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完全场,赵秋萍彻底傻眼了,足足愣了一刻钟,才勉勉强强的把事情撸顺。

“那我大哥呢?他去哪儿了?”

袁艺外婆刚才边说边忍不住抹起了眼泪,这会儿早已是老泪纵横:“你大嫂买了早班车票,打电话叫走了你大哥。”

也就是说,在赵秋萍坐上市里开往县城的大巴车时,赵国昌一家三口也在差不多同一时间,坐上了县城开往市里的大巴车?

赵秋萍脑壳突突的疼。

“妈,你吃过早饭没?”问是这么问的,其实赵秋萍心里早已有了答案,因为她在刚进门的时候,就看到了满满一桌,几乎没怎么动过的饭菜。估摸着,就是昨天闹翻了之后,她妈就这样了。

“哪儿有心思吃。”

“那行,妈你先坐一会儿,我给你去热点饭菜。”赵秋萍头都炸了,偏还得放缓了语气安慰她妈。好在,大过年的,家里东西都是全乎的,她也没怎么折腾,就煮了点儿泡饭,弄了点儿泥螺蟹酱,看着她妈吃了大半碗才去收拾。

要收拾的还真不少,像昨天晚上,一大桌子的菜,前期的准备工作,也就是采买年货的事情,是由她婆婆和女儿完成的。至于做饭和最后的收拾,都是赵秋萍和大姑子、弟媳一起来的。

就这样,还折腾了好半天,眼下……

赵秋萍先将没开封的酒和饮料都搁回柜子里,喝了一半的,拿盖子拧好或者塞回去,就搁在厨房的台面上。菜肴方面,纹丝未动的菜,都用保鲜膜封好,搁到了冰箱里,还有一些实在是放不下的,就干脆放在了外面。尤其是肉类,能腌的腌,不能腌的就想法子配个菜,想着中午炒一炒吃了。

她是八点刚过就到了娘家的,却足足到了十一点半,才彻底收拾好。又简单的弄了几个小菜,陪她妈吃了个没什么胃口的午饭。

很多话都不好由赵秋萍来开口,一个是因为她已经嫁出去多年了,再一个她是家里的小女儿,这要是大姑子教训弟媳还算是有底气,她一个小姑子总不能训起嫂子来。

劝呗,除了多劝几句,还能怎么样?

赵秋萍边劝边陪着她妈吃了午饭,又看了会儿电视消消食。及至到了她妈平常午睡的时间,她又陪着进卧室,母女俩躺一道儿歇了下来。

到了这个时候,她才有空给女儿去了个短信,问在做什么,家里可好。

[袁艺]:奶煮了五十个大饺子,爸睡到中午才起,一口气吃了四十个!o(>_

看到女儿回复的短信,赵秋萍心情才稍微好了点。可只要一想到俩嫂子之间的是非,她还是很头疼。根据她对俩嫂子的了解来看,只怕谁都不会先妥协的。

万幸的是,到了下午四点多,袁艺的二舅和二舅妈回来了。

二舅妈看到小姑子在家,一脸的惊讶。

然而,赵秋萍更惊讶,并不是因为二哥二嫂回家,而是因为二嫂怀里居然抱了个小小的襁褓。

联想到昨晚的事情,赵秋萍捂住心口,她觉得她快要撅过去了。

“萍你来看看,我刚抱来的儿子,叫图图。”二舅妈倒没留意到小姑子那即将崩溃的脸色,反而高兴的走上前,把怀里的小襁褓递到赵秋萍跟前,“才一个半月呢,是那一窝里品相最好的一只。”

一只有着黑色小绒毛的猫咪就这样出现在了赵秋萍眼前。

赵秋萍:…………

捂着即将要跳出嗓子眼的心,赵秋萍长长的出了一口气,她差点儿以为二嫂被大嫂逼极了,直接去抱养了个孩子来。

不是不让人家抱养孩子,而是一个孩子牵扯太大了,反而养个宠物倒是无所谓了,就连听到动静出来的袁艺外婆,见二儿媳已经不气了,当下高兴起来,还说要亲自缝个小窝给新来的小孙孙睡。

**

“所以,我又多了个弟弟?”袁艺惊呆了。

此时已经是正月初二了,赵秋萍在娘家待了一晚后,于第二天下午才坐车返回家中,并把事情挑挑拣拣的告诉了袁艺。

袁艺想啊想,可她还是想不起来,上辈子二舅妈到底养没养宠物。

也许养了吧,那会儿她应该在上二中,功课特别紧张,不管有没有人告诉她,估计都不会往心里去的。当然,也有可能上辈子根本就没这个事情,她从头到尾都乖乖听话,根本就没怼大舅妈,自然也没有过年这一遭的事情了。

所以,很大概率是她造的孽???

袁艺表示,她并不心虚。

不过赵秋萍接下来的话,还是差点儿吓死她了。

“你二舅妈其实一直想抱养个孩子,你也知道她娘家那个情况,当年被闹得很厉害,好多人都没能熬过去,也有好不容易熬过去了,事情都过去十几年了,又突然想不开没了的。”

“她堂哥不就是这么没的?堂嫂改嫁了,就留了个小孩儿,我记得那孩子跟你差不多大的,好像比你还小一点,本来是要收养的,可你外婆反对,觉得年岁太大了,都记事了,哪怕要养也该养个小点儿的。”

“后来,又有几次机会,人家问她养不养。你二舅妈挺心动的,可你外婆还是想叫她生个亲的,还有你大舅妈,她也觉得领养的哪里比得上亲生的?最后,就都不了了之了。”

袁艺目瞪狗呆。

这才正月初二啊,她吃瓜吃得就快要撑死了,记忆里,她二舅和二舅妈一直到老也没有孩子,她最早是认为俩人挺时髦的,居然知道丁克。后来明白了是不能生,还纳闷怎么不早点领养一个,直到现在才知道原来这里头有这么多的弯弯绕绕。

据赵秋萍所说,二舅妈并不是不能生,而是先前怀过一个,因为当时她跟二舅的婚事遭到了全部人的反对,未婚先孕在那个年代肯定是不能被接受的,不得不选择了打掉。再后来,也曾经怀孕过,不是早早的流了,就是最终也还是没保住。

“你说要是干脆不能生,肯定领养啊。就她这样,拖着拖着,年纪就大了。”赵秋萍也是叹气,早知道、早知道……

千金难买早知道啊!

袁艺却不这么认为:“现在也不晚。”

“别闹了,你二舅二舅妈差不多大,你妈我过年都三十六了,你还让他们去养一个?你外婆肯定不同意养大的,收养个小孩子,小孩带起来多麻烦啊,要是自己亲生的没办法,丢也丢不掉,收养的……”

“妈,我记得我二舅才比你大了两岁吧?三十八?”袁艺持续惊呆中,三十八岁啊!她那会儿都三十五了,还觉得自己还小,没做好当妈的准备,周围的朋友里,三十八生头胎的比比皆是。年纪太大了?哪里大了?

“别出馊主意。”

袁艺纳了闷了:“不是啊,你说五十岁带孙子孙女都有劲儿,三十八岁带儿子女儿就没劲儿了?而且我二舅和二舅妈工作都挺好的,也都有养老保险,算二十岁好了,孩子养大了,他们也才五十八!以前我还看到八十岁的老太太带孩子出来逛呢,就我们小区里。”

“瞎胡说!带孙辈跟带儿子女儿能一样?什么年纪就该干什么事儿,反正你不准把这话给你二舅和二舅妈说,听到了没?”

“听到了。”袁艺拖长了声音应道,想了想又说,“我一年都见不了他们一回。”

尽管袁艺又嘟囔了两句,赵秋萍还是挺放心的,她闺女就算成绩不好,脾气一点就炸,可答应过的事情还是会做到的。再一个,袁艺说得也没错,两边碰不到一块儿去,就算偶尔碰到一回,她这个当妈的肯定也在场。

赵秋萍还在思量呢,袁艺已经回房补作业去了,最初觉得学校布置的作业挺少的,可真的补起来以后,才知道……

嘤嘤嘤,她暑假里一定先写完作业再出去浪!!

这一补就补到了正月初五。

对袁艺来说,这个日子没什么特殊的,可对于广大重点高中的学子来说,就是噩梦的开端。

开学了。

市一中、二中都宣布开学,像袁恺这样念初三的,也跟着大潮流开学了。

近亲里面,也就只有袁艺和程飞跃还在愉快的放假中。

也不是很愉快,俩人都忙着补寒假作业呢。

这天上午,袁老太买菜回来后,兴冲冲的推门进来:“小艺,人民北路有家超市今天开业大酬宾,说一人送二十枚鸡蛋呢,去不?”

袁艺愉快的停下笔:“去!”

能偷懒一会儿也是好的,袁艺语。

_(┐「ε:)_

去超市的路上,袁老太又纠集了好些志同道合的老姐妹,袁艺一律叫阿婆好,并道新年快乐。

很快,祖孙俩变成了一帮人风风火火的往外头赶,袁艺有点儿心疼超市老板。

然而,她怎么也没有想到,这还没到超市呢,连一半的路都没走完,就看到先是一辆救护车“乌拉乌拉”的飞驰而过,接下来又是两辆警车紧随而至。

道路两边的行人们一面冲着救护车、警车行注目礼,一面暗自揣测前头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儿。

袁艺一行人又往前走了一段路后,就看到有人从拐角处走出来,边走边扯着大嗓门嚷嚷着:“一中有人跳楼了!好像是个高一学生!!男的!!!”

第38章 第038章

第038章

跳、跳楼??

袁老太吓坏了, 孙辈里头有学生的老人家最听不得的就是哪个学校又有孩子自杀了, 哪怕知道不是自家的, 听着也渗人得慌, 下意识的,她抓住了身畔小孙女的手。

还没等袁艺出言安慰她奶, 同行的老太太里面有个直接吓得软倒在地,要不是旁边人警觉, 这一屁股要是坐实在了,怕是能摔裂了尾椎骨。

“我二孙子就在市一中念高一啊, 他过年还跟我哭着说,他爸妈轮番逼他用功, 可他都已经那么用功了……不行, 不行我要去市一中, 哎哟哎哟!”

得亏这老太太没心脏病,这会儿直叫唤也是因为腿软走不动道。偏生,他们这一行人除了袁艺之外全是老太太, 想也是, 像袁艺那么大的孩子,就算放假在家, 也不大可能陪奶奶去超市里领鸡蛋。

袁艺在问过她奶后,过去帮忙扶了那老太太,她们也没心思 再往超市去了, 索性临时换了方向, 直奔市一中。

好在, 本来这儿离市一中也不远了,在拐过一个弯儿后,市一中那颇具历史气息的古朴校门就这样出现在了众人眼前。

这个时候,市一中校门口已经被堵了个水泄不通,救护车、警车早已赶到,还有不少闻讯赶来的市民,全聚在这边。没一会儿,医用担架就抬了个人出来,因为袁艺一行人来得比较晚,被人潮隔在外头,看得不是很真切,只能依稀看出是个剃了小平头的男生。

“奶!你怎么在这儿?”一个背着书包推着自行车勉强从外头挤进来的男生,立在了袁艺两三步远的地方,“跳楼了?我的天呐,谁啊这是……”

那老太太终于腿也不软了,手也不哆嗦了,就连嗓门都大了起来:“赶紧去学校上课,别管这些了。哦对了,零花钱够不够用,奶这儿有,再给你一百块。去去,去学校里头。”

男生高兴啊,本来还探头探脑的,这会儿边答应边接了钱,说自己中午会去奶家吃饭,然后就挥手离开了。

与此同时,警方和校方也开始驱逐人群,为救护车让道,袁艺她们赶紧往旁边让,排排站贴墙站,等救护车和警车相继离开后,才有心思听早来的围观群众八卦。

尽管跳楼学生是很可怜,饶是如此也挡不住群众们那熊熊燃烧的八卦之心。

“刚好像看到我女儿他们班的班主任了,怕是高一六班的学生吧?回头我问问我女儿,应该是。”

“为啥跳楼啊?好端端的,怎么就想不开了?这大过年的,孩子爹妈该有多伤心啊!”

“就是啊,现在才初五,年都还没过完呢。十来岁的小孩子,有什么过不去的坎儿,说跳楼就跳楼,也不知道怎么样了,我刚看到那孩子还在动弹,应该没事吧?”

“一中都是旧楼,最高五楼,层高好像也不是很高,而且五楼屋顶上不去的吧?四楼跳下来的?”

“那应该还好吧?唉,还是可怜。”

听了一会儿,除了知道跳楼者大概率是高一六班的学生外,没别的重要信息。袁艺掏出手机看了眼时间,才八点半,遂询问,还去不去超市了。

刚才被孙子吓得不轻的那老太太摆摆手,说不去了,要回家歇着。两个跟她交情比较好的,只说陪她一块儿回小区。剩下的商量了一下,决定还是去。

袁老太也打算走,没想到才刚迈开步子,就看到自家儿媳和她大嫂匆匆跑过来。

也是赶了巧了,赵秋萍被她大嫂约出来逛街,顺便也说下大年三十赵家那事。结果,才刚走了两家店,就听说市一中有人跳楼了,又是高一,又是男生,赵秋萍都吓得面色发白,她大嫂也是赵睿妈,真的险些被吓得魂飞魄散。

“孩子呢?跳楼的孩子呢?谁跳楼了?”袁艺大舅妈这会儿是完全没了往昔那淡然自若的神态,跟个疯子一样冲过来,抓住一个人张嘴就问。

袁艺是对大舅一家有点儿意见,这个意见其实能追溯到上辈子。

上辈子,袁家掏空了家底,袁老太还出了五千块钱,这才将袁艺塞进了二中。如果说,初中时期的袁艺还是小孩子不懂事没用功学习,那么自打高中开学以后,她就跟疯了一样的努力学习。因为她再也找不到松懈的理由了,不是为了自己的将来,而是不希望父母和奶奶辛苦攒下的钱,就此打了水漂。

可事实很残忍,也是高中三年教会了她一个人生道理,并不是所有的付出就一定都有收获的,有时候就算你很努力,比别人努力十倍二十倍三十倍,可你的成绩却还是远远不如那些天天玩乐的人。

袁艺就是如此。

初中时,她并不畏惧考试,一来她还没有那个概念,二来初中又不是按学习成绩划分,按区域划分的话,很大程度遇到跟她一样的学渣。反正整个初中她都是在年级段中游徘徊的,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小日子过得乐悠悠。

可上了高中以后,她开始变得害怕考试,只要一想到家里花了大价钱送她来二中,可她却回回考试垫底,她就害怕。那时候,赵秋萍其实是不骂她的,因为女儿的努力当妈的肯定是看在眼里的。可她还是害怕,怕妈妈失望的眼睛,更怕失望到最后那麻木的神情。

她一直就想不通,明明认真听课了,为什么还是听不懂呢?明明认真思考了,为什么作业还是不会做呢?明明她有好好背诵的,为什么到了考场上经常脑子一片空白呢?

更可怕的是,她不光是学习能力差,逻辑性还惨不忍睹。就不说物化生了,光是数学就足以逼死她了。这个题型会做了,稍稍变化一下,她又懵了,更别提那些需要用到好几个公式的难题了。

进二中,花了三万块。上补习班,又是接连不断的花钱。假如是物有所值的,那还可以说是投资,可问题是她的成绩稳步后退,直到退无可退。

钱全都打了水漂,连个响儿都没听到。

袁艺家的条件本就不好,自打掏空家底送她进二中后,生活水准肉眼可见的下降了。这也是可以理解的,像赵秋萍那一代人,危机感挺重的,他们必须要手里捏着钱才能安心,月光是绝不可能的。以前吧,家里还有些积蓄,想凑出袁艺上高中、念大学的钱,还是没什么问题的,可一下子去了三万……

餐桌上最多只有一个肉菜,份量很少,还是专门给袁艺做的。袁东海是个老烟枪,本来一直抽的是十块钱一包的烟,后来愣是变成了两块五一包的。赵秋萍其实挺注重衣着打扮的,就算家里条件一般,每年还是会给家人都添置新衣服,不贵但质量一般都很好,然而从袁艺上高中以后,除了固定每年给袁艺添衣服外,其他人再没穿过新衣……

直到袁艺大学毕业了,家里少了这么一大笔开销后,这才渐渐恢复了往日的水准,算起来,苦日子过了有足足七年。

如果说,这些事情都怨袁艺本人不够聪明,那么最叫她受不了的是,还是高中三年里,她大舅妈每个月固定的电话关心。

市一中和二中教学水平差距不算太大,经常像四校联考、八校联考,两个学校都是参加的。而且还会在半期考和期中考试时,换考场训练学生的胆量,有时候还会联合排名。

二中不怕丢人,他们本来就是区重点,录取的学生也都是市一中不要了的,所以就算输了也没什么。反过来说,只要有学生冲到前面去,那就是争气的表现了。事实上,每次联考,二中都有百来个学生能冲到前面去,有一次他们的第一名还冲到了两校联考的前百名。

多自豪啊,多荣耀啊。

联考中,市一中拿二中激烈学生,一度考得连二中都不如成了某些班的班主任天天挂在嘴上的口头禅。二中则拿市一中当成榜样,输了不丢人,赢了多光彩,就算你们的基础不如他们,可只要努力努力,迟早能抢在他们前面。

两个学校的领导和老师都觉得不错,大部分学生也都因此被激起了斗气。可他们忘了,还有一部分垫底的学生。

最叫人绝望的是,这些垫底的学生里,还有同年级的亲戚家孩子在市一中实验班里,那亲戚还会每次考完都给你家打电话,汇报自家孩子的成绩,当然也会关心你的成绩。

袁艺是属于心理承受能力比较强的那一类人,所以她并没有寻短见的意思,上辈子没有,这辈子就更不可能了。然而,就算她心如金刚石,也不能就此抹灭那些曾经的伤害。

年前她直接爆炸那一回,当然不光是因为赵睿不给她放水这个事儿。这其实是个微不足道的小事,可前世今生所有的事情累积在了一起,终于到了临界点,让她彻底炸了。

赵睿是无辜的,可上辈子的她又何其无辜呢?再说了,只是拒绝作证,真的抵得过那些年付诸在她身上的巨大伤害吗?还有就是,她清楚的知道,赵睿不会因为那种小事而真的受伤害的。

性格和心理承受能力是完全不相关的两码事,并不是说内向的人一定敏感,也不是说外向开朗的人就一定真的乐观。事实上,很多因为抑郁症而自杀的人,在外人看来就是一个积极向上的乐观主义者,反而一些永远丧得很的人,他们根本就不可能选择自杀。

而赵睿又是一个极个别的例子。

假如说,袁艺是因为心理承受能力特别强,那么赵睿则完全没有心理承受能力这个数据。

举个例子,当外界伤害袭来时,但凡承伤能力强的人,都可以先杠过去,再慢慢的自我调节,或者用其他途径宣泄压力,那么袁艺就属于个中楚翘,她的心态太好了,就算出了天大的事情,她都可以熬过去,睡一觉吃个大餐,然后就风轻云淡了。可赵睿不是,他是完全感知不到外界的伤害,自然也就没有承伤能力这个说法了。

袁艺曾经一度怀疑这娃的神经有定海神针那么粗,后来她才明白,可能这娃就没有对外感知这个神经。

遥想上辈子,赵睿第一次考公务员,以两分之差落榜了。大家纷纷跑去安慰他,可他完全没事,不难过,有什么好难过的?下次再考啊。

等他失恋了,又有人去安慰他,他还是没get那个点,不就是失恋吗?再介绍一个,再相亲约会啊。

再到后来,他跟妻子结婚三年未曾怀孕,他爸妈愁得头发一把一把的掉,医院去过了,送子观音拜过了,连试管婴儿都做过宣告失败了,他还是没感觉。

最后,他妻子怀上了三胞胎,虽然当时是不允许查性别的,可谁让他三姨和三姨夫都是医院里的骨干医生呢?反正后来明确的知道了怀的是三个男孩,他爸妈又开始犯愁了,怕三胞胎营养不足,怕早产怕出意外,怕出生后无暇照顾,怕家里的钱准备不足……

再看赵睿,按部就班的上班下班。

亲戚中说闲话的也不少,当着他父母的面,说他是有大将之风,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背后直接嘀咕着,这娃怕不是脑子有坑吧?

有没有坑,袁艺不知道,她只是在三胞胎出生后,看到她大舅和大舅妈忙得快吐血时,发现赵睿的生活步调依旧慢吞吞,曾经的那些气也就散了。

当时真的是消气了,毕竟袁艺怎么也不会想到,自己居然还能摊上重生这种事。

_(┐「ε:)_

话是这么说的,可一码归一码,袁艺还不想看到她大舅被活活吓死。

“妈!大舅妈……跳楼的男生是高一六班的。”袁艺情商不算高,当然智商也没高到哪里去,可饶是如此,她也知道不能直接说“跳楼的不是赵睿”这种话。

年关还没出呢,太触霉头了。

大舅妈冲到一半,听了这话后,愣住了,回过神来赶紧又追问了一句:“高一六班?小艺你看到了?你确定不是……”

“嗯,反正是个我不认识的男生,剃了个小平头,穿了一身老式的蓝棉袄。”

棉袄这玩意儿是绝不可能出现在赵睿身上的,九十年代他就穿上了羽绒服,还是他爸特地托人从香港带来的高级货,两三千块钱一件。至于现在,哪怕袁艺跟赵睿有两个月没见面,对他的品位还是有所了解的,或者说,了解的是大舅妈的品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