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约到城门不多时,孟老爷也赶到,父女俩在茶馆稍坐片刻,便有仆从来报,说是梁家人正在过城门。孟老爷比孟约可急切得多,女神太太的家人对孟约来说还只是不相干的人,但对孟老爷来说,那是他和女神太太,剩下不多的联系之一。

梁老太太和梁老太爷年事颇高,但因养得好,还都显得很精神。因是走水路来的,路上又走得慢,基本没遭什么罪,老俩口看起来并不显得多疲倦。孟老爷一路双目含泪,看着梁家人过城门,他这样,让梁老太太和梁老太爷也止不住泪水涟涟。

孟约的舅舅梁总辉在一边叹气——家中除了他,都爱动不动掉眼泪…噢,这还有个漏网之鱼。

“年年。”

“舅舅,舅妈。”

舅妈在一边抹泪呢,塞孟约一包珍珠当见面礼后,就继续在那捏着帕子“嘤嘤嘤”,孟约:…

“哎,随他们去罢,久未相见,哭完就好了。”梁总辉说罢,问了问孟约在南京的生活怎么样,有没有什么不适应的,如今可相看了人家。

这时仆妇来劝,道是天热,先去孟园去洗漱一番,敞敞凉。梁总辉这才把问题先搁下,劝二老先上马车,马车上有冰盆,大太阳下虽不能说凉爽,到底舒适些。

一行人大的小的,装马几辆马车,一路向长平里而去。梁总辉把仆从都打发去买好的宅院安顿,便领一家老少去孟园,按说该去自家宅院的,宅院里老早就有仆从来拾掇,断没有什么不方便的。

可孟老爷一副“不去孟园就继续抹泪”的脸,让梁总辉和孟约都说不出话来:“爹早就盼外公外婆和舅舅舅妈来,总说家里不够热闹,舅舅就先去孟园吧,吃顿饭也是好的。”

“好罢。”

孟园说是小,可那是对孟老爷来说,孟约就从不觉得有前院有后园,三进宅子,几十间屋的孟园叫小。

因梁家人到访,孟园确实前所未有的热闹,孟老爷吃盏薄酒后,整个人都喜气洋洋的,连迦邀梁家人在孟园先住几天再说。这边吃饭时,庆园和泛园按习俗送了时令瓜果和凉菜来,孟老爷命人把凉菜上桌,瓜果盛盘:“庆园是年年先生卢夫人的居所,夫妇二人皆是博学之辈,泛园的王御史,早年早年曾在卢博士与卢夫人门下启蒙,算是年年的师兄。”

孟老爷也说不上不满意王醴作女婿,可要说满意,那肯定比不上明里暗里考校了许久的卢宕。加上孟约和王醴这才多久,孟老爷也就没挑明。

不过,即使不挑明,梁家人也能琢磨出点意思来。知道孟约退亲后,已相看了人家,说不得要定下来,便也安了心。

其实收到泛园送来的瓜果和凉菜,孟约就知道自己白天把王醴给落在花园了,倒是记得和吕撷英说一声,却没记起王醴来。晚上睡觉前再想起这事,孟约抱着被子在床上滚了几圈:“哎呀,好久不谈恋爱,业务生疏太久,见笑见笑,见谅见谅。”

王醴:呵呵!

#我欠御史一个业务熟练的女朋友~#

第七十八章 不解风情

人多就是不一样,往常父女俩早上吃早饭,虽也摆一桌,可量都极少,多是拿小碟子盛一点。梁家人一来,早餐可丰盛了,而且人多坐在一起,感觉连胃口都比平时要好。

吃过早饭,梁总辉还是在留来辞去中把一家老小带离孟园:“也就隔两条街的事,天天串门都成。再者说,你们父女俩一个上差一个学画,一天也就三顿饭能见着,何必挤一起。”

理是这个理,孟老爷虽很想留梁家人在孟园住,但他也觉着挤,住惯乡下宽屋大宅,到南京寸土寸金,屋子园子都小得很:“我送你们过去。”

孟约自然不去,她要是去了,回头还得人送她回来,梁家人才来南京安顿,正是忙乱的时候,不给人添乱就算是帮忙。把梁家人送到巷口,孟约便同侍女折返去庆园,路经泛园时,孟约停了停,不好意思地挠挠耳根。

她正不好意思的时候,泛园的门打开,王醴从里边出来,两人四目一交接,孟约就更不好意思了。王醴本来还想揶揄孟约一句,见她不好意思地站在晨光下,面泛薄红,忽然对昨天的事就什么都不想再多说,只想对她笑。

两人对视而笑地间隙,四只狗钻出来,左看看右看看,居然坚定地站在王醴身边,孟约:…

王醴:小甜甜又呷醋了。

“今日带它们去城外,下午再让人给你送回来。”

孟约:然而,不管你冲我笑得多灿烂,我都觉得不开心,它们怎么可以一而再再而三地无视我这个主人!

不过,想起昨天自己把人落在花园里,又继续带出点不好意思来,想了想,孟约说:“正好想吃巷口的豆花,我送你到巷口呀!”

一句话,便叫王醴深切感受到来自少女的柔软情愫,含而不吐,像带着雨露的花苞:“好。”

两人并肩而行,巷子里满是伸出院墙的花枝,或是紫薇,或是月季,又或是叫不出名字,却开满一树的花朵。轻风吹来,花瓣洒落,似是一幅画卷在眼前展开,静静地缓缓地,带着花气醺醺。

“阿孟。”

“嗯?”孟约看向王醴,却见一枝月季花打在他脸上,柔软的花枝上有细小软嫩的刺,并没有划伤皮肤,却让王醴下意识一抓,便折了朵月季花在手中。

王醴看看手里还带着露珠的花,再看笑得眼睛眯成一条缝的孟约,方知“笑靥如花”是真有其事:“林氏女,颇有些不妥,日后与她来往,多留个心眼。”

孟约莫明很喜欢王醴说话的方式,不是说“不要跟她来往”,只是提醒她留心:“好,我知道。”

两人这时走到豆腐摊前,叫了两碗豆花,俩人没有咸甜之争,南方人多爱吃甜豆花。一碗豆花里洒满满一勺糖,清甜嫩滑中带着浓浓豆香,吃两口豆花,孟约忽然想起好久没见荣意,遂问:“最近阿意怎么样,老不见她。”

王醴:…

孟约问完,也觉得自己问得有点不对,这好像是在问“你家孩子最近怎么样”,“你妹妹最近怎么样”。虽然她是因为王醴消息来源广,必然知道荣意近况才问的,但怎么琢磨怎么不对味。

“你是御史嘛,想必满京城,没有你不知道的事,省得去问不知道的人。”孟约努力微笑,试图让王醴忘掉刚才的那点不对味。

王醴:山中燕雀真有点讨打。

“本在筹办诗会,但因战事,诗会延期,大约要延到八月仲秋。荣氏女倒是不错,只是围在她身边的人良莠不齐,荣氏女若下帖邀你参加诗会,最好寻个周到些的人作陪。”王醴说罢含笑,意思再明显不过——比如我,我就很周到。

孟约:“那…回头我找阿冰,阿冰应当也会接到帖子,有她作伴准能行。”

阿冰是指吕撷英那位很能干的大兄膝下所出嫡次女,比孟约大一点,是个很靠谱的士族少女,且诗书相当拿得出手。有吕冰作伴,孟约相信,不管是什么样的诗会,都能去得。

至于王醴,啊,不好意思,在孟约印象里,王醴一直是个公务繁忙,没什么业余爱好的“公务猿”。至于科举,本朝科举不考诗赋,只考经义策论。

王醴轻叹一声,大约明白了,对孟约,还是最好想什么都直接开口,她…当真看不出来。真是娇宠出来的,不晓得什么叫看人眼色,王醴转念又觉得这样也挺好。

待要开口分说,宋则宜与张掖城远远骑马而来,王醴只得也翻身上马,与孟约作别。孟约同王醴挥挥手,四只狗每只狗摸一把,便转身走回巷子里去。

走到一半,孟约忽然反应过来:“咦,刚才他的意思是不是要陪我去参加诗会?”

“哈哈哈哈哈…怪不得最后那个眼神那么复杂,那么意味深长,他如果会吐槽的话,脑子里大概满是‘不解风情’‘注孤生’之类的词脑内刷屏。哈哈哈哈…要提醒他什么事直接开口啊,我脑洞大,脑容量可不大,想事情的时候得一件一件来的。”孟约走一路笑一路,一直到庆园都还在止不住哈哈哈。

吕撷英:“你吃什么了?”

孟约把方才的事与吕撷英描述一遍,吕撷英看孟约半晌半晌,先是摇头叹气,紧接着也与孟约相视大笑。足有半刻钟,孟约才停了笑声,抹一把眼角笑出来的眼泪,坐下喝口茶缓缓劲:“先生,我总觉得,我这样很容易失去王师兄的呀。”

这话,孟约也就是按照自己的说话习惯,随便一说。

吕撷英却正儿八经地摇头:“怎么可能,别为这些小事担心,重崖好容易才道出心事,年年如今是想失去他,也不是那么轻易能失去的。”

从小…吕撷英暗在心中笑抽,从小王醴就是块半化的麦芽糖,一旦认定谁,谁就别想甩脱他的啊!当年,不过是关照过他几次,后边就撒不得手了,他有千种万种办法,叫人舍不得甩脱他,也叫人没法甩脱他。

这番话吕撷英不说出来是因为——担心孟约听到后,觉得王醴太黏糊,毕竟,王醴早已经进化成一块,让人感觉不到黏乎的麦芽糖。

第七十九章 比如眼前人

荣意的帖子是在七夕之后到的,果真改作了仲秋诗会,吕冰确实接到帖子,孟约假假地当着王醴面喊道:“这时也就阿冰能搭救我啦。”

注意到王醴频频看她,还不要钱一样派送善意数据包,孟约那点假就再也绷不住,笑得前俯后仰地说:“你肯与我搭伴参加诗会就直说呀,你这样不说光看着我是没有用的,我又不会读心术,也没聪明到跟阿意一样心窍机巧。哈哈哈…怪不得…”

嘤,接下来的话就不好再说,万一王御史犯熊,傲娇她一脸地不陪她去,到时怎么了得哟,傲娇都是很难哄的呀。

王醴真不知孟约那来这么多笑,她就是自己一个人在画室里画画,画着画着,也能笑得不可自抑。孟约说她是那种“我给你讲个笑话”,然后不管别人,自己先“哈哈哈哈哈…”个没停,完全没法讲下去的人。

这时,王醴看出来了:“阿孟肯不肯许我作陪?”

“我要带表弟瑞松一道去的哦,说起我表弟瑞松,这小孩儿可能干啦,现在就很能写诗作赋,长大不知要骗走多少女孩子的心哟。”孟家的亲戚里,不管远亲近亲,都没出几个读出书来的,这一代好容易有个梁瑞松,孟老爷爱得跟什么似的。那是恨不得赶紧延请全天下最好的大儒,明儿就把梁瑞松教出来,后天梁瑞松就出仕做高官,好给孟约撑腰。

孟老爷虽觉得王醴是个好的,可到底觉得自家门第配王家委实低了点,人嘛,一日好千日好,也难能万万日好不是。孟老爷想着,家中要是也有身居要职的,孟约也算有个倚仗,不必处处低谁一等。

孟约对孟老爷的打算,自然是知道的,因为知道,所以越发对梁瑞松好,叫孟老爷放心。逢着诗会这样的好机会,不用孟老爷提,孟约也都会主动带梁瑞松去。

自然,前提是梁瑞松值得。

说到这个,就不得不说女神太太家家风好,能教出女神太太这样的好女子,家中对儿女的教养自然不会差到哪里去。

王醴心道:“山中燕雀不知想到谁,说着说着,又走神。”

这个谁必不会有别人,漫不过十个手指头去,孟老爷庆园上下梁家人…至于他,王醴很自觉把自己排在最后一位。虽然很自觉,说实话,心里还是有点失落的,但再失落,王醴仍很喜欢孟家梁家的圆满融洽氛围。

没办法,谁让人家是爱屋及乌,到他这里,是屋爱,乌也同样爱,不存在爱谁及谁。

“需叫表弟及早作准备,届时是我们去接他,还是他过来?”王醴悄将“某某表弟”的“某某”省去,直接称作表弟,不自觉流露的小心机可见一斑。

孟约面对“自己人”根本不带多留神的,随随便便就叫王醴蒙混过去:“瑞松说他过来与我们会合。”

孟约这时候并不知道,林莠也接到帖子,至于荣意抱着什么心给林莠下帖子…这段时间,两个聪明到没朋友的女纸,已经暗里交锋过几次。如果孟约知道,大概会认定是无敌太寂寞,才让荣意特地命人将帖子送到林莠手里。

孟约这时正在琢磨仲秋诗会:“一般仲秋节作诗,诗题总离不开那些吧…”

山中燕雀冲人挤眼的样子,可真够不好看,不过却诡异地让王醴想揉她脸,捏紧有些痒的拳头,王醴道:“阿孟是想要提前写好?”

“是啊。”再挤眼,孟约话里的不尽之意是:来嘛,师兄,帮人家作个弊呀。

“仲秋不是明月便是桂花菊花,或山中远归人,江头远行客,渡头作别,楼中静思。去年仲秋节,诗题是冷露,取自‘冷露无声湿桂花’,明月前年用过,今年应在菊花送别与静思之中。”好歹进士出身,作为一个传统文人,王醴是有底限的,怎么可能帮忙作弊。

孟约:…

“让我作诗我会死的。”她写作文都够呛,何况写诗,这方面,她欣赏水平有,但让她写,真不行。

最后王醴也不知道,他是怎么把底限丢掉的,因为他将每一个诗题都提前给孟约预备了一首。看着笑眯眯把纸卷收进袖底,因笑太多双颊飞彤云的孟约,王醴又觉得,有些东西,丢掉也是可以理解的。

——谁人生路上,不丢掉一些。

是的,唯有丢掉一些旧有的,不好的,才能将新的,好的拾入人生怀抱中。

比如眼前人。

过得几日,孟约终于知道荣意请了林莠,她张着嘴好半天没合上:“先生,阿意这是要做什么。”

想搞事情,也不能这样搞啊,要出大事的。

吕撷英道:“不过是棋逢对手罢了。”

孟约:可是…算了,我还是回去翻翻大事纪,看看仲秋诗会有没有什么大事发生。

如果有,孟约决定不去,她讨厌接近剧情,所以哪怕有热闹可以围观,为了远离剧情,她也会残忍地拒绝围观。

因《三醮》写过许多个仲秋,有各种各样的集会,孟约并不能确定哪个出事哪个不出事。大事记上也大致记了仲秋节可能发生的事,出事的仲秋只有三个。仲秋多是诗会,因而,孟约没法确定是哪个仲秋诗会会搞出大事情来。

“这样说的话,出事和不出事对半开。”嗯,那还是去吧。主要是已经邀好伴,这时再来说不去,委实有点难以解释为什么忽然不去。另有,孟约还想看看荣意和林莠怎么撕,在《三醮》里,这二位撕得可精彩可精彩了。

——精彩到,有读者支持作者写百合,还有读者干脆写了同人小故事,把荣意和林莠配成一对,炮灰了叶慎章跟周文和。

当时看的时候,孟约爽得不要不要的,所以,她还是很期待看一下现场版的。

正到仲秋诗会来临之期,天忽然转凉,一直忙得歇气的工夫都没有孟老爷,忽然染上风寒,烧得糊里糊涂,连人都有些认不清。这样,孟约怎么还有心情去参加诗会,只得遣人去给荣意送信。

叮嘱仆妇将信送去莫愁湖畔后,孟约便将诗会的事扔开到脑后。

她可不知道,这场她参都没参与的诗会,会给她带来多大麻烦,又会给孟老爷带来多少点伤害。

第八十章 不可饶恕的原罪

诗会上发生了什么,怎么发生的,最后结果怎么样,都是吕撷英的侄女吕冰特地到庆园来转达的。

“说起来,其实是冲阿意去的,阿孟不过是被牵连。原本也没这么不可收拾,便是论长道短,也无人知曾与周文和定亲的是阿孟。是周文和身边的人说漏嘴…也不算说漏嘴罢,那样懵懂年少的仆从,哪知人心险恶,还不是三言两语便叫人把什么都问出来。”吕冰只怪自己昨天没早点去,她与孟约不算很相熟,但孟约是她姑姑的弟子,就等同是吕家门下,虽不是一荣俱荣,却很容易一损俱损。

“昨日跟在周文和身边的,不是李胜?”李胜是在鹿邑时,就同周文和从小一起读书到大的伴读,学问比不得周文和,但胜在是个牢靠稳妥的。如果昨天是李胜,绝对不可能叫人忽悠得把什么底都掉出来。

“应当不是,我仿佛听过一耳朵,说那仆从叫刘山还是留山,总归是这么个名儿。”吕冰说罢看吕撷英,“姑姑,你看这事该怎么处理?”

“年年从不在意人言,想是不当回事,女儿家在深闺里,一段时间不出门,这事也就过去了。毕竟,加之于年年身上的,不过是数言数语,反倒是孟主事,恐要为此事牵连。”吕撷英到底比孟约和吕冰见得多些,孟约有王醴,王醴由她启蒙,什么性情心里自然有底,与孟约一样,不会在意人言。且,王醴是御史,谁敢到他面前胡说八道,嫌日子过得太舒坦不成。

倒是孟老爷,说句又残酷又真实的话,撮尔小官,人人都能随便吐唾沫星子。

孟约的死穴正是孟老爷,她自己可以不惜声誉,不惧流言。孟老爷身在官场,流言蜚语说的是孟约,伤的却很可能是孟老爷:“这…先生,我该怎么办?”

孟老爷为她,放弃安逸舒适的富家翁,土豪地主生涯,以一身之力掺和进这泥潭里。孟约心里,时时都充满感激,哪怕这并不是她想要的,但其实她很懂孟老爷的心。

“这时反倒不好做什么,稍后我去封书信与大兄说一说,请大兄关顾孟主事一二。之后…阿冰,阿意眼下是什么情形?”吕撷英心下奇怪,荣家举办的仲秋诗会,荣意就在诗会上,凭荣意与孟约的交情,即使不出言维护,也该有不牵连孟约的能力。但吕冰从头到尾没有说荣意,这意味着,诗会上还有什么意外发生。

吕冰去得晚,她去的时候,根本没见着荣意,不过是后来听人说了几句:“我去时,阿意已退场,是荣大嫂在主持诗会。只听小姐妹与我说,阿意被原益安侯之女所伤,先行退场。”

“阿冰,你到的时候,原益安侯之女还在不在?”孟约问道。

“在呢,说起来,事都是从原益安侯府之女开始的。说阿意…嗯,话很难听,后来才牵扯出周文和,又连带着阿孟。”

撕孟约的,无非是说,孟约蠢,青梅竹马一起长大,早早定亲的未婚夫被人抢了,还被荣意拿捏在掌心里耍得团团转。孟约的死粉人设略有点深入人心,至少与荣意常来往的,与孟约略相熟的,都知道孟约很推崇荣意。

荣意没被伤的时候,还为孟约辩了几句,但因她受伤被扶下去,自然没人再管原益安侯之女怎么诋毁孟约。无非是说孟约再怎么无才无德,品貌远逊于人,周文和这“御前诗人”也不应轻弃于人,叫孟约怎么活。

几句话说得,仿佛孟约当时就应该抹脖子死了干净,似乎被退过亲就是一种不可饶恕的原罪。原益安侯夫人出身理学世家,虽然是很不受皇室与诸公推崇的理学学说,但即不反又不叛,只著书写些谁也不爱的言论,也没谁闲极无聊去对“理学世家”四字提出质疑。

不过,正因为有个理学世家出身的母亲,这位原本的侯府千金才有那么多不为人所认同的陈腐念头。但,再不为人认同,说出来的话传出去,依然十分难听,依然十分有碍孟约闺誉。流言这东西,传来传去,只会跟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越滚越惊人。

原本吕冰不想复述这些话,所以孟约这时候才算听完全程,听完后她简直不知道该说什么:“诶,干嘛拿我说事,我招她惹她了?”

吕撷英:“还真是,那位原益安侯女心慕重崖,若非重崖是个木头疙瘩,益安侯这新贵家风又委实平平,说不得我就会把他们捏成一对儿。”

孟约:没想到王师兄还会有桃花,没想到王师兄顶着一张戾气满满,杀气腾腾的脸,还能骗着如花似玉的少女。

郁闷地吃罢午饭,吕冰便告辞,带着吕撷英的手书回家去,临走还宽慰了孟约几句,叫她不要放在心上。孟约被软软的少女抱满怀,心里满是感动,她和吕冰其实也只见过两三面而已,人家为她也算是操碎了心的。

果然,小美人都是可爱,且能安抚人心的。

送走吕冰,孟约便回去照看孟老爷,庆园这边卢昆阆午后回来,听吕撷英说完仲秋诗会的事后,皱眉道:“孟主事是个能人,从海外运回的机械正在紧要关头,此时出什么岔子,别说仕途,恐怕这辈子的前程都得搭进去。”

工部从来不是铁板一块,准确地说哪个地方都一样,孟老爷这边高歌猛进,眼看着要立下大功,自然有人急眼有人记恨。流言这东西要伤人,有千千万万种伤法,牵连孟约的事别看好像搭不上干系,但官场中的人,心思百转千回,只要他们想,就没有搭不上的。

因孟老爷不时来庆园向卢昆阆请教,吕撷英对孟老爷也很有些了解,对孟老爷现在做的事也略知一二:“孟主事最看重年年,加诸年年身上的流言,恐怕不用旁人来挑拨,他自己就能郁郁不得开解。这样一来,必要耽误大事,这时要有人想做什么…怕是一抓一个准。”

“孟主事不是病着吗,俗话说得好,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叫孟主事养足一个月。一个月后,即使事情没转机,流言也可以设法平息。”

第八十一章 楼上楼下注目,路上行人驻足

吕撷英命人传来话,孟约便照着做,但孟老爷岂肯养一个月,他自扑在蒸汽机上后,愈发沉迷于千般机巧之中,颇觉得世界大有玄妙奇趣。以心中热爱的兴趣为业,本来就世间难得,孟老爷又是半道上捡起来的,更是珍之爱之惜之。

所以,孟约怎么劝,孟老爷都不肯。

见此情况,别无他法可想的孟约心一横,使出眼泪大法来。扑倒在孟老爷榻前,嘤嘤嘤地哭红一张脸,口中念叨着“妈”。一番言辞说得地叫一个声泪俱下,动彻人肠。

但,孟老爷多油盐不进,虽心疼得脸都快皱成风干的茄子,却还是不松口:“年年,你也常道时间不等人,事正如此。早在太祖时期,太祖便曾命人造过蒸汽机车,这一造直到太祖山陵崩都未能达成,直至而今,从这海外来的蒸汽机上,终于显见雏形。年年推崇太祖,便应知道太祖的话,在前行路上慢一步,就可能落后一个时代。”

孟老爷提太祖,主要是想说服孟约,孟约推崇太祖嘛。若说孟约是把自己装扮成荣意的死忠粉,那对穿越者太祖,那就是发自内心的铁杆死忠粉。

不过,就是拿太祖来说事,孟约也是不会同意孟老爷现在就去工部当差的:“不要,爹都不知道我多害怕,高烧不醒的时候,大夫就差没告诉我,要做好准备,一个不好就可能…”

孟约拿出前后两世都没爆发过的演技来,哭得那叫一个撕心裂肺,这话大夫是真说过,烧得极为凶险的时候,孟约真的被吓得特别狠。自穿入书中,孟约就一直在孟老爷羽翼下,使她的穿越生涯无风无雨,平平安安。倘若孟老爷真就这么,不说别的,单是烧坏了身体,孟约也受不了。

“爹,我已经没妈了,要是再没爹,你让我怎么活。”孟约红着一张脸,满面是泪地看着孟老爷。

孟老爷心疼都直犯抽搐,抬手拍拍孟约发顶,终是没能拗过孟约:“好好好,为父好好养一段时日,莫哭了,哭坏身体可不好。快擦擦眼泪,和小时候一样,一个不顺意,能不吃不喝直到哭晕过去。”

不管孟老爷说什么,肯答应就行,孟约乖乖擦干眼泪,复又一张笑脸。孟老爷好气又好笑,阴一阵晴一阵的,仍还是小孩儿的脸,说风是风说雨是雨。

不过,好好养不意味着不出门去,吕撷英和卢昆阆那边告诉孟约,可以请孟老爷去江边卢家的庄子上休养。此时暑热依旧,提出去江边休养,孟老爷也没怀疑什么,只命管家仆妇去准备一应物事。

孟约将将放下心来,孟老爷却趁孟约不在孟园时,想着许久没管过家中布坊。因如今在南京城也有间小布坊,一应帐簿都会送到布坊汇总,孟老爷想查看,只管去布行就坊。

因是清早,路上行人不多,孟老爷也没碰着什么熟人。一路打马至孟氏布坊,掌柜老远看见孟老爷,忙迎上来:“老爷今日却早,可曾用过早饭?”

“用过了,最近怎么样,你家老二媳妇快生了吧,到时记得往孟园送喜蛋。”孟老爷虽没怎么管布坊的事,但布坊里人员近况和生意如何,孟老爷心里都有本账,清楚得很。

“自然,应当的。”何掌柜知道孟老爷是来看布坊当季新出布料的,遂引孟老爷去看。正好秋日新上的布料已运到,何掌柜也确实因此有话要说。

原来,孟老爷走后,织坊的老工匠又再次对织机进行了改良,如今孟约曾经提过一句的针织机,已经被制作出来。针织机虽还简陋,但在巧手工人的手下,依然织出了十分平整柔软的面料,尤其是羊绒料。

梭织羊绒料,挺括是挺括了,暖和也暖和,但厚而且硬,不服帖,一沾水跟块木板似的。加真丝织薄料的话,成本太高,自家用用可以,上贡也可以,拿到市上售就很不合算了。

“唯一点,量还太少,按说大头应该送到京城来,可这才几匹,老爷再晚来一天,怕就已经卖完。老爷,别看咱们布坊小,出货可不小,眼下织坊越来越供应不上,老爷看是不是该多增些织机。”针织料暂时还没有用水力针织机,仍旧是人工,哪里供应得上。

孟老爷见自家生意好,心里满意之余,便想着水力针织机的事,有水力织机的研制在前,再研究针织机也不难。只是孟老爷如今的时间,早已不是自己的,他日常上差操劳的是这个国家的科技生产力呐。

答应何掌柜传信去鹿邑增加水力针织机后,孟老爷便要把仅剩下的几卷针织羊毛料拿走,说要给孟约,何掌柜:…

孟约过来,便见何掌柜一脸“老爷,你怎么可以这样”,不由失笑:“爹,织坊有给我送几卷来,我不差这些,每季都有新布送往孟园,我都发愁没地方搁,你就别再往回给我捎啦。”

孟老爷自是孟约说什么是什么,何掌柜松口气,这时店里渐渐有顾客上门。孟老爷便道,要与孟约一起去听书,孟约心惊胆颤,连连拒绝,孟老爷只道孟约是为他身体着想,暖心之余十八匹马都拉不回地拖着孟约去茶馆。

孟约:心好累。

好在,茶馆听书时,什么也没发生,孟约松口气,便要与孟老爷一道回孟园。谁料想,孟老爷又要出夭蛾子,说是天近正午,不如去合意楼吃个午饭再回去。

孟约喜欢吃合意楼的酱鸭脯和酱鸭腿,如果没什么事,孟约真挺乐意去的,可这不是怕孟老爷听着流言蜚语么,哪敢在外边多浪:“不啦,今天厨娘会做红焖牛肉,我可好久没吃牛肉啦。”

孟老爷遂被说服,父女俩说话间,便要坐上孟约乘来的车,一同回长平里去。恰在这时,斜里插过来一人,冲着孟约的脑袋,便“啪啪”砸出几个鸡蛋,虽不是臭鸡蛋,却也够叫人注目的。

孟氏布坊所在的这条街,虽不南京城的主干道,亦非最繁华之处,但却是南京城中百姓,最爱踱着步子来吃早饭的地方,这里的小馄饨和鸡汤面有口皆碑。此时,正是用早饭的时候,多得是人来人往,这一下,岂能不引来楼上楼下注目,路上行人驻足…

第八十二章 穿越者有妙计

(三更冷却完成,再次释放三更技能,本次三更技能释放时效为一天,释放时间为早八午一晚七,诚邀诸君品尝。)

(另,六一入V,愿诸君双节愉快,身安体健~)

几枚鸡蛋砸过来,孟约心下是“终于还是来了”的苦恼,而孟老爷是满目震惊地不解。

“你这人,怎么回事,我家闺女没招你没惹你,作甚砸她一脸鸡蛋。”孟老爷若不是官身,这时候早贴身掐上去跟人扭打起来,惜是官身,街上来来往往的人里,少不得有督察院下属官员在其中。孟老爷虽怒火中烧,到底没欺身上前,只是伸手把孟约挡在了身后。

“还有脸问怎么回事,哈…失德之女,人人砸得。”

被挡在孟老爷身后的孟约,明显察觉孟老爷听到这话时,气得浑身发抖。孟老爷身体还没好,孟约当然不可能就这么缩在后边,她想要站出来,却被孟老爷死死按住,不许她冒头。

“敢问,何谓失德,是不举善事,还是不孝父母,又或杀人放火,捡遗而昧,是不节不义,还是不智不信,是失礼于人,还是结交匪类?”

时下,若说贞节是女儿家的命,那德便是女儿家的脸面,孟约贞节当然没问题。但这人揪着不放的是德,时人并不推崇女子无才便是德,讲的是贞静守礼,孝父母举善事,有节守信,义礼俱全。

那妇人却掐着失德之一点不放,道是:“若不失德,为何会被退亲,我家在长平里,家中亦有女儿,人道择邻而处。我家女儿德行俱全,可不敢有你们家这么一门邻居,还请你家早点搬走,别坏了长平里的风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