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过饭,三人坐在开满菊花的园子里饮茶,说话间,许妍谈起文思源,因而又提了一句文思源的志愿:“也不知他哪里来的那么些心思,按说蜜罐子里长起来的,不斗鸡走狗便算是个好的,他竟有一腔热血。我是浇也不是,不浇也不是,浇吧男儿有志是好事,不浇吧,公婆不许,几位兄长也素来紧着他,再则投军亦不是易事。实则,六郎也知道,军中素不爱用江湖草莽,他不过就是不甘而已,想着去看看也好,这才自请进京与兵部商谈协约。”

江湖草莽不像久经操练的兵那样听指挥,很容易生自己的心思想法,然而战场上讲究的就是一个令行禁止,很容易自我放飞的江湖草莽遂并不受兵部欢迎。

孟约:若依着《三醮》剧情,后来别说是江湖草莽,门阀子弟都得上战场呢。

但愿,有掸月道长,不必到这一步。

第九十五章 车马未稳,路况不明

通远镖局与兵部谈妥后,很快便派得人来,孟约便也顺势见着了镖局另外几位少镖头。相比起五位兄长,文思源确实一眼就看得出来,是个蜜罐子里长大的。

文思源与五位兄长为让他随船出海一事闹得很不愉快,到最后,文氏兄弟依然没许幼弟随队。但文思源有文思源的办法——你们不让我随镖局出海,我就不会自己跟着么,哼!

连许妍都到第二天才知道,而这时文思源已经跑出去千八百里,追都追不回来。文氏兄弟知道时,文思源已经登船,且船已经驶离海岸很远。若是自家的船只,自然想怎么送返怎么送返,但兵部的船只,文氏兄弟也做不得主。

文氏兄弟只文三文四随行,两人看到文思源时,再怎么恨不得打死了事,也没办法,只能千叮万嘱让他谨慎小心。

当文氏兄弟在海上扬帆时,孟约总算把坐便研究出来,孟约也不懂什么土什么釉,只叫京外窑去钻研,她能把坐便研究出来,可以说已经耗尽她体力近期内所有创造力和想象力:“爹,你真不用再回工部啊?”

“袁院士开口,工部怎么会不放人。”孟老爷也更喜欢科学院的氛围,比起工部来,要少许多勾心斗角的破事。

孟约:重点在于科学院怎么会敞开门吧。

“那恭喜爹,日后可以专心钻研,不必再为旁的小事费神。”孟老爷老早就不耐烦待在工部,他在江宁织造的时候,不知道多开心。后来因为蒸汽机到工部,开始还不错,越到后来,孟老爷就越觉得不痛快。如今孟老爷终于挣脱出罗网,孟约也很为孟老爷开心。

此时,孟约并不知,孟老爷挣脱出罗网未必是好事,现在说开心还太早了点。

在蒸汽机车的铁轨被袁院士和孟老爷造出来,复又设计出可乘人,可拉货的式样后,科学院上书请天子和朝堂诸公,往科学院一观。科学院被几座山环抱于一块盆地中,内有一处不小的湖泊,地方自然极宽敞。因分设几个学院,众人都会选择从最近的门进出,因而科学院没有大门之说,因为压根不设院墙,只各个学院自有院落。

科学院憋着戏,在冬至这天,向天子和朝堂诸公展示。

自登上蒸汽机车的那一刻开时,不管是天子还是诸公,都大感新奇:“晁公,你看这是否便是昔年太祖曾提出的载运机械?”

“我仿佛记得太祖称其为火车。”

可惜孟约不在场,自然听不到这些讨论。

宣庆帝此时在问袁院士:“袁卿,这火车最快可日行多少里?”

袁院士道:“回陛下,我与衡诚已测算过,最快每时辰可行百里。不过,还有许多需改良之处,今日请陛下驾临,是为求陛下许我与衡诚借太祖手稿中,所有与火车相干的手稿。”

如果不是遇到没法解决的难题,袁院士不会在今天来这么一出,有这闲工夫,不如多钻研。

“每时辰百里,若还有能改良之处,想必能与健马相当。若夫相当,比健马倒便宜许多,马力毕竟有限,而此物想来不必停下来投草喂水歇脚。”宣庆帝虽没传承到祖上在机械上的天赋,但好歹是看着太祖手稿长大的,自然能领会到火车的好处。

“陛下,想若能每时辰行二百里…地远亦能安矣。”

明朝疆域太大,越偏远的地方,大明的掌控力度越低,虽则曾布下许多举措,仍是山高皇帝远,伸不过手去。要是火车能成,数千里之遥亦不过一日一夜,大明早年些打下来的疆域,便是时候好好整上一整,治上一治。

蒸汽机车的出现,确实预示着一个时代的降临,然后一个新的时代代替一个旧的时代,从来不可能平平稳稳。历史的车轮从来都是带着鲜血前进的,从来不曾有滚着鲜花前进的时候。

“依晁卿,叶卿之见,该当如何?”晃光甫与叶阜安皆为内阁辅臣,晁光甫是首辅,叶阜安是次辅。宣庆帝张口便问这两人,乃因而今政事,宣庆帝素是与内阁诸公商量着来。

宣庆帝在做太子时,就常被先帝道天赋平平,唯有一点好,便是不恋栈,肯将权利放手给能臣干吏。

晁光甫笑道:“依臣之见,应当借出,若太祖在天有灵,必当引为乐事,举杯满饮。”

别看次辅叶阜安比晁光甫小了近十岁,叶阜安反而不很支持推行太祖口中的“机械化”“解放劳动力”之类的“科技生产力”。叶阜安并不是太懂太祖这些名词,但太祖欲将世间带到什么样的路上,叶阜安是清楚的:“陛下,臣以为,火车不可取。”

“为何?”

“且不说能跑多快,稳妥与否,臣只一个疑问,为何当年太祖提出火车载运,却未施行。显然,当年南片北战,若有火车,不说其他,运送粮草便极便利。然而太祖却将火车手稿封存,显是此物弊端甚大,损耗甚深。国朝如今在海外战局吃紧,比太祖之时亦不遑多让,实不该分心他顾。”叶阜安出身于浙江桐乡,家中祖业乃是种桑养蚕织布,已有百余年历史。

自去年起,叶家的祖业便一日不如一日,水力织机纺机在工部的大力推行下,掠夺了许多小手工业者的生存空间。越是小手工业者,越是多平民百姓,甚至是贫民。叶阜安依据自家的境况,推断出“机械化”会使很多贫民更贫,让许多百姓无法过活,是以叶阜安一直很反对“机械化”。

叶阜安说话间,就把话题引到自家的祖业上,痛批水力织机纺机,斥责其是“不饶万民活路”。

孟老爷本来一直安安稳稳在一边当背景板,听到这句话哪里能忍,不过他脚才要往前迈,便被袁院士一个不着痕迹地错步挡在身后:“恕我不能赞同叶次辅之言,我只问叶次辅一句话,何不购入水力织机纺机?”

叶阜安:“天下纺机织机若皆换成水力带动,而非人工,且不说织出来的布往哪里卖,多出来的人以何为生?”

袁院士可是个见多识广,博学多闻的,不止专业强,副业一样强,把孟老爷往身后一挡,亲身上阵跟叶阜安开斯。他还真不是为孟老爷,袁院士可是“机械化”的中坚。

倘孟约在场,一定会脱口而出——这就是宣庆新政的起点啊!

孟老爷不愧是隐藏在历史背后的男人。

当然,如果孟约在,肯定会劝一劝孟老爷袁院士,因为眼下历史这驾车,不管是车上坐的,还是拦在车前的,都很危险。

车马未稳,路况不明,前路不但有拦路虎,还有挖坑人,乘车的人岂能安稳到终点,肯定会有摔下去,反被卷入车轮下碾平的。至于拦车的人,历史的车轮向前,别说血肉之躯,就是神仙也拦不住。

第九十六章 什么都不会,要你何用

在历史车轮滚滚而来时,孟约正沉溺在抽水马桶终于送到,且真的能用,还十分给力地把水花压得跟奥运冠军一样漂亮。孟约坐上抽水马桶,听到水流在马桶盖上轻轻地冲水声时,顿觉整个穿越人生,都变得圆满可爱起来。

如果不是用过的马桶委实有点心理障碍,她都想抱着马桶狠狠亲一口,哪怕不能亲,她也蹲在马桶面前内心“嘤嘤嘤”了一整天。这时候,她没有想叫谁一起来分享这种激动,她只想独自品尝这种愉悦感,或者还有一点点难以言说的惆怅。

回到书案前时,孟约再看到那本《太祖手稿全录》时,忍不住抱在怀里轻轻摩挲,她想问:“你怎么可以不寂寞呢,纵观前辈一生,似乎都很愉快,没有寂寞,没有孤独,没有举世皆醉我独醒的傲慢与高高在上,你是怎么做到的?”

蹲在马桶前的时候,孟约心里其实是有点寂寞的,这种寂寞来源于内心深处的与这个世界的格格不入。也许也不是格格不入,而是整个世界都还在沉睡,她却得一个人干活,一找不着人作伴,二没个人分享那点小小的窃喜,仿佛那会儿这世界真的就她一个人一般。

“所以你是开国太祖,我是闺阁里贪吃贪睡贪玩的米虫。”孟约叹口气,然后翻几页又叹气,“你操一辈子碎碎的心,怎么不操心操心女孩子每个月都要经历的那几天,我只会用啊…”

孟约半晌半晌仍是叹一口气,忽然又哼哼叽叽笑起来,因为她刚才替穿越者太祖吐了一句槽啊——什么都不会,要你何用,乖,赶紧哪穿来的回哪去。

“小姐,王御史来了。”

王醴一进来,就看到孟约在蠢蠢的笑,倒也眉飞色舞,神采高扬:“何事如此开怀?”

“啊,师兄师兄,抽水马桶做成了,走呀,我带你去试试。”孟约丝毫没有那上个人卫生用具,不好这样扯着人跟观景一样去看的想法,唯有的想法是,噢,我还能找男朋友分享一下内心的欢喜。

一听抽水马桶,王醴是想拒绝的,但看孟约快乐得像是在树上叽叽喳喳,便由她扯着袖子去看抽水马桶。

抽水马桶被安放在铺满瓷砖的地面上,瓷砖烧制略有一点很不明显的色差,倒显得更加自然,淡淡青灰色之上,白亮的马桶看起来确实比木桶要让人舒服得多。加上空间大,用的高大玻璃窗,挂着兰草帘子,摆着绿叶修长的兰花,墙上还有字画,不管看起来还是闻起来,都更似是花园一角,而非如厕所在。

孟约站在砌好的洗手池边,看着水银镜,又想起自来水来:“可惜还不能通自来水,不然,多好。”

眼下的水,还是靠仆从以压水井抽水的方式,从孟园旁边的河里,抽到高处的水箱中,实话说,除马桶和瓷砖外,都还是原始的人工的。

“不难,阿孟且再等等,待明年开春,说不得会转机。”王醴很喜欢孟约专注做点什么的状态,总叫人觉得精神饱满高扬,明亮却又不刺眼,像深秋,自层层红叶黄叶间筛落的柔光。所以王醴想倾尽自己所能,去帮她,何况,这事确实不错。

孟约:“嗯,我也会努力的,我这里先试用几天,待确实没什么差错,再让工匠们去庆园和泛园安,还有我外祖家和吕家卢家。”

修厕所的同时,还得想着加压泵,不过加压泵是真的必需找科学院的大拿们,她这个肯定不成,叫她做做设计,咬咬牙她能吃下来。加压泵完完全全属于工科范畴,让她这个学美术史的去做,不叫为难,叫压根不可能完成。

所以,前期先把厕所修修好,调|教好的施工队,先从亲戚朋友家改起。这东西,真不用怎么宣传,谁用谁知道。加上孟约也没指着这个挣钱,至于孟老爷…土豪的宠女方式是,只要闺女开心,贴钱都行呐。

“好。”

孟约现在倒是什么都很顺利,孟老爷却很不顺利,整个人沉着一张脸回来,又看到闺女和抢闺女的“野男人”一同出现在他面前,孟老爷完全想挥老拳打死王醴好么。可是不能打啊,闺女喜欢他,孟老爷只能含泪咽下这口气,差点没憋坏自己、

“爹,你怎么了,快先坐下,夏姜,去煮壶参茶来。”早几天,孟老爷身子不爽,大夫来看过后,道是需升阳气补元气,开了配伍好的参茶,让时常喝。孟约知道是孟老爷精神太紧,脑子里的弦一刻也不得松,累成这样的。可孟老爷干着喜欢的事业,孟约怎么劝都劝不住,只得天天监督着孟老爷喝参茶。

王醴:看来我得先走。

孟约却回头看王醴:“你往后退什么,我爹又不吃人。”

王醴:倒不怕他吃人,就怕他吃不下人,反倒气坏他自己。

孟老爷不知为什么,忽然心情又好了点,也许是见孟约一撇眼,王醴便傻杵着退也不是,进也不是,竟是一副惧内的相:“姑娘家家的温柔些,别瞪着眼吼他,你妈就从不这样。”

孟约:…

我这是为谁,就问您我这是为谁,这天下还有讲理的地方吗?孟约心里的槽多得,都快刷爆屏了好么。

深知这时候开口,不论说什么都是错的王醴,十分明智地选择默默站在一边,作逆来顺受状。

孟约一看王醴这幅样,快要气死,男朋友靠谱的时候是真靠谱,不靠谱起来,分分钟想分手:“我是捡来的吗,你居然向着他,你以后跟他过哦。”

这样的家庭“矛盾”,哪怕甜蜜中带着负担,也让王醴深感温馨。这就是他内心中向往而不可得的“家”,原来,此时他已身在其中,这感觉…当真美妙绝伦。

孟老爷忽然笑出声来,指着孟约道:“你三岁吗?”

孟约:“是啊,我三岁你也三岁…话说,我那帮亲不帮理的亲爹呢,快点还给我,不然我跟你急。”

被孟约对着吵几句,孟老爷反倒不气了,心中的郁结一下子少了许多:“还你还你,是他活该,你吼他瞪他都应当,他就该瞪该吼。”

“这才是我亲爹嘛。”孟约作出一张满足脸。

王醴:忽然觉得是时候准备准备,向孟老爷提亲了。

应该…不会遭拒吧?

第九十七章 肃秋至寒意来

参茶端上来时,王醴道要告辞,之前还看他很不顺眼,堵得快吐血的孟老爷反倒留他。孟老爷素是如此,气来得快也去得快,有孟约在更是跟肥皂泡似的,说没就没。

孟老爷亦是有话要同王醴谈,比起他这半道出家,王醴这个以科举晋身显然更谙官场三味。

待孟老爷把今天在科学院发生的争议略提几句,王醴便眉头皱得死紧,等孟老爷说完,王醴的眉峰仿佛打了几个结一样,解都解不开:“今日晁首辅与叶次辅因火车,引发的‘机械化’争议,内阁诸公各作什么反应,陛下又如何?”

没有亲临现场,王醴无法作出正确判断,孟老爷不但被袁院士拦在身后,当时又太过震惊,观察得并不全面。

“内阁诸公似各有思量,有赞同晁首畏的,亦有附和叶次辅的,倒不相上下。至于陛下…”孟老爷摇摇头,在场所有人,即使没明确表态,也是带着各自倾向的。唯独宣庆帝,句句点在紧要处,但丝毫没有露出半点情绪。到底是支持,还是可有可无,又或反对,估计在场除宣庆帝自己,内阁诸公也揣测不到真意。

当今天子,治国理政才能或平平,用人之明,帝王心术之深,整个大明三百年,也只有这么一位,孟老爷拿不准在情理之中。再说,孟老爷不很敢直视天子龙颜,只能侧耳听宣庆帝音声浩然,不徐不紧的语调,能听出什么来才叫奇了怪。

黄昏前,天骤聚浓云,压城欲摧,不过片刻工夫,雨幕便密密匝匝落下。青砖碧瓦之上,雨行如阵,转瞬之间肃秋至寒意来,枝头丁丁零零的秋芙蓉竟一刻芙蓉着雨楚楚动人的机会也没有,便坠成一地残花。

孟园的雨幕中,王醴在与孟老爷细推敲,南京城的雨幕里,则掩藏着无数推推敲敲。

门对紫金山的叶阜安从一介“寒门子”到如今内阁次辅,心中是切切实实怀有报国安民之愿的,这么多年来,他也切切实实是这么做的,至少他是坚定自己一直在践行自己的志愿。然而,此时对漫天秋雨,叶阜安却有迟疑:“鼎舟,你说这国,这国中之民,究竟该往哪条道上行?”

方鼎舟袖手站在叶阜安不远不近的身后,亦望向被重重雨幕遮去的紫金山,那方向再远便是供奉太祖的玉清山:“昔年太祖年暮时,对自己一生所行,亦充满疑问与不安。想来贤达行事,尽是如此,心笃行定而存敬畏,如此吾国吾民,才有今日之日。”

“机械化并非不好,只是太快,快到万万百姓,还来不及找到活路,便要断了生计。袁令昭那莽夫,心中只有科技,却看不见民生,他们那些科学家,哪晓得百姓疾苦世道艰难。”叶阜安语毕,天际刹那有明月出云端,叶阜安紧了紧双拳,坚定地抿嘴收声。

同样的明月,亦出现在晁首辅案前:“叶阜安非无能之人,乃受眼界所限,人的出身看似不能决定什么,但凡有能力,出身好不过锦上添花,出身不好更是一段奇闻。然,出身又能决定许多事,叶阜安的眼始终只能看到他身边三寸之地。”

“首辅?”

“不必担心,叶阜安这人,不喜被动,总会先出招。眼下最要紧的却是陛下,咱们这位官家,治国平平,用人之明,心术之深,我大明三百年无人能出其右。且先等一等,看一看,若陛下站亦主张推行机械化,叶阜安兴不起什么风浪,就怕陛下…”晁首辅到底在御前多待了些年,深谙宣庆帝的手腕,如果宣庆帝反对机械化,那么没人能从宣庆帝手底下讨到好。

晁光甫不是叶阜安,叶阜安为心中志愿,肯舍身,晁光甫却是恨不能千年王八万年龟。但,谁坐到首辅这位置上,能没点为国为民开万世太平的想法,做要尽量做,但委实不成,缓一缓便是。

明月又很快隐入浓云中,雨幕再起。

孟园里,孟老爷听王醴分解得头疼:“别说那么多,你只说,眼下我该怎么办便是。”

被噎得不轻的王醴:敢情,说那么多,没听进去一句。

“那要看,孟伯父想怎么办。”

完全听不懂什么意思的孟老爷又升起揍王醴一顿的念头,可是好气,打不过。

王醴也看出来了,他这样说孟老爷还是不很懂的,于是他干脆地对脑子里压根没有政治这根弦的孟老爷道:“孟伯父只管埋头研究,越快把蒸汽机车的速度提上去,安全稳下来越有利,这期间即使有什么,也有袁院士。再有今日孟伯父也没伸头,因而,一时半会儿,也不会波及到孟伯父。”

孟老爷轻咂一下嘴,道:“这就对了,问那么多说那么多,只这一句管用的。”

孟老爷都要怀疑王醴的用心了,这“野男人”不会是想多与他闺女处一会,才叨叨咕咕那么些的吧。

有用的时候是“贤侄”,没用的时候是“野男人”的王醴也是心累,偏又说不得一句不是,只能长叹一声,心道幸亏当年孟老爷没走科举晋身的路。

“天色不早了,赶紧回去罢。”

王醴胸口不由有些发闷,说半天功劳没有,苦劳也没有,真是…扭头却见孟约在灯下盈盈含笑,双眸中烛火跳跃,明亮得像在眼中点亮了星子。顿时间,王醴什么闷也都散开了。

“还有一点小雨呢,我送王师兄啊。”

孟老爷看看闺女,再看看闺女,复看王醴,到底没说“送什么送,他没腿不会自己回去呀”,而摆摆手,自顾自回屋生闷气去:怎么得了哦,在闺女面前越来越不重要!

“路上恐积了雨水,不必送了,着人给我拿把雨伞,我自回去便是。”王醴怎么舍得让孟约在夜雨里送他回泛园再独自折返。

“那我送你到门口。”

王醴没再推辞,与孟约并肩从廊下往前门去,将到门前时,孟约问王醴:“会安好无事的对吗?”

“嗯。”

孟约只盼真的如王醴点头肯定的那样,一切安好无事,孟老爷顺顺利利。

然而,孟约心里却清楚,必会起波折,只能希望孟老爷被波及得少一点,再少一点。

小剧场:

孟约:前辈,请问你当初为什么不全面推行机械化呢?

太祖:就我一人,没谁人能搭把手,拿什么推行机械化。

孟约:那为什么不弄抽水马桶,不接通自来水?

太祖:呸,挖个下水道都穷成狗,哪来闲钱通自来水,不通自来水,抽水马桶有什么意义!

孟约:那你画那么多手稿干嘛?

太祖:给穿越者后辈指点迷津啊,我就怕来个你这样什么都不会,还什么都想干的。

第九十八章 谁鞋子底下没踩过屎

在朝堂诸公为机械化而各怀忧思之时,地球另一端的战场传来消息,奥托曼帝的皇储在他国遇刺身亡。事实上,这位皇储是一位主和派,他此次前往敌对国家,也是为和平而前往谈判,希望能将战火从欧亚天空上抹去。

事实上,如果不是这位皇储遇刺身亡,战争即使不停止,也会因此而缓和。然而,这位差点就将和平带临人间的皇储,却死在了阴谋者的枪口下。虽然很快枪手就被找到,并被施以极刑,然后一位出色皇储的死亡,让本来端着强国姿态,坐山观虎阗,做同盟国做得漫不经心,不像来打仗倒像来春游的奥托曼帝国彻底拉下水。

消息传来时,朝堂诸公都沉默了那么一小会儿,他们都各自在心里怀疑,是不是自己这边的人干的。毕竟,做为一个玩阴谋玩到跟吃饭喝水一样顺溜的民族,不搞阴谋简直对不起成天勾心斗角的朝上对手。

当然,像这样大的阴谋,不经过宣庆帝首可是不可能的。

宣庆帝:朕很冤枉。

“陛下,臣以为此时当派使臣前往奥托曼帝国进行游说。”奥托曼帝国虽然是同盟国,但因为有一位一直主张和平的皇储,做同盟国做得十分漫不经心。大明与奥匈帝国对其意见不小,但这时候又抽不出手来去怼他。皇储意外遇刺身亡,还是死在协约国领土上,不管到底谁下的黑手,都不妨碍把奥托曼帝国彻底拉入战争的泥坑。

朝上商议片刻后,都主张派使臣往奥托曼帝国,但在人选上,很有些犯难。

朝上文官,寒门出身的多不会武,海外战局千变万化,还是派个会武的更稳妥一些。另外使臣出使,宣庆帝还是更倾向选世代为官家族的子弟,倒不是别的什么原因,而是考虑到风采仪范与气度,这些东西,是最好从小养成的。什么寒门明珠,风仪卓世,不是没有,是需要多磨砺方能有。

“陛下,使臣暂且不提,中译官微臣倒有一人选可荐。”宣庆帝的喜好,朝堂诸公还是清楚的。

“卿家且讲。”

“微臣早年曾在南山书院就读,与现督察院监察御史王重崖同窗就读,王重崖精通多种语言,除英语俄语之外,便是奥托曼语。”

“甚好,且传来御前奏对。”

此时,正在处理河南道发来公文的王醴哪想得到,朝常上正有旧日同窗,举荐他前往外洋游说奥托曼帝国。他确实精通三国语言,事实上,南山书院有专门的语言学科,对学子的要求是至少要会两门外语。

当然,因为大明扩张,远交近攻,俄语早已不算是外语了,所以王醴学的两门是英语与奥托曼语,因为俄语是现今只能算是方言。

公房外有着宫中制袍的内监来传时,王醴还一头雾水,他是监察御史,平素根本不用上朝,上朝那是御史大夫和左右都御史及御史中丞的活。忽然来内监传他上朝,这还是王醴头一回遇到:“还请稍等片刻,待我更衣正冠。”

即使日常不上朝,王醴也是有朝服的,好在依着前辈经验,王醴也放了一套朝服在公房。当即换上,便随内监往大明宫去。路上,王醴还远远和吕撷英身后的孟约对了个眼。

孟约:“先生,王师兄这样脚步匆匆,都不带停下来打招呼,是为什么去?”

吕撷英倒是门清,因御前的内监品报不同:“想是传重崖去朝上,必是朝上有什么要紧事,非重崖去不可。或是河南道出了什么大事罢,不然,不必重崖这监河南道的御史前往。”

只要不是因为机械化就好,家里已经有一个掉坑的,最好不要再来一个:“先生,我们上楼去罢,阿许在楼上冲我们招着手呢。”

因左近腊梅花开得正好,又有许妍在,孟约便很动心,一直想出来看看。虽然天气冷,却挡不住她一腔想出来浪的心,正好许妍也无聊得紧,便欣然应约。吕撷英是为叫卢昆阆体验一下单独带一天炉子,才同孟约一道出门的。

上得楼去,见到许妍,孟约便略有点昔年在鹿邑的感觉了,再看到桌上摆的琉璃酒盏,就更有了:“我都不记得,阿许挑的是腊梅花式样了。”

“知道你在南京,我特地一路小心翼翼带来的,可惜今年早些时候,拿出来饮酒,磕花了一点。”正是因为经常取用,才难面磕碰,琉璃极脆,再如何小心爱护,也是避免不了的。

孟约倒不很介意这事,没打碎已经算好的,她摆手道:“回头找个好工匠,咱们再烧一批,早前我画的图稿都还在,送去叫工匠琢磨琢磨,必能制出一模一样的来。到时候就是摔坏一个两个,也有能补得上成套的。”

许妍连连点头,吕撷英则细打量片刻后道:“那敢情好,回头给为师来一套。”

吕撷英话音方落,忽见楼下一队队列齐整,甲胄鲜明的官军跑过,孟约最近总是心惊胆颤,哪能看得了这个,心脏都快跳出嗓子眼。

“那不是荣长恭吗?”荣长恭是指荣意的兄长荣肃,吕撷英也不知想到什么,与身边仆从道,“快准备车马,阿孟随我去广阳第,阿许亦快些归家。”

广阳第是吕氏一族聚居所在。

许妍虽不明白怎么回事,却明白不是多问的时候,遂点阔大,这便命仆妇收了酒盏同吕撷英孟约一道下楼,并各自乘坐马车离开。

吕撷英直到马车快驶到广阳第前的街道上时,才同孟约开口:“今早我大兄为给炉子送字帖,曾来过长平里,与我提过一句,叶阜安恐有所动作,荣长恭与叶阜安素来交好,政见相当,荣长恭此去,恐非善事。”

“何谓非善事?”孟约问道。

“叶阜安与袁令昭不睦久矣,这节骨眼上,荣长恭带官军恐是要往科学院去拿人。”

孟约:…

“用什么理由?”

“在朝中久了,谁鞋子底下没踩过屎,但凡他们想找,还能寻不到理由。”吕撷英没出口的是,便是孟老爷,织造府这样的肥衙门里转一圈,即使没久待,恐手上也分润了油水。

不过,孟老爷到底在其中只算小角色,叶阜安不会盯着孟老爷不放,所以只有可能是袁令昭。

PS:

皇储遇刺身亡在历史上是真实发生过的,也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诱因,不过皇储不是奥托曼(土耳其)帝国,而是奥匈帝国。因前文先用了奥匈帝国,这会儿只能用奥托曼曼国~17世纪的欧洲,双奥才是真·土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