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到李婆婆栽完一行的时候,才撑一个腰,发现另外两行的包谷秧都散好了,远远的还能看到两个小家伙有前面呢,过了一会,就看到她们转身回来拿包谷秧了。

“婆婆,这一路是我散的哦。”李芳看到李婆婆站在那里,早忘记了刚才挨骂的事情,冲过去向李婆婆邀功去了。

李婆婆拍李芳的小脑袋,所幸,李玉见势不好跑得慢一点,才没有再被人拍头,她不喜欢这种夸奖方式。李婆婆并没有歇太多,恐怕腰都没有伸直呢,又开始栽了起来。虽然两小孩看似没有帮多大的忙,却让李婆婆节约了不少时间,两小散包谷秧都赶不上李婆婆种的速度呢,为了两小方便一点,李婆婆在地的两头各放了一篮包谷秧,免得两小在地的那一头,还要跑来这一头拿包谷秧。

虽然心疼两个小孙女,但是李婆婆也知道,她家的包谷秧是真的要快一点栽上,不然就不好成活了,她还是真的需要两小的帮忙。别看这事小,可就因为这小事,可以让李婆婆节约差不多三分之一的时间出来耶。

不久,李心圆也放学回来了,看到两个妹妹在帮忙干活,他难得的也来地里帮忙了,三个小孩子,不但可以散得过来,而且都不用李婆婆帮忙搬包谷秧了,三小家伙竟然自己想办法抬了过来。只是她们三人中最大的小孩子也才八岁,肯定不像李婆婆这样整篓整篓的拿,她们都是最先半篓,到后面是三分之一篓,一个大地,一下午竟然种上了一多半。

快夜了的时候,李伯伯也提早上来了,他是知道妈家里的情况,所以今天是故意从地里就上来,没有让家里老婆发现,他老婆虽然有再多的不是,却是为了他们那个家着想,有的时候,李伯伯也不能说太多的什么。

有了李伯伯这个主要劳动(指农村的男人的意思,他们是一家的主要劳动力。)的加入,速度快了何止一倍,这个根本就不是数量的问题,李玉她们的速度根本就跟不上,要伯伯都把包谷秧提了过来。

不过正是因为这样紧赶慢赶,才在黑透的时候把这块地的包谷全都种上了,要是李婆婆一个人瞎忙和的话,恐怕要一天半到两天的时间才能种完,今天竟然在区区半天完成了,不能小看孩子们的帮忙啊。

李婆婆回到家第一件事就是拿出了一小把冰糖,不是她小气,而是拿多了三个小家伙也拿不到,冰糖又不是能久放的东西,糖其实最好不要吃多了,发胖不说,还可能长虫牙,李芳和李心圆没有被李玉少吓过,一人只乖乖的拿了三颗,告诉李婆婆要存在那里,一天吃几颗,让两个大人一个劲的笑,三个小家伙有存留了。

李玉甚至只要了一颗扔进嘴里就算了,现在的这种冰糖个儿很大,不像是后世的那一种那么小巧精致,一颗就可以顶以后的两颗,呃,不是跟那种个头特别大的相比,是正常大小一说,不过对于李玉来说却不是福音,人小嘴巴也小,包不住啊。对于李芳他们来说就是另一种说法了,那啥,大点好啊,越大越好啊。放进嘴里,喀喳喀喳两声都没了。

其实李婆婆拿出来也被拿走的差不多了,只剩下了唯一的一颗而已,还是李玉少拿了,什么叫存的以后吃啊。呃,李婆婆为李玉另外准备了,这本来就是给李芳和李心圆两人的,不过李玉不知道,还在那里诽谤李芳她们呢。李芳她们也不知道,脸皮也够厚的,一颗也要存起来,还特意打招呼。

第二十章 讨厌的小米饭

做了一下午的事情,李玉的小肚肚都开始叫了,其实李婆婆也早就饿了,只是经过那个时代的她们,在忍饥挨饿方面早就有了经验,先喝一肚子的水,顶顶事,过一会就可以做好面条了,李玉也饿急了,话说,李婆婆这种做法在前世还听说过,喝了一大碗水,把肚子敷衍的半饱,就等着吃饭了。

蓝菜(包菜,因为颜色在农村有这个称呼。)第二季的这个时候也差不多出来了,第一季的是过年的时候吃,现在刚好可以用来做面条呢。

不知道是因为肚子饿了吃什么都香,还是因为重新吃上李玉最爱吃的蓝菜,不知道为什么,在城市也买过不少这种菜来吃,就是没有记忆中的那种味道,蓝菜本身带一点甜味,做的时候要少放一点盐,这样吃起来就不会掩盖掉本来的味道。

吃饱饭之后,李婆婆倒不用砍猪草了,有了旱螺蛳,猪草可以节约差不多三分之一,不知道是因为螺蛳壳不好消化,还是因为吃了肉的原因。

看到李婆婆喂的时候,李玉才发现,她又犯了粗心的毛病,都没有想起旱螺蛳的个头虽然不大,但那螺蛳壳也是不太好消化的东西,竟然不知道把它砸碎,就直接扔了下去,看她婆婆,分明是第一次这样做,也从来没有什么经验可学,自然而然的就这么做了。这甚至不是经验不经验的问题,完全就是粗心大意的问题,李玉也善于承认自己的错误,没有为自己找借口。

事情虽然是她跟李芳做下的,但是,人家李芳才不到三岁,她这个伪小孩能跟人家比吗?还是她越活越回去了,连这种最基本的问题都不会思考了,看样子还真的是跟小孩子相处多了,连自己的脑子也变成了小孩子了啊。

呃,下次注意吧,知错能改就好,李婆婆如果知道李玉在想什么不知道会怎么想?李婆婆今晚虽然不用砍猪草,但并不表示不忙,李玉是不知道李婆婆在忙些啥啦,只知道李婆婆来叫她起夜的时候还没有脱衣服,也就是说,她还没有睡。

让李玉不得不感叹农村的辛苦,而且辛苦一年能收回口袋的钱也就那么几个,一年到头还是没有钱用,记忆最深刻的是小的时候,一次打米,一夹背米要二块钱,但是,李婆婆却拿不出来,跑了几家才借到,这虽然是上一世的事情了,李玉却深深的记在心底,不管怎么说,她李玉虽然不枉想大富大贵,但是这一世,至少她不能让李婆婆再陷入如此困境。

带着这样的思绪,李玉再次沉入睡眠之中,这种大事,还是要等她有精力了才能做啊,要不要考虑一下养猪的事情呢?扩大养殖,农村对副产品比较能接受,最关键的是,用蚯蚓来养猪可是好处多多啊,投入量也不大。

最后…真的睡着了,第二天一早,李玉刚从床上醒来,突然间脑子里闪过一个念头,那个…应该怎么让李婆婆相信她呢?这才是真正的关键所在吧?

李婆婆是天还没有亮就一早起来做饭了,显然,她也是打算要出去捡螺师,至于李芳会这么早上来,完全是因为她家今天要收割油菜,要早早出门干活呢。

李芳才吃了早饭,不跟她们一起吃了,李玉自己早早的爬到了椅子上面,等着李婆婆端碗过来,当然不像是普通小孩子那样撅着屁股往上爬,而是放了一个小板凳踩着上去,李芳也看多了,平常要上高点的地方也会跑点路去拿板凳,不会像普通的小孩子那样,撅着屁股挪动了半天还不一定爬得上去呢。

当李玉看到李婆婆端上来的东西的时候,从回来几乎四个月从来都非常乖的李玉第一次出现了不乖的行为。手拿着勺子在碗里搅动着,就是不愿意动嘴。不管李婆婆怎么说,只是摇头,不愿意吃。

天啊,竟然是小米饭,李玉前世最恨的东西,会用恨这个字来形容并没有错,什么叫小米饭,就是打米的时候跟谷头一起掉出来的碎米,里面还有谷头呢。

虽然经过了挑捡,但是里面的谷头还是没有少掉多少,谷头跟碎米差不多大,要挑确实有些麻烦。所以煮好了的碎米饭里面,还是能看到不少谷头,李玉翻找了半天,好似到处都是。

李婆婆看着孙女的样子,有些火大了,“你到底吃不吃,再不吃我就找棒来打了。”碎米也是米,里面也才只是有谷头而已,没有吃过苦的这一代人,哪里像她们啊,想当初没有吃的时候,吃糠咽菜只要能填饱肚子都不会嫌,甚至饿极了连观音土都吃过,榆树皮榆树根更算是好东西了。

李玉愣住了,重生差不多也有三个月了,因为她表现得乖巧,婆婆从来没有对她动过棍子,甚至大声说话都很少,眼睛酸酸的,热热的,李玉被自己的反应吓了一掉,她不是已经改变了这个坏毛病吗?前世,自从爸爸有了那女人,妈妈也有了新的家之后,她知道了自己哭也没有人心疼之后,就重来也没有在所谓的家人面前哭过,那个时候,真正让她当做家人的就只有婆婆和弟弟,为了不让婆婆心疼,她不敢在婆婆面前哭,年小的弟弟需要她的保护,她更不能让弟弟看到她脆弱的一面。可是,难道一个重生不但是她的身体还原了,连性格也一样吗?

“哭哭哭,你还想哭啊,有得吃都没有错了,还嫌嘴,这会儿的娃儿一点都不知道好歹,不肚子饿比啥子都好。”李婆婆黑着一张嘴,被孙女哭得烦心,明明没有发出任何声音,却能够让人感觉到她的悲伤。不过倒也没有真像她说的一样去找棒,反倒进了屋。

就在李玉艰难的吃到饭都快没热气的时候都还只是吃了不到三分之一,李婆婆出来了,手上却端了一碗面条,粗鲁的抢过李玉的饭碗啪的一声倒入一自己碗里。

李玉愣了一下,开始都没有掉的眼泪现在却掉进了碗里,拿起筷子,大口大口的吃了起来,耳中传来李婆婆的唠叨声也变得美妙了起来,不是她喜欢听别人唠叨,而婆婆对她的那一份疼爱。

吃完饭收拾一下,李婆婆家的油菜还要过两天才可以收,她今天一早还是要去捡螺蛳,只是今天有一个意外,那就是李芳嚷嚷着要跟,带着李芳,李婆婆可以确定,她的速度肯定大受影响,而且最关键的是,李芳去了李玉不可能一个人留下,在坡上,有很多小朋友不能去的地方,恐怕她光服伺两个小家伙都忙死了。

“不许闹了,说了不许去就不许去,这么大了还要跟路,不怕打得好是!”李婆婆吼了两句,李芳眼泪一下子就涌进了眼眶里,李婆婆这一次可没有纵容,要去找棒去。

李玉连忙拉着李芳进屋,“芳儿,莫哭了,你看婆婆要打人了。”李芳却觉得更委屈,声音更高了。李玉眼看李婆婆今早火气大,连忙说道:“婆婆,你快点去啥,不然等会太阳出来了,螺蛳又躲到起了。”

李婆婆央央然的放弃了找棒的打算,其实李玉知道,农村的家里,到处都是树枝材草之类的,真心要找哪里会找不到,李婆婆不过是吓吓李芳的罢了。

看到李婆婆已经没有了人影,李玉才拉拉李芳,看她哭得打嗝的模样虽然很想笑,却不想再引来一次大水,只得憋着呗。

“那个,芳儿啊,要不是我们也找个地方去捡去,说不定我们比婆婆都捡得多呢,到时候婆婆不就后悔没有带我们去帮忙了?”小孩子的心情是变化得很快的,看看现在的李芳就是这样,李玉才这一样,她嘟着嘴,吸着鼻子,哽咽的问道:

“真的吗?玉儿不骗人,可是,我们捡不过婆婆的。”呃,还没有自知之明的嘛。不过李玉当然不能那么说出来:“当然是真的,我们有两个人耶,婆婆就她一个人,我们肯定可以捡得多一点。”当然不是真的,不过,她承认,对付小孩子她还真不太行,到时候再说呗。

当李芳来拉李玉去捡螺蛳的时候,李玉还在想关于挣钱的问题,其实严格来说,旱螺蛳比起蚯蚓的效果也差不到哪里去,猪的消化能力还是满强的,螺师壳并不算什么大问题,关键也在于这螺师壳上面,消化是消化得了,但是却不能多喂,就算如此,想必不久之后也能见到结果吧,到时候她说话应该更有说服力了。饭要一口一口吃嘛,慢慢来慢慢来。

呃,李玉显然忽略了一个重要问题,那就是她好似是一个小不点,怎么可能会那么轻易被相信呢,旱螺蛳这事还不是因为两人先斩后奏,不然怎么可能行得通,李婆婆肯定是臭骂一顿,在农村,拿猪开玩笑可不是一般的大事啊。

第二十一章 摘桑果

 半个月过去了,李家的猪还真的是看着长,经过李婆婆的观察确认,这种方法还真有有作用,李婆婆在心底开始计划着,再等两个月,就把这两头猪卖掉,这几天在村子里找一下,有没有谁家下猪仔的,去买一对回来,以现在这种情况,这半年多一直用螺蛳喂养到过年的时候说不定可以出栏呢。

不过,农村也彻底进入了农忙时期,插秧,打麦子这两件事关一年口粮的大事,没有任何一家人不认真对等。李大伯家里却更忙了,他们四五户人家合伙养了一头大水牛,他们几家早就提早耕好了田,现在正给别人家耕田。

有的是换工,有的是给钱,换工是一人一牛,两个主要劳力,不过,一般来说,只有最先的几人才能拥有换工的机会,合伙养牛的也就四五户人家,再加上自家的劳动力,不太需要太多人换工。

李大伯今年竟然犟过了老婆,把李婆婆家耕田的也算在了其中,村里的人都知道李妈怀孕的事情,再加上李婆婆是李大伯的老妈,两家加起来也才七个人的田地,比起那些没有分家的人家还少得多。农村人都朴实,再加上李婆婆也帮着做饭什么的,倒也没有人说什么了。

呃,主要是李婆婆她们那一代生太多了,一家四五个是正常,七八个的都有不少呢。反倒是两三个的人不多。依照李婆婆说的,全都是因为大窝伙食的时代惹来的,以公分来分食,没有劳力就吃不饱,当然能生多少就生多少,计划生育在农村的那个时候,好似没有饱肚子重要。更何况,实行计划生育到现在的时间也不算太久,李爸他们那一代,很多都没有赶上这个呢。

就是现在,在农村,为了生儿子,也没有把计划生育放在眼底的大有人在,李芳就是其中一个受害者,而李玉她们村子上,据李玉所知,就有不下十户人,把多生的女儿送人的,寄养的,扔掉的,甚至卖掉的,什么都有。

在李婆婆她们忙的时候,李玉她们也很忙,李心圆放农忙假了,有妹妹要带,注定了是没有别的小孩子那么自由了。但是也并不是代表没有任何好处,这个时间,刚好是桑果出来的时间,李芳把李心圆拖下水,一起去捡螺蛳,不过是为了走的地方远一点而已,因为李玉她家附近没有桑树,想吃桑果,就要走远一点。

李玉没有反对,在吃的面前,她反对也没有效果,小孩子都是好吃的嘛,呃,好似她也没有反对的打算,同流合污啊,而且,李玉她现在也是小孩子,不是吗?

说起桑果,那紫的黑的红的,肥肥大大的,大的有大拇指粗,小的大概有小拇指粗,紫的和黑的吃起来非常甜,红的吃起来很酸,一般小孩子都不会去摘红的吃。那东西用来抄肉却再好不过了。只是,李玉也只吃过一次,因为到她长大的时候,她们家乡已经没有人种桑树了,更不会有人为了几颗桑果到处去找,只是为了一顿美食而已。其实也是因为没有人养蚕了,种着桑树也是浪费土地而已。当然吃桑果也只能算是记忆中的美好了,现在有得吃,李玉怎么可能不动手呢?

挂着捡螺蛳的名誉,李芳其实早就在暗暗吞口水了,只是山路不像是别的地方,看着近却要绕好大一圈,李心圆再三警告了两个妹妹不能告诉家里大人,总算出发了,只是一路上螺蛳没有捡到两颗,反倒是看到蝴蝶就跟着追上个半天,看着花也要拔两根,让李玉不得不感叹小孩子其实还是这个时候最活泼。呃,李玉好似忘记了这里是农村,没有任何一个小孩子们不活泼,而且大多数时候是活泼过头了,显得皮实,家里面的大人不知道多少都为这个烦恼着呢。而李心圆跟李芳现在这么乖,还不都是她整出来的,现在却在这里发表感叹。

桑树不少,所以桑果很多,但是,李芳却快哭起来了,只因为,她们左算右算,没有把两个小豆丁的身材算进去,看着那比李心圆的身材都高几分的巨大桑树,李芳可怜兮兮的看着李心圆,希望平时没啥大用的哥哥现在能起那么一点点的作用。

八岁的李心圆个头却也没有高到哪里去,惦着脚努力了半天也没有作用,看李心圆还想找石头来,李玉吓得连忙拉住他,还是换地方吧,这里是地边,距离下面的路上有好大一个坎,要是不小心摔下去了那还得了!总不能为了吃连小命也不顾吧,他们两个正牌小孩子倒无所谓,她这个假小孩子还那样,那就太说不过去了。

李芳虽然不情不愿,但是看到李玉扳着小脸,突然觉得竟然好似有种怕怕的感觉,对了,就好似爸爸生气的样子,他可不像婆婆生气叫着要打人,笨笨的半天才找到棒子,她老爸脸一板,什么也不说就拖一根棒子来,现在看到李玉的样子,李芳马上就乖了,反倒让李玉有些惊奇,她还以为李芳会耍赖什么的呢。

另一处地方是人家地里种的一行一行的桑树,这一种是嫁接过的胡桑,叶大而厚,桑果当然也比那种土桑树的桑果大,不过地里大多数人家为打药,免得螺蛳吃桑叶,所以大多数人是不允许家里的小孩子去那种地方摘桑果的,李玉她们才走到这里,李芳就要冲向地里,李玉使出了全身力气才拉住,告诉有药,这一次,李芳垮着小脸,真的快哭出来了。

其实这里距离李玉家的地已经不远了,李玉家里也种了桑树,只是今年没有人手来喂蚕罢了,她们打算去的地方就是她家的地里,李玉家地里的桑树才种两年,胡桑长得并不是很高,下面的桑果她们也勉强采得了。

李芳两只小手都不停,个头太矮,不停的换着地方,李心圆脑袋都快钻进了桑叶里面,李玉家里今年没有养蚕,桑叶也没有摘过,密密麻麻的,李心圆那个头,一会就看不见人影了,唯了李玉,尖着牙齿吃,没办法,这桑果非常软,轻轻一碰就汁水四溢,一不小心手上衣服上,嘴唇,牙齿包括舌头都被染色了,而且还非常的难洗掉,一旦染上,没有几天的紫手黑手是不会掉的。

李玉吃的并不多,就开始从身上拿出一个带上的干净塑料袋住里面放,挑的是个大的,紫得发黑的那一种,当然还要寻找没有虫爬过的,李玉家的桑树没有喷过农药,小孩子吃起来倒没有问题,但是喜欢甜食的蚂蚁也同样吃起来没有问题,因此,很多熟透的桑果上面都爬满了蚂蚁。

桑果毕竟有些酸,不能多吃,吃多了会倒牙的,李玉其实是想要摘一些回去弄点果汁来喝喝,前世的李玉是无水果不欢,而重生之后竟然已经足足三个多月没有吃到水果了,要不是李玉知道自己家里的情况,恐怕早就嚷嚷着要吃了,即使如此,李玉也在心底暗暗发誓,不能买是吧,她种可以了吧,一年四季的水果都种一点,就不怕吃不到了。

拉着春天的尾巴,山坡上到处都是青草和树木,再加上现在还是早上,螺蛳更是大量出来,李玉摘了一口袋之后,把袋子系好,摘了两片大桑叶放在地上,然后把袋子放上面,再开始捡螺蛳,李芳吃得小肚子滚圆的时候,也开心的跟着李玉捡了起来,不要以为她是有那个觉悟,她不过是打着自己的小算盘,要是在这里捡螺蛳的话,等全肚子饿了又可以饱餐一顿,李玉家这里的地其实是在山上,一层一层的上去,中间开了一条路通向山顶,而左右两边六块地全是李玉家的,山的另外几个面又是别人家的。

不过,李芳会打这个主意的原因就是因为李玉这几块地中,有一块地靠山那一边竟有一股山泉水,于是李爸在石头上开了一个大坑蓄水,平时浇地什么的也方便,捡了螺蛳手上都沾了一手的黑泥,那是螺蛳屎,要不是有活水可以洗手,李芳恐怕也早就闪人了。

有得吃又有人陪,不得不说,就是三个小屁孩,也能做到不少事情,李芳不知道是为了证明在这里能捡到螺蛳不用挪地方还是怎么回事,今天难得的认真做事情,要知道,这捡螺蛳从最初的李芳感兴趣,到最后李芳不想一个人留在家里,跟在李玉屁股后面看热闹,她可是很久没有如此认真过了哦。

不过眼看太阳都快爬上头顶了,不管是李芳还是李心圆,都好似没有想起应该回家一样,李玉不得不开口崔促了起来,小孩子就是没定性啊,即使李心圆已经八岁了也是一样,遇上吃的玩的,就可以忘记回家,也难怪,村上经常出现大人请小孩子吃竹笋炒肉丝的哭嚎声。

李妈早就回来了,而且在家里帮着做饭,看着三人一人提一袋螺蛳回来也没有多问,就算看到了李芳嘴唇上的颜色,也估计是在家附近找着吃的,李玉家附近虽然没有那种大桑树,却也有一些细细小小的桑树,只是还没有李玉她们高,发的一丛丛的,好似营养不良一样,不过,那些,才红的时候就被不怕酸的李芳吃了个精光,现在她家附近除了桑叶之外,什么也没有了。

第二十二章 自制果汁

 

李玉并不怕李妈知道,指挥着哥哥帮怕打了一瓢水放在案板上面,然后提着自己摘回来的桑果倒入其中,农村用的水瓢都是自己拿着铝去打的,其大无比,李玉的一袋桑果倒入其中也只有半瓢而已。

仔细的在水里清洗着桑果,洗桑果可不是个简单的活,力道要轻,不然那一串一串的紫黑色小果就会破掉,即使李玉如此小心了,但是才洗到少一半的时候,瓢里的水都染红了,而李芳,从李玉拿出来之后,就围着李玉打转,时不时的偷吃一个。

李妈发现女儿在忙些什么,走过来一看,竟然是洗桑果,看那个头,肯定是胡桑:“玉儿,你们在哪里摘的,后头这一家打药了的哦,不要去吃。”

“幺婶,我们在你屋地里去摘的哦,玉儿说你屋地里的没打药,我们走到后头那个人屋里的地里,玉儿不让我摘,她说有药。”李芳小嘴不停,但也不忘在李妈面前汇报情况。

“跑那么远,那上面可滑了,下回不要去了啊!”李妈拧起了眉头,非常认真的警告几个小娃儿,李妈觉得站着有些累,又走回土灶前,这里为了方便李妈坐,换上了一个圈椅。

“啊…幺婶啊!可是我还想吃桑果嘛!”李芳一听这么说,马上苦着脸了,让李玉不得不感叹,小孩子啊,就是单纯,还不知道做阴奉阳违这些事情。前世的李芳可没有少做啊,当面答应的比谁都快,转身就忘早就成了她的优点了。

李玉才不管李芳在那里墨迹,李心圆一个人也没有什么好玩的,就在旁边看看妹妹要做什么,不过受不了引诱时而偷吃几颗也算是正常的,李玉洗好桑果之后,拿竹子编制的小篓装了起来,先把水沥干再说。

然后就连身去了歇屋,李芳这一次却没有跟在,在灶屋里偷吃呢!李心圆看没得事了,就一个人在外面去滚铁环去了,李心圆的铁环是李爸过年回来送给他的,李爸是做建筑的,认识一些这方面的人,不知道从哪里找来的半截钢筋,找人烧了电焊,做成了李家村最结实的铁环,只是重了一点。不过李心圆技术不错,一滚起来也能滚好长时间都不停。经常跟村里的那些娃儿滚着铁环相撞,每一次都是他赢,这可是他一直都非常骄傲的事情哦。

李芳从歇屋里拿了一本书回来,这也是她能让李玉学习的最好法宝,因为她手上拿的是一本童话书,小孩子,特别是小女孩子没有人不喜欢童话这种东西的,李玉一直相信,学习东西有兴趣就会去钻,去努力,而没有兴趣逼着她学的话,不但不会专心,反倒还会有反作用,现在李芳都有那苗头了,所以李玉才央着李心圆从班上借回来这本一千零一夜。

一千零一夜的声名广播程度,可以说几乎是人都知道,当然李玉也知道,但是却忘记了具体的内容,这书啊,她前世小的时候也就只看过一次,不是找不到,而是李玉前世没有什么耐心,什么东西都只是看一遍都不再翻它了。

当然样子还是要做的,李玉才不管李心圆会不会烦呢,直接把他给叫过来了,两人坐在地坝边,膝盖上放着童话书,李玉假装努力的拼着,李心圆有的时候嫌慢,就给李玉读了起来,在灶屋里偷吃的李芳终于把一路上消化掉的又补回来了,而李玉的桑果也去了三分之一了。她也出来找哥哥和妹妹了,一个人在灶屋里都没人陪她玩。

李芳才跑出屋子,就看到哥哥跟妹妹两人在地坝边头靠着头看什么东西,哼哼,又是这样,老是不叫上她。李芳小嘴都嘟得可以挂上一个油瓶了。泪眼朦胧的,只差嚎淘大哭,李玉在她哭出声之前转过了头去。李芳那咚咚猛跑的动作,远远的都知道她人到了。

“芳儿,快来看哦,哥哥带故事书回来了。”小孩子果真只是要别人的注意而已,本来决堤的泪水却因为李玉这个转身招手的动作挂在眼睫上,要掉不掉。在李玉的招呼下,挤进了李玉和李心圆之间。

童话是勾引小孩子的必胜法宝,这句话果真没有错,李芳花了足足半个小时才读一页,没办法,太多字是它认识李芳,李芳不认识它,当然只能读拼音了,这个时候李芳不得不庆幸,要不是有李玉跟她一起学拼字,她肯定早就坚持不下去了,现在读拼音也别想了,不过,她的速度还是太慢了,到最后,都是由李心圆读给两人听的,一听之下,李芳马上被吸引,抱着书就不撒手,李玉当然也要表示一翻,不然李芳太容易得到了,肯定不会珍惜。

不过,到最后,书还是留在李玉家了,只因为两人争着的时候李伯伯他们回来了,今天李玉家插秧,李伯伯知道情况后,觉得李芳天天都在李玉家里,放这里也差不多,不过李伯伯显然不觉得应该给三岁小屁孩说明一下,决定了之后就帮李玉收到了歇屋的柜子上面去了。

李芳本来不愿,张着嘴巴,又打算嚎两声,还是李玉特意解释了一下,李芳才嘟着嘴巴接受了。

李伯伯先回来了,但是别的人却没有回来,李伯伯是为了帮大家拿水去喝,等一会李婆婆也会回来,今天人多,饭不是李妈这个孕妇可能做得到的,尽管如此,李妈也早早回炖肉了。

李玉来到灶屋里,看她刚才沥起的桑果,才发现,竟然少了不少,不用说,肯定是李芳偷嘴了,李玉瞪了一眼跟在她屁股后面的李芳,李芳这小鬼竟然学会了东张西望,就是不敢正视明明比她还小的李玉,摆明了心虚呗。

李玉不管她,让李伯伯帮她拿了捣东西的杵,然后开始向外面搬东西,不打算在这里跟李伯伯挣地盘。呃…主要是她还没有案板高,要不是在案板前方,靠近水缸那边有一块平时放桶的石头被李玉用来掂脚的话,恐怕她刚才洗桑果的时候就不能在案板上了。

把桑果倒进一个平常用来装菜的糖瓷碗里,让跟在后面的李心圆帮忙端出去,李芳被禁止吃了,再吃都没有了。李玉去布篓里面找了一块干次的纱布,这才出去找李心圆她们。

李心圆勤快,又跑去拿了一个小盆子来,是平常用来装汤的,李伯伯还问李心圆拿去干什么呢,等一会就要用了,可惜他儿子跑得像兔子一样快,他的话还在嘴边转,人家都没人影了。李玉则去拿了一个洗干净的杯子,不过,倒是给李妈讲过了,李妈只是说别打烂了就好,就没有再说什么了。

李玉先用沙布包一些,然后就用杵隔着纱布杵了起来,动作并不太大,桑果本来就容易出汁,没几下子,就可以从纱布上面看到汁水出来了,一小包桑果并没有杵几下,就再也没有什么汁出来了,老式装汤的盆是那种中间有一个凸周围凹的样式,这个时候用起来非常方便。

本来打算让李心圆再拿一个碗过来,李玉却跑去拿了,小短腿跑得飞一般快,连李玉在后面叫顺便拿一个瓢瓢(勺子的俗称)都没有听到。还是李心圆跟在她身后进入拿的,不过李芳聪明,碗就给哥哥拿了,自己拿着瓢瓢跟了出来。

杵烂的渣倒进碗里,用瓢瓢把粘在纱布上面的也清理下来,防止等一会不出汁,果汁则倒进杯子里面,不然盆盆里面果汁太多了杵起来会溅起来,弄脏了衣服,被这个东西染色可不是那么好洗的哦。其实本来可以直接放进去杵,汁全出来的时候再把杵烂的果肉沥出来,就是因为这东西太容易染色,李玉不得不勤快一点,用这个笨办法。

不一会儿,这一大瓷碗的桑果就变成了半碗渣和一杯子红中泛紫的果汁,原因嘛,是李玉故意摘了一些红的,打果汁的时候酸酸甜甜好味一点。李心圆很主动,跑去再拿了两个杯子来,那意思就是,妹子,快分吧,她努力了这么久,这两个看热闹的家伙就知道在这边抢食,不过,李玉也没有打算吃独食,就开始给两个杯子倒了起来,没想到李芳这小鬼精灵的,一定要两个杯子一样多,这个少了那个多了,两个杯子倒来倒去的,最后还是李玉帮她添了一点才算了。

桑果汁酸酸甜甜的,味道比起李玉前世的时候喝的大多数果汁还好喝,呃…就是少了一点,显然李芳和李心圆也有同感,李芳正在努力的抿着嘴唇,小舌头一个劲的舔着,还在留恋最后的味道,李心圆则高高的昂起头,竖起杯子,沾在杯子上的最后一滴也要进嘴巴里,让李玉看得有些心酸,再过十年二十年的小孩子,各式饮料随他们选,哪里会像她们两个因为不到半杯的桑果汁留恋成这样。

“玉儿,我们下午多摘点要得不,我也不偷吃了,回来我们再做要不要得?”李芳还真的是喝上瘾了,也学着哥哥的样子,杯壁残留的几滴果汁进入了嘴巴里,看再也弄不出来什么了,李芳打起了坡上桑果的主意。

李心圆一听双眼也闪闪发亮,不过他大一点,至少还听得进去话一点,所以颇有些迟疑的道:“可是幺婶不让我们去啊?”

李芳马上泄气了,大人的话,她还是不敢不听,不然事后小屁股可要遭殃,李玉没有说什么,那一路确实满危险的,主要是有一小段在石头上剿的上坡路,因为靠石坡那一边有活水,天天都是湿湿的,山路上又多泥,走起来非常的滑,这个坡可不是一般的高,而且比较陡,所以非常的危险,要是一不小心滑下来,是会要人命的。大人走习惯了还好,小孩子太皮,大人一般不让走这里。

 

第二十三章 漏雨

 为了自己的小屁股着想,李芳不敢违背大人的话去摘桑果,但是李心圆却瞒着家人,放学回家都从山路回家,路虽然绕了一点,但是每一下午都提一袋子桑果回来,李玉则捣果汁,而李芳嘛,就纯粹一个白乞食的家伙。

而现在李芳另外一个兴趣就是认字,想要看童话书,当然要认字才可以,哥哥李心圆可是要上学的啊,一周也只有两天在,李玉最近老是黏在李妈身边,虽然李玉知道李妈具体生产的日子,在记忆中也是平平安安,但是心中总是有些忐忑不安,这也许就是所谓的关己则乱吧。甚至她也知道,李妈并不是一个迷糊的人,更何况还生过一胎呢!也许她的担心都是白白浪费而已,只是有的时候,知道是一回事,想要做到却是另外一回事。

桃树上面的桃已经像姑娘的脸泛起了淡淡的红晕,表明了李玉千盼万盼的水果季节终于快到了。地里的黄瓜也结了几个手指粗细的小黄瓜,这东西再长大一点,摘下来扔在井水里面一浸,比起任何水果都美味。

夏天总是多雨的季节,这天晚上,一阵滴滴哒哒的声音把李玉给吵醒了,从被窝里摸出一把铁皮电筒,是那种老式用电,上两节电池的,李玉家有两支是李婆婆用来给李玉起夜的,李婆婆也发现了,小孙女的自律能力很强,所以才有了这个准备。

五月份的天气已经不是很冷了,两件衣服就可以了,从被窝爬起来也不会像李玉刚重生的时候,冷得连床不想起,外面浠浠沥沥的声音,瓦片上啪啪啦啦的急响,下大雨了,借着电筒微弱的黄色光茫,李玉终于知道那滴滴哒哒的声音是什么了。

原来,是漏雨了啊,本来想去叫婆婆,想了一下,还是算了,李婆婆的辛苦李玉看在眼里,本来都帮不上一点忙,这些小事,她能自己做就自己做吧。李玉准备去搬几个盆来,灶屋的地面可是泥巴地面,要是漏雨不接住的话,明早起来肯定就是一地稀泥,在家里摔倒也不算是什么稀奇事情。

当李玉努力了半天才总算在不发出太大的声音吵醒家人的情况下把灶屋几个漏雨的地方都放上接雨水的盆钵之类的时候,李玉长呼了一口气,自己这小胳膊小腿的,还真是让人讨厌啊。

充满成就感的李玉没有发现,在歇屋的黑暗之中,和转角屋的门口,都站着一个人影,不过,她们不约而同的没有惊动小不点,却同时露出了兴慰的笑容。在李玉回房之前,两人都默默的回到了床上。

经过劳动的李玉有些睡不着觉,而亲眼看着李玉贴心动作的李婆婆和李妈也睡不着觉,黑暗中三双明亮的眼睛,却都同样的满足,李玉为自己能帮家人做一点事,即使微不足道,李婆婆和李妈却因为有这么贴心的女儿(孙女)而骄傲着。这可是比万贯家产更值得让她们骄傲和满足。

第二天一早起来,李婆婆和李妈看到灶屋里大大小小的盆钵,谁也没有多说什么,心知肚明就好,李玉则在一旁偷笑,她根本就不知道李婆婆和李妈都知情了,还以为李婆婆和李妈都是误以为对方做的呢。

李玉一个人坐在屋沿下面,看着细细的雨丝降落,就连平常在山上可以听到那无处不在的鸟叫声也没有了,婆婆又出门了,穿上了雨衣戴上了大大的草帽出去捡螺蛳,有的时候,李玉都在想,她这样子做是否正确,只是让李婆婆更忙更累而已。但是反过来想想,农村人本性就是这样,勤劳是她们最大的优点,也是一辈子都放不下的优点,这样一来,至少有一个奔头了,也算不错。

每当看到李婆婆每一次喂猪的时候,脸上那满足的笑意,李玉就知足了,如今她家一共有六条猪,比李婆婆原本打算的还多了两条,有四条全都是猪仔,吃的倒也是不多,长的倒不慢。让李婆婆更坚定了螺蛳养猪的方法,反正螺蛳这东西又不缺,除了早上抽时间特意去捡的之外,大多数时候上坡割草,捡材什么的都可以带上一个袋子,完全是顺便。

李家坝在坝子里面,土地多,辛苦刨一年,粮食一般性不会太缺,但是,坝里面却只有一座并不算高的山,山上还大多数是土地,地质还不算,都还算高产,这样一来,坝里面的人就缺材烧,经常去很远的山上捡材几乎是李家坝每个人都做过的事情,包括前世的李玉,这一世,李玉还太小,没有那样体验的机会。

一场大雨换来了农民伯伯难得的清闲,除了要去田坝里看看水位避免太多雨水把秧苗全都淹了以外,基本上就是割点猪草了,下雨天,做什么也不方便,农民伯伯一向是靠天吃饭,而李婆婆家今天也来了两个找李婆摆龙门阵(聊天,农村俗语。)的人。

摆农门阵,一直以来都是传播消息的重要渠道,道不尽的东家短,说不尽的西家长,而且来找李婆婆的有一个人是李家坝出了名的说白话(说谎话。)的人。通常一分都可以说出十分来,真真假假,谁也不知道其中包含多少水份。

不过,这却是所有农村人都最喜欢的事情,经常一坐就是半天,反正说的全都是芝麻绿豆的小事,谁家的小狗生仔啦,谁跟谁吵架了,哪一家媳妇和婆婆合不来啦,就是这样被一传十,十传百越传越夸张的。

李玉也是农村生活大的,当然知道这一些,只是无奈啊,这就是农村特有的文化,就好似那些为了田边地角可以对骂上大半天的人们,也只有农村才能够看得到的,虽然李玉不喜欢城市的冷漠和距离感,但是同样也对于那些动不动就可以骂人家祖宗的人没有什么太多的好感。即使知道这是因为农村人特有的风貌也同样习惯不了。

原来李玉不想凑她们的热闹,一边想着一边摇着头回歇屋去拿书来看呢,幸好她有一个好哥哥,几乎到了有求必应的地步,帮她借了不少书,其实李心圆也很高兴,妹妹都能看书了,而且是她教的,三年级的小朋友互相传播着的书全都是有拼音的,包括四大名著之类的书,而现在,李玉就正在看西游记,呃,前世电视上都看得不想看了,却没有想到今天还会捧着书看。

“你家玉儿,还真有意思!”说话的是住在山脚下面的陈婆婆,她也就是村里面有名的白话大王,另一位是李婆婆最谈得来的好友,彭婆婆,也是李玉发小李玫的婆婆,其实李家坝都是一族之人,就连几家外姓人也是上门女婿,所以不管怎么算都是堂兄妹,整个坝里面的族谱还只有大房二房之分呢。

李婆婆和彭婆婆也笑了起来,三岁小娃娃,背着双手,边走边摇头,可爱得紧,而且李婆婆虽然不只李玉一个孙女,但是住在小媳妇家里面,对这个一直跟在她身边的小孙女也更疼爱几分,现在听到旁人聊起自己的孙女,在心底,多多少少还有有几分骄傲的,特别是想起晚上小家伙做的事情,更是笑得合不拢嘴。

“咦,玉儿都会看书了啊?”彭婆婆看着玉儿从房间里捧了一本书出来坐在门坎上看了起来,不由得有些意外的说道,她家玫儿比起玉儿还大一岁,也才只跟着姐姐学拼音而已呢,彭婆婆虽然没有读过书,不知道两人具体的程度差别,但是也知道能自己看书和要别人教的不同。

“哪里,两个娃儿没事干,成天跟到圆儿后头学了一些。”李婆婆笑得灿烂,嘴上却不住的谦虚着,老人对于别人夸自己没有什么太大的反应,但是对于夸奖自己的子孙就会甜入心底。

“玉儿,来,彭婆婆抱会儿哦,玉儿都会看书了,读给彭婆婆听要不要得?”彭婆婆看得有些羡慕,村子里面孩子多,几个小家伙一天到晚都到处蹦达个不停,哪里有玉儿这么乖巧啊。

“玉儿认不完,你看,这个…这个…还有这个,我都不认识呢!”李玉笑得单纯,眨巴着一双无辜的眼睛看着彭婆婆,她才不要做这种无聊事呢,农村人传言最是快了,要是今天真的让这两人认为自己是天才的话,不到明天,恐怕整个李家坝的人都知道了,现在农忙刚好有一个短暂的停歇时间,再加上再过几天要栽红苕,她家又住在梁上,那些上来干活的人本来就会经常来讨水喝,说不定到时候还要顺便看她这只猴子呢,她才不要。

彭婆婆凑近李玉的小手指,发现她指的还真密,这样算起来她还真认不到几个,不过,这书除了纸漂亮一下,一个不认字的小孩子拿起来看什么呢?

“彭婆婆,我告诉你哦,哥哥给我读了,里面有小猴子大闹天宫呢!”那么明显的表情,李玉怎么可能不知道,睁着一双无辜的眼睛,光明正大的骗人。

彭婆婆和陈婆婆都笑开了,李玉挣扎着要下地,彭婆婆揉揉李玉的头发才把她放下去,让李玉郁闷无比。

话说李玉现在的头发吧,其实也是她的硬伤,枯枯黄黄的,还打结打得利害,半点也不像她前世那头又直又黑的长发,不用拉,都羡慕死一堆人了。不过李玉也不担心,因为在她的记忆中,前世的李玉小的时候头发跟现在的她其实也没有差别,反正早上梳头要是速度快点都会弄得头皮痛死了。所以她从初中以前都很少留长发,也是在后来的时候,慢慢的好起来的,至于原因,呃,说实话,李玉其实还真的不清楚呢。只能说是天生的吧!

第二十四章 大吵

 今天是阴历十五,李婆婆是一个标准的佛教信昂者,所以每一月的初一十五,李婆婆都会去寺庙,而李妈,今天则刚好跟李婆婆顺便去县城的舅舅那里检查一下,距离弟弟的出生还有八天了。

李玉也从重生后第一次光临李伯伯家里面,李婆婆抱着李玉向旧村走去,李玉也没有挣扎,知道李婆婆很忙,送完了她,还要去接李妈,然后送了李妈才能赶到寺庙里去。

李玉现在眼睛都忙个不停,看着这些熟悉和不熟悉的影像,不说现在的李玉了,就是前世的李玉回来也只能模模糊糊记起一些,没办法,她家不管是现在住的房子,还是后来修的新房子都距离村子的聚集地有些远了。

前世在城市呆的时间不短的李玉,在回到二十多年前的家乡走马观花的看了一遍之后,不得不感叹,其实李家坝满漂亮的,小桥流水人家,标准的田地风光啊。

呃,如果不是家家都有的茅坑那大味儿可能会更好吧!李玉一只小手捂住自己的鼻子,村子里的聚集地可不像李玉家,就算是最近的邻居也有那么远,在老村,是一家靠一家,李伯伯就住在这里面,要穿过几家的地坝,几家的茅坑,不想闻臭都不行。

不过,对于农村人来说,那臭味虽然熏人了一点,却是好东西啊,买肥料可是要钱的,而且肥料是要兑水的,如果兑上大粪那效果就更好了。李玉是过来人,知道化肥用太多的害处,只是这个时代,有上交款和上交粮的存在,为了增产,就算是化肥再贵也得买,李玉再大的影响都不起作用,肚饱了才有时间讲别的问题。

一路上经过的田里,秧苗已经长高了不少,现在的天气不像以后那样全球回暖,五月份都快过了一半了还是那么的冷,倒是田里的秧苗倒是满精神的,刚下过雨,每一家的田里都不算缺水。

不过,接下来发生的一件事情,让李玉非常怀疑她一路来看到的这种情况,所谓的刚下雨不缺水是真的吗?那为什么又会有这一幕呢?

话说李婆婆把李玉送到之后就忙着走人了,李伯伯他们也比较放心,现在的李玉李芳,可都是李家坝的小名人了,乖巧听话,这么小就知道要认字,大家都说这两小家伙将来是读书的料呢,李玉家因为李妈怀孕,李婆婆忙农活的原因,经常都是两个小孩子在家里自己玩自己的,所以李伯伯也不担心,只是临走的时候对李芳又是一大堆交待,对李玉倒是放心,摸摸李玉的小脑袋,李伯伯蹲下身子,叮嘱了几句就离开了。

村中的小孩子多,但是李芳却奇怪的不愿意跟她们玩,原来她是嫌这些小屁孩太幼稚了,谁让住李芳家附近的几个小孩子都比李芳小,就有几个男孩子差不多大,但是成天挂着两条鼻涕,怎么看怎么不顺眼,还是妹妹好。一般情况下,李芳是不太跟他们玩的,所以才博了一个懂事,听话,乖巧的名声,要是那些做父母的知道李芳是嫌弃她们家的儿女,不知道还会不会这样说?

在李芳心中,最佩服的就是比她还小的妹妹,好像知道很多东西一样,三岁左右的小孩子不但皮,而且嘴里始终能时不时的冒出十万个为什么,但是,李芳的爸爸妈妈都回答不上来的问题,妹妹李玉却可以回答,呃,关于对不对这问题不在李芳的考虑范围内啦。小孩子只是需要大人的耐心和关心,她们虽小,但是却并不是不懂谁对她们的好。

两人在家里抱着那本一千零一夜,这本书现在已经拿到李芳这里来了,李玉的书是她堂哥李心圆重新帮她借回来的,但是两人没有看到两分钟,就听到外面传来不小的吵架声,好奇心是小孩子必备的,一听到声音,李芳就爬下凳子,蹦达着跑出去看热闹了,临走之时,还不忘记招呼妹妹呢。

李玉愣了一下,在她的记忆中,早就知道了这些农村女人骂起人来的恐怖程度,她并不太想去看,甚至不想让姐姐李芳去看,太恶心了,会污了小孩子的耳朵。但是李芳的动作之快,她根本就抓不住,只得听她的招呼也跟着去了。

李芳家是靠田边住,但是对骂的一男一女在李芳家里还是看不到的,听声音恐怕要经过两道田坎,翻过水渠之后才能到地头,水渠比起李芳家的地势要高不少,再加上田坎上长着的树,那边遮得密密麻麻的,什么也看不到,唯有声音不会被阻挡可以传到这边来。

深不脚浅一脚的追着李芳,但是,显然,李玉对李芳的程度估计错误,不,是对她自己的程度估计错误,她家住在山上,山上的路旁都长满了树,就算下一点雨,也不是很稀,走路都不会很滑,但是李芳家住田坝,田边虽然也种了树,却要么就是比较小,要么就是树枝比较少,这样不会遮了秧苗,影响收成。

这样一来,那么没有树阴的遮挡,一到下雨天,田坎上都是稀泥巴,走在上面要是不踩稳就会跌一个狗吃屎,恰好,李玉就是那种前世忘记了怎么走这种路,这一世还没有学会的人,怎么可能追得上在这里长大的李芳呢?恐怕就是邻居才学会走路的小孩子也比她那龟爬似的速度快一点吧。到最后,李玉也有自知之明了,她不追了,行不行?反正人肯定在前面吵架那里看热闹,又不会找不到,慢点就慢点吧,要稳才行,现在可是两边都是水田啊,要是摔倒了那就惨了,说不定还会因为压坏了人家的秧苗被骂呢,谁知道这两边的田里有没有那一家恰好是前面那两个人才是一样的人家的呢?

李家坝只有两个生产队,两个队都各自有一个大大的堰塘,生产队养鱼,到每年过年的时候都有鱼分,而现在,这两个极品人才就在堰塘的两边对骂开了,那里面的内容简直是涉及到对方的祖宗十八代,那嘴里面喷出来的脏话,恐怕整个堰塘都可以被他们污染掉,最关键的是,对骂的是一男一女。

这也让李玉看了眼界,原本她一直以为只有女人骂人才凶了,这个时候才知道,男人要是骂起人来了,才是更恐怖,至少,他是说什么说都不会介意的主。

堰塘边的人越来越多,李玉发现,好多都是一队堰塘那边的,要知道,两个堰塘就算是人走,也要个十来分钟才能走到,呃,是晴天,不是现在这种天气啦,这两人声音的穿透力,恐怕是整个李家坝也少有几个听不到了吧。

听了半天,李玉总算听出来了一个前因后果,不过,正因为听出来了缘由,李玉更是郁闷的慌,你说,这些都是啥人啊,才刚下过雨多久啊?地上都没有干透呢?怎么竟然有人为了一点秧田水开始对骂呢?

原来事情是这样的,当事人之一,王月兰,当事人之二,李成材,王月兰家的田在李成材家的下面,据李成材描述,年年他家的水田都会被人放水,今年的雨水并不算太多,特别是前几天,那太阳啊,简直都快把秧苗成晒干了,好不容易盼到这两天下雨,又怕水集太多了,水一停就来看一下情况,却没有想到他家的水被左右开了两道口子,雨是下了不少,水却没有看到。这一下还得了,农民种庄稼都是靠天吃饭,谁知道这两天老天爷会不会再给面子啊,要是不再下雨,就他田里那薄薄一层的水,恐怕连两天都坚持不过,他怎么能不火呢?

而另一个当事人王月兰却说,她比起李成材都后来,连是什么状况都没有搞清楚,却讨得一阵好骂,她根本就不知道是谁开的口,她说下了雨这么多水,谁知道是哪个不安好心的人,她家的秧苗也惨啊,那一田水汪汪的,淹得连头都看不见了,就算秧苗喜水,这样泡两天也会吸收过剩啊,泡死了咋办?

呃,这些都是李玉听出来,整理出来的,要是按照那两人不堪入耳的说词,一句话中往往骂人的比起实际内容都多的说法,恐怕没几个人听得习惯。至少李玉都有败走的打算。

“芳儿,我们回去嘛!”李玉从回来之后都没有叫过李芳姐姐,李芳倒也不介意,可能是因为在她心目中,妹妹比较利害吧。

“不要嘛,再看一会儿。”李芳两眼睁得圆圆的,那一脸的好奇,半点也不像不感兴趣的样子,李玉忘记了,李芳的妈妈,她的大妈也是这一类人,呃,当然不是指跟现场的两个人一样啦,是指她的性格,在李家坝也是出了名的泼辣,骂起人来可以骂个半天不停息,而且同样是一旦招惹,肯定要涉及人家的祖宗八代的主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