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这样的威胁,他知百是口莫辩,只得应承下来,下药助王蓉儿出现难产的假象,以让王蓉儿确保她能在生下女儿之后,仍是能晋封为妃!想到这里,王良医终是颓然划败在地。

仪华那话其实并无证据,不过是病急乱投医,胡乱说出赌上一把,倒是果真让她一言击中,却没想到花甲之年的王良医被吓至这样,心下蓦然闪过不忍,却仍不改初衷,继续游说道:“我知此事是为难了你,可也不是真让你与天争,只要为我争取两年的时间,让我父多活两年即可!我相信王良的医术,能治出克服燥物之药!”

她亦相信,在寿命延长的情况下,徐达会接受王良医的救治。而有这两年徐达的威慑力,她便有了安生立命的机会,成为真正的燕王妃!

王良医一听,心念即动,患背疽之人,长时间服燥物是会毙命,可这“时间”却是有长有短;而徐达是开国猛将,病发时间微长于普通人也是可行!如是,在这一番计较后,王良医终是面露悲戚道:“小的全家老小的命就交给王妃。”

仪华见事成,心下稍安,嫣然含笑道:“那就有劳王良医了。”

************

洪武十六年九月,魏国公徐达病重,命悬一线。其嫡长女燕王妃得知父危,散尽其嫁妆之资广济百姓,日日食素,并向佛祖许愿,每逢初一十五必到寺庙诵佛,只求苍佑其父。同年十一月,徐达病情微有好转,暂无性命之忧。

一时间,百姓皆称燕王妃孝感于天,对之赞誉不断。

(快了,要写女主长大了,^_^,求票支持哈。)

第三十五章 结缘

四月初八,佛诞节,山寺遍响金钟声。

灰夜苍茫,燕王府的中殿后门、遵义门次第而开,八名身着护院衣饰、手持刀剑的护卫阔步出府,翻身上马,随扈一辆式样简朴的马车左右。之后,稍作整顿,即绻起尘烟滚滚,扬长而去…

凭倚窗柩,帷幔微挑,和煦的暖风徐徐拂来,一片淡粉的槐花花瓣沾上朱唇,微有些痒,不禁伸出粉嫩的小舌轻舔了舔,霎时,一股淡淡的清香甘甜萦绕鼻息唇齿之间,不觉畅快有趣。

“王妃,您多大个人了,也不怕让人瞧了取笑去!”看着仪华露出与年纪相仿的俏皮模样,冯妈妈眼里尽是宠溺,面上却做嗔怪地念道。

拈下唇上的花瓣,仪华弯弯翘起嘴角,对冯妈妈灿然一笑道:“马车里只有妈妈、阿秋,我才不怕被瞧去取笑。”

“扑哧”一声轻笑出来,阿秋又掩口打趣道:“外面的人都赞王妃端庄得仪,是为众夫人之楷模。若是让人瞧了您现在这样,准得大吃一惊!”说着和冯妈相视而笑,却恰好错过了仪华容颜上显出的片刻黯然。

世人皆赞她又如何?

年前朱元璋定下文官封赠荫叙之制,其中一条记载:“用荫以嫡长子,若嫡长子残废则嫡长之子孙,以逮曾玄,无则嫡长之同母弟,以逮曾玄,又无则继室及诸妾所生,又无则旁荫其兄弟子孙,又无则傍荫其伯叔子孙。”这一条例,虽是维护了正室嫡出的权益,可也将“残疾”一事彻底摊开在她的面前,让她不得不考量现在只定的是文官封赠荫叙,以后此条例会不会延至皇家宗室呢?

念及此,仪华不由颦眉暗恼:历史上永乐皇帝之后,下一位继承者究竟是谁?若是朱高炽还罢,如若不是,也必须是她的亲子才行,否则以后的日子堪忧!然,生子又是一件难事。迄今为止,朱棣与她在人前是人人称颂欣羡的夫妻,而私下却连泛泛之交也无,可谓是相敬如“冰”!

现如今,又眼看两年之期已过半,她除了徒赢得一番虚名外,于实质上却半点无所获!看来,她必须做些什么,以为往后做谋算。

窾坎——

正凝神思索着,忽听巨大的击物声响,旋即“镗镗”地钟鼓声在耳际哄鸣,久久地回荡在山寺之间。少顷,钟鸣声终伴着辘辘地马车声消失,下一刻李进忠已在马车外禀道:“夫人,大庆寿寺到了。”说罢,两名十四五岁的俏丫头一人上前撩开车帘,一人搬了杌子置在马车下。

仪华戴上羽纱毡帽,借由阿秋的搀扶踩在杌上下地,隔着灰青色的羽纱举目一望,便见两座形同孪生的姊妹塔隐隐现于青山远黛之内,与人一种清幽僻静之感。眸光调开,环顾一遍,看到周围已聚集来了不少香客,心下微有讶异却也是意料之中,不愧是佛诞圣日,不过刚至拂晓时分,就来了如此多的香客。

寺庙阶梯上一个正在下阶梯的沙弥,见到仪华一行人排场甚大知是贵客,忙迎上去,双手合十道了声佛,问道:“施主来得早,可要备件厢房稍作歇脚?”仪华温言道:“不了,小师傅直接带我去道衍大师的禅房吧。”

“这…”小沙弥面露为难,迟疑道。

看出小沙弥不识仪华身份,李进忠从怀里掏出一块烫金令牌,拱手笑道:“小师傅可能是新来的,我家夫人与道衍大师相识,你领路就是。”小沙弥愣了,定定地盯着令牌上的“燕”字发怔,还没及清醒,就见师兄从寺庙里跑下来,行礼道:“徐施主,主持正等候着,是小僧来迟了。”

仪华不在意的摇了摇头,只道了一声“无妨”,就领着两名护卫、以及冯妈妈等人随小僧进了寺庙,来到道衍的禅房。

禅房不大,约莫不足八个平方的空间,但因室内只有一炕、一柜、一桌、两椅的缘故,因而显得有些空旷,却并不让人觉得寒酸,反之更有意境。尤是坐在炕上的蒲团间打坐的道衍,在此情此境中,俨然一位清风高骨的世外高人。当然,这是在不知道衍其人的情况下所产生的印象,只可惜在京师皇宫的那一晚,已让她窥得他真实性情。

“呵呵”一道微沉的笑声打断仪华片刻的闪神,然后就见道衍从炕上起身,走到她面前行了一个礼,道:“知道王妃前来,未曾远迎,还望王妃见谅。”仪华在对门的一方椅子上坐下,自顾自得拿起木桌上的清茶倒了一杯,扬眉说道:“我每月至少叨扰大师两次,说来也是熟人,大师这样岂不是客气了?”

道衍在仪华对面的位上坐下,又“呵呵”笑道:“王妃有闲心调笑,想来近些日子心情欢愉。”仪华绽开一抹浅笑,笑中刻意略待几分苦涩,反问道:“大师从何看出我心情欢愉?又怎知我不是苦中作乐呢?”

道衍但笑不语,半晌也不接口。

见状,仪华也不再就此话题继续,单刀直入道:“今日是佛诞,家家户户皆煮豆,任人掬取之,谓之‘结缘’。就是不知大师可愿递本王妃一颗结缘豆,与本王妃结缘?”道衍含笑应承道:“这是自然。”

闻言,仪华大喜过望,勉强压下心中的急切,缓缓道:“大师本家是吴兴姚氏,祖父辈又是名医,大师的医术自是不必说。我父徐达他患病已久,想要根除病患是不可能,但凭着大师的医术,我父病情再拖…”一语未完,却在道衍犀利的目光下,不觉止了话。

等仪华话音一落,道衍霍然站起身,目光直逼入心,字字清晰道:“王妃的孝心固然令贫僧感动,但王妃真正所求的又是什么?”仪华张了张口,几欲出声,却话道嘴边,也一字不出。

道衍也不强求,又说道:“世间之事皆相辅相成,但却不是唯一的。当一事再不能给予你支持时,就应当毫不留情的舍去,寻找下一个有利与自己的人和事。”说着,直起身行至炕前盘腿坐下,目光幽远的往窗外一看,突然眼前一亮,侧目朝着仪华诡异一笑道:“贫僧要与王妃的结缘豆到了。”

忽见道衍笑得意味深长,仪华一时不解其意,正要开口问个清楚,只听“吱呀”一声禅房门被人从外打开,一个声音微低,不变喜怒的男音唤道:“大师!”几乎是来人出声的同一时刻,仪华已认出来人是谁,她深吁口气,抬手理了理衣襟鬓角,一个旋身翩然转过,朝着身赴边关两月的朱棣,盈盈一拜道:“臣妾参见王爷。”

(是不是前几日更新的问题,最近文文的很低迷,尤其是评论,可能剧情写的不好。希望看着文的大家,这文有哪里不对,多多建议提出。)

第三十六章 形势

“王妃,免礼。”朱棣见仪华一派从容不迫的态势,一丝怀疑之色深深地划过幽暗地眼底,口中却声音温和道。

仪华依言,冉冉直起纤腰,转瞬,刚抬起地眸光直落入朱棣漆黑深邃的眼睛里——他的眼睛微微眯起,如炬的目光定定地锁住她,仿若一只蓄势待发的黑豹正打量着它的猎物。

在他邪佞的目光下,仪华全身僵住,心跳却失律一般狂跳,一时忘了所处之地,只一动不动地与朱棣对视而伫。

“呵呵,王爷与王妃一起驾临贫僧的寒舍,实乃蓬荜生辉。”片刻地僵持沉默,被道衍似洞察一切地朗朗笑声打破,目光相汇的两人顺势各自移开。尔后,朱棣径直走入禅房内,一双隐含锐利锋芒的眸子在一个用过的茶杯上一顿,即在仪华方才所坐的木凳上坐下,身上褚黑的披风随之逶迤至地。

仪华看着粘有泥土、草根的褚黑披风,须臾之间,心思如飞轮疾转。

自洪武元年八月,徐达率领北伐军攻入大都(北平),蒙古人自此只得再北走沙漠。然,十余年过去了,北元(蒙古)军队一直在西北边陲骚扰不断,朱元璋又对蒙古人深恶痛绝,这便有了戍守西北的明军春出漠北塞外、冬归大明疆土一军事战略。

而在徐达患病回京师静养后,朱元璋未再派其他大将过来,就一直由朱棣代为主持北平的一切军事。对于这个难得的机会,朱棣自是十分珍惜,尤其是在徐达传出病重消息后,他更是以各方军营为活动之所,将北平城内事宜全交给了王府署官。

如此情况下,朱棣怎会在明军刚行军进漠北不久,就毫无征兆的返回北平城,还过府不入直接来寻道衍?!

正思索着缘由,忽然听朱棣语似关切道:“王妃向佛之心虔诚若斯,天未亮已动身前来,本王敬服。”仪华闻声侧目,见他如斧削般刚毅的面庞上神情和煦,目光却深沉地慎人,她即是明了,朱棣是在询问她,也是在怀疑她!

意识到这一点,仪华心底陡然生凉,她入燕王府已有一年过半,可朱棣无论于任何一事上都对她存有怀疑!不,应该说是至始至终,朱棣都没有正眼瞧过她!如是这般,她所做的一切又有何意义?

怒极反笑,她倔强的微仰臻首,看着他扬眉浅笑,徐步缓行至桌旁,胸口蕴起一口置气,就欲冷声予话,却被已回坐在蒲团上的道衍抢白道:“王妃之孝,天下称之。今日我佛诞辰,王妃第一个前来以为魏国公祈福,并以便宜早些回府,散发福粥、结缘豆以结善缘。”

听言,朱棣眉心紧锁,渐浮担忧之色,问道:“公国他身体又有反复?”

仪华低眸,抬起时,目中水雾弥蒙,唇边凝起一抹虚白的笑容,道:“王爷不用为父亲忧心;开春那月,父亲是有些不好,但总算有惊无险过了去。只是臣妾身为子女,却不能承欢膝下,极为有愧,想着大师不仅是得道高僧又精通医术,才多来打搅。”

有些不好?有惊无险?

心里掠过此两句字眼,朱棣顿了一顿,随即安抚道:“恩,既然国公无恙,王妃也勿要多过担忧。”

朱棣这话略带敷衍,有些被旁事分了神。仪华对此却无疑深究,只目视着朱棣暗自冷笑一声,忽然面似想起了什么,急急问道:“王爷!您怎么突然回来了?也没事先命人禀报,可是有什么要事吗?”

见仪华知趣的避开问及他为何来寻道衍,朱棣瞥了她一眼,眼底隐有少许不可见的满意之色,语气却淡漠道:“恩,是有些要事。回来路过庆寿寺,想起大师的安危才过上入寺一趟。”说罢移目看向道衍,郑重道:“与吴奋儿一起的叛党因湖广围剿甚严,他们有些势利隐藏在西北等地。本王前日晚接到密报,已有一批反贼潜入北平,可能会在趁佛诞人多作乱,大师要小心。”

洪武十一年六月,湖广五开洞民吴奋儿聚众起义,后被明军镇压。但吴奋儿却在群众的保护下,逃脱了明军的追捕,继续在乡间秘密活动,组织力量再起势。只是湖广离北平不近,吴奋儿的人马为何会远赴西北?并且,吴奋儿他的势力有这么大吗?

仪华不清楚吴奋儿的事,只是对他耳有所闻罢了,疑问闪过脑海,即便不再多想。

道衍却熟知天下大势,一听完朱棣,三角眼中精光大盛,逐一分析道:“中原虽定,但湖广等地的蛮夷却不服管教。吴奋儿这几年东躲西藏,必受了一些长官司相助。而今他的人马远至北平,看来他势力已剧长,是想以西北民乱扰朝廷视线,以方便在他的湖广老营活动,只怕明年之内,他定在湖广再起事!”

一语毕,朱棣却缄默不言,另翻过一个茶杯倒了一盏茶,低头似品似闻。仪华见他这幅作态,撇撇嘴,欠身告退道:“时辰不早了,一会儿香客繁多,臣妾得先去上香为好。”朱棣薄削的唇勾出一抹淡笑,颔首允道:“王妃你先去,本王一会寻你,同你一道回府。”仪华轻应一声,即戴上毡帽步出禅房。

听到门扉关上的声音,朱棣这才放下茶杯,似笑非笑的看向道衍道:“大师和她倒有些交情。”道衍从蒲团上起身,走到朱棣对面坐下,道:“她是燕王妃,又是魏国公嫡长女,贫僧自然敬重她。”

“魏国公?”朱棣低呢一声,目光灼灼逼人,直视于道衍道:“大师知道,魏国公命不久矣,到时父皇自会另派人主持北平军务。本王才掌握在手的势力,怕是得拱手相让!“

道衍不在意地一笑,只道了一句“王爷不会交出军中势力”,便又说道:“吴奋儿明年起事,来势必然凶猛,朝廷定然得派大将领兵镇压。而魏国公离世后,皇上不会立即派人接受北平的军务。如此,在这期间,王爷一可巩固军中势力,一可判定出赴北平的大将是谁。”

朱棣眸光蓦然一亮,却对此不予表态,只另说起一事,道:“朝廷近来又有异动,父皇有意蒙恩众武臣大将,欲凡武臣卒,其皆可袭职。”

“王爷。”一道从外传来的低唤声打断了房内两人的交谈。

朱棣不悦的皱了皱眉头,冷声问道:“什么事?”

那声音恭敬答道:“有小僧前来请大师主持法会。”听后,朱棣估摸了一下时辰,也知外面的情形,这便起身告辞。

(晚上还有一更,请多多收藏支持。)

第三十七章 遇险

大庆寿寺离王府不远,就在北平城西郊的东南方,一来一回不过两三个时辰的车程,倒是近便。只是路间有一劣处,便是在入城门之前,有一段凹凸不平、铺满碎石的崎岖山路,两旁又是悬崖峭壁,颇为难走。

当仪华所乘坐的马车驾离人烟阜盛的庆寿寺,渐渐行进在此路段时,马车晃动地越发激烈,她也被颠得有些不适,又要维持着端仪的坐姿,不免头晕气喘。这时,突然马车又一个剧烈颠簸,仪华身形不稳,纤细的身子微微抛离靠窗的座驾,随力就向前方倒栽过去。

“小心!”栽倒之际,仪华忽感腰上一紧,不及她反应间,人已跌入一个硬实有力的怀抱,随即就听头上有个低醇的声音说道。

冯妈妈、阿秋她们都在后面的马车里,这辆马车内只有她和朱棣。如此,不用想也知接住她的人是朱棣!一想到这一点,仪华下意识地就挣扎着起身,奈何脚下慌忙,马车晃动依旧,刚起身一臂的距离,又重重跌进朱棣的怀里。

朱棣眼里浮现一丝讥讽,口里不掩揶揄道:“王妃,本王此法见的不少,却不想王妃也深谙此道。”说毕,左手猛地一旋紧掌下纤腰,右手捏住仪华微尖的下颚,面无表情的盯着她。

此法?什么法?不就是投怀*送抱!

朱棣竟然这样讽刺她!

一瞬间,仪华心下血气翻涌,全身不可抑仰地泛起颤粟,渐渐地,一股遏制不住的怒火直击胸口——她为了在此世上生活下去,是不得不违心而活,甚至去讨好于你,却也容不得朱棣你肆意践踏她的尊严!

“哦?王妃难道不是这样认为?”朱棣松开手,眸光淡淡的扫过仪华怒红的脸颊,不置可否的问道。

一感身上的束缚解开,仪华不顾马车的晃动颠簸,踉踉跄跄的退倚上车壁。后待稍稳住身形,她泰然地回视朱棣,旋即朝他展颜一笑,徐徐说道:“兵书有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臣妾不知王爷如何理解这八字,臣妾的理解却是以彼方的短处,为法攻之!”

话虽论兵法,却是暗讽朱棣色令智昏,方才有仪华投怀*送抱一出!

似未料到仪华会启唇反讽,朱棣略微一怔,随即目光一凛,目中隐有微薄怒气,对她冷笑道:“王妃不愧是徐达之女,对兵书也有见解!”不是不知朱棣说的是反话,仪华仍笑容不减,直视他道:“多谢王爷赞誉。”

此话一出,气氛一滞!

四目相交,各有思量!

就在这彼此沉默之间,只听轰然一声震天巨响,本就摇摆不歇的马车,随着一声马嘶响起,整个车厢朝后腾翻。

“啊——”面对这一突然变故,仪华在摔倒的瞬间,忍不住发出一声惊呼。

朱棣动作迅如闪电,稳住自身之余,长臂一伸,牢牢揽住仪华在怀。免于重撞上马车,仪华不禁大吁口气,一转眼,就见朱棣面色陡然凌厉,薄唇紧抿,一股勃然升起的杀气隐隐而发,她一时慑于其气势之下。

这时,朱棣突然低头看她,森然说道:“有人袭击,你待在这里不要出去。”话音未落,外面忽地响起一声嘶喊:“弟兄们!燕王妃就在马车里!不要放过她!”须臾,一片响应附和之声起。

情况变得不乐观了!

仪华脸上蓦然一白,若是没有听错,以声音判断,来人决计不少,可他们这边能对战的人只有三十名不到!而且听他们所喊的话看,来人的目的直指向她!

显然,朱棣也意识到这一点,撩帘下马车的身形一顿,即回身一把抓住仪华的手,一边拉她下马车,一边寒声道:“他们是冲着你来的,马车里不安全。”说着,以身护着仪华跳下马车。

脚下刚一沾地,仪华立时被眼前的景象怔住。

狭窄的山道间,已横七竖八的躺倒着面目模糊、身体残缺的尸首,但从穿着上可以看出,那是她从王府带出的护卫,以及朱棣的亲卫!她又动了动眼睛,便见一个沾满鲜血的圆形巨石拦在马车之前。

“此地早有埋伏!”朱棣目光森冷地看着这一切,咬牙切齿道。

不大的说话声淹没在此起彼伏的刀剑相击声中,仪华却将这话一字一字的听在耳里,她顿时怵然一惊,又不知想起什么,趁着朱棣一个不留意,挣脱了被束的右手,就往外马车后奔。

“混账!”见仪华离开他乱跑,朱棣气得怒骂一声,就欲迈步追上去,却忽见一只羽箭直向仪华飞去,他目光四处一寻,急忙在最近的地面上捡起一把带血的大刀。随之,双眼一眯,瞄准目标,大刀即刻脱出手内。

仪华不知她才面临过什么样的危险,只彷如疯了一般似地,向一个倒在血泊里的妇人奔去,直至手臂被人狠狠往回一拽,她才微微止步。

朱棣脸色铁青地抓住仪华的手,见她还怔怔地不动,当即怒道:“你不要命了!没看见这么多…”犹言未尽,却随着仪华转头回视下,朱棣不觉噤了声,诧异的看着她凄楚落泪脸庞。

“冯妈妈…她不会死地对不对?倒在血泊中的不是她?对不对?”眼前不断落下的泪珠,模糊了仪华的视线,她却毫不自知的反抓住离她最近的朱棣,语无伦次的迭声问道。

然,不等朱棣回答一声,只见一名身形魁梧的虬髯大汗,高举持刀的右手,冲着周围正在奋力与亲兵厮杀的同伙,纵声喝道:“弟兄们,快上啊!那个女人就是燕王妃!她旁边的那人是燕王朱棣!”

“杀掉燕王夫妻!让朝廷知道我们的厉害!”

“杀掉燕王朱棣…”

“杀掉燕王妃…”

一时间,群起激荡,杀声四起,刀剑相向!

“嘶——”一声怒马长啸,陈队长驾马冲进包围圈,抢在刺客前一步来到朱棣面前,然后翻身下马,难言焦急道:“王爷您快到王妃突出重围,这里还有卑职等可以抵挡些时辰。”

时间紧迫!刻不容缓!

朱棣看了眼零零散散只有七八名的亲兵,目中掠过一抹滔天炽焰,复又重重的以拳击了陈队长一下,丢下一句“小心”,便带着仪华策马疾驰。

眼见朱棣就要挥剑逃离,刺客岂会甘愿,那虬髯大汗和另一名身形高大的刺客一起扑了上来,飞身直击,欲以刺朱棣、仪华落马。

双拳难敌四手!朱棣一面护着仪华,一面又要闪躲偷袭的刺客,终抵挡不住几下,带着仪华齐齐摔下马匹。紧接着,不及两人反应之间,虬髯大汗又舞刀追来,朱棣吃力回挡一招,另一名刺客正趁此机一个挟抢而来,朱棣避无可避,竟带着仪华被这一枪逼入山谷…

(还不到12点,抹一把汗,赶上时间上传了)

推荐好友新文《一笑清国》,也是写四四和钮钴録氏滴。。。

第三十八章 获救

身体极速直坠,呼呼风啸过耳。

在这一刻,痛失亲人的伤感消失殆尽,唯剩无边无尽的恐惧鞭笞着她每一根神经,驱使她双手牢牢环住这仅有的依靠,埋首进朱棣温暖坚实的胸膛,等待着堕向死亡地深渊。

噗通——

一声振聋发聩的重响直穿耳膜,下一瞬,巨大的撞击力击上全身,疼得仪华肝胆俱裂,再无一点意识,即陷入一片黑暗之中。

人死了为什么还会有痛觉?仰或这里就是地府炼狱?

混沌间,仪华只觉冰火两重天,一会儿是如坠冰窟的冷,一会儿是身在火海的炙,让她备受煎熬。不过这期间,总有一个予人温暖的还抱,为她驱走寒冷冰霜;又有一双微显粗糙的手掌,为她擦拭额头细密的热汗…

是谁在这样对她?她不知道,亦不熟悉。但感受着他强势温暖的气息,惶惶不安的心便渐趋宁静,仿佛天地之间,只要有这一抹直抵人心的温暖,她就可以不惧黑暗的侵蚀,放心的任由无力漫延。

这样的感觉不知过了多久,当她身上似乎能蓄积起力气的时候,她终于摆脱了黑暗的纠缠,挣扎着睁开似注有铅液的双眼,瞬即,一丝跳动的红光跃入眼内。光线强烈晃眼,她不适的眨了眨沉重的眼帘,待适应这突然介入的强光时,她涣散的目光,直落入一双灼灼发亮的深邃眸子。

“你总算是醒了。”见她睁眼看向自己,朱棣好似松了口气一般说道。

他是谁?

仪华微蹙双眉,想要开口询问,却才微微扯动嘴角,立即有一种撕扯的剧痛传来,喉间也仿佛被人扼住,发不出一个音节,她不由倒吸口凉气,面露痛苦之色。

“你别动!”朱棣语气微重的低喝一声,既而拥起仪华靠枕在手臂间,顺手掬起一缕清水,送到她干裂的唇边,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关心低语道:“下坠那会,你被藤蔓缠住撞上峭壁,受了些内伤。”

听朱棣一番解说,仪华渐渐的恢复了神智,也略识得了眼前的情况。她又一次从山崖上跌入大难不死,而与她一起坠崖的朱棣也同样无事。只是现在所处之地显然不是王府,且他们也没被获救…

许是看出仪华眼里的疑惑,朱棣等她略微饮进一些清水后,声音沉缓道:“本王的亲兵知道这个地方,只是要下到谷里的山路难走。这谷里颇大,夜间要寻人也不易。”说着,略一沉吟,“唔”了一声又道:“估摸天色,差不多是两更天,再过一两个时辰,他们必会寻来,你再坚持会!”

他的声音有一种安抚人心的力量,仪华放下瞬间凝聚起的危机意识,缓缓地闭上眼睛,忍住喉间传来的灼痛,一点一滴的咽下包在檀口内的清水,尔后就静静地倚在这个熟悉又陌生的怀抱里,独自舔舐着心下百般滋味。

堕崖之前,是他的相护,才让她多次虎口逃生。

堕崖之后,是他的不弃,才有她险象环生之机。

而每一次,他皆有自保之能,若抛下她,十之八九可逃出生天。一如此时,依朱棣话里的笃定,可知他是来过此地,如此若丢下她,他要找出谷的路怕只是轻而易举吧。

可为什么这个从来都对她不假辞色的男人,会在命悬一线的危机时刻护她至如斯之地?

思虑良久,仪华也未给予自己一个答案。鬼使神差地,她悄然微睁双目,眸光划过繁星璀璨的夜空,月光下波光粼粼的幽潭,夜间显得阴森恐怖的密林,以及燃烧正旺的柴火,最终偏头侧目,凝望上他火光照耀的脸庞。

几乎仪华微动的一霎,朱棣鹰眸猝然大睁,警惕的环视一遍漆黑的山谷,见无异样,才松下警觉的神经,沉默的低头回视。

晚风起,枝叶沙沙作响。

凝视间,心里怦怦直跳。

忽然,一阵微急的凉风拂过,吹得柴火随风摇曳,绻起柴灰四处纷飞。

“唔…”仪华转头低咛一声,再回首抬眸时,已是风过无痕,朱棣闭目休憩,一脸波澜不惊。

见状,仪华心里一阵发紧,莫名的急切迫她出声唤道:“朱棣!”这一声唤出,她呼吸蓦然一窒,竟紧张的未发觉声音的低压,喉咙微微传出的疼痛。

“什么事?”似不喜被人直呼其名,朱棣眉头一蹙,薄唇紧抿道。

什么事?仪华一怔,她也不知自己为何会出口唤他;但在朱棣隐隐不耐的目光中,她蓄起全身力气,望着他脱口就问:“当时为何不抛下我?”朱棣目光骤然一凝,熠熠然直逼仪华,半晌,忽而一笑,反问道:“王妃是怎样认为呢?”

冷不丁被反问回来,仪华不由语塞。朱棣却笑容一敛,移开视线,眺望远方,道:“他们来了!”

一时未反应过来,仪华眼含一丝迷茫之色,只顺着朱棣的目光看去,远远地就见一簇簇火光在山谷间闪烁。很快地,那一头也有人发现此处的柴火,放声喊道:“快看!那里有火堆,应该是王爷和王妃!”

听到这一声,朱棣尚存地半分警惕也松懈了下来,随之,他卷起拇指、食指放到唇下,稍吸气一吹,一声骤响的亮哨划破寂静的山谷。

“王爷!这是王爷发出的信号!”最先认出此声的亲兵,惊喜大叫。转瞬间,惊喜之声传遍山谷,纷杂不一的脚步声齐齐向一地疾速奔去。

看着愈见趋近的人影,仪华心下明了,又仰头看了一眼目视前方的朱棣,她扯扯嘴角无声一笑,随即顺由身上的无力感,安心的闭上疲乏的双眼…

(嗷嗷嗷,异常纠结,真是对写男女感情无能,嗷嗷嗷,这点字居然写这么久!~~~~(>_<)~~~~)

第三十九章 誓言

四月深夜的山谷,寒冷如早春二月,却至冷不及她心。

当她在受了二个多时辰的颠簸,被抬至崖上的马车内,却万万未料到,等待她的是冯妈妈尸骨无存的噩耗!

仪华深深地吸一口气,竭力撑着视线模糊的双眸,目不转睛地望着车帘外跳动的人影,心渐渐地沉了下去。

“…王爷请放心,地上的尸体,卑职已清理过,不会有激斗过的痕迹留下。”一板一眼的男音透过微晃的车帘传来。

已不觉烙至记忆中的声音,冷冷的“恩”了一声,夹杂着一缕难辨的狠厉道:“盯住他们隐藏之地,不可让他们发现其巢穴已有埋伏,明日本王再亲自带兵一举歼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