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在南京城的另一端,自远洋经入海口进入长江的船队沿江而上,这是从海外战场得胜归来的大明军队。他们悄然在浓雾中穿行,所有人都无法安静地待在船舱里,他们都站在甲板上,静静地注视着在江上浓雾中带着点点灯火注视他们的南京。

数年征战终还家,见山河如故人如昨,他们个个热泪盈眶。所战为何,不过是为守护她安然无恙,甚至是把一切危机都扼杀于未然。所以,见她安好,心中万语千言说不出口,都化作无声的,饱含热泪的注视。

天色已晚,宣庆帝却与内阁诸公在港口相迎,他们中很多官军只是经过南京而已,他们将要各归卫所,待军部清算军功,才会有嘉奖升迁的调令。余下的一小部分,随骠骑大将军下船,朝见天子,奉上战败国的降表,及朝觐国书。

“将军实乃国之长城,闻将军战场负伤,万望将军悉心调养,他日方能为国再战。”宣庆帝接过降表与国书,亦有激动,但真正激动的时候是在接到大战得胜的捷报时,所以宣庆帝此时很能绷得住。

骑骑大将军被宣庆帝扶起后,交还虎符帅印,脱去征甲,重又一身道袍。并非担心功高盖主,也不是宣庆帝话里有话,而是掸月道长这一颗心,早已在世外,只是这国…是他无法放下的责任而已:“陛下,我早已是世外之人,放不下也不过是担心后继无人,而今后继已有人,我也可安心山中修道,再不问红尘。”

宣庆帝先是皱眉,片刻后开口道:“将军是指卢迈远?”

“正是,我这弟子,本是一心求的天人之学,不想真正的天赋却在战场之上。陛下,我这弟子学青出于蓝而远胜于蓝,还请陛下悉心打磨些年,好生用他,比之我这垂垂老朽,迈远才真是…刚盖好的长城,可怕的是他这么年轻,前程无可限量,请陛下多加爱惜。”为卢宕,掸月道长慎重拜倒,委实是因为爱惜卢宕这个一心学道,却在军事上天赋惊人的弟子。

与其说是为卢宕,不如说是为这他无法放下的国与民,师父想要放下到世外去修道,自然得弟子服其劳,把这重担一肩扛起来。

宣庆帝与内阁面面相觑,卢宕才多大,满打满算也才二十出头。虽心有疑问,但卢宕的战功作不得假,这十年内估计不会再有什么大的战事,可以慢慢历练。说起来年轻也有年轻的好处,至少三十年内,不用担心无帅可用。倘寿命长,说不得能五十年高枕无忧,所以说,年轻是即可怕又可爱的资本呐。

宣庆帝亲将掸月道长迎至驿战,彻夜长谈后,在天亮时,与其同车进宫。掸月道长不愿封侯拜相,亦不要功勋爵位,那宣庆帝就只得给掸月道长封个国师。封完掸月道长,接下去便是主要将领的封赏,卢宕战功不小,籍此机会受封正三品昭勇将军,并授上轻车都尉。

并未格外优待卢宕,那反而会让卢宕在军中吃不开,卢宕却从这不格外优待里咂出味道来,他大概被他先生给埋坑里,且土都压敦实了。

王醴:“恭喜昭勇将军。”

“同喜同喜,王师兄亦要外放为一州官长。”

王醴看得出卢宕已经把什么都放开,自然也再不记挂什么,他们自小就认识,虽然不能说很熟,却也是朋友,散朝后勾肩搭背一起去喝喝酒听听戏才符合交情。

但是孟约看到这二人勾肩搭背,一身酒气醺醺然地走回来,倚着门彼此扶着相视傻笑…只想摇醒王醴,问问他是不是有什么特殊的爱好。脸对脸凑这么近,笑得这么痴痴傻傻,都快要让人感觉彼此凝望的醉眼里全是深情好么。

男人的友情,有时候看起来果然更像是基情!

哎呀,不行,得棒打鸳鸯,都是我的男人了,还想跟别人有情,当然不可以啦,不管男女都不成。

小剧场:

太祖:嘿,后辈儿,你马甲掉了。

孟约:我哪儿还有什么马甲可以掉的…啊,不,我还有山寨自己的打豉人,怎么这马甲也能掉吗?

太祖:不不不,你想太多了,你掉的是腐女的马甲。

孟约:这算什么掉马,我就从来没捂过。

第二三七章 带上银票带上嘴

打从和卢宕重新恢复“邦交”,孟约就发现王醴这男人跟开了挂一样,开始把交际玩得跟掌心里的文玩小葫芦一样。孟约问他怎么想的,他只笑不言,反叫孟约把心都好好放在脱粒机上面。

田间地头里,脱粒机却进入瓶颈,果然不幸被言中,早稻收割看来是赶不上的,只能尽快在这几个月里完善,看还肥不能赶上中稻。孟约这天戴着宽沿大草帽在田埂上,同作匠们一起对着齿轮犯愁时,远远看到掸月道长从田地边的道路上走过。

掸月道长喜看丰收,这位亦是农家出身,当然不是贫寒农家,而是家中耕种着千倾良田农家子。饶是这位其实一辈子没怎么到过田间地头,对丰收的农作物依然十分喜爱。

“道长,最近天好吧?”农人们在这样的时候,看到道士,总会下意识问天气。

掸月道长一点没有刚从战场归来的杀伐之气,与农人挥手打招呼,仿佛从未指挥过千军万马,也从未带领大明取得空前胜果:“天气好着哩,放心罢,少说半个月的好天,够把谷子晒干。不过得注意看着点,上午下午容易有雷雨,也就一会儿的事,备好油布,管保无忧。”

“好嘞,借您吉言。”

“道长来吃口瓜,江洲子上种的,可甜咧。”

掸月道长也不讲究,蹲在田埂边上就同农人一块啃西瓜,孟约与作匠们多多少少是见识过这位风采的,所以都惊呆了。

“听人说掸月道长交还虎符帅印后,便求重回山中修道,看来真是他自己愿意的。”

“那必然是自己愿意,咱们这位官家要容不得人,不用等掸月道长,内阁那几位官家就容不下。”

“那倒是,咱们是遇上了好时候啊,大明三百年,代代天子都是明君,可如咱们官家这般胸襟气量的,仍是少有。”

孟约:再听他们夸下去,宣庆帝不用借助蹿天猴就能上天,和太阳肩并肩。

虽然心里这么想,可蹲在一边,孟约听得还挺开心的。

“阿孟姑娘。”

孟约:…

“道长。”

“还未恭喜阿孟姑娘,今日掐指一算,许能碰上,便将贺礼捎在身边,阿孟姑娘莫嫌礼薄。”掸月道长其实还想来相相孟约的面,不过这时看起来,已经有了变化,夫妻宫一落定,孟约的整张脸看起来呈一个近乎圆满的状态。

包括王醴,掸月道长在来看孟约之前,就已经先见过王醴,王醴的面相,亦同样有所变化。甚至这种变化都是近似的,要说以前王醴是眉眼如刀,中蕴戾气,如今却呈一片详和,可见这二人姻缘委实是天作之合。

“多谢道长,那我就不客气了。”

掸月道长招手,示意孟约上到路上来:“一起走走,我有几句话与你说。”

孟约其实可怕神棍了,尤其是掸月道长这种级别的神棍,心里战战兢兢的,却还跟上掸月道长的脚步、行走于金黄的稻田之中,不发脾气处是浩浩长江水,日夜东流去。

“自见阿孟姑娘起,阿孟姑娘的面相上就带着一个变字,且这个变字,总是往更好的方面变。观阿孟姑娘生辰八字,并非是天生福运昌隆,不过生辰八字乃属先天,面相变化才属后天,因而我更重面相。”掸月道长说着停下,定定看孟约一眼,“阿孟姑娘,早几年我亦相过王重崖的面相,命定此生鳏寡孤独,有所出无所养,有所归无所依,再凄苦不过的面相。如今再看,不说福寿双全,禄权科齐,却也是个安平和乐,晚景丰足的面相。”

孟约:“我不太明白,您想说什么?我觉得,人和人在一起,本生就会产生一定的变化,有时候只是一念之间的选择,就会造成完全不面的人生。这种选择,仍然应当是出于自身的,重要的人亲近的人会对最终选择有一定影响,但没有人能彻底扭转乾坤,甚至是命中注定。”

“先贤所言甚是,面由心生,面相无法改变中注定,心却可以。阿孟姑娘,望你善用这份能改变他人的心,因这力量比什么都更强大无敌。”掸月道长说完便要与孟约辞行。

孟约觉得,就冲这一拨听得她云里雾里的话,就该把他拉进心理学这个大坑。所以,她叫住掸月道长,把陈恂博士和泼云道长在太学的课堂各略讲了讲。掸月道长不出孟约所料地表示很感兴趣,并且马不停蹄地就要去太学跟陈恂博士泼云道长会面。

孟约看着掸月道长的背影,“嘿嘿嘿嘿嘿”地耸着肩笑了好半晌:“全天下的神棍都该去搞哲学和心理学,这样就不会成天琢磨着,把人上八辈子下八辈子全一手掐出来,很可怕的好嘛!”

脱粒机的齿轮,和一些难题,直到一个多月后,因立秋后的几场雨而转凉时,才终于有所突破。至此,孟约确定了一件事,以后这样的事还是交给专业人士去干——比如孟老爷。光是造个脱粒机就快折磨死她了,日后还是得回归套路,跟在科学狂人们后边点拨,什么也不用伸手,锅有太祖背,活有科学狂人们干,多舒坦。

“阿孟姑娘,日后若还有什么农用机械,只管来同我们说,我们必倾力相助。”也没谁占孟约的功劳,一切都是基于孟约的图纸和构思,如果不是孟约,这脱粒机还不知哪年才能有。大明是有专利法的,即使是工部借作匠帮了她忙,她依然可以申请个人专利,当然作匠不是白借给她的,她得向工部缴纳一笔约五千两的费用。

“早知道,不该跟工部借人。”

王醴:“唯有向工部借人稳妥,这五千两该花,日后多卖几台脱粒机就能回来。”

最终由工部定价为六两半的脱粒机,大量生产,成本可以降到四两以下,每一架脱粒机如果能挣三两,凭大明的耕种面积和农业人口,哪还用为五千两肉疼。孟约转念一想就很开心了,再有她也是想明白了,本来她就不是为挣钱,而是想为“小明”做点事。

“对了,师兄,你调令不是下来了吗,有没有定几时到任?”

“十月中旬之前到任便可,年年该开始准备了。”

孟约:没什么要准备的呀,带上银票带上嘴,一路吃到谯郡去就行。

然而,孟约一路吃吃吃的愿望肯定要落空了,因为十月间,从毫州修出来的路轨已经全线通车了!

第二三八章 合法卖艺,非法卖身

在没有重型机械的古代,土著们集体想干成一件事,往往会让历史都感觉到惊讶。孟约设想的一路吃着美食来,又一路吃着美食回去的预想根本没法实现,王醴给全家上下都订好了蒸汽机车票。

这年月的车票可不好订,委实便宜,就是为图个新鲜,也多得是人来乘坐。不过官员公务往来,有预先留出的公务车厢,但仆役不能乘坐,王醴订票,也是给家中仆役订。

孟约的几个丫头年纪也都不小了,因都是南京本地人,孟约不准备带过去,仍是把谯郡带来的仆役厨娘都带上。王醴则点了几个随从,老管家还得留在泛园,南京城中还得他照应着。

余下的什么衣裳首饰家什都各带一些,到底是回乡,可以简便许多。余下的便是采购些南京的特产,到时候可以送人,孟约有那么多小美人在毫州左近,必有见面的时候,就是不见,也得派人把礼送到呀。

“夫人,专利司来人送信,说有人欲求购脱粒机的专利,现在人在专利司,问夫人是否方便去一趟。”

孟约一听,喜出望外,她在专利司注册的时候,就听说专利可以在专利司挂牌,就顺手挂上去。好一个人的精力有限,委实没法把心神分出一部分来,放在一个她其实并不是很熟悉的领域上。这几个月来,光脱粒机的制造和售卖就让差点让她崩溃,要不是有泛园孟园的管家帮忙,有科学院借人给她督着脱粒机的制造,她早完蛋了。

“行,我这就去。”能把专利脱手再好不过,当然,也得看什么人接手。等闲的人,孟约宁可自己累点难点,也不会交出去。大不了,相请科学院代为打理,届时与科学院以分红结算代理费用即可。

到了专利司,孟约见到的是杨士弘陪同一名中年人在专利司的会客室里,孟约一边心说“这可真巧”,一边迎上去行礼:“杨伯伯,杨兄。”

“世侄女?”杨老爷的惊讶可比孟约多多了。

杨士弘也一样很惊讶:“阿孟姑娘,这出让专利的孟夫人,便是你?”

孟约点头道:“可不是,我也没想到,想购入专利的是你们。”

既然是熟人,那就更好说话了,孟约相信孟老爷的眼光,也相信原著中能好好对待孟小约的人家。所以孟约只要了一万两,专利司的费用之外还有给工部的巨额借人费用,加起来约就是一万两,孟约自然还挣了点小钱的。

“世侄女这是在送吗,这可不成,我可不能让世侄女吃亏,回头老孟不得吃了我啊!这样罢,我查过此类交易,一般有两种交易方式,一是专利授权,二是专利转让。这样罢,我们就按第一种走,我以一万两把大明境内的真专利授权买下,每卖出一台,计世侄女一台的授权费。”这个授权费多寡,就得细细商量。

最后孟约得到一万两和一成的专利费,双方都很满意。走出专利司,孟约有意请杨老爷和杨士弘吃饭,杨老爷才来南京事一堆一堆的,道是相熟就不客套,摆摆手领着儿子走了。孟约在原地站了站,然后抬头看向天空:“孟小约,其实在这样的人家,你过得很快乐是不是,你会不会怪我占据了你的人生,还把一切改得面目全非?”

“算了,怪也没用,希望你也能在某个地方过得好好的。”孟约其实想过互穿的可能性,想想,幸好她是个吃啥啥不大成,干啥啥不会的,不然孟小约穿过去得多辛苦。不过这样一来,让孟约很为孟小约的生计操心,她…靠什么吃饭呐!

王醴下衙回来时,孟约问:“师兄,如果你像我绘本中画的那样,一下子到子五百年后的世界,一切都天变地转,你觉得你能靠什么谋生?”

王醴以为是下个绘本,认真思考片刻说:“倒卖古玩?”

孟约:我家师兄好潮的,这条路确实可行,好多穿越重生小说都写过呢。

“那要不会玩这个呢?”

“再不济写几个字还能卖钱吧。”

如果是《三醮》里的五百年后,传统文化的地位很高,相关从业者没有养不活自己的道理。孟约想想,王醴不管去哪个五百年后,可能都能活得挺好,孟小约…就有点悬了。

是夜,许日有所思,终致夜有所梦。

孟约梦到孟小约啦!

孟小约还真成了她,然后这姑娘真是跟她差不离,一无所长,偏又没个孟老爷这样的土豪爹,只能自己想办法求生存。然后…什么也不会的孟小约凭着一张脸,摸爬滚打成了娱乐圈的古装女王。

孟约:这什么鬼?

醒为后,孟约抱着被子,在床上傻笑好一会儿,终将这事一笑置之,并且放下。不管怎么样,每个人都有自己活下去办法,也许会走点弯路,也许会生点波澜,也许会有坎坷曲折,但最终会好的。

“年年,今日要与同僚宴饮,不日便要启程去谯郡,这便算践别宴了,不必等我,早些睡。”王醴收拾好仪容,凑到孟约颊边,便轻啜了一口。

孟约白他一眼:“我还没洗脸呢…先说明呀,宴饮可以,吃酒看戏听曲都可以,不许有什么花花粉粉的作陪,不然我要生气不理你的。”

“要不你同我一道去。”王醴可真冤枉,无非就是前两日有士子结宴,请了清倌人作陪。时下的律令是,清倌歌伎都合法,人家卖的是艺。那除卖艺外,自然都是不合法的暗寮,结宴时有不讲究的,夹带了几个能陪酒能上下其手的暗寮,结果被御史给瞧个正着。

这位御史先把参宴的儿子揍一顿,然后一封奏疏把在场士子连同亲儿子全奏名到御前,于是集体被申斥,并且三年之内不予听用。有官职的停职反省,无官职有功名剥去功名重考,无官职也无功名的,以后人生就艰辛了。

《大明律》对此类事件的处理,孟约总结为:合法卖艺,非法卖身,外室属奴籍,私生子无继承权。正所谓没有买卖,就没有伤害,不给予合法地位,就不会存在。

孟约对此表示,《大明律》真是个暖男,所以她很放心地摆手,这风口浪尖上,谁敢不怕死顶风作案:“去罢,早点回来,我让人给你准备消夜。”

第二三九章 一愿风调雨顺,二原家家团圆

眨眼倒是寒衣节,这是个祭奠先祖的日子,同时也昭示着冬日严寒的降临。但由于大明处于小冰河时期,且这个小冰河时期是从先帝朝开始的,持续至今已四十余年,大明的百姓早已经习惯这样的严寒天气。

因在外洋有大片肥沃土地,又有许多高产不挑地的农作物,历史上的大明因小冰河时期而引发的种种矛盾,因粮食的充足,也悄然消弥于无形之中。穿越者太祖明明白白地告诉过朝臣与子孙,让全天下人吃饱饭是社稷安稳的基石,所以大明三百年来,一直致力于寻找肥沃的土地向外扩张,开垦更多的良田,种更多的粮,让大明无饥寒之忧。

因小冰河时期如正史上一般降临,慢慢的,这个祭奠先祖的日子,成了集体祭奠太祖的日子。也不是说专程只祭奠太祖,一般是祭奠完太祖,再回去祭奠祖先。

这样的日子,孟约也赶了一回热闹,随着拥护的人群去玉清山拜太祖。对时下土著们,每个月都要搞出名目拜太祖这种事,孟约已经很能习惯了:“其实太祖挺爱清静的,要知道归天后,几乎天天有人惦记着他,八成要跳起脚来骂人。”

王醴失笑道:“若真能激得太祖跳起脚来骂,只会有更多人惦记。”

倒也是,难道还真能再穿一次不成,没这可能的。孟约拾阶而上,向太祖三叩首,然后到外边点香燃香,与土著们一起仰面向天,默默祈祷。

一愿风调雨顺,二愿家家团圆,三愿此生长相守,共他岁岁年年。

祭罢太祖,便打点行装,该去谯郡了。去谯郡的车每天只有一趟,他们清早就得去赶车。验过车票后,孟约同王醴登上公务车厢,公务车厢倒是宽敞,但也只是人少一些而已,其余与普通车厢并没有什么不同。

科学院在每辆蒸汽机车上都派了两名学子督运,不过科学院里人挺多的,孟约也不是谁都熟面,打过招呼后便各坐各的。王醴大约提前打听过,坐太长的路,有人会很不舒适,呕吐头疼之类的,事先有所准备,每隔一刻钟,王醴就要问孟约一句:“有没有哪里不舒服?”

车窗开着一点,有寒风从中吹进车厢,孟约除觉得有点冷外,真没哪里不舒服:“没有,我能坐车的,科学院里那个蒸汽机车我可没少坐,不会出问题的。”

见孟约确实一路都精气神饱满,王醴才放下心来,这就要见岳父了,万一小甜甜顶着张惨白的脸,岳父岂不要以为他欺负了小甜甜。好在孟约是真的很能坐得车,一路到毫州下车,孟约都一脸精神:“还得赶三十几里路,年年用不用先在这借宿。”

“不用,这里倒离鹿邑更近,我们先回家住几天,使个人去跟爹说一声,就说我们过几天再去谯郡。”哪怕在南京与王醴结识并携手相伴一生,孟约仍是觉得,她穿越以来,最轻快的日子就是在鹿邑的这段时间。真的和现代没有太大区别呀,小美人们个个可爱,就是左邻右舍,也相处和睦,打刚来时送走周文和,一点糟心事都没有。

见孟约说起鹿邑来整个人都仿佛闪闪发亮,王醴哪还有不同意的,把仆役遣去谯郡,他自己则同孟约去鹿邑。王醴在鹿邑也是有许多如今思来,十分美好的回忆,如上元赏灯,雪夜吃腊八粥,雨夜初逢,以及枇杷树上赤着双足,湿淋淋的小甜甜。

孟家园子这几年交由程并一同打理,程并现在在谯郡,就由程并的儿子程绪看顾着。原本程太太要接手,但程并认为年纪也不算了,得管起点事来,日后若真是作官,要管的摊子事更多更大,现在不试着去,将来难免手忙脚乱不知所措。

“阿绪,你在这儿啊?”

程绪应该叫孟约一声姑姑的,可是,孟约没比程绪大多少,程绪这声姑姑一直喊得有点小羞涩:“姑姑,爹去谯郡了,我来这边看看,正要回去呢。”

孟约叫住程绪,道:“别回了,留下了吃饭,我使人去把嫂子也喊来,好歹见见新姑爷。”

程绪就猜着是姑父,但两人一前一后的,程绪没敢乱开口,这下确定是姑父,赶忙行礼:“姑父。”

路上,王醴早想过会见到亲朋好友,提前准备好了见面礼,顺手给程绪递个小锦盒,王醴道:“听闻你将要下场考试,若有疑,可来问我。”

程绪也早知道这位姑父当年考得不错,虽然不是状元榜眼探花,也不是亚元,但也是前十名:“好,多谢姑父。”

“别在门口说话了,都先进门去,家里怎么样,一切都还是原样吧?”孟约说话间,还叮嘱好厨娘赶紧去做饭。

“都好,除看门的何老伯年事已高,被子女接回去奉养外,余下的都还是原来的人。”

园子里,果然是一物一景都还同原来一模一样,连屋檐下刚刚点着的灯笼,都还是旧日离家时的式样。甚至还像记忆中一样,四时皆有花开,此时开得好的是菊花,一丛丛一架架开出满园冷香来。

重重花朵掩映处,便是她的院子,院子里树大都落光了叶子,还有几株四季长青的树绿荫荫地矗立在庭院里。四只狗许是回到了熟悉的地方,一下跑没影儿,还好似记得家里的人一样,跟谁都摇巴任摸任抱任投喂。

“年年的闺房原来是这样的。”王醴一进门就四处看,看哪里都新鲜有趣。

孟约坐在梳妆台前,一边卸钗环,一边看着镜子里的王醴道:“奇怪,我在南京住的地方你又不是没进去过,为什么对鹿邑的闺房这么好奇,在南京的闺房就不是闺房了?”

“第一次进来,自然好奇。南京院子小,你就那么巴掌大个房间,陈设少之又少,哪能看出什么来。”

孟约:“你想看出什么来?”

“年年的喜好啊。”

“噢,那你看出什么来了?”

“年年果然是个小甜甜。”

孟约一脸问号:“这从哪看出来的?”

王醴笑着走近孟约,低头亲吻一记,道:“从整间屋子。”

哪怕已经几年没住,整间屋子仍显示出主人的内心世界如何,小甜甜果然是个又暖又甜心又大且略有点懒的!

孟约:“为什么当初我就没能从师兄住的屋子看出什么来?”

“年年想看什么,我都可以给你看啊。”王醴语毕伸手解衣带,那姿势,愣让孟约有点眼熟。

孟约:又学春宫,真是个臭流氓!

#王醴:你画下来,不就是为了让我学的吗,我的理解能力一直满分啊,不可能理解错误的#

第二四零章 我和我的小美人

夜里下了雪,早晨醒来,孟约刚睁眼就被一片雪白的光沁得捂住双眼。待问王醴为什么这么大光亮时,忽见窗缝外有阳光穿透冰棱,折射出晶莹剔透的彩光:“下雪了?”

“嗯,及膝深的雪,觉得冷就别起了,等屋子烧暖一点再起,我给你问问早饭去,让他们端屋里来吃。”要搁从前,王醴是绝对不可能容忍有人在卧室里吃饭的,现在别说在卧室吃饭,在床上抱着被子吃饭他都觉得小甜甜美极了。

“师兄,我们中午去普渡寺赏雪围炉啊!”孟约还记得昔年在那里曾发表过对良人的想法呢,虽然嘴上说的,和心里想的不一样,而且到头来…她实现的居然不是嘴上说的,而是心里想的。

可见,真有心诚则灵。

普渡寺,也是王醴有回忆的地方呀,腊梅花开的上元夜,仿佛冷香还在鼻端浮动:“好。”

王醴以为,会是只有他和小甜甜的浪漫约会,结果…他忘了这是鹿邑,孟约有许多嫁在鹿邑的闺中小姐妹,她一说出门,立马就转头吩咐下去,给各家下帖子。早上,该知道孟约回来的都已经知道,一接到帖子,自然是欣然赴会。

然后,王醴期待的两人围炉,就变成了一大群人围炉。王醴看着孟约和她的小美人们左搂右抱,得意洋洋的小脸,委实不好说什么,只能叹口气,在远离孟约的地方默默烫羊肉吃。不过也不止他一个人郁闷,同来的“连襟”们也都差不离:“尊夫人真是…”

“嗯?”

“得亏是个女儿家。”若是个男儿身,把小姑娘们全撩完了,还能有他们什么事,瞧这嘘寒问暖温柔多情的模样,简直没眼看。

王醴闻言笑出声来:“我敬兄台一杯。”

既然是小甜甜闺中小姐妹的丈夫,王醴觉得还是应该交好一下,至少让小甜甜日后能想与小姐妹聚会就能邀到人。当他真心想与人好好交往是,没有交往不到的道理。

这时一干连襟还不知道这位官身的妹夫就是即将上任的知州,直到半月之后,毫州衙门的差官找来,王醴才结束陪孟约会小美人,他结交连襟的日常:“拜见王知州。”

“我已去信道是月底就任,何事如何匆忙?”这会儿毫州衙门里还有另一位知州在,这位知州是等着告老还乡,因修通了路轨,并不急于启程还乡。王醴先前一再去信,那位知州都同意再多留一留,不想这时就找来,看差官神色,似是生了什么大事。

“河南道袁道台有一独子,昨天夜里被人发现死在毫州城外的卲河上,袁道台听闻消息后几近癫狂,现在整个毫州都人心惶惶。邓知州是没办法了,他制止不住,只得使小人来请您。”差官也是一脸头疼,袁道台与其独子原本是到毫州访友,结果谁能想到访个友能把独子访没了。

道台就是一道的土皇帝,论起来王醴也是下官,但好歹是毫州新任官长,总能规劝规劝。其实王醴听到也头疼,光“独子”这俩字就知道份量有多重:“不及收拾了,年年,我先骑马去,你稍后慢慢坐车。要是觉得天冷不想动,就再歇几日待天晴气朗再启程。”

“行,你去吧,我收拾收拾再坐车跟上来。”孟约听着也心惊肉跳,随意使人收拾了几件衣裳给王醴,又带上两件厚袍子,另烫了几壶加姜的黄酒裹在夹棉布袋里,“要是冷了就喝点,挺远的路,可别着凉。”

“好,你也注意保暖,不急赶路。”众人在侧,王醴便是想抱一抱亲一亲都没法,只能脉脉含情地注视片刻,转身出门领众人一同向毫州方向去。

王醴走后,孟约在院中站了许久:“算了,我们也早点收拾启程,给我的小美人们都去个帖子,让她们日后有事到毫州寻我。”

午后,王醴抵达毫州,袁道台正在毫州衙中,梁知州有一张一团和气的脸,这会儿却正犯愁地在一旁叹气。堂上的袁道台可不管别人怎么叹气,随便衙门里怎么冷,也没有叫人烧火盆,或移布后堂取暖的意思。

袁道台年约五十,养得好,倒还算年富力强,自然扛冻,梁知州却冻得不行,挺富态的老头儿绻在一边,冻得脸都快没了人色:“来人,先扶梁公去后堂。”

堂上的袁道台看了一眼王醴,袁道台是见过王醴的,所以王醴一进来就让人把梁知州扶到后堂,袁道台也没说什么。他只需要一个毫州的官长在跟前,管是梁知州还是王知州,于袁道台没有任何区别。

“下官王醴,拜见袁道台。”

“劳王知州一路赶来,正好,王知州早年在督察院督河南道,本官记得王知州颇富探案之能,眼下正是需请王知州费神的时候。”袁道台说着,命人把卷宗递给王醴。

王醴接下卷宗,倒也不去管袁道台怎么占据公案,他是一打开卷宗,就满脑子全是案子。毫州通判姓于,一直在一旁没说话,在袁道台盛怒之下,整个公堂落针可闻,于通判自然也没敢吭声。

看完卷宗,王醴才看向于通判:“死者何在,为何没有仵作的陈文?”

于通判先是看一眼堂上的袁道台,然后才回答王醴的问题:“史园设了灵堂,道台不许仵作验…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