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市一中那变态的规矩,哪怕袁恺还在念高二,他们的强度却已经远远胜于博雅的高三生了。因此,今天的送行,袁恺直接没过来,他还在学校上课呢。

袁艺发完短信就不管了,只因每次袁恺回复都很慢很慢,一天之内能有动静就不错了,有时候隔个两三天才会回复。

等第二天,袁艺照常去了学校,坐在公交车上,却发现有条未读短信。

袁恺:【我的目标是清华,谢谢。】

懵了一下后,袁艺才翻到了她昨天发的那条。

【三婶临走前鼓励我考中国美院,我觉得你考北大的希望比这个高多了。】

前后一联系,袁艺坐在公交车上一头黑线。

用尽了洪荒之力,袁艺才忍住了没有剧透。目标是清华有什么用呢?上辈子袁恺考得学校相当不错,全国前十的名校,最热门的专业。可就算这样,跟清华也是有一段不小的距离的。

最终,袁艺只发了个加油的短信,接着就开始背单词了。

越临近考试,就越是觉得时间不够用,总感觉,眨眼间又是一天,从周一到周六,很快就过去了。然后休息的那一天又得继续蹲守在画室,几乎没过多久,校考的日子就到了。

毕竟已经参加过统考了,袁艺这些美术生都练出来了。

主要吧,美术生还是很占便宜的,没有面试这个环节。因此,就算上了考场,对心理素质的要求也不会太高的。毕竟,就美术考场而言,一整个大教室,能容纳至少五组人,每一组最少也有八到十人。甚至有些大的考场,一个考场就有两百多个人。

考生一多,反而会觉得压力被分摊了。再说了,监考老师不一定是美术系的,他们只是负责考场纪律,并不管考生画成个鬼样,更没有评分的责任。

不像其他的艺术专业,很多都是需要面试的,面试还不是一对一,而是至少一对三,甚至更多。当考生独自一人进入到一个狭小的考场里,面对的是眼前一排评委老师,而且他们还是要打分的,甚至考场里都有录像的,要记录下每个考生的考试内容,用以事后抽查。

但凡心理素质有点儿不好的,估计一进去就能给吓懵了。

有对比才有幸福。

要说本来考美术的这些考生多少还是有些紧张的,但发现其他人远比自己更紧张后,他们就淡定了。

抱着这样一份淡定的心情,考生们雄赳赳气昂昂,抱着英勇献身的心情上了考场。

**

转眼,五一劳动节都过去了,美术艺考仿佛已经是很久很久之前的事情了。没办法,考虑到美院也都是需要高考分数的,他们这批学生,在艺考结束后,立马将画笔丢开,全身心的投入到了高考复习之中。

直到那一刻,他们才真正的感受到了高考的残酷。

练习册、考试卷组成了所有高三学生的全部,感觉所有的生活都是围绕着复习、考试来的。对于高三来说,月考还是存在的,半期考则是被取消了,当然期末考试也是。事实上,已经没人在乎考试的名目了,因为他们彻底的麻木了。

每天都有小考,每周都有大考,每月还有联考,再就是市里统一举办的一模二模三模。

对于高三学生来说,即便是身处于各类活动最多的博雅高中,一切的活动都跟他们没有一丝一毫的关系。如果说上学期,高二的学弟学妹们在组织活动时,遇到了难题还会找他们求助,那么到了下学期,什么都没了,一切难题自己解决,解决不了的,请积极使用你的大脑,脑子不是消耗品,不会用完的。

每一届的高二学生都是被这样强行带出来的,关键是,老师们并不帮忙,就这样坐视底下乱成一锅粥。还有闲情逸致点评说,这一届的高二不行啊,学生会主席没有上一届好,班子也不如上一届。

可不管私底下怎么逼逼,老师们就是袖手旁观,用他们的话来说,现在只是待在学校里,就算没把事情办好,能闯下什么祸?就算真的彻底搞砸了,过一年就去上大学了,谁也不会记得你搞了什么。再说了,真要是兜不住了,老师们还是会帮着善后的。

不要怕出错,大胆的去犯错吧,最好在学校里,把能犯的错误一个不落的全部犯一遍。

于是,高三学生们在为即将到来的高考努力着,底下的学弟学妹们在学校里不停的搞事作幺,成功的将艺术节和校庆都搞糊了。

……

月考等一些小型考试就不提了,袁艺在一模时,真切的感受到了博雅高中跟其他学校的差距。

一模,无论是文科还是理科,那些在班级、年级段名次都不错的学生,放到全市里面,却都扑街得惨烈。别说市一中了,就连七中、十二中等普通学校都比不上。考得最好的方静,文科名次冲到了上游,算起来大概也就是二中普通班这个水平。只是,以她的中考成绩,本身就是可以不用交赞助费上二中的。

那次考试后,碰巧方静要去市里买东西,跟袁艺上了同一路车,期间俩人坐在一起,袁艺问起了这个事儿。

说真的,假如当年袁艺的成绩是足够上二中的,或者说,完全可以凭实力上七中,她都会去。她只是不愿意出钱买这个名额,而非看不上那些学校。

方静的成绩是够的,是属于加把劲能上二中实验班的档次,可她却去了博雅高中。这不是一句“秃校长瞎忽悠人”能够解释的。

“那个事儿呀!”方静听了袁艺的话,笑道,“我三年的学费全免,包括各种书本费、学杂费、住宿费、校服费等等,而且学校每个月会往我的一卡通里打五百块钱,包括伙食费,也可以去小超市里买文具。最重要的是,只要我将来能考到二本线以上,校长许诺四年的大学费用和生活费他全部包了,假如我再继续往上面读,他也会接着资助我。”

高中三年已经不属于义务教育了。当然,在袁艺重生之前,义务教育的范围已经扩大了高中,甚至很多稀缺专业都开始实行减免费用的制度。

不过,现在还只是2007年,也许在某些大城市,福利制度好的情况下,会有特例。可在袁艺他们所在的市区里,却是连奖学金都很少见的。

像市一中、二中这种学校,每年都有评优评先,给的都是名誉上的奖励,譬如证书啊、锦旗啊,还有一些根本不值钱的本子和笔。博雅算是实在的了,每学期都有奖学金,但数额还是偏少的,毕竟他们这边还是不能跟省城等大城市相比。

袁艺之前完全不知道一直被学生们取笑的秃校长居然私底下做了那么多的事情,而且就这个条件而言……

“我家里的条件很差的,我的父母很早就都过世了,家里只有爷爷奶奶。可我爷爷在我中考前夕也过世了,他这辈子最大的希望,是想看我考上大学。”方静扭头看着窗外的夕阳西下,语气格外平静的说,“你还记得高一文理分科前,开的家长会吗?哦对了,你肯定不会忘记的,你妈妈差点儿逼死了大半同学。”

“黑历史能不提吗?”

“当时吧,我是叫我邻居阿姨来帮我开家长会的,她也差点儿被你妈妈逼死。其实,本来我奶奶要来的,结果前一天崴了脚,医药费还是校长帮着出的。唉,校长大人虽然长得不怎么样,可他真是个好人啊!”

这点,袁艺还是很赞同的,当下猛点头,附和道:“校长大人颜值不高,但心地善良。”

好人卡不要钱的往外发,俩人有志一同的表示了不舍。舍不得博雅,更舍不得大脑门能反光的秃校长。

结果,等到了袁艺家所在小区的站台时,袁艺起身准备下车,就感觉这光芒有些刺眼。她也没往深处想,径直下了车,还回头跟靠窗坐的方静挥了挥手。

呃,坐在方静后面两排的光脑门好闪亮啊,亮堂堂的,给她一种格外熟悉的感觉。

……

一分钟,坐在行驶的公交车上,方静感觉兜里的手机在振动,她用的手机比袁艺的还不如,也是诺记的,充话费用的,不过不是她充话费用的,而是邻居姐姐送给她的。

打开一看,是刚刚跟她分开的班长袁艺。

袁艺:【SOS!不要往后看!不要往后看!!不要往后看!!!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啥意思呢?

方静觉得,班长大人莫不是疯了?下意识的扭头往后看了一眼……

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

**

一模其实并未给广大博雅高三生带来太大的刺激,毕竟很多事情,就算没有明着说,大家也都是心知肚明的。

然而,很快老师们就发现了,文科第一的方静同学仿佛受到了巨大的刺激,其主要表现在,她疯了一样的努力学习。以前假如说是在学习上用了九成九的努力,那么现在就是百分之三百的努力。

努力肯定是有结果的,更别提方静本来就不笨。

二模成绩出来后,方静仍然是文科第一,袁艺则通过不懈努力,再度回到了第二的位置上,可惜她跟方静的差距还是不老少。具体表现就是,方静已经冲到了全市文科的前一千名,而袁艺则在两千六百多名,跟上辈子差不多是持平的,属于二中垫底的。

袁艺思考良久,她敢断定,她这辈子肯定没有上辈子那么用功,因为当时真的是满脑子都是学习学习学习,而且整个氛围也是不同的,更别提在补习班上花费众多。

神奇的是,两辈子她的成绩居然差不多?如果真是这样的话,那她倒是可以放心了,就上辈子她的高考成绩,虽然搁在二中也是无比惨烈的,刚刚够上三本的线,可以选择的学校和专业都少得可怜。但是,这个分数却是完全足以让她上美院了。

彻底放下心来的袁艺,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彻底丢开一切,心无旁骛的开始埋头苦读。

在最后的一次全市模考后,她在博雅的排名依旧,甚至跟第一名方静的差距愈发大了,可放在全市里,名次却是上升了不少。

考虑到方静的目标是保一本线冲重点,而她只是希望能顺利的入读美院,袁艺压根就没把方静当成对手来看,有这个工夫,多做几题不好吗?

想起上辈子的高中生活,尤其是最后一年,她的自信心被全方面的击溃,越想学好越不容易好,不管分数如何,她的名次就是惨不忍睹,班级垫底,年级垫底。偏生,当时的二中并不稀罕跟其他所谓的垃圾学校对比,他们只会拉出前两千的学生名单,然后告诉不在名单里的学生,你们不配成为二中人。

其实,就袁艺这个成绩,放眼全市、全省、全国,不说有多好,起码比她差的一抓一大把。可惜,当时的她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只是赞同了学校的思想,觉得自己就是个垃圾。

环境真的很重要。

带着相似的模拟考分数和排名,袁艺终于迎来了人生第二次高考。

高考的考场是随机分配的,极少会有人在自己的母校里考试。袁艺已经忘了她上辈子是什么情况,毕竟高中三年都没有给她留下什么愉快的记忆。

而这一次,兴许真的是命运的巧合,她来到了上辈子待了三年的区二中。更巧的是,她所在的考场,正是高三二十一班。

熟悉的班级,让她的记忆回到了从前,甚至连教室后面的黑板报上写着的大大的“高考加油”,她都能回忆起是谁写的。还有角落里那个眼熟的垃圾桶,肚子瘪瘪的,那是被不知道哪个同学踹了一脚……

缘分啊!

袁艺一脸轻松的四下张望着,突然间彻底释然了。

好坏已经不重要了,就让她彻底放下包袱,认认真真的考一回吧。

听着身边陌生的同学喃喃自语般的嘀咕着,要是考不好就复读,考不好就复读……

袁艺笑了笑,用手拨弄了一下桌上的文具,浑身上下都洋溢着轻松自在。

她的人生从来就没有遗憾,也不会在事情尚未开始之前,就想要重来一遍。可既然老天爷是这么安排的,游戏也已经开始了,那么无论如何,只要全力以赴,她愿意接受一切结果。

心若向阳,便无阴霾。

……

高考,她来了。

第75章 第075章

第075章

高考这两天,天气闷热得很。

好在, 广大考生早已有了心理准备, 包括各个考场也提前做好了各种应对措施。就袁艺所在的考场而言, 教室里会提前放置冰块用于降温,肯定是赶不上空调舒坦的, 但也聊胜于无。加上所有的考生都将注意力集中在了高考上面,反倒是忽略了外界情况, 只盼着赶紧考完,逃出生天。

袁艺已经是第二次高考了, 可她的情况又跟那些复读生完全不同。因此,她属于比应届生稳重,又比复读生心大的, 横竖她已经下定决心,这是最后一次高考了, 除非她又重生了……

两天的时间, 说快不快, 说慢也不慢,感觉也就是写写题, 然后就过去了。

在走出考场的那一刻,袁艺长长的出了一口气。

终于结束了。

……

高考期间, 袁家这边本来是打算全程陪伴的,甚至赵秋萍都跟单位领导提前打过招呼了。可被袁艺知晓后, 却又被劝了回去。

讲真, 考生们在考场里忙活时, 根本就不可能注意外面的情况。再说了,高考比拼的是知识的熟悉程度,跟父母有没有全程陪伴根本就毫无关系。

反正袁艺是这么认为的。

不光拒绝了亲妈的陪同,袁艺还不让他们来回接送。

这不是瞎扯淡吗?人家考场离得远,或者周遭的环境很陌生,那接送还说得过去。可袁艺这个情况是正好相反的,博雅高中离她家距离超远的,家里人从来就没有送过。而二中反而离她家很近,而且那段路特别顺畅,根本就无需担心有任何问题。

费心搞定了亲妈后,别人就毫无问题了,谁叫袁东海心大呢?袁老太就更不用提了,孙女说啥她信啥,袁艺给她保证,回头拿大学的录取通知书给她看,她就高高兴兴的准备吃的喝的去了。

及至高考彻底结束,袁家还是该干嘛就干嘛,弄得回过神来的同事好友直纳闷,问你们家孩子是今年高考吗?怎么丁点儿响动都没有?

不过此时,袁艺却已经带上她奶再度踏上了去省城的道路。

没错,就在高考结束后,袁艺就订了次日一早的车票,跟她奶包袱款款奔赴省城。

赵秋萍特别纠结,虽说吧,这考都考完了,留在家里还是出门游玩,差别都不大。可闺女你能别那么心大吗?你倒是在家里好生歇两天,等报纸上的答案出来了,估估分,聊聊高考志愿,不然去学校跟老师讨论讨论,这不都可以吗?怎么就能一考完就活蹦乱跳的跑了?

可惜,她闺女已经跑得无影无踪了,还拐带走了她婆婆。

面对单位同事的询问,赵秋萍无语凝噎。

人家十七八岁的大姑娘,最爱的不是跟同学闺蜜一道儿玩,就是偷摸着早恋,不然也有那什么爱追星的。唯独她闺女,就是如此的奇葩,天天拐带着一老太太满城的瞎转悠。

一个没忍住,赵秋萍就跟同事吐槽起了自家那奇葩闺女。

“喜欢跟她奶奶玩?哎哟,这个……倒是挺稀罕的,我家那个,最最嫌弃老头老太了,一度把我妈给气的哟,说白疼她了,一把屎一把尿的给帮着拉拔长大。这还没上高中呢,就已经翅膀硬了,管教不了了。”

“你闺女我见过呀,水灵灵的一个大姑娘。你确定她没背着你找小男朋友?高中肯定是不行的,可她现在高考都结束了,找就找吧,找个本地人,也好过于回头在上大学的地方找了个人,直接不回来了。”

“那得看念的是哪里的学校,要是本省的,问题不大。这万一要是直接给往东北、西北去了,那可咋办呢?”

“就是就是,现在家里就一孩子,我倒是不在乎孩子给不给我养老,可千万别跑太远了,回头我想孩子,见都见不着,这心里得多难受啊!”

“可别提了,我哥嫂家的儿子,当年就是受那个什么留□□的影响,才上初中就给送出国了。丁点儿大的孩子,也真是舍得。现在好了,孩子大学毕业了,直接就留在美国了,就今年过年,带了个洋媳妇回来。我哥嫂都懵了,又不好反对,可他俩年岁大了,出国吧,适应不了,不出去吧,独一个儿子啊,以后可咋办呢?”

赵秋萍目瞪口呆的看着她这一群同事们,从一开始的关心她闺女高考问题,扯到了交友,再然后话题就劈叉了,没多久,大家就开始热热闹闹的讨论起了将来的养老问题。

最终,赵秋萍默默的让开了地盘。

……

同样的事情,在很多高考生的家里或者周遭发生着。几乎是周围只要有一个高考生,大家就不免将目光集中到考生身上。

袁家这边倒还好,关心了一句后,就各干各的去了。对比袁家的淡定,赵家那头却是炸了锅。

凭良心说,赵睿的成绩不管起伏有多大,那肯定是要比袁艺来得强的。因为底子摆在那儿,市一中的教学水平,博雅这边那是拍马难及的。可问题在于,好和坏,本身就很难界定,端看你自己的心理预期。

袁艺的心理预期是省美院,她统考和校考成绩都不错,当然想要名列前茅那是绝对没有可能的,哪怕这个时候艺考还不像后世那么流行,可从小学习美术的人,还是有不老少。

可她本来也没打算当第一,袁艺的目标一直都仅仅是考上而已。

据她的预估,考上省美院的概率高达九成九。

这就可以了,足以叫她彻底得放飞自我。

赵睿跟她恰好是两个极端,以赵睿的成绩,冲上一本线应该是没有问题的,一模二模三模的成绩和排名也充分的证明了这一点,可他的父母并不满足于此,希望他再接再厉,目标是985学院的热门专业。

高考结束后,袁艺是出了考场就直奔长途汽车站订票的,而赵睿却是第二天就开始在家里默写高考卷子。

赵睿他爸赵国昌虽然早就从领导的位置上下来了,可毕竟在教育局里待了那么多年,关系人脉终归还是在的。当然,要是想托人办一些比较困难的事情,估计很难,可仅仅是托人在高考结束后,弄一份高考卷子出来,却并不算很难。

横竖过几天也要伴随着标准答案公布的,提前两天,真没啥太大的问题。

默写完毕后,赵国昌又拿卷子去了市一中,请老师帮着批改,当然不是白干活的,礼还是要给的,人情也是要耗的。因为是提前就开始做准备的,没两天工夫,就拿到了批好了的卷子,以及算出来的分数。

说真的,分数不是特别理想。

上一本线,和考上985院校的热门专业,这是截然不同的两个概念,差距非常之大。根据往年的表现,以及托人算出来的分数来看,考上一本的概率很大,但估计只能填报省内一本院校,而且专业并不好选择。

赵国昌愁死了,他不明白自己家里花费了这么大的心力,怎么这个成绩还是拿不出手呢?

想起自己亲妹妹的闺女也参加了高考,他愁眉苦脸的给妹妹去了个电话。

电话接通后,赵秋萍都没等他发问,就兴高采烈的说:“大哥啊,我家小艺考得不错呢,她说稳过艺考要求的高考分。”

“那是多少分?几本线?”赵国昌有点儿懵。

“她说往年都是三百二十分左右的,她几次模拟考试,都上了四百分。”赵秋萍喜气洋洋的,感觉为闺女头疼了多年,可省美院听着真心不错,起码在他们省里,算是一块金字招牌了。再一个,她也有自己的小心思,听同事们说了那么多儿女跑远了的事情,她就希望闺女待在省里,别跑太远了。

电话那头的赵国昌无言以对,想说什么,又不知道该从何说起。这个分数,就算袁艺考得比之前每一次模拟考都要好,这个分数也实在是让他无力吐槽。

这时,赵秋萍也在电话里发问:“睿睿考得怎么样?上一本线了吗?”

“按着往年来算,他应该是够一本线的。”

因为高考的最终分数尚未出来,再说划档也还未公布,所以现在都只能估算。不过,通常情况下,估算还是挺准确的,尤其像赵睿这种,将卷子重新默写一遍的。

兄妹俩,一个愁绪满腔,一个兴高采烈,这要是叫不知情的人来看,铁定给弄混了。

不管怎么说,高考已经落下帷幕,是好是歹,也就这样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