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约:哟,我这就忽然成殿下了。

“师兄,你说,最后这幕戏上演时,大家会怎么想?”

“大家一定会很想问候岳父大人。”

孟约:…129196

第三二四章 大明小太祖?!

当《疾风令》第一场“风乍起”落幕时,整个戏堂子里落针可闻,按说大家早已经习惯打鼓人的种种神鬼莫测的故事发展,但真到大家认定的主角被暗杀身亡时,大家还是被镇住。戏迷票友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彼此相顾无言,不是他们不想说话,而是心中万语千言,竟不知道该从哪里开始说起。

“主角儿都死了,这戏还怎么演?”

孟约听着楼上许多戏迷票友都在问这个问题,不由掩嘴而笑:“他们现在肯定满心吐槽,哈哈哈…我这才开始搞事情呢,《疾风令》是从头到尾都在搞大事情啊!”

王醴才真是满心吐槽:我的小甜甜不可能这么恶趣味。

但小甜甜就是有这么恶趣味,《疾风令》从头到尾的每一个字都是最好的证明。

楼下,戏迷票友们终于渐渐找回各自的声音,也终于从万语千言中,找到最想说的话:“难道这是一部写反派的本子?”

“不应当,打鼓人到底是个女子,想来便是写反派,最后反派也落不着好下场。”

大家都非常乐观,觉得孟约肯定另外安排了主角,所以这个被他们认定是主角的人死掉根本不要紧。紧接着,戏迷票友们开始一起声讨反派张以达:“太不是东西了,纵容属下肆意敛财,弄得地方民不聊生,委实罪大恶极,该杀。”

“偏偏这样的人,还轻易抓不着他把柄,恶人坏事都是下属干的,真发出来,他大可一推二六五,什么事都跟他没干系。国朝早不兴有罪推论,没真凭实剧,便人人都知道他是个反派,也没办法把他送进去吃牢饭。”

“诶,这就是个戏本,咱们是不是太较真了点?”

“这有什么较真不较真的,阿孟姑娘在上个戏本里不是说过一句话——虚假的戏,真实的人性。阿孟姑娘的夫婿是王知州,也算是身在官场,你们说这张以达是不是在影射谁?”

孟约:…

读者真是一种恐怖的存在。

“师兄,我好像给你添麻烦了。”

王醴:没事,我已经习惯。

“不管怎么麻烦,等到《疾风令》落幕时,也都会消弥,年年不必担忧。”王醴是真不把这点麻烦当回事,毕竟他在官场遇过的麻烦不算少,这点疑出来的小麻烦,反而不算什么麻烦。

至于督察院要查他,随便查,他这敢拍着胸脯说一点问题没有。不仅督察院,还有叶慎章,他的钱,敢说每分每厘都来路正经,没有不能大白于人前的。

王醴把孟约送回家,还得去衙署上差,孟约怀孕满三个月后,王醴和孟老爷都没再紧着她非在家不可。不仅没拘着她,反而会不时找点事让她做,织坊那边建纺织机械厂的事,孟约就让管事时不时来问孟约。

因孟家的织坊一直在自己打制纺织机械,所以日常的工作安排并不需要孟约,需要孟约做的是调配一下人手,安排一下资金,要是闲得慌,还能出门去工地上远远看一眼建机械厂的进度:“钢筋水泥要严格按工学院给出的图纸来做,另外,轻月坊在都夏的厂房,也劳管事派个人去帮我看看,如今我多有不便,只能拜托管事多劳一二。”

“小姐言重了,请小姐放心,厂房我会小心盯着,断不叫出任何问题。”

“多谢,别的都不要紧,不怕多耗费,只一定要注意安全。建筑安全同机械安全都是大事,皆重中之重,此处愈发不能轻忽。”孟约希望,未来的一天,他们建的厂房都会成为建筑艺术史上的美好篇章,而不是简单的钢筋水泥浇筑出来的冷硬建筑,她希望这一切都如眼下的大明一般,是有温度的。

“另还有一事请小姐定夺,江宁织造府那边已派了人来,小姐看是如何接待?”

“爹出身江宁织造府,虽没在织造府待多久,但在织造府时,不仅与同僚相处得好,仕途亦是从那才一步一个脚印到如今。好好招待罢,羊毛料的纺和织,都仔细点教,不必图快,一定要教好教会教到精通。”孟老爷是个心中常怀感恩的,孟约不过是推着孟老爷的心思,让管事好好招待江宁织造来的官吏。

“是,小姐。”

“另遣人去工学院送个信儿,爹说不得会出面亲自做陪。”

“是。”

将管事送走,医师便来,切脉后只道一切都好:“听说王知州想要个姑娘?”

孟约点头:“是啊,但外边传得太左了,师兄并没有只想要女儿,嫌弃儿子。”

医师:我懂。

“如今月份已不能算浅,要说定也不能,但我切着脉相,更似是个小子。”医师虽然没把话说死,但估计医师已经有所把握。

孟约虽然并不尽信中医切脉诊男胎女胎,毕竟现代的B超还有错的时候呢,但是医生能说出口,想必有所依据,按八成机率来算,大约现在就要做好准备可能是个儿子:“这也挺好啊,我一直觉得,小姑娘得有个宠她的兄长,天天妹妹长妹妹短,看到妹妹连笑都会甜甜的。”

“阿孟姑娘能这样想就好了。”就怕只有阿孟姑娘才这么想,听说…连孟院长也是更爱外孙女,没那么喜爱外孙呢。

医师走后,孟约便散着步回屋去画画,她之前想好的好几个梗,在挑挑选选,反复折腾几遭后,终于确定画美食文,治愈一下大家。主要是《疾风令》真的很不治愈,戏本嘛一本松一本紧的节奏刚刚好,所以下本是——大明小太祖?!

孟约每次想到这个她自己暂时命名的名字,就会笑出眼泪来,她实在无法想象,一个工科男,在她的设定里,还是一个从前没做过饭的工科男,要怎么做饭。拿量勺量杯,精确到亳克吗,拿温度计定时器,精确到每一度每一秒吗?

“这时候,要让美味大受普罗大众喜爱,却被大手批评没有灵魂!”艾玛,要是这样安排,太祖的死粉们一定会说“这是妒忌,赤|裸|裸亳不修饰的妒忌”。

相信戏迷票友们被《疾风令》致郁过后,能轻轻松松地看着大明小太祖治愈一切。91196

第三二五章 三生万物,没完没了

在大明小太祖还只有一个简单提纲的情况下,孟约不紧不慢地收集各种特色食谱,从太祖的起居注录来看,太祖是个南北兼爱,咸甜不忌,酸得辣得,并有一个铁胃的真汉子。在此前提下,可以收录的食谱多如天上繁星,正好能尽情展现各地方佳肴之美。

在收集创作素材方面,孟约得到了广大戏迷票友的大力支持,没过多久,她就接到了天南海北的戏迷票友来信。有给她寄家乡菜谱的,有给她寄家传菜谱的,就连孔家的传人,都给她寄来孔府菜的菜谱,还有关于孔府菜传承的故事。宫里边,宣庆帝也给她寄来一本厚厚的菜谱,有各式御宴的菜谱,还有太祖当年流传下来的一些,被世人认为有点“奇奇怪怪”的菜谱。

再往后推一段时间,不仅有菜谱,还有各式各样的不太好买的食材。凡能储藏,好运输的食材,戏迷票友们都恨不得给她来一车。厨娘快被稀奇古怪的各地食材搞疯,有些食材闻所未闻好嘛,听说还有戏迷票友正想着怎么往谯郡运海鲜,厨娘简直想哭。

别说厨娘,连厨子自谓见多识广,也好些食材不认得。好在孟约有书信助理,帮她给戏迷票友们回信,结果广大粉丝们不但寄食材,还连同食材的详细说明一道寄来。造成的结果是,给她寄东西成了大明百姓平时的小娱乐,见着什么稀奇的,不管怎么着先给“我家偶像”来一套。

孟约:…

“诶,大家这么爱我,怎么了得哦。”

王醴:“不是去工学院吗,快去换衣裳罢,我送你过去。”

“噢,好。”

今天也很自恋的小甜甜,还是那么甜,就是太甜了,大清早的有点让人牙疼。

孟约今天是受罗东非院士的邀请前往工学院去的,罗东非院士琢磨着胶卷时,有了新的发现。孟约还想着,可能是罗东非院士忽然被灵感大神宠幸,找到了制作胶卷的方法,结果到工学院一看,才知道,在她还暗搓搓想着,什么时候提出“电影”的初始概念时,罗东非院士已经自己琢磨到了。

“拍连续的相片,按一定的速度转动,可以形成连贯的画面。目前,我们已经测试了很多拉动相片的速度,发现每分钟约一千四百张相片时,看起来最像是日常所看到的一切。我们觉得这是一件很有用的东西,比相片还更有用。”罗东非院士看着粗糙简陋的设备,像看一个未来注定长成一代伟人的孩子,目光柔软而慈祥,满是浓重深沉的爱和欢喜。

孟约:不不不,既使电影再怎么曼妙,相片也是无可取代的,并没有谁比谁有用,因为它们在人类历史上,份量是一样的足。

“罗叔叔,您真了不起。”孟约看罗东非院士时,如同看美术展览馆里的雕像一般,内心充满了崇敬。哪怕这一切还原始得让人不知道未来到底在何方,路上又会遇到什么样的坎坷和挫折,但…孟约心里清楚,这方向是对的,且对得不能再对。

甚至,他们已经无限接近每秒二十四帧,这个最低的能让人眼觉得画面流畅的帧速率。

所以尽管画面还是有一点卡,但真的很棒,投影的设备太粗糙,这个孟约不懂,但至少保证人能够清晰地看到画面内容。虽然细节上还有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但…它确实是电影没错,或许它现在只能被称作小短片。一个仅仅只有一分半钟,由约两千一百多张相片组成的一段简单的画面,是一只公鸡在屋顶上打鸣的画面,哪怕没有声音,也完全能让人感受到声音的存在,随着画面,脑海里自然而然地有了“喔喔喔喔喔…”的打鸣声。

孟约内心喊着“我的苍天”,特别不淡定,哪怕只看到这样的小短片,她都觉得自己是离现代科技文明又大大跨进了一步,这一步跨得特别大,大到让她感觉自己下一秒就能看到彩色有声电影。事实上,历史上的电影发展,也一点不慢,从无声到有声,从黑白到彩色,从胶片到数字化,短短百余年而已。

“罗叔叔,我们…可以拍故事了?”

“还不行,如果想拍故事,相机需要大幅改进,现在的相机是不行的。光凭人力,每分钟那一千多张相片,能把人活活累死。我得再琢磨琢磨,这个不急,左右相机我都琢磨了几十年,这玩意再琢磨几十年也不耽误什么。”对于孟约崇敬的眼神,罗东非院士是受用的,越是受用,罗东非院士就越想把这东西做到最好。再者,不管科学院还是工学院,对于所研究出来的东西,进入市井百姓生活中的规则都只有一个——安全好用。

一件还称不上好用的东西,罗东非院士不会允许其现在就进入市井,现于乡民眼前。

“倒不必,相机还是成的,我们可以先卖相机,玩相机的人多了,日后帮罗叔叔一起琢磨相机的人也就跟着多起来,不管什么东西,总是用着用着,就能进入另一番天地嘛。”以使用促革新,一件东西顺不顺手,好不好用,是否需要改进,孟约觉得需要大量数据支持,唔,或许这可以称为“用户体验”?

“就是相机也还有许多不足,不过也不是不能发售,不足的地方补足便是。”罗东非院士最近终于是把相机吃透了,至于胶卷,也已经有了眉目。因太祖早年大力发展橡胶业,虽然太祖是为轮胎这玩意儿,但三百年发展下来,橡胶早已经可以运用在方方面面,日常能见到的日常不能见到的多了去了。

罗东非院士找没找对材料孟约暂时不清楚,孟约清楚的是,罗东非院士现在使用的,已经很有点像是现代的胶卷,至少材质上,在孟约这个外行人看来,是没有多大区别的。至于其他方面,既然是外行,那就更看不出来了。

“主要还是胶片的问题要解决,如果胶片不能简单易得,不能方便携带,会大大制约相机的售卖。”

“是啊。”罗东非院士一半欢喜,一半头疼。

这世界上的问题怎么那么多,解决了一个会出现三个,解决了三个…三生万物,没完没了!

对科学狂人们来说,这真是种甜蜜的负担呐。89

第三二七章

《疾风令》第二场,开场就是张以达升职加薪走上人生巅峰,如果不是知道台上唱戏的是楼山雨,鼎鼎大名,广受大众喜爱的大家,今儿迎接他的就不是掌声,而是煮鸡蛋熟柿子和瓜子皮花生壳。楼山雨也是心里苦,即使大家没扔鸡蛋柿子瓜子皮花生壳,他也对这角色心里没底。

是,打鼓人笔下,反派也能让人唱得酣畅淋漓,情节故事比正面角色还跌宕曲折。但是越排演后边的几场戏,楼山雨就越觉得孟约是要搞什么大事情,因为张以达怎么都不像是一个会最后死掉的反派。

转场时,楼山雨在后台拾掇妆面时,心里直犯嘀咕:“该不会到最后,张以达也没死,反而活得比谁都好吧?”

燕山雪:“师哥是担心张以达不死,大家伙儿不接受?”

楼山雨:“我是怕张以达不死,会教坏小孩,看我们戏的小孩可不少。早些年就曾提倡过,因如今看戏常见一家老小来的,为给小孩树立正确的善恶观,恶就该有恶果,善就应有善报。我还怕打鼓人这么安排,《疾风令》最后几场没法演。”

“怕什么,咱师叔不是说打鼓人同官家都识得么,只要官家那关能过得去,想必也不要紧的。”

“打鼓人的戏观者如云,真要发作,官家也救不了场。”楼山雨也很爱《疾风令》这部戏,不然不会肯接唱反派角色,毕竟他根本不知道,张以达其实不是幕后大反派,而是长得像反派的正面角色。

在戏台上,正面角色反面角色的妆都不一样,楼山雨对着镜子左看右看,虽然还是能看出点与寻常反面角色不一样的来,但曹仲仑设计的这个妆面,绝对是个鲜明的反面角色妆容。在楼山雨已经开始接受他将会在《疾风令》的戏台子上,遭遇他人生“第一死”时,他却感觉到了这部戏这个反面角色的“顽强生命力”来。

作为一个深具“艺德”的艺术家,楼山雨认为,倘连戏中都不能做到凡为恶便遭恶报,那生活中岂不更让人失望。艺术家有艺术家的责任,或针砭时弊,或嬉笑怒骂,或直指人心,或发人深省,又或塑造一个完美的世界,让人向往,让人发现心中留存的善与美。

楼山雨出身曲艺世家,从小被寄予厚望,这份厚望从不是希望他取得多高的成就,而是希望他,能够随心所欲地做自己想做的事。虽然他最终选择了同父祖辈一样的路,但家中的人仍然支持他,并且倾尽他们的能力关照他,让他全不必看这世间的颠沛流离。他带着这些关照,一直想唱的想演的,就只有这世间的美与善。哪怕这回接的是反面角色,只要反面角色能恶有恶报,那也是美与善。

可一旦这个角色没自食恶果,这部戏就会与他一直以来的原则相背离,那么就存在一个问题…这部戏,他该怎么演下去?是劝打鼓人改戏,还是自己退出,请位同门来?

“这也有违原则。”哪有半道上把票友和戏班子都扔下的。

“师哥你就是事儿太多。”燕山雪对这个被一家老少宠大的师哥,有时候是真无力吐槽。

“二位,该登台了。”

第二场第二幕,燕山雪先登台,在《疾风令》里她扮的是楼山雨的妻子,一个置身事外,在家带孩子围观,偶尔给楼山雨小小制造点生活中的小麻烦的妻子。燕山雪演这个,简直不能再拿手,把个在家天天没事,琢磨着怎么为难自家郎君的年轻闺阁少妇演得活灵活现。

众人虽然一致觉得张以达是个大反派,但却都挺喜欢燕山雪演的张夫人这个角色,觉得清新可爱,恬淡可人。且,都认为,张夫人配张以达这样的大恶棍,上辈子肯定没干别的事,光烧好香了。

“虽然不想让张以达升职加薪,希望张以达能自食恶果,但还挺盼着张夫人能好的。”

“是啊,要是张以达日后作恶食恶果,张夫人该何去何从?”

“看着应当出身不错,家中富足,想必即使闻了张以达日子也能过下去,孩子也能有所依靠。”

“我们是不是操心得有点多?”

“是有点,不过,阿孟姑娘应当喜欢我们这样操心多的。”

孟约:是的,我喜欢,就喜欢你们喜欢我粉我的样子,又英俊又潇洒。

虽然大家有很多担心操心和吐槽,第二场戏还是很让大家喜欢的,情节安排得很棒,经王醴和曹仲仑的手,官场的起起落落浮浮沉沉可谓精彩绝伦,足令人拍案叫绝。哪怕张以达是个“反派”,经“反派”串起来的戏,也依然让戏迷票友津津乐道。

孟约听满耳朵赞美回到家里,发现王醴今天回来得格外早:“师兄回这么早。”

王醴:“听闻书商把书稿送来了。”

“什么书稿,我最近没什么书稿啊,《疾风令》的绘本早已经送过来了。”孟约一时半会儿真没想起她的“有色”绘本来。

王醴:“《巫山秘谱》。”

孟约:…

她差点忘了还有这个,因为不是她放出去的画稿,所以她真没把事记心上。不过,她以为会更早一点的,没想到现在才收到,但只看到秘谱的书页,她便知道吕撷英的时间都用在哪里了…这书商,够靠谱的喂,跟她的手稿比,细节完全不失,美感也完全在线上。这本秘谱,比起她洞房时收到的那套,简直是天上地下,跟眼前的一比,用土鸡瓦狗来形容都算是赞美。

“先生找的书商真不赖。”孟约说着就要翻开秘谱的书页,看里边的内容,却被王醴伸过来的手盖住,“师兄,你干嘛?”

“等生了孩子再慢慢来看罢。”

孟约:这话为什么我听着意味格外深长呢?

“师兄,你看过了?”

王醴略感艰难地点头,就是因为看过,才不想让小甜甜看,没办法,素太久了!

孟约:哦,那我知道你为什么不让我看了。

这么想着时,孟约没能好好管住自己的视线往王醴身上某一处看去。

王醴:…

小甜甜,你等着。27

第三二八章 这味道,正宗(乌龙的加更~)

PS:这是为了拯救六百块全勤的加更,我也不想的,好不容易才早早写完明天早八点的更新啊!!!!另谢谢美少女哒提醒~~~

孟约到底还是翻开了秘谱,在她家亲亲师兄去衙门上差之后,孟约独坐画室里,打开了掀开她人生新篇章的巨著。

一边翻,孟约就一边嘀咕:“师兄真是小看人,我自己画的,我怎么会有那样的冲动呢。做为一个绘画大手,我只会看到艺术视角的那部分,人家可是看过很多小电影的现代人呢!”

这些年,孟约秘室里添了不少图画,她翻翻找找,选出来的都是让她很满意地作品。加上书商靠谱,印得极其精美细致,刻版的肯定是大师,不然不能把画的神采完全表现出来。

从秘谱里,孟约还一点点看到了自己在人物画上的进步,不能拿她在现代的比。她在现代应付完艺考,就完全不能看了,得跟她刚开始学到精髓时比。人物画入门是骨肉,提高是眼睛,再高便只剩下了一个字——神。

是精神,是精气神,是神采,是神情,现在她完全可以做到只寥寥数笔,将一个人物的神绘得几欲脱纸而飞。这是以前,她做梦都梦不到的,现在她能做到了。虽然她在山水花鸟画上没什么天赋,但在人物画上,简直是点满了。

也许若干年后,也会有她的《与美人行游图》《与美人夜饮图》之类的传世名作被挂在博物馆的墙上,供后人细细观瞻。这样想想,还真挺美得慌。

“哟,这姿势,我都没解锁过呢。”因为王醴在这方面戏比较多,所以,很多春|宫画,他们都已经解锁过了。但总有些高难度的,没法解锁的,仍被束于高阁呈灰色未激活状态。

“这个也…”

“妈呀,这真是我画的,耻度好大啊,难度也不低。”

翻着翻着,孟约发现,王醴不让他看是对的,她委实该听人劝吃饱饭。哪怕医师已经暗示过他们可以进行深入交流,但王醴太小心,以至于他们都没法尽兴,所以还是会的啊…

“嘤,我真是自作孽不可活。”

像这样的时候,只能找点正经得不能再正经的事干,才能暂时把这种冲动压下去,总不能大白天就去衙署把人撕扯回来吧。说到正经事,哪有比工学院的正经事更能让人忘记小小冲动的,孟约忙喊侍女去叫人套车,送她去工学院关心一下大明的现代文明进展。

罗东非院士他们还在改进相机,以便让相片“动起来”,孟约过去围观片刻,发现她连零部件都看不懂,便悄悄退出留叶园,遛着弯到了胡院士他们那里。音箱也还是没什么大进展,不过孟约觉得,他们的研究方向可能是对的,但她也不能确定,因为她在这方面,真的是只知道怎么用,并不知道其原理。

“我们已经找到了声音转化的关键,但是现在我们还差一个关键点,始终没法解开。”

郑院士指着孟约看,孟约表示:那什么,干嘛的?

孟约对这些家电类的产品,认知和普罗大众差不多,最多买的时候去网上问一问,哪个牌子的好用,哪个牌子的性能好,价格实惠。除非学的是相应专业,否则,大概一辈子不会去想要弄明白其中到底什么原理。

是的,她最多知道,一切声音的根源都来于振动,经由振动在空气中产生声波,声波振动鼓膜,声音进入耳道。事实上,前面的她能确定正确性,后边的她真的没法确定完全正确,但道理应该差不多对。因为这些差不多和没法确定,使得她不敢多说,怕反而误导了走在正确路上的院士们。

“慢慢来罢,左右也不急。”这本来就是攻克主要项目间歇时用来换换脑子的项目,当然不急,所以卡在关键点上没法解决,院士们也一点不着急。

院士们讨论一圈,没找着解决办法后,又各自忙各自的事去了,留下来找点正经事排遣冲动的孟约在原地风中凌乱:“果然该听人劝,不听人劝活该饿坏自个儿。”

胡院士:“阿孟姑娘饿了,我看着午饭时间也快到了,走吧,阿孟姑娘同我们一道,今天食堂做好吃的哩,阿孟姑娘肯定爱吃。”

孟约:不,你们的阿孟姑娘现在就想好好开个车。

被院士们拖到食堂,孟约才知道她那些无处安放的食材被孟老爷拉到哪里了——工学院食堂。家里的食材种类多量也多,偏孟家又人口简单,吃不下那么些,又怕坏,孟老爷也是挖空了心思,才想到能送到食堂来。

这一送,可乐坏了天南海北来聚到工学院的院士助教学员们,食堂天天换花样,总有能轮到他们家乡美食的时候。不但能吃到,做的方法还挺地道,连调料都是差不离的家乡味。

今天食堂做的孔府菜,孔家经由蒸汽机车送来的几车皮食材,在有了孔家的食谱和细心妥帖无比的列位孔府菜传人做菜心得后,工学院的食堂完全能做出相当的味道来。便是山东来的,跟孔家有亲的院士,都吃着直竖大拇指:“就是这味道,正宗!”

“食材地道,调料也地道,连这盘子,都是孔府菜常用的。”

孟约:是的,孔家人连盘子都没放过。

除孔家人这种连盘子都不放过的,还另有其他各式各样的不放过,比如一位远在东北最北端的票友就不仅寄来食材,还寄来特殊的炊具,再比如有担心谯郡的牛羊肉不是那个味儿,直接不远万里给她运来鲜活全牛全羊的,怕路上吃了别的地方的草料变味,还附赠草料,另还配草料的种子,方便“繁殖饲养”,因为“不是我说,我家乡的牛羊肉,别的地方就是不能比”。

所以,是的,工学院已经在琢磨要不要搞个养殖场,因为自从有人发现可以直接运送家禽家畜活体后,全国各地的票友都给她送来各种当地特产禽畜。为此,农学院觉得,可以通过这一契机,全面深入地了解一下各地禽畜品种,并且优中选优,培育出更美味的家禽家畜。

第三二九章 共你星辰,共你月明

在工学院吃一肚子孔府菜回家路上,孟约一直在纠结,她要不要直白一点向师兄表示一下,今天晚上她特别想约。然而王醴最近真的特别小心翼翼,本来十分和谐的事儿,最近都不怎么和谐了,要不是爱还在,真哒不想跟他愉快玩耍。

所以,她去工学院的目的完全没有达成不说,还找了一肚子问题回家,还全是她没法解决的问题。啊,准确地说,她连问题本身都没法理解,谈何解决:“我忽然感觉,自己真的好天然蠢啊!”

饥渴的少|妇啊,你该怎么解决你自己撩起来的火呢?

孟约:这样的时候,我竟get到了下一张春宫图的梗。

孟约觉得,她现在就是活生生的,一幅春宫图的最好的梗,前提是,王醴能好好配合她,不然就只能是梗了。

“算了,不行我还是回家画大明小太祖吧。”有点别的事干,不老想着这点破事,估计就能好。

回到家,厨娘便来寻孟约,孟约问都不用就知道,肯定是有人又寄来什么稀罕食材。孟约现在真是深深感受到了大家对她的宠爱,因为票友们在听说她怀孕后,又开始了新一轮的“快递”,皆是各地方上的孕妇餐典范。南边酷爱给孕妇吃鸡,靠山的给孕妇吃各种山珍,靠海的给大补海味,就是孟约没有害喜的反应,吃嘛嘛香,也甜蜜成了负担——孟老爷觉得凡风俗形成都必有其原因,肯定是对孕期有好处的,那就都吃点。

孟约:“别,别告诉我送了什么来,你看着什么好吃,给我做点,总是票友们一番心意,我也不能浪费。余的有多,大家都分着吃点,别紧着我一人吃,我可真吃不了。”

她的票友太多,总有那么一小拨特别土豪的,壕得就差直接给她送牧场庄园渔塘什么的。所以,即使大多数票友都会很体贴地只送差不多的份量,还是会遇到家里食材堆成山,压根吃不完的情况。

“今儿送了鱼胶来,虽然只小盒里装着六枚,但大厨找了人来看,说是极好的鱼胶。医师道鱼胶虽好,却只宜产前产后吃,并不主张多吃,大厨便没给小姐炖,只收起来,等到了时间再给小姐炖。除鱼胶还有海参瑶柱干贝干鲍,如今家里真是做什么菜的料都够有,大厨让我来问问小姐想吃什么,放开了说,不用担心没有料可做,只要小姐想得到的,厨房现在都能做出来。”这话,透着别样的豪情与挥斥方遒。

孟约:“我晚上就想吃个小米粥什么的,清淡点,今天中午的孔府菜真把我给吃腻了。”

“孔府菜怎么腻了,我们在厨下也做过,多是清淡的啊。”

孟约:好吧,我不该因为肉好吃就紧着吃肉,也不能因为肉体没吃到肉,就尽往嘴里塞肉。

“那给小姐做小米海参粥罢,再搭几样小菜,再做个蒸面,小姐看怎么样?”

“行,师兄还是得给他做饭,虽然南方人有很多种,但师兄是没有饭就活不下去的那种南方人。”孟约是南北通吃,给面她是一顿,给饭她也是一顿,不定非要有白米饭就菜不可。

这边才说完晚上的伙食安排,仆妇便进来,递上帖子,孟约拆开一看,是小美人给她来的。原来是小美人有妹子要出嫁,特地来请她去吃喜酒的,说是吃喜酒,其实就是想找个机会聚在一起喝喝小酒谈谈天说说地。想着已经好久没同小美人们饮宴,孟约遂决定回鹿邑一趟,去同小美人们一起聚一聚。

从谯郡到鹿邑,走水路极方便,而且还稳妥,王醴和孟老爷也没什么不许的。本来这二位就盼着孟约能多出门走动走动,委实是医师说孟约身体强健得很,并不需要在家中不动不弹地养胎。因此,她一说,孟老爷和王醴就同意了,一个安排车马,一个安排人手随行。

“师兄陪我去?”这就让孟约感到意外了,亳州府衙最近挺忙的,她真没想过王醴还能抽出空来陪她回鹿邑。

“我曾答应过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