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转运盐使司这一块的考功虽是王醴核查的,但具体同知是谁,王醴却还不知道,主要是没工夫去过问。这时,自然有空问了,一问才知道居然是“熟人”,孟约的闺蜜陈蕙容的父亲,原鹿邑县令后至永洲府为知府的陈维昌。

“认识?”

“其女与年年有旧。”

在丁渭看来也不算什么亲近的关系,便也不多提,只把王醴往都转运盐使司的衙门里推。进门后,便指着书案上一堆一堆公文,叫王醴全权负责核算:“若不是重崖去了吏部,我真想把你要到盐使司里来,同知啊,还是擅长术数的更得宜。”

“陈同知亦擅长。”

“再擅长也难有能比过你的。”卢昆阆教出来的徒弟,能跟只在书院里上过大课比吗?自然不能。

王醴叹口气,只能默默盼着陈同知早些到任。

这时陈同知正在江面上冒险,幸好他想快点入南京就任,走了更便捷一些水路,把不很能坐船的家人安排车马走陆路,不然带着一大家子江上逢险,陈同知八成要疯。因没带家人,陈同知略有些不修边幅,也懒得穿什么好衣裳,江上春天湿所极重,穿好衣裳也没眼看。

是以,陈同知被这群盐匪绑了,跟满船的船工关到一起,而不是格外提溜出来。陈同知进京就任,正好碰上运盐的船,他自然想也不想就搭上去,负责督船的一看是日后上官,没有不放行的道理。

不想,还会出这事。

幸而盐匪们也不搞刑讯,不然分分钟能把陈同知这条“大鱼”给问出来,盐匪们是劫船就走,不伤人命,主要是一伤人命,朝廷必派大军来缴。不伤人命,还能躲一躲,逃一逃,过了这阵风声紧的时候,日子还照样好过。

但,事总有意外,这船盐丢失,总得有人背锅,自然不会下狱上刑,只不过丢官去职而已。不过,对有些人来说,丢官去职如同去命,那哪能肯呢。

不知从哪里传来的“杀人了”三个字,如石破天惊般,把原本以为等盐匪一走,还能安安生生回家的船工和官吏都给惊醒。陈同知坐在船工中间,心头乱跳,船舱外江水因风而波澜起伏不定,运盐的大船因没有了盐压舱,起起落落间便是能坐船的陈同知也晕头转向。

待陈同知听到船工中有人提议砸破船舱的枢括跳江逃走地,陈同知忙劝:“他们有弓箭,若射向水中,难免伤亡。盐船都藏有火器,这艘船的密格在哪处,你们可知道?”

“知道是知道,但我们也没谁知道怎么开,有什么用。”船上的密格,以精钢浇铸而成,倒是不用钥匙,而是得用特殊的手法开,船工们上哪知道去。别说船工们不知道,在船上,也只有督船的官员一人知道。

陈同知只能庆幸,他登船时多问了几句,因他不日要去都转动盐使司任职,同知从四品,自然有知道密格开启手法的资格。督船的官员自然是上官一问就答,不想一时的好奇,竟也能派上用场。

获知密格所在的方位后,陈同知就着打开的枢括向密格方向去,因手生没试过,费了一刻多钟才总算把密格打开,取出两把枪和两匣弹药。

暗夜之中,属于陈同知一个人的反击正式开始…

#我爹很拉风,我闺蜜的爹也很拉风#

#那些年,我们拥有的抢戏爹#

第二零二章 一言难尽

陈维昌是宣庆三年的进士,祖籍浙江,往上数三代都没什么好说的,皆是寻常地方官,到陈维昌这原本也没抱什么人上人的期盼。便是陈维昌自己,余生所愿也不过是做个守牧一方的干臣,其他的从没多想。

一朝调到南京都转运盐使司做同知,完全是意外之喜,事实上也不算多意外,陈维昌在永洲府这几年,就跟老天爷要特地送他一道青云,助他上天一样。且不说风调雨顺,稻米增产,境内百姓安居乐业,无一命案,都快到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程度。只说那年有外洋的探子偷偷摸摸借商团之名经永州府欲出海,被半夜睡不着觉,登上假山饮酒赏月独自品咂内心那点小文艺小孤独的陈维昌给撞破了痕迹。

起初陈维昌没当回事,后来接触多才觉出不对了,当即便雷厉风行地调兵把使团给全部拿下,送到京城一问…好家伙,这群人居然偷到了枪炮的图卷。大明素来是凡民用拿钱来买就卖,军用的拿金山来都不卖,居然有人偷到了枪**卷,这曾让整个朝堂集体产生被害妄想症,觉得满世界没一个好盟友,尽是些亡我之心不死的毒蛇。

——太祖深谋远虑啊!

陈维昌是那时被内阁看在眼里的,大约是上天偏要爱他,进南京就任又遇上盐匪。

累世官宦之家,没几个不会耍枪的,不说儿郎,便是女郎,也有不少会使枪。陈维昌家世不显,但祖上几乎代代为官,陈维昌自然会枪,不仅会,而且精!

陈维昌自己也没想到,当年一门心思从军报国才学的枪,如今做了文官反倒派上用场。他摸黑夜里,就像风入松林中,便是那轻响,也并江上风浪,丝毫不会招来注目。

枪只一个不好,动静大,陈维昌准头再足,也必需快速制敌,趁盐匪还没反应过来前,即使不能全部射杀,也要打得他们落花流水,奔丧而逃。陈维昌无声无息摸到船舱顶上,掐算好距离和各人的反应,二话不说抬枪便射,那真叫一个例不虚发。

“有枪。”盐匪们不是没有遇到过,但没遇到过枪法这么准的,只一句有枪的话声下,就已经倒了三个。一时间,盐匪大乱,有从运盐船跳到匪船上去的,有找东西躲的,还有扯过一名官吏挡在身前的。

陈维昌最震慑盐匪的一枪,就是打在那扯官吏挡枪的盐匪身上——没奈何,谁叫那盐匪比官吏高出大半个头,再缩头缩脚,那官吏不也缩着嘛。那盐匪还是个头目,一枪下来四散奔跑。

陈维昌就这么把一船人给救了,但人是救下了,盐没有。船上的人感激陈维昌,却也仍是惶惶不可终日:“盐匪尽是穷凶极恶之徒,射杀了他们的人,他们不会善罢甘休。陈同知,我们最好在下个码头靠岸,去寻官军来,不彻底绞杀了他们,他们日报必会报复。”

“自然,命船工速速操船,尽快赶到鱼跃镇码头。”他们现在所在的地方说起来真有点前不着村后不着店,最近的卫所也颇远,因是内陆,素无战事,卫所间隔也远。他们要打时间差,必需快速行驶,到鱼跃镇停靠,然后往嘉鱼县去,那里便有卫所。

在陈维昌展开他惊心魂魄的旅程时,王醴正在都转运盐使司跟罗列表格,分核档案,核录归卷。盐使司当然不是什么水般清的衙门,王醴能选择的是等闲的就放过去,好在也没看出什么大漏子来,不然以王醴干惯御史的脾气,肯定不能坐视不理。

这段时间,孟约则在认认真真准备嫁妆和她的《慕春令》,是的,那本“恋爱教科书”被取了这么一个名字。第一本已经上市,不温不火,倒是在少年少女那里卖得极好,慢慢地有家长特地买来看,虽不是什么真理,但确实很能将少年少女的别扭矫情你退我进描写得有趣又不俗套,还颇有点清致可爱。

所以,虽然依然有人说打鼓人江郎才尽,却也没比《慕春令》出来之前多多少。倒是有人夸打鼓人很懂女儿家心思,把少女心揣摸得不能再明白,眼巴前来说,还是正经被少年少女当教材使的,还没到作为“防狼手册”的地步。

桑班主略表忧心,因为孟约这本子真没法演,杨阁老也说没法改成戏本。遂派桑蓉来“骚扰”孟约,恳请孟约在《慕春令》之后出个正经本子。

孟约:“这话说得,《慕春令》哪里不正经啦。”

桑蓉:“同《太祖秘史》比自然不正经,就是同《闺门令》比,也正经不到哪去,至少《慕春令》就没法改成戏本,不能改成戏本的,在我爹眼里都叫不正经。”

孟约不由失笑:“你也知道我在备嫁呐,虽大多事都不用我动手,但总得过过的啊!今年肯定没有了,明年我争取再拿下开箱戏罢,今年不也有《清平令》,我也没躲懒呐。”

送走桑蓉,孟约琢磨片刻,想起桑蓉刚才说的女书院来,南京城里上个月,刚开了家女书院,只收未出阁的女孩,不但教香道茶道德容言工,还教管事理家,君子六艺,甚至还有骑射课程。孟约觉得,应该是个不错的地方,待王醴回来,就把这事同王醴说了。

王醴却摇头:“并不是年年想的那样,是个正经把世间学问无分男女教导给女孩的书院。”

“那是什么地方,我听说去的也都是正经人家的女儿呀。”还有不少官吏把家中女儿都送去了呢。

“自然是正经人家的女儿,只是那书院…”王醴一脸的一言难尽。

待王醴说完,孟约也忍不住叹气:“还道是个正经教学问的地方,不想还是个教人如何习得百般艺只为更好服侍男人的地方。等等,师兄刚才说这是荣意结同几位京中世族女一同开设的,怎么会这样?”

如果,她没在《清平令》里,点出学校把学问无分男女教导给所有人,那么情有可原,但《清平令》里把那样一所学校描绘得那么详尽,为什么…

荣意倡导的男女平权,是真正的平权吗?

孟约穿越后,第一次怀疑《三醮》作者抚长离笔下的女主角,是不是真的有那么了不起。

第二零三章 一世蹉跎,何如波澜壮阔

是的,即使大明已经三百年,也没有一个所真正让女孩子也能去读书的学院,女孩子都是请先生到家中教学,或去先生家中求学。一直以来,也并没有人觉得这有什么不方便,当年太祖曾倡导过女子学院,但在当时的条件下,天下初定,百废待兴,女子学院遭遇重重阻碍后,太祖选择暂时放下这件事。

太祖暮年时有意重提,这时倒没人没眼色地跳出来反对,但未能建立女子学院,太祖便故去,再没有谁为天下女子发声,道应建立女子学院。荣意她们能顺利开设女书院,也是托了太祖的福,虽然太祖没能成功,但有太祖的意愿在,她们虽然处处碰壁,却到底建了起来,于月前正式开门招收弟子。

因发起的都是世族女子,她们自身教养出色,学问过人,言行举止无一不风雅高致,很是吸引了不少人家把女儿送去。确实,她们也倾尽所学一一教授,且也没有人针对女书院泼脏水,倒是看起来发展势头极好。

越是这样,孟约心里越不好受:“师兄,到底是为什么呢?”

“因为年年看得太远,而她们即使通过年年也看了那么远,也还是无法争这么长远。”以荣意为首的世族女子也不是鼠目寸光,而是到底没能跳出窠臼,终究她们是成长于这窠臼之中的。当然,即使只是现在这样的书院,待岁月流长,也会终有一天成为孟约描绘过的学校。

不过需要漫长的时间而已,王醴想到将来会有的女儿,怎么也不肯把一切就这么不负责任地交给时间去修正,去完善。

“那我们应该怎么办呢?”孟约也是一样的,不想把一切交给时间。

既然身处在这样浩浩的洪流中,为什么要仅仅随波逐流,而不是做个弄潮儿。

“姑姑的绘本画得差不多了,我们去寻姑姑说话。”

两人去庆园,吕撷英也已经知道了女书院的事,也是为女孩子们高兴的,但一听内情,不由沉默良久:“若不是年年,她们做得已经很好,因有年年的绘本在前,我竟觉得她们这是在把自己如何服侍男人的技能教导给小姑娘们。”

人比人得死,货比货得扔。

孟约的立意和荣意她们的立意一比,高下立判。

“却也是一片好心,不能说她们做得不对,只是她们的心仍没能破开壁垒罢了。”吕撷英轻揉一下孟约的脑袋,有这么个徒弟,吕撷英越来越觉得真是挑对了。

昔年为商户女教习,她也曾犹豫过,是当时太闲极无聊,天天闷在家中不是个事,才被卢昆阆劝去。现在看来,人与人之间,或真有前缘注定,若不然怎么能遇上这么个合心合意的。

“先生,我们是不是能做点什么?”

“自然要做,不懂她们误在何处,倒也不妨,知道了如何能不发声不作为。”吕撷英琢磨片刻,命人把她的画稿都整理好,送到书商那里去。然后看向孟约与王醴,含笑叫王醴去上差,她要带孟约出门去会见好友。

吕撷英出门时,还同时送出去几封帖子,邀的尽是京中久富盛名的才女。虽则比不得荣意这般盛名,但当年,她也都是引领过一时风骚的。如今虽年龄增长,风致未变,学问却在一年一年增长。

“英英今天不声不响,怎么带着弟子上门了?”

孟约:我先生连南山书院的院长夫人都认得耶。

吕撷英交游广阔,她认得的人,也未必带孟约一一见过,所以孟约是今天才知道,吕撷英与南山书院院长的夫人旧有交情。

“令楹,我是为德音书院而来。”

关令楹笑道:“你也听说了,几个小孩子倒也做得不错,竟把女书院也立起来。且说我们当年怎么没想这事,倒叫几个小孩子做成了。这不,早几天,几个小孩子还到我这来,请我出山,去德音书院开班授讲呢,怎么,也邀英英了?”

邀是邀了,吕撷英不得工夫,也就没细看,她绘画今天才算校定呢。

前因后果与关令楹一讲,关令楹思量片刻道:“理是这个理,但英英,眼下立个女书院已是不容易,何不慢慢来,总是往前进了一步,咱们再推一推,一步一步来,总能走到岸。”

“太祖昔年一等,女书院便等了三百年,如今再要等,等到何时去,再等三百年?令楹,人之一世,蹉跎着也就过了,何不做点波澜壮阔的事,也好过在死水里打滚掀浪,那浪能有多高。”吕撷英也考虑过慢慢来的事,但通过孟约,她像看到了自己的女儿,她不能容忍自己的女儿倾尽努力,学的一切都只是为了更好的服侍男人。

没有一个女人,会愿意自己的孩子成长在这样的环境里,没有察觉,没有方向就罢了,既然已经察觉,已经有了方向,为何不奋起而为自己发声,为天下女儿家发声。

关令楹虽有顾虑,但吕撷英的想法,很快说服了她。紧接着,许许多多曾经名动南京的女子绰约无比地走进来,加入到她们的讨论当中。

最后,她们的讨论结果是——既然小孩子们做错了,那我们就做个对的,叫她们学。

“令楹就不要和我抢了,我手头地方多得很,江边的别业我正嫌没什么用,年年空置,就用江边的别业改作书院。那里园林甚美,还有专从太湖捞出来的石头造的山石景,地方也大,管够用。”

“我家下边有书坊,我便献书好了。”

“还没定下学科呢,在这急什么。”

“自然是经史子集,君子六艺,也不可矫枉过正,德容言工是要的,德容言工岂是为谁学的,谁不一辈子活得漂漂亮亮。”

孟约:土著女士们的战斗力好强大…

她根本什么也没说,光听女士们一点一点建立女书院蓝图了。

最后她们卡在书院名上,谁也不肯叫个听起来就很女四德女四书的书院名,想着少说也得有个像南山书院白鹿洞书院这样的名字。

“在江边,不如叫临江书院?”

“已经有临江书院了,我侄子就是在那上的学。”

“不如叫…清华?”谁让给出园子的女士说了园林甚美,有太湖石造景,她很自然而然地就想起水木清华来。

诶,这样抄袭会被雷劈吗?

女士们没给孟约被雷劈的机会,理由是——也有了!

孟约:还有什么名字是没有的吗?

最后女士们定下的名字极为简单朴实——长江书院。

孟约:…

这名字居然没被占用,不科学啊!

第二零四章 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长江书院建立之初,肯定不能像南山书院那样,开设许多科目。在这个时代,书院从来不是仅仅教人如何中举,如何增长学头号的地方。更多的是教导一个人,应当以怎样的姿态存世,以及弄懂自己内心真正追求的是什么。

从古至今,明辩自己内心的追求,其实都是一个极难的事。长江书院想一开始就做到这种程度,是很难的,所以现阶段,吕撷英与关令楹她们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取舍,以及怎么样的取舍,才是真正适合女孩子的。

“终究是活在这世上,不可一味强求小姑娘们完全脱离‘读书是为更好嫁人’这个根底,倒不妨这样说,读书除为了更好嫁人之外,还能得到什么。”

不管这时代如何发展,女性一生的价值仍然还不过是体现在家庭上,出色的丈夫,出息的孩子,完整的家庭美满的婚姻。办书院把这个完全抛开,那是不现实的,吕撷英关令楹她们商讨的,正是让女孩子们在这个前提下,发现,学问不仅仅只作用于此。

关令楹她们谈得很愉快,但她们并不会急急躁躁地开展她们的“工作”,都是世族女子,谁心里都有谱。这事要快,做起来却要春风化雨,没有分毫雷霆手段,不然这事的难度就会增大。

究其根由,女士们觉得,学问最好的地方不是其他,正是让人开始真正的思考,思考这世间所有问题的答案,思考自身与外部环境不谐调的根由,然后从这思考开始,去潜移默化地改变这现状。女士们设想了一切困难,然后她们想“这虽然很难,但我们同心协力,一定可以做到”。

看着女士们脸上的光泽,孟约再一次心生感慨:这时代真好。

回到长平里,吕撷英打发孟约自己回孟园,她得回庆园好好整理一番,把脑子里想到的都写下来。孟约则回屋思考自己能干些什么,这群女士不差钱不差人的,根本什么也不用她出,她还占了个好名声。

“教材?够呛,大明的识字率很高,汉语拼音也有,太祖穷其一生,都在为提高全民识字率而努力。”卖早点的大嫂识字,看门的仆妇识字,赶车的车夫也识字,大明的识字率已经达到九成以上。在南京这样的地方,更是无限接近于十成,可以说人人识字。

但识字,并不意味着这个民族已经开始集体去思考,他们中很多人可能仅仅就是现代小学三年级的水平,识字能写简单书信,能看懂布告话本。可以说他们简单而幸福地生活在这个盛之下,其实也不是不好,只是这样一个时代,这么一群人,如果开始集体思考,才大明是有利的,对大明的工业化进程,乃至日后的电子时代,智能时代都是有所助益的。

孟约不自觉就想远了,因为她从那个时代来,她自己无法做到,就期盼着有人能加快脚步,飞奔到那个时代去。毕竟,那是一个更好的,更完善健全的五百年后。

“奈何我是个美术生!”孟约抱头呻吟,这次是真的很讨厌自己是个美术生啊,她为什么不是学工科,学理科的。这样的时候,孟约真想把自己的穿越名额送给工科生理科生,省得她像现在这样头疼苦恼。

“但能力无法支撑野心时,应该静下心来好好读书,可是,读什么书…”孟约再次抱头,长长叹好几口气后,决定还是不要这么为难自己。一边操心着工业革命,一边操心着女权,她玩不得这么溜。

但,自我宽慰虽然有效,到底心里会不甘,于是她选择跟亲亲爱爱的王师兄讲。王师兄笑抚她发顶,柔声道:“想不通就交给我好了。”

“可是会觉得自己很没用啊!”

“年年,你已经做得很好。”打鼓人的戏,沙弥矛盾于无形,她自己又不知觉中帮助了科学院的院士助教们,南京城正热火朝天接通的自来水,也是在她的倡导下完成的。唔,还有舒月坊,相信以后还会有更多…

其实,单凭打鼓人,孟约已经足够叫历史鸣记她,一切都可能褪色,机械也同会日新月异,唯有文学作品,将恒世流传永不磨灭其美与思。

被温柔的声线包围着是极好极好的,要是孟约还是觉得,她应该做更多。可她委实全是半勺水的量,好比心理学,现在泼云道长他们越细化越深奥,深奥到凭她那点浅薄的从电视书籍看来的心理学,根本无法中理解到他们的深义,偏偏他们又可以把深义运用于临床治疗之中。

再比如这所女书院,她总觉得自己能做些什么,也应该去做,可她不知道从哪里做起。早知道会穿越,当年真该好好读书,天天向上,才不浪费这穿越名额。

“可以帮忙建立完整的学科?”其实,这时代的人学的未必不对,经过基础的识字和一些常识方面的学习后,就专攻自己喜欢的。也有许多人兼学数门,诗书棋画不是必然,但几乎人人都懂一点,素质教育可以说已经化为无形。

基础教育,当年太祖已经做得很好,高等教育…孟约自己也一知半解,她只是受过高等教育,又不代表知道怎么建立高等教育。

第二天清早,吃着早饭,剔骨头时,孟约忽然明白过来,她可以做什么:“我可以避免她们走弯路!”

“说不定以后我还能去教个美术课,美术史我很如数家珍呀。”

“嗯,心理学课程可以从女书院开始推广,不仅要有女士任教,也要有男士任教。”感谢这是个男女之间来往更加开放的大明,女书院里出现男性教师完全不成问题,就像南山书院也有女士任教一样。

孟约拨开心头的迷雾,终于找到自己能干的后,开怀地跑去庆园,同吕撷英一起咬笔头,将心中的蓝图一点一点落著笔下,然后着手实施。

人之一世,匆匆百年。

有另一位太祖说过——多少事,从来急;天地转,光阴迫;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小剧场:

两位太祖在地底不期相遇——

穿越者太祖:您怎么还没投胎。

另一位太祖(幽幽地):事干太多,功过难说,那头正核算着呢,我前边那位刚去投胎,再过个百八十年应该就轮到我了。

穿越者太祖(胆寒):那我…岂不得在这耗千八百年?

另一位太祖(瞟):来,说出你的故事。

穿越者太祖:我不说,感觉说了会被卖掉!

第二零五章 撇开表象,窥见真实

在女士们慢慢将构想实现时,她们也顾虑到了德音书院,在女士们眼中,那都是些小女孩,犯的错误也其实不算什么太大错误。如果不是孟约点明,吕撷英坚持,她们会觉得小女孩们干得不错。所以,女士们很想给德音书院留下余地,毕竟女士们想做的是让女孩子们有更多选择,而不是把她们的想法盲目地强加给女孩子们。

女士们带着宽容的眼光来做这件事,她们都是为人母的,把小女孩们当作女儿看待时,行事便极尽温柔。既然是做好事,不管做到哪个地步,都是应当值得嘉奖的,自然更不能横加指责,她们更不会容易因为长江书院,德音书院为千夫所指,那不是她们的目的,更不是出发点。

所以,女士们对德音书院只有赞美,没有其他,至于长江书院的建立,也是感念小女孩们都这样勇于行,她们也不甘人后,联合起来建立长江书院。德音书院今年已不再招收学员,女士们这样说,虽引得许多人心头火热,却也没有出现都把家中女孩往德音书院送的情况。

“什么,师兄,你要去长江书院讲课吗?”孟约难以置信,她倒不担心自家亲爱的师兄被小姑娘惦记,她家师兄从来只有小姑娘的家长惦记,口味和她一样重的人真不多。

呸…是能像她一样,撇开表象,窥见真实的人不多。

“为何这般惊奇,不过抽休沐日,去讲一两堂课而已。”王醴没好意思告诉孟约,昔年他在京中也颇富文名,倒不在诗上,而是在《史》。当时年少轻狂,也曾仗着对《史》的了解及倒背如流舌战群雄,最终胜出,那一战至今还有人津津乐道,只不过说得人已经不多了而已。

“那岂不是可以请卢先生去讲术数,我觉得术数也是很重要的课程啊。”术数分两块,单纯的数学,和以数学推衍天地万物,宇宙自然的“术学”。孟约虽然自己是数学平平,但并不妨碍她觉得数学是一门很实用很有用的学科。

“已邀请了,姑姑将往长江书院教绘画。”

长江书院将没有德容言工之类的课程,将会被美学所替代,既教人欣赏美,也教人如何美,还教人怎样去描绘美。这些学科的命名,还是孟约的功劳呢,文、艺、体、美、数、医、农七大学科,每个学科下有分支的课程,还有一些七大学科之外的,归类于兴趣爱好的杂学,并未成科,而是单独僻出一所院子来安放,学科中有必学,有选学。

南山书院细分得更复杂一些,但大致不离其宗,比如长江书院的数包含了理科与工科,及数学本身,南山书院不同,已分了工科理科。毕竟这个大明,想做官,光会策论诗词经史是不行的,像医科农科数理工科,不懂一点,是真没法治理一方。

“我太年少,不会请我去任教的。”孟约一腔火热的好为人师心,在年龄面前完全站不住脚。

王醴笑道:“长江书院日后或会有蒙学,年年可从蒙学教起。”

孟约斜睨王醴一眼:“你走,讨厌。”

王醴如今可是能将《慕春令》倒背如流的奇男子,怎么会走呢,他已经理解到了,孟约的“你走”,就是“你走试试”,“讨厌”就是“赶快来哄我”的意思。遂含笑柔声哄她,她不依,便将她抱进怀中,轻揉发顶。

孟约:我是不是把自己给套路了?

把自己给套路了的孟约好气哟,可她又不能对王醴生气,其实他什么也没做错呀,哄她的时候还好耐心好温柔的,气也气不起来。她只能生自己的闷气,是她自己把自己心里那点小矫情全部抖得全天下都知道的。

没办法,孟约只能去科学院找爹,看看科学狂人们的进度来聊慰己心。

科学院的院长自从知道这群人休假也不好好休假后,十分干脆地告诉他们:日后你们就不归我管了,老夫想了想,决定在你们中挑个分院院长,届时个中苦乐,你们就自己心里清楚了。一个院长还够,还得两个副院长,这样罢,老孟虽才来,但是个能管得了日常事务的,谯郡又是老孟的故土,这么一大家人生地不熟,得有个熟地儿的带着,你就做个副院长吧。剩下的老何做院长,再有个副院长你们自己推举罢。

赶鸭子上架的何院士和孟老爷:…

孟约到科学守的时候,一干人还处在要被发配“边疆”的震惊中,何院士和孟老爷就更不行了,想想以后要管这群天天连饭都不惦记吃的主,就头疼得想哭都哭不出来。

“年年…”

“爹?”

“我们要回乡了。”

嗯,这事前几天孟约就已经知道,不过她也没跟孟老爷说,觉得这样的惊喜让孟老爷自己去揭开更容易被惊喜到。但现在看来,不但没惊喜到,反而还有点欲仙欲死的味道:“那不挺好吗,哪儿也不如家乡好呀,金窝银窝哪如自家的窝。不是老话得好,在家千日好,出门万事难嘛,爹在乡中处处都熟,做什么事也方便呀。”

孟老爷:我闺女已经不是我的小甜甜了,她已经不懂我了。

何院士:“你爹被院长提了做工学院的副院长。”

“这不得高兴嘛,升职加薪呀,多好的事。”

孟老爷:看来确实不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