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今天是中秋节,因此两人也没提什么找个地方聚聚的话,又笑谈了一阵便彼此话别。此时大多数官员都已经回家去了,别说兵部衙门,就是其它各部衙门的大门口也都是冷冷清清。骑在马上的张越想到之前原打算在自家陪过祖母之后就去杜家过中秋,顿时深深叹了一口气——他倒是很想把裘氏接过来一起团圆,无奈岳母一力不肯,好在如今那边有个小五,否则出了这样的事,杜家还不知是何等冷清样。

由于胡七送了张越早朝之后就去打探消息了,这会儿还没有回来,因此这会儿跟着他的便是退朝后赶过来的赵虎和向龙。这昔日的四个锦衣卫候补摇身一变成了他的护卫也已经快三年了,由于事事都是胡七顶在前头,其余三人常常都是闷葫芦并不做声,不用的时候甚至没什么存在感。四人的月钱都是从三房张越的私帐上支给,即使是杜绾,当初开始管帐的时候也对这笔大支出吓了一跳,而张越却还常常觉得这四个人干得多拿得少。

此时张越实在找人说话,于是便吩咐他们上前并行,随意地问了些家常。当提到媳妇上头时,赵虎便憨憨地笑了:“当初咱们是没钱娶不上媳妇,如今却是钱多了挑着眼花。大哥说了,枕边人一定得寻一个老实本分可靠的,免得万一说梦话时媳妇却到外头说嘴。”

“老胡果然是小心。”见向龙也在一旁附和着点头,张越不禁叹了一句,随即笑道,“如果实在挑不出来,赶明儿让高泉帮你们留心留心,他毕竟常常在外头跑,对那些人家的底细也清楚。娶媳妇是一辈子的事,确实不能马虎了。”

赵虎和向龙都已经二十七八,闻听此话顿时眉开眼笑地答应了。一路拉扯着闲话拐进了武安侯胡同,张越忽然听到背后马蹄声阵阵,一转头却看见胡七风驰电掣地冲了过来。待到近前,他也来不及勒马,竟是一个纵身从飞驰的马上落地。

“少爷,不好了!方大人……方尚书在灵济宫中自缢!”

听到这压低声音的一句话,赵虎和向龙毕竟没那么警醒,面上还有些茫然,张越却是觉得刹那间五雷轰顶。方宾当了他一年多的上司,虽说睚眦必报心眼狭窄,但要说才能机敏却是一等一的,至少兵部在其料理下井井有条。这次纵使是触怒皇帝罢了官,那么老老实实在灵济宫呆着也就罢了,怎么会自杀?

即便知道消息的来源,难以置信的他仍是问了一句:“消息可靠?”

“袁大人带人赶过去的时候,我也远远跟在后面,顺便还在灵济宫外头转了一圈。东厂的番子比锦衣卫到得还早,这消息应该绝对没错。”胡七自己也觉得惊诧意外,连忙又补充道,“我辛时三刻从那里回来,亲眼看见有人把盖着白布的尸体抬了出来。据说今儿个一早方尚书去灵济宫的时候就是满脸沮丧,下午就把自己关在静室当中,等到杂役道人发觉不对的时候,人已经死去多时了。”

即使仍然无法置信,但是胡七说得这么具体实在,张越实在是不得不信。方宾死了这个事实倒是其次,重要的是他的死究竟能为此次的事件带来怎样的影响。朱棣本应该并没有杀他的意思,如今人却莫名其妙自缢了,皇帝究竟会再次大怒,还是会看在昔日肱骨大臣的死而不再计较昨天的事?

“老胡,此事还是得拜托你。你带着赵虎一同去,设法关注一下最新的消息,还有提醒一下袁大人,东厂这回忽然动得这么快,似乎不太正常。这件事来得突然,一个不好就会掀起天大的风浪。若有讯息你就让赵虎回来报信,我会在二门那边知会一声,不管多晚,不论是你们谁回来了,立刻来见我。”

眼看胡七答应一声就和赵虎一同离去,张越不禁深深吸了一口气。方宾活着的时候在兵部一言九鼎无人敢质疑,这一死却恐怕会引起一片哗然。那么一个聪明绝顶城府深沉的老臣,应当知道自缢而死总脱不了惧罪两字,怎么会这般无知莽撞?

由于这还是严密封锁的消息,因此这一晚上家里团团摆开了中秋宴,张越纵使有千般郁结于心,少不得仍是勉强承欢。顾氏却是心思缜密,看穿了张越的心事重重,便借口静官还小需要照顾,让张越和杜绾先退了席,又吩咐白芳选几碗菜送过去给灵犀琥珀和秋痕。

而张越打发了白芳和几个婆子先走,趁自己和杜绾落在后头,他便告知了方宾在灵济宫自缢的事。发现杜绾僵立在了原地,他连忙揽住了她的身子,却听到了一番意料之外的话。

“下午小五还过来看过我,她说是今天去灵济宫进香,正好在门口遇上了郡主,之后在灵济宫中见到了方尚书,郡主看他不对还提醒过他两句,让他不要因为一时挫折而灰心丧气。方尚书既然当了十几年朝廷大臣,不至于连这点磨折都受不起,怎么会突然自缢!”

“你说郡主和小五今天去过灵济宫,还见过方大人?”

得到杜绾仔细的解说,张越顿时更感到眼前一片迷雾。这漆黑的夜路上至少还有一轮明月和一盏灯笼,但这次的事情却是一团漆黑线索全无。和杜绾彼此扶持着回到了自己的屋子,又喝了一盏热茶,他这才渐渐冷静了下来,遂向杜绾问起了今日去英国公府的事。

“我把条陈给大伯娘看了,大伯娘二话不说就答应了下来。早上果然是张公公前来赏赐物事,于是大伯娘就带着我在瑞庆堂上见了他,把你的条陈送给了他瞧。张公公收下了,说是回去之后设法拿给皇上看。”杜绾嘱咐灵犀把静官抱来喂奶,随即便若有所思地说道,“张公公还提起,十二监、四司、八局这二十四衙门的头头脑脑全都盯着司礼监太监那个空缺,却不知道皇上最属意的人是郑公公。”

人在海外郑和与哪方势力都没有牵连,最是适合用来平衡宫中宦官势力,果然朱棣经过先前一事,对于自己的心腹宦官亦是起了疑心。反正朱棣的性子已经是够多疑了,疑多疑少也就是这么一回事。今天方宾一死,东厂出动那么快,恐怕也是另一个人预备往上爬。

第四百四十三章 人死了就死了

中秋节宫中素有饮宴,不但嫔妃尽皆列席,东宫皇太子和诸皇孙也都陪侍其下,乃是天家少有的团聚时光。然而,由于自年前开始宫里宫外丧报不断,王贵妃薨逝不到一年,喻贤妃薨逝不到数月,如今甚至还在朱瞻垠的七七丧期内,因此中秋宴也比往日简朴得多,最后更是因为一个突如其来的消息而草草收场。

“方宾自缢?”

朱棣虽说如今脾气暴躁,但怒火来得快也去得快,刚刚在朱高炽朱瞻基父子上前敬酒的时候,他对昨日的事情隐隐约约已经有些后悔。无论北征北巡还是开运河下西洋,桩桩件件都是夏原吉居中调配,户部从来没有出过疏漏;方宾在兵部多年,凡北征则随扈,言辞机敏才干卓绝,亦是心腹肱骨;杜桢虽新近得用,但凡他交代的事情都办得妥贴,昨日送上来的几个折子更是缜密,足可见并非单纯文学侍从,于时务上头也深有心得。

他甚至已经决定几日后就把人放出来,将方宾官复原职。可就在这个节骨眼上,方宾居然死了!那个警敏能干的方宾居然自缢死了!

眼看朱棣竟是失手摔了手中的杯子,朱高炽知道这个消息对父皇刺激不小,于是便对太子妃张氏使了个眼色。虽说张氏只是东宫妃,但自从王贵妃去世之后,朱棣虽说仍是下令朝鲜大肆选美,后宫中也多了不少年轻貌美的女子,但权摄六宫的贵妃却再也没有立过。自从和朱高炽一起抵达京师,这六宫事务几乎都是张氏打理。

此时,得到丈夫示意的她便对一众惊惶失措的妃嫔说了几句,很快就把这些年轻的莺莺燕燕都遣开了,又吩咐太监撤去菜肴和各式高几椅子。须臾,刚刚还热热闹闹的大殿中就变得空空荡荡,就连一群年幼的皇孙都被各自带了下去。

“朕虽说罢他尚书之职,命他提调灵济宫,但那不过是提醒他不要忘了兵部尚书的本分,并没有真正怪罪的意思。他居然这么想不开……糊涂,混帐!”

见朱棣脸色抽搐,就连说话也有些语无伦次,朱高炽连忙劝道:“父皇,方宾既然自缢,确实糊涂透顶。身为大臣,便当居荣不傲,居谪不辱,岂有稍受挫折就轻贱性命的道理?只是人既然死了,还请父皇放宽心。”

站在一旁的朱瞻基看到父亲朱高炽向自己微微点头,便也上前劝说道:“今天是中秋佳节,皇爷爷别因为此事坏了心情。这几天大沈学士正好有空指点了孙儿一番,孙儿写了几幅字,因皇爷爷太忙也没有进呈的机会……”

“哦,沈民则又指点了你的书法?”朱高炽口口声声的宽心,朱瞻基出言打岔,朱棣便自然而然把那惜才之心暂时抛在了脑后,“你向来肯在读书写字上头下功夫,既然敢这个时候拿出来,想必深有把握。拿上来给朕瞧,写得好有赏,写得不好,朕可要罚你临字帖!”

等到朱瞻基拿出几卷写好的字,张氏也上前凑趣说话,即便是平日雄肃严峻如朱棣,面上的笑容也多了起来,竟是有些一家人共享天伦之乐的意味。然而,等到戌时一刻东宫众人散去之后,他回到东暖阁之后,甚至没在意最初在饮宴前究竟点了哪个妃嫔侍寝,而是自顾自拧起了眉头。正如朱高炽所说,人死了就死了,如今要紧的是北征。赵羾虽说早就挂了尚书衔,但毕竟不如方宾用得顺手,若是要督饷运饷,单单这一个人却还不够……

“皇上,崔美人已经在里头……”

“滚!”

即使夜夜无女不欢,但这当口朱棣却是极其不耐烦,连头都不抬就怒喝了一声。等到周遭再没了乱七八糟的声音,他方才继续沉思了起来。有了刚刚那先例,四周的宦官宫人谁也不敢上前打扰,整个暖阁中就只见一个个犹如泥雕木塑的人影,一丝多余的气息也无。

也不知过了多久,朱棣方才恍然抬起头,随口问道:“几更了。”

“皇上,已经三更了。”

“怎么这么晚了也不提醒一声!”皱起眉头的朱棣顿时恼了,忽觉得这声音很有些耳熟,转头一看发现是张谦,这才诧异了起来,“你什么时候来的,竟是在旁边不出声。”

“见皇上正在想事情,臣不敢打扰。”张谦却是来了好一会儿,他向来善于察言观色,尽管周遭人没法出声提醒,他却仍然谨慎地在一旁等着。见朱棣面色还算平和,他便低声解释道,“臣只是看到这么晚了东暖阁还亮着灯,所以特意过来瞧瞧,却不想皇上还没睡。如今已经三更了,这几日秋意渐深,皇上还请早些安歇。”

“你年纪不大,却比那些老头子更罗嗦!”朱棣笑骂了一句,这才漫不经心地站起身来,“这几天晚上没人提铃叫天下太平,朕倒是有些不习惯。你今晚到各宫巡视一下,之前三大殿才遭了灾,如今更需得小心谨慎。若有擅用火烛者,该罚的就罚。”

虽说接了张越的条陈,但此时此刻呈上去却时机不对,因此张谦恍然没事人似的,恭送了皇帝到里屋安歇,这才退了出来。见一个蹑手蹑脚的小太监也跟着出来,对他打躬作揖地道谢,又说明原委,他这才训斥道:“都服侍皇上这么久了,这点眼色都不会看,别说是崔美人,这当口就是……那几位在世,也不会妄加打扰。好好在外头守着,别出纰漏,我去外头巡视一遭。”

那小太监乃是张谦新近收的徒弟,闻听这番教训自然是唯唯诺诺地应了。离开乾清宫,张谦少不得由人打着灯笼在东西六宫巡视了一遭,一路上果然撞着两个犯夜行走的宫女,一番呵斥之后就罚了提铃,于是,横街上又响起了天下太平的声音。一番忙活之后,他就出了后右门,径直往更鼓房附近的直房去,谁知才到了地头,墙角阴影中就窜出一个人。

“师傅!”

张谦被吓了一跳,待听到声音看清了人,他方才没好气地斥道:“这么晚了还鬼鬼祟祟的,让人看见还以为你是什么作奸犯科的小太监!你这会儿怎么会在宫里?”

陆丰一身青色便袍,手中提着一个包袱,看上去很是不起眼,闻听此言忙解释道:“师傅,我原本是打算进宫向皇上报事的,顺便给您捎带一些东西,因听说皇上先前不太高兴,这才不敢去打扰,只能在这儿等您老回来。怎么,您这是打乾清宫回来?皇上心绪如何?”

“皇上已经歇下了,你若是没大事情别去打扰。”

张谦摆摆手吩咐身后几个随从自去歇息,随即就招呼了陆丰跟着进房。坐下之后,他就板着脸说:“你如今已经是司礼监少监,那一个衙门的事情几乎都是你管,做事情别这么毛毛躁躁的,我这儿也不用你捎带什么东西。对了,你既然管着东厂,应当知道灵济宫那件事。方宾好端端的怎么会自杀?”

“在高位上时间长了,一跤跌下来想不开,这不是很自然的事么?”陆丰心里一跳,面上却是若无其事,当下又笑道,“师傅问这种倒霉人干什么,我听说都察院那帮御史早就看不惯他了,都筹划着上书弹劾呢!别看这会儿人死了,到头来极可能还要再办他的案子。不说这些,您看,这是我给您捎带的东西。”

见陆丰手脚麻利地解开了那个灰色布包袱,捧出了一个紫檀木盒子,张谦不禁眉头大皱,等到那盖子打开,看清了里头的东西,他那脸色更是难看,抬起头就问道:“黄俨他们三个的教训还在前头,你就敢拿来这种不明不白的东西?若是寻常金银财物你贪墨两个就算了,但这等价值说不好的东西岂是好拿的?”

“师傅您弄错了,这是别人送的,我哪里有这样的手笔。是今天早上我去见寿光王,他硬是说师傅您当初提点过他,他如今后悔不迭,所以送来感谢您的。我可不是死活不要,可那位皇孙可是好惹的,险些就翻脸发了脾气,所以我只好拿来了。”

闻听是寿光王,张谦那脸色顿时更难看了几分。朱瞻圻昔日的脾气他领教过,在南京时嚣张跋扈不知道惹过多少事,在青州更是鞭笞官员无法无天,如今忽然变了一个模样,他决计不信是关了两年就此洗心革面。端详着那一对在烛光下显得温润柔和的羊脂白玉球,他沉吟片刻就扣上了盖子,淡淡地说:“以后和寿光王打交道时记得更小心些。”

见张谦收了,陆丰心里少不得有些嘀咕,面上却是一幅恭谨的模样。待到又闲话两句从房中退了出来,他走了几步就站住了,心中又想起了方宾上吊的可怕模样。

方宾那种人的脾气他摸得透了,他那番话固然是很大的打击,可就算是想不通,这上吊也未免太夸张了,须知他只不过是希望对方心灰意冷告老还乡,这样也能为之后群臣弹劾铺平道路,到时候只要等到东窗事发,他就可以坐等着抄家了。

可是方宾居然自缢……这老家伙脑子有毛病么?若是再隔两天自杀也就罢了,那时候谁也想不到他上灵济宫进香的那一趟与其有关。不过,现如今若是有人质疑这个问题,他也只好抵死不认,横竖除了方宾之外,再无第三人知道。

这事情烂死在肚子里算完!人死了就死了,难道方宾下了黄泉还能找他算账?

第四百四十四章 人比人气死人

尽管次日朝会上只字不提方宾之死,但同在一个京城内,但凡不是瞎子聋子,都知道有这么一回事。刑部尚书吴中和礼部尚书吕震整个朝会都是精神恍惚,哪怕是最最善于言辞的吕震,若不是强打精神支撑着,好几次在奏事时就险些出了纰漏,到最后散朝时,那种失神落魄的模样就甭提了。即便是事不关己的武官们,对于这突如其来的死讯也是颇有些疑惑议论,毕竟,这就意味着从此之后他们就要和另一位兵部尚书打交道了。

“不过就是给皇上训斥一顿丢了官罢了,想当初打仗的时候咱们谁没让皇上骂过?”武安侯郑亨虽说老了,但仍是中气十足,“一丁点事情想不通就要自杀,这陷皇上于何地?以往只觉得方宾那家伙贪得无厌,没想到还是这样一个蠢货!”

由于之前已经定下了各军统领,因此执掌京营的柳升如今也得特地赶来参加朝会。他虽说并非靖难封侯,但数次北征都是执掌中军和神机营,此前神机营火药失窃那样大的事情也只是申饬罚俸,因此如今别人更不敢小觑了他。此时此刻,见几个勋贵摇头冷笑,他瞥了一眼混在兵部众人中往左掖门退去的张越,便在旁边插了一句。

“人死了就死了,皇上想必念及他昔日功劳,大约这事情就得过去了,咱们武人管那么多干什么?眼看这次北征是铁板钉钉的事,各位家里的兵器甲胄可曾准备好了?”

武人最看重的自然就是兵器甲胄良马,这会儿柳升提起这个话头,顿时人人都把方宾的事抛在了脑后。同一时刻,都察院的几个御史正落在最后,个个交头接耳的同时更满脸兴奋激动,其中一个甚至捏紧了拳头挥了挥。

“人死了也不能算了,如此奸臣若是一死了之,以后还会有第二个第三个方宾!就算扳不倒吕震吴中这种贪得无厌容不得人的小人,也得敲山震虎给他们点颜色看看!”

前天晚上一宿没睡好,昨夜又是等消息等到三更半夜,继而辗转反侧考虑思量,因此张越的精神自然好不到哪里去。好在如今虽说公务繁忙,但要做的就是审核各地公文催饷运饷,都是些重复性工作,只要机械地往上头签押盖章就好,因此他还能分心继续想事情。好容易熬到中午吃饭,实在看不过去的万世节索性把张越拉到了邻近崇文门的杜康楼。

“以前你都是在外头做事,我也帮不上你什么忙,可如今既然在京师,你还是一个人把心思藏在肚子里,这未免太不够朋友了!”

由于下午还有公务,因此万世节便吩咐伙计只上茶不上酒,等到一应齐了之后,看见张越还是默不作声埋头吃饭喝茶,他顿时不耐烦了,直截了当地说:“元节你无非是担心方尚书自杀会有什么影响,可今天朝会上的情形你也看到了,皇上也不过是脸略黑一点。说一句再不好听的,人都死了,这事情也该告一段落,如今北征督饷运饷都已经有人顶着,小夏还对我说,杨阁老和小杨学士都已经劝谏过皇上,皇上似乎心有所动。”

虽说很感激万世节的好心,但张越却仍然觉得心头沉甸甸的,被万世节催逼不住,他索性举起面前的茶盏一饮而尽,随即才正色道:“我只是觉得方尚书不该自杀。”

“不该?”万世节这才醒悟了过来,细细一琢磨,他渐渐沉下了脸,“你想得不是没有道理,方尚书又没个罪名,这下了锦衣卫狱的夏尚书杜学士他们都还好好的,他怎么忽然就死了……可方尚书的脾性你我也应该有数,那是绝顶好强的人,说不定觉着心头郁闷……”

“昨天一早陈留郡主和我家小五一同去灵济宫上香,结果还遇见过方大人。”张越此时也不愿意遮遮掩掩,索性对万世节把这事情撕掳开了。他重重地把茶盏往桌子上一顿,随即深深吸了一口气,“据小五说,陈留郡主还劝过方大人两句,似乎他听了有所感悟……而且你不觉得奇怪么,方大人当初曾因罪戍广东,如今的情形总比那时强,怎么这次就想不开?”

“这个……”

万世节再也说不出什么你想太多之类的话,一时之间眉头拧成了一个结。想来想去想不通,他索性也撂下了杯子。正要开口时,他就听到楼板上一阵咚咚咚的声音,紧跟着就看见一个人影风风火火上了楼,他打量着那人正觉得有些眼熟,谁料那人便冲着他们这一桌奔了过来,还没站稳就嚷嚷了一声,这下子登时露了馅。

“姐夫,你果然在这里,幸好幸好!快跟我来,有人要见你!”

小五这一发话顿时露出了女子嗓音,所幸酒楼上极其喧哗,这点子声音无人注意。万世节先头见过小五,此时自然恍然大悟。而张越在惊愕之后立刻警醒了过来,一下子猜到了来见自己的是谁,遂沉声问道:“人在哪?”

“城门左手边的马车那儿……”

看见张越一听到这声音就站起身急匆匆地下楼,小五顿时愣了一愣,原本反身要追下去,但思来想去,她还是觉着这种难办的大事情自己少管为妙,遂一屁股在桌旁坐了下来。她一大早就被朱宁拖着出来,马车绕着京城的几条大街转了一圈又一圈,这会儿头也昏了肚子也饿了,自然不管三七二十一,吩咐伙计又上了一碗饭就自顾自地大快朵颐。

好容易把空空如也的肚子填了个半饱,小五方才抬起头,见对面的万世节正瞠目结舌地看着她,她顿时有些不好意思。歪着头打量了对方片刻,她忽然笑嘻嘻地说:“我记得你,你当年也和姐夫一起去过栖霞寺请教过老和尚,还向老和尚请教过如何成就功业的。”

那一次万世节只顾着去见惊才绝艳的道衍,其他的都只是次要的,听了小五这话顿时有些尴尬。他倒是听张越提过杜绾有这么个义妹,只是“闻名不如见面”,这会儿被人家揭破自己当初的老底,他不禁讪讪地一笑。然而,小五平素都是自来熟惯了,他又不是斤斤计较的人,于是一问一答了一小会,彼此之间就熟络了起来。

下了楼的张越很快就找到了城门左侧的那辆马车,仍是那辆拆下了红油绢和各色装饰的翟车,但外头有意罩了一层方格布围子。他才到车旁,那车帘就轻轻揭开了一条缝,紧跟着里头就传来了朱宁熟悉的声音。她先解说了一通昨日去灵济宫的经过,最后才叹息了一声。

“没想到我昨儿个刚去过灵济宫,转眼间方宾就死了。可是,虽说他那时候瞧着失魂落魄,可也不至于想不开自缢,更何况我还开导过他,实在是没道理。不过,我听说方宾向来招人恨,他这活着别人还忌惮他圣眷隆盛,这一死恐怕有无数人落井下石。他的死活荣辱不单单是关系到他自己和方家,而且还牵连了一串人,若是牵连了你岳父那就糟糕了。绾儿是我的知己,杜大人为人我也是钦佩的,可这事情我无能为力。张越,一切看你了。”

皇帝这些年脾气愈发暴躁,愈是平日里偏爱宠信的人,一旦事发的发落也愈厉害,黄俨等人就是最好的例子,因此张越虽说疑惑方宾的死,但最怕的就是这一条。此时朱宁这提醒和他所见不约而同,因此他点了点头就沉声答道:“郡主放心。”

朱宁沉默了一会,随即淡淡地说,“我以后能帮绾儿的大约也有限,若是真的成了婚,就是出来也不能这般随意……敏敏要守孝三年,再说她家里出了那样的事,将来很难嫁得如意;我这个郡主却比她幸运得多,至少皇上给的那三个人选都是心性纯良之辈;说起来绾儿则是我们三个人中最幸运的,所以你以后也一定要好好待她。”

即便事先已经知道朱宁的选择非此即彼,但张越闻听此言仍是有些意外,但随即便真心实意地举手一揖:“郡主帮了我和绾妹这么多,我若是道一句感谢实在是无足轻重。别的也没什么好说的,但愿郡主将来能美满幸福。”

“多承你吉言。”

马车中的朱宁微微一笑,面上露出了春风和煦的笑意,竟是和以前的明艳爽朗大不相同。和张越又交谈了几句,她便听到外头传来小五的声音,遂打开车帘把她拉上了车。这边厢马车徐徐行驶,张越又重新回到了杜康楼,那边厢停在崇文门右侧的一辆黑油马车这才放下了窗帘,吩咐车夫跟上。

周王朱橚这大半辈子先是面对苛严的父亲朱元璋,然后是杀鸡给猴看的侄儿朱允文,再然后又是疑心重的兄长朱棣,可谓是心力交瘁,这辈子最后一丁点温情便全都投注在了女儿身上。此时坐在平稳的马车上,想到自己刚刚远远看到的那一幕,他忍不住叹了口气。

人比人气死人,他的女儿怎么可能比不上老杜的女儿,都是身份害人!

朱宁却不知道父亲居然巴巴地跟踪了她一上午,把小五送回了杜家之后,她就吩咐车夫往宫中行去,预备去拜见太子妃张氏。然而,车到东华门,她才从车上下来,却遇见了一个意想不到的人。

“居然在这儿遇见宁姑姑,倒还真是巧。”朱瞻圻正好从宫中出来,趋前行礼之后直起腰的一刹那,他便低声说道,“民间那三国演义话本里头说诸葛亮气死周瑜,宁姑姑还真是巾帼不让英豪,一席话居然能说得一位尚书羞愤自尽。”

第四百四十五章 死不悔改

朱宁和朱瞻圻并不熟,却听说过他昔日恶劣的行径,此时听到这番话不禁眉头一挑。她倒是不在乎对方扣在自己头上的罪名,扫了他一眼便冷淡地说:“我若是有那兴风作浪的本事,这京师我也不至于太太平平呆那么几年。寿光王想借着此事生事随便你,但我只想提醒你一声,你是皇孙,前头遮风挡雨的始终是你父王。你有空打听关心我这些闲事,还不如好好想想你父王打发你来京师的用意。你父王可不是皇上那样护犊子的人,皇上能够宽宥你,你父王的态度却不是那么容易变的。”

撂下这番话,朱宁便回头吩咐了一声,带着两个侍女径直入宫。朱瞻圻没料想朱宁的态度竟然如此生硬,登时愣在了那里,片刻之后便脸色铁青。他一下子捏紧了马鞭,正要发脾气的时候,却听到另一头等候在那里的随从中有人出声叫唤。

“殿下!”

尽管遗传了其父朱高煦暴躁易怒的性子,但朱瞻圻毕竟被整整幽禁了两年有余,陡然之间就清醒了过来。转头看了看那东华门那些面无表情的值戍卫士,他恨恨地哼了一声,便回身朝自己的随从队伍走了过去,一跃上马便疾驰离开。一路风驰电掣般回到了汉王公馆,他进门之后就气咻咻地往里头走,直到进了自己的小书堂,他立马直奔书桌前,一巴掌将那些笔墨纸砚全部扫落在地。

“她以为自己是什么人,仗着皇爷爷的宠爱,竟然敢这样藐视我!”

此时后头跟上来的那人掩上房门,旋即问道:“殿下,陈留郡主都说了什么?”

朱瞻圻倏地转过身来,狠狠盯着那人看了一会,这才寒声道:“此事不用你管!方锐,你只要做好你的本份,不要事事都插手!大哥虽说信赖你,但他是他我是我,而且他已经死了!下去,让我一个人安静一会,别时时刻刻杵在我面前碍事!”

闻听此言,方锐不禁心中大恼,然而,朱瞻圻如今虽说比当年改过了好些,却仍然不比朱瞻坦温文尔雅待下宽和。想到那位大事未成就英年早逝的世子,他愈发觉得这两位根本没办法相提并论,忍了又忍方才一言不发地退了出去。

朱瞻坦薨逝之前,用世子的职权给他谋了正六品汉王府仪卫司典仗的名头,因此他乃是此次随行人中秩位最高的。可即便他不再是昔日的平民白身,却一点都没有出人头地的快感。汉王一味暴躁嗜杀,朱瞻圻更不是能屈能伸能忍耐的性子,要是一直这样下去,别说出人头地,只怕异日要保全自己都难。虽说那时候隔了远没听清楚朱宁的话,但他却能猜出来。

死了的朱瞻坦毕竟是天子册封的世子,汉王对其还算是不错,但朱瞻圻却是汉王最讨厌的儿子。退一万步说,即便汉王能取代太子登基为帝,朱瞻圻又有几成希望能够入继东宫?事到如今,即便对不起世子临终托付,他也得试试看能否博取汉王好感,毕竟他的身份还有些用处。想到这里,他脸色渐渐缓和,随即大步往自己的屋子走去。

然而,推开大门,看到原本该空无一人的屋子里陡然之间多出了一个人,他不由得大吃一惊。看清那人容貌的一刹那,他硬生生把到了嘴边的惊呼吞了回去,连忙一脚跨过门槛,又反手关上了门。还不等他开口质问,对面那个人就丢出了一句轻飘飘的话。

“不声不响就逼死了一个兵部尚书,你真是好手段!话说回来,如果我没弄错的话,方宾仿佛还算是你的远方族叔,你倒下得去手。”

“唐……你不要胡说八道……方宾之死和我有什么关联?”

“我不过提醒你一声,别以为这天下人都是笨蛋!这事情和我无关,我才懒得管。之前我和朱瞻坦的事情都是你居中联络,所以我只想提醒你,别小觑了朱瞻圻,他去见永平公主的时候有没有带着你?去见安阳王的时候有没有带着你?我只警告你,不要把我的事情告诉朱瞻圻,也不要一心想法子钳制我!”

尽管在朝会上对方宾的死未曾置词,但朱棣心中毕竟还惦记着他的功劳,自然没什么心思处理国事。然而,如今毕竟北征在即,他不得不强打精神,但看到杨士奇送过来的那一叠摞的老高的奏折,他顿时觉得更加烦躁,只随便翻阅了顶头几本就吩咐杨士奇酌情拟出批复,到时候他一一查看,随即起身离开了正殿。

一出乾清门,他就看见了前方那堵高墙后空落落的天空,忍不住皱了皱眉。然而,即便是他再想立刻将这三大殿重新建好,也知道户部决不可能拨出这样一笔款项来,因而只能皱眉而已。想到户部尚书郭资之前诚惶诚恐的奏报户部开支,他愈发觉得今年是万事不顺,竟是发出了一声重重的冷哼。左右侍奉的太监不知道皇帝为何发怒,自是个个战战兢兢。

从后头赶上来的张谦看到身穿玫瑰紫提花团寿纻丝袍的朱棣正站在那儿一动不动,周围人也一个个犹如木桩似的,心里顿时有些奇怪,随即就想起了刚刚那一遭。昨夜虽然暂且收下了那么一件礼物,但他自然不会就这么轻易收下了这么一个烫手的山芋,于是刚刚就把东西送去了朱瞻基处,美其名曰给皇太孙赏玩,话头里又露出了这么一点风声。撂下这桩心事,他也就揣着张越的那个条陈往这里来,谁知正好看到了皇帝。

“皇上怎么站在风地里头?”

听到这么一句提醒,朱棣登时回过神,旋即就感到肩头多了一样厚重的东西。发现那是紫貂皮大氅,又看到张谦从后头上前行礼,他便明白了过来,当下欣然一笑就迈开了步子继续往前走。吩咐其他人退得远些,他又不无感慨地对身后的张谦说道:“乾清宫就在三大殿后头,天天出门看到的就是这空荡荡的地方,实在是让朕心里堵得慌!”

若是别个只知道逢迎的小太监,此时兴许便凑趣地说让工部派匠人再造就是,但只要在宫里呆了几十年的老人,都明白奉天殿华盖殿谨身殿的意义何在。因此,张谦想了又想,最后还是陪着叹了一口气:“别说是皇上,就是臣等看到这三大殿只剩下了汉白玉的基石,这心里也不是滋味。皇上志在天下,如今军务紧急,自然不能一心想着重建宫室。”

这么一句安慰无疑是说到了朱棣的心坎上。他虽说是认准一个方向便死不悔改的人,但迁都之后三大殿才落成,转眼间雷火就来了,这对于他来说仍然是一个巨大的打击。此时此刻,他也不停步子,却是微微点了点头。

“还是你看得明白。三大殿朕就算造不起来,子子孙孙总能够造起来,不用急在一时。你看看阿鲁台的狼子野心,若是北边没有朕亲自坐守,他们就会一步步南下,这天下迟早有一天要被他们给搅乱了!只有打,只有朕这个天子亲自上阵和他们打,他们才知道疼,才知道害怕,才知道躲……朕为什么食言不让朵颜三卫南下大宁卫?不就是因为他们也同样是狼子野心贪得无厌么?户部咬咬牙挤出军费来,北边就能消停好几年……”

眼看皇帝越说越激动越说越来劲,本想劝谏两句的张谦渐渐打消了念头,这内阁和六部尚书轮番上阵也没能拉回皇帝这驾马车,他就不要火上浇油白费劲了。因说到户部,他之后便小心翼翼地顺着那念头往那个方向转,继而就提起了北征运粮。

“别说运粮,提起这个朕就恼火,张越之前不是还说海运么?原本还指望此次就能用上,结果他却张口说短期之内指望不上……紧跟着就是那四个该死的……”朱棣一想到四大尚书,火气就上来了,可一想到方宾为此惶惶然自缢,升腾的火气就消解了一半,继而便话锋一转,没好气地说,“你得空了去张家一趟,问问张越是怎么回事,以往他说服不了朕可是一个紧跟一个地写条陈上来,这次居然就这么罢手了?”

张谦原本还担心皇帝因此大发雷霆,一听朱棣竟然主动提起此事,他登时大喜,连忙赔笑道:“皇上也该知道小张大人的性子,哪里是轻易就罢手的人?皇上那天召了他来,只问了一句就赶走了他,所以他回去之后立刻就写了一份东西,却不好贸贸然进呈,所以臣那天去英国公府的时候,就自告奋勇揽下了这事情。”

“你倒是会兜揽生意!”朱棣微微一愣,轻哼一声就伸出了手去,“算他还托付对了人,拿出来给朕瞧瞧!”

“皇上,可这儿是风地里……”

“别婆婆妈妈的,朕还不至于这点风都吹不得!塞外那么冷,朕还不是和众将士一样熬了下来?赶紧拿来,回头朕若是没兴致,你就是巴巴送过来朕也懒得瞧!”

无可奈何的张谦只能从袖子里取出那份厚厚的折子,双手奉上。见朱棣径直转身背着风看,他连忙朝后头招呼了一声,几个锦衣卫力士和小太监立刻簇拥了上来,由高到矮给皇帝挡风。这一站就是小一刻钟,朱棣一张张仔仔细细看完,一面沉吟,一面却端详起了那字迹。虽说这字和从前张越的字看上去并没有多大区别,但他酷爱书法,沈度的字也不知道看过临摹过多少遍,因此即便是细微的差别也能瞧出来,最后就淡淡地吩咐了一声。

“你去一趟兵部,让他到乾清宫来,朕要亲自问他。”

第四百四十六章 过分的迁怒

尽管如今是兵部协同户部督饷运饷,最是需要人手的时候,但张谦既然亲自上兵部衙门宣召,张越也只能极其歉意地把手上一堆没干完的事情一股脑儿都丢给了万世节,然后又去正堂对尚书郭资禀报了一声。出了大门,张谦就提议往东安门走,深知兵部衙门就在紫禁城前头的张越心知肚明其中用意,立刻就点头答应了,毕竟,在宫外说话总比在宫里方便。

“毕竟方宾是用惯的人了,所以虽说官员自杀乃是重罪,但皇上还是怜惜之意居多,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怪罪的意思。我和方宾倒是打过几回交道,按道理他不该这么想不开啊!”

连张谦都这么说,张越心中自是更感疑惑。然而,虽说他已经得到了不少消息,隐隐约约拼凑出了一些真相,但由于陆丰乃是张谦的师傅,况且那些事情不该是他知道的,因此他实在不好对其道出心中的疑问,可张谦继而竟是自己说了出来。

“方宾死之前,陆丰正好奉旨去灵济宫上香祈福,据他所说,方宾那时候气色精神差了一些,有些惶惶难安的意思。要是他及早说一声,说不定也未必如眼下这般模样。毕竟是皇上使顺手的人,一下子换了别人未必习惯。再说了,方宾这一死,礼部尚书吕震竟是给吓病了,听说这两天都是带病在部里头管事情,吴中也好不到哪里去。”

“张公公,那皇上如今究竟是怎么个打算?”

“不知道。”

见张越满脸惊讶,张谦便无可奈何地摊手苦笑道:“皇上的脾气向来多变,就是我跟了那么多年,也实在是揣摩不透。其实别说是我,即便亲近如皇太子皇太孙,那也是一样时时刻刻陪着小心。今天皇上看了你那条陈,让我宣召你,仿佛是心情还马马虎虎,但若是你到了乾清宫发现龙颜大怒,那也不是什么奇怪事。好在今天是杨士奇在御前当值,他和你那老师交情不错,万一有什么事情有他在总是好的。”

两人一路走一路说,随从都只在远远跟着,张谦将该交待该提醒的点透了,这才放下了心。到了东安门,众人便齐齐下马,因张越那些随从都是没资格入宫的,所以只能在外头等候,而张越跟着张谦穿过东安里门和东上中门,不多时就进了东华门。由于皇太孙宫和东宫端本宫都在东华门内,因此禁卫尤其多,张谦此时一声不吭,张越也老老实实在后头跟着。

“张公公!”

闻听这个声音,张谦顿时止步,看到东面走过来一行人,他微微一愣就慌忙迎上前去。紧跟上前的张越认出了为首的那人恰是朱瞻基,心中不禁暗叹今天走东华门还真是巧。双双行礼过后,朱瞻基便问了张谦上哪里去,得知是乾清宫,他不由多看了张越一眼。

“母亲正在见宁姑姑抽不开身,所以我这会儿正预备上乾清宫,把皇爷爷前几天借给我的字帖还回去,替他们俩问安,倒是和你们正好顺路。”

既然朱瞻基说是顺路,同行的又没有那些最重礼仪的东宫官,因此张谦闻言自是不会有异议。这一路走,他少不得接上了朱瞻基刚刚的话头,因笑道:“皇上最爱重的就是皇太孙,别说是几本字帖,就是再珍贵的东西也不会不给,又何必巴巴地跑去还?倒是皇太孙殿下说代为问安,难道皇太子殿下的身子有什么不妥?”

“也没什么不妥,只是入秋之后有些老毛病,走不动长路罢了。皇爷爷的脾气你也是知道的,最讨厌父亲走路也要太监搀扶的模样,所以早上既然已经去过,下午又没有什么大事情,父亲也就不和我一同来了。对了,张越,你这回入宫可是又有什么绝妙好文进呈?”

张越原本落后张谦一步,看上去一如平日那些初次入宫毕恭毕敬的官员,听到朱瞻基这一问,他立时一愣:“殿下怎么知道?”

“我不过随口一问,谁知道竟然猜中了!只不过,皇爷爷如今全副精神都在北征上头,你纵使有奇思妙想,这会儿恐怕他也没心思听。你是聪明人,该当知道何时进奏何事最适宜,这次怎么偏赶在这时候?”朱瞻基说着说着,便渐渐端出了久受熏陶的储君架势,直到旁边张谦低声提了两个字,他方才恍然大悟,“好嘛,你先是开海禁,这会儿又是海运,左右就离不开一个海字……若是让那些正焦头烂额的大臣听到了,少不得要斥你多事。”

“殿下,这海运究其根本不过是开海禁的后续罢了。若是没有皇上派人沿海除倭,若是沿海不是有大批识得海途的船工,臣也不敢提这个。大海不同于河漕,若是黄河决口,则河漕易堵塞,但海运则无此忧。皇上既然让郑公公带宝船下西洋,沿海地理水文必然早就记录了下来,行船容易得多。造船固然要等几年,但只要宝船下洋归来,有些固然要入库修理,但余下的船若是用来运粮,只要南方大熟,北方则无饥馑之忧……”

虽说张越要说服的是朱棣,但这会儿朱瞻基既然说了这么一番话,张越少不得拿这位皇太孙当作自己面对皇帝时的预演。即便是起初不过出于人情方才答应帮忙的张谦,在张越深入浅出的解释说明下,亦不禁渐渐觉得此事有道理。而朱瞻基虽说并不是那种轻易能被人说动的人,但也颇有些感触。毕竟,比起怀念南京的父亲,他倒是一直赞同定都北京。可北京什么都好,但要养活那么多官员以及随同北上的家眷以及工匠等等,粮食不可或缺。

只不过,之前花了那么大力气疏通漕河,用海船运粮还有必要吗?

张越并没有指望这么短短一段路上就能说服朱瞻基,想当初开海禁的时候,他费了多少功夫写了多少条陈才让朱棣答允从宁波市舶司开始试一试?因此,进了乾清门,他便闭口不再多言,只是在心里继续打腹稿。

虽说他没有把握在一代之内让朝廷重海,但开了海禁之后再用海运,这海上的营生就会日渐兴旺,设海军也未必就是奢望,因海盗猖獗引来倭寇之类的事情兴许也不会重演。是否开海禁对于平民百姓来说或许是无所谓的事,但海船运粮却兴许能让平民从中得益。而且,只要打仗就必定需要从南方调拨粮食,这次北征用不上,以后就能用上。

“收受边将贿赂,加重军饷副例征收,就连先前的南京粮仓陈粮换新粮之事居然也有他的手笔!好,好,这就是朕的肱骨大臣,这就是朕一直信赖的兵部尚书!这个混账……这个贪得无厌的恶狼,朕若是早知道一定杀了他!他以为自杀了就算了是不是,朕……朕倒要看看他究竟贪了多少!陆丰,袁方,你们俩带锦衣卫籍没方家,朕要看看他究竟黑了多少钱!他一个兵部尚书居然如此贪恣,更不用说户部了!夏原吉……一并籍没!还有杜……杜……”

正在沉思的张越忽然被这样一个愤怒的咆哮声打断了思绪。在最初的惊愕过后,他登时倒抽一口凉气,没料想事情竟然会急转直下到这样的地步。眼看面前的台阶还剩下最后几级,他连忙撩起袍子一角三两步登了上去,却看见前头的朱瞻基已经匆匆入了大殿。他咬咬牙正要跟进去,却不料张谦在前头伸出手拦住了他。

“镇定,这会儿别莽撞!”

张谦狠狠瞪了张越一眼,旋即方才转身入殿。被他这么一拦,张越顿时清醒了下来。方宾贪恣他听说过,方宾专断他领教过,他也不信朱棣这个皇帝就真的一无所知。之前还有怜惜之意的朱棣忽然之间态度大变,恐怕就是因为刚刚那头两句。

别的钱贪没一些也就罢了,但收受边将贿赂和揩油军饷,恐怕是朱棣最难能忍受的。朱棣甚至连勋贵掌兵都不放心,还要往里头安插提督或坐营太监,这会儿事发之后大怒也就在所难免。只不过,这些应该都是极其隐秘的勾当,是谁揭出来的?御史还是锦衣卫东厂?

“皇爷爷息怒,莫要因为一个已经死了的人气坏身子。”

大殿中传来了朱瞻基沉稳的声音,而门外的张越这会儿已经习惯了那里头昏暗的光线,看到了朱棣暴跳如雷的背影,还有两个长跪于地的人,其中一个赫然是袁方。

“这样目无君父胆大妄为的家伙死了一个,谁还知道有没有其他!他辜负了朕的信赖,他辜负了朕的期望,他……这个混账,就算死了朕也不会放过他!”即使面前劝说的乃是平日最看重的皇孙,但此时此刻,朱棣却根本不想掩饰心中的狂躁和愤怒,劈手将御案上的茶盏狠狠摔在地上,他便对着面前两个密探头子沉声喝道,“方宾生既失诛,死亦不饶,追夺诰券,开棺,戮尸!还有刑部尚书吴中,一并下锦衣卫狱!”

此话犹如寒风一般卷过殿里殿外的人,哪怕是一心想趁着方宾案捞一票的陆丰,这会儿亦是感到头皮发麻,一下子想起了黄俨等人的闹事斩首。张越更是悚然而惊,戮尸之举虽说从古至今都有,但从来就不是正刑,用之大逆犯人居多,泄愤的意义也更大些。哪怕方宾之罪当死,但堂堂二品尚书,自杀身死尚要戮尸,更牵连刑部尚书吴中,这迁怒已经太过分了。

第四百四十七章 大公大私

以往王贵妃在世的时候,朱棣一旦发火迁怒亲王公主驸马之类的晚辈,她往往居中调护婉转相劝,总能把朱棣十分的火气降到两三分,重责变成轻罚,或者是厉声喝斥一番也就算完了。然而,如今王贵妃已经不在,即便她在,也不可能贸然掺和这种朝廷大事,因此如今人人战栗,甚至连朱瞻基都感到心里一阵阵冒寒气。

素来清廉的杨士奇此时此刻也生出了兔死狐悲的感觉,然而,方宾毕竟和他没什么交情,他更是鄙薄其为人,于是秉持着缄默中庸的官场之道,他只是在旁边不咸不淡地劝说皇帝暂息雷霆之怒,却并没有贸贸然求情。朱瞻基倒是有心劝朱棣宽宥,奈何一开口就给皇帝厉声驳了回去,而这当口陆丰和袁方也不敢就此退下去行事,毕竟,这干系太大了。

“平日里道貌岸然,暗地里却贪得无厌,这人一死,弹劾的奏章就犹如雪片似的,而且桩桩件件都有证据,朕还信得过谁!你杨士奇,还是杨荣金幼孜,抑或是吕震蹇义?”大声咆哮着一个个点了大臣的名字,朱棣一把甩开了扶着自己胳膊的两个宫女,竟是大步往殿外走去。一脚跨出正殿,他便把指着乾清门外那一片空空荡荡的地方,继而咬牙切齿了起来,“天降雷火,那么多人都说是迁都所致,这帮瞎了眼的混蛋,若没等到人死了才发难,早将方宾的一桩桩罪举发出来,这上天怎么会降雷火示警,他们就是为了私心!张越!”

张越刚刚没料到皇帝忽然出来,连忙及时闪开让道。这会儿看到皇帝忽然转过头来,眼神中满是凌厉的凶光,他在心中叹了一口气,遂下拜行礼,随即字斟句酌地说:“臣以为,天降雷火若是示警,警示的不但是皇上,不但是文武百官,还有天下黎民百姓。这是提醒天下人都怀着自省之心,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罢了罢了,反正天打雷劈在后世只是寻常的自然现象,这也不算什么睁着眼睛说瞎话。

朱棣虽说之前下了求直言诏,但最讨厌的就是别人将天灾和自己失德联系在一起,所以才会把好些上书直言的科道言官打发去了交趾。此时张越既说那是对天下人的警示,他的脸色就稍稍缓和了一些,可方宾的事情仍然犹如一根刺似的梗在心里,扎得他极其难受。

“你在兵部也有一年多了,难道就一丁点都不知道方宾的那些阴私勾当?”

觉察到朱棣的口气又流露出几分不善,张越也来不及细想,索性直言坦陈说:“皇上明鉴,臣和方大人乃是上司下属,往日只是公务往来,并无深交。就算平日有流言蜚语,但若无实证贸贸然陈于君前,这和虚言构陷有什么两样?再者,臣只是司官,并无监查之责,不敢自恃皇上信赖侦查大臣,此非臣职分。恕臣直言,就算方大人有罪,这戮尸……”

“方宾的事情朕意已决,你无须多言!”

听到张越仍是一口一个大人一口一个大臣,朱棣顿时大皱眉头,但最终只是出口呵斥了一句。虽说因为内阁刚刚送来的一大摞弹章而气急败坏,可这会儿既然看到了张越,他便想到了之前张谦进呈给自己的条陈,便淡淡地吩咐他起身,端详了片刻便直截了当地问道:“你那份东西朕看过了,比前一次更详细更有条理。小小年纪能考虑周全,这倒是值得称许,不过……这份东西墨迹犹新,却不是你自己的笔迹!”

由于那天晚上事出紧急,又打草稿又誊抄折子实在是来不及,因此张越方才吩咐笔迹和自己相似的杜绾誊抄,想不到皇帝竟然看了出来。心念数转,他便躬身说道:“皇上慧眼,臣不敢欺瞒。那一天臣如实奏对海运不能立刻施行,皇上闻言不喜,没问其他就令臣退下,所以回去之后的当天晚上,臣拟草稿,内子誊抄,一直到四更天方才写了这五千余言。”

“海运的折子你四月就递了上来,结果这后续的你竟然那天晚上才写?”朱棣此时眉头一挑,冷冷哼了一声,“莫非是知道杜桢下狱,你又在朕这儿碰了壁,所以才回头赶出了这个?事君以忠,事君以诚,你就是这么当的臣子?”

尽管知道朱棣就是这反复无常暴躁易怒的性子,但此时此刻被挑剔这个,张越就是木头人,心里也不无憋气。当下他便直起了腰朗声答道:“启禀皇上,臣当日上书之后,也想抽空把一应细节补全,但既然细节众多,臣不得不仔细考虑周详。况且臣既然供职兵部,自然需得先做好本职份内事才能考虑这些,所以一直不曾动笔。前天晚上写这个条陈,确实有弥补之意,但若无之前思量周全,也难能一晚上一气呵成。事君以忠,事君以诚,臣自出仕以来自忖绝无不忠不诚,虽有私心,但这私心也并无不可对人言处。”

此时此刻,朱瞻基等人也已经出了大殿,看到张越这当口尚且能对朱棣侃侃而谈,个个的脸上都有些讶异,而杨士奇尽管欣慰杜桢得了个好女婿,这会儿还是不无担忧。而张越见朱棣那眼神愈发骇人,此时此刻也索性豁出去了,躬身又是一揖。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治国平天下便是大公,修身齐家便是私心。臣才具原本不过平常,若无长辈爱护师长教导,那么无论如何都没有今天。所以昔日臣有缘在栖霞寺拜见已故荣国公时,就曾经问过如何才能让父母家人长命百岁,荣国公却为之哑然,盖因寿数乃天命。臣不是此生惟愿天下安,不顾家人倚门盼的圣贤,天下安家宅宁,这就是臣的平生大愿!”

从来朱棣面前的大臣都几乎是标榜自己大公无私,张越竟然把私心说得这样理直气壮,这当口别说是朱棣没想到,就是别人也个个捏着一把汗。朱瞻基想起初次见到张越的时候,他就是如此时这般直率毫不扭捏,这远比那些时时刻刻大公无私的人看着可爱。他担心地看了一眼朱棣,正要插话的时候,旁边的杨士奇却不动声色伸出胳膊,将他往旁边拨了一拨。

杨士奇素来以提携寒士著称,但平素交好的朝臣却很少,最最相得的只是翰林院沈度兄弟以及杜桢而已。此时此刻,他拨开朱瞻基之后,随后便摆摆手做了一个少安毋躁的手势。而张谦看到这一幕,心中更是有了数目,也索性缄默不语。至于站在最后面的袁方却没注意到这小动作,这会儿他正满心恼怒,暗想眼皮子底下也不知道有多少哨探,到头来竟然还是为人算计,硬生生逼死了方宾,继而更是惹出了现在一堆祸事,简直丢人现眼。

朱棣此时心头正恼,闻听此语却给气乐了:“敢在朕面前表露这份私心的,你张越还是头一个!好,朕给你机会,这儿有朕的皇太孙,有朕的内阁大臣,你详详细细把这一条条一桩桩解释清楚,让大伙儿看看你私心之外的公心。”

此话一出,四周众人都松了一口气。张越刚刚都已经做好了结果最糟糕的准备,那点子惊惧之心早就丢到了九霄云外。方宾忽然死了,他没有料到;言官因为方宾之死而大肆弹劾,让皇帝一下子知道了方宾平日所有劣行,他也没有料到;皇帝由于方宾的劣行一下子暴怒,不惜开棺戮尸,甚至还迁怒到一大帮人,他更没有料到。他又不是神算,怎么可能算到这么一连串事情?此时朱棣能够暂息雷霆之怒已经是最好的结果,因此他深深吸了一口气。

“皇上昔日不以臣人微言轻,听臣数谏试开海禁,因此海运的设想那时候臣就细细考虑过,只是一事之后又行另一事太过急进,况且若是不让人看到开海禁的好处,以海船运粮在人看来恐怕又成了劳民伤财。既然以海路运粮,最初的人手不必从民间征调,沿海各卫所向来有熟悉海上水文的军户,各地还有船户匠户……”

尽管这是在乾清宫正殿门口,并非平常奏事的时候,这会儿更是秋风瑟瑟寒煞人,但站着的人眼看着皇帝的怒火渐渐消解,个个都是如释重负。朱瞻基学习过政务,如今却并不管这些,在旁边不过是听一个大概,杨士奇却仔细得多。毕竟,昔日开海禁那一遭,张越在风口浪尖上的地方被皇帝打发去了江南,表面上乃是天子乾纲独断。这会儿他从头到尾听下来,觉着这一次比上次开海禁考虑得更稳妥更有可行性,不禁暗自点头。

果然是在兵部浸淫过一年多,和当初那种初出茅庐的稚嫩大有不同。

一问一答了足足有一个多时辰方才告一段落,然而,朱棣却没有说可还是不可,遂吩咐张谦把人带下去。看着那从乾清门离开的身影,他又示意陆丰和袁方去办该办的事。当陆丰诚惶诚恐地请示是否真的戮尸时,他却冷哼了一声:“朕难道是那种朝令夕改的人?”

连同杨士奇一同遣开之后,又喝退了一干宫女太监,他方才淡淡地对身边的朱瞻基说:“你当初说的一点没错,张越确实是一个老实的妙人。策是长策,但朕不能一而再再而三听他的条陈行事,他心思是好的,但太年轻。张谦陆丰袁方不是长舌妇,这乾清宫中的人谅也不敢胡说八道,那条陈待会你拿回去让你父亲看,不要外泄。”

第四百四十八章 猜忌和隐忍

兵部尚书方宾戮尸,户部尚书夏原吉、刑部尚书吴中、右春坊左庶子兼翰林侍讲学士杜桢俱系之锦衣卫狱。于是,当日乾清宫所有在场的人竟只剩下一个当日朱棣暴怒来不及接见的礼部尚书吕震。尽管逃过一劫,但吕震丝毫没有感到安心,他深知以皇帝的城府,必然知道自己当日的态度,这会儿之所以没有处置,极可能是不知道怎么处置。

就在人人认为下一个就轮到这位礼部尚书的时候,朱棣的处置却出乎所有人意料——户部尚书郭资年老,兵部尚书赵羾经验不足,命礼部尚书吕震兼领户部、兵部事。一时之间,扳倒了方宾正摩拳擦掌的科道言官一瞬间全都被打了重重的一记闷棍。

虽说之前张越成功把海运的折子送了上去,甚至还在面圣时仔仔细细详述了一番细节,可非但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事后皇帝更是仿佛压根没这么一回事似的,一句明白话没有,也压根没提杜桢的事,张越自然是异常郁闷。眼看此次受到迁怒的人不减反增,他更是担心起了老岳父的安危。这天朝会诏谕礼部尚书吕震兼领三部事,他心里的震动自然非同小可。

六部衙门虽说有大伙房,但由于月例有限,饭食极其简陋,因此但凡有些条件的官员不是自己带饭蒸食,就是到外头的前门大街买上一份饮食。这天中午偷了个空闲,万世节自然是打着散心的名义死活把张越拖了出去,嘴里又迸出了三个熟悉的字眼——杜康楼。

既然是拉着张越出来松乏心情的,万世节少不得借着吕震的事情开导,结果话才出口,他就被张越一席话打了回去:“这哪里是宠眷不衰,兵部、户部、刑部一下子都少了往日主事的那个人,若是礼部也因此易主,不啻于一场最大的朝廷地震。所以如今即便是皇上再愤怒,也没法因为一时之气把所有人都给撸了,总得留下能干活的人。吕尚书一下子兼任三部事,若是干得好不过是将功赎罪,若是干得不好,恐怕到时候治罪便是理所应当。”

万世节也不是笨蛋,见这话糊弄不了张越,顿时叹了一口气。然而,他正不知道该说什么是好时,那楼板忽然响起了一阵咚咚咚的声音,不一会儿就涌上来六七条大汉。打量着那鲜亮的服色,他便知道那是戍守京师的京卫军官,正瞧看时,他恰好和一个人对上了眼。

“喂,元节,那是你二哥!”

正在闷声埋头吃饭的张越连忙抬起头,见走过来的那个魁梧年轻人正是张起,他连忙放下碗站起身来。还没来得及说话,他就被张起一巴掌按在肩上,于是不由自主地坐了下来。他还来不及开口相问,张起忽然压低声音张口说了一番话。

“我今儿个和同僚一块来的,大伙儿定了包厢吃饭,所以只能和你说几句话。你也知道,我如今在羽林卫当着百户,今儿个一早,上头有命从咱们羽林卫抽调了十个人拨给礼部吕尚书随侍,我听说皇上下了死命令。”说到此事的时候,即使向来咋咋呼呼的张起,也忍不住眼睛滴溜溜往四周一转,声音更低了三分,“他们的任务就是看好吕尚书,要是吕尚书万一自尽,他们十个统统没命!三弟,你可千万小心些,千万别惹怒了皇上!”

直到张起说完话起身和那些军官会合,张越和万世节犹自震惊得没能回过神来。万世节想起自己刚刚还想安慰张越,这会儿竟是连说话的兴致都没了,能做的只是深深叹气。而张越心不在焉地拨着碗里的饭粒,最后终于深深吸了一口气振奋精神。

事在人为,即便是到了这个份上,也未必就没有转机!

有道是抄家县令灭门令尹,这抄家对于锦衣卫来说素来是一件最肥的差事。然而,这一次的抄家营生却与众不同。籍没方宾家的时候,最要紧的地方陆丰都是用的东厂番子,就连造册的时候锦衣卫也没能插手;而在抄没夏原吉家的时候,虽说带队的袁方有意回护,可即便他不回护,夏家也实在是没东西可抄,偌大的房子里就只有一些木器和布衣。

于是,面对两张截然不同的抄家单子,朱棣的脸色顿时阴晴不定。可是即便知道夏原吉一向清正,必然和方宾不同,可余怒未消的他一想到放人便要放好几个,而且相当于向群臣承认自己错了,他不由冷哼了一声,将两张单子随手撂在了御案上,冷冷地把自己手底下最大的两个密探头子打发了走。

消息传到端本宫时,正高卧榻上看书的朱高炽不置可否,直到那报信的小太监退了出去,他这才露出了难以抑制的惋惜不忍,隐隐更有些恼怒。看见太子妃张氏从屏风后头出来,他便丢下手中那卷书,一拳砸在了贵妃榻的木扶手上。

“夏原吉他们三个实在是无妄遭灾,父皇太固执了!瞻基甚至还能劝两句,我这个东宫储君竟是只能眼睁睁看着,甚至连一句话都不能说!太子当到这个份上,实在是窝囊!”

“殿下不要这么说,夏原吉知大体性审慎,杜桢素来荣宠不惊,必定不会因为殿下没法开口而有什么怨言。”张氏轻飘飘隐去了吴中的名字,继而又笑道,“况且,皇上如今最忌讳的便是人家以他的身体为由阻拦北征,所以殿下开口干预朝政恐怕更会让他不快。即便是这次皇上北征殿下监国,恐怕也要非同一般的小心才行。”

“你说得没错。忍字头上一把刀,我已经忍了二十多年,如今能做的就是继续忍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