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该如此,不过,国朝也不止长城巍巍,还有山河壮丽,地广物博。”

还有舌尖上的大明!

嗯,她知道明天该怎么同宣庆帝讲啦。

以及,为了避免后辈子孙笑称“吃货帝国子民”,还是先来点正经的。

第三九五章 无声似有声,如临其境中

宣庆帝和萧皇后因为朱载宥,催电影已经有日子,孟约也是好不容易才能交差。工学院能这么快做成,也有赖于他们的大力支持,要钱给钱,要人给人。从这方面来说,宣庆帝和萧皇后真是宠孩子的家长。

电影之事,与帝后二人一谈,帝后二人便也等不及,直接就要去春雨巷看。今天恰好罗院士他们为庆祝终于完成第二阶段任务,齐齐去赏江边赏梅去了,虽江边的梅花还未开,尚还只有零零星星刚冒出头的花骨朵。

一路轻车简从驶至春雨巷,院门上挂着锁,幸而离着不远,车夫迅速去取了趟钥匙,这才把门打开。院落里乱七八糟地这堆着几样零件,那里堆着报废不能用的杂物,还有偶尔用来烧烤热饭菜的炉子烤网桌椅凳,满地的零碎也不知有用没用。孟约小心翼翼避开,宣庆帝后萧皇后也就跟她一样小心避开,皆捡稍微宽敞点,周围没散落着零碎的椅子坐下。

孟约左右一看,这才发现,昨天是学员们动的手,今天他们都不在,她得自己动手,在场除她,没人知道这套东西怎么用。孟约只得叹口气又站起来,小心翼翼挪着步子把发电机开起来,把胶卷盘安好打开放映机,然后将四周的帘子放下来遮住光线。

“看着还很麻烦,得有专门的人手来做这事?”

“刚开始自然得有,待日后机器越做越轻便,越做越简单时,才是推行全民使用的时候。现在嘛,可以先弄电影院,就能跟戏堂子一样,买票就能进来看。偏远一些的地方,还可以三五人一队带着放映机下村镇去,待到黄昏之后再放,也一样可以。”虽然孟约没赶上时不时有放映队下乡放电影的时代,但她爸妈都是那时代的人,说起下乡放映的露天电影,那叫一个怀念。

“倒是比动一整个戏班子要来得轻省。”

正这时,《疾风令》的片头缓缓在幕布上映出,下边还加了主创人员的名字,打鼓人依然放在放映后单独留一幕,所以这里是没打鼓人位置的。

“真动起来了,哟,真有趣儿,不过,年年,怎么没你啊!”

“我压轴,最后出场。”

萧皇后点头笑看孟约一眼,再回头看幕布时,幕布上是一间屋宇,花木深深,流水声声,虽没有声音,却仿佛像是有声音一般。枝头的鸟活灵活现,树下的花影随风摇曳,花下有细细水流,水里有游鱼,紧接着小小流水曲桥上急匆匆走过,衣摆的风带得近旁花木摇落一地露珠。

很多孟约捕捉不到的细节,在梁礼光的镜头里却被一一刻画出来,叫人仿如身在其中一般。舒缓的节奏在露珠洒落之后迅速变快,毕竟是正义第一杀,怎么也不可能一直拍得如同田园诗歌。

直到《疾风令》第一场戏落幕,孟约的独幕“封底”出现后,宣庆帝和萧皇后才将视线从幕布上移开:“虽看起来像是有许多场景,但看这治景治园手艺,仿佛除公衙外,全是同一间园子?”

“是。”公衙是弃置的衙署,还是通过应天府才借到的。

萧皇后品咂片刻道:“仿佛是日常生活情景一般,并不如戏台子上那般演得那么用力,反倒更真实,更容易将人带入其中。且,虽则无声,画面一动,却似有声一般,使人如临其境中。”

“可惜限于园林,若有朝一日能不限于一物一景,可随人而行就更似是日常生活了。阿宥所说的拍给外洋人看的电影又该是什么样的,阿孟心里可有主张?”宣庆帝倒是想过了,一定要拍出大明军威来,其余的,拍拍风俗人文,山川地理。

孟约遂又把昨天和王醴商谈时,想到的那种种同宣庆帝说:“我也只能提个大概,我说的这些,拿到内阁和翰林院面前不值一提,诸公必有更好更详尽的主张。”

阅兵仪式怎么才能展现足够的威仪,展现出大明的风采,展现出令敌人观之丧胆又生出崇拜心的强大武力,宣传片里怎么拍,是否还有拍点其他的东西,这些都不是一个人一颗脑袋就能决定的。一人计短,众人计长,孟约觉得,应该相信土著们在这方面的敏感度。

这事,确实宣庆帝也不会当即便定计,自然要同内阁并六部九卿一同商议,此乃国家大计,还需众人拾柴方能火焰高。

将急欲召集群臣商议的宣庆帝送走,孟约略微收拾一下,便又把门锁上。出春雨巷的时候,忽想吃德麟班外的卤煮火烧:“先不回,去趟德麟班。”

德麟班外,如今是虽无名却有实的美食一条街,合意楼也在这条街上,另还有几家南京有名的酒家,加上满街小摊小贩,自然而然就成了南京人心中的美食圣地。孟约本来只想吃个卤煮火烧,结果一下车满街飘香,忍不住就先吃了一碗嫩豆花,再吃几个炸云吞,然后啃根麻花踱到常吃的卤煮火烧摊前,已经吃不下什么东西。

犹豫要不要来半份时同,孟约在一侧的遮雨棚下瞅见周文和,算来已经有几年没见面,周文和如今很不像从前那样意气风发。当然了,这是周文和最消沉的一段时间,很快这位就要被弄回谯郡去“疗伤”,等他疗伤完回来,就要进阶情诗圣手啦。

周文和在正文里,一切就到这里差不多结束,之后《三醮》故事里,也只偶尔提到周文和又写了什么诗,引得满城吟诵。不过,抚长离那小妖精要写“长长长长长的番外”,天知道这小妖精还能写出什么鬼来。

“阿孟姑娘,你这是吃啊还是不吃啊?”

正沉思着的孟约“哦”一声,暂时把周文和扔开,继续考虑吃不吃的问题:“我吃了一路,现在是既想吃,又不很吃得下,不然你看着给我装点,不要太多,免得浪费。”

“那给你来半份?”

孟约默默低头看肚子,感受了一下大约有个六成饱,遂道:“半份我都觉得我吃不完。”

摊主:…

“行,我给你乘一勺,算三个铜钱。”这也就是打鼓人,换别人,摊主不是给一勺卤煮火烧,是直接给人脑袋上来一勺!

这时,意志无比消沉的周文和坐一角,他人生中的一切早在去年秋天,荣意与叶慎章成婚时就已摔成深渊中的烂泥,而今自是满心忧愁悲郁。当他抬起头来,看到孟约在明媚春光里,为着到底是吃一勺还是两勺而烦恼着时,才惊觉他已蹉跎了许多大好华年。

被他遗落在时光里的旧人,已淡扫娥眉为人妇为人母,而他却似反被时光抛弃了一般…这,约摸是报应罢。

#孟约:嗯,情诗圣手大大就从来没像今天这样正确过#

第三九六章 扰人谈情,易招雷劈

孟约觉得周文和落现在这样的下场纯粹是活该,越是看过《三醮》原著,就越会觉得眼前这人任凭他怎么落魄沮丧,都一样值得人给予丝毫同情心。所以,孟约打算吃完卤煮火烧就走人,随凭五百年后怎么评价情诗圣手,于孟小约,于孟老爷,这都是个足金足秤的混蛋玩意儿。

一旁的周文和,碗里的卤煮已经半凉,只剩下一点余温在碗底发着暖意,顺着木头的纹路漫上他的手。要问周文和是否后悔,不,他并不悔,但见孟约圆满,再反观自己,一生所求皆付东风,情场失意,仕途亦已如落逐水流去。

支着桌,低头无声地笑,人到底要多执着,要多深的情,才能把自己一生都搭进去。失神地抬头再看身畔长长道路,阳光铺满,绿意微萌,这世间仿佛每到春天就能将历经过的所有四季轮回都尽数遗忘,人是不是也能如同黄叶委地,树发新枝般,以将一切遗忘的姿态,重新萌发盈盈新绿。

“大概是可以的。”荣意与叶慎章成婚的那天,周文和就以为自己会就此死去,然而他没有,依然好端端活到现在不是么。既然能活下来,想必也可以如这春天一般重来。

孟约已经快要吃完卤煮火烧,不过她忍不住悄悄围观了一下《三醮》原著中没写的原著现场,周文和又是笑又是悲的,让人感觉要疯:“原著里没疯来着,后来重回南京,做了潇洒风流一辈子的情诗圣手,活着就闯出名头来了呐。”

深情不深情什么的,孟约也没思考过,深情的正确打开方式,她穿越后见过的有孟老爷和女神太太,有吕撷英和卢昆阆。到她自己,她觉得…师兄至今还每天都要给她发好多波好感数据包,所以哪怕师兄绝少把爱和喜欢说出口,孟约也如同每天都生活在好多好多“我爱你”的粉红泡泡里。

可是,我呢?

掏出三个铜板给摊主,孟约便迎着阳光在心里默默深思:“我有让师兄每天都像我一样吗?”

周文和出现,对孟约来说唯一的意义就在于此,让她去思索,被爱的同时,是否同样付出爱。好比女神太太和孟老爷,女神太太就非常非常非常宠孟老爷的,女神太太活着的时候,孟老爷快乐得像个傻子一样,成天负责傻乐就可以啦。

“我好像除了给师兄找点小难题,让他帮我写讲义,写故事梗概,编我不擅长他擅长的情节,好像都从来没有怎么表达过。”忽然觉得,她真是个很不合格的夫人,师兄真是巨可怜巨悲凉啊,难为他每天都还挺开怀,真不容易。

王醴中午放衙,来不及回家吃饭,刚邀同衙署中同僚一道去用饭,不想在对面巷子里看见了自家马车和车夫:“右通政,夫人延思楼上等,说是要同右通政一道用午饭。”

各家下仆,有惯称郎君的,也有惯称官职的,也有称老爷的,各家习惯不一,便也称为不一。泛园除老管家偶尔会喊一声少爷或郎君,旁的下仆多是称官职。

王醴还没说什么,一干同僚就在旁边意味深长地齐齐“哦”出声来,虽谁都想去围观一下打鼓人,不过人家小夫妻俩吃个甜甜蜜蜜的午饭,他们还是很有眼色不会去打扰的。但,也不妨碍他们一同去延思楼吃顿便饭嘛,延思楼也不算贵,菜色时鲜,做得很家常味,只比他们常去的小馆子远一点。

王醴是很想拒绝同僚们同路的,但同僚们甩他一脸“呵呵”,刚才邀一起吃饭就可以,现在同路都不行,哪儿来的道理。再这样儿可别怪他们直接要求一起吃饭,想必他们开口提了,王醴也不好意思拒绝。

“严通政,要不我们…”

“我可不去做这恶人,你们要去自己去,我可不凑这热闹,我眼神不行,奏疏看着吃力,要不是重崖,我非死过去不可。”严楷虽年轻,但天气不好时,便是室内开灯,看东西也有点吃力。这段时间奏疏多得人绝望得想哭,要不是来个眼神好,办事能力又强的王醴,严楷就只能一个人哭。

“那还是算了。”到底是上官,不好得罪,当然,孟夫人就更不好得罪了,万一不开心,回头三年五年不编故事可怎么好。

延思楼上,春风柔软,如兰花幽远的清香淡淡飘满雅室,却不是花香是茶香,道是东家珍藏见孟约来特地沏好奉上。孟约还没见着人,先收到了数据包,便知是王醴来了,打开门伸出头去,见王醴在楼下,孟约凭栏俯首,含笑招手:“师兄,我在这儿,快上来呀。”

王醴仰头便见孟约笑容甜软,心跟沁蜜一样甜,车夫才伸手一指楼上雅室,他才看一眼,孟约就同心有灵犀般走出来:“好。”

身后,同僚们心情各不一,只听有人幽幽道:“有的人,就是这样,什么也不干,都让人特别想揍他。”

“为什么他娇妻爱子,我却独身至今啊!”

“你们难道忘了打鼓人戏里那句话吗,有些人生来就是要让人羡慕妒忌恨的。”

王醴忍不住回头看同僚们,给他们一个毫无任何特殊内容的眼神,这时孟约却又在楼上喊:“师兄,这是衙署同僚吗,要不要一起吃饭呀。”

严楷并一干差官感动得不得了:阿孟姑娘真是个好姑娘啊,然而,扰人谈情,易招雷劈,还是算了吧。

“不了,多谢阿孟姑娘,日子长着呢,听着泛园厨娘手艺上佳,若是不嫌我们打扰清静,回头我们找个时间去蹭顿饭便成。”虽然王醴之前邀请过,但那时候通政司的奏疏高得能把人淹没,压根没心情,而且那时候袁娘子的名声还没随着美食一起扬名呢。

“行啊。”

王醴:小甜甜笑得真是甜啊,不,今天格外甜,为什么?

复又收到一波好感数据包的孟约:真不知道该怎么才好,师兄的数据包释放中枢今天也是坏的呢。

王醴与同事各入雅室,王醴坐下后,再次被孟约的甜笑沁一脸蜜糖:“年年,你今日怎么了?”

别来这,来,直接说要干嘛吧,是写故事梗概,还是编情节,又或是干别的?

孟约:我师兄果然还是原来的配方,熟悉的味道,依然如故的不解风情。

#王醴:这可不赖我,平时你一甜甜冲我笑,接下来就是各种请求#

#孟约:果然,没有比我更能坑自己的人#

第三九七章 尚有家归非异秉,至无人爱是真狂

话还未及多谈,延思楼的东家便已经让小二先紧着把孟约点好的菜送进来,菜着实做得不错,香气一飘开,在茶香四溢中竟一点不显腻乎。如此一来,自然是先吃饭,王醴又是给她挑鱼刺,又是给她剔掉肉骨头的,让孟约深觉如果有一天她被宠坏到享受一切而理所当然,都是王醴给惯的。

“师兄也吃啊。”孟约说着,给王醴挟鱼腹,鱼腹的肉对喜欢的人来说口感像果冻一样,又因丰富油脂,做好了软嫩至极香滑无比,王醴就很好这一口。

看着挟到碗里的是一块去了鳍骨鱼腹,王醴更觉得今天有点不对,待吃过饭撤下盘子,小二开窗通风片刻后,在雅室里点了上好檀香去味,复又上得茶来。端起茶,王醴才问孟约:“年年今日到底遇到了什么事?”

“遇到周文和,然后…”然后她也不知道怎么就转到爱得够不够的问题上去了,好像有点风马牛不相及,“然后想起师兄,觉得特别惭愧。”

王醴一脸问号:“这惭愧从何而来?”

“师兄倾尽全力,用我想要的方式爱我…”不知道为什么,这样说感觉略有差耻兼肉麻,但还是要继续说,“我却好像从来都没有问过师兄,想要怎么被爱。”

孟约的话,让王醴脸上的笑容深入到了心底的每一处,孟约此时脸上的懵懂与不解,恰让王醴觉得,这人间最温暖柔软不过就是眼前这样子:“年年一直做得很好,像现在这样就足够好了。”

“人怎么能没点要求,像我要求这么多,有时候心里想要什么,就得明明白白的说出来。我又不是很擅长猜人心事,十猜七不中的,剩下的那三次,不是太明显就是幸运女神眷顾。所以,师兄,你想要怎么样的,你就说啊,我也想为师兄做点什么。”孟约觉得自己一直收获,可是都没有付出什么辛勤的劳作和疲惫的汗水。

但,王醴是真的没什么别的要求,不似孟约自己也说自己花样多要求多,王醴素是没什么要求的,他的所有要求都用在自己身上,在婚姻家庭里更是如此。孟约的到来,阿雝的出生,使他人生的需求大体得到满足,若说遗憾的,还没个闺女,还没能给闺女把美好的世界创造出来。

后者不是一天两天的事,前者,儿子才几个月,闺女自然是八字没一撇。

这么一想,王醴倒知道该怎么答孟约的话来:“年年在太祖秘史中写过一句诗——尚有家归非异秉,至无人爱是真狂,若非有年年,我便真就只能应这句话了,无家可归,且无人爱,既是异秉,又是真狂。”

孟约:这诗虽然是我抄袭自网络上的现代人手笔,没想到竟很符合土著们的审美观,有好多人很推崇她抄的这句呢。

“师兄这么好,才不会呢,那年玄武湖冬夜游的时候,你就已经是好多女士心目中的上佳女婿人选啦。”孟约一直觉得,王醴很好“嫁”的,有吕撷英看着,定会娶进来个能好好同王醴生活的,必不会独身在世间浮浮沉沉。

是女士们心中的佳婿,却未必能是少女们心中的良人,不过王醴也不说破,不然孟约仍要继续同他好好计较:“以后莫再胡思乱想,叫我每日都能见你好好的,天天都高高兴兴的,于我而言便是最好的方式。”

孟约捧着脸发痴:我师兄这么暖,怎么得了哦。

待下楼时,孟约和通政司的同僚一一互通姓名,这才返家,却还没到家门口,就被萧皇后身边一位新任的女官喊住,上回在坤宁宫里见过,孟约遂问:“可是殿下有什么事?”

“是,殿下请夫人宫中说话,官家亦在。”

孟约便重登上马车,一路驶进宫中去,萧皇后和宣庆帝吃过饭的间歇,正在屋子里放电影,因为得黑乎乎的屋子,还特地辟出一间来专门放电影。幕布上放的是《疾风令》的第二场戏第一幕,现在还做不到一场戏一个胶卷盘,于是干脆一幕戏一个胶卷盘,倒也很方便放印。

“年年,来先看会儿戏,这盘还剩下一点,看完再说。”萧皇后招呼孟约坐到她身旁,宣庆帝亦含笑看孟约。

孟约赶先行礼,然后坐到一旁一块看电影,第二场戏第一幕才算是常抱云的主角,之前都是第一杀的年轻官员为主角,常抱云一出场,气势就不同。梁礼光对镜头运用,精妙得令人神魂颠倒,在他镜头下,常抱云似穷凶极恶,然而他出场时总是格外明亮,身上像是罩着一团洁白的光。

在明光里,干恶事,反而更加让人不寒而栗,如果不是早知道结局,如果不是孟约自己编的故事,估计她都要觉得这真就是个大反派。常抱云把一个人的恶演得惟妙惟肖,并不是说脸上的表情多么夸张,反而是那种不动声色,就让人觉得“要坏大事,要出大事”表演。

“我的天,我竟然觉得好紧张。”孟约戏也看过,绘本更是自己画的,她没想到她还能心跟着剧情一绷一绷的。

萧皇后:“演成这样确实精彩非常,但不宜年龄太小的孩子看,会吓坏孩子。”

孟约:嗯,难道从现在开始就要搞电影分级制吗,电影都还没出来呢。

“确如此,便是最后张以达非恶,也很容易导致小孩的善恶混淆,辩不明什么是善,什么是恶。成年人只会觉得戏足够精彩,但是到小孩,干了坏事的竟也能不是坏人,恐怕会影响他们日后辩别是非对错。”宣庆帝也不主张把这样的戏给小孩看。

“那怎么办呢,我们可以不卖票给小孩,可是大人带着小孩儿来我们怎么阻止。”

“这就要靠放映电影的人了,且勿担心,回头给朝上诸公放回电影,再行朝议便是。”

电影放完,萧皇后和宣庆帝才同孟约说他们请孟约来的目的,不是为别的,正是为了宣传片,讨论的是关于怎么扬我大明国威,拍我大明长城的话题。

之前宣庆帝同内阁商谈过,这时来,主要是为把和内阁商谈之后的种种安排再同孟约对一对,看看哪些是能用的,哪些是不能用的。

有话说成名要趁早,扬我国威,自然也是宜早不宜迟。

注:尚有家归一句,忘了是从哪里看来的,是网络上的网友写的,不是古诗~

我很喜欢这句诗,感谢某位不知名的网友,么么哒,谢谢~

第三九八章 铮铮铁骨,凛凛气节

在兵部操练官军,内阁并礼部琢磨阅兵仪式的程序时,孟约唯一要负责的就是偶尔回答一句关于电影的事。会被怎么拍,怎么才能拍出达到预定要求的画面来,这孟约偶尔还要拖梁礼光一起来回答,以及,她到现在还没找到能拍阅兵仪式的。

梁礼光尝试拍过后,彻底撂挑子不干:“我还是回工学院,给你把那些短片都取来,看看你能不能从中找出几个能拍的苗子来。”

工学院里,凡罗院士和胡院士他们几个下边的助教学员,人人都能耍几下把式,从中挑出几个来培养一下,或许还真能。孟约琢磨片刻,待要答应,忽然浮起另一个想法来:“梁助教,不然我们开个班教人怎么拍相片拍电影吧。”

“我这才知道怎么用,拿什么教别人。”在梁礼光看来,他现在拍的都还是些“玩意儿”,根本算不是正儿八经的电影。唯有等他拍好些电影,拍出心得,拍出经验来,这时候才敢说教别人呢。

“那就暂时先不教,先喊有兴趣的人来熟悉熟悉,好歹把机器摸熟是吧。”

这话梁礼光认同,没准有人就有那天份,摸熟机器就能拍出与众不同的来。这边定下来,梁礼光便回工学院,一则召集感兴趣的学员过来,二则再造几台机器,三则回去把助教学员们拍的胶片盘整理一下,取来给孟约看片。

车站送别梁礼光的次日,就是《菊下楼》第二场开戏的时候,二月初一,早上太阳还挺好,到午后天空飘来一层薄薄乌云。孟约道是要下雨,不想等她出门去看戏时,竟飘起雪来。

打穿越后,孟约见过的雪,多不胜数,她这才来几年。每到冬天的时候,她就想北方供暖是可以理解的,毕竟北方的冬天长,南方的冬天不比北方暖和,但南方的冬天来得急去得快。大明的冬天也长,九月初就开始下雪,能一直下到次年三月底,这里的月份都是指农历。

“怎么又下雪啦,都二月啦。”孟约在最开始还觉得挺新鲜,到现在已经不那么爱下雪天了,不好出门,路上行人也少,连小摊小贩都不爱出摊,皆窝在家里取暖呢。

王醴看看天色,与孟约道:“若是太冷,过两天去看也行,今天外边风挺大,更显得冷。”

“我不去,大家会不习惯的,我也不习惯呀。”自己的首场戏,她每次都必到场,除非不在南京,那没办法,在就不能缺席。

见孟约要去,王醴也不多加阻拦,左右在马车里,多加个手炉,也不至于冻着:“那看了戏早些回,外边的吃的就别吃了,冷得快,女儿家最冻不得。”

孟约连应几声,才同王醴一道出门,王醴得去通政司升班,小阿雝这会刚睡下,等他醒来,孟约差不多就会回家,不至于让小家伙一醒来见不着她。到德麟班外的街道上时,原本细细的雪愈发见大,孟约跃下马车时,听到左近有人叹气说:“即使是不差吃穿,价钱再稳得住,也得多少升一点,贫寒人家的日子总归还是会难捱些。”

“难捱总也比没活路好,无非是富家施粥,贫家省着点过。不过这年景,不知什么时候才能暖和起来,想想这都好些的,记得我们小时候,南京城哪有这么冷,每到二月春风就回暖,至十月天都还不算冷,十一二月才能见着点雪沫子,哪像如今这天气,雪最大的那一年,齐腰深。”

“可不是,想想咱南京城都齐腰深的雪,往北走,还不知多吓人呢。”

“只盼着天竺新罗这些地方能种出更多粮油菜蔬来,加上自家少少收成,把这些年捱过去。”

“正是,既不知什么时候才能好转,便唯有众志成城而已。”

孟约曾在现代的网络上看到过这样一番话,说是清朝满人入关,把能死敢死肯死,不要性命也要坚持心中信仰与义理的仁人志士,都屠杀得一干二净,从此中国便把铮铮铁骨与凛凛气节一同作了陪葬。听着左近的交谈,孟约想,丢掉的也许不止是铁骨与气节,不然,为什么时风世俗会每况愈下。

“阿孟姑娘,今儿还当你不会来呐,这大冷天的,姑娘家家的干嘛出门,别冻着自己。我家中闺女,一到冬天恨不能拿棉被铺了地才肯下来走动,幸而早两年改了地热,这样才总算能把冬天捱过去。”

“我倒还好,羊毛料也挡风,回头不给令嫒也多做几件羊毛料的,羊毛衫羊毛裤也极好。”羊毛料没有大力推广是因为如今除御供,还是供军***户部采买制官服。孟老爷已经把织羊毛料的技术都交给织造府,但是吧,织造府也一时也转不开供应,孟家的织坊就是再扩大,也没多少货能拿到市上来卖。

“这倒晓得,如今差官们冬日里都有两身,是挺暖和,只是市上难得找见几家卖的。”

所以,要大力发展电力呀,等到纺纱和织布都能用上电的时候,必能敞开了供应。只是南京的水电站都才刚选好址,工学院还在做设计呢,谯郡的水电厂,目前也刚够供应电灯电扇之类的,再大暂时还办法。

说话间,大家伙儿都进了戏楼,台上常抱云已经扮上,出来冲大家伙拱手道谢,这是常抱云的习惯,逢戏开场前必上台来。打过招呼,丝竹声起,风雨飘摇的绘景幕布,衬着今天的天气,很让人觉得有点冷。

今天的戏,演的是风雨飘摇中的菊下楼,在写戏文时略作了改动,菊下楼是祖上留下来的产业,如今查清后被官府归还。葛衣老仆喜极而泣地告诉太祖时,太祖也忍不住“哇”的一声哭出来,每天吃吃吃的日子太开怀,以至于他一想到他还得做菜,就悲从中来。

英魂们吐槽道:“往日官家手艺妙,煎炸烹煮样样行,而今接手菊下楼,必是…蒸蒸日上气象新。”

太祖:“若欲求死,朕自好心,成全尔等。”

英魂们:“官家且住,吾等已死得齐齐整整。”

太祖:…

台下戏迷票友:看来这菊下楼是别想好啦。

第三九九章 日落西山红霞飞

《菊下楼》这部戏,要说最大的影响,大约是南京城里的好饭馆生意好得连坏天气都挡不住。当然,重庆江边码头的菊下楼就更不用说了,自《菊下楼》开演,就有戏迷票友问,是不是真有个菊下楼,一听真有,真是恨不得打飞的去吃。

还有票友笑问孟约,收菊下楼什么好处,居然肯为其写传,第二场戏出来,没人问了。风雨中破破烂烂的菊下楼,连油盐酱醋都不齐全的菊下楼,厨房里端出来的面连狗都嫌弃的菊下楼…这分明不是收了菊下楼好处,而是菊下楼的饭菜吃过后不满意才怒而掀翻桌子。

所以说,文人,尤其是笔杆子硬的文人,断断不能得罪。

对南京人,甚至是所有大明百姓来说,《菊下楼》都只是一部虽然会让他们馋,却并不至于太惊奇的戏。不过,《菊下楼》上映同时拍摄的戏曲电影,却终有一天会令整个世界都惊奇。

是的,在孟约努力为了让后辈子孙,没法用“大吃货帝国子民”自侃的时候,《菊下楼》很快就将飘洋过海,去到那些前人曾造访过,或不曾造访过的土地上发散它的魅力。

“常兄,你刀工真好。”

常抱云正切着墩没工夫跟孟约闲搭话,那边梁礼光拍着呢,旁边的小学徒来答的孟约:“常先生练了四个多月,从冯先生来起,常先生就向冯先生请教。冯先生说他们做学徒那会儿都是从切墩开始的,光切墩就切了三年,常先生道他这也没法练三年,能练几个月是几个月。练到现在,冯先生都说演戏足够了,常先生还是天天练呢。”

要不怎么有些人仅是戏子,有的人称大师,有的人则是宗师呢。不管干什么,但凡肯下苦功夫,即使不能征服最高峰,也能到高处看云生足底:“说起来,这些日子还得多谢冯先生,要不是有你我们这戏还不知道怎么演呢。”

冯林笑着点头,道:“也是这般孩子都肯下苦功,不然我就是有心教,也没学。”

这边还没拍完一场戏,孟约就得往军营去一趟,好容易从梁礼光带来的胶卷盘里找出几个好苗子来,现在都放在军营里,天天叫他们跟官军们一块作息。官军们操练,他们就拍,官军们歇气,他们就放拍好的,一齐探讨怎么才能拍得更好。

学员们吃苦耐劳远超孟约想象,他们进了军营,压根就没想起过什么苦不苦的,天天吃饭睡觉拍电影看电影商量怎么把电影拍更好,日子快乐得他们都快把献身科学的理想给抛到九宵云外去:“阿孟姑娘,快来看,今天我们拍出一盘有意思的来。”

“阿孟姑娘吃过没,今天食堂做的海米烧冬瓜,味道还不错,真有海米呢。”

“对,平素我运气向来不怎么着,今天居然也吃到海米了,可见今天食堂做菜下足了料。”

“今天的海米烧冬瓜可不如青椒炒肉丝,那才叫绝呢,我翻遍碗里的青椒肉丝,居然一条肉丝都没有,完美避开呀。”

“哈哈哈哈哈,今天的坏运气原本跑你那去了。”

孟约:是的,他们完全不觉得苦,因为他们的苦都化作槽被他们吐了满地。

因在军营里,孟约也不好单给他们带东西吃,不然就有违让他们深入其中的本意。唯有真正了解,才能拍出满腔热血,就是热血,也有不同,科研宅们的热血是挥洒在研究室里的,而大明长城的热血是挥洒在大明每一寸土地上。

“虽我们皆不懂何为铁血男儿,不过,昨天拍的这盘胶卷,我们都认为有那么点意思。这风采,便我们肩扛不得手提不得,却也心向往之。”

“谁小时候没有个保家卫国的梦想,像传奇故事中的英雄人物那样,以一人一身力扛千军,为国朝拒敌万里之外。”学员们脸上皆是一脸的钦佩羡慕,每个人都有过这样的志向,然而能实现的人终是少数,他们虽也很热爱科研事业,但年少时的梦想还是会在心里闪闪发光的呀。

幕布上,不是严阵列军的官军,他们也没有着齐整的军服,而是穿着军服的便服,因天天操练的缘故,各有各的破损。出现在画面上的有约一百人左右,个个脸上都尽是泥浆子,却在泥浆子里露出笑脸,眼黑唇白,却显得阳刚又阳光。

“这是操练归来,肩上扛霞光,背上背着枪,脚下踩着泥泞大步向前,画面不能说美,但格外符合我们心里边一直想拍的那种感觉。”

孟约从画面里看到的是雄兵悍将,他们行走动作间,都给人一种感觉,仿佛下一刻他们就能从松散的队伍变成一支可以撕碎敌人的虎狼之兵。即使是松散地操练归来,这群人脚步也没乱,偶尔眼望四方也不是看风景,而是惯性地观察四周,偶尔被镜头捕捉到时,眼神是真如雄鹰一般锐利。