出的则是五两。

算一下,十年时间,自家娘亲应得两千四百两,自己应得一千二百两,加起来是三千六百两。这一下子,几乎是翻倍了,六千两啊,简直不能想象。

前几天,她和娘亲还在为三百两的花销心疼的晚上睡不着呢。上个月,她还在为胭脂铺子每个月五两银子的收入笑的合不拢嘴呢,现在,手里竟然一下子有了六千两银子!

六千两银子能买多少东西?现在她们住的庄子,能买七八个!

沈侯爷为什么要给她们这么多钱呢?若说出于愧疚,那沈如意是半分都不信的,这男人冷血的很,世界上的人他就只爱他自己。那么,沈侯爷钱很多?

想到这个,沈如意眉开眼笑,虽然这个父亲很不好,但有个出手大方的父亲,总比有个吝啬刻薄的父亲强。

“嬷嬷,午膳不用做了!”一高兴,沈如意随手就抽了一张银票给陈嬷嬷:“去镇上定酒席,最好的订上一桌子,马上让他们做好了送过来。”

陈嬷嬷也高兴,应了一声就急慌慌的转身找人去办这事儿了。

沈侯爷坐在正堂,隐隐约约听见外面的说话声,转头看沈夫人:“怎么想起来回京了?在庄子上住的不好?”

若是沈如意在,能一盘子点心盖在沈侯爷的脸上——身为侯府的夫人,竟是住在庄子上的,这还叫住的好?那什么叫不好?是不是要住到山里去,然后自耕自织自种?

可沈夫人不一样,女诫女四书都是刻在了骨子里的,虽然这段时间有沈如意的教导,为了要保护女儿,有了很多改变,但下意识的,还是摇头了:“不是,住的挺好。”

回答完了,才想起来自己应该硬气些:“那个,如意年纪也不小了,总是住在庄子上不行。她是侯府的嫡长女,而不是乡下长大的野丫头。”

沈侯爷微微挑眉,沈夫人顿了顿又问道:“侯爷要在这边住多久?”

“说不准,若是京城的事情不急,应该能住半个月左右。”沈侯爷站起身:“带我在庄子上走走吧。前段时间,慧心大师曾来过青山镇的福缘寺?”

沈夫人点点头:“是,只是慧心大师只在福缘寺待了两天,很快就走了。”

沈侯爷一边漫不经心的打量着周围,一边问道:“慧心大师给如意批命了?”

说起这个,沈夫人就满脸笑容:“是呀,慧心大师说,如意是一辈子富贵享福的命呢。”偷看了一眼沈侯爷,沈夫人给沈如意加重筹码:“如意又聪明又漂亮,日后定是荣华富贵一辈子的。”

沈侯爷挑了挑嘴角:“慧心大师只说了富贵享福?没说能贵到什么地步?”

沈夫人愣了一下,随即脸色就白了,之前在知府府上的时候,陈夫人可是说过,皇上打算明年选秀呢。但随即沈夫人就镇定下来了,明年如意才十五岁,这选秀最低了也得是十六岁,就是侯爷想将如意送去选秀,也得人内务府的愿意要。

“没说,只说是一辈子顺心,儿孙孝顺,是当老封君的命。”抿抿唇,沈夫人半真半假的说道:“如意本身就是侯府的嫡长女,定是能嫁个门当户对的人家的,可不就是当老封君的命?”

沈侯爷表情没什么变化,连走路的步子都一如既往,半分不多,半分不少,只意味不明的点点头:“是吗?”

沈夫人使劲点头:“是啊,慧心大师就是这么说的。”若不是没胆量,她都想绕到沈侯爷面前,让沈侯爷看她那真诚的脸上那诚恳的眼睛。

“在青山镇,你们可有来往的比较多的人家?”沈侯爷换了话题,沈夫人很没戒心的回答:“以前就和镇上的黄员外,以及方家有些来往,前段时间因为旌表的事情,和林大人一家,陈大人一家来往比较多。”

黄员外方家什么的,没听过,沈侯爷只在心里想了一遍林大人和陈大人,清河县的知县,大名府的知府。林大人的座师是何学士,陈大人的座师是…唔,已经过世了,陈大人是太子一脉。

不急,现在还不是站队的时候,皇上年纪虽然大了,但身子好的很,还是要观望一段时间才行。

“这次他们帮了你大忙,你有空,就和林家陈家多多来往。”沈侯爷语气依旧是慢悠悠的:“不过,你也有个分寸,毕竟是在守孝,也不能出门太多。”

沈夫人有些迷茫的点点头,那到底是多来往还是少来往?

“我替你备了礼,这是礼单。”沈侯爷从袖子里抽出两张纸递给沈夫人:“东西从侯府送过去,别他们提起来了,你半句不知道。另外,你这里缺什么少什么,这两天和我说,我回头让人给你们送过来。”

沈夫人简直是受宠若惊,赶忙伸手接了那礼单,慌慌张张的给沈侯爷行礼:“多谢侯爷了,我之前还正发愁这个谢礼的事情呢,侯爷这可真是及时雨。”

沈侯爷用看白痴的眼神看沈夫人,还以为这女人有长进了,结果呢,竟然还是这么蠢!这谢礼要是还让她来办,那沈家的名声要不要了?还有,你那感激本候的话,真的不是反话?

第23章

沈侯爷是个很讲究的人,用午膳的时候,拿筷子挑着盘子里的一根青菜皱眉:“这是菜心?都发黄了,庄子上的都是给你们吃的这个?”

沈如意轻咳一声:“父亲勿怪,是我让人到酒楼订的饭菜,因着父亲来的突然,厨房并未准备食材,所以才去酒楼买的。不过,这道菜不是吃菜心的,菜心太嫩,不能入味就要老了,所以得用外面一些的菜叶。”

沈侯爷看了她一眼,默不作声的将那菜叶子塞到嘴里,嚼了两下,也没表示,继续挑下一样。沈夫人松口气,一边吃饭一边给沈如意夹菜,沈如意也笑眯眯的将自己觉得好吃的给沈夫人夹过去。

娘儿俩一向是这么吃饭,倒是不觉得有什么不对的,只沈侯爷是头一次这样吃饭——饭菜不精就算了,只是个乡下地方,自是不能和侯府比的。没人伺候也就算了,反正沈侯爷自己有手有脚,能夹菜能端碗。可这娘儿俩目中无人,就当他不存在,这就让他有些不舒服了。

什么时候,他沈侯爷的存在就跟灰尘一样了?不对,连灰尘都比不上了,若是灰尘,早就应该被扫走了。

“咳。”看沈如意又给沈夫人夹菜了,沈侯爷忍不住轻咳一声,沈夫人忙慌张的抬头去看沈侯爷,沈如意微微挑眉:“父亲嗓子不舒服?是不是这几天赶路赶急了所以上火了?回头我让人给父亲煮些降火的茶水吧。”

沈侯爷端着一张脸点头,继续慢吞吞的吃饭。沈夫人犹豫了一下,给沈侯爷夹菜:“这个苦瓜做的很不错,你尝尝,是降火的,你多吃些,这家酒楼的苦瓜做的挺好吃,一点儿都不苦。”

沈侯爷微微皱眉,苦瓜就是做的不苦,那股子味道也是很难吃的。大约是父女天性,沈如意也很是讨厌吃苦瓜,见沈侯爷眉头微微皱了皱,立即将一盘子苦瓜都放到沈侯爷面前:“父亲吃吧,苦瓜确实是降火的,这家做的挺好吃,你若是吃的好了,明儿我再派人去买。”

身为一个优雅的侯爷,沈正信是做不出再将菜盘子给推开的事情的,但一瞧见沈如意脸上带着的笑容,他也吃不下这苦瓜,抿抿唇,绕过这盘苦瓜继续夹菜,慢吞吞的解释道:“嘴里长了个疮,不能吃味道重的东西。”

沈夫人恍然大悟,有些不好意思的将这盘苦瓜挪走:“是我没想周到,那要不要紧?这个嘴里长疮也是很严重的,你一路赶过来,想必也没看大夫,一会儿请了大夫过来瞧瞧?”

沈侯爷慢悠悠的摇头:“不用了,在京里已经看过了,太医给开的药,用完就不碍事儿了。”

沈如意在一边提醒:“娘,食不言寝不语。”

沈夫人愣了一下,脸色通红,有些尴尬的看沈侯爷。在她印象里,这人以往是最看重规矩的,自己和如意在庄子上过了十来年,早就不看重这些了,今儿一个没注意,倒是在侯爷面前露底了,侯爷不会生气吧?

沈侯爷看了一眼沈如意,将嘴里的菜咽下去了,才说道:“一家人,不碍事儿,有客人的时候别说话就行了。”

沈夫人松一口气,又转头给沈如意夹菜,还得叮嘱她不能挑食:“我知道你喜欢吃辣的,但是你这段时间正长身子,不能吃太多,要不然该长面疮了。”

沈如意前些日子偶尔小腹会有些抽疼,沈夫人请了大夫过来给她把脉,大夫说是年纪到了,该来葵水了,嘱咐沈如意这段时间不能吃味道刺激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