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想院长多难做,再想想你爹要去了工学院,又是地头蛇,岂不更要事事操心,处处忧虑。”何院士干脆点名。

孟约:“原来是这样,那还不简单,爹给自己找几个助手,多出点钱,左右侈也不缺,能让自己轻松点,干嘛不干。”

孟老爷:“诶,倒是。”

看来我闺女依然还是我的小甜甜。

“倒不必花钱另请人,从学员里挑出几个来分管一下事务即可,就当是让学员们提前历练历练。”

“不能耽误学习。”

“我们怎么没想到,这些不耐烦做的事,找人做就行了,干嘛自己做,我们谁还差那三瓜两枣吗?”他们不差那三瓜两枣,他们是一差就差一车皮瓜,一车皮枣。

孟老爷:我想起来我有个不是亲儿子,胜似亲儿子的孩子。

鹿邑县,程三板子大大一个哈欠…

第二零六章 建立起来,兴盛下去

工学院已经勘测好地方,只等工匠们开过去,就能开工建院。

因不是一天两天能建成的,自然是边建边用,边建边搬,科学院大佬们一拍脑袋,决定先把往谯郡的路轨给辅了,边铺边运东西。测定的最佳线路约有八百里,凭现在的辅设能力,铺个半年也就差不多了。但科学院下的工队还没撤回来,那原定六千里路还没修完呢,肯定一时半会儿撤不回人来。

在钢铁不缺的前提下,他们要另调|教一支工队不难,毕竟孟老爷在呐,科学院里不能撤回全部人来,撤回一拨熟练的工匠来带人不成问题。所以,还是钢铁的问题,现在钢这么紧,光科学院的锅炉已经有点供不上了。

孟约想了想:“既然南京城内外不让再兴建高炉,我们可以去谯郡建呐,也不是非得从南京往谯郡铺,从谯郡往南京铺也是一样。”

何院士:“是这个理,我们一时轴了,南京不让再建,谯郡肯定许啊。且谯郡周边不是才发现大储量铁矿,连铁矿都不必再运来运去,省事得很,你们坐着,我这就写条陈递去工部。”

要说孟老爷是现在最适合去谯郡完成先期工作的人,不过人人都知道他有个将要出嫁的闺女,肯定得在南京城待到闺女出嫁。众人商谈来去,最后选定另一位对炼钢颇有心得的助教任副院长,院士们根本不想干这吃力不讨好的活。这位新出炉的副院长等工部批文下来,就得立刻赶往谯郡兴建高炉,锻炼钢铁,用于铺设路轨。

此时,陈维昌被盐匪生死追劫的消息已传入南京城,被呈到天子御前。要说宣庆帝,这么多年做皇帝,真没见过在境内这么敢于猖獗追杀官吏的盐匪,自是天子一怒,严阵相向。

六日后,陈夫人领着陈蕙容和一干家人进南京城门时,陈维昌也已经在应天医馆处置身上的伤。好在伤得不重,皆是外伤,养一段时间,补补元气补补血又是一条好汉。

孟老爷领着孟约去探望过陈维昌,虽然一身外伤,看起来可怖,但精气神还不错。特地送了家里炖好的汤水来,陈维昌见到熟人,亦十分唏嘘:“不过短短几日,如今再见孟兄,真是如同隔世。侄女也长大了,听闻定了亲,不知王家郎哪来这般好命,竟能娶到侄女。”

他们到医馆不多久,陈夫人同陈蕙容也到了医馆,母女俩可能是路上就得知了消息,哭得眼睛都肿了,这时见到陈维昌一身刚处理完包得怪吓人的伤,又哭出来。陈维昌好容易才安抚好母女俩,母女俩这才来得及同孟老爷和孟约见礼。

“本该好好见个面,不料在这样的境况下,失礼了。”陈夫人说罢,打量打量孟约,见小姑娘是生得愈发好看,又夸几句。

陈蕙容擦了眼泪,挨着孟约坐下,孟约给她递湿帕子,她就接过擦脸又递还给孟约,倒一点没跟孟约生疏:“你师兄呢,怎么不陪你一道。”

小美人们之间常有书信往来,孟约的近况,陈蕙容自然是清楚的。陈蕙容的近况,孟约也清楚:“在当差呢,快别说他,你不是已经定亲么,那董家郎如今在何处?”

“他随父进京,比我们早,眼下已经安顿好,改日我们一起聚。”陈蕙容说罢叹口气,想起许妍来,好端端的小姐妹,就这么少了一个,真让人想想就难过得紧。

“待令尊好了再说,左右都在南京,一时半会儿也不会挪地方。”孟约倒没说明年后年,可能就要返回谯郡的事,她怕说了陈蕙容会搂着她哭个不停。

陈蕙容点头,问明陈家已有园子安顿后,孟老爷同孟约一起告辞。路上经过德音书院,孟老爷道:“这地方不错,可惜年年已经大了,不然正经该去好好读读书。倒是为父耽误了你,不然年年说不得也是相饱识诗书的才女子。”

孟约没有反驳,因为她现在已经明白过来,确实是她带着现代人的眼光来审视,才会觉得这不是个正经教书育人的地方。事实上,既使是德音书院,也一样能教会人去思考,相对于没有来说,这已经是一个很大的进步。

要说唯一的缺陷,那就是荣意在她心里,已经从神坛上下来,在了一个普通的,富有才华的女孩子。依然是很好的,依然很出色,她依然比不过人家,她所有的优越感都是现代社会赋予她的,严格说起来,真没什么好优越的。

“爹,如果一所书院,像《清平令》里那样,你会让自己孩子去读吗?”

“会。”

孟约觉得,只要有这句就足够了,假如每一位男士都是疼爱孩子的父亲,每一位女士都是疼爱孩子的母亲,那么这样的书院自然会建立起来,并兴盛下去。

适日,萧皇后生产,在大明拥有两位小皇子之后,终于迎来一位小公主,是名载章,号明章长公主。这个生下来时,非常不给她父亲面子的小公主,日后将会成长为整个大明最伟大的女性之一。

皇后做月子,帝王可以休朝三天,但是急切于表现父爱,又很不招小公主喜欢的宣庆帝,在无数次惹哭小公主后,被还在做月子出不得门的萧皇后一怒赶出门。宣庆帝可怜巴巴地跑出宫,去找杨廷礼写封公主文书,因为是心爱的小公主,当然要写得极漂亮极漂亮,另外还得商量封地。

远近无所谓,关键是得物产丰饶,小公主不用就国,日后爱待哪待哪,所以有极好的产出就足够。

杨廷礼对于这位官家,真是槽多无口,被赶出来就直接跑出宫到这里来,竟不想着皇后还在做月子,真是白给他三天假:“阿孟姑娘,刚才我们说到哪儿了?”

孟约指指宣庆帝,意思是“不用管他吗”,杨廷礼眼一瞟,这还用管,他自己就能把戏演完。

“说到长江书院的日常课程安排。”

“乍兴办书院,都不过是摸石头过河,课程安排倒无不可,但师资方面,你们可曾想过?”

“自然有些困难,先生和关先生她们正多方游走,想尽办法,既然开设了学科,自然得相请良师。”

演完戏的宣庆帝:“什么书院?”

“长江书院,陛下,我们想开办一家像《清平令》里那样的书院,就是不知道能不能行。”孟约想问问宣庆帝的意思,毕竟这是个内阁掌权,但天子旨意依然份量很重的时代。

做为一个封建帝王,一个男权社会的执政者,他的想法非常具有代表向,也非常具有导向性。

PS:看到有说太祖才是珠玉在前的珠玉,居然不能更同意~这个珠玉,能比得过的,古往今来,都挑不出几个。

第二零七章 雨后天光下,参差树影中

宣庆帝并不会因为有了明章长公主这个女儿,就热血上头地表示赞同,而是认真地思考,并告诉孟约,眼下可能很难完全实现,但可以实现一部分。不管德音书院还是长江书院,都是一个极好的开头,不要太急切,也不必太畏首畏尾,顺其自然去做,不要当个搅风搅雨的事来干,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才是正途。

“阿孟,这件事做得很好。”这世间一半是女子,所有的孩子几乎都是首先由母亲教导的,理应让女子睁开眼去看这世界,去独立思考,去认识到她们同样生而为人,这并不可怕,反而是件很好的事。

要知道,宣庆帝是一个在中后期将皇权下放,推行宪政的帝王,自然不会迂腐,反而他是这个大明思考得最多的人。他从不因内阁权利过大而生掣肘心,也不因为有臣子功高而怕其震主,他的一生还政于国,归权于民,做了许多帝王都无法做到的事。

孟约刚要对宣庆帝的赞美表示开怀,宣庆帝就来一句:“明年的戏本呢,预备写什么?”

孟约:不提这个我们还能做朋友!

“看样子是还没成算…”宣庆帝说完又撂开她,跟杨廷礼谈海外战场,孟约听得云里雾里,最终只听出一个消息来,那就是海外战场,胜负将分。至多明年,大军便归来,因为这场战事,有许多官军将得有封爵得勋。大明的土地大得很,从这场战役中摘得的胜利果实,只需要提出一部分来,便管够封赏抚恤。

孟约听到这,觉得自己该告辞了,却不想宣庆帝留她,封赏的话题也并没有继续下去。怎么封怎么赏,其实宣庆帝自己也不能拍脑袋就定下来,还得同内阁商议再定。

“得空进宫看看你嫂子。”

“还在做月子呢,不好吧。”孟约印象里,去看刚生完孩子的女士,都应该在满月之后去的。即使是朋友,一不能洗澡,二不能洗头,即使现在天不算热,仪容也够呛的,应当不会很愿意被朋友看到。

“无甚不好,她快闷坏了,你进宫同她说说长江书院,说说《慕春令》,她必会高兴。”一高兴,就不会再赶他出宫,堂堂一朝天子,被赶出门很没脸的好吧。

“行,那我明天就进宫。”顺便去围观一下真正的公主是什么样儿的。

在现代,想围观公主,都只能围观一下人家的。现在能近距离触摸自家的小公主,当然要好好地强势围观一下。

孟约连夜喊绣娘照她的图赶制出一只萌萌哒长耳朵兔子布偶,别的,她也不觉得小公主会缺。抱着萌萌哒兔子布偶跨进宫门,萧皇后瞟她一眼,盯着她怀里的布偶:“这是只兔子?”

“这不是来看明章公主嘛,总得给她带点什么吧,想着殿下这里也不缺什么,我就做了只兔子布偶。”孟约委实没这种经验,所以有点抓耳挠腮。

萧皇后不由失笑:“虽有些怪,但倒挺招人喜欢的,来…放到载章边上去,总是她姑姑一番心意。”

却还提这茬,没看她天天努力提醒自己,不要总喊人家兄嫂吗?

“殿下看来是真闷坏了,除给公主带布偶,我还给殿下带话本了,都是南京城中刚出的时兴本子。”布偶给小公主自然要经人手,本子给皇后,也是叫人先略翻一翻。

萧皇后兴致其实不高,但聊胜于无,总比天天闷着,连个说话的人都没有,比唯一一个能天天说话,还要气她的要好。萧皇后也知道孟约不可能天天进宫,遂也没提叫孟约来陪她的事,留个正当龄的女孩子在宫里,说不定会叫有心人传些不好听的话。

倒是长江书院,让萧皇后颇有兴致。

“照你这么说,长江书院倒是个好地方,载章有福了,生了个好时候,待她长大能入学时,必然已十分周全。”萧皇后有点心动,也想去任个教,可皇后的身份限制住了她,让她有许多事不能擅自决定的。

这片刻工夫,太子朱载宥牵着朱载宽进来,看到孟约,居然一点没生疏,问候过萧皇后,又弯着眼睛喊孟约“姑姑”。朱载宽一直养在宫中,因身体不是很好,还没出过宫门呢,是以头一回同孟约见面,却也乖乖学哥哥喊姑姑。

越是多看,孟约越觉得,皇室的孩子教养真好。虽然才同太子朱载宥见过几面,但孟约从来没有见过朱载宥闹脾气使性子,而且超有风度的。倒也不是说很成熟,仍然很有这个年纪孩子的天真烂漫,看到这样的孩子,才真是觉得,这个国家的未来很值得期待呀。

同萧皇后聊了大半天,孟约才从宫中出来,出宫时还带着萧皇后给长江书院题的字。除长江书院四个字,萧皇后还写了幅字勉励少女们,有了这个,长江书院只会更加顺利。

还没登车,就遇到王醴,一问竟是特地来接她的:“咦,不是回家的路耶,说,你要把我拐到哪里去?”

王醴:“试婚服。”

“已经做好了,这么快?”孟约愕然一下,很快意味深长地看着王醴无声而笑。

王醴:“屋子里又添了几幅好画罢?”

孟约:他是在撩我吗?

王醴:那也是你先撩我的啊!

两人你来我去,眉来眼去地互相撩了一路,到衣坊时,天色将近黄昏,天光却仍还很好。

掌柜将二人引到挂好的婚服前,并不作声,只由二人细细打量。

婚服是从内到外,每一件都准备了的,纯手工,线条齐整得让人感动。料子俱是杭罗,他们准备在秋日举行婚礼,应当是个不冷不热的时候,杭罗正好。内衣则俱都用孟家织坊新织出来的极薄蚕丝料,因砂洗过,即带有点筋骨,又柔软透气,再适合贴身穿不过。

层层婚服交叠垂挂,在五月的雨后天光下,在斜日余晖里交驳的参差树影中,无声地在孟约与王醴眼中闪耀着如梦似幻的光泽与色彩。孟约觉得那些树影其实是时光与时空的交错,跨越过这些,他们终于携手来到了这里。

嗯,我要结婚了,同一个我爱他,他也正好爱我的人。

这一刻,她心中的话,是对现代的每一个亲人,每一个朋友说的。

PS:下一章宕宕要回来哒~~~

第二零八章 你金山银山,他满门朱紫

六月初,鹿邑来信,是小名三板子的程并给孟老爷写来的贺寿信。虽不是整寿,也还有些日子,但程并怕路上耽搁,先把贺礼及贺寿书信都递进京来。孟老爷接到信,狂笑几声后,提笔写给不是儿子,跟儿子也没差的程并,告诉他,给他找了个好差事,离家不远就在谯郡,可脱商籍入官籍,月俸颇丰,活也轻省。

孟约:这就是传说中的钱多事少离家近,倒也不算忽悠,不过建立分院的前期肯定不能算事少。

默默为这位兄长点一排蜡,孟约不认为程并会拒绝,程并有个读书跟吃饭喝水一样的儿子,能早点为儿子铺点人脉,程并没有不愿意的道理。科学院看似是个专攻学术的地方,但成果出来,总要跟各处的人打交道,人脉不就是来往着来往着,就慢慢能积累起来的。

孟老爷也是算着这点,想带程并一程,叫那喊孟老爷“祖父”的小孩子日后能走得通顺些。

去信至鹿邑,程并接到书信久久无言,程绪明年就要入乡试,若是顺利能中举,这就要开始想日后的路怎么走。程家在商场上有的是路子,在官场上却没落下什么人情,程并曾告诉程绪“日后的路,你只能自己走,有多难有多苦也有你自己去走了知道,家中资财不缺,但官场从不是有钱就能通行的地方”。

程绪道:“我只会读书,别的都不懂,农桑不会,经商也不通,除了读书做官,并没有别出路。便是再苦再难,我也想试一试,总好过在家坐吃山空,什么也不干。”

从南京来的信到手里,程并即是激动又是担忧,想了许多后叫来独子,将信直接给他:“为父也想去试试。”

行商经年,有苦也有甜,但心底时常仍会有一点不甘心,也许没有这封信,那点不甘心会被他带进土里寄托来世。却如今偏有了这封信,那点不甘心随之冒出来——你金山银山,他满门朱紫,看你依然是粪土不要污墙。

“那我就不急着下场了,再多等几年也没关系,我先帮爹。”程绪到底是正经的科举出身,哪怕现在只是个秀才,也一样算是半只脚踩上了仕途。方方面面的事,可能确实需要他先襄助襄助。

“不必了,你安心读书,若真有什么为父办不了的难事,再叫你参详。”程并倒觉得,越发要趁此早点考中进士,不管什么事,越早成功越有优势。便跌倒了爬起来,年轻轻的也比年纪大的要更容易些,“仍是那句说烂了的话,日后要记祖父的恩义。”

“是。”

谯郡的“筹建小组”已经建起来,因此程并这就要动身前往。孟老爷是把生意交给了他,他自也能交待的人,安顿好家中,叮嘱程绪好生读书,程并便义无反顾踏上行程,就如当初孟老爷为孟约,义无反顾入京一样。

哪怕知道眼前的日子才是舒坦的,且也能无风无浪过一世的,但仍敌不得心关儿女。自己如何渡过一世不要紧,关键是儿女如何渡过一世,没那能力且不说,有了就当紧紧抓住,决不放手。

此时,海外战场胜负渐分,虽然还不到最后,但已遣人往大明境内运送伤兵。卢宕就在其中,经海上数月奔波,终抵南京的那一刻,他在城墙下静静注目,望着仍如离家时一般的城墙柳,满目热泪。

如同他们中许多人都在登上真正属于大明的疆域时,发自内心地跪下来亲吻足下土地,大声号陶一样,卢宕是看着南京映着丝柳的城墙,才升起百战归来见山河如旧人不曾瘦,心中的感慨何止一点半点。那些累积起来,任谁也会热泪盈眶,泪流得不能自已。

“将军,进城罢。”

“嗯。”到家了。

卢宕在卢家过得可以说不好不坏,他也曾无数次怨恨生父,但百战归来,一切都若天际浮云为轻风吹散。卢家的每一个人,每一桩事都仿佛可爱起来,至于生父…虽可爱不起来,却也不会有那闲工夫去怨恨。

只是不知城中少女,可在等他归来?

卢宕安顿好伤兵,就想去寻少女,但却被医馆的医师按在病房不让走,他身上的伤口比谁都多,也比谁都深。进了医馆的门,医师怎么可能容忍他走出去,那不是要坏医馆的名声嘛。

医馆中,有人来人往,其中有提了一句婚事的,卢宕忽然不是滋味,也许少女已有所归属。

这时王醴进来,他是考功清吏司,这些带着荣耀归来的官军,他都得见一见谈一谈,核对一下功绩:“迈远。”

“重崖。”卢宕比王醴大半岁,没去战场前,真没人觉得他们中王醴是那个小半岁的,战场归来,再互看,才真正显出卢宕更年长一些来。

两人相见,真如隔世,王醴用最快的速度核对好功绩,按清吏司的程序问完话,便向卢宕询问海外战事。

“三大同盟国,都在啃硬骨头,我们自己的已经啃得差不多了,接下来要帮同盟国再啃一啃,啃点肉回来,就可以打扫战场,班师归朝。”卢宕本来起码要等明年末才能回来,但他受了伤,有几处重伤一直没怎么好。掸月道长不放心他,把他打晕直接弄上船,下死命令不许他再返战场,这才没办法提前归来。

细细分说战场上的得失后,卢宕想:要不要向重崖打听一下?

想了想,心里的那点小期盼,还是自己留着品咂罢,倒真有些不好同人说。万一已经另有所属,他透出去只言片语,日后都要给少女添麻烦,倒真不必。总会有面对面的机会,到那时再说,也并不迟。

自然,卢宕并不知道,他已经迟了。

“还未恭喜重崖高升。”

“我这算什么,迈远才真是高升,好好养伤,待大军班师必金銮殿上得官家封赏,总要养好了伤养足精气神,才好朝见天子,授勋谢恩。”

卢宕向来觉得王醴人不错,含笑应下,再没想要向王醴打听什么。而是同王醴拉了拉家常,问炉子,问吕撷英卢昆阆,问这两年来京城里都发生了什么事。

王醴:这怎么说呢…

这几年京城里发生的大事趣事,有那么不小的一部分和小甜甜息息相关。

第二零九章 愿世承平,人安乐

卢宕归来,早晚孟约要知道,王醴倒也干脆,直接就告诉孟约。

孟约听罢,半晌半晌“啊”了一声,想起旧年城头送人,好像是昨天一样,今天卢宕就带一身荣耀归来。没有任何时候,比这一刻,更让孟约清醒得意识到,整个故事都已经发生了巨大改变。

《三醮》中战死的天策上将好端端活着,或许不会再有那样高的荣誉加身,但活着并享受胜利带来的果实,就是最好的荣誉。虽然孟约也有这样那样的担心,但卢宕能活着回来,比那虚无的剧情更重要。

卢宕是世家子弟,在他的带领下,虽然不像原著那般,但也有许多世家子弟奔赴战场,那永远不可能再归来故里的官军中,便有许多世家子弟。他们中的许多人,从生下来的那一刻,就享受着世上最好的一切,他们大可以轻裘肥马,一生肆意结欢,但他们没有。

在明知朝廷不可能重用他们的情况下,他们依然去往战场,为这家,为这国,为这民族做他们能做的。细思来,英勇的牺牲没有谁更伟大,但抛却富贵乡中一世安乐的他们,显然很难得。

“去看看迈远罢。”王醴也看得也来,一个两个都想见一见对方,王醴对自己有信心,也信任孟约,对情敌的人品节操也抱有信心,所以没什么不能单独见面的。

孟约:“你不吃味吗?”

王醴:“那得看年年是想我吃味,还是不想。”

盯着王醴看半晌:“还是别,我的心都被你占满了,哪里还容得下别人。”

王醴幽幽地看孟约,并幽幽地开口:“岳父呢?”

孟约没忍住白了他好几眼:“师兄,你这样下去我们可没法做朋友啦。”

王醴禁不住被孟约翻白眼的样子逗乐,伸手撩她一缕头发,凑到她耳边说:“我几时看起来是要同你做朋友的样子,从一开始,我便只想做年年的良人。”

莫明被撩一脸的孟约忍不住带出一点脸红来,含羞带嗔看人的样子动人得让王醴忍不住轻轻蹭了蹭她脸蛋,像一捧花瓣柔柔腻腻,泛着松烟香。

这样的王醴,简直像只要吃小红帽的大灰狼,孟约心头一跳,赶紧拉开点距离,这可是在孟园,要被孟老爷瞧见,非血压爆表不可:“爹快回来了,你别这么不正经好不好,被看到要揍你的。”

王醴含笑看孟约一眼,眼中风情无限:“好,听你的。”

说“听你的”的人,脚一跨,居然进密室去了。

孟约:…

虽然已经不觉得丢脸,虽然那些并不露骨的画在她看来八岁都不用禁,但是…在这时代的人眼里,就是春宫就是秘戏就是帐中趣啊!

王醴:嗯,小甜甜有进步,画风愈发流水行云,含而不露,香艳不俗。尤其是这神女与襄王,哪里像是神女无心,襄王有梦,分明就是神女心中矜持,襄王需一梦再梦才能与其共赴巫山云雨。

孟约已经放弃这种羞耻感了。

次日,孟约独自往应天医馆去看卢宕,终于见到心中惦记已久的少女,卢宕的心中溢满比劫后余生还更庆幸的喜悦。多么好,还能归来,再见到少女无恙,且风姿更胜从前。

哪怕,这时卢宕已经托家人打听过孟约已经定亲,卢宕的心中依然满怀喜悦。一切都安好,那就很好,儿女情长不能留,那也该怀有祝愿。

征战所为何?

无他,愿世承平,人安乐。若非怀有这样一颗心,光为荣耀与荣誉,他们这样的世家子弟根本不必上战场。所以,他能在收拾一晚凌乱心绪后,对少女含笑,胸中只有祝福,而无其他。

或许…有一点遗憾罢,但若再让他选一次,他依然会收拾行装,远赴战场。

“阿孟。”

“卢兄。”孟约见他身上伤虽重,但脸色尚佳,又并不是在特别看护病房里,想来是伤口愈合良好,没有感染也没有发溃烂化脓。把买来的水果搁在桌上,孟约给卢宕顺手削了个梨。

因是麻梨,不削皮当真不好吃。

卢宕看一眼果香,那么多水果,孟约独独挑了梨,不过他没说什么,接过孟约削好的梨含笑道谢:“自去战场,听闻阿孟做了不少事,桩桩件件都令人称许。”

“小打小闹而已,倒是你这一身伤,可见战场上冰刀雨血如何惊心魂魄。”孟约发现卢宕没有瘦,看起来身形和之前差不多,但显然结实了,整个人像一张千钧弓,还是绷上了弦的那种。虽然他很努力松弛下来,但很难能于一时半会儿间,彻底放松下来。

“都过去了。”卢宕其实很想开口祝福一句,祝孟约和王醴结百年之好,但话到嘴边,却有点说不出口。也许是心中仍有遗憾,又或许,不想徒添烦扰。

归来时,卢宕曾与掸月道长推衍星辰,掸月道长告诉他,他这一生是向天窃来的命,若不珍惜,若不好好活,便白窃这一回。能就此放下,即是因见过了战场生死,也是因掸月道长这番话。

孟约看着卢宕,心里琢磨,不知这位日后不做天策上将了,还会有什么其他成就。能耐人,永远都是能耐人,不会因失去一时的机遇,就一世都籍籍无名。孟约觉得,卢宕就是那种注定在史书上,写下属于他自己浓墨重彩篇章的人。

辞别卢宕后,孟约想到了自己下个本子画什么,画了那么多着调不着调的,这一次她想画个热血的。画无数人,或有私,或无私,或为自身,或为家国前仆后继。有的人活下来,有的人如大星坠地,站着的人是活生生的英雄,倒下的人如铺平的道路一般,是卧倒的丰碑。

“这个…可以算是爱国教育吧?”孟约觉得她应该可以画得出来,毕竟要论发自内的热爱,她并不少于土著,还因为不是土著,而总心怀感动与珍惜。

“画完这个本子,打鼓人可以暂时封笔了。”一则要备嫁,二则到谯郡后,她不觉得自己还有这闲工夫。婚后生活,总要耗点精力的嘛!

咦,这样想为什么感觉有点污污的呢?

#桑班主:她果然要抛弃我!#

#家乡人民:欢迎打鼓人回乡,盼打鼓人笔耕不辍,以餮乡邻#

第二一零章 刹那欢聚,长久别离

孟约的新本子,不等别人来给她取名,她自己就乖乖按系列取好——将军令。

一个重生的校尉,战死沙场后,重回山河无恙,人事安好的故国。在这如同无边的盛世里,校尉努力地为己方加码,想要在战争来临时,能更加从容地面对战争,并取得最终胜利,而不是国破家亡人不知何处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