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过程中,他遇到了那些点亮天空的将校,还有曾经战死在他眼前的上官,还有与他一同过军营的,那些未来将要名动一方的英雄,以及可爱温柔身世显赫却一生飘零动荡的少女。

王醴极爱这故事,帮孟约提了许多建议,孟约不知兵事,王醴比孟约虽好些,却到底不曾在军营中打滚。孟约要去寻卢宕,王醴思来想去,还是有点吃味:“还是寻杨阁老罢,迈远到底在养伤,杨阁老年少时曾在军中行伍,也曾戍卫边疆,去请教杨阁老也是一样。”

正琢磨故事情节的孟约,倒没咂出师兄心里那点小九九来,只觉得王醴说得在理,遂转头就去寻杨廷礼。杨廷礼首辅都做过,为孟约这故事捋一个多国乱战,内忧外患的背景一点问题没有。

“阁老,您为什么不自己写故事呢,您要写,肯定能比我写得好。”杨廷礼的文采,连孟约这样“没文化”的都能get得到,可见真是个中大手。偏偏就爱改编,不喜欢搞原创。

“老夫知道得太多了,万一写漏…”杨廷礼也不是没写过,写着写着,自己都能看出在影射谁来。几十年的同僚,何必揭人家老底,抬头不见低头的,即使本人不在了,后人还在呢。

“也是。”孟约一边说,一边把刚才杨廷礼说的,她没记的又问一遍再补上去。补完,想起可能明年就要去谯郡的事,有点舍不得杨廷礼,“我这要不在南京了,您会很无聊吧,不如一起去谯郡呀。不是我夸,那真是个好地方,北方的冬天根本不比南方冷,南方这湿冷湿冷的,您关节不好,才不该在南方养老呢。”

“回头你是不是还想劝官家,把紫禁城也搬到谯郡去,毕竟那里地方宽敞,在南京就是想扩建宫城,都得问护城河外屋舍里的百姓肯不肯。”

“这就算了,太兴师动众,你轻车简行的,又一人住,就几个老仆。您看,怨知道您喜欢我,拿我当孙女看待,既然这样,干嘛不同孙女一块返乡呢?”

“真敢往自己脸上贴金。”杨廷礼不是没有子孙,只不过儿子走得早,孙子是个喜欢到处游山玩水的,至于曾孙,跟着他爹满世界游荡,杨廷礼都没见过曾孙几次。身边就一个侄孙还时不时还关顾一下,别的亲戚,不是不敢登门,就是山长水远,难能一见。

杨廷礼确实有那么片刻意动,但他还等着火车四通八达,好也到处去走走看看,遂拒绝了孟约:“不了,火车即然已经修通千里,老夫这把老骨头,也可以出去走动走动了,再不走后,日后就是想走也没得走。照料好令尊便是,总想把身边的人都团在身边,哪有这样的事…人生总欢聚少,别离多,阿孟姑娘早晚要适应。父母老了会辞世,儿女大了要往外飞,亲朋好友各自有生涯,若天各一方,便是相聚,也不过是刹那欢聚,长久别离。”

理是这个理,孟约心知也说不过杨廷礼,没准备多劝,待以后路轨铺满大明,还怕什么刹那欢聚,长久别离。想见的人在天边儿,也不过几日路程时,孟约相信,见面只是心中想与不想的问题。

抱着杨廷礼给的斗争梗概,孟约回去画画,画着画着又停下笔来:“我有点怕啊,一战这么快结束,会不会使五百年后的格局发生改变。小的改变不要紧,大的改变怎么办?”

再怎么努力避免去想这个问题,也还是忍不住,蝴蝶效应这个名词,不知道还能高枕无忧,知道了怎么安心得了。但她并不后悔救下卢宕,这样的少年,应该留着做更多了不起的事情。

“诶,要离开南京舒月坊怎么办,也没什么牢靠的人能代管呐。先生忙书院,也不可能叫皇后这么点小事…哦,还有外祖家嘛,过几年等表妹大了,还能叫表妹拿着练练手。”孟约也知道,早晚要回南京的,让她把舒月坊卖掉,她也舍不得,而且她也觉得自己有份责任在。

虽然盈利不高,但是个细水长流,月月不落空的生意。她还想着以后靠舒月坊的盈利,给长江书院的捐几栋楼呢,这眼前只投入不产出的,世家女们一时半会儿耗得起,但久了肯定不行,谁家的钱也不是大风刮来的,嫁妆尤其如此。

“年年…”

被打断了思绪的孟约回过神来,听到是孟老爷喊她,忙出门迎上去:“爹怎么满头大汗的,怎么了?”

“路轨出了事故。”

“什么事故?”塌方了还是被泥石流给淹了,还是路轨断了,车厢翻了,孟约快急死了。但孟老爷是一路飞驰回来的,下马后脚下飞快,这会儿正喘气呢。

“压坏了人。”虽然沿线都有设立警告标识,蒸汽机车除蒸汽机和车轮转动的声音,还有拉长的警告铃声,每到一个地方还普及各种安全知识,尽量避免在人口密集的地方铺路轨,意外仍然无法避免。

“现在人怎么样了?袁院士呢?”

“袁院士正在督察院说明情况,人已经送往医馆,人没事,一条腿没了。”

孟约:以不足三十公里每小时的速度,还能压坏人,那人有什么问题吗?

“他听不到动静吗,还是说经过有人村庄的地方没拉警告铃,又或者没设警告牌?”

“神智有点不清醒,别的倒没有,这会儿内阁正在打官司呢,路轨都被叫停了。”

孟约:“这和被马踢了,被马车撞了有什么区别,难道叫人不要骑马了,不要行车了,不要修路了吗,真是本末倒置。神智不清醒的人为什么会单独走在路轨上,明明沿路的村镇都喊专人去告知,路轨不能行走,违例者重罚。那人的家人呢,像这种情况也事先预料到过,首先是垫付医药费,再有分判责任,然后该怎么赔付怎么赔付。”

“事有这么简单就好了,本来机械化就有一拨人反对,到现在也没捋过来,这下出了事故,哪有不抓住往死里打压的道理。别的我不担心,就是担心袁兄受不了,本就受了一次罪,要是再有什么岔子,一生心血付东流,他怎么受得了。”

第二一一章 这看脸的世界

孟老爷满面担忧,或许他自己出事,他都不会像现在这样饱含忧虑,袁令昭可以说是孟老爷人生路上最大的转折。使他能够做自己擅长的喜爱的,并愿意为之付出一生时光的事业。

所以孟老爷才会慌乱之中,回来找闺女,也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孟老爷已经习惯了有什么麻烦事,先回来问问闺女。就算没有解决的办法,也能得到相应的启示。

其实,孟约有很直接粗暴的做法,那就是问责于其家人,神智不清醒的人,本来就不能脱离监护人的视线。饶是大明没有监护人这样的说法,也会有其他说法,但孟约想想这个大明这样好,不想从她这里开始破坏风气:“先派人去探探他家人的口风,若不是一味推卸责任,一味指责科学院,那就坐下来好好谈谈。若一味推卸责任,那我们就找个讼师。”

这是《三醮》里没有写的事,也许发生过,也许没有,自从卢宕归来,孟约就知道,这个故事将会以脱缰野狗疯跑一样的速度跑到不知哪里去。所以,她只能依据现代从各种新闻报道里看来的事故处理程序,别的,她也不知道怎么办。

“要不还是先找讼师吧,把我们的想法跟他们说说,务必要求无责任,但出于人伦道德,可以把人接到科学院进行治疗。治疗好之后,再视具体情况作应对,讼师应当比我们清楚该如何处置…爹,南京城里,哪位讼师最靠谱?”

孟老爷哪知道这个,这种事,得问王醴,三法司可没少跟满天下的讼师打交道。待王醴回来,知道孟老爷欲寻讼师,直接指明道路:“刘若钦,不过,他未必肯接,年年同杨阁老乃忘年之交,刘若钦…”

刘若钦就是当年登杨阁老门求教,被一句“欲求教,君有八斗才可教,君有五千两亦可教”而拒之门外的士子。这个即没有八斗才,也没有五千两的刘若钦最后没有中进士,中举之屡试不第改行作了讼师。许是上天关了一扇门,真的就会另开一扇窗,考举不成的刘若钦短短数年就成了天下闻名的讼师。

人道文无第一,虽然没哪个肯承认,但在世人心中,刘若钦就是当今大明第一讼师。

孟约:诶,人得到一些,果然要失去一些,算了,还是阁老要紧,刘若钦就算了吧。

第一不行,退而求其次,第二第三也不差。

刘若钦和杨阁老不和,南京城里三岁小孩都知道,不过是刘若钦单方面不和,杨廷礼置之一笑而已。

孟约觉得,这个刘若钦十有九成请不来,遂问第二第三。第二第三确实不差,刘若钦同他们之间互有胜负,所以也不算将就,第二第三至少跟自家这一边的人没过节,好请,一请就来。

讼师狄禹是个年方三十的年轻讼师,成名比刘若钦晚十年有余,是这几年才蹿上来的。以这位蹿升的速度,比刘若钦可不能说差,也许是因为脸长得好,即使明知这位不比刘若钦差,肯一见面就交付信任,全权托付的人鲜见得很。

但孟约见过三十来岁的年轻律师驰骋沙场,所以一见面,就合盘托出。同科学院商量出来的所有底限,全部告知,然后十分光棍地一摊手:“您看,我们就这些要求,对方不胡闹,我们可以承担一部分费用,对方要是胡来,那不好意思,我们不承担任何责任。”

“孟小姐若非女儿身,定能做个好讼师。”

“这话从何来?”

“做讼师,各有风格,有的人是心机千百窍,有的人则是直刀直枪,我没见过比孟小姐更直接的,叫人一听就觉得,没商量的余地,只能硬碰硬。”狄禹说罢,把记录好的文书都收妥,又问孟约及一直在旁边老神在在的院长还有没有别的要求。都摇头后,狄禹告辞,并告知明日他将去探望家属。

这边,狄禹才接下他们的案子,那边刘若钦就跟打对台似的,找到那名叫史福的伤者家属,不取分文,代他们同科学院方面派出的讼师狄禹交涉。

不管朝堂上拿史福怎么来作场面,史福的家人始终没有把这当成可以大讹一笔的意外事故,史福神智不清,从小到大没少出事故,好几次差点死了。所以,刘若钦找上门来,史福的家属先是有点怕,但他们仍咬紧牙关,没有一口答应。

“我们没别的要求,科学院肯给阿福治伤就行了,本来是阿福贪玩,不能怪科学院。科学院发了好几次小画片,我们都晓得不能走路轨,也教过阿福。等阿福治好我们就回去。”史家人遇到过史福差点淹死在池塘,冬天摔在沟里第二天奄奄一息被人发现,碾米粉时手伸到碾子下去差点断掉,这次断了腿,史家人是真的不觉得应该怪别人,毕竟是一个从小出状况到大的孩子。

狄禹是听着史家人说这番话进来的,他进来的时候,刘若钦还没走。狄禹含笑,风度翩翩地朝刘若钦拱手:“刘先生。”

“狄讼师。”刘若钦平时也会假假喊一声狄老弟,但今天他是为接史家人的案子来的,所以一语点出狄禹的身份。

可是人家脸好,加上风度翩翩,逢人带三分笑,怎么也不像是那种会把逼上梁山的。史家人虽然有点害怕,但也没乱了手脚,请狄禹坐下,狄禹先问史福腿怎么样,待史家人说史福的腿愈合得不是很好时,狄禹道:“科学院愿意给史福提供更好的治疗,想必几位也知道,科学院中有医学院,几位院士皆有回春妙手。但人得送到科学院去,就是不知道几位能否放心,毕竟这史福的腿是科学院铺的路轨压坏的。”

史家人正为史福的腿伤忧心不已,一听科学院肯接到医学院去,没有不喜出望外的。哪怕是个痴傻的孩子,也是照顾了十几年的,史福身上干干净净,不像寻常神智不清的人那样邋遢,可见是家人照料得细心。

凡以人为重,就不会在这样的时候扯皮,当然狄禹要不是事先听到,也不会把仪态摆得这么温若春风,光看着端是君子如玉,沁人心脾。

饶是刘若钦在一边不停游说,使劲黑狄禹和科学院,史家人也更相信笑得纯良无害的狄禹。

这就是传说中的颜值即正义!

#刘若钦:这看脸的世界#

#狄禹:其实我还有气质和才华#

PS:忍不住想,要是师兄来,史家人就信了刘若钦吧?

师兄:这看脸的师世界!

第二一二章 阴谋家心中,一切都是阴谋

科学院方面,根本没想到事还能这样简单地解决,遇上的竟是一家分毫不闹事,通情达理的人家。人遇事,往往是先往坏的地方想,做最坏的打算,结果往好的方向发展,当然是意外之喜。

夏日的雨来得急,说下就下,科学院这边腾出屋子来,本要去接史福,但雨下得太大,史福的腿才接好,科学院方面怕沾上雨水会感染,便约定等雨停再去接史福。史家人对科学院自是感激,毕竟谁都知道科学院等闲的不接病患,而医学院里那几位,又偏有整个大明医术最顶尖的那一小撮人中的。

谁料想雨会一下就是四五天,直到第五下午才微微收雨,黄昏时终于见了太阳的面。科学院遂派车过来接史福,接史福时,科学院派来的医学院助教细细查看了史福的伤口,挥手止住正要搬动史福的人:“前天我同匡院士来的时候,伤口还好端端的,怎么这两天反倒化液了,伤口不干是大事,负责史福的医师怎么同你们说的?”

史家人一辈子在村中,也皆没受过像现在这样重的伤,什么化液不化液的,他们也不懂。医学院的助教问,他们才知道不对,迷茫地问医学院助教:“这样不对劲是吗?”

“如果伤口一直不干,反而化液化脓,很可能会出现坏死。即使不再恶化,照现在这样的情况看,伤口会愈合得更缓慢,像这样的伤口好得越快越不容易出问题。现在是夏天,按说伤口长得快,这几天工夫,伤口应该已经闭合开始长肉发痒。史福再如何,痛痒是知道的对吧,而且他一旦痒肯定收不住手要抓,但他没有…”医学院助教说话间,应天医馆的医师进来,医学院助教便喊其过来看伤口。

“这事我们也知道,说也奇怪,本来伤口确实已经开始闭合,前天你们走了,史福晚上还喊痒,我叫人盯着他不许他挠。结果第二天来看,又没听见史福喊痒,伤口开始化液,结好的痂被化液泡开,闭合的伤口又裂开了。”应天医馆的医师也是堂堂正正学医出身的,不可能这点医学知识没有。

同医学院助教把这几天的用药一对,就知道药没用错,再问饮食,史家人早就得了医师的叮嘱,什么能吃什么不能吃,史家人都上紧得很。史家人的饭菜都是应天医馆提供的,偶尔史家人会往外买点补血生肌的吃食给史福,也都是先问过应天医馆的医师的。

医馆的饭菜提供不会有问题,史家人去买的也没问题,这样一来就很难确定是哪里出了事。

“婶子莫急,就是好得慢一点也能好起来,还是得先查明原因。”医学院助教是来接人的,但现在反而不好接,只能驱车,把几位院士从科学院接到应天医馆来。

几位院士来得很快,来了各自查看询问,院士匡海最擅长治疗外伤,且外伤的各类药也极了解,他盯着半晌,从史福的伤口上取下化液来,喊自己的助教赶紧拿到医学院去作测试。

“伤口久不愈合,原因很多,一时倒不好确定是因为什么。”要是史福发烧,那不用多问,必然是伤口感染。但史福一点事没有,整天乐呵呵跟没事人似的,别说发烧,就连疼痛好像都感觉不到一样。

有句话说:阴谋家心中,一切都是阴谋。

科学院派来的这位医学院助教就是个阴谋家,虽然在科学院完全没有用武之地,但技能一旦点亮,就很难才从技能树上根除。科学院有一小团体,他们自认是科学院里还打算带脑子活着的人,其余的那些院士助教不是不带脑子活,而是把脑子全用在了研究上,根本没多余的智商用来活着。

这群人聚在一起的目的和想法可以说是有点中二的,但他们确实为科学院那群把脑子全用在研究上的科学狂人们挡去了不少世上风雨。这位助教一察觉到不对,在匡海院士赶来接手的情况下,立刻赶回科学院,把他们的小团体成员全召集起来。

经过一番讨论后,他们得出以下几个结论:

第一、路轨铺设早已定好线路,各方仍有所争夺,可能是恶意争夺导致的。

第二、私仇,有人将史福引到路轨上。

第三、反对机械化的叶阜安一派欲借机生事。

第四、针对袁令昭院士本人。

“私仇无法解释通,应天医馆虽人来人往,但不是谁都能悄无声息对史福动手。”

“恶意争夺也不太可能,经过史家村的路轨,修好已经有半年,这时候还来争,压根没有意义。就是要恶意报复,也不会挑史福,史家村路段闹得最凶的是家里养了两百多只羊的史义山,报复史义山比报复史福还容易,毕竟有两百多只羊,春上天,发点什么病,全能栽进去。”

最后只剩下三四两条:“叶次辅不至于这么鼠目寸光吧,我上回见叶次辅是正月的事,向我询问了一番路轨和电灯、自来水的事,语气里已经没有反对的意思了。”

“那谁会针对袁令昭,他天天待科学院,能招谁惹谁,又能上哪去招惹?”

中二小团体忽然倒吸一口凉气:“难道是我们中有人嫉妒袁院士的成就?”

“袁令昭干什么了,连我们都没嫉妒,哪个院士,哪个助教还会去嫉妒他陷害他?”

中二小团体又齐齐松口气,会搞阴谋诡计的都在这呢,剩下的那些不会搞阴谋诡计的,就是嫉妒,也会明着使绊子。想想他们使绊子的智商,中二小团体摇摇头:“不是咱们院里的人。”

“有没有可能存在这样一个人,即反对机械化,又和袁院士有私仇?”

众人:有这样一个人吗?

如果让孟约来答,真有!

那个丢官去职,还被勒令登门袁院士道歉,到现在也没看到起复希望,可能一辈子就这么无望仕途的荣肃。

在《三醮》这本书里,这位就是个为达目的,什么事都能做得出的。荣意后期会和一直很宠着她的荣肃翻脸,正是因为这种种三观上的不合,当然,荣意后来还是很努力周全了荣肃,而荣肃也在之后幡然悔悟,余生都在努力弥补错误,并且如苦行僧一般生活,帮助他人,救赎自我。

当然,荣肃能有幡然悔悟的机会,也是因为他是荣意的亲兄长,不然,换到炮灰配角身上,和女主唱对台戏,死八回都不够。

第二一三章 耳聪目明不做糊涂鬼

荣肃是个好兄长,这毋庸置疑,但这位着实称不上是个好人。

孟老爷将科学院的阴谋家们的猜测,在饭桌上同孟约说时,孟约第一个想到的就是荣肃,这个在《三醮》书里的非BOSS极反派,给孟约的印象是很深刻的。哪怕出场不多,哪怕最后被宠爱的妹妹给掀翻在地,荣肃也是孟约曾经觉得喜欢的角色之一。

但,真到了这个环境中才知道,荣肃这个人有多可恶,有多讨厌。

史福本身可能确实是意外,但伤口不能痊愈,组织出现坏死,不但可能导致接到的腿坏死,最终失去双脚,行动不便,还可能因为感染的并发症而丢命。

“没证据,不能随便下定论,不是说督察院在查?”孟老爷问一边默默吃饭的王醴。

王醴点头,尽量不开腔,因为最近孟老爷愈发看他不顺眼了,看他不顺眼还不算,还总喜欢把他喊来吃饭啊什么的。按孟约的说法,孟老爷现在是不见了他惦记得慌,见了他又嫌弃得慌。

“那应该能查出来,再等几天罢,史福现在已经在科学院了,有匡院士在,再难的外伤也能调养好。那为恶者,也太小看科学院了,别说断腿,只要不是断头,哪儿断了都能救回来。”孟老爷说着仍是叹气,想做点事真的不容易,走路就有人挖坑,唱戏就有人拆台,真不知道到底抱着什么样的心思。

查自然能查出来,查到的是不是被推出来被黑窝的就不知道了,应天医馆虽然看守严格,但到底是医馆人来人往的地方,再严格也免不得有关注不到的时候。督察院连夜提审了二十几人,最后将目标锁定在应天医馆一名这段时间负责守夜的医师身上。

督察院点人去捉拿那名守夜医师时,发现那名守夜医师的家人已不见踪影,他本人则横死家中。是服毒死的,生乌头煎汤,虽没有留遗言,但不管督察院还是应天府、刑部来都是同样一个结论——自杀。

药是该医师自己去买的生乌头,应天医馆的乌头入库就是制好的,所以只能去外面买。生乌头毒性极大,在工部“限定售卖药材名录”里,只有指定的药铺才能买到,而应天府卖生乌头的药铺就那么几家,一般人还买不到,非得是医师去买不可。

“就算是自杀,妻儿老小不见踪影,也很能说明一些事。要么是家人甘心赴死,要么是被人拿了妻儿老小来要胁。”孟约实在没证据说是荣肃干的,毕竟应天府衙督察院和刑部都去查过,都没找着证据。

作为反派小BOSS,干点坏事要这么容易被查出来,怎么能有脸做小BOSS呢。所以,自然查不到证据,一分一毫都没有,荣肃仍然是那个赋闲在家,等待起复的士子。

“是谁从中坏事,自有督察院应天府去查,眼下最要紧的还是史福的伤。虽然没再恶化,但也没怎么好转,匡院士这会儿急得团团转,这一耽搁即使日后能长好,也会有一截没知觉的,很可能没以前便利,还要落个一辈子的毛病。”孟老爷这些日子总是爱叹气,路轨和蒸汽机车做出来,他觉得那是好东西,事实证明也确实如此,但那么好的东西,却还是会被人用来攻击科学院。

世上总有些瞎子,自以为摸到了全世界的脉络,其实不过是摸清了自家后院的假山湖石而已。

“爹别生气,气坏了岂不便宜那坏蛋,等去了谯郡就好了,熟人熟地的,有什么风吹草动,都瞒不过爹的耳朵去。”孟老爷虽然只是一方土豪,可整个谯郡,乃至毫州的人脉都铺得很结实,比起在南京眼聋耳瞎来,去了谯郡好歹能耳聪目明不做糊涂鬼。

“我这是为袁兄,因史福一事,总是自责,本就年迈,经此一事,只怕要提前归乡颐养天年。虽路轨如今有的是可以交托的人,但能有几人如袁兄这般…罢,不说这些,天色不早了,早点去睡。”孟老爷最近是越看闺女,越不能想象闺女出嫁的样子,每看到心里就泛疼。

孟约依言去睡,想着早前两天见过一脸灰败的周文和,没忍住把箱子底的手札拿出来看。《三醮》原文中,周文和最近正被打击得狠,他一腔热血,在文里只有区区一行文字。倒是林莠,戏份比周文和这个男十八号多多了,毕竟林莠是女配,而不是女十八号。

这位强悍的女配姑娘,是自己不痛快,就会带着身边的人一起不痛快的呀。孟约依然很看好林莠,依然在等着这位彪悍的女士搭上某条大船,但愿那条船没被她蝴蝶掉,那样就太罪过了。

闭眼安睡,一夜无梦,早上起来是一场淅淅沥沥的雨,打在开得正艳的月季花上,美好清新得能洗净人心肺。孟约深吸一口气,洗漱罢陪孟老爷吃完早饭,便将画室的门窗全打开,铺开纸笔,继续画她的《将军令》。

王醴来时,孟约正一边看着摆好的瓶花,一边下笔涂画,尽数挽起的青丝将一截雪白的后颈露出来,在绯红的衣裳与青丝中,显得格外细腻如脂,洁白如雪。

孟约抬头看到王醴时,已经过去挺久,孟约搁下笔笑道:“师兄几时来的,怎么也不喊我,你这是看了有多久,居然都入神了。”

“把追风胖达它们几个给你带回来,昨天晚上又上我哪去了,赖着不肯走,非扯着我喂一顿肉才罢休。你是不是又给他们吃蔬菜团子了,见到肉跟饿了十天八天一样,光胖达就吃了两盆肉。”王醴其实不是很懂孟约,为什么非要求四只狗时不时吃点素。

孟约是为了让四只狗活得健康一点,活得长一点,好比胖达,像它这样的食量,要顿顿给肉,别说二十年,十五年都不知道能不能到得了:“你下次在我喂它们吃菜的时候给他们肉,我跟你翻脸哦。”

王醴:“好好好,年年说了算,从今往后再也不给。”

“你今天居然还没去上差?”

“陈同知已到任,清吏司还能有几天清闲,倒不必太早去。”不大朝的时候,王醴他们当班的时间,并没有这么严苛,从前督察院在这方面倒更严格,到吏部这里,反而放得宽些。

孟约见王醴一脸“我们约吧约吧”,不由失笑:“走吧,正好我想吃巷口的豆花了。”

孟约就是没想到,吃个豆花,还能遇到荣意和叶慎章。

第二一四章 不闻天下事的少女

叶慎章曾在泛园住过一段时间,那是叶慎章人生中最低谷的时候,这个人不像别人,对处于低谷时经历的一切避而不谈,他是在低谷中亦能发掘出小小乐趣——比如巷口的豆花。

大婶的豆花是每天早上起来才现做的,以往用的是泉水井里的水,后来改用了自来水,味道倒也没变什么。大婶的豆花上还浇有蜜红豆,寻常店家用糖,大婶却真是添了蜂蜜,虽只少少给一小勺,却在叶慎章那段凄风苦雨的回忆中,充填了些许绵软甜糯。

荣意从未在这样的街边小摊上吃过东西,她虽非阀门世族女,却也出身累世官宦之家,想吃什么,从来只需一句话,山里的海里的,天上飞的土里藏的,没有吃不到的。

“尝尝。”

荣意拿着汤匙,正要张嘴尝时,孟约和王醴一路说说笑笑过来,因桌椅都摆在墙的另一侧,孟约和王醴走过来时关顾着彼此和豆花摊子,倒没注意到他们:“两碗豆花,年年的要三勺红豆不必再额外加糖,我的照常即可。”

卖豆花的早认识这俩时不时要腻歪着过来吃豆花的,乐呵呵地给两人盛豆花之余,还同两人拉了几句家常。豆花做好,王醴一手一碗端到桌边,孟约坐下刚要拿水涮一下汤匙,看到了荣意:“阿意。”

“阿孟。”

两人现在,是真没什么话好说了,一来隔着天堑,二来久不见面,反而不知话从哪说起,倒是王醴和叶慎章并不生疏地说了几句话。

叶慎章和荣意很快吃好,荣意只吃半碗,这位吃东西从来秀气,倒不是不爱吃或嫌弃。他们吃好时,孟约这类丝毫不知道什么叫淑女形象的也已经吃好,她是连碗底的半粒红豆都非要舀到嘴里吃干净的。

不尴不尬地同荣意互道告辞,孟约转身赶紧往孟园走,嘴里直嘀咕:“这会儿的情节快到两人为某些事大吵一架,差点就此老死不相往来的剧情了吧?他们是为什么吵架来着…”

哪里还记得起来,摇摇头,孟约不再去想,反正剧情和她关系不大,再说被蝴蝶过的剧情,想也没用。

孟约却不知道,叶慎章和荣意吵起来,她和王醴相携而来并坐吃豆花就是重要诱因。那两位,彼此都觉得他们虽然大多时候都很合契,但某些方面,根本没办法磨合。比如刚才那碗豆花,叶慎章曾经历过一段很苦的日子,格外珍惜食物,一粥一米都总觉来之不易,所以日后为首辅,才总是无比关心底层百姓的温饱。

而荣意,并没有什么错,胃口小,吃东西的习惯是,不管多爱吃的,都不会容许自己吃到饱。长平里巷口的豆花份量可不小,荣意吃不放剩下,并不是矫情嫌弃,而是习惯使然。

再到孟约和王醴谈笑携手,谁都能看得出两人无比甜蜜,且王醴的情话,已经到了张嘴就来,且越来越能用平实的话把孟约撩得不要不要的。两相对比,荣意觉得,她和叶慎章可能并没有那么契合。

当然,这只是诱因,真正的原因还是在荣意与叶慎章自身。

闭门画画到下午,管家进来报喜,说是鹿邑来人,送来几车细羊绒线,这回是真的细到了孟约要求的,同蚕丝一样细的程度。冬天冷来着,孟约一直想要又薄又暖的羊绒衫,奈何工艺上总实现不了,织出来的羊毛料挺好,纺线织出来的毛衣又硬又厚,根本没有想象中的柔软轻薄,保暖是保暖了,但很不好穿。

“岂不是也可以织又薄又暖的羊毛料了。”从前都是厚厚的羊毛昵料,现在看来完全可以织成大部分衣服都能用的料子,这样一来,每年吃掉羊肉浪费的羊毛,完全可以都利用起来,织成衣服。日后,就可以不要大意地去征服所有更寒冷的地方了,那些积年不化的冻土疆域,就可以派大军镇守了嘛。

“可不,送了一车来,正在外边卸着,小姐可要去看?”

孟约自然要去看,把笔一搁,到前院时,已经卸得差不多,她就在院子里看。一匹匹羊毛料并卷成桶的细细羊毛线搁在用长条板凳上,颜色皆十分柔和,有先染后织的,也有先织后染的。先染的织着各种花纹,后染的颜色匀称温柔,羊毛线带着一层短短的绒毛,看起来就暖和起来。

因都是天然染料,颜色并不像现代常见的那样鲜亮,色牢度也要差一些,但每一种颜色都温柔得像是从天地之间采撷而来,带着草木与泥土的芬芳。最薄的一匹羊毛料,和素日里的重缎差光多,摸上去手感柔密,却又带着几分挺括,想来若制成衣裳,也不会软塌塌的。

“先分成…”庆园要一份,外祖家要一份,仰园杨阁老那里也不能少,还有她的小美人陈蕙容那里,唔,还要宫里的帝后和三只小萌物。余下的,孟老爷有,王醴有,吕冰也得有,汝阳第也得送一份倒不能单只给吕冰…

一车料大概百来卷的样子,各色都有,鹿邑那边看来是知道孟约喜欢送人,大部分料子都是每样有好几卷。余下的小部分,孟约掐算着来,至于羊毛线,因为送来的没有布料那么多,送人也未必会用,得全留下,家中有小孩子的可以优先考虑给人织一身羊绒衫羊绒裤。

“诶,我什么时候要操这么多心了。”一年要送几次面料来,每次她都要方方面面考虑到的,她是发过誓愿要做宅在家里,不闻天下事的少女的呀。

除这些,还有逢年过节走礼,各处的人情往来,孟老爷就没沾过手,连过问都没有,万般放心地全交给孟约,美其名曰:“不懂可以去问吕先生,左右早晚你要自己当家。”

“我居然不知不觉得,把什么事都揽在手里?这怎么回事,怎么就成了这样了?”

孟老爷但笑不语:当年女神太太就是这么对我哒,我如今不过是有样学样而已。

管家与仆妇皆在一旁掩嘴笑,孟约一看,知道了,都是她爹弄的鬼,不愧是商场上打滚过来的老油子,这一手玩得那叫一个无声无息。

“难怪我觉得我到南京后,一点也不无聊,天天时间安排得满满当当。”

#我爹黑得好天然,肯定是在外边风吹日晒,为挣小钱钱养活我才晒黑的!#

接下来,要加快进度,赶紧去鹿邑开工啦~

第二一五章 不许打黄河长江的主意

孟约也没就这点亲爹的小心机跟孟老爷掰扯,左右不过是件小事,人家专注科学事业这么忙,家里的事她捎带手能做,那就做好呗。不过撒娇还是要有的,孟约一通嗲发得孟老爷举白旗,一副“你要怎么就怎么,我任宰割”的样子。

“噢,爹的意思是,你可能要提前去谯郡?”孟约也没想到,工学院的筹备小组效率这么高,这半年的,就热火朝天把基础建设给搞好了。基础建设一完备,基于其上的建筑就更快了,而且高炉也已经建好,只等铁矿运来就可以开工炼钢。

“袁兄不想再待在南京,遂带着家眷尽数迁往谯郡去,不然,这个月为父就得去谯郡。”孟老爷说着叹口气,不想嫁闺女的,但看来得提前嫁闺女了。本想拖到明年秋末,现在看来,最好在夏初不冷不热时把婚礼给办好。

这个问题,孟约也想到了,但她不能发表任何言论,不然孟老爷的醋劲她受不住。回头叫王师兄来扛亲爹的幽怨和醋戏好啦,左右最近王醴也已经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