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情舒畅的赵秋萍怎么也不会想到,她还在这儿琢磨着,回头给女儿准备些什么礼物,或者要不要学大姑姐,买个笔电,买个好点儿的自行车,买几身衣服几双鞋的时候,她闺女又搞事了。

搞什么事儿呢?

当然是毕业大收购!!

这里说的毕业,并不是指高中毕业,而是大学。

可不是吗?高中毕业有啥意思?最多收购到一堆课本卷子,袁艺就算再怎么想发财,卖废品肯定不是她的优选。哪怕是像博雅高中这种寄宿制的学校,那毕业了也没太多东西的,只因为很多高中都查得很严,而且高中离家不会太远,多数人都会选择将东西一并带回去,或者直接带着上大学去。

相较而言,大学就截然不同了。

不光外地学生多,更多的人毕业后根本就不打算带走什么东西,而是选择白菜价出售生活用品。

八成新的自行车,买来小一千,五十块拿走;完全没有损坏的热水瓶,一块一个;衣架子、晾衣杆,集中在一起大一堆,给五块都是你的了;床上用的懒人桌、台灯、简易收纳柜……

一堆一堆的东西,全丢在那儿,随便出个价,你全带走好了。甚至更多的,则干脆就是人一走,直接丢下东西不管了。因此,每到毕业季,大学宿舍楼这边都会清理出大量的生活垃圾。

袁艺盯得就是这个,一般二般的东西她还不稀罕,要就要好的,利润高的。

其中,利润最高的当属自行车,谁叫大学城地方大呢?从寝室到教学楼,走路能累死个人,不着急还好,要是赶时间,能给你急出一脑门子汗来。再就是,自行车又是最不好带走的,除非打算留在本地工作,正常情况下,自行车只能选择廉价处理掉。

再就是电脑了,笔电很难收,但台式却相当得容易。而这年头的大学生们,使用笔电的到底还在少数,毕竟台式要便宜很多,用个四年扔了也不算太可惜。

袁艺带着她奶扫荡整个大学城,还特地逮住了她哥,让她哥负责收购电脑。

程飞跃简直惊呆了,还以为袁艺打算开个黑网吧,问清楚后,他愈发吓懵逼了。

“你是说,卖给新生?谁要啊?”

在程飞跃的脑海里,好不容易考上了大学,当然要跟父母伸手要礼物了,必须全新的,必须最好的,二手货,谁稀罕呢?

可他显然是斗不过袁艺的,加上先前签了个卖身契,不得不接手了这个活儿。

卖身契啊!

帮忙花钱啊!

金主爸爸说了,给你钱,你去买二手的笔电和台式,这不是花花花,是什么呢?

程飞跃接了钱,还帮着叫了几个小伙伴一起帮忙,可他心里总觉得有点儿不对劲儿。说好了,袁艺给钱,他来花,难道不是随便他乱花吗?居然还是指定要购买什么东西?这还是随便花吗?

悲伤不已的程飞跃特地翻看了他收藏的合同,然后发现,里面并没有写“随便花”,只写了额度,以及他的职责。

凉了凉了。

又被坑了的程飞跃老老实实的收购着电脑,金主爸爸说了,考验他眼力和智商的时候到了,玩了这么多年的网络游戏,怎么着也该会挑电脑吧?

程飞跃很想问,你吃了那么多年的饭,你会做饭菜吗?

可惜,他不敢发问,因为他妹身边站着他外婆。

袁艺干的事情还不止这些,除了收购有价值的生活用品外,她也没闲着。先前那个被人占了的车位,在一个月前终于脱手了,因为那家人烦死了不停过来的野猫野狗,索性不往那头停了,眼见那边不停了,袁三叔也终于松了一口气,不枉费他隔三差五半夜里来倒屎倒尿。

晾了一个多月后,又特地重新粉刷一新,车位很快就脱了手,价格比先前还涨了不少,售价十万。

袁老太很满意,用她的话来说,搁银行里存半年,那利息也没那么高。

得了这笔钱,加上先前没用完的,以及年后收的租金,老太太手头上又有了不少流动资金,高高兴兴的看着宝贝孙女大买特买,非但不加阻止,还大声的助威呐喊,顺便喷了大外孙一顿。

程飞跃才是真的惨,他顶着大太阳帮着收购,还要各种开机检查,重装系统,结果没落得好不说,还挨了老太太一通骂。

“你说你,当初非要那么贵的自行车,好几百块一辆的自行车啊,跟你妹收来的五十块一辆,有区别吗?你说说看,有区别吗?”

区别肯定是有的!!

全新的和二手货,您老人家摸着良心说说看,有区别吗?

可惜,程飞跃一如既往的怂,他不敢开口怼他外婆,只能把眼泪往肚子里咽,昧着良心附和道:“没区别,一点儿区别都没有。”

见他态度良好,袁老太也就顺势放过了他,顺手拿了罐饮料给他:“喝口凉的,把脑门上的汗擦一擦。”

“外婆,你对我真好!”

目睹了这一幕的袁艺冷汗涟涟,她很想问问她哥,你知道你收来的东西,转手利润有多高吗?一罐饮料才两块钱,这就把你给收买了?

袁艺果断的加大了收购范围,要程飞跃再去收一些二手手机来。

“不是吧?手机还要二手的?疯了吗?”程飞跃只觉得他妹正在往死里亏钱,“谁会要二手的手机?你跟我说,哪个傻子会买?现在不是三年前了,新手机也不贵的,才两三千一个,功能别提有多好了,能登扣扣,能上论坛,还能去偷个菜什么的……对了,你玩农场吗?加我好友,我要偷你的菜!”

袁艺:→_→

确认过眼神,那是她的蠢哥哥。

“卖身契。”袁艺不想过多的解释,言简意赅的说了三个字。

程飞跃瞬间老实了,就是临走前,又摸了一罐子雪碧才走。

……

袁艺和袁老太现在暂住在年前够买的二手商品房里,房子不大,但收拾得倒是很干净。至于收购来的东西,像一些小件的,搁在客厅里的。而自行车等大件,则是用自家的车棚,以及租用邻居家的车棚。

忙碌的时候,时间总是过得飞快,要不是赵秋萍打来电话,袁艺都忘了自己还要查高考分数,以及填报志愿等等。

“妈,我的准考证放在我房里书桌的中间抽屉里,你帮我打电话查呗。”袁艺又道,“填报志愿不是还得过几天吗?不着急,等我这边事情办好了,立刻回去。”

赵秋萍无奈极了,可她闺女已经跑了,现在再发火也来不及,又因为着急知道成绩,她挂掉电话,就去找出了准考证,拨打了查分电话。

她打电话时,第一波拥挤已经过去了,所以很轻易的就打通了,得知袁艺的分数是四百零五分时,她这才彻底放下心来。

一般来说,就算录取分数会有波动,但前后不会相差太多的,这个分数,起码省美院是稳了的。

随着高考查分的开始,各家各户又开始上演新一轮的家庭情景剧,无论成绩好坏,都是一出出大戏。

等袁艺和袁老太回到家时,已经到了填报志愿的时候了,其实这跟袁艺没太多的关系,艺考跟正常的高考生是不同的,并不存在临时跳票的行为,因为你要是没参加某个学校的校考,哪怕之后分数很好,也照样不会被录取的。等于说,从袁艺参加艺考时,她会上哪个学校,就已经定下来了,唯一不确定的,就是能否考上。

最后回了一趟学校,将剩下的琐事彻底完成后,袁艺提议全班同学再去聚餐一回。这个提议得到了全班同学的响应,哪怕有几位尚未确定高考志愿,也很乐意先吃一顿再烦恼。

聚餐的地点选在市区里的自助餐厅里,这简直就是学生们聚餐的不二地方,当然具体地点还是在变的,不然老板早就被吃破产了。

“方静,你考得怎么样?”对比其他笑得没心没肺的同学,袁艺感觉方静反而是里头最纠结的那个。

仔细一想,其实理由也不难懂,三本院校本来就特别多,再不济还有大专院校,选择余地挺广的,又因为全都是没怎么听说过的学校,连选择困难症都不会犯,闭着眼睛瞎选也就那样了。

方静就不同了,她上了一本线,但又不是特别好,处境几乎跟袁艺表弟赵睿差不多。

当然,严格来说,区别还是有的,因为他们考虑的方向不同。

“班长,你说选择什么专业最赚钱?”方静迟疑了一瞬后,问出了一个袁艺怎么也没想到的问题。

哪个专业最赚钱?

赚钱……

“我记得你跟我说过,校长会包你大学四年的学费,如果你要继续深造,他也会提供资助的。”袁艺提醒她,“你应该选一个自己比较感兴趣的专业。”

第76章 第076章

第076章

博雅的校长曾经在方静中考过后, 为了让她能够抛弃二中, 来到博雅上学, 允诺了一堆的好处。当然,这些好处也是有相应条件的, 不过以方静的实力, 这些条件她都能完成。

问题是,校长许诺的是大学四年的学费和生活费,以及假如她还要继续深造所产生的费用。

这个承诺乍一看是没有任何问题的, 可你得联系实际, 譬如方静的家庭情况。

她很小的时候就父母双亡了, 中考前夕爷爷也过世了,尽管她的确还有些亲戚在, 可事实上她却是跟奶奶相依为命的。

方静跟袁艺同龄,她的奶奶年岁却要比袁老太更大一些, 又因为日子实在是太难捱了,论身子骨,那是完全不能跟袁老太相提并论的。

早在方静爷爷过世时, 她就充分的理解了,什么叫做“子欲养而亲不在”。因此, 她比谁都更加迫切的想要赚钱,想要让奶奶过上好日子。

听完了方静的话后,袁艺陷入了沉默之中, 半晌才问道:“老师有给你什么建议吗?或者, 你原本是怎么想的。”

“我有语言天赋, 从小的梦想就是当一个翻译。”方静迟疑了一下,“老师建议我可以考外国语学院,选一个小语种专业,说国家很缺这类人才。可我仔细想了想,我要的根本就不是前途,再说我也等不了那么久,一门全新的语言从学会到灵活运用,起码也要七八年吧?”

“文字翻译不赚钱的,真正来钱的是即时翻译,就是随行国家团队出访国外,或者跟随企业高管出国签合同的,那种的话,几乎就是空中飞人,一个单子结束就又有另外一个单子,你会一点儿空都没有。”袁艺很认真的提醒她,“另外,小语种不是什么好选择,除非你的目标是国家机构,一般来说,最常用的还是英语,即便谈和约、签合同,国际上的惯例也是以英文为主的。”

方静面露惊讶:“是这样吗?我还以为,咱们国家会主动适应对方。”

“如果是友好访谈,估计会的。但假如是商业合作,不可能的。你想想,假如我使用的是极为罕见的小语种,万一以后有了纠纷,找谁说理去?还有就是,小语种的就业圈子太小了,万一要转行,会特别不容易。如果不是出自于真爱,或者本身就衣食无忧的,我真的不建议。”

“嗯,其实我已经放弃外国语学院了,只是到现在为止,还没拿定主意。偏偏,最迟明天下午,我必须要做出决定了。”

方静很是为难,按说以她的分数,除非顶尖院校无需考虑外,绝大多数的大学都是没有问题的。唯一麻烦的是,她高一文理分科时,因为当时的志愿还是当一个翻译,因此她选择了文科,想的是念文科把握更大一些,却忽略了有些专业根本就不录取文科生。

万幸的是,她的高考分数足够好,选择范围仍然还是比较广的。

袁艺再一次沉默了。

假如今天不是方静,而是任何一个交情不深的同学,那她当然可以毫不犹豫的给出答案。可问题就是,面对方静,她多少还是觉得有些可惜的。

长长的出了一口气,袁艺最后确认了一下:“你确定你只想赚钱?以最快的速度赚钱?是只想给你奶奶一个幸福安稳的晚年,还是想赚到花不完的钱?”

“你想多了,我只是想让我奶奶多享几天福,毕竟她这辈子过得太苦太苦了。我的要求不高的,不打算继续深造了,大学毕业后能立刻找到月入五六千的工作,最好不要太忙,让我有时间多陪陪我奶奶。”

“那就没问题了。”袁艺从随身小包包里拿出她的备忘录,打开后,抽出夹在里面的笔,唰唰的写了一行字,然后将那一页撕下来给了方静,“学校名字和专业我都写在上面了,不过我还是建议去网络上查一下他们的情况。按说,以你的分数念这个学校可惜了,可他们家的就业率是所有院校和专业最高的。”

踟蹰再三,袁艺还是说出了那句话:“他们……他们被业内称为最会培养优秀员工的学校。”

是优秀的员工,而非人才。

都说学校是教授知识的地方,最为在意的当然是学生的智商和才能,也会考虑到学生的勤奋程度。然而,绝大多数的学校并不在意学生的情商,至少在此时,并没有几个学校会对学生进行专业的情商培训。而很神奇的是,省城里就有这么一个学校,或者说,是出了这么个老师,开设了一门专门教导学生如何当一名优秀员工的课程。

从实际出发,先给自己来一个准确的定位,没有好高骛远,没有远大目标,只教你如何做简历,如何做自我介绍,如何突出自己的亮点,成功的从万千求职者里面突出重围,进入职场。

而进入职场之后,并非教你实现自我价值,而是先去了解你的公司需要你做什么。

懂了吗?你会什么,你爱好什么,你擅长什么,这一切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公司需要你做什么你就去做什么。

这门职场文化的课程,与其说是培养情商,不如干脆说是培养职商的。在学校里,就让你充分的体验到何为职场,教你如何在职场里如鱼得水,在最短的时间内从新人中脱颖而出,提前度过试用期成为正式员工,再通过几个抢眼的操作,早早的成为小组中的领头羊、团队里内的核心,及至向中层管理冲击。

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上辈子的袁艺很喜欢去那所大学里招聘,因为他们真的很棒,压根就没有新人的迷茫无措,从一开始就知道自己要的是什么,也知道该如何做,才能讨得上司的欢心,最重要的是,这所学校出来的学生极少会在短时间内跳槽,因为他们的第一份工作就是千挑万选、深思熟虑的结果。

当别的毕业生,到了毕业季时,仍在犹豫着是继续深造好,还是出社会工作好时,他们却是从大一开始,就利用各个假期,走遍了各大名企。到了大四,往往早就已经确定了要去的公司,肯定不止一个,因为求职本身就是双向选择的结果,可不管怎么样,他们大学四年都在为一个目标而努力。

——找一份能为我的将来提供无限保障的好工作。

这样的员工,谁不喜欢?

缺点当然也不是完全没有,他们是员工,最最优秀的员工,最多也就做到中层,再往上是不可能的。因为他们习惯了听从上面的指令,往往能将每一个指令完成到最好,却也正是因为这样,失去了自我。

形象的说,就好似闻名全球的英国管家学校,培养出来的全是第一流的管家,保准让你彻底没了后顾之忧。

可那也就仅仅只是管家而已。

……

袁艺没有帮方静做出选择,她只是帮着指了条路,最终的抉择还是要看她本人。

不过仅仅过了一天,袁艺就接到了来自于方静的电话。

都说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可现实里,更多的人却只是选择先解决掉眼前的危机。对于方静而言,即便往后的前途再怎么敞亮,假如不能回报奶奶的恩情,她的余生都会活在悔恨之中。

当高管有什么不好的?这世上又有几人能够走上真正的巅峰?

就好比方静上小学、初中那会儿,也曾幻想过,将来自己是上北大呢,还是去清华呢?最终,她还不是选择了一所虽然不错,但在国内几乎没有什么知名度的一本院校。

这才是人生。

**

统一填报志愿结束后,袁艺又兴冲冲的跑了一趟省城。

赵秋萍已经懒得管她了,横竖也管不住,想着早点儿了解一下也好,回头适应起来也快一些。再一想到程飞跃也在那头,虽说她明白两人的学校距离还是挺远的,可到底是在一个大学城里,好歹也能互相照应一下。

当妈的,哪怕自家闺女瞧着挺能耐的,一想到即将远去,肯定还是不舍占了上峰。难得的,赵秋萍主动掏钱让袁艺去添置些上学用品,像手机,就可以换个新的了,旧的那个用了三年了不说,关键是当初买的就是便宜货,是该换了。至于像笔电和自行车之类的大件,倒是可以考虑去省城买,想也知道肯定是那边的东西好。

袁艺笑嘻嘻跟老妈汇报:“我托我哥帮着留心了,现在不是毕业季吗?让他帮我收一辆好点的自行车和笔电,便宜耐用。”

“旧东西啊?”

“都是学生用的,再说又不是贴身的衣服,自行车旧点,还省得被偷呢。”袁艺顿了顿,“手机就暂时不用了,等过两年,一步到位。”

“这还能一步到位?”赵秋萍有些搞不懂她闺女了,不过既然都这么说了,她也就由着袁艺去了。

袁艺没法告诉她妈,市面上的手机,哪怕是最高档的,她也瞧不上。既然如此,还不如耐着性子等苹果上市呢,人家贵是贵了点儿,起码是智能手机。不然,都是非智能手机,用哪个不是用?能打电话能发短信不就成了?难不成,还跟她那个蠢哥哥似的,天天捧着手机玩偷菜?

偷菜什么的,袁艺上辈子也是玩过的,可现在,那是丁点儿兴趣都提不起来。

你说,挖个坑撒颗种子浇点水施点肥,耐心的等着收获,有些人还会设置N个闹钟,半夜里起床收菜,甚至还要设闹钟去好友家偷菜……

都不用上手玩,光想想就感觉傻得可怜。

赵秋萍没了法子,索性给了袁艺一千块钱,让她自个儿去买点儿东西,然后就又忙着上班了。

2007年前后,算是一个节点吧,很多国有企业都面临着转型。当然,这些搁在十年后也是有的,只不过对于赵秋萍这一代人来说,现在十分得关键,毕竟都已经四十出头了,再换工作是不可能的,反而要是过个十年,横竖都面临退休了,管单位的前途干嘛?退休金是国家发的,又不是单位给的。

也因此,在这个阶段,无论是赵秋萍还是袁东海,都处于不上不下的时候,原本上班时还能忙里偷闲,现在却恨不得学了□□术,生怕一个不留神遭了领导的嫌,真要是上了裁员的名单,那可就真的凉了。

袁艺是知道的,她爸妈运气还算凑合吧,反正就这么混到了退休。虽说他俩的退休金都不算多,可到他俩都退休的时候,袁艺已经发达了……

等于说,这俩口子提心吊胆的终于先后盼到了退休,结果愕然发现,俩人每个月的退休金加一道儿,还不够闺女的一顿饭钱。

偏生,袁艺还是个手松的人。她并不是那种每月定期打钱的人,因为她是记不住这种琐事的,所以她当时选择买下了省城里大大小小十几个商铺,全都转到了父母名下。每个商铺年租金多则七八十万,少则十几万,让父母临退休了,狠狠的过了一把包租婆、包租公的瘾。

当然,这就是后话了。

此时的赵秋萍,无论如何也不会想到自己的退休生活是如此的缤纷多彩,她只忙着认真工作,双休日还要回单位里加班,生怕一个不留神就上了裁员的名单。

这倒是方便了袁艺搞事,从填完高考志愿,到录取结果出来,这段时间里她可没少折腾,各种市场调研不说,还得拼命回忆这个时间关卡,做什么比较合适。

到了七月里,赵秋萍突然通知袁艺,让她回头收拾收拾,去喝状元席。

袁艺最开始还有点儿懵,后知后觉的反应过来,赵睿三姨家的表妹林安琪,就是中考、高考的双料状元。尽管仅仅是市状元,那也很了不起了,毕竟他们市区的教育质量在全省是排不上号的。

这么说吧,像省重点高中,基本上每年文理双科加一起,考上清北的至少二三十个,而换成市一中的话,最多两三个,有时候就独苗苗一个。也因此,他们的市状元,根本没可能冲击省里的排名。就林安琪来说,假如她不跳级,还有可能,问题是她的任性程度,比袁艺有过之而无不及。

还有就是……

袁艺清清楚楚的记得,林安琪大学根本就不是在国内念的,那货是在别人忙着一模二模三模的时候,就已经自个儿联系好了美国的知名大学,甚至连她父母都被她蒙在鼓里,这才是作幺的最高境界。

甭管心里怎么吐槽,状元席肯定还是要去吃的。说到底,两家也是拐着弯儿的亲戚,即便袁艺前两年跟她大舅闹了一场,在外人眼里,他们还是关系很近的亲戚,这是没办法改变的事实。

不光是袁艺一家子受到了邀请,袁恺他们家也在受邀之列,或许是因为这边两家都邀请了,也不差袁大姑他们一家。等最后过去时,袁艺愣是发现,本地的亲戚全都来了,当然她外婆和二舅、二舅妈也都来了,唯一没来的就是图图。

“图图呢?我最心爱的弟弟呢?”袁艺蹦跶到二舅妈跟前,忙不迭的问道,完全没发现她堂弟袁恺那危险的眼神。

“国宾不让宠物进来的,我托邻居照顾图图了,就是家里养了只大金毛的那个邻居家,你喊她婶子的。”二舅妈笑眯眯的解释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