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只怀孕的母鼠单独饲养,要特别注意清洁卫生,垫草要经常换,保持干燥细软......”小李耐心地叮嘱着。

“我养殖场那些小动物怎么样?”苏缨见小李这么认真负责,也随口问道。

“你们用了EM原液吧?”小李笑着说,“看那些小东西长得那么快就知道了,估计用得还不少吧,比我们农庄里的看起来还好一下。”

苏缨笑着点点头,心想差点穿帮了,还好有EM原液这个借口,其实她只是用了空间牧草而已嘛,原液虽然也有用,不过是用来除臭,处理污水和粪便的,还是昨晚刚用上的。

做完初步勘查后,梅子一分钟也不肯浪费,带着他们匆匆赶回去画图了。

苏缨正准备开始做点蛋挞吃,突然苏妈妈一个电话打过来,苏缨表姐生了个大胖小子,让她尽快回城看看。

表姐和苏缨是一块儿长大的,和苏缨的感情比林玲还好些,只是两人都各自有家庭以后,联系也少了,读书的时候,两人可是整日泡在一块儿的。

赶紧到空间取出埋在土里的一坛青红酒,是在张得宝的指导下用空间糯米和空间水酿成的,存了几坛在屋外,剩下的半埋在空间的土里。

记得酿酒那一天,他们很早就起来了,从空间里挑了两大桶水出来,就开锅烧水。烧水的同时,把糯米浸好,水烧开便放下一包红糖,然后把烧开的水放到房间凉着。过了晌午,粬节才使用过的饭甑蒸糯米饭,分两次将两桶糯米蒸熟。张得宝还交代,在蒸饭过程中,不许胡乱说话,要是说了不吉利的话,一甑饭有可能出现蒸不熟或只蒸得半熟,这样就麻烦了。在蒸饭过程中,他还让两人把房门都锁上,担心人家串门搭话时说漏了嘴什么的,影响蒸饭进程。大约夜间八点后,也就是在蒸熟的糯米和烧开井水全凉后,先把烧好的水一碗一碗装进坛子,接着将熟糯米一团一团地往坛子里塞,最后才把一包红粬放入坛中。放好后用塑料布封上,再用红布条绕坛口把坛嘴扎了起来。

那天可把他们三人忙得人仰马翻,青红酒一个月就能出酒,但也有不少人存着一年两年甚至十年八年的才拿出来,那样的酒酒劲更大。

拎着那坛青红到张得宝家,让他帮忙用酒漏把酒吸到另一个坛子里,把酒和酒糟分开。

“过去老人家说这酒装坛的时候,妇女是要回避的,不能观看,更别说参与了。”张得宝见苏缨在一旁看得起劲就笑着说。

“我看就是瞎说,封建迷信。”苏缨不信地撇撇嘴。

“你另外那几坛酒也可以拿来换坛封存了,”张得宝一边把引出的酒装进坛口小的酒坛里,用塑料袋把口封上,在用拌封壳的黄泥封好坛口,一边叮嘱着,“记着一定要放在阴凉的地方啊,不然这酒就坏喽。”

“现在不是就能喝了吗?”苏缨闻着酒香觉得挺醉人的。

“外面的店里就是卖这种刚出的酒,不过我们自家酿的总会多放一段,年头越久,酒就越香啊。”

“我这坛是给我表姐送去的,她刚生了个儿子。”

“嘿,那你送的好哇,这青红给坐月子的女人喝最好不过了,炖鸡汤、煮猪蹄的时候舀上一勺,温寒补虚。”

“是啊,之前也看了说女人分娩以后吃青红既补身,又能加快伤口愈合,我就和我姐说了,她做月子的青红我全包了,哎,不和你多说了,我得回家查查产妇能吃哪些东西,明天还得给她带去呢。”

第二天,苏缨和林达好不容易在妇幼医院的产科走到找到表姐黄媛,林达还是第一次到产科,这里的孕妇产妇特别多,有的干脆在大庭广众之下袒胸露乳喂奶,弄得他相当尴尬。

“怎么会睡在过道上啊?”苏缨觉得特别不可思议,黄媛的老公开了一家建筑公司,经济条件好得很,不说单人病房吧,总不至于连普通病房都住不起吧。

“都怪那个小家伙,”黄媛有气无力地说,“医生说胎心太弱,临时决定剖腹产,我们一点准备也没有,病房没有预定,一时半会儿的也找不到熟人,所有的床位都满了,只肯给我们一个过道的床位,你看看这过道住的人还真不少。”

苏缨抬眼望去,发现无论是大厅还是长长的走廊都住满了人,虽然书妇幼医院是全市最好的产科医院,是省城人生孩子的第一选择,她却没料到会火爆到这个地步。

“一直住在走廊也不是办法,人来人往的多不方便啊。”苏缨皱着眉头,这里的男同胞还挺多的。

“唉,那有什么办法,我悄悄和你说件丢脸的事,”黄媛轻轻地勾勾手指头,苏缨附耳过去,“我昨晚还见到了我初中的男同学了,他老婆也在这儿生孩子,他从我身边走过的时候,我妈正在帮我换卫生巾......”

我靠,这也太囧了吧!苏缨瞪大眼睛,惊愕地看着她,“然后呢?”

“然后我就很淡定地抓了件衣服蒙住脸,他也很淡定地走过去啊,难道你还指望我们在这儿开同学会啊?”黄媛没好气地说。

“这,这,这太雷人了啦!”苏缨实在控制不住,笑个不停,“那怎么办啊?每天都这么没遮没掩地躺在众目睽睽之下,真是太没尊严了。”

“唉,到医院就是别想着什么脸面,在这里谁还顾得上这些啊,不过医院说明天就能有个普通病房的床位了。”

“我的小外甥呢?怎么没看到他?”

“在保温室里呢,小得和小猫一样。”提起心爱的儿子,黄媛的脸上浮满了做母亲的骄傲和自豪。

没见到小宝宝,苏缨和林达都有些失望,“那你现在感觉怎么样?难受吗?”

“剖腹产都是这样的,你现在是宫缩,要把你生孩子的时候没痛的痛回来。”苏缨的大姨一边收拾东西,一边说道,”痛总归都是要痛的,我现在就担心她是剖腹产没奶啊。“

“是啊,小孩还是喝母乳好,何况现在奶粉又那么贵。”苏缨点点头,“我给媛姐带鲤鱼、鲫鱼,既可以帮助子宫收缩,还可以催乳,我等会儿送到你家去。“

“缨缨,你送这么多东西过来,媛媛做月子我们可真是什么都不用买了啊。”大姨目瞪口呆地看着两口子从车里搬出来的一大堆东西。

“哪里多了啊,产妇要多吃点,才能喂好宝宝啊,我们在乡下也不方便上来,你们要是吃完了就去林玲那里拿,都是我们乡下自己产的,绝对安全健康。”

“听说产妇不能吃太多母鸡,多吃母鸡,不但不能增乳,反而会出现回奶现象。好像是因为母鸡有大量的雄激素,会加大产妇体中雌激素的含量,使催乳素功能减弱甚至消失,导致回奶。而公鸡体内的雄激素有对抗雌激素的作用,因此会使乳汁增多,而且公鸡所含脂肪少,可避免产妇发胖。我就没敢带母鸡过来,带了两只小公鸡,你让姨夫帮忙杀一下吧。”

第九十七章 柿饼

“你这孩子,还没生孩子,懂得倒比我们多。”大姨笑着打趣她。

“我可是查了不少资料呢,这个山楂也不错,酸酸甜甜的,媛姐最喜欢吃这种零食了,可以促进子宫收缩,加速子宫恢复,她是剖腹产吃这个很好,还有桂圆干也特别补血。”

“人家说月子里要多吃点健脾开胃,促进消化的东西,这个大枣、番茄就不错,大姨,你看看,多新鲜。”

“咱们这里不产大枣,你哪里搞来这么好的大枣啊?”大姨也弯下身来看着这有大拇指大的干枣,红彤彤的特别惹人喜爱,咬了一口,“还挺甜的啊。”

苏缨汗了一下,其实这枣原来是金丝小枣的品种,不知道怎么回事在空间里变种成了金色大枣。

“托朋友从新疆带回来的。”林达赶紧找了个借口圆谎。

“难为你们这么费心了。”大姨感激地说。

“一家人说什么客气话,真肉麻。”苏缨没好气地说,她和两个表姐妹的感情特别好,两个姨和姨夫也是把她当亲生女儿一样看待。

“这个是桂圆村的招牌土鸡蛋,绝对很补的,我就带了一筐来,这鸡蛋虽然好,但也不能多吃啊,一天最好不超过三个。还有这牛奶是一定要吃的,鲜奶带起来不方便,我让林达把鲜牛奶喷雾干燥过了,这个奶粉绝对比外面买的什么产妇奶粉要好,是不含任何添加剂的纯奶粉啊,是我们自己养殖场挤的奶,等过几天可能又有羊奶喝了,比这个还补。”苏缨不厌其烦地叮嘱着。

“够啦够啦,你们拿这么多东西过来,都够媛媛做两次月子的了。”大姨不好意思地说,这两人连小米、红豆、花生、黄豆......都给准备好了。

“大姨,这是我从网上抄的产妇食谱,你按着上面写的做给媛姐吃吧。”苏缨递过几张写得密密麻麻的纸。

“哎哟,你们年轻人懂得网络就是好啊,比我们这些过来人知道的还多呢。”上面详细地写着排骨汤、牛肉汤、鸡汤、阿胶瘦肉汤、大枣木耳汤、枸杞鲫鱼汤、花生当归猪蹄汤、羊肉枸杞粥、花生粥、红小豆粥、桂圆粥等等的做法。

“记得在汤里面都加一勺青红,这坛是我和林达自己酿的,当时和媛姐说过了,特地为她酿的呢。”

“好香啊,你们都会酿酒啦?真是不错。”大姨凑近那坛青红,还没开封就有浓郁的酒香了。

“这坛日子还不够久,要过几个月更香呢。”

“好在你们帮忙,不然我们还要到处托人到乡下买去呢。”J省产妇做月子的风俗是一定不能少了青红酒。

“有事您说话,别的我们也帮不上,这些乡下东西还是容易弄到的。”因为大姨忙着给黄媛熬汤送去,苏缨和林达也不敢久留,聊了几句就急忙告辞了。

“这生孩子还真挺恐怖的,全家都搞得鸡飞狗跳的。”林达感叹道。

“我姐才可怜呢,就这么住在过道里,肉体和精神都要受折磨。”

“那没办法啊,谁让妇幼有我们全省最好的产科呢,就图个安心呗。”

“你看徳旺媳妇当初在镇上医院,不也生得好好的嘛。”

“是啊,还没塞红包呢,话说回来,咱们村的那个医务室不是盖好了嘛,啥时候开张啊?”

“估计没这么快,来我们村的肯定是‘三支一扶’的大学生,怎么着也得等到他们明年六七月份毕业了才会过来吧。”

“还要那么久啊?那医务室就这么闲着?不能从哪里调些人过来?”

“估计很难,上一批的人都已经被分配到岗位上了,而且每年这种人才也不多,各单位都抢着要,不大可能调过来,我上次去部里也和庄部长提过了,他挺为难的,不过最近他们可能会联合卫生局、药监局到我们村做一次医药下乡活动。”

“那个庄愈倒是对桂圆村挺上心啊。”

“是啊,他也想做点政绩出来嘛,要是真能把桂圆村做好了,他再利用宣传部的人脉一报道,他的声誉不就上去了?不过他这么做,大家倒是真得到了实惠,比那些粉刷旧房子外墙,在荒地上泼绿油漆增加绿化率的行为好多了。”

“对了,我们买的那个菌草粉碎机到货了,我等下要去学校那里拿一下。”

“唉,没想到这香菇、木耳什么的种起来这么麻烦,要是像种菜一样把菜籽洒下去就能长大该多好啊。”

“哈哈哈,真是个懒虫,有了这个空间咱们比普通农民不知道要轻松多少倍了,还不知足啊?”

“其实到现在我还不是很了解怎么种这些菌菇啊,你确定你学会了?”

“不是有那个光盘嘛,我看了好几遍啊,应该没问题吧,何况在空间里种植应该比正常的容易很多吧。”

“嘿嘿,那就交给你啦,我就负责给你打下手好了。”苏缨嬉皮笑脸地说。

“哼,就知道偷懒!”林达狠狠地拧了一记她柔柔嫩嫩的脸蛋。

“我最近也忙嘛,当初不是给沈叶带了一袋干玫瑰花嘛,她喝了觉得味道超好,她那些同事也嚷着要买,我就决定做一批花茶放在网店上架啊,又要乱忙一阵了。”苏缨得意地说。

“行啊,网店规模还做得挺大的嘛。”

“是啊,接下来还打算卖一些花卉种苗呢,不过只接受同城交易,花卉这种东西外地的要有什么纠纷还要寄过来寄过去麻烦死了。”

“那你可以放在林玲店里卖啊。”

“嗯,我打算两家店同步上市嘛,这样影响力也大一点,嘿嘿,我都不知道我在我们的同城论坛里可算是名人了呢。”

“你忘了你爸和你说的话啦?要低调,要低调,你这个身份要是让人拿出来大做文章就糟糕了。”

“我已经尽量保持低调了啦,就是晒一些美食和桂圆村的风景什么的。”苏缨郁闷地说。

“你那个花茶卖多少钱?”

“玫瑰花五十克五块钱,其他的洋甘菊、薰衣草、迷迭香、香茅之类的也差不多是这个价钱吧,薄荷会便宜一点。”

“这么便宜?这些花晒干了轻得很啊,要多少才能晒五十克啊,居然价格这么低?”

“我过去也在网上买过花茶啊,国产的差不多就是这个价钱嘛,国外进口的才会稍微贵一点。”当初买的时候没觉得有多便宜,等轮到自己卖的时候才恨价钱太低,但是定得太高哪有人买啊。

“还真是小本经营啊,花那么多时间精力才卖那么点钱,比我这菜还便宜。”

“哼,别忘了当初是谁的几盆花卖了三十万,才有了某人现在这辆车。”苏缨趾高气扬地说。

“诶,你说那个买了咱们花的老伯怎么样了?会不会觉得自己上当了啊?”

“呃,应该不会啊,”苏缨也有些心虚,卖给那个老伯的几盆兰花,要不就是山上挖的山兰,要不就是网上买的便宜兰花,的确不是什么名品,“我们卖给他的时候不就说明不是名种了嘛,他也知道的啊,看他的样子挺内行的,说不定咱们那几盆兰花真的很值钱呢,要不然他有咱们的电话,要是发现受骗了,肯定会找上我们的。”

“不过几株花买这么多钱还真挺匪夷所思的,真是钱多了烧手。”林达可是典型的实用主义者,这花不能吃不能喝,花点小钱装点生活还能接受,花个大几十万的就完全不能理解了。

“养花有养花的乐趣嘛,这是再多金钱都换不来的,每个人的生活方式都不同,你无法理解他,他也无法理解你,求同存异嘛。”

空间里的水果越来越多,苏缨冒出了加工水果的想法,比方说这柿子吧,一下子连续吃四五个肚子就撑到爆炸了,如果做成柿饼的话她能连吃八个呢,而且出去吃起来也比鲜柿子方便。

思想总是要体现在行动上的,她特地选了一批从外观看来,色泽金黄略带红色,萼尖薄黄的成熟柿子,又不能太成熟,太熟了不好加工。

秋天的天气很好,风凉凉的,太阳暖暖的,她干脆把柿子都搬到葡萄架下,坐在院子里给柿子刨皮。

“小苏,在干嘛呢?”张得宝牵着梁晓玲走进院子。

“柿子!大柿子!”梁晓玲看到柿子,立刻兴奋地跑过来。

“给,这个是刚削好的,慢点吃。”苏缨大方地递了个给她,“张叔,你也尝尝吧。”

“哪来这么多柿子啊?”张得宝疑惑地问。

“城里买的呗,打算做柿饼吃。”

张得宝也拿了个铁刨子帮忙。

“哇,张叔你的皮刨得真干净啊。”苏缨郁闷地看着张得宝手中的柿子,只保留了接近柿子萼盘和果梗的梗皮,比她刨得好看整齐得多。

“那当然啊,我在部队的时候做过的嘛,看你这架势八成是第一次做。”张得宝毫不留情地嘲笑她。

“哼,什么都是在部队里学的,也不知道是不是真的,怎么不学搏击射击什么的,光学做饺子做柿饼屏啦。”苏缨反击道。

这一老一少平时有事没事就喜欢在一块儿斗嘴,感情确实好得很。

第九十八章 中秋(上)

“嘿,还不相信我,我当年可是炊事员啊,当然会做这些事,这季节的柿饼啊,糖炒栗子啊,都是我拿手的。”

“糖炒栗子?!”苏缨的眼睛像装了灯泡,一下子就亮了,空间的栗子收下来挺久的了,两个懒人嫌麻烦,堆在那里动都没动一下。

“那我去买些栗子回来,咱们炒栗子吃吧?”她想起过去每到这个季节,家里总是经常煮上很多栗子,放在茶几上,坐着看电视的时候就剥啊吃啊吃的。

小时候街边卖的更多的是糖炒栗子,热烘烘的砂子把栗子翻来炒去,栗子被炒得油光滑亮。比起温吞的水煮栗子,糖炒栗子真是热情奔放,香气逼人!每次经过,都会忍不住被吸引,可是爸爸妈妈总说不卫生不肯给她买。

“行啊,中秋快到了,正是吃栗子的时候。”

“栗子是什么啊?”梁晓玲听两人说得起劲,下意识就觉得肯定是好吃的东西。

苏缨一愣,随即反应过来,桂圆村没有种栗子树,镇上也很少有糖炒栗子,梁晓玲她们这些小孩子没见过栗子也是正常的。

“栗子可好吃啦,过几天让张叔炒栗子给你吃。”

“栗子有蛋糕好吃吗?”小姑娘的心中苏缨做的蛋糕就是世界上最好吃的东西。

“栗子也可以做蛋糕嘛,做出来的蛋糕可好吃啦!”苏缨越想越兴奋,什么板栗饼、栗子蛋糕都是极诱人的东西啊。

“呵呵,转眼中秋又快到了,大家都要忙着做礼饼了。”张得宝笑呵呵地说。

“你们每年中秋都做礼饼?”苏缨吃惊地问。

礼饼是J省的传统小吃,口味亦咸亦甜,甜咸适中,厚度大概两厘米左右,大小估计和葱花饼差不多,做法当然更考究,陷中冬瓜条、腌肉、葱花、花生、芝麻等等什么的一应俱全,皮薄如纸,饼馅香肥软润。

苏缨小时候逢年过节,大人总会买上几只,切成小块,当做月饼,那时候月饼是奢侈品,比礼饼贵多了,而且也没现在这么多花样,就是装在红色的塑料袋里。

后来生活条件好了,不要说礼饼了,月饼都不稀罕了,而且礼饼中的小肉块都是用腌过的肥膘肉,不是啥健康食品,爱美要身材的女孩子更不会去买了,城里卖礼饼的地方也越来越少了,近乎绝迹了,没想到桂圆村还保留着做礼饼的习俗。

“其实礼饼真正是男女订婚的聘礼,俗话说‘礼饼方有礼,其他不为礼’。现在一般家里有什么喜事、大事,比如说家里的老人大寿,比如说家里添丁,比如说闺女出嫁,还有家中乔迁新居、盖新房都要用上礼饼,拜祖先供月亮也要用上。”

“聘礼要用礼饼?难怪啊,我有个同事是乡下的,他结婚的时候就没分喜糖给我们,分了礼饼,也是自己家做的呢,我们当时心里就觉得他特别奇怪,原来还是传统的民俗啊。”

“可不是嘛,到你们这一辈,老祖宗的东西就都不知道了。传说三国的时候周瑜、孙权为借荆州的事情恼恨刘备。听说刘备的夫人新丧,便设下计谋,以孙权的妹妹为钓饵,假招刘备为婿,以取荆州。军士诸葛亮给刘备出主意,派赵云相陪,取快船十只,随性五百人,前往南徐娶亲。

刘备先去南徐拜见乔国老,带五百兵卒在城中采买果品、猪羊,散发饼耳,大造舆论,促使国太干涉,上演了一出甘露寺。孙权不敢杀刘备,弄假成真,使刘备成其好事,闹得东吴赔了夫人又折兵。从这以后,民间就形成了定亲送耳饼这一风俗,而这种耳饼被称为礼饼。”

“真的假的啊,这样也能扯上关系?”苏缨不太相信。

“过去老人就是这么说的,”张得宝摆出一副爱信不信的样子,“订婚时一般是南方送女家礼饼,女方再把礼饼分送给亲戚朋友和周围邻居。如果女家不收礼饼,就说明婚事不成。过去农村有些地方没有结婚证书,礼饼也就成了订婚饼。分送礼饼,就表示取得亲戚和社会的承认。男方送女家的礼饼量相当大,常常用箩筐、担子挑。有钱人家甚至发礼饼票,得到礼饼票的人可以径直到杂货店去兑换。而且出嫁的女儿、外孙女都要在每年中秋节用礼饼孝敬母亲和舅母。礼饼大的五斤一个,还有三斤、二斤、半斤的。旧社会讲究送五对礼饼,表示五代同堂,取个吉利。现在不讲究这些了,礼饼都是半斤一块,送也不一定要成双成对。”

苏缨听了真有些跃跃欲试,想今年亲手做几个孝敬妈妈,“原来是女儿孝敬母亲的啊,我小时候还以为我妈穷,买礼饼当月饼给我外婆呢。”

“张叔,你会做礼饼不?”

“爷爷奶奶会做,爸爸妈妈也会做。”张得宝还没来得及说话,梁晓玲就激动地插话,“还是苏姐姐的蛋糕好吃,小玲现在不爱吃礼饼了。”

小家伙摇头晃脑地说着,手里还捧了个大柿子啃着。

“小玲,吃完这个就不能再吃了哦,柿子吃多了要肚子疼的。”

“咱们村里家家都会做礼饼,我怎么可能不会嘛。”张得宝自豪地说,“你要是想学,后天就来我家吧,明天准备一下东西,后天就可以开始做了。”

“哈,中求真好啊!有糖炒栗子、礼饼、月饼、大闸蟹、桂花酒......想想就流口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